遜尼派和什葉派的流血爭端是因何而起?他們教義的主要區別在哪裡?雙方的代表人物是誰?


遜尼派和什葉派的最大分歧在於誰來擔任哈里發。
簡單點說,默罕默德去世後,遜尼派希望由選舉產生新的領袖,也就是「哈里發」;而什葉派則認為應該由默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兼養子阿里來擔任哈里發。由此產生了矛盾並最終分道揚鑣,分裂成兩派,互相攻擊。

伊斯蘭教是默罕默德在43歲那年一次山洞中冥想時受到天啟而創立的。之後經過了多年的傳教,和麥加的多神教進行了長期的鬥爭,最終取得了勝利,統一了阿拉伯部落。默罕默德的妻子很多,但是並沒有多少子嗣。他和第一任妻子赫蒂徹有六個孩子,包括兩個男孩和四個女孩,不幸的是兩個男孩全部夭折了。後來默罕默德的女奴瑪利亞生了一個男孩,也不幸夭折了。赫蒂徹在嫁給默罕默德的時候帶了一個男孩,成為了默罕默德的繼子,不幸的是也夭折了。到最後默罕默德只有四個女兒活下來。四個女兒中,長女嫁給了表兄艾布·阿斯,艾布阿斯早年不信伊斯蘭教,因此被默罕默德判為離婚,最後默罕默德統一阿拉伯部落之後,艾布阿斯也皈依了伊斯蘭教,默罕默德又宣布他們復婚;二女兒和三女兒先後嫁給了奧斯曼,也就是後來的第三任哈里發;最小的女兒法蒂瑪嫁給了默罕默德的堂弟阿里。

默罕默德是麥加古萊氏家族分支哈希姆家族的成員。在伊斯蘭教統一之前,阿拉伯人信奉的是多神教,宗教中心就在麥加,而主持多神教中心麥克白天房的正是古萊氏家族,因此古萊氏家族是阿拉伯的祭司家族。
默罕默德早年在麥加傳教受到了迫害而流亡到了麥地那,在麥地那當地貴族的支持下反攻麥加,才統一了阿拉伯。而在攻克麥加的過程中,默罕默德和麥加的貴族們進行了妥協,承認了麥加的聖城地位,承認在伊斯蘭教中保留麥克白天房的特殊地位,承認不追究麥加貴族們的責任,最終換來了麥加無血開城,順利合流。但是這樣一來,麥加的貴族重新回到了阿拉伯部落的統治中心,麥地那教團反而被排擠在外了。因此麥地那教團是有不滿的。
當默罕默德去世之後,尚未入土教團內部就因為誰出任新的領袖產生了分裂。特別是麥地那教團不滿麥加貴族把持權力,有擁立一個麥地那人做領袖,另立中央的打算。得知消息後阿布·伯克爾、歐麥爾和阿布·歐拜德趕到了會場阻止了麥地那教團的分離行為。

上面提到的這三位都是第一批追隨默罕默德的麥加貴族,追隨默罕默德流亡,也追隨默罕默德戰鬥,因此很受器重地位很高,在麥地那人中間也有威信,於是連哄帶嚇的阻止了麥地那教團的分裂行為。但是仍然需要推舉出一個新的領袖,於是歐麥爾、阿布·歐拜德率先推舉阿布·伯克爾出任新的領袖,即哈里發。有兩位威望十足的人抬轎,眾人自然無有不從,於是阿布·伯克爾當上了第一任哈里發。

但是貴族中不是沒有反對聲音。雖然阿布·伯克爾是最早的信徒,也是默罕默德最器重依賴的戰友,在默罕默德病重期間還被默罕默德指定來代理默罕默德領導大家做禮拜(這也是「哈里發」,即代理人的由來)。但是仍然有人認為默罕默德的繼承人另有其人,應該是由其堂弟兼女婿兼養子阿里來繼承。
阿里是默罕默德叔父的兒子。默罕默德早年喪父,幼年喪母,撫養的祖父又去世得早,從小是由叔叔塔裡布撫養長大的。默罕默德在麥加傳教期間,也得到了叔父的暗中支持和保護,才得以逃過多神教的迫害。因此默罕默德和阿里一家的關係十分緊密。阿里年紀很小,默罕默德創建伊斯蘭教的時候才10歲,兩者相差30來歲,雖然是堂兄弟但是情同父子。阿里追隨默罕默德流亡麥地那之後,默罕默德將小女兒法蒂瑪嫁給了他,阿里成了默罕默德的女婿兼養子。

默罕默德是古萊氏家族分支哈希姆家族的後裔。按照阿拉伯人的傳統,只有古萊氏家族的後裔才能做祭司。

阿布·伯克爾在擔任哈里發之後,讓法蒂瑪感到很不滿,特別是她希望繼承默罕默德的財產時,被阿布·伯克爾以穆聖生前有捐贈遺囑為由拒絕。法蒂瑪公然反對阿布·伯克爾,造成了很大的困擾。為了迫使法蒂瑪向阿布·伯克爾宣誓效忠,阿布·伯克爾及其支持者歐麥爾等人包圍了阿里家。歐麥爾甚至點燃了房子逼迫法蒂瑪走出家門,阿里持劍試圖反抗被制服,法蒂瑪威脅要袒露自己的頭髮。傳統中阿拉伯婦女只有在最危急的時候才袒露頭髮,因此法蒂瑪實際上是威脅要破壞阿布·伯克爾等人的名譽。為此,阿布·伯克爾很動容,最終放棄。法蒂瑪至死沒有承認阿布·伯克爾的哈里發地位。
阿里在法蒂瑪生前沒有向阿布·伯克爾宣誓效忠。法蒂瑪去世後,阿里向阿布·伯克爾和歐麥爾宣誓效忠。

默罕默德去世之後,各地的野心家紛紛跳出來造反。有人自立為哈里發,也有人自稱先知,各地叛亂不斷。阿布·伯克爾是臨危受命,很明顯作為常年帶兵打仗的有威望的老人,比年紀輕輕沒有功績的阿里更加適合擔任哈里發。
阿布·伯克爾擔任了兩年哈里發,直至病逝。兩年內,第一年四下出征,鎮壓了各地的叛亂;第二年阿布·伯克爾主持了對薩珊波斯和東羅的戰爭。

阿布·伯克爾在病重的時候,公開表示支持歐麥爾出任下一任哈里發,於是歐麥爾順理成章的全票當選第二任哈里發。
奧斯曼和阿里都宣誓效忠歐麥爾,得到了重用。

而歐麥爾生前就指定了歐拜德作為下一任接班人。總體來說,伯克爾、歐麥爾和歐拜德是打算三人輪流坐莊的,不幸的是歐拜德在歐麥爾之前病逝,於是沒有了確定的繼承人,不得不再次進行選舉。
默罕默德生前,伊斯蘭教團就有分裂的跡象,比如麥地那教團的不滿。因為默罕默德和麥加貴族是妥協後的合流,因此雙方並不能很好的相容,之後隱形的分為了新舊兩個黨派,其中追隨默罕默德流亡的算是新人黨,而後來投降歸順的麥加貴族則是舊人黨。新人黨最早依靠的是麥地那等部落,而舊人黨則依靠的是麥加部落。
歐麥爾時期,隨著阿拉伯的對外擴張,伊斯蘭教也迅速傳播開來。新舊兩黨之間的利益衝突增多,矛盾也迅速激化起來。
伯克爾、歐麥爾和歐拜德都是新人黨,如果能夠連續執政,那麼新人黨會不斷做大,最終舊人黨或許會沉淪下去。但是事與願違,隨著鬥爭的激化,歐麥爾被波斯奴隸刺殺,歐拜德病逝在歐麥爾之前。

