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周星馳電影轉型的嘗試?
從《少林足球》開始,周星馳就開始轉型了。但前兩天看了很多新聞說,今日頭條搞了個數據分析,說星爺的電影、角色、台詞排名,但我怎麼發現,大眾關注最多的還是周星馳早期的作品呢?難道周星馳的轉型作品在大眾的觀影審美中被低估了?還是說周星馳的逼格太高了?特意找來今日頭條的這張圖,據說這個數據是通過今日頭條通過用戶的閱讀習慣分析搞出來的。
首先,我想說一個問題,就是周星馳出道就不是單純的演員,而且他的轉型不只一次。我們按照時間分析周星馳的創作和轉型歷程:
1. 自我創作階段:
主要作品包括:與梁朝偉在太平山頂拍攝的短片
430穿梭機以及兒童劇《黑白殭屍》
在TVB參與創作短劇
據周星馳和梁朝偉回憶,他們曾經在香港太平山頂拍攝過一個8分鐘短片,這個短片是周星馳導演並且飾演正派,梁朝偉飾演反派,最後反派被正派打輸的情節,這個短片情節、動作、音樂、剪輯都有。我個人猜測這部短片就是後來《功夫》的雛形。
周星馳在無線藝員培訓班畢業之後,加入了430穿梭機,除了平常主持兒童節目需要即興發揮之外,他還自己創作,和同事一起拍攝了一個兒童劇《黑白殭屍》,這個兒童劇里周星馳飾演黑殭屍,包括編劇導演都是周星馳,卡通味十足,非常好看。
除了這兩個眾所周之的作品,周星馳還參與創作過很多其他短劇,但是都是小打小鬧。儘管如此,周星馳此時的無厘頭風格已經初見雛形。
2. 電視劇創作階段
主要作品包括:《鬥氣一族》、《蓋世豪俠》、《他來自江湖》、《孖仔孖心肝》
1987年周星馳出演《生命之旅》,從此開始了周星馳在電視劇的發展。幸運的是周星馳得到了萬梓良先生的照顧,使得他敢於提出創作意見。經過電視劇里時間不長的打磨,周星馳就已經主演《蓋世豪俠》,他飾演二少爺段飛,他自己的戲份已經表現出非常明顯獨特的喜劇風格,一時間周星馳紅遍香江,從最後一集很明顯能看出他後面很多電影的影子,非常搞笑。
之後他躍升無線第一小生,出演無線年度劇集《他來自江湖》,出演二男主,即便他不是第一主角,但是搶了所有的風頭,香港人愛死這個調皮搗蛋清秀可愛的小男孩了,而此時他在電影界已經有所起色,已經拿下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並有了相當大的認可度。
之後由於電影上的發展,周星馳在無線最後一部電視劇《孖仔孖心肝》里他戲份不多,但是裡面也有很明顯的周星馳元素,比如如來神掌,比如粵語殘片等等。
這個階段,周星馳已經在電視界非常出名了,他幾乎所有的戲份都是他自己或者和吳孟達共同創作,導演直接說「星仔達哥你們搞定這個take」,連編劇都不用了。
3. 參與電影創作階段
主要為1990年-1992年左右
這期間周星馳產量巨大,從1990年《賭聖》開始,周星馳紅遍香江,《賭聖》導演元奎即曾表示,「起初很難接受周星馳提點子,而且也不認為那些「添加物」會讓觀眾喜歡,但實在很好奇周星馳的電影連老太太在電影院都會看得前仰後合,遂決定幾場戲讓他試一試,沒想到後來都證明,周星馳確有抓住觀眾口味的天賦。"劉鎮偉當時就建議周星馳做導演。1990年,就有媒體報道「周星馳認為自己雖然年輕,但幕前演出時鐘受年齡限制,所以他在演戲之餘,很注意電影製作的程序。他打算少能掌握一些幕後工作時,便會一面演出,一面做幕後工作,直到最後,會完全退居幕後,因為他已將導演工作作為終身職業。」而且1990年開始,香港報刊經常有「太上導演」星爺,拍戲現場指揮導演之類的報道。
而周星馳確實也一直插手創作,例如《92家有喜事》里谷德昭的劇本必須經過周星馳過目才能用,《審死官》胡偉立說音樂必須經過周星馳點頭等等。這段時間,周星馳與各種導演合作,拍攝了大量各種風格的電影,參與幕後創作也越來越多,到1992年《武狀元蘇乞兒》陳嘉上說周星馳給他很大幫助,這部電影的風格也是周星馳擅長的悲喜劇,也是周星馳從有意識向幕後工作以及悲喜劇方向轉型。
4. 全權導演階段
主要為1993-1999年左右
根據目前所得到的資料,周星馳首次全權掌控的電影就是《唐伯虎點秋香》,這部電影是典型的周星馳風格,和他之前的電影風格有了較大的轉變。這部電影將一個類型發揮到極致,盡皆過火儘是癲狂,沒有一幀浪費,處處都是笑點。但是這部電影可以看出,周星馳對電影的風格和態度,對每個笑點都是精確計算,收放自如。之後的《國產凌凌漆》,又把一個風格發揮到極致,悶騷冷幽默,收的很到位。雖然之後周星馳有些電影不是他掛名導演的,但是他參與導演確實毫無爭議的事實。《九品芝麻官》時候王晶說周星馳氣場太強大,他已經駕馭不了周星馳了;《大話西遊》劉鎮偉說周星馳每天和他一起討論劇本和表演;《回魂夜》有港媒說劉鎮偉坐在導演椅,周星馳親自教戲,指導每一個細節;《食神》、《大內密探零零發》是周星馳導演的作品……
