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評價黃耀明《罅隙》?

每次聽明明的《罅隙"》,就像看到明明喉嚨在震動。


本身關乎審美距離中熾烈而嫵媚的遐想渴望,但又在「罅隙」這個概念想像的極細小中拓展出了極廣博極玄妙。它真的表達出了我們在高冷情人面前的暈眩驚詫,以及在隔閡面前最難耐的渴望。


一、冰冷的審美距離

「親愛的人你仿似花樽,裝滿我的忠誠。」

第一句的用喻本身即具有寂美冷冽的氛圍,好似在冷清的展館遠觀燈光玻璃掩映下的花樽,在燈光的虛空幻覺中產生對美感的屏息戰慄,在沉默的驚艷中短暫喪失意識,感知領域被花樽的冷艷形象所佔據

這便是叔本華所說的「自失」了,在審美距離中主體迷失在客體,自己充當了客體的鏡子,漂浮在純粹的無意識無痛苦的透明感覺中。耀輝的喻體選擇了花樽,正是看中了那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冷艷絕美吧,「裝滿我的忠誠」無疑是這一用喻的修辭延續,也表現出了充分的自我投射感覺,好似整個心魂已被花樽吸納,自己已經完全沉迷在對方身上,這種幾乎放棄主體思想的臣服崇拜便是「忠誠」了

這一句堪稱耀輝式奇句了,佐藤信夫認為比喻不僅是精妙地表達感覺,也是在展露新的思維,耀輝這一直喻確有石破天驚之感,在一種縹緲的遠觀中表現出了對方的美艷與自己的迷失

下一句「親愛的人,你只會擔當高貴角色」也是在延續這種冷淡的距離誘惑,並透露著自己的無奈。「可有可能,我終有一天悉破你的表情」,無需多言,便是在隔閡之外無法揣摩對方的困頓心情。

二、玄妙的罅隙想像

在引入「罅隙」這個全詞核心時,我想先提起伍爾夫。因為我會覺得耀輝要用「罅隙」來想像情人間的距離與隔閡,必然在頭腦里有一定的形象,或者至少有一些具象的感覺。

「牆上開滿了金燦燦的裂縫。」

這算是伍爾夫在《海浪》中的一句囈語吧,但我總覺得那種側邊閃耀而內里深邃的裂縫是最接近全詞感覺的。就像我們在教室的某次思緒遊離的恍惚瞬間,突然被牆上一道被陽光照射的裂隙所吸引,在凝望其中的片刻間失神,甚至在陽光有若失真的氛圍中不安起來。

「親愛的人,我知你心中必有罅隙。」在靜靜的觀察與接觸後,那種突然意識到對方對自己心有芥蒂的感覺不就是這樣嗎?

我不是很能理解耀輝在這句詞中想用「罅隙」象徵什麼,所以勉強解讀作心中的芥蒂吧。總覺得歌詞前面冰冷恍惚的遠觀情結應當有個同樣氛圍的情緒承接,也才會這樣亂猜胡謅吧。

「讓我敞開,漂入漫遊,攜著你的手」。可以說在用喻的想像層面,是幻想著自己在裂縫那無垠深遠的空間中飄遊;而在真實的情感層面,便是期待對方敞開心懷,給自己親近的機會。這本是很簡單的情緒,但為什麼要一直在「罅隙」這一喻體的想像中進行呢?答案就是對方在冷漠中暗藏的抗拒,以及自己被隔在距離之外無奈的情緒節制

副歌部分甚至想像著「當中的風光吸引我潛入你」「當張開的新世界藏著了我跟你」,也是進一步在具象的想像中潛入罅隙那不可見底的深淵,在內縮宇宙似的無垠空間里沉浮迷醉。好似我已走入你心,在太虛混沌中睥睨見霓虹色的嶄新光芒。

