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羅馬軍團可以裝備精良的鎧甲?

為什麼羅馬軍團可以裝備精良的鎧甲,而中國古代軍隊的鎧甲似乎看起來很笨重(說難看有點不好聽)


簡單的來說,是因為帝國時期羅馬軍隊職業化素養較高,總體人數相對較少,因此武裝度與著甲率高,但也不是所有的羅馬士兵都像你在電影里看到那樣。

你在電影中看到的羅馬軍團可能是這樣的:

或是這樣的:

亦或是這樣的:

其實呢。圖1的著甲軍團士兵的確存在,但在一個軍團中占的比例是有限。圖2和圖3中羅馬人戰甲實用和普及程度都非常堪憂,大多是後世美工的成果,為了襯托出羅馬戰士的英武。

簡單討論一下羅馬人的軍團盔甲。以其帝國時代的軍隊為例。帝國時期的羅馬軍隊採取的是精兵職業流路線,整個帝國起初在鼎盛時期大約是三十三個軍團,十五六萬人,國家負擔軍械,因此戰兵著甲率高。一支羅馬軍團就是一台犀利的戰爭機器,但這台機器不可能把所有的功率都加在馬達上。因此圖1的「著甲重步兵」(armed legionares)的比例只佔全軍的一部分,是軍團硬打硬進的鐵拳。在砲兵與弓箭火力打擊完畢後,著甲重兵會被投入戰鬥,憑藉陣列戰術和堅甲利劍正面扛住敵軍的正面兵鋒,為騎兵部隊迂迴作戰爭取時間。因此,他們是正面作戰中堅,是全軍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並不是全部。

如上所論,這些身著「薩格蒙塔塔(Segmentata)」戰甲的披甲重步兵是全軍的肉搏精兵,那麼餘下的羅馬軍團的著甲狀況如何呢?接下來介紹軍團的輔助步兵(Auxiliaries)。

如圖所示,這些輔助步兵身著輕便的鏈甲衫,同樣裝備著短劍Gladius與投槍pilum,他們在正面攻堅中或許沒有著甲軍團犀利,但勝在靈活機動。他們可以有效地為正面部隊提供火力支持以及側翼援護,亦或受命快速穿插、奇襲敵側,為全軍製造勝機。如有需求,他們也可以裝備長槍結陣防禦敵軍騎兵。當然,最後發揮出的實力依然取決於受訓水平。但還是別單被其「輔助」二字給迷糊,認為他們的重要性可有可無,在戰場上這樣的多面手在很多戰役恰恰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到了後期,帝國大量徵調境內外族充作輔助步兵,從而讓歐羅巴蠻族認知到了羅馬軍事系統的全面性,下定決心模仿,但又礙於國力無法將與之匹配的補給系統照搬。

輔助弓箭手。(由於帝國不同戰區應對戰事不同,開戰對方的遠程打擊力量存在差異。因此,不同軍團的弓箭手制式裝備也不盡相同,這裡僅提供樣本,可見,除了弓箭之外,輔助弓箭兵還有配有頭盔、鎖甲與短劍)

羅馬軍團騎兵。裝備長矛、大盾以及長劍「斯巴塔」。長矛可刺可投,遠近皆宜,在沒有馬鐙的時代,這是有較高職業化素質的騎兵,但其裝備依然以鎖子甲居多,沒有一些電影里動輒板甲那麼誇張。

所以,可見。除了正面進攻部隊之外,軍團的多數士兵是為追求靈活而裝備輕便的鎖子甲(不知道這算不算你「好看」的概念里),主要是在移動與作戰中防範敵方的流矢傷害。要說的一點是,盔甲的好看程度與防禦有效性不成正比。任何盔甲都有薄弱的地方,被擊中要害一樣會致命。

至於如上圖所示的騎兵長官頭上的冠羽,那是學自希臘人的。希臘人是學自小亞細亞的卡利亞人的(Carian) ,主要是裝飾作用,身份的標識。在作戰中非常醒目,在率領基層建製作戰的時多少可以起點激勵作用,因此被敵軍集火的概率很高。冠羽在中國也有,只不過大多為直線豎起。可能因其太過囂張醒目,後來被盔纓取代。

