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視劇《蒼穹之昴》?


簡單來說,這部劇最大的特點就是劇情靠譜、演技在線、妝景兩全、長度剛好

作為一部2010年的冷門好劇,它沒有走進大眾的視野,但豆瓣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當然不止豆瓣er愛啦,看看其它評價。▼

28集,連刷6集都不過癮▼

樣樣靠譜卻沒火起來,奇怪▼

它以大IP慈禧太后為主角展現了清朝末期的一段歷史中,她和光緒皇帝之間的母子糾葛。前說宮斗,後講政變,將戲說和正劇的分寸拿捏的剛剛好。

如果早幾年看到這個劇,感覺應該會更妙。因為通過它,可以預期來年《如懿傳》的導演水準和《甄嬛傳》精緻的造型。

導演是執導《如懿傳》的汪俊

百度一下就知道,此君的作品都不錯,豆瓣評分能保持7分以上。

與趙寶剛合導《像霧像雨又像風》《別了,溫哥華》,獨立執導《四世同堂》《夫妻那些事》《男人幫》《小別離》《我愛男閨蜜》等

他喜歡在作品中給自己加戲配美女,總讓人以為他就是個二線演員。知道他導演身份之後恍然大悟了一波又一波吃瓜群眾。

所以,我們是不是該對《如懿傳》有點信心?

這部劇的造型也是很完美,該大氣大氣、該精緻精緻▼

因為用了給《甄嬛傳》造型的那撥人,所以在很多地方都有相似之處,比如旗頭。

左邊《蒼穹之昴》張夫人,右邊《甄嬛傳》安陵容▼

兩個劇里皇后的旗頭也是一樣的▼

同樣的精緻,播出後的待遇卻有很大差距,小十君也是服氣了。

前面說到,推薦這劇一是為它好看,二是為它比起其它國產劇短小精湛。事實上啊,它當初拍出來有41集。因為是中日合拍片,交給日本的時候被嫌棄了。

無奈之下,劇組只能剪掉青年慈禧的戲。最終成品日本版25集,中國版28集。

闞清子飾年輕時的慈禧,劇照特美▼

小日本真狠啊,不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他們的參與這部劇才有了品質保證。

首先,這部劇本身就改編自日本作家淺田次郎同名小說,小說在日本出版後再版10次,常年盤踞暢銷榜。

當然我們的編劇也很強大,一個寫過《孝庄秘史》,一個寫過《黎明之前》。雖然劇情上仍然存在bug,但大體上都能站得住腳。

其次,核心人物慈禧的扮演者是日本女演員田中裕子。她曾主演中日觀眾都非常喜歡的日劇《阿信》。

更神奇的是,她和慈禧的長相也很接近。▼

所以從演技形象和群眾基礎來說,她都是出演慈禧的不二人選。說到這裡,小十君直接給這劇按一個高還原度的名頭吧。

光緒皇帝和演員張博▼

隆裕皇后和演員桑桑▼

珍妃和演員張檬▼

其他演員還有演技護身,實屬難得(周一圍、張博、余少群、殷桃...),時時有驚喜,卻人人很低調。

2010年播出前的群訪照,一個愛蹺二郎腿又生無可戀的劇組▼

事實證明有一個優秀的團隊,是可以催生出一部靠譜的電視劇的。《蒼穹之昴》就是個好例子。
以往的宮廷劇,要麼虛構人物、要麼對歷史真實人物的性格大肆改動。

《蒼穹之昴》則比較聰明的以真實人物為原型,改頭換面進行二次創作,塑造了貫穿全劇的三個角色:

太監李春雲,原型小德張(清朝最後一位太監總管)▼

李春雲的小名叫春兒,開篇第一個畫面就是少年的他,在凄厲的哭喊中揮刀自凈

他為了病重的養母和年幼的妹妹玲兒出此下策,換取官府的賞銀,再排隊進宮當太監。

插播一下,趙麗穎演了玲兒,一部劇不僅有最稚嫩的趙麗穎,還有未整(毀)容的張檬,也是神奇。

儘管春兒在觀眾看來非常慘,但是乞丐白婆婆卻說他昴宿照命,是難得的好命。(開篇點題)

