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如果不進行肅反清洗,蘇聯能否避免在蘇德戰爭中初期那種一潰千里的狀況?

斯大林格勒這種絞肉機式的戰役是否不會發生,是否會延緩德國對蘇聯開戰的時,亦或許在開戰後戰事都發生在蘇德邊境一帶


樓上那麼多回答,沒有一個答到點上的。

以蘇聯的擴軍速度,就是不清洗也要跪。

以下引用材料來自朱可夫回憶錄:

1939年初,軍隊中火炮的數量從1934年的17,000門增長至近56,000門。當然,軍隊裝備中還長時間地保留了某種過時的火炮,軍隊中火炮裝備的一系列問題當時還無法解決。

  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步兵部隊裝備了50毫米迫擊炮。一位很有才能的設計師E.H.沙維林在戰爭發生前很久就已製成了82毫米和120毫米迫擊炮,但直到很晚我們才能把這種武器裝備給部隊。

  我國現代化的航空工廠在1938年生產了近5,500架飛機,而在1930年只能生產860架。

  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成就大大地提高了我們海軍的技術水平和戰鬥力。1929至1937年建成了各種類型的戰鬥艦艇和輔助艦艇共500艘。1932年根據黨中央的建議,建立了太平洋艦隊,1933年建立了北方區艦隊;並加強了裏海、第聶伯河區艦隊。建造了供海洋航行的大型艦隻,大批生產К、Л、Щ、С型潛艇、魚雷艇、驅逐艦、「基洛夫」號輕巡洋艦和「恰巴耶夫」號重巡洋艦,建立了若干個海岸炮兵連,加強了海軍航空兵。1937年末,組成了造船工業人民委員部,制定了在下一個五年計劃建立大型艦隊的汁劃。

  隨著陸軍、海軍技術兵器的改裝,很自然的結果就是必須由地區制和常備軍制並存的局面過渡為單一的常備軍制。新的技術兵器從根本上改變了作戰方法,對各軍兵種的戰鬥使用和在戰鬥中的協同動作提出了獨特的複雜的任務。因此,短期集訓是很不夠的,必須進行較長時間的、連貫的、系統的軍事訓練。我國的經濟能力已使我們有可能實現這種過渡(保持一支常備軍必須有大得多的開支)。

  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和政府同意並批准了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提出的關於大大增加常備軍師的數目和增強保留下來的地區師中的骨幹力量的建議。執行這個建議必然大大增加紅軍的數量1933年紅軍為88.5萬人,到1937年末增加為150多萬人。常備軍師的數量增大9倍,到1939年軍隊經過補充改編最後完成了向常備軍制的過渡。1938年末,邊境各軍區的步兵師幾乎全部轉為常備軍制。

在第十八次黨代表大會上(1939年3月)國防人民委員、蘇聯元帥К·Е·伏羅希洛夫在其報告中指出,我們軍隊的數量與1934年相比增長了一倍,軍隊的摩托化裝備為1934年的260%。他列舉了我步兵軍火力的總數,該數字不低於德國或法國一個軍的火力。我騎兵增長50%,大大加強了騎兵中的火炮、輕重機槍和坦克(平均加強35%)。坦克的總數增長近1倍,坦克的火力增長近3倍。火炮的射程增大了,火炮的射速,特別是反坦克火炮和坦克火炮的射速增大了。如果說1934年全部空軍一次出動可攜帶2,OOO噸航空炸彈,而現在其攜帶量增加了208%。不僅是殲擊機,甚至轟炸機也提高了速度,每小時超過500公里。

以上引用結束.

從以上材料不難看出,就算沒有大清洗,難道蘇聯就來得及在開戰之前把這200萬人齊裝滿員給訓練好嗎?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假如蘇聯集中力量建設50萬人的話,這個目標一點都沒有問題,可當時他們是大幹快上全麵攤大餅,目的就是爭取時間多搞軍隊建設,然後一波流推平歐洲。

其次,戰前的秋季演習中,朱可夫擔任的藍方已經用非常類似歷史上的攻勢行動毆打紅方生活不能自理了,可結果還是中了招。

以下引用自同書:

1940年9月底,接到總參謀部的通知,根據黨中央的指示,12月於莫斯科召開高級指揮員會議。指定我在會上作題為《現代進攻戰役的特點》的報告。此外,還要進行大規模的戰役戰略演習,指定我為演習中的「藍」方。國防人民委員要求11月1日前交出報告草稿。

......
1940年12月底會議開始。參加會議的有各軍區和各集團軍司令員,各軍區和各集團軍軍事委員和參謀長,各軍事院校校長,教授和軍事科學博土,各兵種監察部部長,各總部部長和總參謀部領導幹部。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員自始至終參加了會議。

會議聽了許多重要報告。И·В·秋列涅夫大將準備了論據充足的報《告現代防禦戰役的特點》。信根據規定的課題他沒有超出集團軍防禦的範圍,沒有論及戰略防禦的特點。

......
西部特別軍區司令員Д·Г·巴甫洛夫上將的報告《關於機械化兵團在現代進攻戰役中的使用》引起了普遍注意。這在當時是一個新的重大問題。在其論證充足的報告中,Д·Г·巴甫洛夫出色地說明了坦克軍和機械化軍具有巨大的機動力和突破力,而受炮兵和航空兵火力殺傷的機會卻較其他兵種要小。

我的報告《現代進攻戰役的特點》也獲得好評。參加會議的人還做了一系列寶貴的補充和批評。

所有討論時發言的人和國防人民委員致閉幕詞時都一致表示,如果法西斯德國把戰爭強加在蘇聯身上,我們就得同西方最強大的軍隊作戰。在會上還強調指出,這支軍隊裝備有大量裝甲坦克部隊和摩托化部隊及強大的空軍,並且這支部隊還具有組織和實施現代戰爭的豐富經驗。

所有的發言均認為,今後必須繼續組建坦克和機械化兵團(師、軍),以便在兵力對比上與德軍相等。許多人都談到空軍、防空和防坦克部隊的改編和改裝問題,提出炮兵必須採用機械牽引,以提高其機動力和越野通行能力(А·И·葉廖緬科在其《戰爭初期》一書中談到斯大林在高級指揮幹部會議的最後-次會議上所做的冗長發言的內容。А·И·葉廖緬科的回憶是錯誤的,實際上斯大林沒有參加這次會議。)。
......
會議結束後的第二天,原定進行一次大型演習

......

斯大林問道:「你們的演習什麼時候開始?」

С·К·鐵木辛哥回答說:「明天早晨。」

「那好,你們進行吧。但是司令員們先不要走。誰充當『藍』方,誰充當『紅』方?」

「朱可夫大將充當『藍』方(西方),巴甫洛夫上將充當『紅』方(東方)。」

第二天一早就開始了大規模的戰役戰略演習。作為戰略情況基礎而假設的事件是在蘇聯遭到德國進攻時西部邊界可能發生的情況。

演習由國防人民委員С·К·鐵木辛哥和總參謀長К·А·梅列茨科夫領導。同時他們又「代表」西南戰略方向。「藍」方(德軍)假設是進攻一方;「紅」方(紅軍)假設是防禦一方。

這一戰略演習基本上完成了預定的目的——檢查戰爭初期軍隊的掩護和行動計劃中的主要措施是否可行、是否合適。

感謝總參謀部,他們為演習準備的全部文件材料反映了法西斯德軍最近在歐洲的行動。

在西部戰略方向的演習包括了從東普魯士至波列西耶一線。雙方兵力:西方(「藍』方)60多個師,東方(「紅』方)50多個師。地面部隊的行動有強大空軍的支援。

對東方來說,演習中充滿了戲劇性情節。而這些情節與1941年6月22日蘇聯遭到法西斯德國進攻後所發生的一些情況在很多方面很相象。

演習結束後,國防人民委員命令Д·Г·巴甫洛夫和我進行局部講評,指出演習參加者行動中的缺點和優點。

斯大林建議總講評在克里姆林宮進行。國防人民委員部和總參謀部的領導人、各軍區司令員及參謀長均被邀請到克里姆林宮。除斯大林外,出席講評的還有政治局其他成員。

總參謀長К·А·梅列茨科夫大將報告了演習的經過。當他談到雙方力量對比的數字和『藍」方在演習開始階段的優勢,特別是坦克和空軍的優勢時,斯大林(聽到「紅』方的失利感到氣忿)打斷他的話說:
「不要忘記,在戰爭中重要的不僅是數量上的優勢,還有指揮員和軍隊的作戰藝術。」

斯大林接著又提了幾點意見,然後問道:

「誰還想談談?」
......