這個階段周星馳已經有意識滲透自己的思想了,比如《食神》就在探討得與失,如何得與如何失,史蒂芬周最終都沒有成功拿下食神的名號,「從來沒有食神,或者人人都是食神」。
當然,後期周星馳也客串了一些電影,質量參差不齊,這時候已經快要到《喜劇之王》時期了,《喜劇之王》是周星馳一個重要的轉型,我們後面說。
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拍攝《百變星君》的時候,周星馳就向香港媒體透露,決定兩年之內退出幕前,全身心做電影幕後工作。此時從他大紅大紫才剛剛五年,而實際上周星馳最後一次出演是2007年,整整比他計劃的1997年晚了十年,我們已經應該足夠感恩,他為我們在幕前多演了十年,而從他的描述來看,他真正感興趣的是編劇導演,演戲對他來說只是副業,然而就這個副業,他也已經做到了登峰造極。
這個階段,周星馳將自己風格的表演發揮到了極致,嘗試各種風格,有成功的有不太成功的,向悲喜劇靠近,對電影的把控越來越精準。而且此時周星馳已經全權指導配角表演了,並且塑造除了一大批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形象。
5. 自我表達及試水階段
主要作品:《喜劇之王》、《少林足球》
《喜劇之王》是周星馳第一部集中表達個人情感的作品,影射了周星馳的跑龍套經歷。周星馳曾經說《喜劇之王》「情節是虛構的,情感是真實的」。《喜劇之王》里周星馳不在將重點放在搞笑上,而是側重於情感的表達,是妥妥的一部文藝片。《喜劇之王》雖然是當年港產片冠軍,但是不到3000萬的票房面對好萊塢強大的衝擊實在可憐,因此周星馳著手使用特效,也就是《少林足球》。
周星馳曾經說,「拍《喜劇之王》是因為感情失意,拍《少林足球》是因為事業失意。」其實早在《百變星君》的時候,周星馳已經嘗試特效,但是較大規模使用特效還是少林足球。《少林足球》的精神和《喜劇之王》是一脈相承的,但是有了較好的包裝,票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引起了哥倫比亞公司的注意,促成了之後《功夫》的合作。
尤其從少林足球開始,周星馳已經有意減少自己表演,將更多的戲份留給其他演員,開始了一批演員佔據主要戲份的模式。
總的來說,這個階段是周星馳自我表達和使用特效的試水階段,風格已經成熟,只待給他個機會厚積薄發了。
6. 集大成階段
《功夫》是周星馳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他風格的一個分水嶺。從《功夫》之後,周星馳對電影精雕細琢到了一個變態的地步,《功夫》之後周星馳的作品也延續了《功夫》的創作風格,大量想法集中在一部電影中,每一部電影都是他某方面的集大成之作。
第一,語言對白的減少,大量使用動作肢體場景音樂節奏等其他方式來製造笑料,習慣了周星馳所謂「無厘頭」的觀眾極大不適應,但是這部電影里的所有對白精雕細琢,凝練有趣。「一隻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難道我學過如來神掌還要告訴你嗎?」「警察,出來洗地了!」等等,典型的周氏邏輯和對白,非常有趣。
第二,大量使用特效,以至於當時很多人說周星馳沒有了情懷沒有了搞笑,「除了特效什麼都沒了」,然而多年後事實證明,《功夫》的特效樹立的標杆其他人望塵莫及,放到現在都是非常牛逼的,而之後的《長江七號》的七仔、《西遊降魔篇》的魚妖等特效也是華語電影特效的標杆。
第三,《功夫》和之後周星馳減少自己的戲份,他將大量戲份給了配角,這讓當時翹首以盼周星馳表演的觀眾大失所望。但是我們現在看來周星馳減少了自己的戲份,卻塑造了一大批成功的配角形象。到了《長江七號》周星馳乾脆飾演配角,光芒給了小迪和七仔,到《西遊降魔篇》他徹底轉向了幕後。
第四,周星馳開始暗黑了。斧頭砍斷腿,頭被打入地板,人被削了頭……很多人接受不了周星馳的轉變,他們以為周星馳還是那個輕鬆搞笑的唐伯虎、搞怪放肆的韋小寶。然而《功夫》和之後的《西遊降魔篇》,證明周星馳不僅可以搞笑,還能暗黑、驚悚、恐怖,他可以駕馭相當多的風格,遠不是我們認為他只可以做一種風格。
