中東地區的國家對於石油不可長久維持有哪些應對之策?

最近看知乎了解到 現在中東面臨的問題歸根揭底是因為宗教和石油,人的信仰不好把控,但是對於過分依賴原油,隨著科技的發展,環保的提倡,能源的多元化,以及短期不可再生的因素, 政治 經濟 文化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難道中東人就不知道嗎? 現在他們有什麼對應措施嗎?


08年曾經去過阿聯酋做了半年的項目,有一次我問一個酋長的兒子,也是我們的客戶:哪一天石油沒了,你們怎麼辦?問完後,連忙說,我沒有惡意,只是腦洞一下,那公子說:那是真主的事情,真主肯定會有更好的辦法,然後教導我:為什麼石油主要分布在伊斯蘭地區?為什麼最虔誠的沙特油最多?為什麼最不虔誠的土耳其油最少?真主永遠眷顧穆斯林。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我邏輯混亂了。


什麼「資源詛咒」或「荷蘭病」等經典的因素分析我就不多說了,知乎上已經科普過無數次了。我來說說愚民政策的因素。

中東有很多國家,先拿沙特舉個例子,海灣地區其他小國如卡達、阿聯酋等國的情況與沙特類似。約旦和敘利亞沒多少石油。伊朗和伊拉克情況特殊,另作分析。

沙特的國情很奇怪。一般來說,國家是通過對企業和居民的稅收以及其他非稅收收入獲得財政收入的。因此國家要發展經濟,支持工農商業發展,從而薅更多的羊毛、剪更多的韭菜。

而沙特不一樣,它的絕大部分財政收入來自於石油出口。這個行業本來吸納的就業就很有限,更何況辛苦的底層工作很多是外國工人完成的,複雜的技術工作是歐美專家完成的,高層崗位是王族佔據的。

這樣一來,就成了沙特政府從一個和本國人沒有多大關係的企業獲得了巨額收入,然後拿走大部分供王族揮霍,剩下的部分用來把不工作無所事事的平民養起來。

試想一下,如果你生在這樣的國家,作為一個平民,你會不會羨慕嫉妒恨這些王族,這些窮奢極欲的公子哥們沒有什麼能力卻佔有如此多財富,心想如果把他們揮霍的財富平分給老百姓,那每個人的生活水平豈不是要提升一大截?

如果這樣想的人多了,王族會很危險,就像伊朗被推翻的巴列維王朝一樣。所以,寧可國家富而不強也不能讓老百姓擁有推翻自己的能力和思想。而真要實行工業化必定得開啟民智,培養獨立思考的人才。獨立思考的人多了,沒等到國家富強起來,王族自己就被推翻了。

所以王族不是智力問題,而是立場問題。統治者的利益和國家整體的利益,差著十萬八千里呢。而沙特本國平民被王族故意屏蔽在工商業生產之外,即使有心改變國家也無能為力。更何況他們被王族溫水煮青蛙,根本沒有自己改變的能力和勇氣。


伊朗和伊拉克的情況就不同了,他們和沙特的最大區別是人口太多太多了,無法光靠石油出口就能給全體國民帶上金手銬,不得不去發展非石油經濟。

而且伊朗和伊拉克有著大塊的平地和水源,適宜發展工農業。事實上,伊朗和伊拉克有著相當發達的工農業,只不過是幾十年的戰爭和制裁束縛了他們,所以兩伊不需要討論題主的這個問題。

沙特既沒有多少發展非石油經濟的資源,又有著容易被收買的國民,因此對於王族來說,搞愚民政策是最合適的,是最符合沙特王族利益的。而統治者的利益向來和國家利益不一致。

關於沙特王族的轉型努力,我在關於願景2030計劃的另一個回答里討論過了,這裡就直接粘過來了。


很多人看到這個計劃的內容時覺得很可笑,進而認為沙特王室很傻,因此嘲笑人家。事實上,人家一點兒也不傻,傻的是心裡沒什麼丘壑還自以為是的看客。

大家很喜歡逗小孩子,因為小孩子總是把自己的慾望和想法赤裸裸地表現出來,一點兒也藏不住。成年人做事就迂迴多了,半真半假,生怕別人看出自己的真實意圖進而搶先下手。到了商戰的地步,事情更是複雜很多。

而到了國家興衰、王族存亡的高度,很多事情就更雲遮霧罩了。說了不一定要做,有可能只是為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要做的不一定說,怕別人知道後截胡。所以,從這個計劃的文字上去分析意義不大。不用多說,大家自己在工作就知道,給領導、給客戶、給公眾看的PPT和實際的樣子完全不是一回事。

這個時候就要從決策者的利益入手分析了。沙特王族從普通的部落首領到今天的地位和自身的能力關係不大,和運氣關係更大。這個運氣大家也都知道,是石油和二戰後的中東局勢。但是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靠運氣登得高跌得也重。

