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遲子建的作品?


遲子建在《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開篇就寫道:我想把臉塗上厚厚的泥巴,不讓人看到我的哀傷。適時的他遭際丈夫離世, 悲傷不言自明,但在她的言辭間,我們可以感受到那種生命的韌性,不禁讓人感嘆,這真是個堅強的女子。遲子建的聲音,天生帶著東北姑娘直性子,線條分明,爽朗,顯得和作協裡面的一群作家格格不入,幾十歲的人了,還跟個小姑娘一樣,學不會壓著嗓子講話,這貌似是劉震雲對於遲子建的嗔怪,我已經記不清了。其實看到這樣的性格描述,也就不難理解遲子建的身上的溫情了,心大著呢。

讀遲子建,要像她撫摸她丈夫的眉骨那樣,有種柔荑撫面,指觸眉骨的溫馴感,要在北方人的稜角里摸出南方人的婉約。暖是她文章的基調,故鄉東北的黑土是她靈感的源泉,其早期的作品較於稚嫩,在藝術想像力空間上,囹圄於自身生活體驗,無法得到更大的擴張。到中期後,大批量的作品都是在試筆,各種變換主題和敘述方式,這種磨練和試驗,讓其作品更加飽滿了,對比早期作品也已經走出了個人式的體驗,敘事空間被逐漸擴大。直到後期作品,風格才得以確立,找到了自己的領域和技巧,有非常個人化的意蘊空間。比如《白雪烏鴉》的片段式敘述,《偽滿洲國》的編年體,《額爾古納河右岸》里單點切面的獨特技巧,都有著與主題相對應的成熟技巧敘事手法,且在風格確立後,筆法的成熟度非常高,也都非常的穩定,這種穩定在高產作家裡是不常見的。

可能東北離俄羅斯比較近的原因,在她的作品中,會時不時會流露出一種俄羅斯的情節,這使得她的作品有點異域的味道。其次,她個人非常執著的鄉土情懷,無論是在實際上還是精神上,但都讓其作品的現代性大打折扣,即使她的作品中有過「城市化」的進程。又因為她身上的那種溫情,和其個人的看事角度(她崇尚市井生活),導致她的作品細膩有餘卻氣勢不足。《額爾古納河右岸》非常細膩,但一個民族的百年歷程,怎麼想都應該有著磅礴的情感,遲子建老是差那麼一口氣。

遲子建的文字,駕馭中短篇遊刃有餘,但在長篇上,她太淡了。


來自東北的著名作家遲子建,與其他女性作家細膩華麗的文風相比,她更擅長用樸實的筆法描繪了東北的那種乾脆利落的生活。

特別喜歡她那種克制下的悲傷,悲傷後生命的堅韌,不是那種小女人的矯揉造作,是內心堅定的村婦,文字樸實真摯,雖然有點東北特色,但是並沒有特別的方言,也沒有架空歷史,言情推理等噱頭,就是自然映襯下的真誠生活。

與大家推崇《額爾古納河右岸》等熱門獲獎作品相比,我更喜歡她用獨特的文筆,精巧的構思寫出的短篇小說《一壇豬油》,遠離故鄉,在他鄉的凜冽北風中,以一壇豬油為意象,詮釋著多種多樣的愛。

小說的開篇以女主人公「我」獨自帶著兒女,遠離故土,尋找他鄉的丈夫,瑣碎的情節描寫,「帶著仨孩子出門真不容易啊。一會兒這個說餓了,一會兒那個說要拉屎撒尿,一會兒另一個又說冷了。」使讀者沉浸在一種舉家遷徙的氛圍,何嘗不是一種心靈的漂泊,歷盡苦難,最終到達了遙遠的荒山林場。頗有錢鍾書先生的名作《圍城》中知識分子方鴻漸逃亡世界各地的味道。 以「豬油」為意象,串聯了全部的情節,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豬油本來是入口的稀缺品,物質中的物質,卻有著深刻的精神寓意,也刻畫了不同的人間之愛。

屠夫霍大眼,以「豬油」換「我」的泥屋,而「我」卻不知道這「豬油」里的秘密,直到多年之後,「我」才知道他是喜歡「我」的。

他對「我」的愛不是通過佔有對方而獲得實現,而是通過物質的付出來獲得精神的滿足。霍大眼痴痴的等待,他活著時,一見老潘的弟弟,就向他打聽,你哥哥嫂子來信了嗎,他們在那裡過得好嗎?這份愛堅定,執著,可是這種物質的贈與多少年竟然不被「我」所知,當「我」得知實情後,戒指的贈與者已經死了。生活就是如此的真實殘酷。