這一次候選人有六個人,也都有投票權。六個人中,奧斯曼和阿里是熱門。奧斯曼和阿里都是默罕默德的女婿,只不過,阿里同時是默罕默德的堂弟兼養子,因此關係更親近。六人組中,實際要看另外四人的投票結果,而其中一人不在麥地那,因此實際上是五個人投票,看其中另外三個人的態度。
阿里因為是大熱門,因此自詡已經必勝無疑,態度十分傲慢,對另外三人的示好和試探無動於衷,反而口無遮攔,有所冒犯。與之相對的,奧斯曼不算大熱門,比較好說話,年近70垂垂老矣,說不定等他去世自己還能被選上噹噹哈里發,奧斯曼也暗中做了利益交換,於是投票結果出現了一邊倒。奧斯曼當選了第三任哈里發。阿里對此憤憤不平,拒絕承認選舉結果。選舉委員會主席發表了措辭強硬的講話,大意是之前大家約定了進行投票選舉,你也是支持的,現在投票結果出來了,因為沒選你你就鬧情緒,拒絕承認選舉結果,這是背信棄義的行為,這種行為是要被真主安拉詛咒的!阿里最終被迫向奧斯曼宣誓效忠。

歐麥爾擔任哈里發的時期,阿拉伯就已經擴張得非常厲害了,擴張過程中新皈依的信徒又和原本就皈依的信徒之間產生了矛盾。在早年阿拉伯部落還很弱小,所以實行的是國有制。擴張獲得的土地歸國家所有而不是私人所有,這樣把所有的財富都由中央調撥,給每個信徒發工資。到了奧斯曼時期,一開始也延續了前任的做法。但是這個做法已經越來越不合時宜了,國家擴張了,民眾變多了,很難再由中央統一調配了。所以開始在各地設立總督來管理。
國家擴張了,特別是控制的地區比麥地那等沙漠地區更加富饒,於是大量的阿拉伯人從腹地遷徙到富饒的地區。這些地區就出現了新老移民之間的矛盾。老移民以擴張時期的佔領軍為主,他們在戰爭中得到了好處,不僅富有而且大多因功獲得了官職,他們看不起新來的移民,認為自己篳路藍縷打開了局面,這些人就來摘桃子;而新移民們則在城市裡做著各種各樣的工作,試圖獲得生存。
就好像現在的農民工進城一樣,城裡人覺得這些外來務工人員是來跟自己搶佔本地資源來了,而外來務工人員由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服務讓城裡人離不開。
當時的貧富差距比現代要大多了。老移民已經在戰後分到了房屋,後來又有了田產,成了食利階級;而新移民則只能住在貧民窟里,做著辛勞危險的工作。雙方彼此看不上,矛盾重重。
奧斯曼試圖通過收買新移民的民心來獲得支持,穩固統治,結果遭到了舊貴族的強烈反撲。於是奧斯曼改弦更張,轉為支持舊貴族,打壓新移民。這樣新移民就聚集到了奧斯曼的反對派阿里的周圍。

這個時期什葉派最重要的創始人阿卜杜拉也出現了,他的思想比價極端,認為阿里才是默罕默德的合法繼承人,其他人都沒有資格。他提出了一個理論,即一個先知身後總有一個執行人,阿里是默罕默德的執行人,以此來否定前三任哈里發的合法性。他的理論發展到後來連阿里本人都表示難以接受了,於是不得不流亡到埃及。在埃及,得到了埃及總督的支持,反而落地生根,為什葉派提供了思想理論,也培養了骨幹。日後這些埃及的激進分子大量湧入麥地那,直接刺殺了奧斯曼。

奧斯曼統治的末年,社會矛盾重重,反對派層出不窮。特別是當初的六大常委中最支持奧斯曼的阿卜杜拉已經去世,留下的左拜爾、泰勒哈等人本來選舉奧斯曼就是盼望奧斯曼年紀大了能夠早死,自己有希望上位過把哈里發的癮。然而奧斯曼遲遲不死,已經八十多了,這幫老傢伙也快撐不住了,於是也紛紛反對奧斯曼,希望他早點下台讓路。
在奧斯曼召開的大會上,他的侄子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耶發言,希望其他各位常委能夠慎重考慮,奧斯曼已經八十多了,離死不遠了,既然是大家一致推舉出來的哈里發,就讓他順利活到自然死亡吧。如果任由民意沸騰,擅自廢立哈里發,那麼你們以後上位能安穩嗎?
結果這話惹怒了阿里,阿里直接斥責他:這事兒關你屁事,老百姓怎麼想的你能猜得中嗎?你個沒娘養的傢伙!
雙方鬧得很僵,最終奧斯曼出面和稀泥,讓穆阿維耶趕快回敘利亞去,才避免了衝突。

穆阿維耶走後,很快反對派開始從全國各地召集人手,大量湧入麥地那。他們包圍了奧斯曼的宅邸。早年伊斯蘭教的哈里發的宅邸是沒有門的,以示能夠接受任何人的監督,並且願意接受任何人前來提建議。奧斯曼的宅邸就沒有門,所以暴徒們衝進了他的家,當面要求他下台。阿里等人也來勸說奧斯曼主動辭去哈里發職位,體面下台。奧斯曼堅決拒絕。
暴徒們包圍了奧斯曼的宅邸,不許人進出,特別是不許人送食物上門,不時衝擊奧斯曼。於是左拜爾、泰勒哈和阿里都把自己的長子派去保護奧斯曼,這些人一直保護奧斯曼,直到奧斯曼被暴徒所殺。
奧斯曼遲遲不肯退位,最終暴徒們失去了耐心,半夜衝進了奧斯曼的宅邸。奧斯曼正拿著可蘭經在禱告,遭到了暴徒的殺害,據說試圖阻擋攻擊時奧斯曼一隻手被斬斷,鮮血染紅了可蘭經。暴徒們隨後推舉了阿里擔任新的哈里發。

奧斯曼被害的消息傳到了敘利亞。奧斯曼的支持者將奧斯曼的遺物送到了敘利亞。於是,穆阿維耶以為奧斯曼復仇為名,拒絕承認阿里的哈里發地位,並出兵和阿里交戰。
阿里將都城從麥地那遷到了兩河流域的庫法。那裡新舊移民之間的矛盾衝突激化,新移民是阿里的支持者。

而因為阿里不願滿足左拜爾、泰勒哈等人出任總督的要求,左拜爾和泰勒哈帶領支持者到巴士拉掀起叛亂,特別是默罕默德的妻子阿伊莎也加入了叛軍。阿里前有穆阿維耶的大軍,背後有左拜爾等人的叛亂,忙得焦頭爛額。最終阿里決定先解決叛軍,左拜爾、泰勒哈戰死,阿伊莎被軟禁,但是阿里敗給了穆阿維耶。
阿里打開了魔盒,卻無法關上。從阿里的支持者中分裂出來一支更激進的派系--哈瓦利吉派。當時阿里和穆阿維耶試圖和解,觸怒了主戰派。阿里支持者中的主戰派分裂出來,出走後成立了哈瓦利吉派。哈瓦利吉派的叛亂被鎮壓了,首領戰死,但是信徒們四下分散開來。最終在一次做禮拜中,哈瓦利吉派的信徒用淬毒的匕首刺殺了阿里。