如今經濟危機已持續多年,中國也過了重化工業化的階段,世界石油需求不振。這個節骨眼上美國又迎來了頁岩油頁岩氣大爆發。需求不足,供應猛增,因此石油價格一落千丈。

石油出口收入是沙特的命根子。當年顏色革命在伊斯蘭世界蔓延時,沙特用錢搭建了防火牆,要是沒了錢就鎮不住場子了。畢竟有選擇的話,沙特老百姓也不想要沙特王室,石油收入再多也是有限的,王室揮霍得多了,老百姓的份額就少了。如果王室掏錢買老百姓服從,那老百姓也不會折騰,畢竟是掉腦袋的事。如果王室不能供養老百姓,那老百姓就要想想其他辦法了。

還有一個麻煩事是因為石油和美國反目成仇。本來美國是世界第一原油進口國,美國要想保證自己經濟順利發展就不得不支持沙特,穩定中東地區的石油供應。以前沙特一手扶持的瓦哈比派恐怖分子給美國惹了多少事,包括911,美國也忍了。現在美國自己有足夠的石油,和沙特反而形成了競爭關係。

老百姓不安分了,美國也鬧翻了,本來已經夠麻煩了,這時候鄰居也來找麻煩了。本來沙特和伊朗就不對付,都想統一伊斯蘭世界。現在沙特衰弱,伊朗高舉什葉派大旗,聯合什葉派國家伊拉克和敘利亞,干涉沙特的鄰居葉門的內政,明顯是沖著沙特去的。結果軍費世界第三的沙特居然沒能消滅伊朗暗中支持的小小的葉門胡塞族叛亂分子,立刻讓全世界發現,原來沙特是如此的不堪一擊。

更要命的是,沙特豐富的油田不是遍布全國,而是在波斯灣岸邊靠近伊朗那一側。作為遜尼派盟主的沙特也是有什葉派居民的,而這些居民就是聚集在這一片地區。他們作為少數派已經被打壓了多年,身在石油產區卻不能獲得合理的收入,自己的財源被對立的遜尼派拿走揮霍,對沙特王室心存怨恨。所以沙特王室非常擔心伊朗操縱這些什葉派居民發動叛亂。

以前還有美國罩著,伊朗不敢也不能入侵沙特,但奧巴馬離任前與伊朗達成了協議,關係大為緩和。川普雖然不喜歡伊朗,但也對沙特不滿,尤其是沙特在911事件背後做的事正在發酵,川普也要顧及老百姓的看法。

因此沙特王室已經到了風雨飄搖的時候,必須開始行動起來了。上策自然是轉型成功,上述問題迎刃而解。下策是,如果回天乏術,沙特國家衰敗,王室失去政權,也得保證王族不被清算,能夠捲走巨額財富離開沙特。

這樣,阿美石油公司的上市就成了一切問題的核心。阿美石油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按保守估計,也超過目前所有石油上市公司市值的總和。出售股份的收入是推動沙特所有計劃的核心動力。未出售的股份也因為上市而有了估值,可以用來抵押融資,這樣就有了源源不斷還隨時可用的財源。


如今除了美國,只有中國和日本對沙特有較大的很難替代的依賴。中國和日本不希望沙特發生動亂,影響石油供應和石油價格,從這個意義上講是沙特王室的天然盟友。如果能把股份賣給中國和日本,讓中日投鼠忌器,那就更安全了。況且如今的世界除了歐美也只有中日有足夠的美元儲備能買得起阿美的股份。而且阿美這樣巨無霸中的巨無霸是任何股票市場都容納不下的,最好是在美洲、歐洲、亞洲等多個股票市場一起上市,亞洲也只有東京和香港適合了,所以這次沙特王室要出訪日本和中國商談阿美上市事宜。

沙特的復興計劃處處離不開錢,在油價低迷的時供養王族和老百姓也是沉重的開支,抓住了阿美石油公司上市這個主要矛盾,很多事情就好分析了。最壞的情況,如果沙特王室回天乏術,那在他們倒台之前套現離場就是最重要的事,顯然股票比沙漠中的設備變賣起來更方便,更隱蔽。


所以這個計劃洋洋洒洒那麼多頁,核心問題還是沙特王族(注意,並不是沙特這個國家)的利益,以及他們解決問題的核心工具-阿美石油公司的上市,計劃的其他內容相關的分析暫時懶得寫了。


我碰到過的沙特人論調如下:沙特最虔誠,最高貴,所以油最多;GCC其他國家偏世俗,油只夠揮霍幾十年;土耳其埃及是西方養的狗,所以沒油,只能窮打工。。。。。

乍一聽,似乎無法反駁,仔細一想,因果關係正好是顛倒的才對,土耳其與埃及因為沒油,才必須拚命打工,才必須給西方當狗腿子;阿聯酋卡達巴林油不夠多,才試圖發展金融業/旅遊業;沙特原油儲備世界第一,才有資本世襲封閉,頑固不化,肆意傳播瓦哈比派思想

這片土地,成也石油,敗也石油,油王子們早已做好傾家蕩產,跑路倫敦/維也納的打算,每到夏季倫敦街頭都會變成一場豪車SHOW,都是掛著中東油國車牌;維也納由於是OPEC總部所在地(很有預見性的選址),算是油王子的二號跑路基地

美國曆來對中東國家綠卡發放極嚴,中產家庭的阿拉伯人還好一些,油豪反而拿不到綠卡,所以美國最猴精,只要你們的油,不要你們的人;想跑路,請挪步富二代的集散地——歐洲,作為西方國家的老大,美國是有一套「西方主體思想」存在的,不容被綠化

