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會毀滅中國經濟嗎?


我寫過一篇關於老齡化的科幻小文《死亡與永生》,各位可以去看下。

我建議各位不要把眼光只局限在中國和當下,因為老齡化是整個人類,特別是比較發達的經濟體,共同面臨的長期問題。國外的實際經驗證明:老齡化不會讓一個國家陷入戲劇性的崩潰境地,卻會陷入長達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緩慢衰退,衰退的時間如此之長,很容易讓所有人把經濟下滑當成一個既成事實坦然接受。每個國家的政治制度為避免出現獨裁,會在8-10年內更換一任領導班子,所以很難應對這種時間尺度的歷史趨勢。

近幾年網上比較愛用「道德婊」一詞來形容歐洲人,特別是針對歐洲允許穆斯林人口流入的做法,國內的輿論都是不大理解的。但如果我們深入看待這個問題,就會發現歐洲其實已經陷入老齡化很久了,他們戰後嬰兒潮那一代(占當時總人口近30%)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有4/50歲,開始要擺脫繁重體力了,所以他們從那個時候開始就不得不放開人口准入。而同是有戰後嬰兒潮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日本沒有引入移民,經濟在90年代就開始衰退了。美國一直是一個移民國家,雖然他們沒有大量穆斯林人口湧入,但幾十年來少數族裔佔比也一直是在上升的,美國不是沒有老齡化,而是老齡化被轉移成了移民問題。

與戰後嬰兒潮人口老齡化問題相伴的是,戰後人均壽命不斷延長,從1945年的預期壽命50歲,到現在老人活到90歲都不是問題。全球人口近三十年的增長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人類預期壽命太長了,實際上出生的人口並沒有比以前多很多。本來戰後建立的退休金制度只預計支付每個老人享受十來年退休生活,現在需要支付30年甚至40年,導致全球社保都普遍困難。

但是,以上的兩個原因——戰後嬰兒潮和人均壽命延長,在我看來並不能解釋整個老齡化現象。老齡化還出現了第三個現象: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生育意願開始不斷降低。

圖一 各國生育率情況

上圖是各國的總和生育率比較,可以看到生育率和經濟發展水平有著很直接的相關性。所有主流國家的生育率都在2.0以下(顏色越藍生育率越低),很多發達國家都在1.5以下,而我們通過簡單的算數推演就可以得知,人類要往前延續,平均每對夫婦都必須要生育2個以上小孩,最好是3個以上(因為還有意外死亡、夭折、以及大量不婚不育的人口)。人類適合生育的年齡只有35歲,出生高峰期的人口過了這個年齡,即使想要再刺激生育也沒有用了。那些生育率在2.0以下的國家如果這種狀況持續超過40年的話,勞動人口就會迎來斷崖式減少,這時候就會出現現在日本街上人潮人海全是老人的現象。

很容易會出現一種誤解,說是某些人種天性愛生,但其實這是錯誤的,例如美國是個種族大熔爐,很多到美國的新移民都經歷過由後發到先進的過程(愛爾蘭人,義大利人,猶太人,亞裔,拉美裔),幾乎無一例外,各個種群都隨著生活水平的上升而生育率降低。現在美國黑人的生育率已經與白人基本持平。目前學界的主流認識還是生育率和經濟福利水平相關性最大。越發達的國家越不愛生,同一國家越發達的地區生育率越低,同一地區越富裕的人群越不愛生。

我國曆年新出生人口

隨著經濟水平不斷上升,中國生育率下滑的問題也不例外,目前總和生育率已經比日本還低。近三年放開二胎生育,但去年出生的人口頂峰卻不過是1786萬人,離80-90年代遠超過2000萬的出生人口相比是少了很多的。而且這兩年已經是二胎政策紅利效應的最頂峰,願意生育二胎的近幾年都第一時間搶著生了,剩下的都是不願生的。今後二胎政策紅利只會快速衰減,放開三胎也不會有太大作用(當然我還是從人道主義角度呼籲儘早全面放開)。我們中國總和生育率低於1.6已經二十多年了,1980生人今年已經37歲,再過十幾年90後的育齡人口高峰過去,我們就會進入類似日本的困境。

日本生育率早在70年代就已經隨著經濟爆髮式增長而總和生育率低於2,由於人均壽命的增長,直到2005年才開始出現人口負增長。但老齡化對經濟負面影響的問題早在90年代年就已經非常嚴重了。

日本的 生育率變化

技術越進步經濟水平越高,就越會刺激生育意願降低,進入一個無限正反饋。在現有的社會觀念里,只要我們認可追求更好生活是人類最高的理想,那就必然要面臨生育率低下的困擾。

那麼,為什麼我們人類日子過得越安逸就越不願生育呢?

是因為地球的資源總量不足嗎?我認為不是的,在歐美澳,甚至俄羅斯這種地廣人稀資源過剩的地方,人們都普遍不愛生育,生育意願和資源總量沒太大關係(圖一的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巴西這四個典型的資源富裕型國家都陷入了低生育率)。

如果是因為暴政、資源匱乏的原因不願生那就簡單了,通過罷工革命或者技術進步爭取福利就可以解決了。問題是生育率過低與這些都不相關,想反抗而找不到反抗的對象,想加速技術進步卻發現日子過安逸後更不願生了。

我認為這涉及到人們在生育時的自我選擇:

生育本來就是高風險低收益的事情,社會保障越發達,越不需要養兒防老,所以生育對於個體,已經變成一種非必要的傳統觀念了。這種傳統觀念,在信息時代新觀念的洪水衝擊下不堪一擊:你已經不能否認同性之愛、丁克族和獨身主義者在道德上是有什麼問題的了。

性愛的快感本來是自然界鼓勵生育的bonus,因為避孕水平進步,現在不用生育也能享受快感。而且現在人類獲得快感的技術水平正飛速的提高,虛擬體驗、物質享受都可以替代性愛的樂趣。

所以,讓個體自願選擇生育,靠傳統觀念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我不認為我們中國文化有什麼凌駕於其他文化之上的獨特之處,遲早我們的傳統家庭觀會被衝擊得四分五裂(現在已經是了?)。

那麼,有什麼能夠替代性愛的快感,鼓勵我們為整個人類的延續多生育子女呢?

鼓勵生育並不是新鮮事,歐美和日本早已走在前頭,讓社會承擔很大一部分撫養責任。奶粉錢、教育費用全都由社會承擔,從子宮裡的胎兒照顧到成人,還在給父母直接發放補貼,讓生育者有更好的工作機會,讓不生育者繳納單身稅,(甚至鼓勵年輕人開性愛派對、在派對上發扎過孔的避孕套)。但是,這些措施都收效甚微(日本《少子化對策大綱》)。

在日本已經廣泛出現了一種叫「食草族」的物種,他們就是對異性完全失去了興趣,連去免費嫖娼都懶得做。他們不止不關心愛情和性愛,還失去賺錢上進的動力,整天宅在家裡,因為在家裡可以沉浸在虛擬世界裡,那裡可以提供的快感廉價到動一下手指頭就可以得到。

生育率低於2超過30年的國家還出現了一個惡性循環——老齡化越嚴重,年輕人壓力越大。年輕人壓力越大,就越不願意生育。

在這個循環中,每個人都失去了利他的動機。如果其他社會階層——特別是想要享受高質量退休生活的老人——是因為純粹的經濟效益來鼓勵年輕人生育,那麼年輕人很自然的就想到要逃避責任,最符合他自己的經濟效益的做法就是不生育,轉而在虛擬世界零成本獲得快感,而讓毫無經濟效益的老年人階層自己死去。明明物質財富已經足夠富裕,老年人與年輕人之間卻爆發了最黑暗的戰爭,沒有人再相信人世存在善意。每個人都想壓榨另外一個社會階層,每個人:老人或是年輕人,都想轉嫁責任。戰爭中沒有任何光榮和夢想可言,年輕人再生育一個新生命捲入這場黑暗的戰爭?即使是想想都已經覺得令他自己作嘔了。

如果只以自己的快樂為最高目標,就不可能找到解決低生育率的辦法,人是自己想把人類這個種族滅絕掉的。老人不願死去、年輕人不願生育,這是一種集體無意識的自殺行為。

這種趨勢早已蔓延到全世界,在歐美大把年輕人選擇窩在家裡吃低保維持肉體生存,讓電子遊戲佔據自己的精神世界,直到胖死在床上也不願挪動一步。

所以,單純的金錢刺激都不會起作用了,人們已經不覺得對外部世界負有什麼責任,生活在自我的世界裡完全足夠了。

隨著AI時代的到來,不勞動者不得食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在經濟活動中,不再需要人貢獻勞動,而只需要人來進行消費、享受。

所以哪怕醫療水平快速進步到生育風險降為零、孕育的痛苦完全消失、而撫養小孩的責任完全交由機器,也很難想像女性願意選擇身材完全走樣十個月,而不是選擇避孕並天天都打扮得漂漂亮亮。