阿里去世的時候也沒有指定繼承人。阿里的支持者們支持阿里的長子哈桑。而穆阿維耶再次對哈里發發起挑戰。
哈桑在得到穆阿維耶的許諾後,宣布讓出了哈里發之位。穆阿維耶成為了新的哈里發。但是哈桑的行為不能被阿里的支持者接受,他們支持哈桑的弟弟海珊,繼續和穆阿維耶抗爭。最終海珊一家在朝拜途中被穆阿維耶派出的軍隊殺死。

什葉派和遜尼派正式分離,開始了對抗。

什葉派也有很多的派系。主要有三個派系:十二伊瑪目派,伊斯瑪儀派和五伊瑪目派。
什葉派以阿里為第一伊瑪目,一直傳了十二任,最後的第十二任伊瑪目去世後,什葉派拒絕承認其死亡,認為他只是隱遁了,隨時會以馬赫迪的身份重返人間,帶領什葉派取得最終勝利。

第六任伊瑪目薩迪克認為長子伊斯瑪儀的德行不足以擔任伊瑪目,於是改立次子為下任伊瑪目。於是有一部分什葉派認為伊斯瑪儀才有資格繼任伊瑪目,而伊斯瑪儀去世後,也沒死,而是隱遁了,隨時以馬赫迪的身份重返人間。

早在第五任伊瑪目的時候,就因為信徒分別支持第四任伊瑪目的兩個不同兒子,而分離出來一個五伊瑪目派。


首先聲明一下,這是個不完整的歪樓答案,相關內容我有空會補。

總之,該答案所要說明的是,元朝滅亡後到清朝中期時代中國的回回、撒拉爾、東鄉、保安四族的伊斯蘭教是一種長著什葉派外貌,靠遜尼派骨骼支撐,蘇菲精神、穆爾太齊賴派等旁系血統交融還擁有獨特本土思想的一個複雜而和諧的產物。

換句話說,中國嘉峪關內的伊斯蘭教實際上是一個融合了什葉、遜尼且相對獨立的混合型教派(格底目教派),有點中土明教的感覺。


但如果不談核心教義,單就外在表現形式和內在文化上來看,至少在清末之前,中國的穆斯林如果和中東、中亞、印度等地的穆斯林相遇,99%的可能性會被視為什葉派。

歷史上罕見兩大教派在中國發生齟齬,因為什葉派和遜尼派被迅速的兌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清彼此了。至於形成原因,有空詳談。


中國著名回族阿訇王靜齋(1879-1949),在本世紀20年代初,曾利用在埃及學習期間赴麥加朝覲。朝覲途中,與一波斯什葉派穆斯林同舟。相交之後,那位波斯穆斯林對王氏表現出一種特殊的親近,引起王氏詫異,便詢問其原因。波斯人說:「您不是中國的穆斯林嗎?那麼您當然就是我的同志了,怎麼能不親密呢?」王說:「全世界的穆斯林都是我們的同志,怎麼能僅限於中國呢?」波斯人說:「不,我是什葉派,中國穆斯林也是什葉派,所以我們是同志。」靜齋阿訇恍然大悟,遂向他詳細介紹中國伊斯蘭教是遜尼派而不是什葉派的證據。那位波斯穆斯林也大為驚駭,感到聞所未聞。 這位波斯穆斯林的認識並非絕無根據。清末著名史學家洪鈞(1839-1893)在其所著《元史譯文證補》第23卷中說:「大抵天方教在東土者,盡系阿里一派,所謂什葉教也。」此外,作者署名抱咫齋的《中國人種考原》一書中也認為:「中國今日通行之(伊斯蘭)教,為阿里什葉派。」

  造成學者們這種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什葉派對中國遜尼派穆斯林的影響。中國許多很有威信的回族學者,如金吉堂、趙斌、王靜齋等,對這種影響都曾予以承認。他們舉出如下一些證據來說明這種來自什葉派影響的存在:

  經堂教育畢業的學員,要舉行「穿衣掛幛」的儀式。所謂「穿衣」,即是穿綠色大衣。重綠色,正是什葉派的特點之一。歷史上什葉派建立的法蒂瑪王朝(909-1171),在中國被稱作「綠衣大食」。

  在中國,主管教務的被稱作伊瑪目,呼經堂教育的學員為哈里發,這是揚伊瑪目抑哈里發

答主註:海里凡就是哈里發,用漢語拼音拼出來念「hai li fai」,跟阿拉伯語哈里發的發音一毛一樣。漢語中沒有和fai同音的字,所以寫成海里凡,西北和雲南的回族用「滿拉」這個波斯語辭彙,也是清真寺宗教學生的意思。
說白了,在回族的日常用語中,這個稱謂可不像在伊朗以西那麼「值錢」,能完成學業當阿訇,那算你本事,作為神職人員你會有較為尊貴的社會地位;沒學成的話要是還想繼續吃宗教飯,那就只能當清真寺里下刀宰牛羊的寺師傅或者管理水房的庶務人員……
而且不少海里凡屬於出身貧困、孤兒之類,是被送到清真寺里念yang經huo的,生活來源全靠坊上教民的天課、捐贈等等,類似於唐僧、喬峰那種從小被送進佛教廟裡的小沙彌,他們地位能高才怪。

傳習經典多用波斯語文,如《虎托布》(聖諭詳解)、《艾爾白歐》(聖訓註解)、《古洛司湯》(真境花園)、《米爾薩德》(歸真要道)、《候賽尼》(經注學)、《額慎麻{石亭}》(昭元密訣)等;沐浴、禮拜等各種舉意詞也多用波斯文(參見1982年10月北京市伊斯蘭教協會印《中阿文乜帖》);日常宗教用語里,大量使用波斯語借詞。

  注重《太服細勒》(經解),與土耳其等國穆斯林注重《古蘭經》原文者不同。

注重紀念阿里之妻法蒂瑪。每年齋月十四日為「法蒂瑪節」,也叫「女聖紀」,相傳法蒂瑪逝世於這一日。這一天,穆斯林婦女要收斂錢糧,設備飯菜,請阿訇念經祈禱,紀念法蒂瑪;韭菜坪嘎的林耶甚至稱法蒂瑪為「罕格老母」;卻從未見穆罕默德之妻赫蒂徹受如此尊貴的待遇。

中國穆斯林命名多取「阿里」、「哈桑」、「海珊」、「法蒂瑪」等什葉派崇敬的人物,而很少以阿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赫蒂徹等人命名者。

  掌教在演講中,經常敘述阿里的戰陣之勇,而對歐麥爾的赫赫武功卻鮮有稱道。敘及此,筆者記起,幼時在回族武術師的兵刃架上懸掛一柄*圖形雙尖寶劍,劍身兩側刻有經文,武術師視為家珍,輕易不準人動。據說,這是「阿里劍」,阿拉伯語為「祖勒飛卡爾」,原是穆罕默德從大天使哲布勒伊來手中所得,轉送給阿里。阿里以之屢立戰功,像雄獅一樣勇猛。

 中國穆斯林接受穆爾太齊賴派八件著名的信條,稱之為「八件教門原根」。這些信條於認主獨一、知主公道、信聖人之後,還強調須認伊瑪目,而且特彆強調須認阿里及其十一代子孫為正道伊瑪目。

  金吉堂先生還指出,中國清真寺的經常教育,各種課程具備,獨無伊斯蘭教歷史。他推測,這一定是因為講述教史須以巴格達的哈里發為正統,然後在敘事上方有標準,而這正是什葉派教徒所不願承認的。

