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吃貨?
最好能列出主要事迹
·
必須是袁枚那個老吃貨!
用自己四十年的吃貨經驗寫了一本《隨園食單》!(以下請勿深夜閱讀)
什麼是吃貨?怎麼當好一個吃貨?怎麼當好一個高大上的吃貨?當一個吃貨有什麼重大意義?
《隨園食單·序》:
詩人美周公而日「籩豆有踐」,惡凡伯而曰「彼疏斯稗」。古之於飲食也若是重乎?他若《易》稱「鼎烹」,《書》稱「鹽梅」,《鄉黨》、《內則》瑣瑣言之。孟子雖賤「飲食之人」,而又言饑渴未能得飲食之正。可見凡事須求一是處,都非易言。《中庸》曰:「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典論》日:「一世長者知居處,三世長者知服食。」古人進鬢(下賓換者)離肺,皆有法焉,未嘗苟且。「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聖人於一藝之微,其善取於人也如是。
余雅慕此旨,每食於某氏而飽,必使家廚往彼灶觚,執弟子之禮。四十年來,頗集眾美。有學就者,有十分中得六七者,有僅得二三者,亦有竟失傳者。余都問其方略,集而存之。雖不甚省記,亦載某家某味,以志景行。自覺好學之心,理宜如是。雖死法不足以限生廚,名手作書,亦多出入,未可專求之於故紙;然能率由;日章,終元大謬,臨時治具,亦易指名。
或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子能必天下之口,皆子之口乎?」曰:「執柯以伐柯,其則不遠。吾雖不能強天下之口與吾同嗜,而姑且推己及物;則食飲雖微,而吾於忠恕之道,則已盡矣。吾何憾哉!」若夫《說郛》所載飲食之書三十餘種,眉公。笠翁,亦有陳言。曾親試之,皆闊於鼻而蜇於口,大半陋儒附會,吾無取焉。
打算做一個好吃貨之前,有什麼事項是必須要知道的?
《隨園食單·須知單》(只列舉標題,具體內容可查原文):
學問之道,先知而後行,飲食亦然。作《須知單》。
先天須知(就是了解原材料特性)作料須知(了解作料特性)洗刷須知(洗菜是很重要滴!)調劑須知(什麼原材料得配什麼調料)配搭須知(食材搭配)火候須知(不用多說了)色臭須知(現在還在說色香味俱全)遲速須知(準備時間問題)變換須知、器具須知(好菜配好碗)上菜須知(上菜也是有講究滴)時節須知(什麼時節就得吃什麼菜)多寡須知、潔凈須知(要乾淨啊喂!!!)用纖須知(還是個火候問題)選用須知(要選上好好料!)疑似須知(口感問題)補救須知(做壞了應該腫么辦)本分須知(吃貨的本分)
做一個吃貨需要知道什麼禁忌?
《隨園食單·戒單》:
為政者興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飲食之弊則思過半矣。作《戒單》。
戒外加油、戒同鍋熟、戒耳餐、戒目食、戒穿鑿、戒停頓、戒縱酒、戒火鍋(火鍋是我的愛啊,腫么辦?)戒強讓、戒走油、戒落套、戒混濁、戒苟且
好了,以上這些都明白了,那麼剩下的呢?我們且來看這枚老吃貨都吃過、品鑒過、並且自己動手做過些什麼?(原文中做法和注意事項略過,有興趣者可自己百度查找)
【】中為部分原文,()中是個人吐槽
《隨園食單·海鮮單》:
古人珍並無海鮮之說,今世俗尚之,不得不吾從眾。作《海鮮單》。
下附:燕窩、海參三法、魚翅二法、鰒魚、淡菜、海蝘、烏魚蛋、江瑤柱、蠣黃
《隨園食單·江鮮單》:
郭璞《江賦》魚族甚繁。今擇其常有者治之。作《江鮮單》。
下附:刀魚二法、鰣魚、鱘魚、黃魚、班魚、假蟹
《隨園食單·特牲單》(專講豬肉):
豬用最多,可稱「廣大教主」。宜古人有特豚饋食之禮。作《特牲單》。
下附:豬頭二法、豬蹄四法、豬爪豬筋、豬肚二法、豬肺二法、豬腰、豬里肉、白肉片、紅煨肉三法、白煨肉、油灼肉、干鍋蒸肉、蓋碗裝肉、磁壇裝肉、脫沙肉、晒乾肉、火腿煨肉、台鱉煨肉、粉蒸肉、熏煨肉、芙蓉肉、荔枝肉、八寶肉、菜花頭煨肉、炒肉絲、炒肉片、八寶肉圓、空心肉圓、鍋燒肉、醬肉、糟肉、暴腌肉、尹文端公家風肉【此物惟尹府至精,常以進貢。今徐州風肉不及,亦不知何故。】(吃貨就要有思想常思考)家鄉肉【杭州家鄉肉,好醜不同。有上、中、下三等。大概淡而能鮮,精肉可橫咬者為上品。放久即是好火腿。】、筍煨火肉、燒小豬【旗人有單用酒、秋油蒸者,亦惟吾家龍文弟,頗得其法。】(極其類似現在的吃貨們:XX那家的XXX做得真不錯!)燒豬肉、排骨、羅簑肉、端州三種肉【一羅簑肉。一鍋燒白肉,不加作料,以芝麻、鹽拌之;切片煨好,以清醬拌之。三種俱宜於家常。端州聶、李二廚所作。特令楊二學之。】(自己家的廚子派出去學藝,就為滿足自己這張嘴,大大的吃貨!)楊公圓、黃芽菜煨火腿、蜜火腿【惟杭州忠清里王三房,四錢一斤者佳 。余在尹文端公蘇州公館吃過一次,其香隔戶便至,甘鮮異常。此後不能再遇此尤物矣。 】(吃不到的常常思念,這才是吃貨本質!)
《隨園食單·雜牲單》:
牛、羊、鹿三牲,非南人家常時有之之物。然製法不可不知。作《雜牲單》。
下附:牛肉、牛舌(牛舌最佳。去皮、撕膜、切片,入肉中同煨。亦有冬腌風乾者,隔年食之,極似好火腿。)羊頭、羊蹄、羊羹、羊肚羹【……北人炒法,南人不能如其脆。錢玙沙方伯家鍋燒羊肉極佳,將求其法。】(有好吃的就問人家要做法~吃貨精神!)紅煨羊肉、炒羊肉絲、燒羊肉【……宜惹宋仁宗認夜半之思也。】(吃貨也是需要知道食物的典故的)全羊、鹿肉、鹿筋二法、獐肉、果子狸、假牛乳、鹿尾【余嘗得極大者,用菜葉包而蒸之,味果不同。其最佳處的尾上一道漿耳。】(自己嘗試不同吃法)
《隨園食單·羽族單》:
雞功最巨,諸菜賴之。如善人積陰德而人不知。故令領羽族之首,而以他禽附之。作《羽族單》
下附:白片雞、雞松、生炮雞、雞粥、焦雞、捶雞、炒雞片、蒸小雞、醬雞、雞丁、雞圓、蘑菇煨雞、梨炒雞、假野雞卷、黃芽菜炒雞、栗子炒雞、灼八塊、珍珠團、黃芪蒸雞治療、滷雞、蔣雞【蔣御史家法也。】唐雞【唐靜涵家法也。】雞肝、雞血【以嫩為貴】、雞絲、糟雞、雞腎、雞蛋、野雞五法、赤燉肉雞、蘑菇煨雞、鴿子、鴿蛋、野鴨、蒸鴨、鴨糊塗、鹵鴨、鴨脯、燒鴨、掛鹵鴨、干蒸鴨、野鴨團、徐鴨、煨麻雀、煨鷯鶉、黃雀、雲林鵝【《倪雲林集》中載制鵝法。……《雲林集》中,載食品甚多;只此一法,試之頗效,余俱附會。】(讀古籍也要帶著吃貨目的!)