周星馳的轉型,在當時來看,很多人都無法接受,但是實際上《功夫》是周星馳功夫夢和功夫哲學的集大成的作品。
從結構上講,《功夫》的故事在商業片里是少有的圓滿而精巧,功夫里有三條線,一條是功夫高手一山比一山高,一條是阿星練如來神掌,一條是他和啞女情感的發展,這三條線在阿星被打入地下畫出血的棒棒糖融匯到一起集中到了主角身上,電影里故事的交代是環形狀,小細節一環扣一環,最後形成的故事是一個大環,但是到最後,一切萬象更新,邏輯嚴謹故事精巧卻自然到天衣無縫。
從技術上講,《功夫》里自然的場面調度、中國特色的民樂、古色古香的美工設計、嫻熟的鏡頭運用、具有張力的剪輯都無可挑剔,而行雲流水的打鬥、細膩動人的感情、毫無痕迹的劇情推進,以及豐富的內核、宏大的氣勢、排山倒海的節奏,更是令人嘆服。全片的核心「你想學啊,我教你啊」,讓人折服。真正表現出周星馳細膩的演技和自成一派的成熟的導演風格。
「喜劇之王漸行漸遠,一代大師君臨天下」。
2003年,周星馳被時代雜誌評為亞洲英雄,其中有一段是這樣的:
等到周星馳拍攝《少林足球》時,他開始擔心,他的影片總是老一套,沒有什麼新玩意兒。周星馳講到這裡時,搖了搖頭說道:「我以前拍過的某些影片並不怎麼樣。因此,我想,我一定拍出一部偉大的影片,否則的話,我不如死!」
毫無疑問,《功夫》的橫空出世,圓了他的心愿。從內核上講,這部電影表達了周星馳維護世界和平的悲憫情懷、普通人的勇氣、困境中的掙扎與堅持、對草根的同情、信念的力量、善良、童心、寬恕、自我犧牲等,《功夫》並沒有玩複雜的東西,它簡單、動人、純潔、返璞歸真,歌頌了平凡人的偉大和小人物的悲鳴,帶有徹底的草根立場。
這部電影將中國推向世界。無論是電影中純正激昂的民樂、悠遠細膩的老上海音樂,還是濃濃中國味的豬籠城寨、鬧市大街、斧頭幫大本營,抑或隨處可見的中國老的品牌充滿時代質感的廣告、對聯旗袍等各種各樣中國元素,整部電影充滿著濃濃的中國味,非常細膩自然,周星馳說「我是中國的靈魂,哈哈哈,從來都是。」
《功夫》有周星馳的典型特點,就是將各種元素糅雜在了一起,細膩、動人、自然。喜劇、悲劇、動作、愛情、功夫、武俠、歌舞、粵語殘片、漫畫、好萊塢電影、黑幫等元素天馬行空地結合起來,整部電影,有爆笑、有眼淚、有感動、有震撼、有童心、有純真、有懷舊、有新奇、有浪漫、有懲強鋤惡的俠義精神、有棄惡從善的道德觀、有簡單純美的愛情,更表現出周星馳對人生的理解,對武學精髓的理解……
從和梁朝偉拍攝那個8分鐘短片,到《功夫》上映,恐怕能有接近30年之久。周星馳一直的夢想是功夫大師,他兜兜轉轉了那麼久,成了喜劇之王,卻終於圓了自己的功夫夢。
長江七號是周星馳最溫情的電影。周星馳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使得他不甘於僅僅拍攝一部溫情和現實主義的作品,他總要在電影中加入超現實的東西。
長江七號描繪了一個社會底層最卑微的民工所面對的殘酷的世界,他沒有能力給孩子太多,只能用最淺顯的話教育孩子「我們雖然窮,但是不能說謊,也不能打人;不是我們的東西,我們不能拿;要好好讀書,長大要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但是即便世界是殘酷的,對他頤指氣使的工頭卻接濟著他,美麗的袁老師幫助著他,嫌棄小迪的教導主任也會對小迪表現出讚賞之情。他還給了這樣一個普通民工家庭一個超級外星玩具狗,這個外星玩具狗,不再是商場買到的冷冰冰的玩具,而是具有生命、有情感、有溫度、無限忠誠的。在小迪做夢以為七仔是哆啦A夢可以讓他無所不能考一百分的時候,他才發現七仔什麼都不會,讓他出盡了洋相。但是當小迪的父親出事死了,七仔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救活七仔的父親,給了小迪最重要的父親、最珍貴的親情和最需要的溫暖,看起來一無是處的七仔,不能實現小迪最虛幻的慾望,但是可以給他最珍貴的溫暖,七仔是周星馳最美好的品質寄託的載體,是他最真實的幻象。就像長江七號的主題曲《Sunny》:
Sunny,yesterday my life was filled with rain
Sunny,you smile at me and really ease the pain
The dark days are gone and the bright days are here
My sunny one shines so sincere
Sunny, one so true, I love you.