AI時代雖然會減少人勞動的必要性,但AI替代不了人進行消費和科技創新。當世界進入幾十億老人在AI的幫助下勉強活著的境地,那文明已經進入不可避免的永久性衰退了。

當然,如果讓各國政府通過強制措施,讓婦女被迫懷孕生產,讓男人被迫領養小孩,這也是會顯著增加出生人口的。但是,這會摧毀人道主義,一旦讓政府意識到人的主動性毫無價值,按照這套操作邏輯養育出來的就會是一批服從高於一切的奴隸,這樣很難說是文明的進步還是倒退。而且與其那麼麻煩去養小孩,政府還不如直接增加機器的數量來得划算,馬上見效、要多少有多少,地球上最後出現的就是一批生產一切並消費一切的機器人。

通過技術加大性愛的快感,甚至讓女性普遍在生育期都享有某種愉悅,但那終究是生物本能而非理性選擇,生物本能都是可以替代的,虛擬世界和其它效果更強烈的藥物刺激(物質享受)更有誘惑力。我們也不能等待某次災難喚起個體對於人類整體的責任感,比如戰爭雖然也能達到刺激生育的目的,但後果太不可控,說不定只是把從衰退到崩潰的時間從100年縮短到了幾個月。

費城的科學家已經可以用人造子宮孕育羊羔。如果用人造子宮規模化生產人口會怎麼樣?我的那篇科幻小文就是描述的這種未來。

所以,我認為讓社會代替個人解決生育問題,是一條實際不成功、理論不可行的死路。

能夠刺激個體主動多生育的新觀念,我還不知道會是個什麼樣子。也許能讓人主動生育的,是正面的感召力量:

讓人們相信,人不應當只是依附於別人或是機器來供養的累贅,而是有著超越現實享樂的遠大目標,為了讓人類文明能夠朝這個目標不斷進發,哪怕經歷短暫的生育痛苦也在所不惜。

新觀念做到了這些,就能戰勝人類不願主動生育的困境。那就是另外一次文藝復興運動才能達到的效果了。


人口老齡化之所以帶來經濟問題是因為政府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了老年人身上。

但是如果貫徹卸磨殺驢的原則,始終把資源側重於年輕人又會如何呢?

以往我們有剪刀差,用農業來貼補工業,後來我們有下崗潮,用工人的利益換取國家經濟盤活。那麼三十年後大家猜猜會有什麼?

當然是貨幣貶值,房屋降價嘍。你30年還完貸,房子就成了白菜價。就等於30年的積蓄為國家做了貢獻。那些退休金經過幾輪通貨膨脹縮水一半。然後給年輕人機會發發牢騷,讓他們對一幫退休在家不勞動卻過得比年輕人還滋潤的老頭老太太憤怒一下,這幫老大爺大媽還能鬧出什麼妖來?

我黨的三個代表怎麼說的?代表先進的生產力。年輕人的生產能力強還是老年人?我黨又會代表誰?因此不要擔心國家,我們要擔心自己。
好好對自己的孩子,未來真的要指望他。
第二套房子賺得差不多就賣了,
留到最後必定爛在手裡,
囤積一點黃金來準備不時之需。金子無風險,長期保值。
不用太為孩子擔心,重新洗牌隨時可能開始,而他們必定活的比我們輕鬆。
最後,別抱怨了。孩子聽多了日後第一個反對的就是我們。


這就是命!算計,不甘,鬱悶,都沒用,大勢所驅沒辦法的。


1.20最終更新

先說結論, 放心吧, 老人不會多到讓文明滅亡的地步的.

高能預警,以下論證會引起部分人的不適, 請"善良的人繞道"

老人問題事實上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實際上涉及到了兩個方面, 正如硬幣的正反面.

1. 貧困的老人
首先 人類並非自己所認為的那樣是善良, 友好,會負擔老人直至其自然死亡的種族. 人們看上去都是一個個善良的孝子賢孫,但是實際上, 當老人的負擔讓我們覺得沉重不堪的時候, 我們之中絕大多數都會拋棄他們。

人類從誕生伊始就面對老人問題, 對其也早有相應的一整套邏輯。

那就是當群體承擔不下負擔的時候,通過各種較道德的手段提高老人的死亡率(例如漠視其生活條件降低, 例如漠視其的老年痴呆癥狀. 例如傳說中經常做的棄老, 例如放置其直至死亡再對外宣稱其為自然死亡).

這是一個被人們經常使用,卻又無視的事實. 你可以看到街邊乞討老者, 可以看到看大門的大爺, 可以看到賣茶蛋的大媽, 可以看到掃大街的阿姨. 每一個人都曾經有一個精彩的一生,其人生的高度不亞於你. 你有時候會納悶為啥這些人不在家頤養天年, 在外面喝風挨曬. 其實你可能不知道, 他們很可能要把大部分工資寄回家去給兒子攢錢蓋房子, 或者為了自己兜里多幾個零花錢, 因為他們明白, 沒有自己收入,在家裡就沒有地位, 沒有用處就意味著會處於一個被人無視的狀態. 被人無視也就離死不遠.

我這裡不是為了譴責養老制度. 我這裡只是說明了一個殘酷的現實, 那就是人類對自己的長者其實也一樣的殘酷.

因為他們老了, 若不從事經驗型工作, 老就意味著沒用, 意味著缺乏價值. 人類從來不是一個會對缺乏價值的群體仁慈的生物.


(ps, 所以我每次看到那個程心的問題都會覺得很有意思, 因為他們太不了解人性了,認為所謂的善良會最終統治人間, 其實能夠統治人間的只有偽善. 程心不是善者,她在每個選擇植的選擇其實只證明了她是一個習慣於偽裝自己善良的偽善者.

2. 富有的老人.

富有的老人不會讓文明因他們滅亡, 但是卻會將文明吃垮.因為富有的老人擁有過強的政治話語權.

這是另一個掩藏在社會規律中的, 人們故意忽視的事實.

富有的老人是什麼? 富有的老人代表了社會的權力,金錢,知識, 富有的老人通過血脈將權力和金錢傳承. 富有的老人本身組成了社會的基石. 他們曾經是整個社會運轉的內核和源動力. 現在他們老了, 他們的子女和弟子們遍布社會上下, 他們藉此獲得了超出他們應有的政治話語權.

富有的老人,也因此成為了社會的一個供養階層. 他們是這個世界發展中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他們可以使用成噸低效的治療手段為自己延續幾天生命, 可以為了自己年輕時的樂趣消耗大量的金錢. 我們就不舉例那些在夏威夷度假的的政客, 也不去說那些北戴河療養的老幹部.

我們的社會體系在代際傳承之時要消耗掉大量的維穩成本, 因為根本找不到一個良好的辦法去處理這些既得利益階層, 既要讓他們高興, 同樣也要讓他們的子嗣高興. 他們想變成老錢, 想變成永固的食利者. 他們的權力過分擴張則堵塞了社會上升管道, 讓社會失去了流動性和活力. 這在東西方都已經成為了一個問題,東方是孝道, 西方則是老人團體,.

腹黑一點說, 東方的孝道並非為了孝敬老人而設立, 而是為了鞏固老人的權力而設立. 所謂東亞國家的特質就是老人政治特質, 是一切為" 富有的老人" 服務的政治體制. 我們不是敬老, 只是尊敬有權有錢的老人.

東方現有國家形態,是一種為老人的年齡,智力,精神狀況量身定做的一種國家形態. 所以我們一直在擔憂創造力的問題, 所以我們一直糾結於既得利益過大的問題. 或許日本和我國將來都會面對被"富有的老年階層"綁架的現實"

用一個形象來形容最合適, 那就是這些富有的老年階層,實際上就是守護財寶的龍. 慵懶而又強大. 他們事實上阻塞了青年人上升的道路.


結論, 本文並非想要譴責"富有的老人" 或者同情"貧困的老人" . 只是說明一個事實, 那就是老年階層並非是一個整體, 是一個呈現許多層次的, 許多不同狀態的,和你我一樣同樣是活生生的人的群體.

老年問題對人類文明來說, 實際上是一個非常深刻的課題, 無論是財富傳承還是社會公平, 抑或過大的貧富差距導致社會缺乏同情. 我們對待我們長者的方式深刻的塑造了我們現有的社會,

而通過討論這些問題, 能夠使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好.