《隨園食單·水族有鱗單》:
魚皆去鱗,惟鰣魚不去。我道有鱗而魚形始全。作《水族有鱗單》
下附:邊魚【號「假鰣魚」。】鯽魚、白魚、季魚、土步魚、魚鬆、魚圓、魚片、連魚豆腐、醋摟魚、銀魚、台鯗、糟鯗、蝦子勒鯗、魚脯、家常煎魚、黃姑魚
《隨園食單·水族無鱗單》:
魚無鱗者,其腥加倍,須加意烹飪;以姜、桂勝之。作《水族無鱗單》
下附:湯鰻、紅煨鰻、炸鰻、生炒甲魚、醬炒甲魚、帶骨甲魚、青鹽甲魚、湯煨甲魚、全殼甲魚、鱔絲羹、炒鱔、段鱔、蝦圓、蝦餅、醉蝦、炒蝦、蟹【蟹宜獨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鹽湯煮熟,自剝自食為妙。蒸者味雖全,而失之太淡。】(他認為煮的好吃~跟現在的主流吃法完全不同)、蟹羹【剝蟹為羹,即用原湯煨之,不加雞汁,獨用為妙。見俗廚從中加鴨舌,或魚翅,或海參者,徒奪其味而惹其腥惡,劣極矣!】(上一種吃法的後續吃法~不過吃貨袁枚明顯不滿某些暴殄天物的做法)、炒蟹粉、剝殼蒸蟹、蛤蜊、蚶、蛼{蟲敖}、程澤弓蟶乾、鮮蟶、水雞、熏蛋、茶葉蛋(咦?好像混進了什麼奇怪的東西……)
《隨園食單·雜素菜單》:
菜有葷素,猶衣有表裡也。富貴之人嗜素甚於嗜葷。作《素菜單》。
下附:蔣侍郎豆腐、楊中丞豆腐、張愷豆腐、慶元豆腐、芙蓉豆腐、王太守八寶豆腐、程立萬豆腐、凍豆腐、蝦油豆腐、蓬蒿菜、蕨菜、葛仙米、石發、素燒鵝、韭、芹、豆芽、茭、青菜、台菜、白菜、黃芽菜、瓢兒菜、波菜、蘑菇、松菌、麵筋三法、茄二法、莧羹、芋羹、豆腐皮、扁豆、瓠子、王瓜、煨木耳、香蕈、冬瓜、煨鮮菱、缸豆、煨三筍、芋煨白菜、香珠豆、馬蘭、楊花菜、問政筍絲【徽人食之驚為異味。余笑其如夢之方醒也。】(遇見不會吃的、沒吃過的人,袁枚這滿滿的優越感~)炒雞腿蘑菇、豬油煮蘿蔔
《隨園食單·小菜單》:
小菜佐食,如府史胥徒佐六官司也。醒脾解濁,全在於斯。作《小菜單》。
下附:筍脯、天目筍、玉蘭片、素火腿、宣城筍脯、人蔘筍、筍油、蝦油、喇虎醬、熏魚子、腌冬菜、黃芽菜、萵苣、香乾菜、冬芥、春芥、芥頭、芝麻菜、腐乾絲、風癟菜、糟菜、酸菜、台菜心、大頭菜、蘿蔔、乳腐、醬炒三果、醬石花、石花糕、小松菌、吐蛈、海蟄、蝦子魚、醬姜、醬瓜、新蠶豆、腌蛋、混套、茭瓜脯、牛首腐乾、醬王瓜
《隨園食單·點心單》(其實也有不少的主食):
梁昭明以點心為小食,鄭傪嫂勸叔且點心,由來舊矣。作《點心單》。
下附:鰻面、溫面、鱔面、裙帶面、素麵、蓑衣餅、蝦餅、薄餅、面老鼠、顛不棱即肉餃也(肉餃叫顛不棱,好萌的叫法)韭合、糖餅(又名面衣)、燒餅、千層饅頭、麵茶、杏酪、粉衣、竹葉粽、蘿蔔湯圓、水粉湯圓、脂油糕、雪花糕、軟香糕、百果糕、栗糕、青糕、青團、合歡餅、雞豆糕、雞豆粥、金團、麻團、芋粉團、熟藕、新栗、新菱、蓮子、芋、蕭美人點心、劉方伯月餅、陶方伯十景點心、楊中丞西洋餅、白雲片、風枵、三層玉帶糕、運司糕、沙糕、小饅頭、小餛飩、雪蒸糕法、作酥餅法、天然餅、花邊月餅、制饅頭法、揚州洪府粽子
《隨園食單·飯粥單》:
粥飯本也,余菜末也。本立而道生。作《飯粥單》。
飯
王莽云:「鹽者,百餚之將。」余則曰:「飯者,百味之本。」《詩》稱:「釋之溲溲,蒸之浮浮。」是古人亦吃蒸飯。然終嫌米汁不在飯中。善煮飯者,雖煮如蒸,依舊顆粒分明,入口軟糯。其訣有四:一要米好,或「香稻」,或「冬霜」,或「晚米」,或「觀音秈」,或「桃花秈」,春之極熟,霉天風攤播之,不使惹霉發疹。一要善淘,淘米時不惜工夫,用手揉擦,使水從籮中淋出,竟成清水,無復米色。一要用火先武后文,悶起得宜。一要相米放水,不多不少,燥濕得宜。往往見富貴人家,講菜不講飯,逐末忘本,真為可笑。余不喜湯澆飯,惡失飯之本味故也。湯果佳,寧一口吃湯,一口吃飯,分前後食之,方兩全其美。不得已,則用茶、用開水淘之,猶不奪飯之正味。飯之甘,在百味之上,知味者,遇好飯不必用菜。
粥
見水不見米,非粥也;見米不見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膩如一,而後謂之粥。尹文端公曰:「寧人等粥,毋粥等人。」此真名言,防停頓而味變湯干故也。近有為鴨粥者,入以葷腥;為八寶粥者,入以果品,俱失粥之正味。不得已,則夏用綠豆,冬用黍米,以五穀入五穀,尚屬不妨。余常食於某觀察家,諸菜尚可,而飯粥粗糲,勉強咽下,歸而大病。嘗戲語人曰:「此是五臟神暴落難。」是故自禁受不得。
《隨園食單·茶酒單》:
七碗生風,一杯忘世,非飲用六清不可。作《茶酒單》。
下附:
茶:武夷茶、龍井茶、常州陽羨茶、洞庭君山茶
酒:金壇於酒、德州盧酒、四川郫筒酒、紹興酒、湖州南潯酒、常州蘭陵酒【據云有佳者,恰未曾飲過。】(滿滿的遺憾哀怨口)溧陽烏飯酒、蘇州陳三白、金華酒、山西汾酒
以上,就是天下古今第一大吃貨——袁枚!
媽蛋,回答這個問題把我回答餓了~題主快給我買好吃的!(*^__^*)
————————————————分割線————————————————
本人個人公眾號【chencha-xinshu】陳茶煨新書
用歷史這碗陳茶,燉出一段段鮮活的文字……
歡迎關注!
http://weixin.qq.com/r/AEiKkrnE8eSOrf3x9x0S (二維碼自動識別)
梁實秋真的是一個大吃貨。。。。
專門寫吃的書有《雅舍談吃》,《味至濃時即家鄉》。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他的文章里都有談到吃的。
好,這也許只能彰顯梁實秋小資情調,但最讓我認定梁實秋是個吃貨的一篇,是他悼念亡妻的《槐園夢憶》。裡面很多回憶都和吃食相關,尤其是下面一段:
季淑在道旁小店就食,點菠菜豬肝一盤,孩子大悅,她不忍下筷惟食餘瀝而已。
這是梁實秋回憶亡妻程季淑帶孩子乘車南下和他會合路上的艱辛,錢糧不足,季淑心疼孩子,把好吃的留給孩子吃。
但是這清晰的菠菜豬肝四個字,就出賣了梁實秋的吃貨本色!!記得如此清晰,我不知道你們懂不懂那種吃貨的心,很多事情,都是和吃的東西依依相關的。
話說:
春秋時期鄭國有個公子宋。
這貨有個特異功能:每當他的食指莫名其妙亂動的時候,必能吃到好吃的~!
