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碟、移動硬碟和固態硬碟有哪些比較坑的品牌和系列?
坑爹的多了去了,尤其當年著名的希捷固件門,自己用搜索引擎搜一下就知詳細。
但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即便口碑再好故障率再低的品牌或型號,也不可能保證完全不出問題,這是一個考驗人品的過程。一萬個人買的硬碟不出毛病,你一個人撞上了,那還是哭都哭不出來。
所以最重要的還是養成重要數據多備份的習慣。硬碟、移動硬碟、優盤、網盤……怕丟的東西盡量多備份幾份總不是壞事。
多年前,在帝都和別人合居的時候,隔壁一位寫小說的姑娘某一天去中關村買東西,回家後就拿出移動硬碟開始瘋狂備份。我們問她怎麼了,她告訴我們,剛剛在村裡看到一個老作家去修硬碟。這位老作家前幾年剛剛開始嘗試電腦寫作,完全不懂備份數據的重要性,結果硬碟掛了,裡面有他寫的超過三十萬字的小說。維修人員告訴他,這硬碟掛得很徹底,沒法修了,裡面的數據也搶救不出來。
那位老作家當場就站在那裡哭了起來。
那種時候,管那個硬碟是希捷西數東芝日立,都沒有卵用啊。
以下是針對SATA口的硬碟(機械硬碟)做一些簡單的知識分享。
以前在數據存儲組待過一段時間,最近要配置一台電腦做計算,到了硬碟的選擇,想起來之前在存儲組裡碰到的一些比較坑爹的盤,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簡單的來說,盤的好壞要看三個因素:品牌,硬碟大小,生產時間。
這是BACKBLAZE公司做的總結,他們公司是做雲備份的,當時配盤參考了他們公司的一些統計結果。
簡單的說一下這個圖的意思,橫軸是品牌,縱軸是壞盤率,每年的3/31號他們會統計壞盤的個數,不考慮盤的大小,買入的時間等等,數字表示的目前有多少塊,可以看出BB公司主要使用的是HGST和Seagate(TOSHIBA和WD的數據樣本略少),Seagate在14,15壞盤率特別高是因為當時Seagate有一批硬碟有問題。
在給一組數據,證實從整體品牌來說HGST還是不錯的。
該圖是4T硬碟的壞盤率,統計時間從13年4月到15年12月。
該圖是五個品牌整體的壞盤率,可以看出seagate14年異常坑爹,HGST仍然表現不錯。其他不相上下。
-----我----分------
下面說一下硬碟大小的關係:
同樣是Seagate,甚至同樣是3TB大小的,不同型號,壞盤率也是不一樣的。(PS,上面是BB公司廢除的,不要買哦~)
在貼一張圖。
可以看出來,所有品牌(除了Seagate在6T),硬碟在4T的Failure Rate是最小的。
-----我----分------
對於生產時間,波動比較大的就是Seagate了吧,上面的一款Seagate ST3000DM001 3TB的壞盤率遠高於同樣是3TB的ST33000651AS。
同一生產流水線的盤有差不多的壞盤率,其實知道這個變數沒有太多作用,產品往往大家用一段時間才知道,這時候後悔已經晚了。┑( ̄Д  ̄)┍
硬碟的壞盤實驗其實是無法做的,你不可能直接購買一大批硬碟長時間讀寫就為了測試壞盤率,大多數都是在實際存儲任務中做統計,如果你的盤壞掉了,要馬上用新盤換上去,假如你為了測試13年硬碟跑了三年讀寫任務,看看壞盤率和平均可靠時間,又有什麼用呢,16年又有新的型號誕生~
個人用了一款日立12年的SATA盤1T做備份盤,感覺不錯,除了現在有一點聲音外,其餘都正常(沒有測過掉速),另外一款移動硬碟是Toshiba的,用了一年多了,暫時也是看不出來。若是自己配盤的話,還是盡量避開小容量的Seagate吧,其餘品牌4T的壞盤率相對較低,Seagate 6T的表現一直都可以的╭(╯^╰)╮。(再次聲明壞盤實驗是很難做的,統計結果是不嚴謹的,並沒有保證每塊盤的平均讀寫,某一塊硬碟的環境溫度比較高等等,你們大概參考一下吧。)
最後貼上最近半年的統計數據。
和一個排序結果:
原文參考如下。
cite:
- https://www.backblaze.com/blog/