老齡化帶來的是什麼?是階級對立。

未來這個國家,會是較為富裕的老人掌控著絕大多數的資源,然後面對十分龐大的貧窮階級。貧窮的老人,是最早被淘汰出局的弱者。而貧窮的年輕人和富裕的老人,會成為社會矛盾的焦點所在。

一個人的生命周期里,年輕的時候,勞動效率高,用勞動創造價值,這個時候,是生產大於消耗的,所以一個成年的工作者,不僅養活了自己,也養活了頭上的各種食利者和整個社會。老年人,則是純粹不生產,只消費的。

對這兩個階段的人來說,他們的訴求是什麼?年輕人當然希望更高的勞動報酬,老年人希望更低的消費支出,這就是矛盾所在,也是經濟的隱患所在。

我們現在處於什麼階段,處於焦點時刻,隨時人口的變數會引爆這個結界點。未來通脹大還是通縮大?毫無疑問是通脹。

現階段,還有一大批中年人,這些人,拿著非常微薄的薪資,干著非常辛苦的工作,任勞任怨,為什麼,因為他們的觀念還是很保守,很老實,就像老黃牛一樣。但是年輕一代呢,年輕一代根本就沒有這種想法了。現在體現出來的苗頭已經很顯著了,工廠招工,基本很難招到年輕人,工廠開4000塊,年輕人會嫌棄臟累,寧願去星巴克抬盤子3000塊。

一旦這一代中年勞動力逐漸衰老,社會的勞動成本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量變,突然增高。

比如現在你找個家政阿姨,大冬天的來家裡幫你打掃房子,又是洗又是拖,油膩不堪和污漬很重的地方都給你搞乾淨,一個小時收費多少?二三線城市可能就30塊,一線城市最多翻一倍。

比如,你老人沒人照顧,找個保姆,又是洗衣服又是倒屎盆,一個月多少錢,幾千塊。

你想想,等這些人老了不工作了,你換年輕一代人來搞,會怎麼樣?幾千塊,你去死把。知道發達國家干這樣臟活的人工資多高嗎,高級藍領絕對秒殺一眾小白領的,端屎盆子,一個月沒有2萬塊誰會幹?

通脹是不是就上去了。

而掌握資源的老人們習慣了幾千塊的阿姨,你叫他突然換個兩萬塊的小妹,他會怎麼想。

到那個時候,中產階級跌落神壇的時候才真正到來,因為中產階級全身心工作,目前還能佔據一點人力成本不對等的優勢,把很多事情僱傭給外人來解決。等到掃地的小妹也要一千塊一次的時候,中產階級們就要不得不自己花費額外的精力來做這些事情,時間精力就不夠用了。

物價會急劇上漲,不大幅加薪就沒人幹活,產品減少供應不足和加薪導致的成本上漲,都是通脹的推動力。

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的腐蝕性非常強。

============================================

針對評論裡面小清新最可愛最愚蠢的幾個問題補充一下。

機器人的替代性,機器人在目前可預測的時間內,不具備處理複雜情況的能力,流水線上做標準化工作可以,複雜的家務不可能。舉個例子,你家的馬桶1000塊,隔壁老王的馬桶20000塊,差了20倍,而且工藝材質功能完全不一樣,機器人怎麼分辨。你拉的屎不粘馬桶,老王拉的屎黏在馬桶上很難刷,機器人怎麼分辨。還有什麼掃地機器人之所以不好賣,原因是一樣的,掃不幹凈,效率太低。真的有機器保姆出現了,你敢把小孩送給機器保姆照顧?捫心自問。

然後新興行業的問題,什麼遊戲、競技、直播,這正好體現了現在年輕人價值觀和經濟的扭曲度,真正創造價值的實業不賺錢,這類娛樂遊戲賺錢,年輕人都跑去干這個。假如A時點,某經濟體內是一億人口,100萬皇親國戚勛貴階層和富人資本家,9900萬勞動者(包括農民和工人),這些人的勞動提供了食物和生產資料,維持了這個經濟體的運轉。後來,勞動者發現直播遊戲賺錢,其他勞動者都喜歡,於是越來越多的勞動者跑去直播遊戲。到了B時點,全經濟體還是一億人,100萬皇親國戚權貴,9900萬遊戲競技設計開發人員和直播,某些小區全部都是網紅。這個時候會發生什麼?直播給外國人看,全民對全世界直播?

===================================

好多人喜歡提日本,再統一說一下有什麼區別和相似點。

日本是已經富了才老的,中國是未富先老。這是根本的差距所在。

日本的物價高不高,非常高,就是因為人工成本太貴了。而社會已經很富裕發達,年輕人看不到希望,就喪失了奮鬥的積極性,隨便打點零工養活自己就完了。老年人不消費,年輕人低慾望不敢消費,所以社會變得蕭條。但是大家的日子還是照過,沒有很悲慘。老本都還夠吃很多年。

中國不一樣,大部分人根本還沒富裕起來,一大堆農民還沒進城,同時還是個養蠱思維很嚴重的社會,老齡化來臨,階層固化,年輕人不會安於命運的,反而會更加激進和憤怒,這就帶來更加動蕩和不穩定。統治者更加會傾向於增加年輕人的待遇,剝削中產及以下的老年人來滿足年輕人的訴求。中產及以下的老人,年輕為國接盤,年老還要給年輕人讓步,可能會是悲劇的一生。

進行基礎生產創造價值的普通勞動者的工資會大幅上升,修燈泡,通馬桶,接電線,理髮這一類最基本的生活服務價格會暴漲,糧食和日常生活用品的價格因為人工的飛漲而飛漲。代際剝削會更顯著(什麼叫代際剝削,就是對不同代人的定價不同,剛畢業的年輕人的工資比工作了幾十年的父母還高,因為父母這代人物質需求不多,對此不敏感,所以可以剝削這代人來滿足年輕人的物質需求)。


謝邀。

先講一個段子。網路上大家調侃80後,說,他們上小學的時候,大學不要錢。他們上大學的時候,小學不要錢。他們上小學的時候工作、房子是分配的,他們上大學的時候工作、房子是自己找的,自己買的。他們出生的時候,只讓生一個。他們生娃的時候,提倡生兩個。他們上學的時候,被父母拿別人家孩子比。他們娃上學的時候,要被娃拿別人家父母比。

為何要講這個段子?就是國家發展可能會犧牲一部分人乃至一代人的部分利益。

現在大家都說中國的稅負高。大家知道中國為了工業化積累資金,當年,加在農民身上的稅負是多少嗎?至少是50%,這直接體現在農民上交50%糧食產出給國家上,沒有加上農民購買化肥農藥等工業品上的剪刀差。好在,中國的工業化發展了起來,2005年國家取消了中國幾千年的農業稅。

現在回到人口老齡化這個問題上。

以前的回答說過,人口老齡化的直接原因是人口預期壽命的提高。日本為何老齡化問題嚴重,關鍵就是日本的預期壽命達到了80多歲。要說沒有人口老齡化,那就看辛巴威,人還沒老就嗝屁,當然就沒有老齡化。

圖為人口預期壽命。

有人說日本是先富後老,中國是未富先老。看城市化率,日本1960年代就超過了50%,中國直到2011年才超過50%。

為何要提城市化率?

中國是一個農業國,農業人口即使到1960年代,也超過80%。

無論是革命時期,還是建設時期,農民都是一股強大的力量。革命時期,靠著農村包圍城市,取得革命勝利。建設時期,靠著農業剪刀差積累工業化資金。改革開放,靠著農民工提供巨大的廉價勞動力。

大家都知道,老年人口要養老。之所以說日本先富後老,意思就是國家有錢給老年人口養老。中國未富先老,意思就是國家沒錢給老年人口養老。

事實上,確實如此,中國確實沒錢給中國龐大的老年人口養老。這幾十年來,農民工有社保,有養老保險的少之又少。他們老了基本都是靠積蓄,靠子女養老。農村現在雖然有了新農保,但是那一月幾十元的養老費,恐怕只是杯水車薪。關鍵還是得靠自己,靠子女。

從這一點來說,國家有養老負擔,但是這些負擔基本都靠佔大多數的農民自己給抗下來了。也可以理解成,農民在養老問題上又給國家貢獻了一份力量。

那麼在回到本問題,人口老齡化會毀滅中國經濟嗎?

從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出,至少在養老問題上是不會的。農民再次為國家出了一份力。

再加上老生常談的問題,也就是伴隨老齡化及計劃生育導致的勞動力人口減少的問題。

勞動力人口減少會毀滅中國經濟嗎?

現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已經深入人心。

有的時候,我們不得不說運氣這個因素。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發展靠的是廉價的勞動力。然而,當時的實際情況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時候,機械化、自動化是遠不如今天的,更不要提人工智慧了。

未來中國面臨的勞動力短缺問題並非不能解決。

想必大家都想拿高工資吧。如果還想著以前的人口紅利,那麼高工資永遠也不要想。

發達國家工資高收入高,是因為發達國家的勞動生產率水平高!

我國人均GDP低的原因也是因為勞動生產率水平低!

勞動生產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勞動在單位時間內生產某種產品的數量來表示,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越多,勞動生產率就越高。

中國要提高收入水平,必須通過發展科技,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勞動生產率水平。

我國目前勞動生產率處於什麼水平?

2015年,我國單位勞動產出只有7318美元,明顯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8487美元,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與美國的98990美元相比,差距更大(國際比較表明我國勞動生產率增長較快)。

這裡我們舉一個具體的列子看看差距。

2015年世界500強中,排名2-6的為石化能源公司,中石化和中石油分別排第3和第4。

從數據可以看出,中石化和中石油的人均產值遠遠低於國外同行!