橫豎是個有錢銀▼

狀元梁文秀,原型梁啟超(維新變法先鋒)▼

梁文秀身為春兒的哥哥,其實是他養母的親生兒子。

當年,春兒養母是文秀祖母的一個丫鬟,與文秀的父親生下孩子後被趕出家門。文秀在中舉之後得知真相,前往鄉下尋找生母,但只趕上見她最後一面。

他發現春兒凈身救母,大為震驚,將他和玲兒當成自己的親弟弟、妹妹,向母親承諾:考取功名、做個好官

帶著主角光環的文秀,順利進京趕考、中了狀元。日後成功晉級,與皇帝的老師楊喜楨和榜眼順桂一起,站隊帝黨,日常出入皇帝書房。

中了狀元之後他還認識了另一個關鍵性的人物:張夫人

張夫人,原型德齡公主(慈禧御前女官,精通多國語言)▼

她來歷不明卻神通廣大,開一間酒館、往來無白丁(在文秀、慈禧和洋人間周旋)。

其實,她在外是張夫人,在內卻是慈禧的女兒,壽安公主。在劇中知道她真實身份的只有慈禧,她的存在為許多戲劇性情節提供了合理的理由。

▲劇透一段台詞,你們猜對面是誰?

在她的幫助之下,春兒師從被驅逐出宮的老太監安德海和戲子黑牡丹。既掌握了當太監的精髓、又get一身唱戲(慈禧愛戲)的好功夫。

所以,在進宮之後經過一番波折便得到了老佛爺的賞識,成了太監群體中一個空前絕後的存在。

這部劇通過這三個人的視角和立場,展現了那段以慈禧太后為主的清末歷史。也正是因為他們,我們看到了更立體的慈禧和光緒,一個霸道又圓滑,一個懦弱又可憐。

在其他角色眾神歸位時,他倆就沒閑著,來來回回進行了三個回合的較量:選後、政權、變法。

有點歷史常識或看過同題材影視劇的觀眾都知道,慈禧並非光緒生母,對他的壓制更到了幾乎變態的地步。國家大事替他做主,連皇后都不讓他自己選。

明著暗示他討老婆的標準應當是貌不出色、才不驚人(顯然是沒聽說過醜人多作怪這句話),反正就是:一定要選我侄女喜子喲(皇帝表姐)。

慈禧吼了一嗓子,他才瞧著太后的眼色走向表姐。 完了還得去戲台上扮丑,逗太后開心▼。

日後,他三天兩頭往景仁宮跑,以實際行動表示:我最愛珍妃!惹得皇后不斷找珍妃麻煩、向太后告狀。比起《甄嬛傳》來,這戲碼實在是小打小鬧。

但從這件事當中,我們發現慈禧不僅地位無人能及,情商也高到不行。無論是面對光緒、皇后還是珍妃,她都打得一手好牌。

例行問安,一派祥和,聽話聽話▼

開導皇后,做好自己,心靈雞湯▼

這一回合,結果很明顯:慈禧勝。如果說,在家裡,慈禧是腹黑婆婆,那光緒就是軟蛋兒子。

選後結束,畫風從家長里短的宮斗轉向風雲莫測的政權交接和變法爭議,光緒也正式變成了朝堂上的棒槌。

帝黨的楊喜楨、梁文秀、順桂等人使盡渾身解數,逼著慈禧從垂簾聽政到訓政,最終歸政。他們付出的代價是楊喜楨辭官和同意榮祿進駐軍機處。

讓楊喜楨辭官,本來只是慈禧為了試探對方底線拋出的條件,沒想到他真願意自毀前程去成全光緒當一個真正的皇帝。

「交易」成了之後,慈禧的心裡十分明白,楊喜楨雖是帝黨,可他一心為了大清的立場,對她和皇帝都有利。但光緒不明白,一面向文秀抱怨,一面向慈禧求情。

後來榮祿殺了帝師楊喜楨,明明是順桂想報仇穿著炸彈去找慈禧,但光緒先前的沉不住氣分明就成了慈禧懷疑他主謀的正當理由。

光緒對慈禧,真是一路斗一路輸,心有餘而力不足,自己給自己拖後腿。而慈禧總能讓局面皆大歡喜,各退一步,她的讓位之舉看起來聰明又漂亮。