鄭國的國王鄭靈公繼位不久,收到了楚國人送的一隻大烏龜作賀禮,這國王亦是個吃貨,好端端一隻老龜,非要宰了煮湯喝。。。
恰逢燉王八湯這天,公子宋和好基友公子歸生有事來拜見鄭靈公。
沒錯,他的食指又動了,於是宋對歸生吹牛逼:
「哥們兒你今天跟著老子上殿算是來著了~待會見了國王,俺倆必能吃到好吃噠!!」
「為啥?」
「因為每當老子的手指blablabla。。。。。。」
「(半信半疑臉)。。。」
到了殿上,果然看見鄭靈公在給大夥發湯喝!還是王八湯!!!於是歸生當場表示服了,基情四射的向公子宋拋了個媚眼兒~二人相視一笑。
鄭靈公感覺這倆貨今天有點不對勁,怕他倆乾柴烈火的在殿上燃起來影響不好,便打斷問道:「你倆笑啥?!」
公子歸生於是把來龍去脈說了個大概。
誰料鄭靈公是個不信邪的唯物主義者,聽完說你們這是封建迷信,說你們這叫不尊重科學,說你們沒有好好學習八榮八恥!
「你不是說你今天能解饞么,老子今兒偏不給你喝!誰都有!就沒你的!氣死你!!!咩哈哈哈哈~~~」
靈公笑的正嗨的時候,只見公子宋三步並作兩步,衝到盛湯的大鼎旁,把手直接伸進去撈了一把就往嘴裡塞,在場群臣都嚇尿了,他卻嘚瑟上了:
「你看我吃著沒?!你看這不是迷信了吧!你看這科學了吧!你看我八榮八恥記心間有木有?!」
「哎喲卧槽!小逼崽子!你敢搶老子王八湯!!No zuo no die why you still try!!」
「No try no high give me 5~!」
君臣不歡而散。
回到家裡,公子宋把歸生找來一起商議:
「那老匹夫這回肯定跟咱倆沒完!不如先下手為強!起兵殺他狗日的!」
公子歸生表示慫了:「關我屁事,這事兒要干你干,我可不幹!」
「你要不干我就把你和靈公弟弟公子去疾搞基那事兒抖出去,看咱倆誰先死!」
「哥,你干就干吧,我就當不知道,不說出去還不行么。。。」
(ps:「食指大動」,「染指於鼎」,皆出於此。)
乾隆,中國小吃界的白岩松。無數地方小吃都借他的名字寫文案,包括驢肉火燒、沙縣小吃、德州扒雞等等…
看到一個寧化小吃的廣告,非常慣例的用了知名地方小吃發現家兼處女殺手兼題字愛好者兼生命中絕大多數時間在微服私訪的業餘皇帝乾隆爺的典,講了乾隆化名【黃三爺】去人家那兒吃吃喝喝,最後福康安趕回來說北方匈奴來犯請皇上回朝,小吃店老闆這才發現是當今聖上。乾隆爺哈哈一笑先給你們提個字吧……我覺得弘曆被折騰這麼多年他早就習慣了...但把滅亡了上千年的匈奴都給折騰出來實在有點狠心啊= =
實際上和乾隆確實有關的小吃,是鹵煮火燒的前身蘇灶肉…的前身,蘇造肘子。據說是乾隆時期的名廚張東官所制,當時蘇州菜油膩而少滋味,他為了南巡的乾隆特意做出改良,先將肉滾油淋炸,用陳皮、嫩姜加清水燉過,在另起一鍋加入甘草、鮮蕈、陳皮、少許蘿蔔,醬油冰糖和上好黃酒,再燉一倍的時間,保證肉湯和肘子在油膩之餘,卻也回味無窮。乾隆為此將張東官帶回北京當了幾十年御廚,這道蘇造肘子便在京師內傳開了。
1961年,在日本出版了一本清宮內飲食記錄的《食在宮廷》(しょくはきゅうていにあり),作者便是溥儀胞弟溥傑的妻子愛新覺羅.浩,大正三年(1914年)出生在東京的她於昭和十二年(1937年)嫁給溥傑,成為了滿洲國的王妃。接觸過皇家飲食,這道菜便是這本書中記述的。
另外從乾隆起很多流傳至今的《節次照常膳底檔》里詳細記述了乾隆爺的菜單例如——
乾隆四十三年八月二十四日未正,保極宮進晚膳,用摺疊桌擺:東坡鴨子肉一品,肥雞油煸白菜一品,羊肚片一品,燒野豬肉鹿尾燒狍肉攢盤一品,象眼小饅頭一品,雞肉餡燒賣一品。船廠將軍福康安進菜六品,安膳桌三品,餑餑點心二品,熱炒二品,銀葵花盒小菜一品,銀碟小菜四品。隨送粳米干膳進一品,額食三桌,餑餑十四品,奶茶四品,清水海獸碗菜三品,攢盤肉一品,羊肉片一品。此五品系收的,共二十六品一桌。內管領進爐食五盤一桌,盤肉六盤一桌。上(乾隆)進畢,賞穎妃盤肉一品,賞容妃小餑餑一品,賞敦妃肥雞煸白菜一品,賞順妃鴨羹一品,賞誠嬪燉雞一品,賞循嬪燕窩肥雞絲一品。另賞王公大臣等膳食,略。這一天有郭什晗轄(漢譯為御前侍衛)德保在圍場打得,差人送野豬一口,袍子一隻,隨擺野豬肉十三盤,袍肉六盤,用桌擺畢伺候。
……受不了。
民國吃貨三傑——梁實秋、汪曾祺、唐魯孫,因為最近在更中國有哪些比較全面有關於美食小吃的文章?這個,暫時不寫這三位了。
袁枚同理。
另外雖然提蘇軾的話太無聊了但不得不說豬肉頌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辰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這就足夠,多了不必。
慢慢更……說不定就坑了。第一彈:蟲離小僧: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吃貨?
唐
楊凝式
一次愜意的午睡後
楊凝式慵懶起身,攬鏡畫眉
忽然,他聞到一股子韭菜味!
卧了個槽!
是誰!誰給老子送來這麼一坨韭菜花!!
簡直不要……太貼心好嗎!
難道世界上還有什麼事,比一覺醒來發現家裡多了一坨韭菜花更讓人興奮的?
楊凝式胸中的狂喜急劇膨脹,分分鐘要破體而出!
不行了不行了,必須要發泄一下!老子的小妾呢?快來快來,脫……不是,研墨!
