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手裡的錢剛好夠,買房是貸款好還是一次性付清好?
如果買了手裡沒有剩下什麼錢理財.如果貸款了,每個月的工資還完房貸就差不多光了.
剛需的話,全款買房。
收入不高別不必關注理財,真有短期套利的機會想必也就不用上網提問了。
用工資提高生活質量,提升生活滿足感。
見了不少置業顧問和不少買房子的人,在下就從兩個角度來陳述一下觀點吧。
首先,我們不討論這些錢多少做首付,多少做理財,最後還清貸款後你還會剩多少錢,個人覺得把錢存到銀行去生錢這種事效率是比較低的,除非你比較懶,不然最好不要選擇這種理財+首付的購房方式。
好了 下面切入正題,題主說了手頭的錢正好夠買一套房子,從在下所處的三四線城市水平來看呢,一套不錯的住房,全款在六十萬左右,好,就算題主手中有六十萬。
購房者視角:偏重全款買房,購房者想要全款買房是正常的,中國人的慣性思維是穩定,無債一身輕,背著貸款總覺得渾身難受,再加上不少人受到一些專家和業內人士的蠱惑,總覺得樓市在未來十年內必然會崩盤,如果背著貸款,到時候可能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對於這種想法,在下覺得無可厚非,求穩當然是正確的,但是按照題主所說的狀況,全款買房後手中無存款了,這種做法並不為穩妥,結婚,新房裝修都需要錢,萬一家中出了一些意外都需要有一些應急款,在下建議,如果手中還有餘錢,或者父母還有一些應急款項,按照個人的喜好,可以考慮全款買房。
置業顧問視角:貸款買房,而且是貸的越多越好,這種想法看上去不科學,其實還是能說出些道理的,首先,現階段市面上在售的房源多半是期房,六十萬扔到銀行里兩年都能生出來五六萬的利息,把這個錢扔給開發商確實有點不太划算,所以按照置業顧問自己購房的思路,最好是能零首付,等到交房時給三成,然後按照三十年的等額本息還款法還款,這種購房方式在很多人眼中是最浪費資源的一種還款方式,實則不然,打個比方,1989年,上海市的房價一度漲到2000元/㎡,當時各大報紙都炸了鍋似的報道,要求政府調控,降低房價,結果呢,到了2015年,想在上海買套房子,最少得小几萬一平米,二十六年,物價翻了一二十番,房價也翻了一二十番,雖然現在一個月還的多,但是收入是逐年遞增的,物價也是逐年增加的,在答主的家鄉,一個月還三千的房貸是很誇張的,但十年後呢,二十年後呢,如果1989年買了一套上海市的房子,每個月按揭只需要一百多塊錢,你會覺得當年全款買房划算嗎?
在下的老闆十年前在合肥買了一套房子,現在就是背著三十年的貸款,銀行讓他提前還他都不提前還,按照他是說法,以後錢更不值錢,我拿去做投資,放爪子(高利貸)都比買房子划算,幹嘛要提前還。
最後說一下答主的建議吧,按照在下假設的六十萬買房,最佳的配比模式就是三十萬左右的首付,然後每月按揭一千六左右,這樣的按揭答主還是可以獨自負擔的起的,如果題主比較懶,剩下的三十萬可以存銀行理財或者做投資,等到結婚時,這筆錢可以做老婆本,修繕新家,購置家電,如果題主比較有衝勁,想要創業,那麼可以將這筆錢作為啟動資金,總而言之就是五成首付,每個月一半薪水的按揭,剩下款項自行處理。
以上。
僅就問題內容裡面的情況,還是抓鬮決定比較好
假設你手裡有190萬現金,總房款正好190萬。
方案1:全款付清,槓桿率0%
優勢:1)負債率0%,無負債心理壓力;2)「原計劃貸款資金」的機會回報率等於房價增長速度
註:說白了如果你是購房目的是投資,那麼你需要判斷該房產周邊房價趨勢,如果未來增值速度較快(例如10%以上),遠遠高於其他投資機會,則說明全款購房更划算。如果未來增值速度很低(低於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比如5%左右),而且缺乏流動性(長期自住),則顯然全款購房不划算,這種情況下傾向採用銀行貸款,同時將剩餘現金用於較高收益的投資理財,以及流動資金使用。
劣勢:1)無現金流;2)無其他投資機會;
方案2: 首付57萬,貸款133,槓桿率70%
按等額本息方式貸款,還款總額208.9萬,支付利息75.9萬。
註:按照商業貸款2016年1月基準利率4.9%計算
優勢:1)獲得133萬現金流;2)如投資理財收益在10%以上(粗略考慮通漲5%),則可收益。
劣勢:1)負債壓力大;2)投資壓力大;3)支付利息成本75.9萬。
方案3: 首付100萬,貸款90,槓桿率47%
按等額本息方式貸款,還款總額141.4萬,支付利息51.4萬。
註:按照商業貸款2016年1月基準利率4.9%計算。
優勢:1)獲得90萬現金流;2)如投資理財收益在9%以上(粗略考慮通漲5%),則可收益。
劣勢:1)負債壓力中等;2)投資壓力中等;3)支付利息成本51.4萬。
比較宏觀的判斷看,房價增速和利率走勢,如果房價增速緩慢(低於5%),利率下調,則有利於於貸款方案。如果房價增速高,利率上調,則有利於全款方案。
綜上,如果個人投資理財能力較強,能夠保持20年每年投資收益9%以上(抵抗通漲5%),則完全可以考慮銀行貸款,手裡保有流動資金,同時做投資理財。如果不具備較好的外部投資機會,同時該處房產的增值速度較快,則建議全款購房。
樓上居然建議全款買房。。。
第一,別買房,扛得住就別買。
第二,實在扛不住,就再拖一拖,幾個月就會出政策刺激一下。
第三,實在拖不過去了,按最大比例最長年限貸款。
我在2013-12-04另外一篇的回復:
樓上幾位都建議買房,我是長期看空中國房地產,所以不炒房,近幾年也一直看空房地產及相關行業股票。
投資房地產從投資的角度,是一種博傻,好比股市6000點之前,只要你買入股票並持有,多少都有收穫,然後人人都是股神。今天你問100個人,從老人家到學生,98%以上會告訴你房子只會漲不會跌,應該買房子。先拋開具體的房地產行業真實情況不談,你也炒股的,當大部分人都看多一隻股票的時候,你肯定知道這隻股的下場。
支撐中國房地產的因素有很多,最大的陽謀(路人皆知)就是這是支柱產業,國家不敢讓房地產破產,一破產就完蛋了。此話確實不假,但前提是你堅信國家的能力,相信這個龐氏騙局能玩下去。我才不相信任何一個政府能夠戰勝經濟規律。經濟規律是什麼?第一,房子是商品,有使用功能的產品,價格不會偏離價值太多。房子就是鋼筋水泥,就是吃飯睡覺的地方,買或租,都能滿足這些需求。房子不應該是投資物。第二,價格受供求關係決定。各位看官會說,房價漲不就說明供不應求?樓主炒股,知道鎖倉這個概念對吧,中國房地產就這個情況。你總不至於認為鎖倉的莊家會一直鎖下去,誰不想賺錢啊?你做莊股不就是認為自己能夠在莊家出貨前先跑嘛?