從勞動生產率角度來看,目前我國的勞動生產率太低了。勞動生產率低也有好處,就是提供的就業崗位多。未來隨著工業機器人的應用,智能製造的發展,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可以釋放大量勞動力,完全可以彌補所謂的勞動力不足。還是以中石油和中石化為例,如果其勞動生產率達到500強同行水平(國外同行一個人的產出頂中國10個人的產出),其釋放的勞動力就很可觀。當然了,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工資收入水平也必然提高。

因此,最後的結論就是,人口老齡化以及所謂的勞動力短缺都不會毀滅中國經濟。

未來30年,我們走著瞧。2050年的目標可是要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


先來看這兩張圖,不難發現吧。人口死亡絕對數隨著人口老化在逐漸上升。從70年一年死亡600多萬,到現在一年死亡接近千萬。這期間人口出生數從接近2800萬到現在一年出生1655萬。我請大家注意下,2014年開始可是放開二胎了。但人口出生數並沒有增長多少吧?往上倒推25年到30年,其實這還是80後這一代嬰兒潮帶來的。再往上推,80後的嬰兒潮是60後第一批嬰兒潮帶來的。看出來了吧,階梯式的下滑。

每年增加的人口絕對數也是在慢慢減少,從70年每年增加2000萬,到現在每年增加不到700萬。

6普人口數據,2010年全國人口是13億7千萬。那我們差不多可以認為到2020年七普的時候,(十年一次人口普查)人口應該接近峰值,也就是14億3千萬到14億4千萬之間了。(坦白說,這還是樂觀的,因為這十年可是遞減數列)再往後,就是零增長,負增長。。。。而且負增長的速度將是可怕的。1970年出生的2700萬,在2050年就是80了。到那時,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年死亡人口超過2000萬,一年出生人口不足千萬。是不是很可怕了?每年人口減少將超過千萬。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可逆轉,社會福利費用將急速增加,到時候我們面對選擇題是,這些有限的經費是買拐杖還夠不夠?更不用說在教育,科研,甚至軍費上了吧?

計劃生育好不好,我不願評價,此一時彼一時,也是當時是對的。誰知道呢?

我只是就基於實際發生的數據在做推斷。人口老齡化以後帶來的死亡率上升不可逆轉,經濟發達以後帶來的低生育率,歷史上看也沒有哪個國家逆轉過。(當然,中國有特殊國情也沒準,但難不成真和羅馬尼亞當年一樣設立月經警察,逼著生二胎?想想咱們國家可能也幹得出。。。)

很多經濟問題把它還原成最基本的模型。無非是有人買賣。好么,現在人都沒了,怎麼買賣?

數據來源是統計局的公報。

中國人口問題希望能得到重視。但不希望出現計劃生育這種強制性的手段。按照某個知友抖機靈的回答,好歹第二個半價啊。


我們可是一黨制度國家,懂嗎?

當資源稀缺無法做到人人分配的時候,我們之前已經做過了,很好的參考價值。

50,60年代,豬肉,奶粉是稀缺的,想實現人人有肉吃,抱歉不夠分,我們推廣了限量供應!有錢的,有權的,天天吃肉;普通老百姓一個月吃一次肉,反正不吃肉又不會死嘛!這裡普通老百姓是犧牲者。。。

70,80年代,大量國企無法支撐人人分配的壓力,我們推出了下崗制度,有錢的,有權的留下,普通老百姓又一次成為犧牲者。。。

幾十年後,老齡化來了,你們和我說養老金不夠發?別逗了,普通老百姓壓根就不準備發給你好嗎!當大量的老人成為社會發展和前進的阻力,你們這批無錢無權的老人還不為了國家建設和發展去貢獻?

當年敢推出計劃生育,未來來個計劃生死沒有什麼好驚訝的。


問題是如果中國沒有老齡化呢?


1.定義「老」的是人的身體狀況而不是年齡。老齡化意味著之前意義上的老人有了更好的身體素質,從而變成了之前意義上的勞動人口。如果從人均壽命四十歲的原始時代人類甚至農業時代的人類視角來看,現代社會事實上正是由一批高齡老人支撐起來的。
2.之前意義上的老年人擁有更高的身體素質一方面使得勞動年齡延後,另一方面意味著健康水平提高。這兩個因素加起來,意味著年輕人對父母身體健康狀況,以及由此帶來的家庭財務狀況的惡化的擔憂更少了,從而使得年輕人有更多心思和財力完成學業,提高年輕人口素質。舉個例子,我的父親由於我祖父的腦血栓而放棄了高中復讀的機會,我的姑姑放棄了讀高中的機會。而當時我祖父才不到50歲。
3.整體上來說,更高的健康水平意味著更高的生產力水平,這又意味著更高的投資水平。投資包括人力資本投資和非人力資本投資。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渠道就是教育。也就是說,老齡化同時也意味著更高的國民素質。


這些 問題 我感覺 。。。無解啊 。。。

比如 如果 人口 大量增加

比如 現在地球75億 增加1倍 到150億

那肯定會經濟大繁榮

但是 這樣 會不會 導致 環境的惡化 巨大的消耗 會不會 導致 人類的滅亡?

另外一點 就更殘酷 有多少人 是有用的?


  1. 經濟從最本質的角度說,就是勞動力數量 * 勞動生產率。
  2. 所以一個國家勞動人口越來越少,經濟肯定會越來越困難。這是沒有任何懸念的事情。
  3. 以日本為例:日本是失去的20年,其本質就是勞動力衰退的結果。1995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開始萎縮,日本失去的20年也是1995年開始的。到現在30年了。日本經濟仍然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改觀。因為日本勞動力減少現象從來沒有緩解過。
  4. 中國的人口老齡化是主要計生引起的。這個勞動力遞減速度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2014年勞動人口減少371萬。這活生生一個小國的勞動力就直接消失了。再過15~20年之後,每年勞動力減少超過1000萬。這個遞減速度那個國家能承受的了?量變引起質變。當中國勞動力減少到一定程度之後,經濟必然面臨崩潰。
  5. 有人說不用怕。有機器人代替人。勞動力不需要那麼多。這是多麼荒唐的觀點啊!首先,機器人技術充其量就是更自動化的機器。根本不可能完全取代人。其次。機器人技術發展仰賴經濟發展,經濟衰退的情況下,誰有錢有資源去開發機器人技術?換句話說,勞動生產率發展依賴經濟發展。只有先發展經濟,才有錢去提高勞動生產率。經濟發展靠什麼?勞動力發展。你見過哪個國家經濟衰退的時候,勞動生產率反而能提高的?!
  6. 中國經濟奔潰論說了幾十年。在2012年中國勞動力減少之前,你預測經濟崩潰是不靠譜的。在2012年之後,勞動力每年大幅遞減的情況下,你還認為中國經濟奔潰論是笑話就是刻舟求劍了。

人口老齡化永遠不會毀滅任何經濟,毀滅經濟的是人的行為。

首先必須要糾正一點,人口老齡化是大大的好事,是人類發展的終極目標之一,絕對不是壞事。

壞事的是只佔便宜不出力的老齡化,比如明明多活了幾十年佔了便宜,卻一定要認為自己多吸了幾十年霧霾、多吃了幾十年地溝油吃了大虧,妄圖走反智路線推翻工業化成果;明明享受更多的社會福利了,卻不肯做一點貢獻,妄圖掏空社會財富,這類思想才是真正的毀滅之源。

說到底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無論是不是老齡化,群眾的創造力的高低決定了社會的發展程度。如果年輕人都不能提供有效工作量,哪怕人均壽命只有30歲,這個國家的經濟一樣會崩潰。

老齡化帶來的所有問題,都有一個終極解決辦法,那就是讓大家去死吧,別活那麼久就行了。那麼你願意選擇早死呢,還是賴活著呢?所以老齡化帶來的所有問題都是偽命題。

老齡化到底會帶來什麼?
一、醫療開支加大
但是問題是,一個人要活那麼久,必定是能夠承擔其醫療開支的,如果承擔不了,那麼自然就會死亡,所以醫療開支大並不是什麼問題,現在的平均壽命本來就是建立在大家能夠支付該檔次的醫療費的基礎上來的,如果支付不了,也不會增加到這麼高的壽命了。但是問題是人們喜歡一邊佔了壽命增加的便宜,一邊以弱勢自居:「我就是要活100歲,我看病就是要免費」。感覺好像是別人欠他的一樣。殊不知國家只是資源的分配者,而不是生產者,任何分配方式都無法增加現有資源,人均壽命不可能架設在空中。人均壽命的提高要求所有人做更多的貢獻才行。關於這個問題可以看:醫保個人繳費比重將適當提高? 為什麼?利弊? - 詹於的回答
在這裡批評一下某些人的思想錯誤,現在很多年輕人,總是認為自己賺的錢理所當然應該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特別是一些女人,看見東西就想買,每次都能找到借口。但是其實他們買來的東西,利用率是非常低的,比如有些人一年只買一套新衣服,也是穿。有的人一年買5套,也是穿。一套的利用率肯定超過5套的。有人聽不慣反對意見,自認為自己是在促進消費,反對他的人是吝嗇。其實是大錯特錯。因為我們能夠賺取的錢是一定的,也就是我們能提供的勞動力是一定的,那麼在一個地方多花錢的結果就是在另外一些地方少花錢(比如對老人的醫療)。我想沒有哪個人是將錢存著永遠不用的吧,他們所謂的吝嗇,只是認為錢應該花在其他更好的地方而已。很多時候父母捨不得花錢其實是因為擔心你沒有存款,他們是在為你節約錢呀。這個道理其實並不難懂,比如你在衣服上浪費了很多錢,而你的父母還在省吃儉用,病了都捨不得去看專家門診。其結果就是,你用你父母的壽命,去買了那些沒有用的衣服。你父母本來可以活80歲,因為你買衣服浪費了錢,可能只能活78歲了。你的父母如果哪天突然生病了,由於你大手大腳花錢無法繳納醫療費,到時候才是悔之晚矣。所以,如果你家經濟條件足夠好,寧願少買幾件衣服,寧願「生活品位」差點,讓你父母多花點錢吧,現在中國也有私人醫生了,有條件的可以給父母請一個。

