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忒修斯之船》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如何?
由美國知名編劇 J.J. 艾布拉姆斯(J.J. Abrams)與美國知名小說家道格·道斯特 (Doug Dorst)共同打造的小說,故事發生在圖書館的一本舊書《忒修斯之船》,主角名為「S.」。藉由兩個讀者在《忒修斯之船》上的筆記及 23 個配件,讀者需要靠閱讀這兩名筆友的筆記和配件,解謎出《忒修斯之船》的謎樣作者是誰。
繁體中文版於 2014 年 9 月由台灣寂寞出版社出版。簡體中文版於 2016 年 6 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以上介紹內容來自維基百科。
該書號稱顛覆讀者對書的想像。從一些開箱視頻可以看到其製作之精良,很好奇閱讀體驗會如何?
讀過的人告訴你,信息量太大,頭有點疼。
我曾經一天兩三本恐怖小說的閱讀速度,周末兩三天啥都沒幹,純看《希修斯之船》才只看了90幾頁。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小於向電子書宣戰的本來目的。這確實是一本掃描就幾乎解不開完整謎題的設計。
我會在避免劇透的情況下介紹我的體驗和我正在經歷的新式玩法,不喜請摺疊留給別人點開。
外觀質感體驗
小說作者設定在1949年完成這本書,現在是2014年,舊化和發霉程度可想而知。這本書很好的做出了泛黃和散發難聞氣味這點,我曾在圖書館做義工,這個味道能聞出來是仿的,但仿造很真實。
全書空白處的筆記是純手寫,包括鼻尖刮蹭和墨水消耗不同階段的筆觸也完好保留。只要你不去摸,這就是像在看一本別人的書,一下子把你拉回那個從圖書館借書抓緊在限期錢看完的氣氛,做的可圈可點。
閱讀體驗
網上流傳先看一遍小說,再看一遍第一階段手寫字,再看第二階段手寫字等等的方法,並不實用,而且我覺得不夠燒腦,就拿了個本,記錄每兩頁的時間線,先看正文再看對話,根據蛛絲馬跡構建時間線來還原在看到這一頁時,作者心態,兩個陌生讀者心態,以及當時的時間節點。
這需要你腦中有一個多維時間線來保存這些推理,寫下來也要寫很久。
我在這裡感謝我那胡思亂想的女性思維能讓我獲得完整體驗,就像一邊打電話一遍逛淘寶一遍想今晚上吃什麼似的。
以及偶爾信息量過大的頭疼,這個時候我會寫下來。
作者本身敘述有一些魔幻色彩,但在註解的角度下,又變成了引經據典的流行風。兩位筆談的讀者告訴你其實這是文人式的向惡勢力批判。乍看很亂,梳理起來有趣,單看任何一個元素都薄弱的要命。從文學角度來說有些不可取。從創意和「讀書行為」這一方向來說,這種體驗很新奇。
就像你看多了到了東野圭吾的東西後,接著讀了本《姑獲鳥之夏》,還沒來得及驚嘆,又速讀掉一本《腦髓地獄》的感覺。
不能用比較心態去看好與不好,只覺得過癮和新奇,腦中混雜著之前的感覺,引發下一次信息量過大的衝擊。
《希修斯之船》就差不多是這種感覺的設定,為了喚起閱讀紙質書的樂趣與記憶。作者不惜燒腦來逼著你看。
至於一直標榜的「巔峰」啥的,我不是女文青,我天天寫那些「致力於良好的用戶體驗」之類新聞稿已經要吐了,實在感受不出來更多的,倒是引發很多思考。
玩法:
這本書是我從別人手裡接過來的,我參與了一個遊戲,每位參加者用一個極低的價格購買前一位參加者的書。閱讀後解密,解不開迷只能以更低的價格賣出去作為懲罰。解密成功的人偽造一份證據夾在書里再原價交給下一個人,可以改造原證據,但不可以弄髒污或塗寫。
於是我的書有29個配件,md。。。
這個辦法節省了購書的成本,加深了和其他陌生人的跨時空聯動。其實換本書也許也能照樣玩。但是這本書給了人更積極的想像空間。
證據與謎題的設計
推理小說謎題是關鍵,這本書的謎題設計很抽象。甚至你通過筆談不費腦子也能知道一些研究成果,但有三個主線謎題是很值得入手解一下的。
1.本書中的主人公之謎
2.本書作者在出書之前就失蹤,發生了什麼
3.這本書是某人私有心愛之物,為何會出現在我們手裡?那人又遇到了什麼事?