  當代回族學者馮增烈先生在《「格迪目」八議》一文中也曾提到兩點:其一是格底木教派的阿訇們講「瓦爾滋」時,有時也會提到「隱遁伊瑪目」在遜尼派中的變種馬赫迪,而「隱遁伊瑪目」眾所周知是什葉派的基本教義之一;其二是馬卿伯所寫的漢文譯著《教款捷要》中,也曾將什葉派的十二伊瑪目與四大哈里發並列,斷為「具是正道的伊瑪目」。

  總之,在中國遜尼派中,遺留著一些什葉派的習俗,有什葉派的某些影響。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如前文中我們記述的那樣,從唐、宋至元代,都有什葉派穆斯林到過中國內地,是他們將什葉派的教義、習俗帶入另的。誠如龐士謙阿訇在《埃及九年》中所說:可能在很早的時候,從海道來到中國沿海一帶的穆斯林都是遜尼派的阿拉伯人;從陸路來到西北的穆斯林都是什葉派的波斯人。後來年代久遠,這些派別在中國的大地上逐漸融合併歸於消失,於是便形成中國的遜尼派保存著什葉派一些習俗的遜尼派。


遜尼(Sunni)和什葉(Shia)派別之間的區別不只是教義的區別,更是一個政治立場的分割。兩排大部分的教義都是相似的;大部分的穆斯林也不會出來說啊我是遜尼或者什葉,而會說「我是穆斯林」。

歷史上,遜尼和什葉一開始的分割源自穆罕默德死後,擁護「太子」的人和擁護穆罕默德其他門徒的人的分裂。遜尼在阿拉伯語里語義為「先知傳統的追隨者」,而什葉是「黨派」、「一群人」的意思。什葉的全稱是「Shia - t - Ali」,就是「太子」阿里的擁護者。

但是樓主一定要問起什葉和遜尼的教義區別,那麼就硬著頭皮回答一下……
1. 什葉派認為,伊斯蘭的伊瑪目(領袖)是「天賦權利」,血脈相傳,神聖不可侵犯。遜尼派認為,伊瑪目不應該是天賦的,而宗教群體里優秀的個體應該自然成為伊瑪目;伊瑪目是一個能力,是可以努力獲得的。
2. 穆罕默德像孔子耶穌一樣,也有很多門徒,比如阿布·波克爾,歐邁爾·本·赫塔卜;這些門徒記錄了穆罕默德的一部分生活和言論。對於門徒記錄下來的這些內容,以及這些內容演變出來的穆斯林傳統,什葉派是一概不承認的。

現代的什葉-遜尼衝突由何而起
只能說和伊斯蘭教義本身有關也無關。
在被遜尼統治的國家裡,什葉常常處在社會底層。但是與國內的底層人民不同的是,這些底層人民是被共同的宗教信仰聯繫起來的,有自己的社群和領導人。有了「自己」的社群,也就有了「非我族類」的概念。像所有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群體一樣——盧安達的胡圖族和圖西族,土耳其人和亞美尼亞人,美國黑人和白人——遜尼和圖西因為一些複雜的社會經濟關係,出現了一個優勢群體和一個劣勢群體,並形成一種不健康的群體關係:優勢種族歧視、壓迫劣勢種族;劣勢種族仇恨優勢種族,並將自己的苦難怪罪於優勢種族。
除了1979後伊朗以外,大部分伊斯蘭國家都是以遜尼為優勢群體的。1979年的伊朗革命建立了一個霍梅尼領導下非常激進的什葉政府,這個對海灣內很多遜尼國家產生了巨大的衝擊,特別是什葉只佔10%人口的沙烏地阿拉伯。像所有的地區強國一樣,德黑蘭希望在附近建立意識形態相似的友邦(參照美國在南美,蘇聯在東歐,我國在東南亞),所以一直支持很多遜尼國家內的什葉派激進組織,進行一些顛覆活動。譬如在黎巴嫩內戰中,什葉派真主黨(Hezbolla)當時就收到了伊朗的支持。
霍梅尼的激進什葉政府的核心在於「天賦權利」。他希望能夠以「天賦權利」為核心,啟發伊斯蘭教徒,增進伊斯蘭界的團結。他在黎巴嫩、伊拉克、阿富汗、貝南和巴基斯坦所支持的極端組織都是什葉組織,比如我們熟悉的真主黨(聽著就很保皇啊)。遜尼極端主義者包括穆斯林兄弟會哈馬斯;他們都採用了霍梅尼的組織發展模式。
現在的遜尼-什葉衝突早就超越宗教的領域,宗教分割成為一個政治衝突。大部分宗教領導者在中東地區起到的都是和平使者的作用,促進雙方的了解和交流。但是這個宗教分裂已經帶入太多政治元素,實在是太多太多太複雜太複雜了……………………………………

舉三個栗子。
--- 當年兩伊戰爭,沙烏地阿拉伯幫助伊拉克打伊朗,就跟伊朗的什葉政府在遜尼為主的沙烏地阿拉伯境內從事顛覆活動有關。
--- 伊拉克的前領導人薩達姆海珊來自遜尼,但是伊拉克大部分人口是什葉人。薩達姆死後,伊拉克宗教紛爭已經變成一坨漿糊。
--- 現在敘利亞正在被打的阿薩德政權是一個伊朗支持的1970左右建立的什葉政權。

結論
這個事情真的好複雜……我有可能說的不太全面,跪求大家輕噴。也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有比我更了解伊斯蘭世界的人來解釋更深層次的問題。對遜尼和什葉的了解是我們了解伊斯蘭世界的基礎。用一個之前給同學發的總結email鎮樓。政治超級不正確,大家看個開心吧。

Iran is the Shia boss
It supports all the little Shias, such as Hezbolla of Lebanon, and the Assad regime of Syria
Saudi Arabia is the Sunni boss
It s scared shitless of Iran cuz Iran is getting better at the game
US sucks at picking sides. It supports the Sunni Saudi, but we killed Saddam, who is also Sunni
And US want Saudi to help em fight the Sunni Al Qeada, which put Saudi in a super awk position.
Sunni"s crown jewel of fuckedupness is Al Qaeda. And Hezbolla for Shia
After US killed Zacarwi, no one is there to take care of Al Qaeda, and Al Qaeda is de facto decimated by mad Iraqi people
ISIS which is like super radical mad sunni batshit crazy Islamic took over the vaccume
And we are here now

翻譯:
伊朗是什葉大哥
大哥罩著好多小什葉,比如黎巴嫩真主黨啊,敘利亞阿薩德啊
沙特是遜尼大哥
沙特好怕怕伊朗因為伊朗現在很牛逼的樣子
美國到處亂站隊。美國和沙特是盟友,沙特是遜尼;但是弄死了薩達姆,他也是遜尼
然後US想讓沙特幫他們打基地組織,也是遜尼的。這讓沙特如何做人嘛
遜尼里最逗逼的是基地組織。什葉里最逗逼的是真主黨。
後來美國弄死了扎卡維,搞得沒有人管基地組織的事了,然後憤怒的伊拉克人怒搞死好多基地的人
ISIS 就是超激進 超遜尼 超逗逼 超伊斯蘭 接管了權利空缺
然後就是現在這個狀況

參考資料:
1. Shia and Sunni Muslims
2. BBC News - Sunnis and Shias: Islam"s ancient schism
3. The Sunni-Shia Divide
4. Shia vs Sunni


公元7世紀,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宣揚「萬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主之使者」,此後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統一了阿拉伯半島,然而僅僅半年之後,穆罕默德病逝。