周星馳自幼父母離異,他和母親一起住,缺乏父親的關懷,可以說《長江七號》是他為了圓他擁有父愛關懷的一個夢。
在我眼裡,《長江七號》是不亞於《功夫》的作品,甚至比《功夫》更成熟,這部作品是個文藝片,是妥妥的一件藝術品。在這部電影里,周星馳對人物的處理更加深入豐滿,處處是淚點,周星馳太純真、太靈動、太浪漫、太犀利、太洞悉人性、太善良、太不忍、太理想化、內心太豐富、太催淚。他的導演功力太超前,成片完全不是可以從傳統意義和審美上判斷的電影。《長江七號》是周星馳的城市之光,是他堅持的美好的夢想,是一個喜劇之王為千千萬萬社會底層的民眾發聲,是給他們關愛和崇敬的電影。
《西遊降魔篇》里周星馳用一部電影表達了他人生階段中最想表達的思想和情感。就像柴靜問他,《西遊降魔篇》就是他在那個時候不由分說的想法,也就是說「我就是想在這個時候,說出我人生中想說的這句話」,他無限感慨地對柴靜說了句「謝謝哦,謝謝」,可見《西遊降魔篇》也是他自傳式的作品。
這是一部佛教題材的電影,包裹著荒誕搞笑和無厘頭,內里確實嚴肅和悲天憫人的。就像電影里的玄奘,他立志要降服妖魔,拿著一本《兒歌三百首》就要打妖怪,卻最終發現原來妖魔都是內心妖魔的外化,降服了自己才能降服住妖魔,渡己才能真正渡人。這部電影不僅生動描繪出了人性的愚蠢、痴頑,還探討了因與果、皮相與內在、執著於放下和稚拙本心,當然,最重要的是大愛和小愛,「有過痛苦,才知道眾生真正的痛苦;有過執著,才能放下執著;有過牽掛,了無牽掛」。《西遊降魔篇》里,周星馳對人的處理更加深入,善惡的界限變得模糊,人性的探討更加犀利,人物的塑造更加矛盾和豐滿。
《西遊降魔篇》周星馳沒有出演,但電影里所有都是周星馳,他是手無縛雞之力拿著兒歌三百首想拯救世界的玄奘,他是反抗著一切有著通天的本領卻被蓮花封印著的孫悟空,他是「當帥哥是很痛苦,做第一很空虛」的空虛公子,他是看透一切洞察一切的玄奘的師傅,他是從天而降的如來神掌,他是如來神掌下霸氣反抗的猩猩,他是那一片安靜祥的地方,空明澄澈,寧靜祥和,心性乾淨,毫無芥蒂。他不是孫悟空有七十二般變化,他有無窮種變化,分裂著、對抗著、打碎了、重塑起來……
周星馳說,因為西遊記的內容實在太多了,他挑選了很久,才打算只拍個前傳,可見在周星馳心裡,還有無數的故事可以來拍,《西遊降魔篇》完全不能承載他的想像力和思想。所以《西遊降魔篇》的續集《西遊伏妖篇》周星馳交給了徐克導演。他把自己寫的劇本交給了徐克,由徐克來幫他實現他心中的故事。我們可以拭目以待兩個天馬行空的導演,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總結:
從《功夫》開始,周星馳真正進入了集大成的成熟階段,他的作品有如下特點:
(1).自傳性的作品:可以說每一部電影都是周星馳人生思想的集中表達,非常的密集,而且我越發覺得周星馳深不可測,我完全不知道他的思想可以達到如何的高度;
(2).越來越童真:《功夫》里的棒棒糖和如來神掌,《長江七號》可愛的七仔,《西遊降魔篇》的兒歌三百首,低幼的東西在周星馳這裡得到了無限尊崇,周星馳的作品越來越童真;
(3).洞察人性:從《功夫》里較為平面化的處理,到《長江七號》里對不同人在不同情形下豐滿的情緒化處理,到《西遊降魔篇》對人性複雜的犀利探討和人的佛性的探究,周星馳越來越洞察人性,甚至精準到可怕的地步;