這幾個謎題需要我們配合所有的證據,以及證據的舊化程度來推算一條時間線,然後才能順利解迷。而掃描並不能真實還原證據的舊化程度,只能你在閱讀的時候自己摸自己感受,這個閱讀體驗,因做工而異,所以希修斯之船在這方面下的功夫也是極大的。
總評:《忒休斯之船》是一本"形式大於內容"的書,但因為它形式上確實很新穎,所以如果你以前沒有看過類似的書的話,這本書還是值得一讀的。
我寫過一篇文章,專門分析了《忒休斯之船》存在的問題和它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問題(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注意,下文中含有大量劇透。
我已經多年沒買過紙質書,基本都是看電子書。但最近我破了一次例,因為這本書號稱是「紙質書向電子書發起的宣戰」,它就是《忒休斯之船》。
這本書在網上的介紹,寫得足夠吸引人:
文豪身份 撲朔迷離
她在圖書館拾獲一本《忒修斯之船》,作者石察卡身份成謎,據譯者柯岱拉描述,他尚未寫完便人間蒸發,生死未卜,留給世人一宗懸案。有人用鉛筆寫下批註,追尋石察卡真相,她也忍不住拿起筆加入討論。
文字謎題 真實冒險
書里,失憶的男人被擄上一艘神秘的船,怪異的船員帶著他進行毫無目的地卻又屢屢預示他命運的航行;書外,石察卡筆下的每一樁背叛、爭鬥、屠殺都在真實世界中一一發生,而柯岱拉看似顛三倒四、漏洞百出的譯註,竟也個個暗藏玄機。
字裡行間 殺機重重
兩人交換批註,資料越積越多,也越來越走進彼此內心。當他們以為終於快要接近真相,竟發現第三人筆跡,書中人物、作家命運,連同兩人的生死,早已一起捲入迷局之中。
《S.》 包含精裝古書《忒修斯之船》和23個材質各異的附件,這是兩人穿越時空留下的第一手資料,也是你參與這一趟冒險的重要線索。這是一場超越紙書界限的極致閱讀,你將成為懸疑事件的一分子,和兩人一同揭開文壇最危險的秘密。
拿到書開封后,第一印象倒也沒有讓我失望。為了傳遞那種真實感,為了讓你覺得手裡的書就是小說世界中的那本書,出版商刻意把書做成了舊書的樣子。但樣子雖舊,還是讓人感到做工精良。翻開書中的某一頁,大概是這樣:
注意,書頁上亂七八糟的筆記可不是我寫的,是書里本來就有的。也是這本書內容的一個重要部分。至於那張明信片,也是在傳遞一種真實感。
接下來的兩周,我把這本書認真看了兩遍,第一遍看正文和譯者注,第二遍看書中兩位讀者的批註。老實說……看完有點失望。
形式上的驚艷難以掩蓋其內容上的蒼白。
這本書可作為一個奇妙的研究案例。網上不只一人反映這本書信息量巨大,看著燒腦,我不否認這一點,但我同樣也認為其內容上是蒼白的。這兩個特點看似水火不相容,居然可以在一本書中並存——都因為作者塞了很多雜七雜八的東西進去。
這本書野心不小,它打算同時講三個故事:一是書中虛構的作者石察卡和譯者柯岱拉的故事;二是《忒休斯之船》正文中的故事;三是男讀者和女讀者寫筆記破解書中秘密的故事。
別的小說,能把一個故事講好就不錯了,這本書要同時講三個。力量如此分散,結果就一個都沒講好。這也是為什麼我說這本書既龐雜又蒼白。
下面,我們先來看它的第一個故事(注意,劇透時間到)。
瓦爾茨夫·石察卡,男,工人,平時喜歡寫點小說,1911年因故跳河自殺,被一個反抗極權的組織S救起,這個組織的核心成員都是作家,他們發現石察卡口袋中的小說殘稿後,覺得孺子可教,遂吸收其進入組織。因為這些作家都是社會上有名有姓的人物,若拋頭露面過於危險,於是他們打算把無名之輩石察卡塑造為該組織的旗幟性人物。
此後數十年,石察卡在組織的幫助下,發表了十九部小說,震驚文壇,同時,以他為代表的革命活動也進行得轟轟烈烈。歷史上,都有哪些事情可能是他做的呢?還是看截圖吧:
可見,敢情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主要謀殺事件,都是石察卡犯下的……
隨著S組織的人員逐漸被殺害或誘降,石察卡逐漸陷入了孤軍奮戰的境地。
石察卡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是光榮的一生,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才能夠……不,在臨死的時候,他仍有一絲遺憾。原來他對自己作品的譯者,組織中的另一位成員柯岱拉早生情愫,但為了革命事業,這份愛始終沒有修成正果。
1946年5月,石察卡預感到自己大限將至,遂邀柯岱拉到哈瓦那一晤,石察卡決定把自己最後一本書最後一章的手稿親手交給柯岱拉。值得一提的是,兩人之前一直是書信往來,從未見過面。
然而,當柯岱拉來到約定的房間,石察卡卻已杳無蹤影,只看到一地散落的手稿。等了幾個月,當柯岱拉確信石察卡已經遇害後,她整理最後一章殘缺的手稿,自己續完了全書。是為《忒休斯之船》。
在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中,石察卡表達了自己對柯岱拉的思念和歉疚。也委婉地表白了愛意。而柯岱拉也通過給小說寫譯註的方式把自己的回應藏了進去,這些暗語需要讀者一 一破解,每一章的暗語用了不同的加密方式。而最後一章的暗語是:「我已愛你自初時,我也將愛你至最後。」(I HAVE LOVED YOU FROM THE BEGINNING,I WILL LOVE YOU TO THE END.)