二、養老保險入不敷出
有的人認為養老保險只是國家的一個承諾而已,他們認為國家既然承諾了,那麼就必須辦到。這就是極其錯誤的認識,養老保險說到底就是一種分配方式,養老金的來源依然是來自人們的勞動。如果一個國家勞動力不足了,沒有足夠的來源了,無論什麼國家的養老系統都只能崩潰。而最簡單的一個解決辦法就是重新算賬。
比如現在的養老金制度是幾十年前制定的,當時的平均壽命很低,40歲左右吧。規定男的60歲退休,其實大部分人是活不到退休年齡的,這其實就是那個時代最真實的寫照,並非人人都能夠享受養老金福利。現在平均壽命76歲了,還是60歲退休,那麼養老金所佔社會每年創造的財富的比例必然會大幅度提高。養老金自然會出現不足,有些人就認為要崩潰了,把這件事當成了壞事。其實壞嗎?讓你回到過去那種平均壽命40歲的時代,你願意嗎?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就是人均壽命增加了,這當然是好事而不是壞事。那麼養老金缺口怎麼辦?你不能光佔便宜不出力呀,大家活得久了,自然應該提供更多的勞動,所以延遲退休吧。

那些反對延遲退休的人其實就是耍無賴,他們偽造出「國家的承諾」,其實國家什麼時候承諾過永遠不會改變退休年齡了?以前的60歲退休依據是勞動法,現在推遲到65歲依然是依據勞動法,只要達到條件,連國家憲法都是可以改動的,何況一個勞動法了。如果國家憲法不能改動,那麼秦朝建立的時候你的祖先還發誓要效忠始皇帝的,是不是你也不能改變誓言?所以根本不會有什麼「永遠只能60歲退休」這種違背自然規律的承諾,難道有一天你能活1萬歲了,也要60歲退休?誰來養活你?

總之,其實壽命這玩意也是有類似商品在市場中的價格波動那樣的波動曲線的。一個國家,人們生產力提高了-&>物質條件好了-&>壽命提高 ; 相反的,如果物質條件變差了,壽命自然會降低。說起來很殘忍,但是這就是自然規律。而會導致物質條件變差的原因,一個是生產力衰退,比如經濟危機、戰爭、政局混亂等;二是不工作,包括各種失業、出工不出力、做無用功、退休等情況。三是分配不公。在這裡又不得不說一個「貪官萬能理論」了,這是我國的一個專屬理論,就是無論說到什麼,需要談錢的時候,總是有人會抬出這個理論來,大約就是這錢反正我是不出的,我交了稅就是納稅人,錢不夠不關我的事,肯定是貪官貪污了。他們認為任何事情都可以通過抓貪官來解決。其實貪污腐敗確實是導致國家崩潰的一個重要原因,它會導致分配不公,但是絕對沒有貪腐的國家是不存在的。貪腐問題不是一天兩天能解決的,但是我們還是要繼續活下去呀,難道貪腐問題不解決,我們就要自殘?難道因為存在分配不公現象,我們其他事就也別做了,就讓生產力衰退,就讓大家一起死?

回到題主的問題,顯然題主是問反了,應該是經濟崩潰導致人口無法老齡化,而不是老齡化導致經濟崩潰。

另外,說一句更殘酷的話。某些時期、某些國家,由於人均壽命超出了生產力發展,有的是人們變得懶惰了,有的是社會管理變差了,有的是貪腐太嚴重了,總之無論什麼原因,導致了崩潰。而崩潰的結果往往是屠殺人民,屠殺到一定程度,人們被生活所迫變得更加勤勞了,人均壽命足夠低了,社會管理也變得容易一些了,這時候又建立新制度,開始下一次循環。中外各國,如果陷入了這種局面,幾乎沒有能例外的。所以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作想,還是放棄某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吧,如果真到了那一天,沒有人能夠避免。我知道有些人還抱著「國家不行了我就移民」這種幻想。然而現實是中國這樣的國家如果真出現了什麼重大危機,周邊國家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封鎖邊境。你要想移民?你有愛因斯坦的才華嗎?你有幾億美元的境外存款嗎?什麼都沒有還想移民?和平時期都無法移民,戰亂了還想移民?到時候移民成本至少上漲百倍,中國14億人,出去1%就是1千4百萬,哪個國家敢接招?就算是當難民,中國周邊你能跑到哪個國家去?西伯利亞?緬甸?朝鮮?想去美國,先練習游泳吧。

————————————————2月3日的分割線————————————————

先說所謂的「未富先老」問題。

很多人無法理解「現在的平均壽命本來就是建立在大家能夠支付該檔次的醫療費的基礎上來的,如果支付不了,也不會增加到這麼高的壽命了。」這句話的含義,那麼我就解釋得更加血淋淋一些吧。

一個國家的平均壽命,要如何才能增加呢?首先生活水平特別是衣食住要達到一定標準,其次醫療要儘可能的好,然後各種壓力不能太大,最後是不要過度使用身體。很遺憾的是,上述4個條件,都與經濟密切相關。所以說所謂的「未富先老」根本就是一句屁話!

我們國家脫離貧困也才幾十年的事情,如果時間回到幾十年前,即便是國家制度不變,醫療科技不變,平均壽命會達到現在的水平嗎?肯定達不到。現在進一個三甲醫院看病動輒數千元,人們喊貴,但是在平均工資2000-3000元的條件下,依然擠破頭的湧向三甲醫院。但是如果回到30年前,連中藥都吃不起,連基本的溫飽都成問題,更不要說去現在這種水平的三甲醫院看病了,你憑什麼活那麼長?

正如人們一邊嚷嚷三甲醫院太貴,一邊對社區醫院嗤之以鼻一樣,這些人同樣是一邊享受著平均壽命76歲的好處,一邊嚷嚷自己太窮,好逸惡勞是人的天性,所以未富先老」這樣的謬論才能大行其道。也有人舉出例子,說某某國家經濟不怎麼樣,但是人均壽命較高。但是要搞清楚,這裡的經濟不怎麼樣是和誰比,如果一個國家能夠達到上述4個條件,那麼在「經濟不怎麼樣」的背後一定有其他優勢,要知道中國的人均GDP排名那是相當的靠後,估計這些「經濟不怎麼樣」人均GDP肯定是遠超過中國的,而在人均GDP超過中國的那些「看上去經濟比中國好」的國家中,混得比中國差的大有國在,不要被某些片面的數據蒙蔽了眼睛。

然後是分析所謂的崩潰問題。

我前面說了,老齡化是優勢,無論是1個老人對10個年輕人的老齡化,還是10個老人對1個年輕人的老齡化,從客觀上來說,如果是與11個年輕人(未達到老年就死去)的情況相比,都是優勢。因為老齡化國家是可以通過消耗老人來很容易的變得「年輕化」,我本來不想用「消耗老人"這樣冷血的辭彙,但是這就是真實的世界。

當然了,10個老人對1個年輕人的老齡化肯定不是最優的人口構架,但是不是最優不等於就是負資產,前面說了,它至少比11個人全部夭折這種人口結構更有優勢。

我們國家的國情就是如此,前兩輩人急速的從4億增加到了14億,隨著時間的增加,無論如何這些人口都是要老去的。如果有人覺得老人所佔的比例太大,那麼只有兩個解決辦法了,一個就是屠殺老人,這裡的屠殺並非用刀子殺,而是通過降低上述4個條件,變相的殺死老人,也就是說降低人均壽命,到了60歲左右就去死,這樣就不會老齡化了。第二個辦法就是無限的生殖。有人不是說了嗎,最好是8個孩子養4個老人,OK,平均一對夫妻要生5個孩子(視夭折率而變動)。但是中國已經有14億人了,再這樣生,那就是20億、30億,你確定真的沒有問題?如果有人在這裡還睜眼說瞎話認為沒有問題的話,那我只能黑名單伺候了。

我國既沒有屠殺老人,也沒有無限生殖,所以才出現了這個必定會出現的局面,那就是老年人所佔人口比例很高。但還是那句話,這些老人之所以還沒有死,因為現在的經濟條件能夠支撐。