然後揮毫落紙如雲煙:
晝寢乍興,輖飢正甚,忽蒙簡翰,猥賜盤飧,當一葉報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實謂珍羞。充腹之餘,銘肌載切。謹修狀陳謝伏惟鑒察
謹狀 七月十一日 狀
行書(行楷)神作《韭花帖》問世了。
這個Buff簡直不要太強,可惜今人聞到韭菜盒子味的幾率高則高矣,韭菜盒子味轉化小宇宙的法門卻失傳了。真是民族的損失。
宋
陸遊
沒正兒八經考證過,陸遊詩作數量,應該是僅次於乾隆的史上第二吧,一個把寫詩當成寫日記的憂國憂民壯志難酬喜歡做飯和吃飯文武兼資的情痴。
陸遊些名作,豪邁中見悲苦。他狀寫生活片段的詩文字裡行間,即使美食當前,亦不免一股悲愴鬱郁,三句話不離國事,比如這首《林亭書事》:
期會文書日日忙,偷閑聊得卧方床。
花藏密葉多時在?風度梳簾特地涼。
野艇空懷菱蔓滑,冰盆誰弄藕絲長。
角聲喚覺東歸夢,十里平湖一草堂。
時陸遊罷官後起複,赴夔州任通判,正趕上休息日,小陸躺在床上,想起從前泛舟采菱角、蔓菁,吃藕的時光,那裡有十里平湖,有愜意的草堂,突然柳營號角響,一瞬的恬淡旋即破碎,又回到冰冷無奈的現實。
又如《夜食炒栗有感》:
齒根浮動嘆吾衰,山栗炮燔療夜飢。
喚起少年京輦夢,和寧門外早朝來。
晚上吃炒栗子,勾起了少年時代的京輦夢。陸遊37歲之前,一直在京為朝官。清晨早朝之前,要出席早朝的一干官員先到待漏院集合,由於官員往往來不及吃早餐,朝廷會提供點心。陸遊當年沒少吃了宮廷的炒栗子,印象深刻。他寫下這首詩時,已離京八年。食物觸及的是味蕾,卻總能激發別樣的感情。
以上這種詩作,食物出現還有所含蓄的話,那麼像
芼羹筍似稽山美,斫膾魚如笠澤肥。
陸遊在吃春筍燉肉湯、松江生魚片。
雅聞岷下多區芋,聊試寒爐玉糝羹。
陸遊在吃煮芋頭和芋頭粥。
乳烹佛粥遽如許,菜簇春盤行及時。
陸遊在喝加奶的粥。
采采珍蔬不待畦,中原正味壓蒓絲。
陸遊在吃薺菜,認為比蒓菜都好吃。
團臍霜蟹四腮鱸,樽俎芳鮮十載無。
陸遊做夢都想著吃螃蟹和鱸魚。
這類詩作極多,簡直不勝枚舉。
但是陸遊其實沒什麼錢,有時連貓糧都供不起,覺得愧對貓咪,於是寫了首詩送給貓:
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
慚愧家貧策勛薄,寒無氈坐食無魚。
滿滿的生活氣,也頗能見這個以「放翁」為號的男人溫柔一面。
元
倪瓚
詩書都有了,再來個畫家、
倪瓚居「元四家」之首,丹青堪稱元代第一,尤其山水竹石,疏簡清逸,極得後世大家推崇。倪瓚有重度潔癖,到了愛愛都不敢的地步,他攜妓回家,讓妓洗澡,洗完一遍覺得不夠,叫她再洗,如此再三,折騰一宿,不覺東方之既白,姑娘洗脫了一層皮,倪瓚硬了一夜,終究沒做成。倪瓚畫風極簡近於蕭索,恐怕同他的這股偏執不無關係。奉行完美主義,使他對一飲一啄也有苛刻的要求,為此,親撰《雲林堂飲食制度集》,闡述自己的飲食標準。
袁枚《隨園食單》收錄此書一道「燒鵝」,袁枚說
起鍋時,不但鵝爛如泥,湯亦鮮美。
為之折服。
這品燒鵝是這樣的:
鵝處理乾淨,掏除臟腑,多用佐料,即蔥、花椒、蜜、鹽、酒厚厚地塗到鵝腹腔里,鵝體表也同樣塗以蜜和酒,鵝肚子朝上,上鍋,按1:1的比例,水兌酒蒸。原著說控制時間,是要「燒完兩捆大草把」,再加一頓飯的功夫,那就是要蒸很長一段時間。然後將鵝翻過來,用一半的時間蒸另一面。
除此之外,幾品水產也頗值得在廚房一試,比如
汆青蝦
生青蝦去頭,留尾,用刀從頭批到尾,不要批斷,入蔥、花椒、鹽、酒、水腌制。蝦頭搗碎了熬汁,去渣滓,用來汆蝦肉,稍汆即可,不需等汆熟,關火,然後下筍片和糟薑片。
田螺
揀選大個兒的,敲碎,取其頭部肉,注意勿沾生水。
用砂糖濃拌,靜置一餐飯時間,然後,有兩種吃法:
1.熟吃:清燉雞湯。田螺肉切片,以蔥、花椒、酒腌製片刻,入雞湯汆食;
2.生吃:用鹽、酒、蒔蘿(洋茴香)腌三五天,蘸醋吃,但夏天勿取此法。嗯,彷彿感覺到了湖水誘人的泥腥氣。
蚶子
煮烈酒,針尖插進蚶子殼,撬開,極熱的酒澆在蚶子肉上,此外無需配任何佐料。今天好些地方吃蚶子,還是習慣只用熱水燙過即吃,別有鮮味。
煮蟹
倪瓚的煮蟹,是用生薑、桂皮、紫蘇、鹽來煮。他特彆強調,煮蟹不要怕麻煩。一煮一大盆,那是暴殄天物。煮蟹就要隨吃隨煮,一個人的食量的話,一次煮一兩隻足矣。
水沸後,將蟹翻身,再煮到水滾透,即可食。吃蟹用橙皮醬加醋佐餐。
清燉鯉魚
姜去皮切片搗作姜泥,拌入花椒,略沖入些酒。魚斬塊,酒和水各佔一半,熬,先加老抽,三次沸騰後,加姜椒汁提味去腥,湯再沸即可起鍋。
魚片冷麵
1.用肉湯加少許鹽和面,製成手擀麵;
2.生薑去皮榨汁,同花椒末、生抽,兌入醋;
3.取鱖魚或鱸魚,去魚骨、魚皮,只留魚肉,批成魚片,均勻鋪置在定窯瓷盤中(是的,就是這 么講究,指定用定瓷),魚鰾膠和魚皮等熬成清汁,澆在魚片上,製成魚凍;
4.魚凍慢慢切塊,挑入第二步的調味汁中腌著,澆頭即成;
5.煮麵條,冰水或井水過涼,拌入澆頭,撒芫荽、韭芽。
蜜釀蝤蛑
蝤蛑就是青蟹。
鹽水略略煮蟹,一旦上色即撈出。
掰開蟹殼,取出螯和蟹腳里的肉,切成小塊,擺到蟹殼裡。
打生雞蛋,加蜂蜜攪勻,澆蟹殼內,上敷一層油脂,上籠蒸。注意拿捏火候,雞蛋凝固即可,不能蒸過了。將橙皮搗碎,輔以醋蘸食。
公眾號:古卷傳說
《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
我覺得他可真是個吃貨。看過書的人就會知道它的書中到底描繪了多少種美食,而且還都是有名字的美食。甚至有人想復原金瓶梅中的美食。
如核桃肉、水晶鵝、釀螃蟹,所制之面點雜食,如艾窩窩、雪花糕、酥油泡螺,所飲之茶酒,如六安茶、羊羔酒、麻姑酒,等等
「蘭陵笑笑生在《金瓶梅》把視線集中於市井群體,繪就一幅生動的明末「清明上河圖」。
尤其是西門慶日常生活場景的描述,對研究明代的飲食文化有著特殊的價值……
一根柴燒制紅燒豬頭。將豬頭洗凈血污,火筷子燒紅,把豬頭的口腔、耳朵、鼻孔都燎個遍後再洗凈。豬頭下開水鍋汆一遍除去血污。再找出兩個錫做的盬子(即很深的、專門用來燒燉食物的大鍋)。
將豬頭放在盬子里,加入清水、花椒、大料、羊角蔥、黃酒,將水燒開,撇去浮沫,放入農家大醬,將另外的一個錫盬子緊緊地扣在燉豬頭的錫盬子上,用錫箔紙封嚴。
封好以後,只用一根長長的柴火放在小灶內,不用兩個小時,油亮亮、香噴噴、又酥又爛的紅燒豬頭就可出鍋了。
在這期間,將大蒜搗成蒜泥,單獨盛在小盤中。用大玻璃透明盤盛好切片的豬頭肉,熱騰騰豬頭那濃郁的醬香伴著豬頭肉特有的濃香立刻瀰漫了整個房子!