說了這麼多,我的建議是:
首先,你得有自己的基本判斷。和炒股一樣,如果你發現你炒股的思路和大部分人差不多,聽聽消息,看看股評,那麼你炒股的結果,也自然和那80%一樣。投資房地產也是一樣,既然是投資,都指望著別人來接自己最後一棒。這幾年確實剛需最為苦逼,可現在一個樓盤開盤,有多少是剛需啊?我附近萬科開盤,我看100%都不是剛需。現在的樓價,已經秒殺了剛需。那把屠刀已經轉向了中產階級,誰讓中產階級口袋裡還有兩個小錢呢。
其次,你的基本判斷決定了你的方向。投資比較忌諱看多做空或者看空做多。當然,如果你的基本判斷錯了,那結果自然就好不到哪去。
第三,房地產這麼熱,和中國投資渠道太少有關,這沒辦法,國家是房地產大莊家,莊家自然要趕羊入圈。中國房地產會先從一二線以下城市先破滅。縣級市空置率奇高無比。這是因為一二線房地產由大資金投資,三四線及縣級市投資許多是由在一二線工作的外出人員返鄉投資----沒辦法,一二線買不起,只好返鄉買。國家現在搞城鎮化,這是很可笑的,農村裡早就空了,只剩老人小孩,超過18歲的青年,幾乎沒有呆農村的,以後也不會想會農村。還想讓老人小孩進城嗎?
第四,我個人認為有技術含量的投資渠道主要是期貨和股票,但期貨風險過大,所以我個人傾向於股票。上面講了,如果你投資股票和80%的人的策略一樣,那麼你成為虧錢的那80%的可能性極大。客觀的說,個人投資股票難度不小,不僅要求了解經濟,懂技術分析,最主要的是要克服人性弱點。
接下來可能其他朋友會有些互動,到時候再展開談吧。發佈於 2013-12-04
如果是剛需,可以買房,但最好是選個地段好點的,貴點也行。買房能給人很強的安全感,對於普通人也是一種比較好的存儲方式。另外一定要貸款,用公積金貸款,利息才4個點,首付越低越好。
理由:
1.現在無風險利率大概在5個點左右,你貸款就相當於是在賺錢。另外考慮通脹因素,你承受的實際利率更低。另外未來實在不想承擔利息,你可以提前還款啊。
2.手頭有點錢可以給自己些其他消費,提高生活質量,也可以給自己一些個人發展上的投資。
3.年輕人收入不斷在增加,每月還貸額給你的負擔會越來越小。
建議你用公積金貸款,留一部分錢投資自用。如果沒有公積金,可以簽商貸,後期轉公積金。畢竟住房貸款比其他貸款利息低的多
貸款吧!錢總是要貶值的。
當然是貸款買兩套,限一二線城市哦,當然現在限購了,沒有操作性了。
如果不屬於那麼有錢的人,能貸多少貸多少,能貸多久貸多久。
這個問題問得太粗略了。現在買房是不是剛需,是第一套還是第二套,你對房子的要求以及隨之而產生的價格差異,貸款金額,利率,期限,還款方式…等等這些問題都沒想好就做決定是不是太早
這麼簡單的道理我看沒人回答到點子上,如果僅就投資的角度來看,如果你理財的收益能跑過同期住房貸款利率,那肯定是按揭優於全款。我說僅就投資的角度是指你可能還要考慮生活壓力以及可能出現的創業等各方面情況。
算理財收益與房產貸款的差額不就完了?
分狀況,多少錢的房子?貸款能貸到的種類。
推薦閱讀:
※小米金融的小米貸款為什麼能做到無抵押「純信用」貸款?
※什麼叫融資性擔保?其業務模式是怎樣的?到底如何賺錢?風險在哪?核心競爭力在哪?跟傳統擔保公司有何區別?
※求哥哥姐姐幫幫我!我會踏踏實實工作。求幫助!?
※在融資過程中,除了擔保、評級,還有什麼方式可以證明中小企業的信用?
※政府的貸款上徵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