- https://www.backblaze.com/blog/hard-drive-failure-rates-q2-2016/
- https://www.backblaze.com/blog/hard-drive-reliability-stats-q1-2016/
- https://www.backblaze.com/blog/hard-drive-reliability-q4-2015/
- https://www.backblaze.com/blog/hard-drive-reliability-q3-2015/
- https://www.backblaze.com/blog/hard-drive-reliability-stats-for-q2-2015/
利息相關,前希捷員工,失效分析。
看到了不少人說了自己數據丟失的慘痛經歷,就以我在希捷幾年工作的理解來說一下機械硬碟出問題以後的怎麼辦吧。純粹是我自己工作幾年的理解,可能有錯誤,歡迎指正。
1.如果聽到硬碟有很大的異常聲響,那就盡量不要再去接電了,硬碟正常工作時候磁頭和磁碟是不接觸的。聽到異常的聲響有可能發生了接觸,會對磁碟產生永久性的破壞,再去接電的話,接電時間越長,被破壞的區域就越大。
2.其他任何情況下,理論上只要磁碟沒有被破壞,數據都還保留在磁碟上,硬碟供應商官方的數據恢復都有辦法幫你恢復的。
所以,如果你的硬碟換了,就三個方法:新硬碟退換;老的如果數據不重要就扔了,換新的,如果很數據重要:
找官方數據恢復!!!
找官方數據恢復!!!
找官方數據恢復!!!
以我幾年的工作經驗,如果硬碟真的壞了,我不認為電腦城那些賣電腦的能把硬碟修好。機械硬碟其實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東西,並且對灰塵之類的極度敏感,所以不管怎麼樣,記住一點,你真要拆硬碟玩的話拆下面的PCB就好了,剩下的部分千萬不要自己拆!!!
最後說一點,買硬碟這玩意純粹看臉,我不知道西數的藍盤黑盤分類的標準是什麼。按照我的理解大概就是千分之一和千分之二買到壞盤的概率。
8月29日更新
今天看見另外一個相關問題下的答案,才知道真有數據恢復的店鋪,淘寶搜了一下還不少。我沒見過那些店鋪究竟怎麼修,但是按照我的經驗,能做的大概只有更換磁頭,所以對於有特別重要數據,必須恢復的,還是不推薦去那些店鋪,理由如下:
1. 硬碟是在超高潔凈度的車間組裝的,並且有內部氣壓的要求,私人店鋪絕對不可能有這樣的環境條件,所以即使修復成功了,硬碟的使用壽命必然大大減少,建議修復好了也要及時把裡面的數據轉移到新的硬碟上去。
2. 成功率的問題,硬碟失效的原因很多,不一定是磁頭的原因。我在希捷4年,由於分析的需要,這種更換磁頭的案例做過的大概也要有上百起,但是我仍然不會100%成功,換過以後硬碟動不了還是時常會碰到。
3. 成本,換磁頭必須要有一個好的換上去,好磁頭的來源,只能去找一塊一模一樣的硬碟拆出來。希捷內部硬碟種類更多,並不是說容量一樣硬碟就是一樣的,所以你自己買新硬碟找人去換的話很可能買錯。
固態硬碟,名字裡帶金的都不要買
09年裝了實驗室的機器,希捷固件門的硬碟,固件cc34。三年來我收集的大概100G的有關信號完整性,電源完整形,模擬電路設計,PCB設計的書籍,以及安捷倫從上世紀40年代的文章。以及我看過的文章和我三年做的硬體設計,FPGA設計,模擬設計,實驗數據,還有若干文檔,全部掛掉。嘗試了若干種恢復方法,都失敗。
同時,實驗室另外兩塊同型號希捷硬碟,相繼在去年和今年以同樣的方式掛掉。從此希捷一生黑。
目前正在自己組裝高可靠性存儲陣列,以防止文檔丟失這種五雷轟頂的事情。
———————————————————————————
突然想起和我一起住了兩年的萌萌噠的室友。
室友是學天體物理的,老闆在南極觀測,所以一年一年的找不到人,他一個人默默的搞著科研,某日他的硬碟壞了,裡面有寫了一年的程序,於是一個人屁顛屁顛的跑到「電腦城」,找了個極其不靠譜的人修硬碟,那二貨二話不說把盤拆了,然後兩手一攤修不了,萌萌噠的室友不明覺厲的跑到專業數據恢復的地方,對方表示這盤由於不是在無塵室拆的,已毀。於是室友回來憑著超人的記憶力把程序又寫了一遍…延期的博士毅力驚人!