我請求發言。

我談到,這類演習對於提高高級指揮人員的戰役戰略水平是很有價值的。我建議,儘管演習組織起來很複雜,還是應當常常舉行這類演習。為了提高軍區和集團軍司令員及參謀人員的軍事素養,必須在國防人民委員和總參謀部的領導下開始演練大規模的帶通信器材的首長—司令部野外演習。」

然後,我還談到了白俄羅斯的築壘地域的構築問題:

「我認為,白俄羅斯現有的築壘地區距離邊界太近,並且它們的布局,特別是在比亞韋斯托克突出部,在作戰中非常不利。敵人可以從布列斯特和蘇瓦烏基地域突擊我比亞韋斯托克軍隊的後方。同時,築壘地區的縱深很小,不可能堅持很久,因為敵人的炮火可以達到全部縱深。我認為,必須在離邊界較深遠的地方構築築壘地區。」

Д·Г·巴甫洛夫問我道:「在烏克蘭構築築壘地區的位置是否合適呢?」很顯然,我批評了他的軍區,他不滿意。

「在烏克蘭選擇構築築壘地區位置的不是我。但是我認為,在烏克蘭也應在距邊界較遠的地方構築築壘地區。」

К·Е·伏羅希洛夫對此強烈不滿,他說:「築壘地域應根據總軍事委員會批准的計劃構築,這個工作的具體領導則由副國防人民委員Б·М·沙波什尼科夫元帥負責。」

因為引起了爭論,我中止了發言,坐了下來。

後略
以上引用結束。

總而言之,很簡單,擴軍那麼快,要改變局勢必須集中建設幾個核心力量,而不是繼續攤大餅搞全面建設。攤子鋪那麼大,人才、裝備都供給不上,不趁你虛要你命,難道還等你五年以後齊裝滿員再動手?


關於大清洗和蘇聯二戰中前期一系列失敗的關係,請簡單理解為:
我打斷你的腿,你百米跑不進10秒,我不打斷你腿,你就能跑進10秒了?

推薦 李豫 的答案

可以看西歐,人家沒有斯大林,沒有大清洗,照樣一潰千里。連美國機械化部隊,在非洲的第一仗也是被德國人全殲了。美國人的觀點是,德國軍隊在40年代是一隻外星人水平的軍隊。德國的閃電戰在戰術層面一直是無敵的,蘇聯直到斯大林格勒時仍沒有找到應對辦法。

圖將軍活著,也是打不過德國人的。包括德軍自己,1943年以後面對蘇軍的縱深攻擊,同樣一潰千里,誰也別笑話誰。因此當時對付閃電戰唯一的機會就是玩戰略,退到西伯利亞/柏林去,讓敵人的刀鋒因後勤原因衰弱,然後再慢慢尋找應對方法。真正有辦法對付閃電戰,是1943年以後了。

我再推薦一下這個文章
蘇軍在庫爾斯克的防禦戰術
在庫爾斯克前,德軍的攻勢可能被終結,戰役可能失敗,但是閃電戰本身(戰役初期的突擊)是100%成功的。1943年之前,蘇軍的防禦作戰在戰術層面有根本錯誤,與武器、兵力對比和具體指揮已經無關了。庫爾斯克本身也是蘇聯的一個實驗,包含了蘇聯2年來的作戰經驗,有些經驗是一個月前才提出來的,從總指揮斯大林到現場指揮瓦圖京,沒人對新戰術有把握。中央事先已經表示可以接受戰役失敗的結果。