以上,就是書中第一個故事的劇情梗概。這個故事中,有些地方讓我感覺奇怪和彆扭——比如石察卡的作家殺手身份,比如他在全世界鬧出這麼大的動靜,比如他和柯岱拉的柏拉圖式戀愛——但大體來講,這個故事還算不錯,我把它寫下來還覺得有幾分蕩氣迴腸呢。尤其是最後一章的解謎部分,如果你親自把密文解出來了,你很難沒有幾分感動。
這第一個故事是書中的一條暗線,是要讀者思考和解謎才能得出的。這個故事大體還行。真正讓這本書嚴重扣分的是它的第二個故事。也就是石察卡所寫的《忒休斯之船》正文。
先說下這個書名的由來。忒休斯之船,原是個哲學問題。一艘船在海上航行了數百年,船上的每個部件都被替換修理過了。那麼,到了最後,當它所有的部件都和最初那艘船不同時,它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
這個哲學問題探討的是事物的同一性。石察卡寫的故事以「忒休斯之船」命名,我原以為正文會很有哲理意味,結果看完後才發現滿不是這回事兒。
這第二個故事,其實就是以象徵和隱喻的方式,來講述石察卡自己的人生經歷。
故事從一個失憶的男人開始。他渾身濕漉漉的,大概失憶前落過水,衣服口袋裡有張寫著S符號的紙條,於是這個男人就被稱作S。——顯然,故事的這一部分對應的是石察卡跳河自殺後被救起的經歷。失憶,意味著這是石察卡的新生,他和過去的自己完全斷絕了關係。
S來到一個小酒館,看到了一個有些眼熟的女人,名叫索拉,他去和索拉攀談,結果被不明人士迷暈了,帶到了一艘船上。那艘船上的水手有個古怪的特點,就是他們中的大部分,嘴都用黑線縫了起來,無法說話。——索拉對應著柯岱拉,而那艘船則是S組織的象徵。嘴用黑線縫起來,大概象徵著組織中成員行事的隱秘和低調。同時,「封口」是一種抹殺個性的行為,這意味著這些成員告別了其個人身份,而只是作為組織中的一員而存在。
對於這艘詭異的船,S一開始是排斥的。他數次逃離船,回到陸地,但陸地上的生活並不好過,因為一個極權組織的存在。這個極權組織殘害人民,也殺害了S的同伴。最後,經歷了幾次離開後,S重新回到船上,也用黑線把自己的嘴縫了起來,從此成為船上的一員。
於是S過上了這樣一種生活:在船上時,就幹活和寫作(不能說話,只能通過寫作來表達);回到岸上後,就執行暗殺行動,反抗極權統治。——顯然,這也是石察卡自己的人生經歷。
在書的第八章,船被極權組織摧毀了,只有S和索拉倖存了下來。到了書的最後一章,S和索拉一起去暗殺極權組織的首腦韋沃達——按照第一個故事中的設定,書稿的最後一章殘缺不全,最後的結局是譯者柯岱拉補上的。少女心的柯岱拉給故事安排了一個美滿的結局——S和索拉成功暗殺了韋沃達,最後兩人決定打造一艘屬於他們自己的新船。
這就是第二個故事。
這個故事的問題在於,一方面,它作為第一個故事中石察卡的自傳體小說,它的情節需要和第一個故事形成很好的對應;另一方面,它又是後面的第三個故事得以展開的母本,所以,它還必須為第三個故事服務。
這樣被夾在中間的最終結果就是,這第二個故事的情節推進很生硬,人物也塑造得很模糊,有些章節有故弄玄虛的嫌疑。簡單地說,就是不好看。
第二個故事的失敗也導致了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網上討論《忒休斯之船》的,基本都在討論解謎(對應第一個故事和第三個故事)。而對於佔據全書大部分的第二個故事,卻鮮有人提及。
下面來談此書的第三個故事,這也是該書的最大亮點和賣點——解謎,書和讀者的交互,新穎的敘述方式。
第三個故事,講的是石察卡的作品出版幾十年後,一個叫艾瑞克的年輕人把一本《忒休斯之船》捐給了自己大學的圖書館,這本書上寫了很多艾瑞克自己的分析筆記。一個叫珍的大學生看後很感興趣,也寫批註留下了自己的看法。艾瑞克看到後,就進一步留言回應。就這樣,兩人通過筆談的方式,一步步解開了石察卡的身份和S組織之謎(也就是前面第一個故事的內容)。
這第三個故事的敘述,完全是通過書中的一行行批註完成的。而且,這些批註並沒有按照時間順序一頁頁出現,也就是說,第1頁的批註,從時間上來看,可能是第150頁的批註之後寫的。雖然不同時間階段的批註可以通過不同顏色的筆跡來區分,但即使是同一種顏色,其出現時間上也存在混亂。
我得承認,閱讀兩人的筆記,然後在頭腦中把第三個故事拼湊出來,其過程還是有幾分趣味的。
但是,第三個故事有兩個缺點是不容忽視的。
首先,是第三個故事的情節實在太平淡了。基本講的就是兩人通過筆記的交流,一步步解謎,同時一步步加深對彼此的好感,最後謎也解出來了,兩人也在一起了,真是皆大歡喜。但其間基本沒什麼波折,第三個故事中的反派——一個叫穆迪的大學教授,為了自己的學術聲望阻撓他們的研究——也沒什麼大的作為。第三個故事就這樣在沒有曲折的狀態下結束了。
而第二個缺點,則牽涉到間接敘事手法的固有缺陷。間接敘事,不同於傳統文本的敘事手法,它是讓讀者自己去搜集各種片段信息,然後自己拼湊出事件的全貌。現在有些遊戲也會採用這種手法,即不會直接告訴你一個故事,而是讓你通過遊戲中的各種物件,自己推想出一個故事(比如一個小遊戲《Klep to Cats》)。這種敘事手法曲折迂迴,新穎別緻,但它有什麼問題呢?