然而,作者通過對比,也寫了另一個堅定的愛的追尋者,「我」的兒子「螞蟻」為了自己心中美好的愛情堅定、執著,遠赴海外其實何嘗不是另一個霍大眼,只是作者沒有寫出結局,也許生活本來就不知道結局。

在「我」投奔老潘的路中,經過老鴰嶺客棧時,客棧的男主人一眼就看中了「我」的豬油罈子,並執意要買,其實他買壇之意不在壇,而是在乎擁有罈子的女人。客棧的男主人也許只是在以另一種方式尋求愛情不如意的安慰罷了。只是他仍然要承受著這種不如意,客棧夫婦還是要一起走下去。

崔大林是「我」丈夫派去接「我」和孩子們的林場的同事,因為一時的貪心,他拾起了豬油里的戒指,林場的新老師程英也因為戒指嫁給崔大林,卻因此失去了自己的生命。這是一種貪慾的愛,卻難抵擋良心的譴責,主動地向「我」說出了實情。

而「我」如何面對這一實情呢?我沒有絲毫的抱怨,只是些許的遺憾,這是一種博愛還是一種憐愛?其實都是寬容的愛。

「我」只是有些許的遺憾,「可惜我知道這戒指的來歷晚了一步。要是老潘在,我可以跟他顯擺顯擺:瞧瞧啊,也有別的男人喜歡我啊。」可是在丈夫老潘的眼中,「一個眼睛長得跟牛眼似的屠夫喜歡你,有什麼臭美的?」 這才是信任的愛,夫妻之間平凡普通的愛。

遲子建在短篇小說《一壇豬油》中書寫了幾種愛,敘述人「我」和老潘的愛是平凡的,平淡如水;兒子螞蟻和霍大眼的愛是堅定,穩如磐石。崔大林的愛是貪慾的,慾壑難填;

正如蘇童在《關於遲子建》一文中對遲子建的評價:「所有信手拈來的說法都不能概括遲子建的小說品質,她在創造中以一種超常的執著關注著人性溫暖或者說濕潤的那一部分,從各個不同的方向和角度進入,多重聲部,反覆吟唱一個主題,這個主題因而顯得強大,直至成為一種敘述的信仰。」我想這種信仰就應該是一種溫暖的愛吧

參考資料

1.人間之愛的思考及意象化表達_讀遲子建的小說_一壇豬油_李雪

2.一壇豬油引發的愛情傳奇_評遲子建小說_一壇豬油_的敘事藝術_姚國軍


為什麼我老是喜歡回答關注量低的問題。不謝邀。
我本人是受過其作品影響的人,改造了我的世界觀。我第一次讀《額爾古納河》的時候,被裡邊的人性之光和少數民族氣息深深地吸引了,瘋狂地向周圍人推薦這本書。我第二次讀的時候,已經不能自拔,我想了解一下是什麼樣的土地造就了這麼神奇的作品。
沒想到另一個小夥伴也有類似的感觸。我和我的小夥伴打算去額爾古納河。我們買自行車,制定攻略,今年五月份,在草原上還帶著絲絲寒風的時候來到了那片神奇的土地。當然了,我們沒有見到真實的鄂溫克和鄂倫春生活的場景,但是我們見到了,草原、濕地、白樺林、牧民、牛羊。我們一路走一路觀察,感覺這就是生活。
現在再看那本書,完全是不一樣的心境,好似看的就是自己的回憶。我的博客:草原上的三天三夜
...................................我是華麗麗的分割線........................................................
回歸正題。
問題是遲子建的作品,咱先看看遲子建的作品有哪些。主要作品:長篇小說《偽滿洲國》、《額爾古納河右岸》,小說集《逝川》、《霧月牛欄》、《清水洗塵》、《白雪的墓園》,散文隨筆集《傷懷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等。出版有《遲子建文集》四卷和三卷的《遲子建作品精華》。
所獲榮譽:《霧月牛欄》曾獲得第一屆魯迅文學獎、《清水洗塵》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小說《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2004—2006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額爾古納河右岸》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澳大利亞「懸念句子獎」等多種文學獎項,作品有英、法、日、義大利文等海外譯本。
她是唯一一位三次獲得魯迅文學獎、兩次獲得冰心散文獎、一次莊重文文學獎、一次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一次茅盾文學獎的作家。在所有這些獎項中,包括了散文獎、中短篇小說獎、長篇小說獎等。
作品覆蓋了長篇中篇短篇以及散文,在各個領域都頗有成就,我一直以為,她和王安憶是當代最優秀的女性作家。