蘇聯初期的失敗恐怕是必然的
蘇聯初期之所以一潰千里,大概由這樣幾個因素決定:
1.德國的閃電戰是全新的戰略戰術,直到1943年庫爾斯克會戰前,都沒有能夠有效防禦閃電戰突進的戰術;
2.蘇聯完全沒有做好戰爭準備,西北、西方和西南方向上三個主要的方面軍滿員率都很低,大概只有一半左右,德軍開始進攻時都沒有進入防禦陣地做好戰爭準備,更別提動員、後勤、武器更新換代之類的事情了,在這種狀況下蘇聯紅軍迅速地被德軍的穿插包圍殲滅了數百萬人之眾;
3.蘇軍從基層戰士、士官的戰鬥經驗、戰術素養到高層指揮官的戰術、戰略能力都很差,戰鬥基本靠烏拉人海衝鋒,中高層指揮官在43年前基本不會防禦和進攻(從41年的慘敗到42年哈爾科夫、克赤的悲劇到斯大林格勒戰役前期被德國人一路千里推進到伏爾加河畔以及高加索……紅軍高級將領學會打仗基本都是血的經驗堆積出來的)。事實上,由於剛開戰半年,戰前的蘇聯紅軍基本就被消滅殆盡(德軍1941年殲敵300萬左右),整個戰爭時期蘇聯軍隊都依靠臨時徵召甚至從監獄裡面放出來的新兵,而這些人只經過了極其簡單甚至沒有訓練就上了戰場,所以到了戰爭結束的時候蘇聯底層士兵的戰術素養依然很糟糕,當然中高層將領經過殘酷的戰爭洗禮,其戰爭藝術已經好得多了。

這三個因素裡面,只有第三點和大清洗有關係,大清洗洗掉了蘇聯軍官團的大部分,讓大量沒有經驗的新人迅速晉陞為中高級軍官,其戰術戰略素養可想而知。然而,即便沒有大清洗,德國的閃電戰本來就是讓當時絕大多數將領難以適應的新的戰略戰術,法國、英國沒有經歷大清洗,但其將領同樣無法正確應對德軍的進攻。而第一點、第二點因素和大清洗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換言之,蘇聯在戰爭初期戰略上的劣勢不會改變,但如果沒有大清洗,有更多有經驗的軍官保留下來,那麼或許不會輸得那麼慘。戰線可能最後還是要推到莫斯科,但被殲滅的數量估計會少很多。

不過以上所有的推論,都建立在如果沒有大清洗,蘇聯依然會團結在斯大林的絕對權威之下奮力反擊德國的前提之下。但這一點其實是未必的,很難說如果沒有大清洗,戰爭剛一開始的時候斯大林是否會被黨內反對派掀下馬,因為在誤判戰爭是否會發生這一點上斯大林無疑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事實上,戰爭開始後斯大林極其消沉,在自己的孔策沃別墅裡面躲了將近一周不見人,而在莫洛托夫帶著政治局委員們請他出來控制局面的時候,他的第一個念頭居然認為人家是來逮捕推翻他的……而如果發生斯大林在政治上被鬥爭下台這樣的事情,考慮到斯大林在軍內有伏羅希洛夫等鐵杆親信,蘇聯黨政軍能否保持團結就成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斯大林誠然是個暴君+軍事上的平庸者,但其經歷了大清洗之後極高的威望對於舉全國之力抗擊德國人的作用依然是不可小視的,很難想像當時可能有另一個人替代得了這種威望。

當然,推論都只是推論,歷史不提供第二種選擇,以上的分析也就姑妄一聽,姑妄一笑,如果歷史改編,到底會發生什麼誰也不知道。


斯大林的肅反清洗,主要是為了建立無上的個人權威 ,從而把整個國家改造成斯大林的和斯大林的布爾什維克的蘇聯。這樣斯大林就可以不受約束,也可以不計後果的將國家重工業化。沒有肅反,就沒有斯大林的絕對掌權,意味著蘇聯的對外政策更加以意識形態為重,我猜測根本不會有根納粹德國攜手瓜分波蘭這樣的事情。起碼戰爭的起點會東移一些。雖然被清洗掉相當一大部分有經驗的軍官,但是這些軍官的經驗也都來自於仍是一戰水平的國內戰爭,比起沒有經驗卻更加年輕的軍官,是否更有用而存疑。而沒有不計後果的重工業化,蘇聯軍隊的現代化程度也會更低一些。有利之處在於,蘇聯軍隊會對戰爭準備更充分。這些綜合起來,蘇聯軍隊面對巴巴羅薩的抵禦能力會降低,無論如何也沒有能力在蘇德邊境穩定住戰線,由於戰線東移,在冬季前佔領莫斯科的可能性更大了。