慈禧和楊喜楨談判時流露出的氣度,也讓人嘆服▼

兩黨的其他角色完美助攻慈禧和光緒的相愛相殺,也讓這部劇戲很足。只可惜實力有懸殊,結局很諷刺。

最後一場角力,明明帝黨搶佔了先機,卻因為光緒又屈服在老佛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嘴炮下,落了個軟禁被廢的下場。

梁文秀等人足智多謀,但遇見光緒就成了枉費心機。

而後黨的榮祿、李蓮英明明很醬油,總開小會也作妖,但目的就一個:保住老佛爺以維護自己財路。大主意還是老佛爺自個兒拿。

這麼一看,你們是不是凈覺得慈禧是個老狐狸了?那你真低估了《蒼穹之昴》。歷史上慈禧也有與常人女子無異的一面,她很在乎自己的對外形象、也不乏人情味兒。

劇里只一個細節就體現了出來。第四集,她在洋人記者的筆下謀害先輩,與榮祿誕有私生子。

慈禧先是怒了,然後對張夫人說,她確實沒有忘記與榮祿的舊情,但那也只是一點兒浪漫的念想而已,怎麼就成了罪惡呢?玩弄權術也食人間煙火。

後來,洋人說既然我們根據傳聞寫的報道你說不可信,那我們乾脆來個採訪吧,吃了教訓的慈禧派春兒去接受採訪。

春兒的人設四面討喜,在日本和美國記者面前,為自己和老佛爺都贏得了一份特別的尊重。

慈禧還是一個愛美愛玩的老太太。這一面都在春兒眼裡的她,餓了吃飯、困了睡覺、早起蒸臉、到點遛彎、閑來看戲、定時練字,怪不得民間流傳了那麼多慈禧養生大法。

所以,是非分明的張夫人明知應該歸政光緒,仍然儘力以不讓慈禧傷心為前提從中周旋;心底善良的春兒也要文秀以不傷害老佛爺為前提進行改革。

小十君對她都又愛又恨了呢,這也是該劇的目的所在:用幾個真真假假的可愛角色起到綠葉的作用,為凸顯主要人物服務,罕見的挖掘了慈禧人性的一面(日本作家有功勞)。

不過,快到結尾時編劇獨具匠心的一處首尾呼應可能更好得解釋了慈禧這個人。

她和春兒一樣,也是昴宿照命(再一次點題)▼

所以說啊,這劇橫看豎看都很良心,為啥就是不火?


開啟了歷史劇的一種新形態,但極難模仿。
展現重大政治歷史走向型(而不是講述個人或家族的興衰型)的歷史劇的幾種形態:
1、絕大多數為真實人物與事件。代表作是各種官方主旋律片如《長征》等,以及《走向共和》的晚清部分。
2、絕大多數為真實人物,事件為有原型的虛構。代表作《大明王朝1566》(尤其是「改稻為桑」部分)《康熙王朝》。
3、以少量虛構人物作為線索帶起真實人物與事件。《走向共和》的民國部分是一次嘗試,但是失敗了。
4、以虛構人物為主、真實人物為輔。虛構人物構建聯繫、推動劇情,真實人物決定命運。代表作《北平無戰事》。
5、全是虛構人物,但人物和事件都有具體原型。代表作《人間正道是滄桑》。
第2、3種都可以構建「平行時空」。
《蒼穹之昴》算是哪種呢?
它的朝堂部分接近3,後宮與平民社會部分接近4。不同形態的嫁接很容易失敗,包括《走向共和》都死在了1與3的嫁接上,因為真實與虛構的比重和分寸極難把握。
但《蒼穹之昴》做到了。你明知春兒、梁文秀、龍玉還有戊戌逼宮這些都是假的,卻不可自拔地感到它構建的這個時空就是晚清——表面光鮮、苦苦支撐,中西碰撞,朝臣暗鬥,一點變革的種子正在發芽。