首先,讀者搜集信息具有相當的自由度,作者就沒法像寫作傳統文本那樣,牢牢控制住讀者的閱讀體驗。於是,想控制好故事的起承轉合就會有相當的困難。
其次,要講好一個故事,對關鍵部分進行大篇幅的正面描寫是必要的。而間接敘述難以做到這一點,因為它的描寫都是側面的,迂迴的。最後給讀者的感覺就是「高潮不突出,沒有情緒釋放點」。
間接敘述的這兩個弊病,在《忒休斯之船》的第三個故事中也依然存在。
好了,雖然說了《忒休斯之船》這麼多壞話,但我還是不後悔買了這本書。因為它的形式確實新穎啊——雖然有些「形式大於內容」,做工也確實精良。書的作者敢於探索一種全新的文本形式,這份銳氣也是值得肯定的。
(完)
更多文章收錄在我的微信公眾號:火燒風的個人空間
歡迎關注。
當初在豆瓣看到這本書的推薦簡直熱血沸騰,於是我買了英文原版的。
它到手時我和辦公室的同事們著實好好地欣賞並讚歎了一下它的做工和用心,
然後,它就在我的抽屜里躺了一個多月沒碰過······
現在我看到這個問題,正默默的看著手中的《S》發獃
今天的風兒好喧囂啊······相當糟糕的一本書。
我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資格這麼說,因為他們恐怕看都沒看完。不幸的是,我看完了,每一章都小心翼翼地做了梗概,與人物關係。然而,並沒有什麼用,這些是遠遠不夠的。讀完這本書恐怕需要極細緻的耐心,和對這本書的愛。我沒有這樣的心思,因為還有很多更有趣的書等待我。我不會在這上面浪費多餘的精力。遇到了一本不好的書,看完就扔了,就像沒見過,以後也不必想起。
我在最專註的一段讀書時間讀完了它(繁體),一字一句,我根本不知道這本書到底想表達什麼。對了,希修斯之船的結局簡直噁心到了我,磨蹭到最後竟然是個奇幻色彩。
最後當我試著去搜索,根本沒有值得參考的讀後感。孤單,無趣。
讀這本書的人恐怕是被小玩意,新穎的寫作方法,以及宣傳,蒙蔽了懵逼的裝逼之心。
讀完了這本書,我覺得是浪費了一段時間,從頭至尾,我都對希修斯之船本身,石察卡是誰沒有一絲興趣。
這本書給我的唯一的幫助,教會了我讀書做筆記的n種自娛自樂的方式。
這是一本刷新閱讀體驗的書
不,這不是書
是一把開啟冒險之旅的鑰匙
打開書的同時
你已開始了自己參與的懸疑電影
不要輕易嘗試
以免深陷其中
▲特別提示:中文簡體復刻版的封口是不幹膠!小心撕開!千萬不要學我!用剪的!!!(因為台版有小螞蟻可以撕開,白痴如我竟然沒有搜索攻略就剪斷了,悔的腸子都青了……Orz)
打開封口,是一本由V.M.石察卡寫的《忒修斯之船》,主人公S.失憶後,被一群奇怪的水手綁上一搜奇怪的船,然後開始了懸疑的人生
《忒修斯之船》的空白處,寫滿了來自珍和埃里克的筆記,他們不斷交換書,一輪一輪的筆記試圖探索石察卡的世界。同時,珍和埃里克也在他們的時空經歷了一場愛與正義的冒險
全書共23個附件,牆裂建議【跟隨情節】看出現的附件~
準備
做一些必要的閱讀準備是對燒腦書的基本尊重!當然了,你智商夠高你隨意~嚶嚶嚶~~~
人物列表——隨著譯者序和筆記不斷深入,有非常多的人物需要記住,包括他們的身份、事故和疑點。建議準備一張白紙,將出現的名字都列在上面,方便回顧整理整個線索。記得每個人物留足夠的記錄空間哦~
時間線——準備一張夠大的白紙,將珍和埃里克收集到的信息按時間順序標註起來,同樣方便理清整件事。(文末有官方時間線資料介紹,但是自己記錄更有參與感啦!)
疑團列表——將你感到困惑的地方記錄下來,標註好頁數和前後劇情,疑團會逐漸解開。
Crio記錄了所有附件出現的順序,建議把附件先取出來放好,隨著每一輪閱讀,把對應的附件放回原位(附件背後或者角落都有標註序號及對應頁數),更易理解。
準備就緒,隨著官網視頻,
開始我們自己的探索之旅~
假設你是波拉德州立大學的一名學生,然後跟隨下面的順序進行閱讀,會更有參與感哦~
第一輪 原文+注釋
你在圖書館看到著名作家V.M.石察卡的最後一部小說《忒修斯之船》。這本書的譯者是F.X.柯岱拉,熟悉石察卡的讀者也對這位石察卡書籍重要的翻譯人不陌生。你一定不會錯過這部精彩的作品。
第二輪 鉛筆筆記當你打開書,發現裡面有很多用鉛筆寫的筆記,結合這些筆記,這本書似乎不僅僅是一部虛構的小說那麼簡單。回想起柯岱拉在譯者序里所說的,關於石察卡真實身份的疑團,不禁感到好奇。
第三輪 藍(珍)+黑(埃)筆記附件:1、2、23、3、4、5、6、8、10、15
當你再次想要研究這本書時,發現裡面多了另一個藍色的筆跡。此後,這陌生的兩個人不斷交換這本書,而書里的分析資料也越來越豐富。同時,你們也發現現實生活中的波大暗藏殺機。
註:部分黑色字體出現在棕色字體旁邊,這些是第六輪的筆跡,請識別並跳過。
第四輪 橙(珍)+綠(埃)筆記附件:7、9、11、12、13、14、16、1718、19、20、21
事情越來越複雜:石察卡是誰?《忒》會不會是關於愛的宣言?珍能不能畢業?埃里克會不會被發現?那些穿西裝的人是誰?賽林又是什麼組織?
第五輪 紫(珍)+紅(埃)筆記附件:22
你雖然沒有他們的行動力,但對真相卻也是欲罷不能。悄悄在書頁中畫了一個「S」符號,並在其中一句你認為關鍵的句子上畫了線。當然了,那兩個不斷接近事件真相同時越來越被彼此吸引的兩個人,始終不知道你的存在。
第六輪 棕(珍)+黑(埃)筆記他們不知道你在咖啡館用身體擋住穆迪的視線以免珍被注意到,也不知道你曾在圖書館阻止其他試圖借閱這本書的路人,更不知道當他們消失多年後,在波大圖書館收到包含書和附件的郵包又是被你打開。
最後 完整一遍一切,在水邊開始,也在此結束。
在水邊結束的,又在此開始……
【官方認可的擴展資料】中文版
小冊子:誰是V.M.石察卡?——翻譯自http://eotvoswheel.com網站,作者:J.W. 多明格斯,該資料被收入「中信神秘禮盒」中,在其基礎上進行了增補;小冊子A5大小
小冊子:《S./忒修斯之船》時間線(完整版) —— 作者:賈斯廷?加弗,該資料已被收入「中信神秘禮盒」中,該版本不僅只是一個高度概括的翻譯(最終呈現的內容,很多讓你不知所云),而且還出現了大量的錯誤(包括延續了英文原版中的錯誤),Page Zero重新製作了一個「完整版」,增補和修改了大量的內容;小冊子A5大小
小冊子:聖托里尼男與石察卡的關聯 —— 翻譯自http://eotvoswheel.com網站,作者:J.W. 多明格斯;小冊子A5大小
單頁:布沙獎介紹 —— 翻譯自http://eotvoswheel.com網站,作者:J.W. 多明格斯,A4大小
【官方新增附件】中文版
《麥凱雜誌》對《忒修斯之船》的書評(來自珍的Tumblr博客)——為了方便列印,變成了A4紙大小
石察卡訃告的剪報(來自珍的Tumblr博客)——為了方便列印,變成了A4紙大小
薩默斯比最後的遺言——官方提供了一段模糊的錄音,將其內容翻譯成中文,模擬寫在一張未發出去的明信片背面,明信片正面就是薩默斯比乘坐的郵輪
終於啃完第一波,
但翻譯版的密碼解讀還在繼續。
祝大家玩的開心!