羊角蔥汆炒核桃肉。北方的冬天是漫長而寒冷的,人們將大量的蔬菜儲存起來。深秋時,人們就將大蔥捆好,一排排碼放在屋檐下,草簾蓋上,整個冬天就可以食用了。
但到了春天,總會有一些零散的老蔥未吃完,生出的嫩芽彎如羊角,就是羊角蔥。
將豬肉切成薄片,用花刀打出花紋來,和澱粉、蛋清、鹽拌勻後腌漬一會。雞湯燒開,把腌好的肉片用雞湯汆熟即為核桃肉,撈出,羊角蔥油鍋爆熟,再放入核桃肉就可食用。
奶罐子酥烙拌鴿子雛。這道開胃冷盤,是李瓶兒帶到西門府的。她出生於河北大名府大戶人家,常有草原游牧民族來大名府做生意,把此菜帶入。
先將鴿子用傳統方式鹵熟、晾涼,將鴿肉撕下用酥酪加上鹽拌好,因為酥酪有些酸味,使得此菜很開胃。
荷花餅(山東烙饃)。磚頭支起鏊子,備好蒲草墊子、麥秸、案板。一人將和好的麵糰在案板上揉筋道後,讓它醒一會。另一人坐在了鏊子前,麥秸點成微火,慢慢將鏊子烤熱。
面醒好後,將麵糰揉成粗細適當的長條,切成小面劑子,左手拿起一個面劑子,放在手邊,右手攥紡錘狀擀麵杖,擀麵杖向劑子上一推一擀,面劑子轉三下,小餅樣子就出來了。
兩手抓住擀麵杖的兩頭,用手一推,小餅自動在案板上轉動起來了。變魔術般,一張雪白的薄餅坯子就出來了。就勢用擀麵杖將薄餅挑起,順手撂在旁邊的鏊子上。
鏊子旁邊的那位連忙將餅攤好,攤勻,轉眼間薄餅起了小泡,冒起了蒸汽,立刻用小竹片將烙饃翻個個,稍微烤一下,一張烙饃就做好了,將它擱在旁邊的高粱排子上。
擀杖如飛,雪白的麵皮猶如上了發條,又勻又快地轉動著。鏊子前的那位快速翻餅,上下翻舞,很快,高粱排上堆成厚厚的一疊烙饃。
蘭陵笑笑生寫作《金瓶梅》的前後,正是中國飲食文化發展的鼎盛期。隨著社會經濟和傳統文化的發展,中國飲食業在明末極為繁榮。
大城市的酒店、茶樓和點心鋪鱗次櫛比,北銷南運的商販人來客往,蜂攢蟻聚,形成了風味殊異、各具特色、流派迥異的飲食文化。
上面提到的美饌佳肴和面點雜食,是《金瓶梅》美食的冰山一角,書中還提到了許多乾鮮果品、美酒、香茶,這些獨特的飲食,讓我們可以窺見明末富裕人家生活的一斑。」
還有一本書叫做《金瓶梅飲食譜》作者邵萬寬、章國超
不要說我是個壞孩子。
什麼樣的人看到的就是什麼東西。
吃貨看金瓶梅是在看美食。
情痴看金瓶梅是在看情慾。
史家看金瓶梅是在看歷史。
哈哈哈。
不過還是要感嘆一句:食色,性也。
能把食與色完美結合的。也只有金瓶梅了吧。
還記得那個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的張岱嗎?歷史上最有名的吃貨當然是.......和他齊名的李漁啦!!!
這貨絕逼和張岱一樣是個興趣廣泛的人。從他的代表作《閑情偶寄》就可以看出來,《閑情偶寄》分為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八部,共有 234 個小題,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作者藝術化生活經驗的結晶,堪稱生活藝術大全。林語堂評論此書「專事談論人生娛樂的方法……是中國人生活藝術的指南。自從居室以至庭園,舉凡內部裝飾、界壁分隔、婦女妝閣、修容首飾、脂粉點染、飲饌調治,最後談到富人、貧人的頤養方法,一年四季,怎樣排遣憂慮,節制性慾,卻病、療病。……這個享樂主義的劇作家又是幽默大詩人,講了他所知道的一切。」(《吾國與吾民》)
李漁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吃貨:擇食、知味、品位
- 蔬菜第一,肉食少食。《閑情偶記》的飲撰部以』『蔬食第一」開頭,又以筍作為第一項食品作介紹與說明,頗能體現李漁的主題和基本闡述思路《筍》的起頭話是:』『論蔬食之美者.日清,曰潔,日芳馥,曰鬆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L若.只在一字之鮮_」這種以審美、品味領先的寫法,是李漁作為一位藝術家的必然的著筆和論說的脈絡與思路二當然其它隨筆中,這種文字不一定放在第一句,但重點和中心的位置是不變的隨後,講種(養)植.講食法、烹飪等等一例如,《筍》中,就講了山林所產的筍的不可替代性,講食筍之法(燒煮法)的概要:「『素宜白水,葷用肥豬」等等。這些,雖說不上有什麼奇特處,但卻是日常食筍的要訣。由此,不難理解至今一些小販,不管賣何類筍.總用紅色山土將筍遮蓋一下的真正用意;也知道了筆者自己有一次用鴨肉燒筍,結果味道不佳的根本原因。周作人評價李漁及他的著作時說:「他有他特別的思想,大抵都在《閑情偶記》中,非一般文人所能及、……讀書人動不動就把人家當作少正卯,拍案大喝,煞是可笑,卻不知其纖細講人生日用處正是那書的獨特處。」
- 擇食。作為吃貨的李漁給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加上了人文情懷,他不會「飢不擇食」,而在選擇中體現出人的生存原則和對自然的關愛。而他對生命的愛念絲毫不帶宗教色彩,純以人心體恤,與現代科學精神、人文情懷倒有更多契合之處,讀來格外親切有趣。他講究飲食營養搭配,也講究生態倫理,反對野蠻飲食,認為飲食心理會影響飲食品味和養生效果。
在選擇食材時,他的原則是有功者不食,有用者少食,對追求自由者惺惺相惜。「牛犬有功於世,戒之。」而對司晨之雞,因雞叫不叫天都要明的,為小功,可食,但「烹飪之刑似宜稍寬於鵝鴨」,蛋雞雛雞不食。對虐殺動物而食的惡劣食風則憤怒譴責,如提到一種以沸水屢燙活鵝爪的鵝掌製法時,不迷信的李漁禁不住念起惡咒來:「以生物多時之痛楚,易我片刻之甘甜,忍人不為,況稍具婆心者乎?地獄之設,正為此人,其死後炮烙之刑,必有過於此者。」那些活吃猴腦、驢片、快魚、醉蝦的大概也得小心。只有「水族難竭而易繁。——故漁人之取魚蝦,與樵人之伐草木,皆取所當取,伐所不得不伐者也。我輩食魚蝦之罪,較食他物為稍輕。」當代人倡導多吃魚蝦為補腦補鈣,而李漁則處處考慮飲食心理和生態倫理,更進一步。
李漁作為一個追求精神自由的藝術家,對那些渴望自由或保持自在自由狀態的動物,有著出自本能的同情的理解和憐惜,並認為這種自然的生存方式利於動物本身。這與莊子之說如出一轍,只不過莊子從精神自由程度來看俗人真人之別,李漁是從美食家的角度分析肥人香人之異的。他提出人類飼養之禽獸與野生的區別是:「家味之肥,肥於不自覓食而安享其成;野味之香,香於草木為家而行止自若。是知豐衣美色,逸處安居,肥人之事也;流水高山,奇花異物,香人之物也。肥則必供刀俎,靡有孑遺;香亦為人朵頤,然或有時而免。二者不欲其兼,舍肥從香而已矣。」而且李漁認為迫入困境者比貪婪自陷者更可憫:「獸斃於人,禽斃於己,惜禽更當惜獸,以其取死之道為可原也。」與貌似曠達的莊子的亂世浮沉的明哲遠禍保身的人生哲學不同,嬉皮士李漁倒有他隱晦表達的執著的人生價值追求,在改朝換代易主更文的亂世,更見其自棄自毀不能磨滅的儒生情結。
知味。