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後,他的岳父艾卜·伯克爾被推舉為新一任領導人,稱哈里發,意為安拉使者的繼承人。這個稱呼一直延續到1924年土耳其凱末爾革命宣布成立共和國廢除哈里發。在阿布·伯克爾的領導下,叛教的部落重返信徒行列,阿拉伯人也開始了對外征服之戰。阿布·伯克爾在與波斯薩珊王朝和拜占庭帝國的戰爭中均取得了勝利。

中東地區各主要板塊——阿拉伯半島

勉強找到的一張第一任哈里發照騙

在他去世後,另一岳父歐麥爾·本·赫塔卜,女婿奧斯曼·伊本·阿凡及另一女婿阿里·本·阿比·塔利卜相繼繼承了哈里發的職責。他們繼承了前任的基本政策,宣揚伊斯蘭教並對外擴張,到阿里時,阿拉伯騎兵已經佔領了伊拉克,敘利亞,埃及等前拜占庭帝國的地盤,滅亡了波斯的薩珊王朝,還攻佔了塞普勒斯和部分高加索地區,阿里遷都庫法。這段時期是後人一直懷念的阿拉伯黃金時期。

654年,正統哈里發國鼎盛時期(深綠),包括附庸國(淺綠)。

四大哈里發後期的分歧已經非常明顯,656年,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被害,阿里繼任哈里發,得到大多數人的承認,但包括當時敘利亞總督倭馬亞家族的穆阿維葉在內的一部分人,拒不承認阿里的哈里發地位,並以為奧斯曼報仇為由,對阿里興師問罪。於是,雙方發生隋芬之戰。

隋芬之戰又被稱為駱駝之戰

657年,在隋芬之戰中,勝利明顯地屬於阿里一方,但他接受了對方以《古蘭經》裁決的和談要求,阿里隊伍中約有12000人堅決反對,從而脫離了阿里的領導,形成哈瓦利吉派。(意為出走者)


661年,阿里被一名哈瓦利吉派信士所殺。在倭馬亞王朝時期,該派曾舉行過35次武裝起義,866年還領導了巴士拉鹽場奴隸武裝起義,反對阿拔斯王朝哈里發,這場武裝起義先後持續達14年之久,最後失敗告終。

如今的哈瓦利吉派僅殘存一個小教派艾巴德派,圖為遜尼派、什葉派及艾巴德派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淺藍色為艾巴德派。

在早期的鬥爭中,有些人不願參與派別之間的爭鬥,在巴士拉產生了穆太奇賴派(統一公正派),著重發展伊斯蘭教的哲學意涵,9世紀曾在阿拔斯王朝盛極一時,但最終在與遜尼派的鬥爭中幾乎消失。

阿里遇刺後,哈桑曾接受伊拉克庫法地區穆斯林的擁戴就任第五任哈里發,但不久就在奧斯曼的堂弟、敘利亞總督、僭稱哈里發的穆阿惟葉一世的威逼利誘下放棄哈里發稱號,引退麥地那,但被什葉派尊為繼阿里之後第二任伊瑪目(領拜人),數年後被毒死,由其弟海珊·本·阿里·本·阿比·塔利卜繼承伊瑪目之位。而穆阿惟葉創建了倭馬亞王朝,中國史書稱白衣大食。

倭馬亞王朝版圖

公元680年葉齊德世襲穆阿維葉的哈里發,從此哈里發成為世襲的皇帝,海珊拒絕效忠,避居麥加。在前往庫法的途中在卡爾巴拉遭帝國軍隊包圍,200餘人全部戰死,從此什葉派和遜尼派正式分裂,這一天是伊斯蘭教曆的1月10日,便成為什葉派的阿舒拉節(意為10日)。

緬懷阿舒拉日的穆斯林民眾

甚至有些更極端的類型.....

卡爾巴拉事件引起了一系列在什葉派思想影響下的暴動,規模最大者為685~687年在庫法爆發的穆赫塔爾起義。此後什葉派的起義和暴動一直伴隨著伊斯蘭教的歷史,什葉派認為阿里是唯一正統的哈里發,阿里及其後代是先知穆罕默德的血脈,奉他們為伊瑪目,拒不承認其他的僭位的哈里發,不過隨著歷史的發展什葉派的伊瑪目又出現差別,於是什葉派又分出一些支派,

庫法所在地

如今的庫法大清真寺

例如:


740年,海珊的孫子栽德·本·阿里在庫法發動起義並戰死,所部後來形成栽德派。


750年,阿拔斯人藉助什葉派的力量推翻了倭馬亞王朝,建立阿拔斯王朝,中國史書稱黑衣大食。但仍奉遜尼派,又懾於什葉派影響的擴大,對其採取了各種壓制、瓦解措施,引起內部進一步分化。

公元800年,哈倫.拉希德時期的阿拔斯王朝極盛時的領土疆域

765年賈法爾·薩迪格死後,少數人則擁護其長子伊斯瑪儀之子穆罕默德·本·伊斯瑪儀為伊瑪目,形成伊斯瑪儀派,亦稱七伊瑪目派。多數人擁護其次子穆薩·卡孜姆為伊瑪目,後形成十二伊瑪目派。


9世紀末和10世紀初,什葉派的武裝起義極為頻繁,伊斯瑪儀派、栽德派、十二伊瑪目派及伊斯瑪儀派的尼扎爾派、努賽爾派和德魯茲派等,均在武裝起義中得到發展;其中尤以伊斯瑪儀派為最,其教義主張傳播遠至印度次大陸,成為什葉派中最有影響的力量。

伊斯瑪儀派

909年,什葉派的首領賽義德·伊本·海珊在突尼西亞以法蒂瑪和阿里的後裔自居,自稱哈里發,建都馬赫迪亞,征服摩洛哥,並進而佔領整個馬格里布。973年遷都開羅。故稱法蒂瑪王朝,中國史書稱綠衣大食。


法蒂瑪王朝奉什葉派伊斯瑪儀派為國教,到第六任哈里發哈基姆(Hakim,996年–1021年),放棄了前任的宗教寬容政策,殘酷迫害猶太教徒和基督徒,自稱真主化身,一個新教派奉之,即為德魯茲派,並於1010年拆毀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直接導致了十字軍東征。

10-11世紀的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綠衣大食(法蒂瑪王朝)、白衣大食(後倭馬亞王朝)

十字軍東征

奪取耶路撒冷標誌著首次十字軍東征的勝利

與十字軍的戰爭大大消耗了國力,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大部分屬地先後被塞爾柱王朝和十字軍佔領。十字軍入侵埃及後,西亞贊吉王朝蘇丹努爾丁應法蒂瑪王朝末代哈里發阿迪德之請,派部將希爾庫及其侄子薩拉丁率軍往援。公元1171年庫爾德人薩拉丁推翻法蒂瑪王朝,自立為蘇丹,建立阿尤布王朝,從此在埃及恢復了伊斯蘭教遜尼派地位。


之後什葉派的影響長期低迷,除栽德派和十二伊瑪目派尚保持一定力量外,伊斯瑪儀派及其尼扎爾派均大大削弱。

兩大天國的對決?