反對樓上一群還是打不過的答案,人家題主問的是還不會不會一潰千里,不是打不打得過,打不過是當然打不過,但不可能打成那樣,因為很簡單,幾乎所有蘇軍中下層軍官都沒有做到他們應該做到的事。
我這裡說一個做了他該做的事的軍官,盧金。
這位在蘇軍全面潰敗時帶著一個指揮部硬生生把逃兵湊出一個集群的將軍被視為蘇軍的防禦大師,被俘戰後回國還是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參考其他戰俘的下場,不難看出他在蘇軍中的地位。而這位將軍如果放在43年以後的蘇軍將領中,他的表現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閃光的地方(戰術指揮層面並沒有突出表現)。他之所以被那般禮遇,只是因為他在兵敗如山倒的蘇軍中重新組織起部隊堅守陣地,其實這是一個合格的中下層的軍官應該有的素質,但巴巴羅薩時的蘇軍中,有幾個軍官能夠稱得上合格?一個合格的軍官尚且對德軍造成了如此大的麻煩,那如果每個蘇軍軍官都能有稱得上合格的素質,那蘇軍還會一潰千里嗎?


軍官缺乏與大清洗恰恰沒有太大關係——大清洗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軍官質量的下降,但41年蘇軍軍官數量嚴重不足的問題比軍官的質量低下更為嚴重。造成這個的主要原因是20、30年代(也就是大清洗之前)紅軍在軍官培養方面做的非常差,當時是按照建設一支不超過200萬人的軍隊規模的思路建立的軍官規模,完全不能滿足一支500萬人以上軍隊的需要。
在39年9月1日到41年6月22日,兩年不到的時間裡紅軍急劇擴展了整整一倍,步兵直接從25個軍,97個師擴張到了62個軍197個師,軍官絕對不夠的說。
而41年紅軍軍官質量低下的首要原因,也不是軍官被清洗了,而是發現軍官數量嚴重不足之後,不得不急速擴招和進行速成教育。


還有你們吹圖哈切夫斯基的也是夠了,他是一個富有前瞻性與想像力的軍事理論家,但是他並不知道怎麼把自己設想的理論變成現實。圖哈擅長軍事的表現就是在華沙孤軍深入被打的稀里嘩啦嗎?
當然這也不怪你們,吹圖哈切夫斯基的風潮就是從赫魯曉夫時期搞起來的
一是為了栽贓,把戰前紅軍準備不足,說成全是大清洗的後果
二是為了吹牛加遮醜


恰恰相反,蘇軍高層的舊俄出身軍官已經在和普魯士軍官團的人眉來眼去了,如果不清洗,這些人就是有能力的第五縱隊,蘇聯歷來沒解決黨指揮槍還是槍指揮黨的問題,大清洗更像是對軍隊的化療


斯大林:伏羅希洛夫,昨天有人託夢告訴我說不該大清洗,清洗了之後怕是納粹同志攻打過來,如何是好呀
伏羅希洛夫:大清洗,蘇軍一潰千里,不清洗,蘇軍反戈一擊
斯大林:說的對,趕緊清洗,再不清洗就完了


不清洗?德國人打過來的話早TM投降了


我認為....這個問題可以跟"如果沒有文革,中國能否避免在越南初期那種死傷慘烈的狀況」做一個邏輯回答


不會。
因為蘇聯(蘇軍)可能一開始就完了。
大清洗的目的不僅是樹立個人權威,還有一個主要的目的是建立領袖對軍隊的絕對權威,簡單來說就是黨指揮槍。
你看納粹也是黨衛隊頑抗到底(當然希姆萊……),容克軍官團嘛……(要不我們再宰掉希特勒和西方媾和,再賣點國家利益?)