在哈爾濱上學四年,最遺憾的一場事情是沒能去拜訪遲子建,是的,她影響了我,改變了我,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塑造,可以說是在我大學時精神上最困頓的時候,讀到了她的書,從中篇開始,《北極村童話》和《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兩篇作品成文背景不同,風格迥異,但是我卻被深深的打動,內心起了波瀾,尤其是看《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更是淚流不已。是的,這部作品是她生活的寫照,34歲結婚,5年婚姻,丈夫車禍離世,她後來有文章回憶這段經歷,我讀得痛徹心扉。她說道那年春天,大興安嶺的樹林還是像往常那樣翠綠,鬱鬱蔥蔥,可是在她眼中卻像是盈滿了眼淚。她寫道丈夫離世,自己沒法哭,怕鄰居聽到,開著水龍頭,對著水啜泣,這在這篇小說里說過。對於一位作者,讀她的作品,看她30出頭的照片,我想說我看到了很多單純美好的東西,從她的眼睛裡,其實讀她的書,感覺就是乾淨,對於悲傷的情緒是那樣的剋制,表達的是那樣的準確,直抵人心,她說她喜歡蒼涼的東西,因為覺得真實,覺得歡欣,但是最後的最後,確實感覺到行文中間的一絲溫暖。看她的訪談,她說到對花花草草的那種愛,博大而令人感動。生活改變了她,遭遇改變了她,作品是一種呈現,寫出來是一種對自己過往的總結和放下,後來有了《額爾古納河右岸》這樣的長篇,其實你會發現她在這部獲獎作品中表達的就是一種非常自然化,和諧,安詳的一個人呢,一個家族,一個少數名族的生活變遷,有那麼對無法實證的東西和感受。東北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那裡一到冬天,漫天飛雪,冷風徹骨,蒼茫大地,浩瀚人心,都會生髮出幾分豪邁。可以說,遲子建這位作家,給我帶來了太多的感動和觸動,真誠的祝福她!


讀過她的《額爾古納河右岸》,印象很深。行文靜水流深,舒緩溫存。講述了生活在嚴酷環境中的古老族群,面對生與死、盛與衰,如同花開葉落一般無奈而又安詳的姿態。作者的視角含著靜默的悲憫,但毫不居高臨下。其形式與內容琴瑟和鳴、相輔相成,呈現出一種詩性的美。
沒看過其它。單就這一部來說,作家的技法不算先進,沉溺於表達古典式的意趣和美感。值得一讀,但要論及文學地位,就不好說了。


去年讀了她好多小說,呼~她被稱為當代蕭紅,擅長於刻畫東北黑土地上底層或者少數民族的生活 。我第一次讀她的小說也是《額》,之前讀過阿來的《塵埃落定》,雖然是寫不同的地域, 但因為同樣是寫少數民族所以不由自主地把這兩本書小說對比起來看。可能是遲子建總力圖去刻畫芸芸眾生人間百態這樣一種情態,所以總感覺裡面人物刻畫力度不夠(包括《白雪烏鴉》也是這樣)。特別是到《額》的後部 ,可能是我個人原因真的有點快分不清那些子子孫孫誰是誰了 。而相較而言《塵埃》里出場的人物要少得多,所以也沒那麼多雞肋人物,就讓人感覺故事不冗雜不拖沓,也讓人記憶深刻。
遲子建在長篇上拖沓,但一些中短篇還是寫得很不錯的。比如我很喜歡她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讀完真的覺得自己可以感同身受到那份喪夫的痛苦。她的文風很樸拙踏實,就像是北方冬夜裡的長風。
另外她的新書《晚安玫瑰》似乎是她在尋求她書寫的突破,但是我覺得脫離了黑土地的她好糟糕啊個人特色全沒了(真的,粉勿拍),故事也不夠引人入勝。
遲雖然是黑龍江的作協主席,但在當代文學史上地位好像並不是太耀眼(是我個人感覺,歡迎指正),總而言之,她是一個很勤奮也很努力的作家,我們喜歡她就夠了,不是么?=3=