固態硬碟的話,OCZ,買了三塊壞了三塊,命中率100%
發現大多數人都說的是最近幾年的。我就考個古好了。。。
首先是上古年代的WD。90年代的時候,西數就進入過一次大陸,當年是直接把在歐美賣的產品拿過來的,結果發現在大陸的故障率奇高無比,工程師們百思不得其解,為啥同樣的產品在歐美就沒事呢?後來發現,硬碟的呼吸孔不適合中國的空氣。。。。。。
PS:這一個是聽我的一個計算機方面的領航人說的,她是80年代就做計算機硬體代理和銷售的,還擔任過某高校計算機副教授。因為90年代我才剛接觸這方面,當時都不知道西部數據這牌子。。。我那個時候流行的是昆騰。
然後是中古年代的IBM玻璃盤。當年這塊硬碟創造了好幾個第一。第一個非金屬盤基,第一個單碟容量超過20GB等等。但是不到一年,到處都是玻璃盤損壞的消息。後來才發現,這個玻璃盤基有個致命弱點,工作溫度超過某個臨界點之後,會出現數據丟失。。。IBM作為現代溫盤的發明者,在這次事件後把硬碟部門賣給了日立,徹底退出了。
又過了幾年,Maxtor在建達藍德的運作下逐漸統治了市場,然後出了一款作死的產品,Maxtor超薄盤,厚度只有正常硬碟的一半。當時我和幾個朋友做硬體銷售了,光是每周向上家發返修件,這貨得佔70%!據說是做的太薄,抗震能力嚴重不足造成的。
還有希捷的馬甲盤,也是巨坑,質量倒不是很差,但他慢啊。。。。僅說常見品牌里的消費級SSD。
企業級和小廠及組裝貨不談。
1、金士頓V300
不是最坑的,但是是坑貨里最常見的。
早期版本還是可以的,雖然顆粒品質也一般,但勝在價格便宜渠道廣泛。
結果為了成本換片之後徹底淪為垃圾貨,而且這種行為也令人不齒。
金士頓熱門SSD悄悄換快閃記憶體
2、閃迪SDSSDP
這個產品的性能非常直觀,基本等同於同品牌的CZ80。
對,就是那個U盤。兩者使用相同的主控方案。
3、OCZ早期產品。
即Vector系列、 Vertex 450系列、 Vertex 4系列及更早的產品。
不知道從哪裡的垃圾站收來的的顆粒,不壞算命大。
被東芝收購後解決了顆粒品質問題,之後的產品可以買。
即Vector 150系列、 Vertex 460系列、ARC系列或更新的產品。
剩下的大牌都似乎都還過得去,想起來再補充。
如果你的電腦是生產工具,謹慎選擇各類廉價小廠產品或洋垃圾。
如果你的電腦有可能幾個月都不通電一次,謹慎選擇TLC產品。
金士頓:SSD-魔改SD卡
西部數據:移動硬碟-你丫感不把外殼和板子焊一塊嗎?介面壞了就等於全盤報廢
西部數據:硬碟-你丫能不賣藍盤嗎?
希捷:硬碟-你丫敢把三碟片和雙碟片的分開賣嗎?