李漁的飲食之道以蔬食第一,穀食第二,肉食第三。「聲音之道,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為其漸近自然。吾謂飲食之道,膾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漸近自然也。——後肉食而重蔬菜,一以崇儉,一以復古;至重宰割而輕生命,又其念茲在茲,而不忍或者矣。」這顯然是個推崇素食的飲食建構,李漁看來,蔬食之美在鮮,鮮為至味;穀食之美在一,一則少害;肉食之美在補,補益貴精。論及食中至味,他認為是「淡」與「鮮」,這似乎是道家美學觀念。「論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潔,曰芳馥,曰鬆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鮮。」山筍是鮮味之最,淡則無往不利,「素宜白水,葷宜肥豬。」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從來至美之物,皆利於孤行,此類是也。」他還引蘇東坡之論「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強調筍為未成之竹,既可醫俗,亦能醫瘦。肉類鮮味則首數蝦,「筍為蔬食所必需,蝦為葷食所必需,猶甘草之於葯也。」蝦作湯最好,可佐提味,如社會事物中的「因人成事」。從海鮮製作還可領悟老子所謂「治大國若烹小鮮」的原理。他還認為「陸之蕈,水之蒓,皆清虛妙物也。」尤其是蕈為氣結,有形無體。「食此物者,猶吸山川草木之氣,未有無益於人者也。」現代人只強調蘑菇似有抗癌功效,哪裡注意到它的「清虛之氣」,看來,科學確有祛魅功能,混沌自然的感性的詩意的光輝在科學的解析中蕩然無存,而飲食美學就是要吃出營養之外的詩意來。論及家常蔬菜,他又成了儒家,時時要從生活常識中悟出處事之道。如談到香味寡而臭味重時,他不由有曲高和寡、俗為世崇之感慨:「以椿頭之味雖香而淡,不若蔥蒜韭之氣甚而濃。濃則為時所爭尚,甘受其穢而不辭;淡則為世所共遺,自薦其香而弗受。吾於飲食之道,悟善身處世之難。」而以蔬菜論人情人性也處處見文人機鋒,如「韭芽清香,是其孩提之心之未變也。」蘿蔔「生則臭,熟則不臭,是以初見似小人,而卒為君子者等也。」他喜食的芥辣汁也有理論基礎:「食之者如遇正人,如聞讜論,困者為之起倦,悶者以之豁襟,食中之爽味也。予每食必備,竊比於夫子之不撤姜也。」這樣的美食家吃得形神皆備,吃出興觀群怨,怎不情趣盎然?飲食至味也在意味無窮,這豈是那些極力搜奇豪奢的饕餮之徒所能領悟之美?
品味
李漁認定「食色性也,欲藉飲食養生,則以不離乎性者近似。」他相信每個人自己是自己身體的最好的專家,愛食者多食,生平愛食之物,即可養生,不必再查本草。怕食者少食,性惡之物不能克化,即是病根,急宜消導。另外注意太飢勿飽 ,太飽勿飢,「貧民之飢可耐也,富民之飢不可耐也,疾病之生多由於此。從來善養生者,必不以身為戲。」而且怒時哀時倦時悶時勿食,以免不利消化。
他認為食物種類單一,烹飪方式簡單對養生有益。「是只食一物乃長生久視之道也。人則不幸而為精腆所誤,多食物多受一物之損傷,少靜一時少安一時之淡泊。其疾病之生,死亡之速,皆飲食太繁,嗜欲過度之所致也。」而且吃善養生的生物也更多補益,如爛蒸老雄鴨,功效比參芪。而參芪補氣,羊肉補形。李漁的芥子園想必也是有菜譜食單的,但李漁倒不願在這方面弄技,怕落個「東坡肉」「眉公馬桶」之類的名聲。從個人愛好看,李漁喜食辣味,愛吃黃梅,尤嗜螃蟹。他每到蟹季必儲錢以待,盼友相邀,腌制盡興。他極贊蟹之「可嗜可甘不可忘之故,則絕口不能形容。——在我則為飲食中之痴情,在彼則為天地間怪物矣。」奇怪那些飲食店老闆怎麼沒開發出個「笠翁蟹」之類的品牌菜來,以招徠文化食客。飲食之中,食偏功用,飲偏享受,而飲食文化、飲食美學離直接功用越遠越靠近精神層面。果品及酒與茶便成為審美焦點,更講究內涵和形式,但《閑情偶寄》不載果食茶酒說,不是不重視,而是打算另立體系細細品味。
李漁對酒文化與茶文化的差異心知肚明,「果者酒之愁,茶者酒之敵,嗜酒之人必不嗜茶與果,此定數也。」酒之豪興、茶之清雅中,他顯然鍾情後者,「予系茗客而非酒人」。他甚至欲編《茶果志》,來盡文人興緻,若能成書,必是飲食美學傑作,有更出色的中國雅文化品格。酒神文化對西方文化來說,幾乎與藝術精神同構,而茶文化的意境則與中國文人藝術息息相通。陸羽的《茶經》可作生活美學的典籍精讀。中國歷代文化人構築的茶藝茶境、茶政茶風、茶禮茶俗、茶器茶室、茶鄉茶士文化,已成為日常生活審美中個體從物質生活到社會生活、精神生活過渡的橋樑。百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文化已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中待客之道和自我精神空間構築的路徑。靜謐的茶文化與喧鬧的酒文化不同,茶要靜品,酒不宜悶,茶果素心,酒菜厚味,茶境多與自然聯繫,酒中更多人際糾葛,茶宜知己默會,酒可陌路相歡。茶重餘味,酒須盡性。清茶助理性,故與禮儀鄭重相連,吃茶可定親;酒可促激情迸發,可斗酒詩百篇,散發行狂草,也可將人撕下假面打回原形,酒醒還要做回現實自我,酒桌許諾賭咒,醉中甜言辣語,酒後概不作數的。茶詩多禪意,酒令貴諧謔,茶館清談中的憂患意識和酒樓酣暢間的迷亂情懷,將中國人的苦樂悲歡、理智激情的張力系統撐展開來。強烈刺激的酒精神人人可領略,而清幽綿長的茶情懷卻沒幾人道得出,李漁的《茶果志》未成書,真是憾事。
資料來源:《李漁的飲食美學》,楊嵐 《李漁隨筆中的飲食文化》,朱希祥
光緒年間,有近親在大寺里打水陸道場,我去看了幾天,別的多忘了,只記得有一天看和尚吃午飯,長板桌長板凳,排坐著許多和尚,合掌在念經,各人面前放著一大碗飯,一大碗蘿蔔燉豆腐,看去覺得十分好吃的。
周作人《吃豆腐》
他是現代白話散文的祖師爺(之一),也是白話寫食的祖師爺,後來的汪曾祺等多人,可能都受影響。
他喜歡吃瘦的,自然而有味的東西,大蒜葉煎豆腐,冰糖葫蘆,大片切開的雪白煮鮮筍蘸醬油,甘蔗段跟荸薺煮在一起,喜歡熏鵝,討厭烤鴨。甚至念念不忘「金黃色的腌菜」和蝦米沖的湯,蝦殼跟筍的老頭蒸的鮮汁,被張(愛玲)奶奶嘲笑寒酸。
吃熏鵝是周小時候,清明坐船去上墳的事情,所以一直不能忘。和上墳聯繫起來的另一件吃食,是《故鄉的野菜》里他提到的紫雲英,早春繽紛的紅紫野花與亡人,這個對襯非常美麗,木心後來也寫過。
母親在說
去的時候
春不作興的
回來,隨便吃
誰偷酒偷果子了
櫓聲像奶娘
油菜花黃呀
比紫雲英凶
《春舲》
蕭紅說魯迅先生家吃的菜一般只有三個,黃花魚,鹹菜炒筍,還有一個綠葉蔬菜如豌豆苗。魯迅先生也喜歡吃筍。她沒有承認,但應該也是「看去覺得十分好吃的」。
蕭紅寫吃也是一把好手。然而她的重點在「飢餓」,這有點像莫言,對於食物有巨大的興趣,然而不是因為講究味覺,而是因為匱乏留下了一種急切索取的性格。
《呼蘭河傳》里寫了很多吃的東西,然而蘑菇是房上長的(沒準有毒,但是周圍的人羨慕得眼睛都紅了),小豬是淹死的,大豬是瘟死的(名義上也是淹死)。馬伯樂拿五個蛋炒飯,並非吃不起,然而是在難中——中日將要開戰了。
她和蕭軍兩人流浪,沒錢的時候,她在小爐子上煎切成片的土豆,炸蔥花發出很香的氣味,帶一點俏皮的小小主婦形象,非常可愛,然而酸楚錐心。
蘇青跟丈夫搬到上海,開地域炮抱怨當地的黃花魚用醬油燒,烏漆墨黑,哪比得上寧波剛打上來的魚,金鱗燦爛,可以清蒸。清蒸是對一條好魚的禮遇,倒是跟廣東人有點像。