想去北極村


初三最後接觸到她的《群山之巔》,著意寫悲卻又富有溫情,忘不了最後一句 一世界的鵝毛大雪誰又能聽見誰的呼喚,雖然那時盛夏卻覺得周圍世界白茫茫一片,剛把《白雪烏鴉》看完,名字起的甚是有深意……死亡與重生,十分貼切


她詩意地棲居在一片並不詩意的土地上,
她總能把黑龍江的嚴寒融化成春雪。
她的作品有種特別美好的意境,
像一隻溫度適宜的體溫計常年掛在她的心中,
她彷彿是從自然里走出來的一樣。

最讓我佩服的是她作品的畫面感。
有人說她的作品具有油畫色彩。
油畫太濃郁,太西化,反而這個形容我覺得不太恰當
在我讀書的過程中,她描繪的許多畫面都可以清楚完整的浮現在眼前,彷彿身臨其境。
其次,她的作品也是有氣味的。
她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一集,多次使用青草這個意象。
所以讓我不僅看到畫面,也能感受到那裡潮濕清新而有些悲傷的氣息。

她是我最佩服的女小說家,沒有之一。


剛剛看完《額爾古納河右岸》,就看到了這個問題。不敢說對遲子建的作品了解多少,至今也只看過她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和《晚安玫瑰》。《額爾古納河右岸》是三本,但是這三本書已經牢牢的在我的閱讀選擇里烙下了遲子建的名字。
看遲子建的文章帶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能讓心沉下來,她的文字是有靈性的,裡面洋溢著自然的情感和和善的情懷。可能由於自己過的太浮躁,越來越多的劇情向,有著精巧格局和情節設計,故事性強的小說不斷佔據我的閱讀時間。而這些作品在閱讀時會因為出其不意而驚訝不已,但是之後並沒有帶給我更多的共鳴感。
我覺得一個好的作家一定是有靈魂,並且能把靈魂通過文字傳遞給閱讀者的。遲子建的文字大概就有這樣的力量。在讀完《額爾古納河右岸後》我帶著一種悵然的心情看了文章後的跋,我突然發現,在《世界上所有夜晚》里,由於還是帶有小說的語言,作者本身的語言被壓抑了,在這篇跋里,我看到了一個真實更多的遲子健,一個對於生活對於創作充盈情懷的女人。
突然又想起東野圭吾的近作《解憂雜貨鋪》,也許一直以推理為主東野圭吾在五十多歲的年紀交出這樣的作品,也是一種側面的輔證。閱讀越來越快餐化的今天,類型小說已經佔據了絕大的出版市場。但是有情懷的作家,仍然希望帶給大家有精神共鳴的作品。
(僅為個人觀點)
以上。


晚安玫瑰之前的作品都很出色,之後的基本上可以看出在找突破,但是總感覺是浮在空中寫作,沒了魔力。


個人認為遲子建最好的長篇是《越過雲層的晴朗》,最差的是《偽滿洲國》。最好的中篇是《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適合寫中篇的作家,長篇略吃力,超長篇更吃力,應該寫出大批磅礴的,依舊是細膩小女人,如偽滿和額爾古納河


我是黑龍江人。看她的文章不會想家,因為會讓人覺得你就在。


說說新書《群山之巔》吧,看完《群山之巔》,我莫名的聯想德國兄弟Frederik Braun 和 Gerrit Braun花了15年時間手工建造的真實版「小人國」。在「小人國」里,不僅有美好的陽光白雲,更打動人的是有最真實最平凡的喜怒哀樂,在真實的包裹下當然不可避免的有犯罪現場。

異曲同工的《群山之巔》從一個犯罪開始下筆第一個小高潮,在遲子建柔軟溫暖的筆尖下,描繪出一部久久震撼於心的群像小說,每個人物的出場描寫簡潔深刻,人物性格在三五篇幅中就能深深的與社會、與時代、與人性本身環環相扣,不管是正直的辛七雜,還是勢力狡猾的煙婆都形象到像似我自己身邊的形形色色一樣,而他們內心深藏刻骨銘心的愛恨又讓每個人物變得那麼遙不可及,這樣的群像小說,就像是給每個看似平凡平庸外表下的人物內心開了扇窗,讓我更能走近每個軀殼的內心世界,去默默的觀察他們的慾望、思維方式以及去預測他們的人生,從而洞悉這個社會小縮影里的遊戲規則,這是我之前從未感受過的特別體驗。