薩拉丁

強盛時期的阿尤布王朝

由上可見,什葉派就是在與哈里發的不斷鬥爭中形成的,什葉派最基本的特徵就是只承認阿里為合法的哈里發,而遜尼派認為眾人擁戴即可成為哈里發,包括阿里之前的三任和之後的哈里發。除此之外,什葉派在長期的鬥爭中強化了自身認同,發展出一些基本特徵:


一、什葉派尊阿里及其後代(聖裔)為伊瑪目,雖然根據追隨的人不同分為五伊瑪目派(栽德派)、七伊瑪目派(伊斯瑪儀派)、十二伊瑪目派、阿拉維派(崇拜神話阿里)等,但都將伊瑪目作為幾乎與穆罕默德同等的聖人來崇拜,一樣能顯神跡,特別是阿里,侯塞因和賈法爾,在巴士拉,每個伊瑪目的生辰和忌辰都要放假,一年幾乎一半的時間放假。但是對於遜尼派來說,先知穆罕默德是反對偶像崇拜的,什葉派就是異端。

納傑夫
伊瑪目阿里聖陵
(今屬伊拉克)

二、內學。認為《古蘭經》不僅有表面的意思,還有內涵的隱義,只有伊瑪目能知曉,於是伊瑪目事實上掌握了經文釋義的權利,而遜尼就是遵從先知穆罕默德的聖訓的意思,就是先知說什麼就是什麼了。伊瑪目「隱遁」後,教義解釋和教令教法頒布就掌握在大阿亞圖拉手裡,例如現在伊朗伊拉克有十幾個大阿亞圖拉,有時發布的教法甚至互相衝突。

伊斯蘭革命領袖大阿亞圖拉哈梅內伊(練繞口令的好時機)

三、隱遁伊瑪目。儘管各派的伊瑪目數量不同,但都認為最後一個伊瑪目並未死去,而是「隱遁」了,在有需要的時候以「馬赫迪」(救世主)的身份再現人間,除暴安良。如十二伊瑪目派的最後一個伊瑪目 穆罕默德·本·哈桑·本·阿里 就被認為在公元872年「隱遁」了。於是歷史上多次出現自稱「馬赫迪」的人,最有名的莫過於蘇丹1881年-1898年的馬赫迪大起義。

恩圖曼戰役圖,戰後蘇丹成為英埃共管地

四、聖墓崇拜和悲情情結。由於什葉派的長期抗爭史(據什葉派文獻,十二伊瑪目幾乎全部戰死或被暗殺)什葉派除了伊斯蘭教的三大聖地(麥加,麥地那,耶路撒冷)外,還崇拜歷代伊瑪目的聖墓所在地,在每年的阿舒拉節,什葉派都會插上伊瑪目海珊的旗幟,年復一年的演出海珊遇難的情景,在海珊戰死和安葬的聖城卡爾巴拉,這樣的演出和紀念會一直持續40天,各地的什葉派穆斯林徒步前往卡爾巴拉參加紀念,即使遠至伊朗阿富汗,不用擔心山高路遠,一路上都會互相接應,路邊的帳篷可以進去歇息,渴了可以進去喝水,餓了,也可以去免費用餐。

阿舒拉節用於再現侯塞因遇難表演的駝隊

路邊供朝聖者休息飲食的帳篷

路上絡繹不絕的朝聖者

而什葉派穆斯林死後,都會很快送到納傑夫,進入伊瑪目阿里清真寺(內有阿里的金棺),然後被安葬在這座聖城,納傑夫已經成為一半住宅一半墳墓的「和平谷」。

阿里的金棺

五、塔基亞原則。什葉派在長期受壓制的情況下,允許該派穆斯林在遇到難以抗拒的壓力時,可以隱瞞自己的信仰,而且應在外表上承認流行的宗教,以免遭受迫害而作無謂的犧牲。在薩達姆時期就曾長期壓制什葉派,禁止他們前往卡爾巴拉和納傑夫朝聖,但是與以前一樣,在高壓階段結束後,什葉派又繼續他們的信仰和習慣。

上圖出自《侶行》

歡迎關注我團微信公號:
地球觀察團
ID:diqiuguanchatuan

http://weixin.qq.com/r/BTr95TzEhmH5rXiG928X (二維碼自動識別)


伊斯蘭教可不是只有什葉和遜尼兩派,什葉派和所謂「納遜派」,也就是遜尼派也不是阿里之後就馬上出現了。如果認為千年的伊斯蘭教歷史僅僅是一場政治爭論,甚至是歷史爭論,那也就太小看這樣一個超級宗教了。
什葉派最早主要是阿里後裔,主要是哈桑和海珊後人對於哈里發的要求而形成的宗教團體,其基本背景是倭馬亞家族(屬於麥加的古來氏家族,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的侄輩後裔)以神裁戰勝第四任哈里發阿里,並且在之後讓阿里的長子哈桑退位之後,使哈里發成為了世襲君主。因為在伊斯蘭的教義中,對穆聖的封印使者地位的信仰及其解釋是中心之一,因此伊斯蘭教的一切都是和聖裔問題相關的。所以當海珊被倭馬亞王朝處死之後,哈桑和弟弟海珊的支持者很快形成了獨立的宗教派別,但直到委馬亞王朝時代,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遜尼派,也沒有完整宗教意義上的什葉派。所以一個外界認識上明顯而常見的錯誤在於,無論是什葉派還是後來的遜尼派(以獨立的教義體系為標誌)對於阿里哈里發位的正統性,這一點從來都是沒有爭議的,這也構不成兩派後來的教義區別。

所以一開始什葉派和遜尼派的爭論焦點是四大以後哈里發位的合法性問題,但由於四大時代的推選制度很快就不可能存在了,而且這個問題成為了神學爭論的出發點。其實可以理解,伊斯蘭社會從一開始就極其倚重半島世界的家族觀念,不可能一直維持這種推選制,再加上聖裔這個話題的絕對中心性和複雜性,這個問題不僅僅停留在誰是哈里發,實際上延伸到了哈里發是什麼,哈里發和封印先知之間是什麼關係這個層面上。這一時期的爭論實際上來自倭馬亞王朝中門弟子神權貴族對於自身哈里發合法性的論證和阿里黨,主要是海珊支持者的反對。後來的阿巴斯王朝哈里發的聖裔身份十分複雜。門弟子是委馬亞朝的真正權力中心,因此後繼的阿巴斯朝在這個問題上其實一直也十分曖昧,一度傾向什葉派,這種空間也使得兩個派別進一步的明確化。阿巴斯朝是以穆聖叔父後裔繼承哈里發的,但這個叔父並非穆聖門弟子,因此其實在早期,聖裔並不等同於穆聖家族的後裔,此後聖裔問題日漸複雜化,阿巴斯裔哈里發的後代也逐漸成為了新的聖裔,加上委馬亞王朝後裔的聖裔問題,聖裔問題本身也隨著神學爭論而神秘化,使得這個問題最後已經完全是一個宗教問題了,並成為伊斯蘭神學體系的中心問題,比如和如何理解天啟,如何理解古蘭經,如何理解教法都有直接關係。

當然,此時什葉的神學體系已經大大領先於遜尼派了,因為兩派一開始的人員構成是很不同的。說到底,當時近東和中東社會的知識分子主要是以猶太人和希臘人為主的(兩者有交叉,這個時代的猶太人希臘化程度很高,希臘化的結果之一就是基督教,但是猶太教中,希臘化依然是一大主流),而在穆斯林群體中,這些人主要集中於什葉派。相比之下,聖門弟子的文化水平和神學水平普遍是比較有限的,唯聖訓主義又嚴重限制了神學的進一步發展。但是到了阿巴斯朝中期,希臘化之風也吹到了遜尼派,穆爾賴齊太派開始大量使用希臘哲學的成果來提升聖訓學在內,遜尼派的神學水準,到了阿巴斯朝末期,兩派在神學水平上的差距已經很小,可以分庭抗禮了。所以無論如何,阿巴斯朝時,什葉和遜尼開始逐漸向著完整的神學派別演化,此後的兩派之爭主軸是神學之爭。因為在阿里後裔的繼承問題上,門弟子起了不好的作用,因此門弟子彙編聖訓的合法性成為了這些問題在宗教上爭論的焦點,聖裔問題和聖訓問題合二為一(請注意,即使是遜尼派也並不否定阿里後人的聖裔身份),什葉團體圍繞這個問題形成了更加明確的伊瑪目教義(伊瑪目是人神的唯一中介,具有絕對的神聖權力),並逐漸開始脫離由前兩代門弟子群體一開始構建的神學體系,獨立形成一套神學思想,尤其是第三代什葉派伊瑪目阿乃菲亞死後開始形成「隱遁」思想,即伊瑪目會從世間隱遁,在神聖審判時再臨,這構成了什葉派以及相關教派與遜尼派最大的區別之一,誰是最後一名伊瑪目也成為什葉派內部各支派最大的教義區別。