那麼,假如一個國家的經濟條件無法支撐了,那麼會出現什麼情況呢?也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非理性的情況,那就是恐慌者佔了多數。對於恐慌者來說,什麼道理都是沒有用的,他們會散播恐慌從而擾亂社會秩序,一旦整個國家陷入這種混亂局面,那局面就會不可逆的惡化下去,最終導致崩潰。但是請注意,這裡的崩潰並非是老齡化所帶來的,而是人的行為,是人採取了不理智行為帶來的後果。人的不理智行為可以來自任何事情,比如地震時的搶鹽風波,類似事情如果國家不能阻止,恐慌繼續蔓延,也會導致崩潰。

第二種就是理性情況。老人並非負擔,老人也是生產力呀,一個老人總比一個死人更有生產力吧。其實我們中國人本來不應該對這樣的事情太陌生的,因為我們的身邊這種事情並非什麼新聞。城市中的人由於能夠享受退休待遇,所以覺得人老了就沒有了生產力,就完全是社會負擔了,但是這並非絕對的事情,在廣大農村,依然是活到老工作到老的。假設我國老齡人口所佔比例太大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延遲退休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延遲退休一方面可以增加社會勞動力,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調節上述4個條件,勞動時間長了,生活水平就會相對下降,勞動壓力大了,要繼續增加平均壽命就更難了。不錯,有的人會活不到退休,有的老人會過勞死,這很冷血,但是各位不是擔心老人太多嗎?70歲過勞死總比30歲過勞死幸福一些吧。為什麼會有人覺得讓人根本活不到70歲,會比讓人在70歲時過勞死更仁慈更幸福呢?

有的人陰暗想法是很容易分析的,很抱歉我又要來扒這些人的皮了。他們認為自己享受的權利是天經地義的,而如果要他付出,他就絕對不願意,他寧願去相信一些稍微動動腦子就能看破的謠言,他們寧願拖著大家一起去滅亡,也不願意稍微改變一下權利。在這個話題上非常能夠體現這類思想,那就是,很多人寧願相信「壽命脫離社會財富」這樣不值一駁的謊言,寧願相信「年輕社會比老齡社會更好」,寧願讓人們在年輕的時候夭折,他們可以為自己虛幻的「未富」而不斷哀怨,可以為未來那已經不可逆轉的勞動力極度短缺而憂心忡忡,可以為了國家將來可能會崩潰而恐慌不已,但是他們卻不願意接受讓老人繼續工作這麼一個並不太難,且又能夠解決上述所有問題的方法。對不起,其實這裡不應該說「讓老人繼續工作」,因為一個人是不是老人也是要看對比的,人生七十古來稀,古時候50歲就是老人,戰亂時40歲就是老人,而在人均壽命超過75歲的今天,有的人一口咬定說60歲是老人,恐怕也是沒有多少底氣的。所以,跳出思想包袱來看問題的話,延遲退休並非讓老人繼續工作,而是重新劃分了老齡的界限,以前是60歲就算老齡了,現在是65歲之前都是青壯年。讓你多工作5年你不願意,但是讓你的青壯年時期增加5年的話,你還會不願意嗎?現在的事實是,大家確實是已經享受了「增加5年青壯年」的待遇,現在一個65歲的人,身體狀況比30年前一個60歲的人好多了,不信的可以去和農村老人比較一下,而延遲退休只是從勞動法上確認這種定義而已。


我擁護延遲退休,不是因為我願意多工作,我也希望多玩多休息,如果只考慮個人利益,我巴不得30歲就退休。但是作為一個理性的人是非常清楚這種情況在機器人大範圍使用之前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作為一個理性的人是能夠看清楚延遲退休問題的根源是源於壽命更長這個利好的結果的,作為一個理性的人是可以看清楚孰優孰劣的,作為一個理性的人是不願意看見明明提高壽命是好事卻因為無知的恐慌最終導致國家崩潰的,


不會。

老齡化的擔憂無非是兩點,第一是老人消費不足,第二是年輕人生產力不夠。

老人消費不足純粹是偽命題。目前社會上老年人消費不足很大程度上受到這些老人年輕時過慣了窮苦日子的影響,極端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改不過來。這一代老年人(50前),唯一能讓他們捨得消費的是醫療,而醫療產業的轉化率很低。所謂轉化率低就是指:花20萬做一個大手術讓老人多活了3年,這3年老人其他消費加起來都不到20萬,同時這20萬手術費並沒有多少錢能到醫生手上。

但是50後的老年人,尤其是馬上60後步入老年,普遍消費意識都較強,捨得為自己的各種興趣愛好花錢。看看各地的攝影協會之類的組織,普遍被50、60後所佔領,這些人花錢的能力是非常強的,動輒兩三萬的出國旅遊和單反鏡頭,他們一點都不心疼。在歐美國家,不管是電影市場,還是餐飲業,消費都有很大一部分比例來自於老年人,以後中國也會是一樣。看電影點外賣不會永遠是年輕人的專利。到了7080後變成老年人的時候,他們之中的很多年輕時掌握了開車和英語這兩項重要技能,年輕時忙事業,退休終於有時間了,貸款也還清了。只要身體能跑得動,一定不會閑下來,帶來驚人的消費能力。這代人的知識水平普遍提高,懂得如何正確養生,而不是迷信垃圾保健品。二三十年之後霧霾之類的問題基本上也解決了,下一代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和生活水平會比上一代好很多。

年輕人生產力不夠,但是有機器人啊。按照目前AI發展的速度,20年後替代社會上大部分重複性工作是很現實的吧。本來創造性/高端服務業等工作能夠容納的就業量也不多,撐死兩億人了,再加上一些其他過渡性工作,只要勞動力在3億以上,就不存在生產力不足的問題。到時候社會變成了年輕人創造藝術娛樂等精神財富,機器人生產物質財富,老年人專門消費享受,豈不美哉?

所以我們現在要擔心的不是老齡化,而是AI的發展速度跟不上老齡化的速度。對付老齡化最好的方法不是鼓勵生育,而是加大科研力度,解放生產力。總人口越來越少並沒有什麼關係,只要能維持生活水平提高甚至不變就行了。如果沒有AI,老年人比例越來越高會導致社會生產力降低造成生活水平下降,但是有AI就不是問題了。


謝王灰邀請,這麼多答案了,各種情況都應該說清楚了。但是你邀請我,出於禮貌,說一下我的觀點。老齡化只是會拖經濟發展的後腿,並不會毀滅經濟。而且國家會根據情況不斷調整政策,老齡化的速度也會放慢。


2013年人口普查:
65-70歲(5601萬)
60-64歲(8533萬)
55-59歲(10365萬)
50-54歲(9471萬)
45-49歲(12789萬)
40-45歲(12294萬)
35-39歲(9192萬)
30-35歲(8652萬)
25-29歲(9158萬)
20-24歲(10406萬)
15-19歲(8855萬)
10-14歲(7304萬)
5-9歲(6719萬)
0-4歲(5656萬)
因17年過去了,故下面的年齡了自行加了4歲。

大家怎麼看


加重下一代負擔


上圖表,我國gdp12年起增長率創20年來新低,而且不像之前的80~82年,88~90年稍稍放緩幾年,而是步入了所謂的新常態,穩定維持在增長率8%以下,近年更是維持在6~7%之間,同時,12年恰恰是人口紅利殆盡的元年,這是不是一種巧合?


最近老有人說中國未富先老,是中國的危機,中國將要BLABLA……說的好像天要塌下來一樣。
但在我看來,未富先老是一個偽命題。

  未富先老問題的核心是人口的老齡化導致勞動人口比例下降帶來的生產力下降,勞動力成本上升和勞動人口的負擔加重。

  那麼我們看看現在的中國是一個什麼情況吧。

  首先,中國勞動力依然即總量絕對富餘又行業相對富餘。

  總量絕對富餘的證據是每年都公布有大量失業或者未就業的人口。失業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官方公布的)雖然不高,但絕對量很大,保守估計數量級是千萬。

  勞動力的相對富餘的證據是低端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比例高,某些產業從業人員數量相對過剩。這使中國為了維持就業不得不保留大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從而導致了勞動收入的增長緩慢。


  其次,中國現有的勞動力已經能創造出支撐整個國家的財富,甚至有大量盈餘出口。

  這還不考慮以後勞動力素質和科技水平提高帶來的生產力增加的潛力。如果達到發達國家的勞動生產率,中國可以用現在一半的勞動力(甚至更少)創造出比現在多幾倍的物質資料和精神資料。

  第三,低水平勞動力的重複競爭導致勞動者收入過低。發達國家的勞動者名義收入是中國的數倍。依照市場規律,勞動者數量減少的時候,勞動者收入必然提高。

  第四,中國人有儲蓄防老養老的傳統,有贍養老人的美德,有老了也要找事乾的習慣(病弱老人除外),故此有一定收入和生產能力。

  第五,中國人的老年人人群增加擴大了純消費群體,有利於消費增長。

  綜合以上幾點我們可以看出:

  老齡化導致的勞動力數量減少並不會導致中國生產力的下降,反而會使勞動力收入提高,產業升級,勞動生產率提高。

  老年人養老,在勞動者收入上升和老年人年輕時的積累兩者共同作用下並不會成為十分沉重的社會負擔。

  老年人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催生了大量消費,使中國原本就過剩的產能有了內部消化的基礎。

  因此,中國成為富裕國家和老齡化國家並不矛盾。只是在政府制定政策引導社會經濟發展時,應充分考慮老齡化導致的勞動力總量減少這個問題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只有這樣,未富先老才會不可怕,甚至可愛。

@freelark2009 2011-05-10 12:12:49
  看看日本,老齡化還不是很嚴重,經濟已經增長乏力,持續低迷。中國以後老齡化程度要比日本深的多,持續時間長得更多,經濟還未發達就停滯,乃至倒退,到時很多矛盾都會激化出來,就會長久的處於未富,落後狀態。

說起日本,我一直有一些疑問:
  日本經濟增長乏力的問題是老齡化問題么?
  日本的經濟停滯是因為老齡化,還是只是碰巧發生在了日本老齡化的時期?
  日本的老齡化讓日本窮了還是日本弱了?
  日本如果保持現在的經濟發展戰略和其他國家情況,僅讓人口年輕化,日本的問題還存不存在?