她也喜歡吃筍,喜歡清淡、質樸、鮮活的東西。不過寧波的臭滷菜她不敢吃。
等有心情了繼續補充。
蟹自己妖。
魯迅先生。(雖然他不是以「吃」成的名)
說起吃貨,不太能想起魯迅來,實際上,民族脊樑先生在「吃」這個問題上,絕對有發言權。
魯迅在北平居住了十五年,去過的知名飯店最起碼有六十五家,現在的人是怎麼知道的?——魯迅先生寫日記啊,他把下館子的經歷寫進了日記,詳細記錄了飯店的名稱,總計六十五家,都是北京城知名的飯店(小館子咱不下)。
據記載,魯迅最常去的是廣和居(北京「八大居」之首,頗負盛名)。常去這家飯店的原因無他——離家近(怎麼跟流川楓似的)。當然,廣和居的美食,是極好的,先生很愛吃——廣和居是個好飯店。
廣和居招牌菜:潘魚(因為清朝翰林潘祖蔭得名)、炒腰花、油炸丸子、四川辣魚粉皮、沙鍋豆腐、清蒸乾貝。
魯迅是好酒之人,常用廣和居的炒腰花下酒。這道菜在炒之前,腰花要先拿沸水焯,一要去除腥膻,二要保持脆嫩;用油也有講究,要拿豬油和花生油按比例調和;配菜是青蒜苗和木耳,用以豐富口感。
魯迅喜歡一道叫「三不粘」的菜,主料是雞蛋,香甜嫩軟,據說可以解酒。估計是一種類似於今天雞蛋羹的食物(或者是蒸蛋糕)。ps:有知友指出"三不沾"是炒制而成的。
題外話,小時候讀魯迅,總覺得他的形象太過嚴肅,橫眉冷對,一絲不苟。後來讀到《社戲》,讀到月夜煮羅漢豆的那部分描寫,恬淡素凈,又透著活潑頑皮,我對先生的印象發生了轉變。一路讀來,了解魯迅越多,越發現先生革命性、批判性之外的另一面,我看到他對木刻版畫的熱愛,對服裝設計的嘗試,越來越覺得先生可愛,再後來,發現先生是個「吃貨」後,對他的崇敬和喜愛之情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也許,我們真的要多去了解這位大師,等到真正了解以後,我們眼中的魯迅將不再是一個被樹立起來的符號了,而是一個真真切切的、可愛的人。
那些讓魯迅「滾出」語文課本的人,自己先行滾粗吧!!!
完~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對老百姓來說,吃絕對是頭等大事。來自五湖四海的食材和調味,無時無刻不觸動著億萬人的神經和味蕾。從我們的老祖宗開始,斗轉星移,朝代更替,唯一不變的是人們對美食的欣賞和嚮往,而在歷史的長河中,能夠因嗜吃而名垂青史的並不多見,蘇東坡就是其中最負盛名的吃貨!
蘇東坡一生在仕途上並不如意,說到底他還是個文人性情,又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在朝堂上亂說話,所以經常觸怒龍顏,或者得罪同僚,於是便數次被貶官,一般人被這麼禍害,早就死了,不過蘇東坡倒是看得很開,正好借著被貶的機會四處遊歷,大吃特吃,得啥吃啥,從不挑食,不但吃,還作詩作詞,還發明新的菜肴,用美食填補官場上的空虛寂寞冷,老百姓未必了解蘇東坡的生平,了解蘇東坡的詩詞,但幾乎沒人不知道以蘇東坡命名的美味佳肴,一生隨遇而安,活得真實自在,這個吃貨的稱號當之無愧!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吃貨的鼻祖蘇東坡都在美食界幹了些啥驚天動地的事兒吧。
東坡肉
1080年,蘇東坡被貶到黃州(現在的湖北黃岡地區),因為宋代豬太多了,當地的老百姓都不稀罕吃了,蘇東坡於是發起了一場復興豬肉的革命。東坡肉據說是蘇東坡與朋友下棋,忘了爐上燉著豬肉,結果誤打誤撞發明的,有詩為證: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
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
現在的東坡肉講究選擇上好的五花肉,經過大火沸煮,再加冷水去沫,然後再大火沸煮之後文火慢燉而成,東坡肉汁多肉嫩,肥而不膩,酥而不爛,入口帶有淡淡的甜味,可謂色香味俱全,任你是面對肥肉如何的巋然不動,也很難抵禦這樣美味的誘惑。
東坡餅
還是蘇東坡在黃州期間,經常去黃州的安國寺與那裡的和尚嘮嗑,因為知道蘇東坡喜歡吃油酥類的食品,所以和尚就用精緻的千層油酥餅款待他,蘇東坡又在此基礎上做了改良,後人將這種餅命名為東坡餅,算是給東坡冠了名。這種餅用上等細麵粉做成蟠龍狀,和麻油煎炸,片片如薄絲條,然後撒上雪花白糖,香甜酥脆,落口消融,風味不同凡響,現在已經是湖北當地的一道名小吃了。後世有詩云:
門泊戰船憶公瑾,吾來茶話續東坡
東坡肘子
這次蘇東坡又被貶回老家四川眉州去了,他老婆王弗在家燉肘子不小心糊了,趕忙加進各種配料再烹煮以掩飾焦味,不料歪打正著,反而燉出了這道名菜,所以這道菜名是蘇東坡侵權盜用了他老婆的名字。現在這道菜已經成為四川名菜,醬紅的色澤,肥而不膩、粑而不爛,特別是肘子富含膠原蛋白,也是一款絕佳的美容食品。
東坡豆腐
蘇東坡被貶至江蘇鎮江時,與當地金山寺的佛印和尚相投,經常一起開懷暢飲。蘇東坡在一次和佛印和尚的佛經PK賽中敗下陣來,值得下廚做素齋給佛印吃,於是創立了這道東坡豆腐,並寫下:
煮豆為乳脂為酥
後來他被貶到哪裡,這道菜就流傳到了當地。這道菜以黃州豆腐為主料,將豆腐裹入麵粉、雞蛋、鹽等製成的糊中,再放入五成熱的油鍋里炸制後撈出來;然後在鍋內放油、筍片、香菇和各種調味料,最後放入瀝過油的豆腐,煮至入味出鍋即成。東坡豆腐外形醬紅,質嫩色艷,鮮香味醇,營養豐富,是素食中的精品。
東坡魚
蘇東坡很喜歡吃魚,也經常給自己做魚吃,只要是魚類,他幾乎來者不拒,吃過鯉魚、鯿魚、黑頭魚、墨魚、鱖魚、鱸魚、鮑魚等等,甚至連劇毒的河豚也敢吃,總之凡是水裡游的,他一樣都不落下,吃High了還作詩,完全是一個吃貨的本色演出:
姜芽紫醋炙鰣魚,雪碗擎來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氣在,此中風味勝蒓鱸。
所以各地有各種以東坡命名的魚,不過以黃州的這道東坡魚最為出名。先用鹽腌漬一下魚,肚裡塞上大白菜葉,然後將魚與蔥段一起煎至半熟,加入生薑、醬油和料酒燜煮。在起鍋前,將切細橘皮撒在魚上,盛盤上桌。
河豚
東坡羹
現在流傳最廣的是東坡肉、東坡肘子之類的,其實蘇東坡非常注重養生,生平更喜歡素食。他還未踏入仕途的時候,是個愛吃的窮鬼,除了寒窗苦讀,閑暇的時間就和老婆一起研究各種吃。在宋朝,菜羹仍然是平常人家的主要食品,富人吃肉羹,而像蘇東坡這樣的窮人就將蘿蔔、大頭菜、芥菜等蔬菜和豆粉混在一起熬煮,因為在油和火候上掌握得很好,所以這道羹不僅美味,而且營養價值很高,可以軟化血管、降低血脂、有利於消化,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也難怪蘇東坡會自豪地在《東坡志林》中寫道:
予在東坡,嘗親執槍匕煮魚羹以設客,客未嘗不稱善。
好菜一定要配好酒才行,蘇東坡自己還搗鼓著釀酒,在黃州釀米酒,在定州釀松酒,在惠州釀桂酒,在海南釀「真一酒」,他的詩詞中也時時飄散著美酒的芳香,雖有借酒消愁之嫌,但更多時候卻是對生活的讚美和祝福:
持杯遙勸天邊月,願月圓無缺。持杯復更勸花枝,且願花枝長在,莫離坡。持杯月下花前醉,休問榮枯事,此歡能有幾人知,對酒逢花不飲,待何時?