(4).風格跨度大:《功夫》的功夫、奇幻、暗黑、黑色幽默;《長江七號》的溫情、科幻、現實;《西遊降魔篇》的驚悚、恐怖、詭異、愛情,以及之後《美人魚》的現代、科幻、環保、驚悚、愛情。周星馳作品的風格跨度越來越大,而且他越來越擅長將不同風格糅雜到一起,天馬行空圓轉如意。對他來說,風格已經不算什麼了,講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5).情感越發細膩動人:周星馳的電影,尤其後期,追求的是「動人」二字。就像他在愛情上的處理,沒有過度渲染,只消片刻動人,卻讓人難以忘記。周星馳後期電影情感上的處理越來越細膩敏感,直入人心;
(6).堅持喜劇風格:很多人說,希望周星馳拍非喜劇。其實周星馳的喜劇只是他電影的元素之一,他的電影本來就有很多風格,沒必要強求他去除喜劇元素。基本可以肯定的是,想讓周星馳拍沒有喜劇元素的電影,幾乎不可能。周星馳曾經說,一部電影如果不搞笑,乾脆就不要拍了,他還說「Laughing is such a magic key, it makes the world much better」,他本來就是立志於帶給大家笑聲的;
(7).導演風格更加純熟,圓轉如意:從《功夫》開始,周星馳的電影草蛇灰線伏延千里,故事邏輯非常嚴謹,導演手法更加多變和成熟。根據目前透露出看到《美人魚》的粗剪反應情況來看,這部電影很可能會超越他之前的作品;
(8).這個階段,周星馳已經把自己隱於幕後,將自己的演技和思想灌注於他電影的所有人身上,包括主角和配角,例如《西遊降魔篇》時期周星馳接受採訪,說「雖然我沒有出演,但是裡面所有人都是我」。例如《長江七號》里的小迪就是小號的周星馳,七仔更是周星馳的化身,七仔的表情都是周星馳做給特效師做出來的。《西遊降魔篇》里更是處處都是周星馳,所有人都是周星馳,上面有分析,不多說。
(9).才華宣洩地淋漓盡致:《西遊降魔篇》是周星馳的思考和才華的一次令人驚訝的宣洩,但是即便如此,從周星馳接受採訪給我的感覺就是,這部電影完全不能承載他的想像。周星馳經常說「時間不多了」,他的真正意思其實自己解釋過,他說「我成日講,年紀大了,時日無多,應該把握時間去把工作做好,再做多點……我心裏面有好多idea,我希望可以將所有創意都拍成電影,實現出來。」
7. 監製和延伸影響階段
以下和周星馳轉型無關,只是探討周星馳今後的道路和影響。從《西遊伏妖篇》可以看出來,周星馳有意將他的一些想法通過監製的方式表現出來。畢竟自己幾年一部電影太慢,那麼多好的想法通過監製來表達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從最近的幾部電影看:
《西遊降魔篇》之後,西遊題材大熱,《大鬧天宮》、《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大爆,更有N多西遊記題材電影列入了日程;
《一步之遙》試圖效仿周星馳《功夫》的超現實主義風格,姜文也曾經說最喜歡的港片就是《功夫》;
《道士下山》陳凱歌談20年武俠片現狀,除《功夫》都不盡人意,他更因為《功夫》使用了陳國坤和元華,武術指導更是用了周星馳的御用武術指導谷軒昭,整部電影的打鬥都有功夫的風格;
《我是路人甲》講鏡頭對準龍套,這是周星馳1999年《喜劇之王》就探討過的題材;
《煎餅俠》大鵬明目張胆致敬周星馳,並稱周星馳是他的喜劇靈感;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不僅使用了周星馳御用配樂黃英華,更在電影里使用了周星馳的電影配樂,還有很多情節可以看到周星馳的影子,喜劇效果是周氏無厘頭的笑料,導演也在微博說在氣質上所有孫悟空他最愛的是大話西遊的猴子;