  我的觀點,日本經濟增長乏力跟老齡化相關,但關係不大,只是經濟停滯發生在了日本老齡化的時期,讓人覺得這二者有必然聯繫。

  日本的經濟是科技密集型出口經濟(這個是我自己定義的,不一定準確),這種經濟停滯有兩個原因,一沒有抓住科技發展的前沿或沒有重大的科技新發現,比如數字技術,二是出口到達頂峰——外國的需求就是這麼多,你出口到達了一定限度,或者有別的國家與你的出口加起來滿足了外國的需求,你還怎麼發展出口經濟?這種情況導致即使日本人口結構大幅度年輕化,依然沒有經濟增長點。

  老齡化雖然導致了日本政治和經濟的活力不夠,但是日本沒有崩潰,沒有變窮。依然是世界發達國家的第二。

@易粉絲 2011-05-10 13:08:43
  當然可怕!
  從民族高度,老齡化了,民工工資就要上升,我們的產品價格水漲船高,競爭力就要下降,中國對資本的吸引力也要下降,象富士康那樣的先進工廠就要搬到南亞甚至印度,那中華民族拿什麼去崛起?
  從個人角度,老齡化了,服務的價格要就升高,連保姆、洗腳妹工資都很高,我們都未必請得起,生活質量將大打折扣,老了也沒人服伺。

 你說的這兩個問題互相可以解決啊。民工工資高了,收入不久提高了么?提高的服務價格不就支付的起了么?

  服務價格提高了,第三產業不就發展快了么,第三產業吸納了富士康這類企業的勞動力,那富這種血汗工廠轉移了不是好事么?

  而且產業升級了,勞動者收入多了,投入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資源就多。勞動力素質就提高了,勞動者製造出來的產品品質也提高了,競爭力是在增強啊。

@易粉絲 2011-05-10 13:35:24
  沒你想得這麼簡單。事實上,我們的產品數量已夠大,品質已夠高,滿足全世界都不是問題,我們缺的,是低級的勞動力構成的服務,如洗腳妹、保姆、垃圾工這些,如果勞動者收入多了,投入教育和自我提高了,將沒人願意干這些我們最需要的服務。因此,.....

  市場規律決定了有需求一定會有供給。發達國家的人素質高不高,收入高不高?恰恰是他們的服務業最發達。你可以提供服務,同時你又享受別人的服務,你可以給別人洗腳,你也可以讓別人給你洗頭。發達國家清潔工家裡雇保姆,保姆雇清潔工的事例又不是很新鮮。

@freelark2009 2011-05-10 13:36:38
  網上摘的,老齡化對日本的影響,這些在中國都會發生,且更嚴重。
  1、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50年,日本快速增長的勞動力和以勤勞著稱的工人日益提高的生產力創造了增長的奇蹟。在兩代內,適齡工人的數量增加了3700萬,日本從一片廢墟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今後40年,整個過程正好相反。適齡工人的人口將快速縮減,到2050年,適齡工人人口將比1950年還要少,40%的日本人將超過65歲。除非日本的生產力增...........

  非常感謝你,還特意找了資料。但你列舉的這幾個問題有些地方沒說清,反駁不了我的理論:
  1 日本人普遍變老了,沒錯,但是日本的生產力下降了么?是需求不足帶來的產能下降,還是產能不足?

  2 1970-1990年時日本老齡化問題已經出現,為什麼這20年日本經濟依舊發展很快?

  3 日本依賴出口是我們的共識,我們的分歧是,是因為日本人老了不能造出那麼多出口商品了,還是因為世界只能消費那麼多的商品,日本人已經到了出口的極限。我的觀點是後者。因為事實證明,當中國經濟發展後,老齡化的日本人仍能滿足中國人對日本商品的需要。

  4 這是中日文化使然,日本人崇尚不給別人添麻煩,所以老人願以獨居。中國講天倫之樂,喜歡群居。所以孤獨死大範圍出現在中國的可能性很小。

  5 教育事業萎縮但是即使萎縮了也能滿足日本人的教育需求。同時還帶來了優秀教育資源的整合,大而弱的教育不如小而精的教育。教育事業也需要公共投入,只要滿足人們的受教育需要,這種公共投入越小越好。教育不是賺錢的產業,夠用,好用就行。

  中國這幾年是用勞動力成本上升倒逼產業升級,畢竟中國人不能再當廉價勞動力了。逼到份上,產業升級水到渠成,如果你還看那麼一兩眼新聞聯播的話,應該知道中國的產業升級已經有了很多成果,已經悄然萌芽,一旦條件成熟,必然開花結果。

@freelark2009 2011-05-10 14:48:51
  1、老齡化必然帶來內需不足
  2、1970-1990年時日本老齡化問題當出現,出經濟影響還小,如同我這現在老齡化也出現了,經濟還在快速發展。
  3、世界還在發展,日本確到了極限,不悲哀嗎?中國因老齡化,人口下降,需求消費不再增長,可別國物質文化不斷增長,不悲哀嗎?
  4、獨子政策使我國空巢老人的規模太大了,我國對老年的關懷遠遠不如日本,養老體系很落後,孤獨死第一大國只是時間問題。
  5、社會進步需要更...........

  呵呵,看來我們的分歧一時間還難以彌合,我嘗試以下看看能不能說服你:

  1 老齡化何以必然帶來內需不足?年輕人需要的老年人不需要麼?只要能負擔得起加上合理引導老年人甚至比年輕人還有更大的消費潛力,首先,老年人需要多種年輕人不需要的服務。其次,老年人兒女成年只會被贍養,不存在贍養負擔。第三,老年人經過一生積蓄,有了比較踏實的經濟基礎。

  2 沒錯,至少證明了老齡化前20年不影響經濟快速增長。只是90年後日本人的出口收到了中韓的夾擊,出口不能進一步擴大了所以出現了經濟停滯。問題是這種停滯是高水平的停滯,是人民富足的停滯,而不是某些國家貧窮的停滯。國家發展有其限度,不一定要一直增長。

  3. 日本到達的極限是那一時期的極限,我不是說了么,當2000年後中國人的需求出現後,日本仍然出現了增長。還是那句話,天花板就那麼高,日本人停在較高的位置上,等大家都爬上來後,頂高了天花板,日本人還是有增長的,不會永遠停滯,而老齡化卻依然會持續。

  4 中國正在探索新的養老模式,比如老年人群居互幫互助,這種模式根本不需要子女陪在父母身邊,所以你說的空巢化根本不是問題。養老體系落後不如說養老體系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中國會不會成為孤獨死的第一大國,我覺得是肯定不會的,但是這個有待時間來檢驗。

  5 有質有量的教育和規模小效率高的教育矛盾么?

  你知道產業升級主動來要比倒逼好,問題是有大量的低素質,低收入的無業勞動力,你如何主動升級?你升級了,這幫人怎麼辦?外部條件不具備,主動不起來。倒逼也是逼他們主動升級,只是創造了外部條件。

  說倒高技術產業拼的過拼不過發達國家,你見過有多少產業中國人進入了拼不過發達國家的么?高技術,什麼是高技術,生物,信息,新能源這些高技術,大家起點差不多,但你架不住中國政府集中力量大把投錢啊。

  產業升級的時間,你推動力越強,升級越快。產業升級本身就是發展動力,何來自我斷掉一說?又怎麼談得上找死呢?