從另一個角度觀察GCC各油國,那就是城建,無論是迪拜,阿布扎比,多哈,麥納麥,科威特城,都充斥著千篇一律的摩天大樓,和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奢華酒店,這是一種急功近利,奪人眼球的暴發戶式建築風格,與我國曾經的「大躍進」有異曲同工之妙,不信看以下圖片,對比之:

試問各位看官能否分清who"s who ? 他們分別是科威特城,麥納麥,迪拜,多哈的高層全景圖,可謂是:急於展示自己多金,但缺少國家/民族身份認同的最佳案例,大有過把癮就死的撒錢快感,至於撒完錢之後嘛。。。。。。。

雖說GCC小皇帝們是這副熊樣,但他們的老大哥沙特,還是保有一份淡定和從容的,首都利雅得的城建走向另一個極端,給人以守舊,低調,甚至有些破敗:

國王塔鶴立雞群,矗立於城市正中央,其他怪異但同質化的摩天大樓不見蹤影,有一種清苦默念古蘭經,緊密團結在國王身邊,堅持伊斯蘭——瓦哈比信念永不動搖的感覺,這是沙特不同於其他油國的關鍵之處。作為從未被西方殖民過的唯一阿拉伯人國家,加之麥加與麥地那兩座聖城位於沙特,這個老大哥的確與GCC敗家二代們有著根本的不同

回到題主的問題,對於其他產油國,面臨石油枯竭的威脅,不得不轉型,或者逐漸沒落,均屬於「過把癮就死」的發展模式;但沙烏地阿拉伯是個例外,無論窮與富,沙特都會堅持對伊斯蘭教義最原始的解讀,如果未來某一天石油再也賣不上價,沙特經濟上雖嚴重受挫,外匯枯竭,但在政治文化上不會有任何改變,甚至搖身一變,變出個特大號的ISIS

上述情形頗像中國與香港台灣新加坡的局面,香港民運,灣灣蔡英文,新加坡李大少,玩砸了可以一跑了之;但中國無論窮與富,依舊是那個中國,那一套「君為臣綱,孔孟之道,家和萬事興」並不會因為富裕或衰敗而消亡,這在亨廷頓的《Clash of Civilizations》早有總結,不再展開贅述


具體可以參考南太平洋島國反面教材~諾魯。
島國諾魯,因為大量磷礦的發現,荒廢的基礎產業,國民在高福利下不思進取。
面臨著磷礦十幾年後被采空的現實,諾魯政府也是想了很多對策,如諾魯大廈,轉型金融業等等,看似很美好很理性對不對。
巴特,現實是殘酷的,安逸享受摧毀了這一切,諾魯大廈計劃流產,諾魯的銀行也成為地區洗黑錢的天堂被多國列入黑名單。
最後瀕臨破產的諾魯出售國家主權給澳大利亞政府,如今的諾魯人過著破落戶般的生活。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幸虧我們中國人多資源少,才養成了精打細算的優良傳統,否則,我們指不定被瓜分多少次了呢。

石油枯竭或者被新能源淘汰之後,大抵會出現這些情況:
1.有錢的貴族移民海外,自力更生。或者留下來看著自己國王般的生活漸漸變成村長般的生活。
2.民眾福利被大幅度削減,抗議,抗議,還是抗議。為毛昨天我還吃著滿漢全席今天就給我換豆汁鹵煮了?
3.國家負債上升直至赤字,內亂不斷,上台政府阻力化解矛盾,走馬燈似的換,真正的阿拉伯之春上演。
4.多年之後,各國人民逐漸接受現實,開始腳踏實地的做與經濟轉型相關的工作。

當然我的觀點是悲觀的,阿拉伯自古以來的各種成就都不是因為踏踏實實的搞生產,舊時代是經濟文化的二道販子奸商,美其名曰文化傳播的媒介。後來發現石油了成為錢多人傻的土豪。有少數的清醒者卻代表不了整個盲從的社會意識。

也許他們是地球上唯一不希望人造太陽實現的一伙人吧。


雖然這個問題下大家運用了很多梗,但是我還是想從我了解的角度說一說中東在石油問題上付出的努力,或者說應對之策。是的,這是一個「正面的」回答。

就燃燒和汽車燃油技術研究這一角度出發,我看到的是沙烏地阿拉伯的付出甚巨。

沙烏地阿拉伯有一所大學叫做KAUST,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它建立於2009年,而僅僅8年時間,就已位列全沙特大學排名第三。這所學校目前有10個研究中心,其中三個都與能源有關,分別是:清潔燃燒研究中心(CCRC),石油工程研究中心(ANPERC)和太陽能研究中心(KSC)。

圍繞這些研究中心,KAUST幾乎為每位研究生都提供獎學金,給科研人員開出的工資更是遠高於美國大學。在KAUST剛興建那會兒,曾在網路上風靡一時,原因是在建立之初就收到了200億美元的巨額資助,其中100億來自於國王本人。十足赤金的土豪身份,讓它直接躍升為世界最富有的大學的序列(財富金額和歷史悠久的美國常青藤不相上下)。