大清洗要從多方面來看,從戰略層面來看,把蘇聯最為優秀的戰略家圖哈切夫斯基從肉體上消滅,直接導致蘇聯軍事指導思想的停滯不前或者說嚴重倒退,圖哈切夫斯基的戰爭軍事理論和素養是被德國軍界所敬佩的,其也是後來大發神威的大縱深理論的雛形,蘇聯當時的軍事裝備,產能,戰役戰術指揮,通訊保障,單兵素質是比德國要弱,但畢竟是一個時代的,在軍事指導思想正確的情況下,不至於打的如此慘烈。從民心向背來說,大清洗直接導致國內的離心離德,戰爭開始時,西部地區的人民是把德國當成了解放者看待,軍隊成建制的投降,也是被頻繁合圍的一個誘因。不過,也正是大清洗,給了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等新一代軍官快速上升的通道,否則這些大牛不知道要熬到何年何月才能擔當方面軍的指揮。
總得來看,沒有大清洗,蘇聯還是會在初期失利,畢竟德軍當時是神一般的存在,其軍隊指揮體系,軍神一般的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名將,閃電戰理論,單兵素質,後勤保障在西歐戰役中已經日臻成熟,但也不至於有基輔合圍,莫斯科保衛戰這麼慘烈的情況發生,戰爭可能會在明斯克,基輔一線就轉入相持階段,結果還是德國被虐!


換個角度思考。
如果沒有大清洗,蘇芬戰爭中蘇聯是否還會打得那麼差?
如果沒有打得那麼差,希特勒是否還會決定入侵蘇聯?


沒有大清洗,蘇聯不僅軟體(指揮)拼不過德國,連硬體(裝備)也拼不過了……


應該還是會處於弱勢,畢竟德國本身的發展程度是比蘇聯高的,經濟和人力上,控制了歐洲大半後,也還是很強大的。軍官團和士兵的素質也高於蘇軍。
但是我覺得應該不會如歷史發生的那麼慘。
因為這些龐大的高級指揮人員損失,在世界歷史上都是很罕見的。這些人都是長年累月在軍隊中服役,經過層層篩選才坐上這樣的位置。這些人中的很大一部分不說戰略軍事藝術如何,管理能力還是有的。新提拔上的人當然有天才。但是再天才的人熟悉業務也需要時間。
二是被清洗的人當中有多少是可造之才。我們並不清楚。要知道羅可索夫斯基當時差點被槍斃,朱可夫也差點被波及。要是當時這兩位被殺了,還不是現在歷史書上的兩個名氣不大的受害者。那我們怎麼又知道被殺害的數百高級將領裡面沒有多位這樣的人物呢。而且按大清洗胡來的概率來說,肯定是有的。

另外我覺得俄軍在一戰後已經有一次大出血的行動了。在內戰當中,其實損失了相當數量的指揮人才。當然也鍛鍊出了一批人。但總整體上來看,很多一戰俄軍的精華是損失掉了的。


當然還是會! 這是機械化先進戰術碾壓 在優秀指揮官 頂不住新式打法碾壓


蘇德戰爭初期蘇軍的重大失敗,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蘇聯最高領導人的戰略思維出現了問題,關於這個論述,可以參見《世界軍事》2015年第14期,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的文章《戰略思維縱橫談》。
他指出「二戰之初,斯大林……以為憑藉《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能有3到4年的時間準備戰爭,未料想一年多時間希特勒就發動了戰爭……致使蘇軍在戰爭初期損失巨大」,「以斯大林為代表的蘇聯領導層因戰略思維出現問題,給國家、民族和軍隊帶來了巨大災難」,「俄羅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安.阿.克克申在其《戰略領導論》中說『偉大的衛國戰爭前夕及初期,國防指揮體系最薄弱環節是最高軍事政治核心』」,「蘇聯陸軍元帥華西列夫斯基在戰爭結束後說:『在戰爭的頭幾個月,斯大林表現出對戰略籌劃的準備不足。經歷了一系列嚴重失敗和付出慘重代價之後,他完成了作為一位戰爭指揮者的成長過程』」。


不清洗的話紅軍和各地區書記負責人怕是要成建制的叛國投敵了


那搞不好斯大林就成薩達姆了


無論哪種初期都是被勢如破竹

其實我們國家也有過,為了迎接第三次世界大戰的wen hua da ge ming,無論怎麼統一思想,我們肯定在初期被蘇聯快速推進


不肅反,可能斯大林在33年就得去世了。托洛斯基就會成為一把手,領導蘇聯。


推薦閱讀:

世界歷史上有那些經典的名將對決?

TAG:歷史 | 戰爭 | 蘇聯 | 蘇德戰爭 |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