  個人陋見,粗鄙不堪,言語中如有冒犯還望海涵。

  日本不是因為內需不足而導致的經濟停滯,而是外需不足,對外出口方面,面對新興國家的慘烈競爭,又有美國在上面給他封蓋子,弄得他上不去,下面又被擠,所以才出現了這種尷尬局面。反過來外需不振讓國內出口企業的勞動者收入減少,導致內需減少。這才是正確的順序。
  日本這種島國,人口資源有限,就算內需不變,只要外需萎縮,也足以讓他喝一壺了。

@kwle 2011-05-10 16:26:08
  這是個很學術的問題,有必要組織thinktank好好研究
  毫無疑問老齡化是很可怕的,義大利就是典型的被老齡化擊斃的經濟體
  但是關鍵問題在於,我們是否真的可能面臨老齡化,如果老齡化到來,究竟有多嚴重,有多少老人需要養老和護理,有多少企業會因為缺乏勞動力而無以為繼
  這種東西不是拍拍腦袋就知道的,需要大量的數據調查和研究

  這位仁兄所說在我看來還是同樣問題:

  1 義大利是因為老而導致經濟停滯,還是老齡化發生在經濟停滯期?世界上還有那麼多年輕國家經濟也停滯,老齡化和經濟停滯有必然聯繫么?如果老齡化導致經濟停滯,那麼究竟會在經濟發展的那個階段,是富裕後還是發展中?

  2 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稀缺從而勞動收入增加能與多出來的養老開支相抵消么?

  3 究竟老齡化會導致多少勞動力缺口?這些勞動力缺口能不能通過提升勞動生產率的方式予以填補?

  這個帖子就是探討以上問題,當然確實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持和調查研究。
  但還未討論就武斷的下老齡化一定導致經濟停滯、發生嚴重社會問題的結論是不是太草率了。

  人口減少確實導致消費和生產人數的減少。但是憑什麼說人口減少對國民經濟的影響一定大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呢?這個先不說。

  我們先看,日本的青年人失業率怎麼樣?4.6%
日本3月份失業率與上月持平

  有約20分之一的人失業,說明勞動力還是有富餘。說明日本並不短缺生產力。
  再看,日本人口的增長率是多少?0.2%,
日本人口增長率創歷史最低 家庭數首破5千萬――中新網
  這說明日本人口還微弱增長,日本消費也不可能因人口數量波動產生很大幅度的變化,內需基本維持不變。

  那為什麼日本經濟反而在衰退?原因是日本出口減少,進口增加!
  出口減少進口增加,而國內生產力不短缺,說明什麼?說明日本人不是造不出東西,而是賣不出去。經濟衰退的原因不是外需不足是什麼???

@風和火 2011-05-10 17:04:43
  又是本末倒置,低端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比例高是因為中國正常經濟發展的起步晚,而不是因為勞動力相對過剩.

  我沒有說低端勞動力密集產業比例高是因為勞動力過剩。

  只是勞動力過剩,導致中國政府為了維持就業崗位,不能強力推進產業升級。

  請你弄懂我的話再說我本末倒置。

@風和火 2011-05-10 16:59:16
  單純的失業率的高低不能做為否定"人口的老齡化導致勞動人口比例下降帶來的生產力下降.....

  那麼失業率能不能證明還有大量閑置勞動力呢???你是怎麼就得出人口老化趨勢越來越快而勞動生產率提高越來越慢這個結論的?沒有任何論述,信口就說,讓我想駁都無從下手。

@風和火 2011-05-10 17:15:49
  理論上說勞動者數量減少的時候,勞動者收入會提高.但是,提高的是"勞動力通貨膨脹",也就是說勞動者的購買力並不會提高.因為勞動者數量減少帶來的.....

  這就是謬論了,參與分配的物質財富不變,分的人變少,怎麼會只是價格增加。
  那麼請問因為技工的稀缺,技工收入變高這是勞動力通貨膨脹么。

  你的收入和消費價格同時提高,因此你比以前更窮了。這個結論明顯是有條件的,條件是消費價格的提高比你的收入提高快!你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

@風和火 2011-05-10 17:20:04

  正好增加負擔,如果計劃生育好,國家來養老,則是國家的負擔。
  能看到人口是消費動力這一層也算不錯,但為什麼你不說中國沒計劃生育,兒童人群增加擴大了純消費群體,有利於消費增長?而老年人,意味著很快就老死了,因此說人口減少對經濟的打擊更可怕

  國家養老是國家負擔,但是國家探索的新互助養老則是減輕負擔,你可能不看報紙,互助養老其實是社區級別的老年人互助,國家只用少量補貼,照顧生活的事由老年人自己互相幫助解決。

  我不反對人口減少導致消費降低,但我反對人口老齡化就導致消費降低這種說法。計劃生育政策不是一直執行下去,當我國人口出現穩定趨勢時,這個政策自然會取消。在那之前我國人口會 一 直 增 長,直到16億或17億。再說一次,人口老齡化不一定導致人口減少。日本人口實際是增長的請看我給的鏈接。

@風和火 2011-05-10 22:01:09

  建立樓主去下面這個博客全面看一下別人寫的人口文章,那樣才會提高認識:
http://cnlonlzl.vip.bokee.com/
  -----------------------------

  對你的幾個反駁,時間晚了,我不分開說了,統一在這裡答覆:

  這個博客通篇是反對計生政策的,看了就發現他的偏激,且不說資源環境能否承受的了人口增長,就是科技發展帶來的勞動力生產率提高造成的崗位減少,過多的人口也是負累。計生政策是有不足的地方,但是國家研究人口問題的人很多,領導人都比你我聰明,之所以堅持,那肯定是對中國人負責的。

  我的論述是建立在國家會在人口達到穩定的時候調整計生政策基礎上的,你那套低生育率的理論,在計生政策調整的基礎上是站不住腳的。在由人們自由決定生育時,生育率是由文化經濟社會等因素共同決定的,生育率會自然適應社會經濟發展。人們會根據自己的情況,判斷生幾個小孩。所謂生不起,完全是某些人的危言聳聽。而且就算那時人口減少,中國人也富了。注意我這裡談的是中國「未富先老」的正確如否,不是中國的生育率會不會導致人口減少。

  你最大問題是,只有結論沒有論述:

  你說中國的人口不會達到十六億,請問你是怎麼得出的?
  中國的人口會不會達到16億,這我們可以等時間的檢驗,至少這次人口普查中國的人口增長率還是正數,2050年也許我會忘記來鞭屍。

  你強調的老年人消費能力比年輕人低,也沒有任何論述。
  我想你是把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搞混了,老年人可能沒有什麼消費意願,但是消費能力絕對比年輕人差不到哪裡。老年人負擔比年輕人少,積蓄比年輕人多,社保醫保交納的時間比年輕人長,他們最有能力進行消費,現在中國普遍的啃老,如果老人沒有消費能力,你啃空氣么?

  你說中國勞動力短缺,證明呢?
  那勞動力應該被搶才對啊。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勞動者收入偏低,這種短缺的資源居然被這樣浪費,市場規律去哪裡了?

  人口減少了,參與分配的財富一定減少么?你又沒有論述直接下結論。

  最可笑的是我反覆說了日本義大利的經濟停滯的理由,你仍然死咬著人口衰老這塊骨頭不松嘴,你倒是用論述反駁我啊。

  我反覆說了產業升級勞動收入增加,為什麼會創造財富的能力不變呢???你還是沒有說明。

  你這樣子只羅列論點,說服不了任何人。

  終於,你有了個基本的論述就是關於「人口老化趨勢越來越快,勞動生產率提高越來越慢」可惜的是,其實兩者沒有完全的相關關係,這兩者同時發生只是在生育率不變和科技發展有天花板效應的理想條件下的情況。

  當然在醫療水平提高,生育率不能超出環境容量的現實下人口老化趨勢加快是一定的,但是勞動生產率提高越來越慢這點,明顯與工業革命和信息革命帶來的生產效率的飛躍相矛盾。


我一直覺得這個問題在天朝其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嚴重。
天朝是個充滿極端和不講道理的地方,不能全按自然發展的眼光看。這麼大的國家都能硬生生被計劃生育止住,真要到急眼的時候,當年怎麼樣讓你不生那時就會怎麼樣讓你生。
而且統計的時候不能忽略海外華人的能力,說不定會幫上忙。


這個得看當局的改革舉措了,從我的專業角度講,老齡化埋在中國經濟的最大炸彈是對於整個社會保障制度的威脅。作為一個政府調節社會風險的根基,因為我們的限制生育政策,老齡化提早到來形成了「未富先老」。而我們長期以來都是執行現收現付制,在勞動力充沛的人口紅利時期,盈餘積累的萬億財富又沒有良好的資本市場進行管理,通脹風險非常巨大。簡單說就是繳納的越來越少,領取的越來越多而積累部分又沒有做到位,形成巨大的虧空「且不算貪腐造成空賬」。進一步的老齡化,我們國家給出的對策是劃撥國有資產,但是操作性大不大大家都明白。。。反正說不好就進入國家社保體系惡性循環然後自我毀滅「悲觀角度講不是不可能」專業內學術研究不多,歡迎指正


推薦閱讀:

現在老齡化日益嚴重,為什麼老年產業沒有火熱起來?
五中全會提出全面開放二孩,對接下來35年人口和經濟有什麼影響?發展趨勢和模型如何?
老齡學是什麼?
養老金從每年的10%增幅變到6.5%釋放了個什麼信號?
老齡化時代如何養老?

TAG:經濟 | 經濟學 | 老齡化 | 中國經濟 | 人口紅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