而新晉華語票房冠軍《捉妖記》從妖怪創意上可以看到《西遊降魔篇》的影子,小萌物可以看到《長江七號》的影子(這個是英國BBC都有報道的,可見星爺電影的影響力),裡面的奶奶可以看到《九品芝麻官》里包龍星的奶奶,有不少人也認為《捉妖記》有早期周星馳港式喜劇的風格……
即將上映的《港囧》據說有很多周星馳元素;
《澳門風雲2》里張家輝乾脆就是用的周星馳御用國語配音,還擺出了pose代替周星馳賭聖的位置;
而在西方,《功夫熊貓》的導演約翰史蒂文森說靈感就來源於《功夫》,也是《功夫》使他下定決心製作《功夫熊貓》,他還組織所有主創人員觀看功夫。
我們可以相信,《美人魚》周星馳又會給華語影壇帶來全新的東西,也必將引起新的風潮。
我們可以看出來,儘管不少人仍然否認周星馳的導演功力,周星馳導演電影的影響力已經切切實實不僅影響到了觀眾的審美,更對整個華語影壇將來的發展和電影風格產生了重大影響。
然而我個人仍然認為,周星馳的導演能力我們只看到了冰山一角而已,他有太多的東西沒有給我們展現出來,周星馳導演的黃金時代即將來臨,不僅意味著周星馳導演(包括監製)的電影質量、和數量邁上新的台階,更意味著受周星馳影響的新一代電影人成長起來,他們必將成為中國新一代電影的領軍人物。
周星馳今年只有53歲,正處在導演的黃金年齡,然而周星馳已經完成了從「我是一個演員」到「我是一個導演」到「我是一個電影人」的華麗轉身,從喜劇之王到文化icon,周星馳必然會是我們這一代的大師,至少對我來說,能和大師在一個時代,我覺得特別的幸運。
PS:我個人認為現在對周星馳來說,已經不存在轉型了,因為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平地拔高樓,然後去開闢新的天地,有段話說得好,來自李多鈺:
「對於周星馳,用任何人生教條來解釋都將陷入誅心之論從而萬劫不復。在人物評價上,我傾向於理解他看護他,就像理解每一個孤獨的自己。一個奮鬥不息的人,一個不給自己任何溫床的人,一個從來不躺在大師桂冠上的人,一個從來不指望關懷的人,不應該得到理解和看護嗎?在電影評價上,我傾向於認為,《西遊降魔篇》是一部無法用任何學院派或專家式分析體系解釋的電影。因為周星馳從來不打算在一部電影上面蓋一棟房子,住在裡面,再去拍別的電影。周星馳的每一部電影都建築在荒原上,當電影成形,荒原成為熟地,他又走了,再去開墾別的地皮。這是一個令人扼腕嘆息的人,也是一個令人由衷欽佩的電影行動家。」
最後,關於周星馳參與幕後工作,我也是一點點才了解到實際情況,我第一次玩知乎的時候不懂,就自問自答了一個問題,這裡面有詳細的關於周星馳參與幕後工作的描述,而這也僅僅是我能找到的資料而已,有興趣的童鞋可以了解一下:為什麼有人說周星馳作品是導演的功勞? - 香港電影
(作為一個周星馳腦殘粉,如有說過的,請溫柔點噴,蟹蟹)
我記得看《食神》,史蒂芬周靠牛丸二度翻身之後再大廳被記者圍堵的鏡頭簡直帥翻天,台詞如下:感覺就好像做了一場夢一樣,這也說明香港是個能夠出奇蹟的地方,只要你肯努力,夢想一定會成真的!
我記得看《少林足球》,周星星對大師兄說:我心裡的一團火是不會熄滴!吹滅我就把它點著啊,做人沒有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分別!
你說這種台詞只是他隨便說說的嗎?
