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與成長地域會對人們對歷史的認知有影響嗎? ?
lz北方人,在南方實習,年底畢業可能去北京工作。工作中接觸到許多朋友,基本年輕人,發現地域對於人們對歷史的認知有著很強的影響,比如在lz的家鄉,大家普遍覺得明朝和清朝沒啥本質不同,都是個封建王朝,沒有特別的愛也沒有特別的恨。而江浙一代,或者再往南的地方,往往都是喜歡強調明朝或者宋朝如何牛逼,元或者清多麼野蠻,多麼傻x,說起宋明和民國淚流滿面,說起元清和本朝咬牙切齒。而北京的朋友有時候喜歡說:我大清如何如何。後來看到網上有關歷史的討論,基本上看留言的ip也是這麼個結論。
是我的樣本量太小,還是事實如此,請大神們解答
謝邀。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不同方言區喜歡的朝代是有區別的。試回答,不喜勿噴~~
你看,連「內鬥省」內部喜歡的朝代都是有區別的。
中原官話區喜歡漢朝;江淮官話區喜歡南宋、明朝、民國(但據說南通曾經有大量蒙古人駐軍,是不是一樣不得而知);吳語區喜歡南宋和民國+元末張士誠(雖然張士誠也是說江北話的...)但仇恨明朝的南京政權。
江淮、兩廣歷史上經常出狂熱的漢民族主義分子...大家都知道的吧(大腳控+蘿莉控)...秦嶺淮河以南(湖南除外)基本上是南宋和民國的腦殘粉......
《基於方言音系分類的歷史朝代偏好調查》
人的主觀世界由環境決定,這是一種必然的情況。
由於環境的不同,每個人的階級、地域、民族、文化也不同,所產生的心理差異自然存在,這些心理差異最終都會映射到世界觀和歷史觀。
從唯識宗的角度來說,不同的環境通過六根匯入根本識,再從根本識向外映射,這就構成了我們的主觀世界(好吧這是正在寫佛教講義的我亂入的一句話)……
總之,客觀環境會構成我們的主觀思想,我們通過這種主觀思想又會形成一種主觀對客觀環境的進一步認知,這種認知即主觀思維中的集團思想,或者說本土思想、民族思想、本位思想等等等等……
這種主觀思維人皆有之,而所謂治史者,其區別就在於是否會使用理性的角度來更正主觀的偏向。
舉兩個例子。
民國時某歷史學者,現在早就過世了,但是名聲在外,一般認為是有名的史學大師之一。這位史學大師專門史做得很不錯,考證詳細。後來寫了一部通史,這部通史被後學吹的天花亂墜,但是這位歷史學者是南方出身,並且受到了民國排滿思潮的影響,所以在這部通史之中,清前的各朝,多數用心考據,細心寫作,轉而到了清朝,大量引用南方所謂的「政治傳說」,乃至「宮廷軼事」,和事實相當不符,並且用了很多民族性的辭彙進行評論。
新中國初期某歷史學者,少數民族出身,寫過一部通史,特別對於少數民族和漢族的關係,具有特殊的理性立場。這種理性的立場,應該跟其出身有關係。但是這位歷史學者又寫過另外一部著作,是其本身民族的歷史,雖然在大體史實上無甚可責,但是有不少歷史人物並不一定是他的民族,但是他均作為自身民族的人物進行記錄。這種主觀的影響,也是從其出身來的。
我家這邊鎮江 典型的因為漢人南渡發展出來的城市 而且是北府兵的誕生地 對於東晉南朝 南宋 明朝比較喜歡 而且還是民國江蘇省會 每年都有漢服同袍祭祀宗澤 不喜歡清朝和元朝 家鄉論壇上只要有人一吹清朝馬上就下面就開罵了
歷朝歷代的政治經濟中心是完全不一樣的,當下各地ZF對於歷史資源的挖掘又這麼充分,老百姓生活在這樣一個環境下潛移默化的會對自己熟悉的標誌有好感,從而擴展到相應的朝代不是很正常的么
一個從小生活在三省省會的少年,每年沒事做都跑去明孝陵啊,明長城,總統府(咳咳)等地方轉悠,外地的朋友來了也會拉過去炫耀兩句,久而久之對自己熟悉的歷史產生特殊的好感簡直太正常了
同理西安人對秦漢唐,北京人對元明清,兩廣人對民國心懷好感,然後輻射周圍地方,自然會形成影響歷史感官的地域因素
會啊,比如崇拜毛澤東的湖南人明顯多,這個和歸屬感有關吧。
這個真有的;本人生於北方,家鄉那邊普遍對於宋明元清民國什麼的「一視同仁」;之後到了南方某前朝故都上學;發現這邊普遍對宋明民國有好感;對元清普遍反感;甚至對今朝都是心懷怨言(這個我們那也有);有個同學江蘇南部某城市的;他一提到南宋,明朝,民國簡直是發自心的崇敬;一提到元清一口一個胡虜、蠻夷;而且這傢伙還對當今很不滿,對「某領袖」簡直是恨得牙根痒痒;而對蔣光頭推崇至極!
北宋東京今日開封人。
打了一堆字全刪了。
開封從都城到如今的幾乎成為鄭州附屬,濱臨黃河的經歷了不計其數的毀滅與重建。開封腳下10米才是北宋東京城,但是開封人在原址重建了開封。從唐朝起開封中軸線1000多年沒有變過,今天依舊是開封舊城區中軸線,今天,它叫做中山路。
無數的滅頂之災與繁花似錦交替在開封上演。開封依舊存在。
開封人了解開封歷史的,或者說古都人,往往更能理解歷史的無常與恆定。
建議有空啃一啃湯因比的 《歷史研究》
@跑的比誰都快 作為一名徐州人,劉邦是我們徐州的驕傲,我是漢人,也比較喜歡漢朝
這個很自然了,例如福建人對於1949的記憶就會比其他省份多很多
哈哈哈,民國和明朝時,我就是天子腳下啊。
這個現象我也注意到了,和題主的結論差不多。我個人是長江邊的人,屬於南方派的觀點。哈哈~北方的很多地方,歷史上的幽雲十六州,包括今天的北京。在從宋朝到民國的1000年左右的時間裡,只被漢族統治了300年,可能都不到,所以認同感稍微弱一點。
首先,現在的南方人大多數是歷次南遷的北方人的後代。不願意屈服於游牧民族的統治而南遷。而留下來的,經過那麼多次游牧民族的統治,也許有一定程度的被同化,所以自然也有認同感。
舉個例子,明朝時期的官話是江淮官話,現在的北京話,是滿人講漢語講不出原味,所出的變種,這就是滿化了的。那講北京話的人自然很自豪所謂的大清了。我們這裡講江淮官話的,肯定想滾你妹的。而且揚州嘉定的屠城,怎麼可能對清朝有好感。所以最後推翻清朝的也是南方的呀。
有個朝代定都在自己家鄉,那肯定是比較喜歡的,所以對其不足自然視而不見。
但是如果真的排除偏見去查史料,你會發現,元清確實不是什麼好朝代,宋明相比會顯得進步文明很多。
當然了,南方人去查這些史料也許也是基於個人的偏見為動力吧,哈哈。
PS元清本來就是傻逼朝代。
推薦閱讀:
※應該怎樣評價施琅這個人?
※中國人謙虛的習慣是什麼時候養成的?
※為什麼宋粉經常黑明朝?
※黃仁宇是誰?歷史系老師和學生怎麼看待他?
※為什麼國產抗日戰爭劇裡邊當中國人沒子彈而日本人還有子彈,日本人為什麼不選擇開槍而是跟中國人拼刺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