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的爵位繼承為什麼這麼亂?

紅樓夢裡提到的爵位繼承感覺很亂,有的減等,有的不減,還有的乾脆沒有爵位了,為什麼呢?
不減的是林如海家:「這林如海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經五世。起初時,只封襲三世……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四代列侯,按說應該是侯伯子男降下來,為什麼沒有降呢?
減等的一般理解就是公侯伯子男一級級往下減,秦可卿出殯那一回列了八公里的另外六家,就有這樣的例子:「有鎮國公牛清之孫現襲一等伯牛繼宗,理國公柳彪之孫現襲一等子柳芳……修國公侯曉明之孫世襲一等子侯孝康」,但是這三個人都是國公(公爵)的孫子,卻一個是伯爵減兩等(這個是正常的,兒子孫子各減一等),兩個是子爵減了三等,為什麼?
另外還有減等把爵位減沒了的,代表之一是賈赦,父親是榮國公(公爵),他是一等將軍,賈珍也是,」(賈蓉)曾祖,原任京營節度使世襲一等神威將軍賈代化,祖,乙卯科進士賈敬,父,世襲三品爵威烈將軍賈珍「,另外六公里也有,」齊國公陳翼之孫世襲三品威鎮將軍陳瑞文,治國公馬魁之孫世襲三品威遠將軍馬尚……「,為什麼他們沒有侯爵伯爵的爵位呢?
另外這回里還提到仨侯爵家的孫子,」平原侯之孫世襲二等男蔣子寧,定城侯之孫世襲二等男兼京營游擊謝鯨,襄陽侯之孫世襲二等男戚建輝「,這裡又出現了二等男爵,一等二等又是怎麼定的?
求指教~~


題主問:紅樓夢裡的爵位繼承為什麼這麼亂?
以前我和題主有同感,直到我學習研究了清朝爵位制度,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我們覺得「亂」,是因為對清朝異姓勛臣的爵位制度不了解,誤以為清朝實行五等爵制和降襲制度所致。

(1)清朝的異姓勛臣爵位有襲次限制,簡言之,爵位越高,承襲次數越多,爵位越低,承襲次數越少。比如一等公,可以承襲26次,二等公25次,三等公24次……一些低級爵位,只能襲3次,這還只是清朝中後期的規律。在清朝立國之初,爵位高低和承襲次數並不是嚴格掛鉤的,同一級爵位有可能出現不同的承襲次數,也有「甲爵位比乙高,但是甲的承襲次數比乙少」的情況。林如海爵位,就屬於這種:雖然比較高(襲過列侯),但是次數少(只封襲三世),後來靠額外加恩(這種事情在清朝也確實有過),才加了一代。但是到了林如海,因為襲次已盡,就沒有爵位了。

(2)清朝爵位,主要分三個體系,宗室、外藩蒙古、覺羅與異姓勛臣。實行逐級遞減的,是宗室爵位(注意,不是所有宗室爵位都逐級遞減);異姓勛臣的爵位不實行逐級遞減。異姓勛臣的爵位主要分兩種,一是襲封原有爵位,比如一等公的兒子還是一等公,一等侯的兒子還是一等侯;也有降襲的,但不是逐級遞減,比如一等公某甲去世,皇上下詔:其子孫降襲一等伯。直接就降了好幾級,那後面就以一等伯世襲了。像書中,國公牛清的孫子襲一等伯、柳彪和侯曉明的孫子襲一等子,都是這一類。在清朝,爵位傳到某一代突然被降下來好幾級的例子並不少見。

(3)清朝的爵位體系不是五等爵,而是公、侯、伯、子、男、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雲騎尉下面還有恩騎尉,但是性質有所不同,暫且不論)。品級上,公、侯、伯都是超品,子是正一品、男正二品、輕車都尉正三品、騎都尉正四品、雲騎尉正五品。也就是說,二品以上的爵位使用五等爵的名稱,三品以下的爵位不用五等爵的名稱,但體系是同一個體系,名稱不一樣。這樣,問題就很好解答了。為什麼賈珍、陳瑞文、馬尚沒有公侯伯子男的爵位呢?因為他們的爵位只有三品,不能使用公侯伯子男的名稱啊。但並不是說,他們的爵位沒有了,而是爵位降低了。
【注意:清朝早期是官爵混一的,爵位使用武官名稱混用,包括公侯伯子男這些名稱也都是後改的。子爵最早叫總兵官,男爵叫副將,輕車都尉叫參將、游擊,騎都尉叫備御,都是武官名稱。】

(4)由於清朝早期是官爵混一的,所以爵位和官位有一點類似,就是實行階升制。
從雲騎尉(1)開始,往上一級一級提高,分別是:騎都尉(2)、騎都尉兼一雲騎尉(3)、三等輕車都尉(4)、二等輕車都尉(5)、一等輕車都尉(6)、一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7)、三等男(8)、二等男(9)、一等男(10)、一等男兼一雲騎尉(11)、三等子(12)、二等子(13)、一等子(14)、一等子兼一雲騎尉(15)、三等伯(16)、二等伯(17)、一等伯(18)、一等伯兼一雲騎尉(19)、三等侯(20)、二等侯(21)、一等侯(22)、一等侯兼一雲騎尉(23)、三等公(24)、二等公(25)、一等公(26)。
比如說,某甲立了戰功,論功行賞,這個功勞能封雲騎尉;過倆月,某甲又立功了,這個功勞也能封一個雲騎尉,可是某甲已經是雲騎尉了啊,封什麼爵位呢?那就兩個雲騎尉合在一起(1+1=2),晉騎都尉。過兩年,某甲又立了兩個功勞,能封兩個雲騎尉,好,那就(2+1+1=4),晉三等輕車都尉。也就是說,這種一二三等是論功行賞的階升制的需要和遺存。