後來,蘇東坡又被貶了,並且更遠了,跑到海南島上去了,不過他還是自得其樂,在島上痛喝椰汁,還把椰子殼做成帽子戴在腦袋上;當然,美味的海鮮也不能錯過,他還學會了烹飪牡蠣,並且向朋友寫信炫耀道:
無令中朝大夫知,恐爭南徙,以分此味。
此外,海南各種新鮮的水果沒有他不喜歡的,尤其是荔枝,並留下了千古名句: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其它蘇東坡發明或者以蘇東坡命名的菜品:
東坡炸牡丹
東坡酥
龍井蝦仁
竹筍燜豬肉
東坡涼粉
梅菜扣肉
據說歷史上以蘇東坡命名的菜品有66道,不愧為一個高逼格吃貨,只有在心裡有愛的人才能做出這些的美味佳肴來。一個標準的吃貨,一定是一個極其熱愛生活的人,因為只有這樣,才不會虧待自己的胃。人生在世不過數十載,讓我們像蘇東坡一樣,不論處於什麼樣的境地,都能夠盡情地享受美食帶給我們的美好吧。
就算生活,給了我無盡的苦痛折磨,我還是覺得幸福更多。
微信公眾號:樂鼠基地
內容為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官方網站:樂鼠基地 | 國內外精品美食資訊分享
吃貨集中營分享最新最全的國內外美食資訊
鹹菜與黃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傳,我無遺憾矣。
——金聖嘆
《南齊書·周顒傳》:「文惠太子問顒:『菜食何味最勝?』顒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瞿秋白,中共元老,早期黨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瞿秋白1935年被捕,隨後就以,臨死之前寫下遺書《多餘的話》,這裡面的最後一部分是這樣的:
「最後……
俄國高爾基的《四十年》、《克里摩?薩摩京的生活》,屠格涅夫的《羅亭》,托爾斯泰的《安娜?卡里寧娜》,中國魯迅的《阿Q正傳》,茅盾的《動搖》,曹雪芹的《紅樓夢》,都很可以再讀一讀。
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一。
永別了!」
中國的太多,舉個國外的栗子吧,太陽王路易十四同學。
之前在網上看到了路易十四的午餐菜單,拖過來分享。
原文如下:
At 1:00 each day, the Sun King sat at an enormous table in his bedchamber as servants presented him with a feast. His lunchtime menu included:
- Four different bowls of soup
- A whole, stuffed pheasant
- A partridge, chicken, or duck
- Mutton with garlic gravy
- Two pieces of ham
- Hard-boiled eggs
- Three heaping salads
- A plate full of pastries, fruits, and jam
只翻譯下菜單部分:
四碗不同種類的湯羹
整隻裝滿餡料的野雞
一隻山鶉(或者是一隻雞或鴨)
淋著蒜蓉醬的羊肉
兩片火腿
煮的很熟的雞蛋
三份沙拉大雜燴
一整盤油酥餅,水果和果醬
後面還加了句: Louis devoured it all. (國王將他們一掃而光)
按照一般的分析,這種吃貨45歲之前必死於高血壓或心臟病。可是,此人77歲去世,執政時間長達72年。
在路易十四死了以後,他的醫生髮現,他的腸胃的大小,是常人的兩倍。
歷史上的吃貨?
首先要看如何定義「吃貨」。
吃「生彘肩」的樊噲算一個;
「年八十時,尚食斗米肉十斤」的廉頗算一個;
愛吃魚炙而喪命的公子光算一個;
「食指大動」「染指」的公子宋算一個;
「熊蹯不熟,殺之」的晉靈公算一個;
吃「禁臠」的晉元帝司馬睿算一個;
「憂懣不能食,亶飲酒,啖鰒魚」的王莽算一個;
「以蜜漬鱁鮧,一食數升,噉臘肉常至二百臠」的劉宋明帝算一個;
「開葷」的東昏侯蕭寶卷算一個。
到死了還要喝蜜水的袁術算不算 因為木有蜜水喝還氣得吐血而亡
必須是孟浩然啊!
生了背疽,醫生說要忌口,不能吃魚。後來王昌齡來襄陽找他玩耍:「來到你的城市,襄陽有什麼值得推薦的美食?」於是飯桌上上了條查頭鯿。這貨一樂就把醫囑忘背後了,痛快吃呀!然後客人還沒離開襄陽,主人就仆街了。
小時候看了這故事,森森為吃貨的堅強勇敢迎難直上而震驚。食之所在,縱千萬死吾往矣!此之謂不失本心。_(:з」∠)_
汪曾祺不服
袁枚 可以看《隨園食單》
梁實秋 可以看《雅舍談吃》
汪曾祺 還記不記得語文課本上的《黃油烙餅》?他的好多散文也是以吃貫起的,讀起來特別咽口水。
慈禧算嗎 小時候看一本書上一個慈禧的宮女回憶的 慈禧特別會吃花 把荷花花瓣裹麵粉炸熟做零食 又香又脆 還有玫瑰花瓣做成玫瑰醬 至今我還對炸荷花充滿憧憬。為了美容每個月按時吃一次珍珠粉。葉廣苓的豆汁記上也說老佛爺吃完了飯出去散步走不了多遠想吃什麼廚子就得隨地支鍋現做。還特別喜歡吃剛出鍋的烤鴨 要咬一口就流油的。 後來因為貪吃太油膩的東西拉肚子死掉了
推薦閱讀:
※魯迅(原名周樟壽)的筆名為何如此之多?
※湄公河事件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內幕?
※80年後的知乎是什麼樣子?會有怎樣的評論?
※現在網上看到的雍正《大義覺迷錄》中每一節的小標題是不是後人加上去的?原版也有小標題嗎?原版長什麼樣子?
※如何評價《竹書紀年》史學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