擁有巨額財富的KAUST,用高工資和第一流的研究設備,從全世界挖角科研大牛。

(土豪大學就是它,圖片來源: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就清潔燃燒中心CCRC而言,其背後的金主來自沙特王室和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在中心的網站(https://ccrc.kaust.edu.sa/Pages/People.aspx?t=Faculty)上可以看到的幾位教授,無一不是燃燒和發動機領域的著名學者,而這幾位幾乎都是前單位相關研究的負責人。這裡羅列了他們的h-index,作為參考(什麼是h-index:h-index_百度百科)。

William L Roberts,前北卡教授,h-index 33

Suk Ho Chung,前首爾國立大學教授,汽車研究中心主任,h-index 44

Robert W Dibble,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h-index 51

Bengt Johansson,前隆德大學教授,h-index 60

Hong G. Im,前密西根大學教授,h-index 28

當然,僅依仗這幾位,KAUST距離這一領域公認第一的機構——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高度還尚有較大差距……但是作為一支新軍,來自KAUST的研究者們已開始嶄露頭角。此外,與其合作緊密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不僅擁有世界上最大已探明石油儲量(4.1×10^10 m^3)和最大的石油日產量,同時也一直以來都是燃料與燃燒的主流研究機構之一。

與此同時,在擴大學術影響力方面,KAUST也是揮金如土。CCRC每年邀請全世界學者參加在KAUST舉行的燃燒會議(KAUST Research Conference: New Combustion Concepts)。這個會議去年還叫workshop,今年已經改叫conference了,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凡是申請參加會議的研究生,申請通過後都由KAUST來承擔簽證、機票以及會議期間的一切費用。據去過的朋友說,會議期間大餐滿滿,而作為最難簽證的國家——沙烏地阿拉伯,KAUST開出的用於簽證的邀請信級別極高……

KAUST和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以及沙特政府。在科研方面,不遺餘力地推動包括燃油改制、汽油壓燃在內的先進內燃機技術。而這一領域在美國、歐洲乃至全世界的大部分研究機構所能拿到的經費,都無法與沙特抗衡。不出意外,今後還會有更多的學者參與到KAUST的研究中。人才用腳投票並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20世紀美國科研的壯大和21世紀中國學界的興起,都是一樣的道理。

從這一角度,我看到了是沙烏地阿拉伯的憂患,不是所有富有的阿拉伯人都是坐在油桶上紙醉金迷。沙特在KAUST的投入,也許可以「世俗地」理解為:用科學研究手段,不遺餘力地延續石油時代。


如果你堅信 伊斯蘭教 就不會擔心未來的事情;

如果你擔心未來的事情,你的信仰就不堅定 (^o^)/~


我覺得作為一名油三代,浸染這個油桶子這麼久不出來發幾句癟言對不起觀眾。首先我們要弄明白是中東未來垮掉是沒有油還是油沒有用了。假設中東以後沒有油了,這個假設估計要到100多年以後估計還可能是假設。中東已經開發了快100年了,就目前我所知道的,中東還是最簡單的淺井,而且是直井,而且海上估計還沒弄。從淺井到中深井,再到深井乃至超深井,還是需要很久的時間才能一步一步加深。沒辦法,中東就是油多啊,我羨慕啊。中東估計要很久很久才能把油采完,我今年26,在醫療沒有大突破的情況下,我是估計看不到這一天了。第二個假設,石油沒有用了,能源是有替代的,電或者核能,但是看看身邊塑料袋、衣服、鞋子啥東西不是石油做的?能源可以替代,可是化纖找什麼替代,所以石油以後不是能源還可以當原材料……因此擔心中東垮不垮的問題交給我們孫子的孫子去考慮吧!說句現實點的,100年以內不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誰能保證?別杞人憂天了,說不定中東完是因為戰爭,不是油挖完了。當然有這種覺悟是好的!但是我想說一句,我個人認為,我們中國目前原油進口比越來越高了吧!都超過百分之60了,私以為應該會更高!開車的越來越多,油倒是很難找啊。擔心中東不如擔心自己。萬一哪天原油依賴度太高導致經濟受其危害才是爾等擔心的問題啊!