以及,音樂服裝化妝還有劇情人設幾乎沒的挑。(只有珍妃這個角色,從創作意圖上看應該有討喜和討嫌兩部分,但前者的展現不夠充分。)


不邀自答,這部劇有我是跳著看的,只看有田中裕子的劇集,其他的情節我都忽略不看,淡疼……不得不說除了口型略彆扭外,這個演員的服飾,演技,顏都是我的飯哈哈,甄嬛傳里的服飾跟這部劇的是一樣一樣的呢。其他如果有人像全看,請自帶避雷針……龍玉這個設定讓人感覺天雷滾滾有木有……


現在在看第七集,先mark一下~
片頭片尾都是純音樂,畫風很好,服侍和甄嬛一樣精美(應該說甄嬛傳和蒼穹之昴一樣精美,聽說服飾旗頭都是一個組做的),田中裕子的慈禧很傳神演的很好(可惜是日本人口型對不上),張檬美翻了美翻了美翻了!(誒幹嘛去整容!!!),張博很帥演得也很好,另外的周一圍殷桃余少群等都很棒~皇后也丑的很合理~總的來說現在我的想法就是:這部劇為何以前沒火沒火沒火!哦還有闞清子的青年慈禧的戲幾乎都被刪了,甚至和小皇帝講關於之前大太監如何處置對話那一幕都後來被讓田中裕子重拍了,真的好可惜好可惜好可惜!


非常優秀的電視劇。
以戊戌變法為藍本展開的故事。
對宮廷鬥爭的描述和各方勢力博弈都描述的相當到位。
應該是我看過的最好的宮斗劇。

我說的宮斗可不是宮女斗。。。。。


這不是小說么?!什麼時候有的電視劇?!
小說寫的很不錯~~~是個日本作家寫的,很有特色~~~


雖然有些劇情設定感覺有點扯(比如張夫人的開掛人設以及梁文秀尋母一段),但是田中裕子的演技實在太好了,所以我也是跳著看的,主要看慈禧部分。看到田中裕子就像看到活的慈禧一樣,不僅外形神態相似度很高,那種老太太不經意間流露的柔軟溫情,那種老佛爺不動聲色的殺伐決斷,以及掌權者外憂內困的苦苦支撐,都能讓人感受到人物複雜的心緒和魅力。

另外這是一部很精細的劇,鏡頭的考究,服飾和布景的精緻不贅述了,有個細節好評:第三集一甲前三覲見的時候,順桂因為是旗人文臣,所以自稱奴才;梁文秀和王逸都是漢人文臣(不在旗籍)所以自稱「臣」。清中前期都是混稱,後來雍正覺得稱「臣」比較體面,要求所有大臣都自稱「臣」;到乾隆時代則最後定下來規矩:旗人文臣自稱奴才,漢人文臣自稱臣,而武將不論旗漢都稱奴才。反觀很多清宮戲裡面不管什麼年代都是隨便混著亂喊的……