最後,再多說一句。戰場上的規則就是簡單實用,尤其是盔甲!沒有人希望把性命寄托在鎧甲的美觀程度上(更何況羅馬人的鎧甲也沒有人想像中的那麼美觀)。中國古代兼美觀與實用的鎧甲也肯定是有的,只是相對考據的美工如今比較難見,而出土的文物在視覺效果上則有可能不如美工圖片。所以,無法給你提供古典時期中國軍隊的著甲情況。寄希望與後人吧。


——————————————————分割———————————————————


6/22/17的修改備註:

1. 修改了兩年前寫文章時的一些細節失誤。

2. 關於Lorica Hamata&Lorica Segmentata的重量,本人兩樣都穿過。Segmentata如果是完全還原的鐵片甲還是挺沉的(現在reenactment發燒友穿的Segmentata很多是不鏽鋼的,重量比史實版的要輕很多)。與之相比Hamata鏈甲衫是明顯更輕的,而且身體活動也更為靈活,但防護效果和中世紀騎士穿在紋章罩袍下的全身鎖甲(Hauberk)還是不能比的。

3. 關於3世紀之後的羅馬軍隊,制式裝備和軍事組織都經歷了許多變化,Segmentata和防盾Scutum逐漸不再成為步兵的標配,輔助步兵系統也與以前大不一樣。此外,鑒於4世紀之後,羅馬帝國(主要指西部)境內土地兼并嚴重,大莊園貴族大肆絭養私兵,導致職業軍系統瓦解,彼時的羅馬只能靠地方豪族組織民兵部隊,來協助正規軍防禦帝國廣大的戰略縱深。因此導致了,羅馬人的作戰裝備與帝國前期有著非常大的出入,但文章里沒有地方展開來說了,看看以後能不能在另外的回答里再解釋。


樓主留個郵箱吧,我把一本中國古戰甲名錄的PDF發給你你看看就知道了,裡面收集了從西周到清的戰甲資料。估計你所描述的是影視劇中體現的差異,這個稍說兩句:我們拍電視劇基本沒有考證機制,戰甲怎麼穿穿什麼舞美道具說了算,你就別指望了,尤其是明光鎧這種經典鎧甲居然出現在任何一個朝代的戰甲中,說實話作為單兵裝備文化的愛好者現在都看麻木了…...
最新修改兼通知:為了方便大家我將這一文件百度雲的形式與大家分享,你有百度雲就可以啦!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103120960uk=1898519361


題主的問題提的很好,因為他明確提出了「羅馬軍團」裝備那麼好的裝備,這是為什麼。

我們的軍隊里,士兵乃是軍隊里地位最低的存在。

在古羅馬,「公民」兩個字就意味著值得驕傲了,就算是無產者,也會從國家領取口糧。同盟國哪怕是貴族和國王,無論如何想獲得一個羅馬公民的頭銜,往往都不能如願。然而,被統帥們喊作「軍團士兵」或者「同伴士兵」的人,是比「公民」更為高上的地位和榮譽。凱撒的軍團嘩變,凱撒到場高喊他們為「公民」,居然令他們羞愧不滿,極力辯解自己是士兵,而非普通公民。

羅馬從共和早期開始就以個人財產來劃分階層,並且以「百人團」的形式來組織民眾,徵召軍隊,進行投票。有資格充當騎兵的,乃是家裡有二十萬賽斯特爾提烏斯的富戶。而共和初期有資格充任重裝步兵者,也是家裡有上萬亞斯的殷實之家或者建立羅馬城的三大氏族之一。更有甚者,在家財20k以上的民眾中組織80個百人團,家財11-20k的裡面只有組織60個百人團,令其自行準備兵器和馬匹。你說軍團士兵會不會是窮光蛋,會不會穿的破破爛爛?