不想說中東,我就給大家說中東到底能多有錢,以前看資料有口油井日產量幾萬噸一天,中東都是透亮的優質油哦!一噸就打2000元吧,絕逼是白菜價了,2000乘以2萬吧,取個低值,4000萬一天。開井後,不說是自噴還是什麼抽油機,這個成本幾乎可以忽略,勘探成本忽略,私以為開發井亂打都可以出油,我就說鑽井和完井成本,2000米的直井,射孔完井,至於壓不壓,酸不酸一下,看心情吧,最多1000萬軟妹幣了,反正拿給我干,1000萬能賺很多了!至於那邊找哪家給他干還是做賬,反正真正的成本就那附近了!投入1000萬,一天回報4000萬,三天一個億,再給他估小點,一年就是100多億,慢慢穩吧,總得冒個幾百億吧。你看看投入1000萬,回報幾百億,這不是暴利,比印鈔機都厲害啊,簡直是把水龍頭打開,另一頭就在冒金幣啊。這不是黑金這是毛?
當然這是極端情況,但是平均情況是回報幾百倍,投資回報率是百分之幾百萬,當油價是150的時候,我覺得中東富豪真沒什麼動力去努力,講真!生活太輕鬆了。錢真花不完,就算30美元,絕逼是賺錢!
再談談我們國內,一口井一天冒100多噸油絕對上頭條,在中東就是個渣渣!最高的塔里木也就是平均10多噸,幾噸油,這都是國內翹楚了!真的,咱國內真沒什麼搞頭了。大慶出局!勝利出局!中原出局!華北出局!塔里木威武!西南有氣!海上成本太高了,5分出局!遼河成本太高了,8分出局!頁岩氣麻煩你出局!
然後就是,中國人不怕死,死了不值錢,命錢和別人一年工資齊平。國內設備只有國外的幾十分之一,國內工程報價10分之一以下!唯一出路,到國外去給別人打工吧!別人吃豬蹄,喝點點寡湯,國內幾支隊伍還要相互壓價。國外靜靜看我們打架,去吧,比奴隸還慘!不過是換了個遊戲規則,讓你覺得你很自由,掙錢了,結果更累更辛苦。這就是命!國內真沒搞頭了,中東、俄羅斯、哈薩克、委內瑞拉、古巴、非洲都比我們多得多得多。國內油的開發成本真的高啊,勞動力設備成本只有別人的幾十分之一,但成本比別人高好幾倍,為什麼,真沒油了!也沒多少氣!唉!慘!這就是國內的現狀,要在貧瘠的土壤里擠一點點油花,彙集成油氣,成本能不高嗎?
唉,悲劇哦!就看南海了,南海拿下來,還是可以板一板,但是擺脫不了成本高這個事實啊!


事實上,無論沙特還是伊朗這種資源型國家,掌權者都非常清楚石油沒了的後果。所以一直在探討經濟轉型,而經濟轉型就必須開放市場。所以沙特幾十年來都在研究「如何在開放市場的情況下保持政權的穩定」,台灣,韓國對於他們來說是反面教材,而某國是正面教材。近幾年他們多了個研究課題「某國在開放市場的情況下是如何保持政權穩定性的」


實驗室有個伊拉克留學生,他之前在英國留學,英語很不錯。我為了練習英語口語,經常跟他聊天。

今天看到這個問題,剛好有機會,問了一下伊拉克小哥。

我問他,你們國家(伊拉克)除了石油以外,還有其它重要工業嗎?

伊拉克小哥回答是,啥也沒有(Nothing)。

伊拉克多年戰亂,工業發展不起來也可以理解。他之前告訴過我,他家鄉雖然產油,但汽油價並不便宜,原因是開採出來的原油,要運到土耳其才能煉,一來一回就貴了。不過畢竟有石油,所以他家鄉還是挺富裕的,他自己也算個小土豪。這樣一看,他家鄉應該算是中東地區產油國的一個縮影。

於是我又問,那其他中東國家呢?比如沙特拉伯。

伊拉克小哥回答同樣是沒有。

我便問了他一個和本問相同的問題——如果石油挖完了該怎麼辦呢?

伊拉克小哥說,那他們只能當乞丐了(Begger)。中東會更加混亂(Mess)。

我又問他,除了你以外,其他人能意識到這一點嗎?

他回答大部分人都知道會有石油挖完的一天,但這天應該還會有很久才會來臨,所以很多人並不在意。

我最後問他,既然這樣,那中東國家為什麼不像中國一樣,大力發展製造業?

伊拉克小哥的意思大概是,挖石油來錢快又容易,所以沒人願意發展其他的工業,只顧今朝有酒今朝醉。他個人很支持學習中國,多發展製造業,而不只是賣石油,坐吃山空。

此外他告訴我,雖然沙烏地阿拉伯一直沒什麼危機感,但隔壁的阿聯酋卻在想方設法為自己謀後路,例如迪拜的金融業。

我覺得伊拉克小哥還是很有危機意識的,但作為經歷過兩伊戰爭和抗ISIS戰爭的人,相比於石油枯竭,打不完的仗更讓他頭疼。他的很多老鄉亦是如此。

和平有多奢侈? - 知乎

我覺得他身為一個中東人,他的話還是比較有參考價值的。


http://weixin.qq.com/r/EDsCGsnEkpTtrY15924C (二維碼自動識別)


資深饢星人,西域了解者,中東北非浪過者

如果你問一個中東人這個問題,官方標準回答是:

「 那是真主的事情,真主肯定會有更好的辦法,然後教導我:為什麼石油主要分布在伊斯蘭地區?為什麼最虔誠的沙特油最多?為什麼最不虔誠的土耳其油最少?真主永遠眷顧穆斯林。

然而這是符合伊斯蘭世界政治正確的回答,也是這個富裕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封建統階級期望人民認可的答案。

但事實如此嗎?