硬碟啊……海門的7200.11問題之後我就不信他家了,WD的綠盤不靠譜,導致其他什麼監控NAS之類的都感覺不靠譜(RE4我都壞過1塊,1W小時不到,幸虧是raid 1),HGST之前的盤好像還可以,toshiba的盤我覺得還OK
SSD的話只有自己生產顆粒的廠靠譜,最典型不靠譜例子是OCZ
移動硬碟沒怎麼買,不了解
我推薦點靠譜的吧
固態硬碟用過三個,一個ocz的,一個金士頓的,一個Intel的,剛開始用都沒問題,一段時間以後前兩個掉速,藍屏,重啟,其中ocz不到一年完全報廢,京東保修給換了個新的,數據全沒了,金士頓偶爾藍屏重啟,Intel的至今還很堅強。
移動硬碟用過4個,2個西數,全報廢,另周圍還推薦過幾個買西數也報廢兩個,返修率嚇人。一個希捷,沒問題,推薦買幾個也沒問題,一個日立,沒問題,推薦買幾個也沒問題
台式機硬碟都還好,沒壞我不知道為啥那麼多人說日立和東芝的機械硬碟好,我以前用日立和東芝的硬碟,上一塊壞一塊,連保修期都不過就壞,就不怕售後累死啊?用了2年多就是一大堆的壞道,壞道,還是壞道。你們居然說這兩個牌子好?希捷再怎麼固件門, 它的硬碟也比那兩個玩意強。
- 西部數據 1 TB WD Elements SE 移動硬碟受害者+1
如果過保了,可以自己把硬碟盒拆開,看看主板的具體型號和盤的具體型號(本人2011年購入的原裝西數移動硬碟斷路故障拆開後發現磁碟是最low的白盤……
比白盤還low的是盤面根本不是SATA介面根本不能適配市面上通用硬碟盒……)
找到具體型號後去某寶一下,有人賣原廠主板的,收之即可,然後找本地的手機維修店去焊接一下主控BIOS,這樣理論上就得到了一個置換過健康主板的硬碟,本人正在實踐中……抓緊搶救數據才是正經事啊!
利益相關:近十年全部個人數據因為一塊天天自動斷電移動硬碟面臨全部丟失的危險,夜不能寐,目前正在千方百計搶救數據。
建議同學們購置移動硬碟時慎選原廠成品移動硬碟,通用性差,維修困難,廠家跋扈(不拆盤無法了解內部結構和具體性能,保內自行拆盤則無保修,不拆盤送修不管數據恢復)數據恢復天價(中關村商家恢複數據的報價是八百元起)還有個人數據隱私和安全問題等等。推薦閱讀要數據沒售後 原廠移動硬碟憑啥坑爹_SSK 黑鷹II USB3.0 2.5英寸硬碟盒(HE-T300)
固態硬碟有金士頓全家。還有二金一雲比較垃圾
英特爾家低端型號,三爽家低端型號,還有掉速特(特指某幾個型號)
移動硬碟有三星m3 不知道真假,見過一堆自稱三星移動硬碟的,型號都是m3還特拉級
機械盤就那麼幾款…1t雙碟的那幾個,5400的全部…剩下的就只有用途的不同沒有垃圾之說了…
以上所說都是現在可以買到的垃圾…太老的我忘差不多了就不說了論坑爹那就當然是希捷了,曾經有段時間買回來不來個重映射扇區,都懷疑是不是買了假貨,除了這個實在想不出其他的。當然SSD也有曾經的ocz,但現在人家都從良了。
通常2.5寸硬碟我都選擇HGST的編號HTE開頭的系列,3.5寸西數RE4系列。至於SSD主要看主控和顆粒,品牌不重要。
首先是國產山寨,臭名昭著的三金一速,其次所有用sm+hynix方案的也基本是垃圾,然後金士頓大號u盤的臭名就不用說了。
下面開始噴大廠:
Q300初期SAFM11.1的掉盤門也是鬧得沸沸揚揚,不過後來改成SAFM11.2和12.2就不會了。
三星穩定好用但是價格過高
建興性能夠用但是可以煎雞蛋
OCZ以前是著名的白片小王子,現在玩脫了被東芝收購之後才有了穩定的快閃記憶體來源
閃迪加強版終於也換成了TLC,呵呵
浦科特性能一般但價格挺貴,m6s+快閃記憶體從19nm縮水到15nm價格基本不變
鎂光bx性能太爛
英特爾十分穩定但價格死貴性能垃圾