本文首發微信公眾號【南北】
歡迎關注~~
http://weixin.qq.com/r/w0UHHwbEP1tArUJ89xDR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看的是繁體。
反正我是乘興而至,敗興而歸
形式很新穎,體驗卻不好
看了一半的進度,沒看進去
我已經被吊足胃口了,期待這本書到手!
前前後後花了大約不到兩周的時間把《S.忒修斯之船》完整地讀了4遍,本來想寫個完整版的全面解析(因為讀完第一遍的時候在網上沒找到一個像樣的解析文章,全是官方解釋的廢話),但是基於對讀者和作者的尊重,我就寫個非劇透版的解析文章,讓沒讀過或者讀不下去的人對這本書有個大致了解,不至於迷惑。如果想深入了解的可以給我留言。廢話不多說,直接入主題。
這本書不同於普通的推理小說,按照提示順序通讀6遍其實才算完整的讀完一遍(當然有人可能兩遍就全讀通了),所以我要首先介紹一下這本書的結構,才能繼續下面的解析。 這本書是由美國知名編劇 J.J. 艾布拉姆斯(J.J. Abrams)與美國知名小說家道格·道斯特 (Doug Dorst)共同打造的小說,書名叫《S.》。(敲黑板!!)注意!接下來我所說的全是這兩位作者虛!構!的故事!
首先是虛構了一個牛逼的作者叫V.M.石察卡,此人一生寫了19本書,且每次都用不同的語言進行創作,所以有一個御用的翻譯叫柯岱拉。但是由於V.M.石察卡的書多數揭示社會上的一些惡勢力和黑暗面,所以多方勢力一直想要他的命,但是他隱藏的很好,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是誰。就連翻譯也只是通過書信和作者溝通進行最終的翻譯校訂。在V.M.石察卡死之前的最後一本書就是《忒修斯之船》,也就是我們拿在手裡看的這本小說。說白了,結構就是書套著書。
以上虛擬的背景條件,然後在文學界研究V.M.石察卡的真正身份一直是熱點,而真正的故事就發生在圖書館裡面的一本叫《忒修斯之船》這本書上,一個大學生叫珍妮,一個學者叫埃里克都讀了這本書,並想通過這本書揭開V.M.石察之謎,並在書上做了批註、交換意見。最後發現了第三個人的筆記,(事實證明這個賣點和劇情關係不大)由於兩人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其實開始並非是珍妮的目標),便以一本書為媒介成了筆友, 有時候書上寫不下就會用信的方式夾在書裡面,以及一些相關資料。所以隨書附帶23個附件(其中包括報紙、機密文件的複印件、照片……)
先說第一層故事,也就是《忒修斯之船》的世界,(第一遍只看印刷文字,不看筆記和附件)在這個V.M.石察卡(虛構作者)虛構的世界中,主角叫S.具體什麼樣的劇情你們就自己去看吧。值得說明的一點是,如果決心讀完這本書,第一遍是最難熬的,畢竟對於不知道V.M.石察卡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創作的,很難理解那個世界,特別章節連貫性不大,跳躍性極強,而且還有點超現實主義,所以第一遍很容易讀完後完全不知道寫什麼東西,其實《忒修斯之船》這個故事完全是後面故事發展的載體,而且裡面摻雜很多的暗語,所以讀起來不順暢很正常。所以一定要堅持下去。
第二層的故事,是小說的主線故事,也就是結合《忒修斯之船》看灰色筆記(埃里克自己的讀書筆記)和藍色、黑色筆記(埃里克和珍妮第一次交流),配合相應的附件,這一次雖然不能全明白,但是至少可以了解到事情的大概。我在不影響閱讀體驗的情況下說一下大致的故事,埃里克致力研究V.M.石察卡,但是同時也有其他的競爭者,並且會遭到一些危險和破壞(和V.M.石察卡相關的都有點危險),兩個人在通過書交流的過程中逐漸產生感情(珍妮破解每章暗語的時候特別精彩)。(我也是萬萬沒想到最後發現這樣一本燒腦神書居然是關於愛情的主題)
第三層故事,也是最重要的核心故事,(讀綠色橙色,然後讀紅色紫色,最後是棕色黑色筆記。通讀一遍,謎底就出來了)就是了解V.M.石察卡的時代背景,在那個年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是V.M.石察卡的交際圈子,當然了絕對包括柯岱拉,如果了解那個年代的事情就不難發現《忒修斯之船》其實是V.M.石察卡的一本自傳體小說,很多當時發生的事情都以不同的意向隱藏在書中,當然了還有對自己的一些質疑(書中動物都是有意向的,比如貓代表懷疑……自己去發現吧),甚至是情感的表達,算是把一生都用故事的形式記錄了下來。