以上只是對清朝異姓勛臣爵位的簡要介紹,如果想了解詳細的內容,可以去找雷炳炎《清代八旗世爵世職研究》來看,這是一篇博士論文,已經出版了,寫得非常好。

另外,對 @戢雨康 做一個回應,爵位的繼承,跟繼承人是否長房長子沒有關係,只要是合法繼承人,級別不會受影響。另外,《紅樓夢》的官爵名稱是有意混亂的,但採用的制度藍本是清朝的制度。


曹雪芹是清朝人,各種論據證明他和曹寅的關係。他寫的紅樓夢的涉及的許多問題,參照的現實應該來自清朝政治制度。

清朝所謂的顯爵有五種: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

而郡王或者貝子前面經常會加一些看似奇怪的辭彙,比如和碩親王,固山貝子,多羅郡王。這些「前綴」來自滿語,比如固山是旗的意思,現在的內蒙古等地還有以旗為行政劃分單位的地區;和碩是一方的一絲,多羅是一角的意思。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這個前綴表現的是擔當方面的大小。相當於明朝之前的封藩。

至於宗室,有遠近之分,奕劻,奕訢,奕綜,奕懽等,是奕字輩的;載濤,載倫,載灃,是載字輩的了;溥儀溥傑溥雪是溥字輩的,這些都是從康熙傳下來的後裔;儘管如此,奕劻和奕訢的遠近還不同。

不過清朝到了溥儀就亡國了,除了自家人和對歷史有興趣的,專門研究家譜和排輩的不多,所以溥儀之後的恆字輩和啟字輩就很少被人提起。王分為兩種,第一種是世襲罔替,清初定的八大鐵帽子王,到清末奕劻破格變成世襲罔替,這類王襲爵就是按原來級別襲爵。而其餘的王襲爵則是降一級,比如親王的爵位傳給下一代就是郡王,如此,爵位傳4-5代就不再有爵位了。比如啟功,是康熙的後裔,但是到他這一代就沒有了爵位了。

清代親王的年俸是一萬兩,郡王五千兩,貝勒兩千五百兩,貝子以前三百兩。貝子下面還有一個爵位叫公。公分為輔國公和鎮國公,鎮國公600兩,輔國公300兩。此外還有相應的俸米。

至於將軍,則是公一下的職位,但是不是爵位。分為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和奉恩將軍三種。而將軍這一職,基本都是親王次子以下,年滿十八歲,就會獲得這種封號,不過也不能亂封,到底還是要掛著鎮國和輔國的招牌嚇唬人的,還是要考試,考試的內容包括滿文韓文,騎馬射箭等傳統項目,沒考中的還可以第二年再考。考中的就等於拿到了「職業技術證書」可以上崗了,但是什麼時候上崗什麼樣的單位接收,還是要等分配的。好在,即使沒有分配,只要有爵位還在,皇家還是保證有薪水和口糧的。


至於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之類的職位,基本都是世襲——因為這些職位多是陣亡者的後裔。


爵位有兩種,一種世襲罔替,一種非世襲罔替,世襲罔替即爵位由長房長子繼承,不減等。非世襲罔替則每次繼承減一等。

至於不是長房長子的,就要看運氣了,有的能襲得一官半爵。

所以牛繼宗、柳芳、侯孝康里可能有人不是長房長子,襲得的爵位可能就減了兩等或更多。或者是封的爵。

賈赦的問題,人家襲的爵位就是一等將軍啊,怎麼能叫沒爵位呢。
清朝時,爵位有三種,宗室,異姓功臣,蒙古。
我們所常見的公侯伯子男在清朝爵位里只有異姓功臣這麼算。
而宗室爵位公之下就是一,二,三等將軍。
紅樓夢書中官職爵位本身就有意混亂,為了使人們看不出朝代,連節度使這種唐朝的官職都有。所以這裡的爵位是沒有問題的,賈赦襲的爵位就是一等將軍。不要用習慣的公侯伯子男去看。

最後一個問題,二等男爵。
大概就是公侯伯子男各分一二三等,比如公爵,有一等公爵即國公,二等公爵即郡公,三等公爵即縣公。


作者故意搞亂點吧


紅樓夢裡,五等爵、列侯、將軍是三個獨立體系,分別是太祖和成祖各自定立的體系。太祖比較摳門,只設了列侯,還只能延續三代,不科學,成祖加為四代,並設立五等爵降級。將軍不是爵,是另算的,不說不代表就沒有了,全說出來太長而已,只說自己掙來的世襲,不說祖上世襲的。另外孫也可以理解為重孫


推薦閱讀:

四大名著在今天發表還能成為四大名著嗎?
87紅樓夢中的黛玉陳曉旭,當她從商後在北大演講,到最後出家,怎樣的淡然才能看淡人生的悲喜貧富?
《紅樓夢》中,史湘云為何經常被接來送去的?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樣常住賈府?
紅樓夢中焦大說秦可卿養小叔子可有證據?書中可有體現?

TAG:歷史 | 紅樓夢小說 | 爵位 | 清朝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