感覺有點洗白慈禧,挪用海軍軍費修頤和園等黑點都不拍。
珍妃和光緒塑造得不夠,尤其是珍妃,人設就是個沒有智商又恃寵而驕的大小姐。
殷桃的角色過於神化。


非常有質感的一部劇,很好地展現出了晚清的那種華麗頹靡的調調。雖然和甄嬛傳是一個造型師,但不得不說,蒼穹的精緻程度更勝,導演特別會拍,把人物和器物都拍得非常美,陰影和打光也很贊。
當然除了好的製作,角色的演技也很棒,尤其是扮演慈禧的田中裕子,簡直是神還原。張博的光緒帝,周一圍的梁文秀和余少群的春兒,也很不錯。可惜余少群近年都在拍一些雷劇,簡直是在浪費自己的演技。
這部劇對慈禧和光緒之間複雜的感情刻畫得也很到位。兩人名義上是母子,但也是政敵,所以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對立,尤其因為兩人特殊的身份,無數的人希望借帝後的矛盾來上位,使得兩人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最後變得不可收拾。但兩人之間除了爭鬥之外,還是有母子情意的。光緒為了讓慈禧高興,綵衣娛親;最後慈禧夢到光緒自殺,非常傷心。可以說他們母子誰都不想走到那一步,但最後的結局卻是他們都無能為力的。
蒼穹之昴也讓我對汪俊執導的另一部古裝劇如懿傳充滿期待,期待能夠欣賞到另一部華美蒼涼的清宮劇


竟然在知乎上看到關於這個電視劇的問題。
高中時看的了,那時候為了看余少群沒什麼感覺,去年又電視劇扒出來看了遍。
劇情部分有點扯,但總體非常好。

電視劇場景服飾都很漂亮,配樂也很厲害片尾曲尤其好聽,整部劇非常考究,看這電視劇簡直是種享受,隨便一個場景都能截出來當壁紙的感覺。不知道這點算是攝影的功勞還是導演的功勞。

劇情以小見大,看到最後有種深深地無力感,在這時代洪流中,吶喊都被淹沒,看著希望一點點破滅,大家卻都無能為力。

ps.
張檬演的珍妃,選秀一出場那個鏡頭真真驚艷到我。但是看她現代裝和其他戲造型,講真挺一般的。
順便當年趙麗穎真清純,我媽就說她好看,估計那時候也沒想到這小姑娘現在紅成這樣。


片尾曲太贊


非常優秀的電視劇,首先畫風,文化,化妝都十分到位
整個劇情豐富有些厚重和陰鬱,透露著宿命感,每個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物,都可以被理解,不再是沒來由的反派與正派鬥爭,劇情非常具有吸引力,人物尤其是田中裕子飾演的慈禧,極其豐滿。這樣的表演並非為了洗白慈禧,而是給我們更多的思考空間,把她放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看她。
一顰一蹙,似喜非喜,含笑怒罵,或凌厲嚇人,各個尺寸拿捏的非常好,有她的雍容華貴,有她的威嚴,也有她的多情
幾個老太監有過如此的側面評價,老佛爺這個人吶,太孤獨了,太想要別人的喜歡和依賴。老德子也說呀,你別看老佛爺心狠手辣的,她對自己人可貼切著呢,你只要是一心一意跟著老佛爺,她也必是百倍千倍的對你好。原畫是不記得了,大致就是這樣。所以啊,最後真的是很感動,感動的我差點哭了。
劇的最後呢,維新變法失敗,梁去往日本,公主失望出走,太傅被謀殺,親王病死,清朝大局已定,慈禧趕走了春兒,最後那幾句話說的我直掉眼淚
她說,你這次給自己要個賞賜吧
春兒替別人要了賞,然而太后早就放了他們
春兒說自己真的沒什麼想要的
太后想了想,撇了一眼窗外正在偷停的老太監,便裝作罵春兒,要把他趕出宮,這樣老太監才會放心的放過春兒。慈禧是說,我這輩子很少為別人想過,這次我放你自由

最後一幕,所有人啊,都在開開心心的過中秋,懷著美好的期盼,然而慈禧一個人最後那個背影,真真是高處不勝寒,業務這句話都不足以描述那一幕得震撼


此生看過的最精緻,最深刻,最讓人回味無窮的清宮戲。田中裕子的演技已經出神入化,慈禧的威嚴和智慧,善良和自私,還有為了大清的一片忠心,這些特質遠遠甩開其他影視劇里慈禧妖魔化形象的小家子氣,能夠統治大清半個世紀的女王就應如此。原作者是個胸懷天下的大丈夫,雖然是女士。作者對國家政治的深刻理解和描繪,讓人感覺那段歷史的悲沉和洪大。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如此了解大國的權謀和維繫之道,但卻讓每個人都保留了人性的本真,沒有變成一部黑暗的政治戲,這樣反而讓人更感覺到歷史背景下每個人的無奈和渺小。這部劇沒火,當代觀眾審美有大問題。