就這麼多了,歡迎補充和指正
有閑好好回答下。
硬碟一般看人品,除了之前西數的C1門和希捷固件門之類比較廣泛的問題,現在主要是人品好壞了。所以隨便找個靠譜的即可,購買1T以上的硬碟注意性能要求高的話可以找找單碟1T的產品。我倒是蠻推薦日立的,雖然可能會吵點。
移動硬碟的話其實大部分的USB3.0主控做的都不是很像樣子,2.5的話有少數高端移動硬碟做的不錯,價格略高,3.5的可能上eSATA也可以,至於SSD的移動硬碟好貴的。 就品牌移動硬碟和自己買硬碟然後套盒子感覺差不多,希捷的移動硬碟貌似價格比裸盤有優勢,4T移動硬碟也比裸盤鋪貨快不少,看自己預算怎樣都行。
固態硬碟的話,事就太多了,目前市場上主流的SandForce、Samsung、Marvell、JMicron、Indilinx、SMI,intel和東芝都不怎麼做了。目前看Marvell和Samsung在高端SSD份額不少,Indilinx也有強大的新主控,慧榮和JMicron的話做做低端,性能還不賴,SandForce怎麼都不招我喜歡,之前Trim表現不太好看。具體到產品的話,浦科特全系列和三星850Pro不錯,反正浦科特和三星高端總是好東西,別的平價的話,閃迪極速啥的Marvell 四通道版本,東芝Q系也是Marvell加東芝自己的固件比較實惠,然後還有就是建興的工包盤比如M6S,M6M之類都不錯,而且128G只要350,256G只要600多(建興之前收購了浦科特,所以建興=浦科特OEM版),美光的話我第一塊SSD就是M400,現在走性價比路線了,低端的影馳的JMicron方案的都可以,小眾的SuperSSpeed啊,藍科啊,貌似都能用,反正SSD也就套料加顆粒,這倆沒問題就一般沒大事,SuperSSpeed還有SLC的SSD,價格也好看,不過主控是SF,倒也無所謂。反正暫時我是不打算碰LSI和TLC。至於PCIE/SAS的SSD了解不多,不管,其實是沒錢。
我買移動硬碟,跟我那個半桶水的死黨去電腦城,他非說要買組織裝的,就是買一個2.5的硬碟再買一個移動硬碟盒裝上,盤啊是三星的盤,盒也是上面印著三星的LOGO,用了一年不到,三個人的除了我之外的與那兩人的三星盤全壞道了,辛苦攢下的設計資料沒了,我的是硬碟盒壞了,拿去修說是晶元壞了,然後換了個飆王的盒,可尼瑪兩個月不到又無法讀取了,中途換過三條數據線,出了名各種小問題,分了兩個盤,現在有個盤也壞了無法打開,自此對三星的盤徹底死心,現在想扔掉換西數或希捷的盤了。最後,買數碼產品不要去和與那種半桶水的人去買,這種人最容易被忽悠,完全不懂的小白你跟他說什麼他聽不懂,就怕這種懂一點又不完全懂的。最後的最後:
買數碼產品不要去電腦城!!!
買數碼產品不要去電腦城!!!
買數碼產品不要去電腦城!!!
自己多研究,上正規電商買,電腦城坑死你沒商量的三金一雲不能碰
跑個題,誇誇IBM的硬碟,當年玻璃硬碟大面積出問題的時候,我那塊30G的Deskstar硬是穩穩地陪著我好幾年,直到百G硬碟普及的時候才被換掉,(在這塊IBM之前是一塊800MB的西數,IBM之後,入過希捷的120G,都是坑),希捷出掉之後轉臉又投奔了HITACHI,也就是身披馬甲的IBM。現在我電腦里用的是500G的HITACHI和一塊4TB的HGST,沒錯其實還是IBM,真省心。其他品牌無愛。
推薦閱讀:
※如何選購自行車頭盔?
※速食麵之外還有哪些好吃的速食品?
※戶外包選購,有什麼要領?
※有哪些 10 元以下的實用文藝小物件?
※單板固定器綁帶,包腳頭和包腳背各有哪些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