第四層故事,其實了解了第三層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了,我所說的第四層就是翻譯柯黛拉在翻譯《忒修斯之船》時,加了很多的注釋和內容(最後一章也是他(她)改的),其實他完全不相信V.M.石察卡會死,想通過這本書向他傳遞信息以及他所不知道的事情。(其實柯黛拉也是個迷),翻譯用極為高超的方法將信息隱匿於書中。同時也傳達了自己的情感。 縱觀整本書,雖然是表面是看珍妮和埃里克通過《忒修斯之船》交換筆記,其實這本書也是V.M.石察卡和柯黛拉交流的媒介。(仔細讀你會發現他們有很大的共通性,我就不多說了)至於最後V.M.石察卡身份之謎,網上很多人在問V.M.石察卡到底是誰,到底誰殺了他,其實如果你真的讀了這本書,你不會問這樣的問題,因為這個根本就是不是這本書的重點所在,是誰已經無所謂了,而且那個最有可能的人選我即使說出來,你沒看過書也不會有什麼感覺。
如何評價這本書呢?其實就是形式和內容的問題。我個人覺得,這本書至少在對抗電子書的方面做的很好(雖然多看已經有了電子版,但是那種新的舊書感和調查的樂趣完全沒有),其次小說以這種形式展現,我覺得是小說史上的一次突破,小說不僅僅是在劇情和文學層面上有要求,形式上也需要改進,像這種我們每個讀者都可以參與小說故事中去就是一次很好的嘗試。再說內容方面,其實內容上來講邏輯已經相當的嚴密了,特別是解密和層次邏輯關係做的非常好!要說文學性,雖然沒有達到文學性特別好,但也不像網上說的那麼爛,其實語言描繪的還是很到位的。主題立意雖然有些大眾化,但是至少是個大家一直探求的問題。總之一句話!物有所值,至少三四倍!
Ps:個人推薦一種閱讀順序。第一遍《忒修斯之船》的世界,因為後面的對話是根據書中劇情來的。 其實兩個人寫筆記並不是你一句我一句像發信息一樣,而是在不同頁都會寫東西,每次都是一次寫100多條,所以如果能按照每次交換筆記的順序去讀的話,我相信會更快的理解,因為這裡面有個時間的問題,要是按頁數讀得需要自己反覆整理一下。
親,請跟我念
這貨不是書,這貨是藝術品
這貨不是書,這貨是藝術品
書在學校,現在手裡沒有更多圖片 2014年末買的這本《S. 》英文原版【一個歐美圈 美漫愛好者入它 首先是因為J.J.Abrams…】
由於高三學習非常緊張,剛買回來的一兩周看了200多頁 然後就停滯到了現在… 不過在中信出版社的簡體版出來之前還是想寫點感受當作自己讀書筆記了。
其實一本書如果自己不讀,永遠無法理解讀它時的閱讀體驗,對S. 更是如此。
我讀書喜歡從前言開始,就像很多人追一部周更劇從不跳OP一樣 不想浪費這種新鮮感 ,就這本以解謎為核心的小說來說,閱讀前言是了解故事的很重要一部分,作者的身世與寫作背景以及譯者自序也能讓我很好找到閱讀S. 的切入點。也對作者Straka和他的譯者本人產生很大的興趣。
最開始讀第一章的時候 真的有點被它的意識流嚇到…雖然這一部分生詞少讀起來輕鬆但是我始終沒有找到一個重點 並不知道這故事到底想說什麼。
一個不明身份又看似失了憶的男人穿著灰色大衣在一個不知名的海邊小城瞎逛 兜里除了一張寫有「S.」的紙條別無其他。他不停地轉過一個又一個街角,在不同的巷道看到各種各樣的情景 ,又總在看似情節就要展開的時候就沒了…腦中不停迴響一個女聲,永遠循環一句話【自水而生 必將歸水而滅】
直到他進入海邊小酒館看到一個很熟悉的女人(自認為她一定知道自己的身世) ,卻在搭訕後沒多久被砸暈失去意識…可能是智商捉急 我沒能在主線劇情開始前找到什麼線索來解謎Orz
不過就在這個看起來一切都毫無聯繫 讀得你雲里霧裡的時候
主角發現自己在一艘艙室里刻有「S.」的船上醒來。【從這部分開始各種名詞 生詞就來了 讀起來有點吃力】
邊上船員水手都非常奇怪 記得有一個是嘴被縫上 用其中針線的間隙吹哨子來指揮水手工作 非常噁心【我當時腦補的美恐第四季的小丑= =】
然後主角覺得這地方雖然冥冥之中和自己有著聯繫卻又覺得 太可怕了我必須得離開。於是在船上度過了大概幾個月(或是幾周記不清了)之後 遇到風暴 船快被淹了 主角就鬥爭了一下 跳海逃走了…
於是 這個地方我又不知道解謎要素在哪裡…
故事的主線我就讀到了這裡…所以讀到目前不太清楚故事整體走向 但是書中人物內心的各種描寫非常細膩特別有帶入感!就算讀不太明白整本書每部分之間的聯繫 也能被裡面的主人公各種遭遇與故事吸引。
準備高考後讀完!