他們出外作戰的時候,有軍奴為他們背負武器盔甲。他們排兵布陣的時候,有同盟國的大批軍隊掩護側翼。他們不是我國歷史上好鐵不打的釘,他們所從事的,乃是羅馬最為光榮的事業之一。

如果他們有幸在馬略軍事改革之後跟隨一名好運的將軍,他們將獲得大筆的賞賜。凱撒肆無忌憚地將金銀、奴隸和田產分給自己的軍團士兵,甚至許諾讓他的士兵們成為騎士(往上看啥樣的才能當騎士)。成為軍團士兵,乃是一份很賺錢的職業,比美國大兵都要光榮和有前途。

再往後,軍團士兵甚至有了歡呼某人為凱撒的傳統。他們擁立羅馬皇帝,這使得羅馬皇帝用更加豐厚的經濟利益來回報他們。

就連我,都經常做著穿越到羅馬的夢。也許一生都無法身穿帥袍有法西斯開道,也許一生都無法身穿闊邊紫色長袍在元老院里慷慨陳詞,哪怕讓我手握劍和盾去和日耳曼人戰鬥,在戰鬥之後將市民花環戴在頭上,我也將十分的驕傲。

那是一個讓我熱血沸騰的時代。


因為西方電影捨得在裝備上投錢


丑嗎!丑嗎!丑嗎!!!!!


哪裡精良了?古羅馬軍團連褲子都穿不起


電影畢竟是電影!
無論國內、日韓還是歐美,都希望把最美的一面展現在熒幕上。
你可以找些近代清宮的照片和現在的清宮劇上的服裝對比一下,好像是一樣的玩意,但根本就不是一個次元的東西。


羅馬士兵裝備是自備的,羅馬軍團兵員組成主要來源於自由民和羅馬公民(絕大部分),這些人絕大部分是奴隸主、地主所以有錢給自己弄好的裝備,看上去就個個精良。實際上卻五花八門除了規定的必須帶短劍,盾牌(不是每個人有盾牌),頭盔,鎧甲,統一些人還會帶標槍,棒頭,鎚子什麼的,標槍並不是規定帶的,有些人帶十幾根有些人才幾根。有人會問這麼多裝備士兵拿的動嗎?很顯然是拿不了,所以羅馬士兵出征身邊都會帶上幾個輔兵,衝鋒陷陣並不是所有羅馬人都有的權利,必須是公民或自由人,戰事吃緊的時候這些輔兵也會頂上。羅馬軍團看上去很多改革後依舊有29個,每個滿員5000,而實際上幾乎沒有幾個軍團是滿員的,29個軍團實際在12萬人左右。一旦折損補充相當困難,瓦盧斯兵敗條頓森林後損失的三個軍團花費了很長時間才得以重建。羅馬主力裝備在西方一流,輔兵數量是主力的數倍裝備奇差,通常就布衣一把刀或劍。
羅馬人的武器都多數是短武器,長武器只有標槍,因為是青銅刀劍無法做的太長,太長容易折斷,所以很難攻擊到下盤也就是腿部,或者攻擊敵人下盤,上身要害胸部和頭完全落入敵人控制範圍得不償失,所以羅馬軍隊不注重腿部防禦,想想就拿著30、40厘米的短劍去刺別人腳,是個什麼樣的場景,標槍的投擲範圍50米內,60米屬於及強悍者,想想奧運會輕裝運動員助跑也就七八十米,秘籍陣型助跑困難身穿重甲,能投幾米。羅馬軍團的鎧甲是用多層銅片套夾而成的,重量大隊刀劍劈砍防護好但對穿透力強的勁弩不佳,因為西方基本沒有弩這個東西,直到中世紀才有所謂的十字弩,西方人做過實驗,秦漢的步弩,漢騎兵的一次性騎弩能在80-150米完全可以穿透羅馬軍團的所有鎧甲和木盾,30-50米完全穿透羅馬軍團的木盾加銅甲。
漢匈戰爭中漢朝最高曾一次集結18萬騎兵,50萬步兵。羅馬在羅馬執政官克拉蘇領兵四萬入侵波斯帕提亞王國,加上輔兵最大規模為14萬人。
漢軍軍隊組成大概這麼幾種第一,京軍這部分是常備軍駐守在京城戰鬥力最強,第二邊軍駐守在邊境由一些充軍的罪犯、商人、邊境的軍戶調防京兵等組成,第三地方守備軍,第四徵召兵臨時服役的壯丁這些人要臨時訓練,一般訓練幾個月後跟著大軍邊走邊練,第五將領的私兵或者家丁人數不多戰鬥力很強,衛青就屬於這個出身。
漢軍武器供應是國家統一制式裝備,是鐵制的,更換和補充容易。羅馬士兵裝備是自備的,主要是青銅武器,損失補充困難所以打贏戰鬥後他們還會把投出去的標槍什麼的撿回來。
羅馬到後期也開始改革,制式和標準化,到因為制度等問題,使羅馬軍團組建越來越困難,費用高昂不說,兵員徵集也困難,很多羅馬人甚至都不願意當兵,以至凱撒要強徵兵員。
羅馬後階段使用的鐵質武器也是很垃圾的,談不上精良,因為沒有掌握鐵器淬火技術,他他們的鐵器都是很軟的,硬度不行,一刺就彎,所以只能做的粗短。一直到公元四世紀都還在用為過火的鐵質武器。