以迪拜舉例,從人們的固有印象里,代表海灣國家石油富裕程度的無非就是全世界炫富的沙特王室和一座金碧輝煌的迪拜。

然而迪拜的石油資源只佔阿聯酋整體石油資源的5%,阿聯酋王室在各種政治斡旋,意識到了海灣處於東西方的地理中心(當年迪拜新建的機場成為劫機恐怖分子中轉站,而sheikh酋長又是高明的談判專家),而迪拜王室逐漸扮演了西方和中東伊斯蘭勢力對話的中間人的角色,於是戰略上,迪拜不僅可以成為海灣地區輻射東西方的交通樞紐,也可以開放自由,成為伊斯蘭世界面向外部世界的窗口。另一方面可以以自由開放窗口為名義,提供周邊政教合一的君主國礙於教義無法提供的聲色犬馬的娛樂產業。迪拜可以吃到豬肉,喝到酒,當然要有執照才能賣,還要繳納」sin tax「 哈哈,不清真罪稅。

原文有點長How Dubai Became Dubaii

真實的迪拜,很多答案都回答了,不富裕,撐起整個城市運作的勞動階級是印巴勞工,管理整個城市的是英國為主的西方白領。滿街跑的不是布加迪威龍,而是豐田,豐田,豐田。

作為溝通窗口,迪拜的營銷工作非常厲害,Sheikh 酋長大量負債也要強佔種種世界第一,迪拜的格言是「」沒有人會記住世界第二「 ,迪拜從一無所有的沙漠海岸,珍珠養殖漁村,變成了外人眼中的黃金國。也是這種第一效應。

超跑警察車隊?所有的那幾輛都是出沒於旅遊事件和拍電影,高度曝光,比如功夫瑜伽。

黃金自動販售機?就一台,在亞特蘭蒂斯。

帆船酒店?孤零零的,那時候還算領先?

棕櫚島?規劃有問題,上去其實一般,阿拉伯海高鹽度空氣會讓人皮膚膩主、

世界島,爛尾

原計劃高一公里的迪拜塔,資金不足。

財大氣粗的阿布扎比王室接盤,迪拜塔變成了哈利法塔。

所做的的一切,都是劍指石油經濟的替代,鏈接西方和伊斯蘭世界的樞紐所提供的相關服務業:旅遊業,金融。

當然這些都是王室的私人財產,從土地到石油,到替代他們的金融旅遊地產航空服務業。。。

本地少量老百姓?高福利養起來,不讓他們妄議朝政就好。

管理交給英國人,建設交給騙來的悲慘的印巴黑勞工(迪拜沒有最低工薪,也沒啥勞動保障)

在中東的君主國,石油連著土地都屬於王室。。。自然他們會思考石油沒了以後子孫的福祉,但不讓老百姓思考,因為思考了就會思考到王室的私產,石油土地乃至國家。最後萌生民主要求。

所以中東君主拿出大量錢財賄賂人民,麻痹人民,讓人民喪失爭取國家權力的動機。甚至不去過問不去思考。自己和帝國列強做買賣,把這個國家作為家族企業的資產經營就好。勞動外包,管理外包,自己運作資本,出賣資源,至於後路規劃?也是自己家族的。人民?讓他們儍吃儍喝安安穩穩不鬧就行。所以解釋了中東君主國人民拿著高福利,無所事事,而各行各業的歪果仁,甚至站到人口絕大多數,都不可以入籍成為人民。

統治精英當然知道石油不可持續,所以沙特王室全世界都有投資,就算石油消失了。沙特家族仍然是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家族之一。而沙特老百姓就回到游牧社會 。

統治階級拿出小甜頭,讓老百姓相信這是真主的意思,然後把大蛋糕和帝國列強交易,投身無國界的全球資本市場。

有沒有覺醒的阿拉伯人?當然有,但是知識分子的呼喊並沒有人呼應,畢竟大多數人只在乎眼前的舒適生活,沒有革命動力,況且齊美名曰真主的意思。知識分子居然違抗真主,斬首斬首。茲瓷茲瓷。國王萬歲。

所以看到沙特連軍隊都半外包了,美帝和中軍火,人員訓練,軍事指揮顧問設置。高薪養著維護統治的家丁,花費了世界第三的軍費,被葉門有主義的胡塞武裝游擊隊摁在地上摩擦。。

沙特家族還有一個敵人,就是當初動員屌絲為自己賣命的瓦哈比。貴為國教,是沙特統治的合法性來源,所以不能消滅,當然曾經爆發過內戰,為沙特稱王打下基礎的瓦哈比 伊赫萬組織 認為沙特和異教徒勾結,帶來魔鬼的發明(電報、汽車。。。),伊本沙特用國外的機槍裝甲車電力,擊敗了極端嚴格只承認駱駝和馬刀的瓦哈比極端正統派 伊赫萬組織 。

但瓦哈比作為原教旨反現代資本主義的伊斯蘭無產階級思想武器,理論上威脅沙特家族半殖民地半封建買辦代理人的角色,沙特又無法對抗瓦哈比,所以就看到了奇葩的現象,沙特一邊做美國的小弟,招徠伊斯蘭世界的不滿,一邊又到處撒錢支持瓦哈比思想擴散(比如我國西部),甚至直接資助恐怖主義基地組織。這貌似矛盾,但從階級角度看,一點不矛盾。而是轉移國內矛盾。古蘭經明確有教義指出要擴張,政治軍事傳教都算,沙特給瓦哈比錢去國外鬧革命,省得在革沙特家族的命。這也是沙特王族與左膀右臂股肱之臣的拉登家族的本拉登相愛相殺的關係。這個層面,沙特人就算過得不錯,還有又為了上天堂去搞撞飛機,自爆的勇士的。為了理想,去殺卡菲爾,比在國內殺不和教義的人來得容易和明確。