【最後兩個讀者的讀書筆記其實是S.最大的特色 兩人的互動很有意思,對作者身份的推測與研究大概是書中解謎最關鍵要素吧。只不過其中那個姑娘的手寫字跡真心不太好認 讀著費點勁。我基本是按亞馬遜上讀者建議的順序來讀兩人筆記的 這樣清晰不少】
等看完再來修改吧…
看完了!過來帶你們開開車
這不只是一本小說更是一場挑戰紙本書可能性的敘事冒險,一部獻給文字的動人情書書中收錄實體解謎線索,遭美國圖書館抗議,本書只能收藏,無法借閱!這不只是一本書,這是一個穿越時空而來的物件,是解謎的鑰匙…兩個素未謀面的陌生讀者,因為對同一本書的痴迷,對文字放不下的執著,攜手踏上了一場詭譎的追尋之路……本書真正的書名是《S.》,而書脊顯示的是《忒修斯之船》,故事的設定是男女主角通過一本叫《忒修斯之船》的小說來追查它背後隱藏的秘密和陰謀,揭示小說中真正想袒露的內容。由於在故事中,這本書是在圖書館被發現的,所以書脊上還貼有歸檔標籤,諸如此類的小細節貫穿全書。
背景有一天,「女主角」在圖書館拾獲一本 1949 年出版的舊書《忒修斯之船》,這本書是石察卡所寫的,石察卡身份成謎,據說尚未寫完這本書便人間蒸發了,生死未卜,留下的是一宗懸案。
女主角看到有人用鉛筆在書中寫下批註,追尋石察卡真相,她也忍不住拿起筆加入討論。兩人交換批註,資料越積越多,也越來越走進彼此內心。當他們以為終於快要接近真相時,竟發現了第三個人筆跡。
《忒修斯之船》這本書本身講述的是失憶男人被擄上一艘神秘的船,怪異的船員帶著他屢屢進行預示命運的航行,書外,石察卡筆下的每一樁背叛、爭鬥、屠殺都在真實世界中一一發生。因為書籍故事情節複雜,書籍編輯們給出了一份閱讀提示:
第1遍:忽略筆記,讀《忒休斯之船》全文(每章),及所有譯者注。(這一遍是《忒休斯之船》的世界。)第2遍:以章為單位讀,跟隨鉛筆字(埃里克的早期筆記)理解內容(歡迎來到石察卡的世界),然後配合相應出現的附件,跟隨藍/黑色手寫字讀(這是埃里克和珍的第一輪交流)。第3遍:仍以章為單位,配合附件,跟隨橙/綠色手寫字讀(第二輪)。第4遍:配合附件,讀紫/紅色手寫字(第三輪)。第5遍:讀棕黑/黑色手寫字(第四輪)。第6遍:完整讀最後一遍,謎底也許就在終點。第7遍:有中文定製版贈品的朋友,可以藉助贈品來進行最後一遍查缺補漏。(我買早了!沒!有!)
讀者收到這本書的時候,將會對它的外觀感到非常疑惑。沒錯,它看起來是那麼地古老,就像是從圖書館的書架上拿下來的一樣,書背上還有編碼。泛黃的頁面上,有著原子筆墨水的評註,仔細一看,是兩個人的註記,藍色、黑色、紫色、黃色、紅色、綠色,因著評註的時間而有不同。另外,書頁間還夾著信件、便簽、照片、卡片、明信片、剪報、羅盤等等,將是你參與這趟閱讀之旅的重要線索,這些小配件使本書成為美國圖書館無法開放借閱的一本書。總之,本書不只是書,而是一個物件,彷佛從真實世界的另一頭送到你手上的這隻物件,是整起故事的證據,也是線索。只要你翻開本書,即將進入這教人無法抽身的場域,難以自拔…你眼前的一切,都是本書的配件線索. ——摘自百度百科
The Ship of Theseus最為古老的思想實驗之一。最早出自普魯塔克的記載。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幾百年的船,歸功於不間斷的維修和替換部件。只要一塊木板腐爛了,它就會被替換掉,以此類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開始的那些了。問題是,最終產生的這艘船是否還是原來的那艘特修斯之船,還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來的船,那麼在什麼時候它不再是原來的船了?哲學家Thomas Hobbes後來對此進來了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來的老部件來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麼兩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這個羅盤很重要的!!!)
翻開《忒修斯之船》,你會發現在微微泛黃、布滿咖啡漬和霉斑的書頁上,寫著多種顏色的手寫字體,藍色的、黑色的、橙色的、棕黑色的。更有意思的是,除了這本《忒修斯之船》,書內還附有 23 種附件,比如信箋、舊照片、地址被塗黑的明信片、羅盤、甚至還有一張寫滿了字的餐巾紙。
由美國鬼才編劇、導演J.J.亞伯拉罕首部小說創作,與知名作家Doug Dorst合作,內容優質不必懷疑。亮點在於其復古的設計以及中文的翻譯顏湘如。作為內容龐雜的一本巨作,之前非常擔心在翻譯的過程中毀壞了一些結構,影響解密的過程,但是顏湘如成功了。打開這本書就彷彿回到了學校的圖書館,你作為一個讀者,翻看這本1949年出版書籍的同時,跟著頁邊的留言往下探索,不知不覺中進入了作者構造出的世界。
讀完正文只是開始,縫上嘴的船員、神秘的女人、罪惡的組織、作者的真實身份,等著你來探索。至於謎底,或許就在最後,誰知道呢。
但是我知道啊!哈哈哈,關注公眾號「oneweek2016」,後台回復「船」,為你揭曉最後的謎底。
——————————————————————————————————————————
剛入手,摸寶貝似的小心翼翼拆開來,開頭看的就有點懵,等我靜靜的看完再回頭來寫。希望這段旅程不要撒狗血!
剛剛才合上書頁,一周,終於看完了
我的建議是先把那些書信資料按照頁碼排列整齊,方便取閱
其次,先看黑藍色的對話,看到一半就會發現轉成黃綠色,這時候先不要看黃綠,先把藍黑接下去看,等差不多知道黃綠說了什麼再倒回去,紫紅色對話同理
我買的台版是豎排閱讀,但絲毫不影響
一天建議一章足矣,慢慢看,如果正文進行到很枯燥的地方如第三章,那就只看註解和批註,等能看進去了再反覆看
非常,非常,非常值得玩味和細讀的書
千萬不要急於求成,慢慢慢慢看
直到看到最後一封信的時候,真的是差點哭出來祝閱讀順利!怕是再也沒有這麼奇妙的書了!
