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大明劫》 這種電影在中國為什麼沒某些爛片票房高呢?


電影的標準可不光是歷史考究到不到位,更關鍵的在於電影本身攝影、鏡頭、畫面、節奏等等的控制和發揮,大明劫在考證上實際也並不比什麼抗日神劇強多少。

我嚴重反對知友 @陳濤 說的【國內看電視的大部分是看腦殘抗日劇的奴才】,且不提電視劇與電影受眾的差距,光是我的父親最近熱衷收看《壯士出川》我都沒法容忍僅僅因為看一部文藝作品,就將他人蔑視為奴才的觀點。

大明劫的歷史考據上,就說開頭第一場圍攻開封的大戲,為了表現闖軍的農民軍性質,而將之描述為沒有披甲的布衣部隊,而實際上闖軍的裝備比起被剋扣嚴重的明軍反而更好。歷史上的孫傳庭接手的是一隻裝備極差的乞丐部隊,只有武將私人所屬的家丁才有完整的裝備和軍餉,如果明軍裝備訓練有電影里的樣子那早就打回遼東了。

大明劫的電影本身就缺乏足夠的商業化能量,節奏實在太過於平緩了,而以題材來講,受制於X邦提出的兩X一O,也不可能涉足容易點燃民族情緒的滿漢矛盾部分。而對於現在網路上的【明粉】來講,沒有殺滿殺韃子的明朝文藝作品不具有任何意義,更不可能鼓動【明粉】群體為之貢獻票房。

從大明劫初期的宣傳上來看,他們還是有意圖將網路上人數眾多的【明粉】納入受眾的。片子上映之前,PV的幾個片段在明朝吧之類的貼吧里就已經是非常常見的簽名了。但是由於檔期問題,絕大部分潛在受眾都沒機會去接觸到大明劫,而接觸到大明劫的觀眾基本上都是觀望良久的老古戰迷,顯然大明劫嚴重縮水的戰爭場面和平緩的劇情節奏,都是遠遠無法滿足古戰迷們希望看到一部中國版天國王朝的心理。

孫傳庭河南剿闖的劇情本來受眾就很尷尬,一般觀眾大抵聽都沒有聽過孫傳庭這號人物,而明粉們雖然了解晚明人物,但對他們來講晚明是圍繞山海關南北明清鼎革展開的,晚明是袁督師、毛文龍、黃台吉、朱由檢、盧象升、孫承宗、徐光啟等等的晚明,孫傳庭、賀人龍、白廣恩乃至於張獻忠、高迎祥、李自成的晚明實際上不是【明粉】的晚明,而是大愛姚雪垠《李自成》那代人的晚明。把姚雪垠的晚明拍給當年明月、灰熊貓的粉絲看,當然有雞同鴨講之感。

大明劫上映後北朝的古戰版和影評區都有大量討論,但最終結果無外乎都是【這電影很不錯、考究可以,但太平淡有點無聊】之類。對於一般古戰迷和明粉來說,這種優秀但不刺激的電影,都是很難列入觀影第一梯隊的——而大明劫的檔期註定了沒在第一梯隊去看就沒機會看了。

作為一部缺點相當突出和明顯的電影,大明劫的良好口碑一方面來自於題材,晚明依然是我國文藝創作領域的一片空白,在明末小說成為網路架空歷史小說中最熱門的類型後,數量龐大的明粉急需現實中的文藝產品來發泄他們反滿崇明的情緒;另一方面大明劫的老國產片味道,讓人聯想起八九十年代甚至本世紀初的一些內地歷史影視作品。

改革開放後隨著港台文化的衝擊,電視劇的台灣化和電影的香港化非常嚴重,特別是電影的香港化基本摧毀了原有的內地電影的內核。不是說香港電影不好,而是香港電影類型化的問題太大,它的過火和浮誇註定香港化電影的局限性。內地電影香港化之後,我們基本上就看不到歷史電影了,所謂的歷史電影已經等同於古裝武打電影了,老謀子系列也好赤壁系列也好飛碟帽系列也好,都只不過是穿上了古代服飾的香港功夫片的延伸罷了。

大明劫讓我們欣喜的地方就在於它回歸到了老國產片那種厚重的味道裡面了,這是它獲得好評的最主要原因。

其實題主疑惑大明劫的票房成績糟糕之餘,可以去購買DVD觀賞嘛(應、應該會有吧?)。歷史上有很多備受好評但是叫好不叫座的電影都考錄像帶和DVD扭轉盈虧了,大明劫即使不將題材改成反滿或者凸顯大明朝制度優越性之類符合明粉胃口的類型,只要將那種精心製作的老國產片的理念貫徹下去,總會有識貨的人的。


排片少,上映時間短


沒砸錢推廣,影院覺得沒角兒,沒噱頭,沒票房,少排點場次,結果就


為什麼呢?有句詩寫的就聽明白的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大明劫這部電影我之前是相當期待的,但由於影院場次安排的原因,沒能去貢獻票房,最終是在B站看的高清版。
說實話,看完之後還是滿失望的,不如期待的那麼好。
當然,影片的道具相對其他同類型電影而言,已經是很考究了,影片最大的問題不是出在道具上,而是「太平淡」,完全沒有爆點啊。
特別是最後孫傳庭部全軍覆沒的段落,完全可以拍出能完美升華主題,或者說至少讓觀眾熱血沸騰一下的地方,完全就那麼平平淡淡的過去了。
所以票房失敗,在所難免吧。


1.大明劫算是比較考究的劇了。還不夠。而且距離真實歷史也有段距離。已經算是國內難得的好劇了。
但是,時間點選得不好。因為那段歷史,大部分人是不熟悉的。明末本來就是很詭異的存在,如此複雜的歷史階段,大部分人都是糊塗的。認為滿清好的大有人在。愛看清宮戲的人是大多數。

2.忽略了市場群體的基礎需求。事實上,國內看電視的大部分是看腦殘抗日劇的奴才,對真實的歷史一點興趣都沒有。他們甚至連看古裝劇的興趣都是很局限的。 而看電影的大部分是年輕人,更是對歷史沒有興趣。如果是古裝,最好是武打,神話之類的。 因為什麼,無論電視觀眾還是電影觀眾,大部分都是對真實歷史一點興趣沒有的人群。之前看古裝劇,都是為了看明星或者搞笑的。

3.劇中主要歷史人物對他們來說過於陌生。這也導致缺乏傳播性。

所以,有點不討好。因為對歷史迷來說,該劇解釋迷糊,描述的也不算真實歷史。而對電影觀眾來說,又過於深奧,歷史背景和歷史人物也不熟悉,難以大紅。

做的好的地方,各方面細節相對比較考究,氣氛比較接近嚴肅歷史,所以給人留的話題還是不少的。算是在歷史劇中留下印記了。 這樣的電影不多。


當前大派明星,如果吧裡面一兩個女主角換成趙麗穎,范冰冰票房會高點


平均歷史知識和文化素養還不夠。


沒花錢做宣傳,名字吸引不了年輕人,年輕人去影院做什麼?去爽而已。稍微對歷史感興趣的人又喜歡戰爭場景,明星效應。這部電影我覺得可以當成國產歷史類電影的篩子了,劇情和場面雙雙超過它的,才能算是佳作。


呵呵,可能很多人對這種片不是很喜歡吧,


看看小時代就行了 思考這東西不適合努力


推薦閱讀:

為什麼像百鳥朝鳳這種高口碑的電影卻沒有排場?一個電影的排場是誰說了算?是製片方還是各個影院?

TAG:電影 | 票房 | 中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