所以,其實直到到阿巴斯王朝時代中期,圍繞聖訓合法性和是否遵從伊瑪目教義這兩個問題,什葉派才最終形成獨立完整的神學體系,而遜尼則開始整合四大教法,重新編訂聖訓,晚於前者一百餘年之後才開始形成相應完整的神學教派,他們作為教派的歷史其實要比他們作為宗教體系的歷史長,而伊斯蘭教的主要宗教教義爭論都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展開的。此間從四大哈里發時代開始,包括中間的穆爾賴齊太派思潮,神體論教派,還有很多不同的教派存在,主要圍繞教法和教理是否應當依照理性原則,天啟在宗教中所擁有的特殊地位,以及古蘭經的表義與隱義關係等問題展開,而遜尼派在確定四大教法之後,高舉教法封印的口號(從此不再承認新的教法),十一世紀中期,在塞爾柱王朝時才最後確定艾什爾里派的教義為正統,最終確立了「遜尼」這一獨立的神學體系。同時什葉派也發生了很多內部合併,伊斯瑪儀派等開始衰退,形成了十二伊瑪目派為主體的態勢,但什葉派同樣從來都不是一個高度統一的宗教派別,在共同擁有伊瑪目教義的同時,其實內部紛爭甚至內戰也從未停止(其實今天我們覺得教義問題可以坐下來談來談去的印象,主要來自基督教的大公會議傳統,當然還有佛教的結集傳統,但對於絕大多數古典宗教而言,教義問題高於生死問題,開打才是常態)。敘利亞現今當政者信仰的阿拉維派就是一個著名的什葉異端教派,其實伊朗的正統十二伊瑪目派仇視阿拉維派的態度比看待千年對手遜尼派還要強烈得多,是直接罵為賤人,魔鬼,號召所有伊斯蘭教徒共同消滅的(天主教十字軍中,就有針對純潔派的,對於體系宗教而言,宗教異端的敏感度往往是要高於異教的),所以猜測伊朗支持敘利亞當權派是因為宗教理由的可以歇歇了。其實同一時期還有主張恢復四大哈里發時代共同推選制度的其他派別,比如哈瓦利吉派,它就是既反對阿里,也反對倭馬亞的,這種紛繁複雜的伊斯蘭教派演變,它們的原始問題往往是政治性的,但是很快因為宗教本身的超政治性,這些問題都會進入宗教神學的領域。

對於伊斯蘭教,外界的傾嚮往往是有意無意的簡化,其實伊斯蘭世界是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體系,從比較古典的層面,它是一個足夠大的「世界」,而宗教是其核心,它的複雜性遠非什葉遜尼這種簡化的判斷所能概況的。

高贊的帖子認為什葉和遜尼之爭首先是政治問題,這是不對的,伊斯蘭教的一切問題,無論是教義還是神權,都來自穆罕默德作為封印先知的絕對神聖性,因此誰是穆罕默德的後繼者解釋者本身就是伊斯蘭教的核心神學問題,這個全世界其他大宗教也是一樣的。什葉派此後形成獨立的神學體系,正在於對於這個問題的認識,而遜尼派更多依賴於門弟子-聖訓的合法性而否決聖裔伊瑪目作為個體的絕對神聖解釋權,同樣來自於對這一問題的解答。所以宗教就是宗教,並不如很多外人所想像的,僅僅是純理的教義而已。至於近代中東的兩派之爭,第一,其實這被很多對伊斯蘭教一知半解的人大大誇張了,實際上近代的兩派基本上和公正兩教的關係差不多,對抗的烈度很低,但是因為兩派都沒有像公正兩教一樣在地理上涇渭分明,尤其是在兩河和敘利亞地區基本上是混居的,而伊斯蘭社會,教派等於社團,社團的武裝稍一強大就是軍閥(其實討論伊斯蘭教派紛爭的人往往忽略了這個世界的軍閥化現象是異常嚴重的,幾乎超過其他主要文明世界),加上有社團的地方就存在階層和階級,這使得宗教問題和社會衝突,軍閥鬥爭完全混為一談。中東的政治史在50年代後,其實主要是民族主義的歷史,阿拉伯復興黨們一開始都有意弱化這個地區政治中濃厚的宗教因素,刻意將宗教因素置於次要地位的,但經過60年代的興盛。70年代到80年代紛紛軍閥化,90年代隨著冷戰結束,民族主義和不結盟不再吃香之後,這種努力應該說歸於失敗了,阿拉伯社會中以宗教為標誌的基本架構暴露了出來,演變成了現在的結果(說實話,現在中東每天層出不窮的各種宗教軍事團體都持什麼教義,有何宗教立場,屬於哪個派別,世界上大概除了專門家以外沒幾個人完全說得清,但媒體卻一股腦加上兩派的標籤,特別像我們國家,因為一般人大多沒有宗教知識,很容易誤解其中的內容,這其實是很不負責任的)。


什葉派社會的伊斯蘭教士權力很大,有導師的身份,伊瑪目還有一代代的傳承,擁有釋經權,所以對下面控制力很強,沒有允許不會幹特別出格的事情,有點類似天主教會;遜尼派的教士權力小,不是導師,沒開壇解惑的權力(最多只有建議權),社會結構更「民主」,導致結果就是信徒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理解教義,容易出亂子,類似新教。 就是說什葉派只要伊瑪目不瘋,下面都會聽伊瑪目號令,好控制;而遜尼派就算阿訇沒瘋,你也無法保證基層不出幾個隨自己喜好理解教義的瘋子。


最近對中東及伊斯蘭非常感興趣,研究了些資料和穆斯林同事聊天后簡要回答下,回頭等研究的深入後再慢慢補充,歡迎各位專業人士補充、修正。(全部手敲)

首先需要申明的是什葉派也分很多派別,而且彼此略有不同。主要有伊斯瑪儀、栽德、十二伊瑪目三派,一般說什葉派都默認指十二伊瑪目(占整個什葉派超過90%)。
簡單來說,什葉派(Shia)和遜尼派(Sunni)的分歧在於先知穆罕默德(Muhammad)死後推崇的繼承人不同。什葉派擁護阿里(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以及後裔擔任穆斯林的領袖,而遜尼派認為應當推選有資格的人擔任繼承人。