這種從最微小擴展到最廣遠的藝術不正是耀輝的驚異之處嗎?同樣也讓我想起了伍爾夫另一篇小說,《牆上的斑點》,從一個點擴展到一片橫面空間再下切到縱向洞穴(耀輝顯然是在縱向的剖切-擴展中賓士著浪漫的想像)。文學中的純粹形狀總是能在想像之域延展新的空間。所以所耀輝這個「罅隙」的想像是有一點文學空間觀的,我甚至情願用宇宙意識解讀這種縹緲玄幻。


三、釋出的強烈渴望

如果說前面的空間想像讓我反覆狂想,副歌部分釋出的情緒與袒露的獨白才是最動人所在

當不惜交出一切去明白你 ,將雙方之間差距變為極微」。

前面的歌詞有明顯的情緒克制的痕迹,副歌卻突然在冰凍壓制過後吟出「不惜交出一切」這樣強烈的表達,實在給人以情感衝決的重量感。在按捺不住的情緒失控瞬間,我們在愛情面前想發泄出的畢生之力不就是如此嗎,「傾盡一切」的字眼並不俗套,因為情感誇張膨脹的瞬間力量確實可以壓垮一個久受壓抑之人

不幸的是,「當裝飾通通撕去猝然望見罅隙」。我們所謂的「不惜一切」,無非就是意識最深處的裸露告白,以及化為偏激舉動的奔涌餘力,但這種徹底被情緒灌注全身的浸透,從不能換來對方的感動。何妨呢?把最深層的渴望撕扯過就已有痛快的滿足,渴望燒身的熾烈感覺在燃盡的一刻換來快意釋然。於是耀輝還要在殘忍的失落後講出,「於光天陰天都要你承認我,將沙漠荊棘都變為薔薇。當中的風光吸引我潛入你,將雙方之間拉鋸變為嫵媚」。

「嫵媚」一詞極妙了,這種沉醉的感覺就是展露心底的自白浸淫了。

「當張開的新世界藏著了我跟你」。戀人們都幻想擁有整個世界,這種壯闊之意也屬於自白者最激動的幻想。

渴望講到最後,並不能銷毀執念,卻已有凜然果敢之意,在無所畏懼中最後定定地說出,「不信不能,我終有一天支配你的心情」。

這真是一首相見恨晚的曲目,我會因為這段歌詞中無限浪漫的概念想像和直擊心口的情緒歷程而永遠記住周耀輝,還有黃耀明最妖冶的聲音中不死心的渴望。


迄今我最愛的一首歌沒有之一
先是明哥的聲音再是詞美
也可以說是沒有它就沒有以後的暗涌


那兩個字明明發音太美,心醉神迷


周耀輝的詞,含蓄,模糊確切所指,因此可以有無限種解讀方式。在我看來這份詞抽象出了兩個人從陌生到相愛的過程,我認為周耀輝擅長在詞中描繪人與人之間最幽微的關係變化。一開始主角被「親愛的人」的高貴美麗所吸引,但他非常聰明,明白再高傲的人也必有弱點,他在尋找一個突破口,讓這段關係拉近。主角首先暴露了自己的罅隙,「當不惜交出一切去明白你」,慢慢發現對方不是那麼無懈可擊,罅隙可以指人心脆弱的部分,不堪回憶的過往,性格中的缺陷等等,自然也指身體上的缺口,「當中風光吸引我潛入你,將雙方之間拉鋸變為嫵媚,當張開中的新世界藏著了我跟你」,這段真是美極,在某一刻之前的試探、接近、不明不白的曖昧都有了意義,在某一刻兩個人貼近到創造了他們的世界他們自己的語言。
我覺得任何一段深刻的關係都是從雙方願意向對方坦誠自己的脆弱開始的。那時你看到的才是一個人。像古龍筆下的傅紅雪那樣慢慢地有了血肉,從「不是個人」到「像個人」,最後「是個人」。一個有血肉的真正的人,才會與你的一生再也密不可分。


這裡的罅隙應該是缺憾,瑕疵的意思。
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不單要她的美麗,主要的還是能夠理解她的罅隙。
美麗是外界也能看得到的,但罅隙卻只屬於最親的人。

很像大學生活看的《蜂蜜與四葉草》


推薦閱讀:

TAG:黃耀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