好戲,如果沒有把青年慈禧的戲份完全砍掉會更好。


覺得張檬長的真心太像珍妃了


結合了日本孤獨的宿命感,使得整部電視劇更加深沉


看了半天,一溜全是好評。我也很喜歡這部劇,但是還是想說說我想吐槽的幾個點。
1、張夫人的開掛人設。老佛爺遇到什麼難題有時也會請求她的幫助,甚至讓一個女人去做左右皇帝變法,改變政局的這種事,關鍵她還能做到。。
2、龍玉的設定。不太理解,有點略雷。
3、梁到最後都不知道張夫人的真實身份。話說,真可以隱瞞的這麼好嗎?

田中裕子的演技是全劇的亮點。演一個中國老太太,一個古代宮廷生活的老佛爺,竟然很自然。看到後來我幾乎都忽略了她口型上的瑕疵。


是先看的書後看的電視劇。很喜歡書,是在重慶三峽廣場那家西西弗書店買的,畢業的時候送了人。這是廢話。
就電視劇而言,首先要承認,很精緻。台詞,演員,化妝,布景不曉得比現在雷劇好多少,是美的。從這部電視劇開始,喜歡周一圍還有張博。也是從這本書開始我嘗試從女性的視角分析慈禧。唯一覺得神戳戳的就是加了殷桃和周一圍的感情戲,怪怪的。
可是,無論是書還是電視劇,裡面傳達的思想都是我不認同的,說他是戲說,可還是傳達正劇的套路。可是,說是正劇,卻有些敷衍矯情。我頂不喜歡他們對乾隆的過度吹捧,還把慈禧塑造成了乾隆的忠實粉絲。既然是以那段歷史為背景,還是希望探討一下中國的困境與出路,從這點說,電視劇的格局還是有些小。還有,慈禧不是一個在家頤養天年的老奶奶,她是一個國家實際掌權人,光說她高貴善良有什麼用呢?我個人覺得,電視劇不火是有原因的,討論點實在太少了。
ps,無論是張博還是李光潔都好喜歡,畢竟他們演的光緒,我喜歡。


兩天時間追完了28集,感覺是一部很棒的歷史劇,導演是汪俊,他拍的小別離很好看,很期待他的如懿傳。說回蒼穹之昴,整部劇的情節銜接得很好,人物設定也很棒,我感覺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慈禧,文秀不知道歷史上是否真的有這個人,但我也很欣賞他的才智、才情以及他與張夫人的情義,不得不說殷桃的演技很贊,眼神里都是戲。還是很可惜那一群維新派,他們的確是中國最珍貴的靈魂。演慈禧的那個演員演的也很到位,雲淡風輕,不動聲色,睿智過人,心思細膩細思恐極,蠻討厭她只為自己的私慾,摧毀了清朝,這個女人不簡單!


好久沒看過這麼有深度的電視劇了,雖說不是還原歷史,可是真實的歷史有誰知呢。也不願看那個沒落的時代里人們的掙扎,但是不得不說編劇真的很好(書很好)角度很好。沒有多少主觀色彩的去描述那個時代,
別說什麼洗白慈禧,如果在你心中洗白了是因為你沒有是非觀。這部劇里慈禧只是一個會滿足自己私慾的老太太,為國家為人民啥都沒做。


推薦閱讀:

明朝時期的政治算是虛君共和么?
那些年你逛過的博物館,哪一個給你印象最深?
清朝的重要貢獻有哪些?
怎樣看待為歷史人物「平反」的行為?
在古代有腐女嗎?如果沒有,為什麼腐女直到現代才出現?

TAG:日本 | 歷史 | 電視劇 | 清朝 | 影視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