總的來說,統治階級知道石油不可長久,所以現在一方面爭奪伊斯蘭世界的地位,以獲得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另一方面發展替代產業,或者在海外投資對衝風險。

本國人民則是被收買麻痹的對象。

得不到公民權利的外國人則是國家維持和發展的主力。


有些問題不是想怎樣就能怎樣的。
首先是成本驅動力:人是利益驅動的動物,在一個資源優越的地方出生就意味著相對而言發展技術加工就是一件更加昂貴的事情,這就類似於在近代的印度,由於人口眾多,勞動力極其廉價,所以資本密集型的工業相對而言就價格昂貴了(也就是說,僱傭工人太便宜了,生產機器來代替工人是不划算的),而英國勞動力價格(工資水平)則遠高於亞洲人口稠密國家(最低工資水平比上生存必需的最主要農產品價格),所以一旦印度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後,印度就遭遇了所謂的「去工業化」,是的,印度的工業化水平反而降低了。
這個道理叫做「比較優勢」。決定自由經濟體系下一個國家扮演的角色的,是相對稟賦,而不是絕對稟賦。
除非國家動用行政手段強制虧本也要工業化,否則稟賦的遷移是很少見的,早期的後發國家如德國或者亞洲的發達國家如日本常常就是這一類的典型。這裡也體現了近代的國家主權完整性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像印度那樣的完全喪失主權的情況就會導致「去工業化」。
類似的,你可以把中東的稟賦「石油」看作是一個相對價格極低的生產資料,那麼根據比較優勢原理,發展資本投入更高的製造業的「機會成本」就會非常高。
這也就意味著,中東國家要想發展現代工業體系,需要忍受非常非常漫長的虧損期,並耗費大量的機會成本。本質上這是拿短期的痛苦換長期的(其實也說不準,因為室友稟賦是一直存在的,只要石油的價值不下降,工業化的成本就會始終很高)效用。
根據人的一般心理,未來總是不如現在有價值的(這一點很重要,也是金融的核心基礎),而這種問題上的折現率則更是一個文化以及心理的問題(關於這個貌似有研究說和語言有相關關係?)。
總之,這個觀點說的是:決定國家發展製造業等產業的成本的,不是其實際的會計成本,而是其相對的機會成本,是很難衡量的。所以對於不同的文化和制度而言,這個成本差別很大。

第二,中東國家並非沒有付出努力。
例如阿聯酋就努力將迪拜打造成為中東地區的貿易轉運和金融中心,這個思路目前看來算是比較有起色的。
一個比較常見的思路是向金融、服務、旅遊等行業轉型,因為這些行業相對於製造業而言所需要付出的短期成本較低。但是這一點同樣有很大問題。
在這方面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很多阿拉伯國家對西方的諮詢公司提供的服務過於依賴。主要原因是由於教育體系發展的緩慢導致的人才缺乏(這又和神權統治階級以及文化精英階級的問題有關,複雜了。我個人認為最關鍵的是白話文改革,畢竟現在還在用中世紀書面語言太頭疼了,但是這就需要對社會做顛覆性的革命,這太難了),以及西方的文化霸權等原因,但是諮詢行業本身的問題導致這些諮詢公司未必就有那麼靠譜。
總之整體上問題複雜,不是簡單的「工業化」幾個字就能解決的,需要考核的是整個國家的成本核算,這裡面的細節太複雜。

第三,中東其實也未必只有石油。在過去的幾千年之中,現在的中東是最衰弱的時候。究其根本原因,是海權國家戰勝了陸權國家,海洋貿易取代了陸地貿易。
在陸權時期,位於世界中心的中東地區僅僅依靠往來貿易經商就可以誕生出無數繁華富裕的大帝國。
因此,我認為中東地區歷史上最大的稟賦其實是地理位置(僅就經濟而言,就軍事而言這可不是什麼稟賦)。只是在最近海權崛起的幾百年這一優勢被削弱了。(其實還是很大的優勢,比如蘇伊士運河或者土耳其海峽等還是關鍵水道)
這一點在未來很難說,因為陸地貿易的快速和海洋貿易的低成本其實各有優勢,如果陸地貿易的成本能夠降低的話海權再次過渡到陸權也不是不可能(事實上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就是這一構想的體現,通過輸出中國的基礎設施,可以有效降低陸地貿易的成本劣勢,不過如果這個戰略成功了的話,中東很可能又會回到中世紀的角色:貿易樞紐了,這樣的話對中東各國反倒是有利的)(所以一帶一路也意味著中國需要與伊斯蘭世界相處,這是個大問題,是否會導致恐怖主義輸入中國也是有趣的問題)。
所以中東以及伊斯蘭文明未來的命運如何其實也和陸地貿易成本有關,至於這個,我們可是誰也預料不了。

有很多人認為中東人懶或者笨,我這裡拒絕討論這個問題,因為本質上這種問題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問題,很難說這個問題具體到底在表達什麼;何況,一個國家經濟上究竟怎麼樣,及其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的定位,取決於其客觀情形(其本身的制度、經濟稟賦等等,廉價勞動力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或者高技術能力都是經濟意義上的稟賦,在討論對經濟本身的影響時沒有必要做價值判斷),而非這種頗具價值規範色彩的問題。