個人覺得周的很多電影基本都是屬於需要時間去沉澱的,看第一遍時往往悟不到什麼,然而當你隔一段不短的時間再去看,也許會滋生出許多當初沒有的情緒來……《大話西遊》如此,《回魂夜》如此,《功夫》如此,最新的《西遊降魔篇》也同樣如此,相形之下,《長江七號》反而略嫌寡淡了……所以,他沒有什麼轉型之說,只是時間讓你對他的電影有了不同的理解罷了……
大眾只看演員
反正我覺得長江七號里星爺轉型非常成功
很簡單,因為大多數人並不是真正的了解周星馳,如圖:
周星馳是一個時代的符號,是香港無厘頭的開創者,這些頭銜雖給他帶來無限榮耀和一大批追隨者,但是也導致許多粉絲在對他的認知上有局限性;說到周,大家一般都是聯想搞笑,惡趣味這類的詞,嚴重符號化,當然這些都是沒有錯的,因為這是他最紅時候的電影風格。這些電影太深入人心了,誰不是從小看到大的,大家習慣性的將這些回憶代入,都願意把這個符號當成自己成長記憶的一部分,儘管做導演之後周用心地拍了五六部作品,但大家還是更樂於接受從前的周星馳,你看,就是這樣啊,回憶啊、童年啊、情懷啊,只不過不是之於他本人罷了/悲/。
大話西遊 受到早期各大高校文藝青年的推崇而成為其巔峰式的作品,大家最為津津樂道的是結局至尊寶的像狗一樣的轉身滾去取經而不是留戀紅塵俗情,最難的是放棄,他斬斷並且做到了,而我們讚歎這種取捨的同時恰恰又沒有像他一樣做到並且還在留戀他早期的喜劇作品,這個很有趣;大話中的表演和劇情是周星馳無厘頭式的巔峰,並作了個完美的謝幕,大家當然笑了哭,哭了笑的同時印象也就更深了,後期的作品當然也就不知不覺的被低估忽略。
相信星爺本身也很無奈吧,一心想拍正劇,卻又不得不照顧觀眾期待的自己心理,愣是開創出了一種正劇結合笑料的後期獨特電影風格,但很明顯的是早期各種堆積葷段子現在卻基本在電影里看不到了,因為他開始想做自己了;
我是星爺後期電影的推崇者,我相信大部分骨灰級的星迷都會把他後期作品來代表真正的周式風格,個人心目中最喜歡的周式電影是【喜劇之王】【功夫】【大話西遊】,想真正了解星爺,不妨把前兩部都看個十幾遍,大概就明白了。前段時間再去看了周星馳的《逃學威龍》,卻沒有曾經初看的驚喜,但依舊很喜歡。
我們在成長,影視界也在成長。我們看了很多大片,爛片,好片,可以說很多格局我們都有一點了解。比如你猜到這裡會有車禍,這裡果然出現了;這裡會有錯過,的確是有的。我們的品位越來越高,周星馳也要改變,不斷的進步,尋求更高的創作水準。《少林足球》之後不也有很多好作品嗎。
至於為什麼常談的是星爺以前的電影,我自認為我們最愛的是最初的驚喜。出現了一部讓你驚喜的電影,之後的作品就算也非常棒,卻不能再輕易的帶給你初見的感官享受,後者超越前者需要製造更多更多更多的驚喜點。就像第一次賺錢買到的鞋子,像初戀,像找到第一份工作的喜悅。
不過,我依舊愛看星爺的電影,而不是現在所謂的明星電影。當演員和當導演不是一回事,他只是從一個職位到另一個職位的轉變,想做自己的東西而已
我的評價是:
他轉型的範圍太小,怎麼都跑不出喜劇,想看他演色戒。
下面都是題外話,可看可不看,歡迎一起討論。
周星星的轉型作品並非從少林足球 「才」 開始的。周星星其實一直在不停的轉型,在這幾十年間的進化中,又自始至終保持他強烈的個人風格。
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其宗,指的就是搞笑。
他本人在採訪中說過,他的電影,一定要有好笑的地方,可以不用太多,但必須要有。
周星星剛出道時,接拍了幾部電視劇,我個人感覺吧,演的比一般的新人演員要自然,畢竟有天賦又受過訓練,不同於那些在街邊挖出來的漂亮小生,直接架到攝影機前,空有一張臉蛋。
他說到底仍是個經過培訓的貨真價實的專業演員,可惜年輕時他拍戲節奏很慢。(不同意這句話你們就咬死我吧。)
像《陰陽界》《夢邊緣》《風雨同路》這些電視劇和電影,很明顯看到周星星只是在服務角色,劇本怎麼寫他怎麼演,中規中矩,你只能說他演的合理,卻不能說印象深刻。
那時候媒體寫周星星不會演戲,叫他趁早退出演藝圈。
周星星覺得他們說得很有道理。
注意,轉折點來了。
他漸漸改變演戲技巧,加快自己的節奏。
像《蓋世豪俠》,他講台詞有了自己的特色,不再是死搬劇本,當時遇到了達叔,兩人簡直初戀般充滿默契,周星星給出的反應,達叔能立即接收消化,然後回擊,這就跟看一場打了半小時都沒有脫手的兵乓球一樣過癮。