  • 區別及異同
  1. 聖訓:二者都認同《古蘭經》,但兩派遵循的聖訓(Hadith)和解釋不同:什葉派更傾向伊瑪目的相關解釋,而遜尼派則偏向於古蘭經永遠不變的指導
  2. 聖地:除了所有穆斯林的聖地麥加麥地那和耶路撒冷外,什葉派還有納賈夫(阿里墓地),卡爾巴拉(海珊墓地),馬什哈德(第八伊瑪目阿里.里達埋葬於此)
  3. 繼承哈里發:什葉派認為從阿里開始至馬赫迪而終的十二代伊瑪目均是依安拉意志繼承穆罕默德——只有阿里及其子嗣親屬為正統,而遜尼派只認為阿里和之前的三位哈里發為正統
  4. 信仰的根基:遜尼派基於五功:「念、禮、齋、課、朝」;什葉派基本差不多
  5. 證言:遜尼派為There is no god except God, Muhammad is the messenger of the God;但是什葉派加上了Ali is the Wali(friend or intimate associate) of God
  6. 救世主馬赫迪(Muhammad al-Mahdi):什葉派認為馬赫迪(最後一任及第二任伊瑪目)已經在世上都隱藏起來等待世界末日出現,遜尼派則認為馬赫迪還沒有來到人間

下面從歷史層面詳細進行闡述:

  • 概述
  1. 什葉派原意是黨人;全世界大約有15%的穆斯林屬於這個教派;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等地
  2. 遜尼派原意是遵循聖訓(Hadiths)者;其餘85%屬於此派;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國家及土耳其印度等地,中國大部分的穆斯林也屬此派
  • 伊斯蘭教歷史

610年穆罕默德在麥加城郊希拉山的山洞裡受到神啟,開始傳播伊斯蘭教,受到麥地那排擠和貴族的迫害,622年被迫出走麥地那並以此為中心擴張自己的勢力,628年以朝覲名義重返麥加並與當地貴族簽訂和平協議。632年穆罕默德死後,伊斯蘭政權內部有四派政治勢力:

  1. 第一派是來自古來什部落(Quraysh)和哈希姆貴族集團(從麥加遷到麥地那),稱作遷士派。他們認為自己同穆罕默德是同族,又是最先承認其先知地位的,所以穆罕默德的繼承人應當從他們中選出。
  2. 第二派是麥地那的貴族集團,稱作輔士派。他們認為,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就沒有伊斯蘭教的今天,因而他們主張繼承人應當從輔士派中選出。
  3. 第三派為阿里集團,稱作合法派。他們認為,真主同穆罕默德不可能讓穆斯林社團的問題由選民來決定,會指定特定的人物來繼承穆罕默德的權力。阿里即是穆罕默德的堂弟,又是他的女婿,而且還是最早加入伊斯蘭教的聖門弟子,是被指派的合法繼承人。他們反對選舉,堅持阿里擁有神聖的權力。
  4. 第四派是古來什部落和倭馬亞/伍麥葉(Umayya ibn Abd Shams)貴族集團。他們在伊斯蘭教興起前曾執掌麥加政治,經濟,軍事大權,他們之中分為兩派——一派以阿布蘇富陽(Abu Sufyan ibn Harb)為首的反對派,另外以奧斯曼(Uthman ibn Affan)持相反態度。

默罕默德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法蒂瑪(Fatimah),這也是導致繼承人無法確定的一個原因。
這幾派勢力對於繼承人問題出現較大分歧。最終以遷士派的艾布.伯克爾( Abu Bakr)出任第一任哈里發(Khalifa)而告終,634年逝世,接著第二任歐麥爾(Umar),第三任奧斯曼644年被一波斯人刺殺後最終才輪到阿里(Ali),661年也被刺殺。這四位被稱為四大哈里發,在他們的統治下,穆斯林領土擴張至波斯和拜占庭。
阿里死後大子兒哈桑(Hasan ibn Ali)上位,在Kufa(伊拉克一個城市)穆斯林和穆阿維葉(Muawiyah)一系列小規模戰鬥後,哈桑妥協,讓位於穆阿維葉(阿布蘇富陽之子)成為之後的哈里發,並建立大名鼎鼎的倭馬亞王朝(661~750)。

  1. 哈桑之後退居麥地那,然後被其妻毒死(由穆阿維葉指使,目的是希望他的兒子亞茲得(Yazid I)繼任哈里發),之後亞茲得繼續下一任哈里發
  2. 海珊(Husayn ibn Ali)是阿里的小兒子,起初拒絕領導阿里一派的穆斯林,直到亞茲得強迫海珊宣誓效忠。海珊忍無可忍,之後帶領族人和隨從自麥地那出發前往Kufa。680年在路上和亞茲得的軍隊發生著名的卡布拉之戰(Battle of Karbala),海珊及其他72人戰死

倭馬亞王朝(750~1258)存活近百年後,由於各種矛盾被阿拔斯(穆罕默德的叔伯)的後裔推翻,開創了阿拔斯王朝,伊斯蘭文明步入茂盛的黃金時代,首都設在巴格達。十世紀後阿拔斯帝國開始四分五裂——北非、波斯及中亞諸酋長國脫離王朝統治,直到1258年蒙古西徵佔領巴格達,阿拔斯王朝宣告終結,旭烈兀建立伊爾汗國(1258~1388)。

  1. 1099年開始,羅馬基督教皇發動前後七次長達二百年的十字軍東征,回擊穆斯林對拜占庭帝國東部尤其是聖地耶路撒冷的征服
  2. 10世紀,西突厥人建立塞爾柱王國,控制巴格達哈里發,隨後俘虜拜占庭皇帝,這也是引發十字軍東征的一個原因
  • 參考
  1. 知乎相關比較好的問答:遜尼派和什葉派的流血爭端是因何而起?他們教義的主要區別在哪裡?雙方的代表人物是誰? - 歷史
  2. Quora相關比較好的問答:What is the basic difference between Shia and Sunni sects in Islam?

什葉認為穆罕默德血統有統治權,遜尼派不如此認為,約旦據說就是穆罕默德血統的家族統治


圖片轉載自網路


遜尼派什葉派的爭端是在先知默罕默德死後對其哈發力合法繼承的爭論。
632年默罕默德死後麥地那伊斯蘭貴族對繼承權產生爭論。


我記得什葉派是女婿派 ,當年擁護 莫哈莫得 的女婿為新的哈里發 (相當於總書記),而遜尼派就是反對派,也叫岳父派.
阿拉伯人沒啥遠大志向,整天打罵的理由也就是一堆狗屁倒灶的小事.他們的所謂派別分歧,也就是相當於一個個政治派別間的權力鬥爭.沒啥誰對誰錯.都想稱王罷了.
一幫中世紀野人的家務事.沒啥值得研究的.亂得很.


記得看宗教史,爭端是在哈里發是世襲還是選舉產生這個問題上。


區別在四大哈里發、什葉認為莫汗墨德傳人只有一個、而反對的就是遜尼派認為4個繼承者都是傳人


矛盾的核心在於遜尼派承認四大哈里發都是合法的。什葉派只承認阿里才是合法的哈里發。其他三位都不是合法繼位。最終的卡爾巴拉之戰阿里之子海珊被倭瑪亞王朝軍隊殺害。引發了兩派之間千年的血海深仇。


去優酷看鴻觀,裡面說得有意思視頻不用讀字


中央決定不了誰來當哈利發


看了很多回答,不就是共產黨和國民黨的關係么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定居美國的 前穆斯林支持川普對穆斯林的看法和政策?
同樣作為世界三大宗教的佛教和基督教, 為什麼沒有像伊斯蘭教一樣被黑?
為什麼那麼多人想死後進天堂?天堂有什麼吸引人的?
怎麼知道自己信仰的神是對的?(自己沒有站錯隊)?
什葉派跟遜尼派真的有不共戴天之仇嗎?

TAG:歷史 | 伊斯蘭教 | 國際政治 | 宗教 | 中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