手機打字太累了。很多句子可能不通順,歡迎指正。
拒絕無理由黑。


之前在學校時曾經跟一個阿拉伯的大叔聊過這個話題,大叔不像其他的阿拉伯留學生那麼張狂,反而是一臉憂慮,憂心忡忡的樣子。
他是來美國培訓幾年再回去工作的。他在一個沙烏地阿拉伯親王手下的石油公司干主管。當聊起他的國家時,他盯著我跟我說:我們的國家並不是一直很有錢的,之前我們國家很窮很窮的,而且現在我們國家也有很多窮人,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工作。接著他又憂心忡忡的跟我說:雖然我們國家很多石油,但是總會有一天挖完的。那時候我們國家怎麼辦呢?說完他看了一眼坐在桌子上聊的熱火朝天的阿拉伯留學生嘆了口氣。
他說:我們國家想趁著還有錢的時候,將自己國家的年輕人送到外國來讀書,希望他們能在未來國家沒有石油後,幫助國家發展其他的產業。而不是派他們出來享受生活。
按照他的說法,他們國家高層是知道自己國家未來很危險的。所以在花錢在教育和金融方面投入比較大,希望能在未來轉型,而不是石油枯竭後轉為衰落。


石油可以持久,技術進步可以讓很多以前不可開採的變為可開採。但是油價不一定持久,目前油價以暴跌至7年來低點,各種新能源技術的發展也使得石油的重要性日益下降。按現有的油價和外匯儲備,沙特最多撐2-3年,如何應對是安拉的問題了,來一場「沙特之春」我看挺好,我們看熱鬧就好了。


你以為隨便什麼國家都可以發展製造業么?


雖然在知乎說了數次,還是再說一次:這世界上適合搞經濟建設的就兩撥人:英德系(日耳曼人),天朝系(東亞人)。現階段世界的工業品基本上都是這兩撥人搞出來的,其他國家都在賣資源或者扯淡。


對於人種不行的國家,有資源賣那說明你運氣好,還不趁著好時候使勁賣難道留著下崽么?

搞製造業?搞起來不難,盈利很難。

  1. 當年巴西就是搞進口替代,分分鐘就工業化了。然而產品沒有競爭力,跟國際產品一比就是垃圾。搞了幾十年最後還是轟然倒塌了,現在老老實實賣資源。
  2. 大蘇聯厲害吧?號稱工業水平日翻美帝的選手。然而還是一樣,搞出來的產品沒有競爭力,一旦開放分分鐘倒閉。哪怕是ak47這樣的招牌產品,最後也是倒閉一條路。最後只能回歸「國家型加油站」的老路。

做產品能盈利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的,尤其是目前國際上有個「物美價廉到喪心病狂」的天朝的情況下。沒有美日德那樣的獨門高精尖技術,就勢必要跟天朝人拼成本,這簡直讓人絕望。


所以中東人明智的選擇了賣資源。


=====================================

想必政治正確派看到這個答案又要摩拳擦掌怒噴我了。沒辦法,我只能躺倒挨錘任你們噴了。來,向我開炮!


諾貝爾只有1000萬美元,為啥發了這麼多諾貝爾獎還沒發完?

另外別提到石油就是阿拉伯國家,伊朗也有石油啊


大多數中國人也知道房地產經濟不能夠永久..
大多數美國人也知道如果主體民族人口佔比被稀釋,半巴西化(少數富人住在高牆森嚴的別墅里,大多數人需要時時刻刻擔心人身安全的問題)是遲早的事
大多數希臘人也知道再喝多少咖啡也不能解決經濟危機
我也知道lol、上知乎不能幫我複習完我的現代物理
況且沙特人還有真主呢


對於許多中東國家,他們的上層和下層都是無力改變的。
不要說沙特在搞什麼轉型,真要出現石油危機,那些轉型根本不頂用的,看看沙特那些王子,吸毒、亂交、過著各種墮落生活,甚至因此而死,同時沙特上層還支持著恐怖主義在全世界。
這些用腦子想想都是走向絕路的事情,為什麼這些人還是照做,除了他們不在乎,反正危機了他們可以帶著財產跑到歐洲,還有一點就是太難了。

如今我走到人生十字路口,我知道哪條路是對的,毫無例外,我就知道,但我從不走,為什麼?因為他媽的太苦了


應對之策就是綠化歐洲啊!!!

多麼成功的策略。


有石油的時候,拿石油換錢,沒有石油的時候,拿錢生錢。這就是他們的計劃


或許他們認為石油是真主賜予他們的禮物吧,等用完以後,還會賜予 其他禮物


推薦閱讀:

油價一直降,為何沙特堅持不減產?
2017 年沙特發生的政治變化前因後果是什麼?
中國平安已經漲到十年前的歷史高點了,中國石油一年之內會不會漲到48元的歷史高點?
中國石油華東設計院怎麼樣?
海上漏油(如巨輪漏油)為什麼不用火燒解決污染問題?

TAG:國際政治 | 中東 | 石油 | 國際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