因為他們造了很多農民挖礦砍木頭,很快升級到了帝王時代


其實是鱗甲的變形


因為你只看電視


(流量黨注意,多圖預警)
羅馬甲的種類很多,條板甲只是其中一種,而且羅馬帝國跨時間很長,跨空間很廣,不能一概而論。
下面借網上的圖來從時間上大體分一下:
侵刪
羅馬王國時期

羅馬共和國時期

凱撒到圖拉真時期

羅馬帝國時期

羅馬東西分裂以後

可以看到,羅馬甲的經典形象(條板甲)大體是在共和國末到帝國初的時間段(公元元年左右)才大量裝備部隊的,羅馬也並不是一直裝備都很精良,且披甲率也不是像大家想像的那麼高,鼎盛期間據現存史料推測有可能過半了吧。
且很多我們現在看見的羅馬盔甲是屬於根據浮雕壁畫科學推測的,也並不是都有實物出土,就像角鬥士的環片臂甲就從未發堀出過實物。
羅馬甲給國人留下精良的印象很大程度歸功於認真工作的好萊塢道具師,他們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基本還原了羅馬條板甲。而相對的,國甲讓國人感到笨重可能要歸罪於中國的道具師,他們並未成功還原國甲的形態。


題主會產生「笨重」的感覺大概是因為漢鐵甲一般是黑色的吧,不像現代復原羅馬甲這種亮銀色


題主的對古代士兵的印象多來自影視作品,歐美電影製作經費比較充足而且相對考究。


兵馬俑的札甲,不論花費價格和實際防護都比羅馬好


何來的羅馬軍團人數少的說法,手工業肯定是羅馬比中原發達,中國人從來都是家庭作坊沒有到雅典式的大工商業主的這種規模,雅典斯巴達戰爭全身胸甲銅盾護腿的重步兵都是上二三萬的,對比人口比例軍隊人數根本不在中國軍隊人數之下,光是羅馬發達的造船業為什麼盔甲就不能多造,一年就可以造出迦太基人都艦隊規模,盔甲算什麼


中國軍隊很早就發明了強弩,穿透力強,重甲沒用,而且機動性差,那還不如穿鎖子甲或者棉甲


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而有這種錯誤的來源是影視劇的誤導。

羅馬人的裝備沒想像的那麼好。

中國古代的盔甲也沒有電視劇里那麼差。

實際上不管羅馬還是中國,擴張時期精銳的裝備都是非常好的,幾乎一套盔甲就能頂得上好幾座莊園很多年的收成了。

並且都被大量裝備。

中國人在盔甲上比較多用札甲,鎖子甲用的相對少,但是札甲防禦更好。


裝備好像是要自備的吧……


籠統的說一下軍團步兵,前期只在胸口上裝塊三個巴掌大的金屬片,中前期鎖甲,中後期才是華美的龍蝦兵,末期窮的只能穿布衣服打仗了,最好的情況下掛塊鎖甲。基本上就是從窮到富到窮的過程,當然末期也不是公民兵了。


推薦閱讀:

巔峰時期女真兵和蒙古兵誰戰鬥力更強一些?
蔣介石是怎麼知道台灣是他後路最佳選擇地?為什麼解放軍打不過台海去佔領台灣?
如果你作為電影《長城》中無影禁軍的統帥,你如何指揮作戰?
為什麼英國的陸軍稱為英國陸軍而不稱為皇家陸軍?
如何看待馬航 MH17 航班被擊落事件?

TAG:軍事 | 西方歷史 | 古羅馬 | 羅馬軍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