(′д` )…彡…彡 好想找個書友來一起看……有沒有約的( ? ?ω?? )?
跟你們講哦!
當我看到最後一頁
右下角
"Printed in China"
整個人就是:
你特喵的逗我玩呢?!
虧我在亞馬遜種了那麼長時間的草,你過來,我不打你,你就給我解釋解釋最後這一句是個啥,是個啥?!!!!
更新:
剛才母上給我端了一碟子石榴,曰:
你不是縮他萌的明信片上都有咖啡漬神馬的咩?快快快,你也沾上點石榴汁!這是你的記號哦!!!
買了英文版的,那個女的手寫體是在太難認了,我覺得就是咱們小學一年級小朋友的手寫體都比他好看
此題目下大部分答主都是英文/繁體中文版的,今天拿到了之前預定的簡體中文版的《S.》,所以來答一下這個題目。
封面
側面圖書館的編號
扉頁的筆記、做舊的痕迹、印章等
書里的筆記
書中夾帶的文件
手寫的信件
夾帶的明信片
夾帶的剪報
最後的借書日期
拿到簡體中文版,感覺翻譯製作很出色,不同人物的筆記採用了不同的手寫體。製作非常精良。拿到手裡質感非常好,裡面不同的紙張也用了相應的不同種類紙,的確是我見過紙書製作的最高水準了。還沒有細看,之後再來補。
順便讚揚一下亞馬遜,之前預定後說7月11日發貨,昨天突然改日期提前發貨,6月10日就到了,好評。
看到這裡時背後一涼…
內有劇透,慎入
看到了《S.》這本書就買下了,買的是英文版準備按照推薦的方法開始看,現在剛看完譯者序。
準備了一下。
開始看
筆記
因為辭彙量和時間都有限,所以看的很慢。
譯者序之前主要是Jane和Eric也就是《希休斯之船》的兩位研究者在寒暄,譯者序中主要是埋一些伏筆,比如原出版社突然停止合作了,作者VMS都有哪些作品,分別是哪年出版的,介紹了部分作品的內容,社會上對VMS的評價,以及沒有人知道VMS的真實身份,可能是VMS的作者有哪些,而譯者FXC在馬上就要接觸VMS時,發現了VMS已經遇害了。而ERIC的注釋補充道,譯者FXC很有可能是精神分裂,提出了,既然FXC認為VMS的真實身份不重要,那為什麼在譯者序中一再強調VMS身份的這一不符合邏輯的問題。以及一些對於VMS身份問題的猜測。
放了大半年了,現在想起來了,準備拿出來看看…
第一階段閱讀後前來彙報(讀完本體以及所有筆記,當然,粗枝大葉地閱讀而已,要不然為什麼會說是第一階段)
————————————————————————————————————————
原答案:
只說一句
即便它是形式大於內容
也無可厚非
閱讀的快感本來就不一定非得是因引人入勝的內容而產生的
形式,相當重要
————————————————————————————————————————
讀完之後確實發現這本書形式大於內容,然而這本書的形式都是它實打實的內容。
本體希修斯之船的故事(我讀的是台版)如果作為單獨小說出版,最多只能算作平淡無奇,但是作為一個載體,它完全可以勝任。這個東西本來就不是要讀者來看本體故事的好伐→_→
不過在看本體的時候我確實也有倦怠之感,但當進入解密階段後,簡直不要更爽!
各種腦洞各種有,各種懸疑各種迪奧啊!
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對本書的細節有所質疑,認為它的印刷抑或邏輯有硬傷,那多半是自己沒看懂或者信息沒有提取完全……這個鍋,JJ和道斯特不背啊!
好吧,對於解密問題我就不贅述了,網路上各種大神已經有各種李菊福的解釋了,本小白只想胡咧咧幾句這部作品的價值和意義。
電子技術興起並普及後,紙質媒介日漸式微。電子書似乎能做到紙書的全部並且還更加方便。但是這部作品打破了這個局面!呃,什麼,閑魚上居然有賣希修斯之船電子版的?拜託,對於這本書,看電子版真的不如紙質版方便,更遑論閱讀體驗了。我不是頑固的守舊黨,但是紙書之於截至2016年9月19日擁有閱讀能力的人而言,已經是不可或缺的,或至少也打下了深刻的烙印。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也許再過一百年,幾十年甚至十幾年紙書會滅絕,只留一些諸如希修斯一類的「藝術品」,但這都不能成為現在有些人看不起紙書的理由。科學技術進步再快,人們也會有舊式慣性。而且就現在各種情況而論,紙質書帶給人們的儀式感仍舊是極其重要的。電子書是很難做到這點的。
所以呢,呼籲大家關注紙書,重拾或者鞏固那一份根植於內心的閱讀儀式感,是這部作品的一大目標吧……
最後贊一下這部作品的設計,不能說登峰造極也算是一流頂尖,不喜歡看書沒關係,當藝術品收藏起來裝個x也不錯~
而且這部書出現過度解讀的情況較少
因為,適度都達不到,你讓我怎麼過度!
除了貴(繁體版某寶160-180都有,簡體大概110左右吧),沒啥不好的。
喂喂喂,那些說自己可以讀繁寫簡的人,買一本檢驗一下自己吧哇咔咔~當作學繁體字的教程也可以喲~當初我就是通過港版鄧小平時代識記了許多繁體字~
啦啦啦,《S.》——你值得擁有!s l e r 傻傻分不清楚。。。
推薦閱讀:
※「高級感」從何而來?
※各位知乎大神,家裡有幾處需要裝飾一下(牆面太空白,缺乏創意,不溫馨),能否給個建議?
※設計工具越來越智能化的今天,室內設計師還有多少存在價值?設計師的未來在哪裡?
※什麼樣的名片是好名片?
※真能實現透明超薄觸屏手機嗎?如果有,是怎麼實現的,內部最基本的元器件怎麼可能會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