《他來自江湖》紅了,其中周星星大量引用了偶像周潤發的電影台詞,之後,周星星感覺到,他要爆了。
高能預警,轉折點又來了。
像異形進化一樣,他進化到第三個等級:惡搞,改編,把老套路換件衣服再創作。
柴靜的採訪中他說過,英雄主義本來就有點假,有點好笑,他就弄得更假,出來的效果就更搞笑。比如《國產凌凌漆》。
這段時間的周星星一直在走舊瓶裝新酒的道路。
他也大量學習和模仿《白頭神探》的橋段和抖包袱的風格,(我知道有人要說抄襲)我個人覺得有些地方的確是抄,而且是照搬(我就是這麼實在。)
但是有句馬屁還是想拍,周星星真是演的好,抄都抄得這麼帥,叫人看的過癮。
不過抄襲真的不是一件好事,好孩子不要學。
有可能不是他抄,是他編劇再抄,不管怎樣,從賭聖開始,他越走越遠,名氣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
周星星是有他個人魅力的,有時候劇本很爛,但就是喜歡看他演戲,不會去在乎劇本到底講什麼,請大聲告訴我,我不是一個人。
如果王晶姐姐的鹿鼎記換個主演演韋小寶,難以想像,這種三級片一樣的劇本我可能不會看一百遍。
雖然鹿鼎記原著發車的地方也很多,但不至於會弄出個「我愛一碌葛」這麼不忍直視的東西出來。
周星星他經常演賤人,又能賤得人見人愛,也是世間少有。
誇完了我老公,說他第三個轉折點。
忽然有一天,少林足球出現了。
周星星和特效中間划上了等於號。
從此他拍電影,大家都會議論,這次特效屌不屌,有多屌。
他開始著魔一樣,自己也在特效上面瘋狂的追求最好,更好,再好一點的效果。
力度很猛,一部電影比一部電影進步,反正這十年來,他沒停止過在特效這條路上狂奔的腳步。
他現在又轉型了。
長江七號之後,直接就幕後了。
最近還當起了監製。
有點好笑的是,西遊伏妖是徐克的作品啊,為什麼大家還是繞著周星馳說個沒完?
就因為他是編劇和監製,他參與了電影的某些製作環節,可這只是參與,不是他全權掌控。
在淘票票專訪里他說,如果西遊伏妖是他一個人拍,那他會覺得這裡不好,那裡也不好,他的要求會更加嚴格一個級別。
但由於不是他拍的,所以他覺得,西遊伏妖拍的很好。
周星星真是從來沒改變過他耿直的性格,說啥大實話哈哈哈。
我希望他能繼續轉型,事實上他還能出鏡頭拍戲的,文藝片他年輕時沒找出一條明路來,現在他年紀有了,閱歷有了,演技也有了,梁朝偉的眼神他也能行的,我覺得他還能往喜劇以外的範圍再挑戰試試。
周星星,一個長得很好看的天才。
能活在同一個時代,好好珍惜吧。
以前想用笑話講故事 太多人看見笑話太少人看見故事。現在用故事說故事 太多人只看見了故事。
我只希望某總局不要限制大師的發揮,不要給周星馳太多束縛……
周星馳好像說過,並沒有轉型的必要,因為喜劇也能用來表達思想。只能說他從表達別人的思想到表達自己的思想中間有一個轉變,但這個轉變的時間點不是少林足球,而是要早得多,可能是國產007那會,可能是武狀元蘇乞兒那會。
其實從94年國產凌凌漆甚至更早的時候周就一直在尋求轉型,因為聰明如他知道純粹的無厘頭是走不遠的,所以你可以看到94年後面有很多他各種風格的嘗試,有嘗試失敗的解構之作大話西遊,回魂夜;也有轉型成功的食神;有黑色幽默加諷刺惡搞風格的國產凌凌漆;也有帶點暗黑詭異風的大內密探;文藝風的喜劇之王……當然中途也會穿插一些因為轉型失敗(比如大話西遊之後公司破產)後又繼續回來扮純無厘頭(百變星君),但他想改變的心一直在。
在知乎周星馳已經成神了
自己人啊
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看星爺採訪就知道,他希望不斷有新東西出來,那麼就不可能一直不變,其實他一直在變,《喜劇之王》,《長江七號》《功夫》《降魔》都有獨特之處,敢於挑戰的星爺才是牛逼的星爺。
對於一個有追求的人,不會固步自封,世界很大,我想出去看看,有什麼好評價的呢。
我生活在南方,大米是主食。我這幾天想吃點麵條來緩解一下吃大米所帶來的消化不良。就這麼簡單。
百變星君克隆變相怪傑。不過仍然挺好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