關於結局,這是我回味一夜後又添加的一段書評體會,在剛剛看完這本時我是不太能清晰的理解這個結局的安排,眼前晃動的是小說里每個人物或長或短的一生,一覺醒來,吃飽了肚子,吹了吹海風后像是茅塞頓開一樣想到結尾篇幅用「安雪兒」再度受傷害的方式,其實那指的她在潛意識裡對脫離「仙氣」、脫離殘疾的正常生活的嚮往,小說里龍盞鎮人,在結尾篇幅該走的走了,該平息的平息了,都去了命運安排的地方,這也正是他們在一生的跌蕩起伏的經歷中,內心潛意識嚮往的方向,但我們的人生中,嚮往的並不全是可以啟齒的,或許是違背世俗價值觀的,違背周遭期許的,這時遲子建用她的筆尖為她的精靈「安雪兒」划下真正的句號。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第一次讀被震撼到了 也許在這個滿世界教你這個 教你那個 攻略滿天飛的時代她的作品好像周圍人都不太知道 但我想說 她的小說滿足了我對文學 對人類情感最初的想像。特別感謝這位作家,希望她生活的開心幸福 。為什麼我有種腦殘粉的感覺呢


我高中最想娶的女人就是她


最愛遲子建,大氣,溫暖,乾淨。從看她的《一壇豬油》起,開始喜歡她,最近看完她的小說《白雪烏鴉》《黃雞白灑》,一口氣讀完,千回百盪,看完總想忍不住分享給別人,我想這就是她獨到的魅力吧。太多比她有名的作家,未必有她寫的好,遲子建,是一位真正的大家。


沒想到在知乎上,對於她關注的人這麼少;

在我看來她是當代文學界最優秀的女作家,沒有之一

關於她的作品可能僅限於小說,至於散文因為之前做過語文教師,所以只是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接觸過,不多

散文:

清冽

不知道小夥伴是不是接觸過過東北經山而下的溪水,視感清澈,味覺甘甜,觸覺刺骨涼

這裡想著重說說她的小說

乾淨的土地;乾淨的民族;活生生、血淋淋的生活;不屈剛強的人類

她三次獲得魯迅文學獎(中國首位),作品分別是《霧月牛欄》、《清水洗塵》《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一次茅盾文學獎作品是《額爾古納河右岸》,在國內這兩項獎的重量不言自明。只是感覺她是不能獲得諾貝爾的,因為她的小說是在情節和給讀者感受方面取勝的,創作手法上不能令人稱奇,不像莫言,他的作品在手法上有明顯的特點「魔幻現實主義」。

以兩篇小說為例

一、《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2005年寫成

2008年首版

她先生在遲子建34歲時,才走進她的世界。遲先生說,不是她的標準有多高,只是她遇到真愛的時間比較晚,那個階段,遲先生僅用兩年就完成了長篇《偽滿洲國》的創作。可是,相愛4年後,她先生2002年因車禍離開了她,「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來了。她曾表示,要是能預見相處的時間這麼短暫,她絕對不會花這麼長時間去寫這本書。只是誰能預見未來呢?「愛情扶我上路,然後走開,讓我一生懷念,懷念那一扶的久長和一生的短暫」用後半生四十年去回憶這四年,是多麼殘酷的現實。那個「不斷打一個不再會有人響應的號碼」的階段,遲子建走過。那些再無人照耀的夜路里,我們都走過,「我想把臉塗上厚厚的泥巴,不讓人看到我的哀傷。」

這就是《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通篇灰暗調調,這種調調不是用直白的語言無力的吶喊,是文中的「我」遇見的人或者事都是這種調,「我」視野所及的環境就是這種調。這就是世界上所有人的夜晚,你可能不是文中的「我」但你可能是蔣百嫂、你可能是那夜晚被人收留的殘疾人,你更可能是那條每天徘徊等待你主人歸來的那條狗。可是那又怎樣,都得活著不是?

對於這篇文章有些不滿意的地方在於結尾,「我」在和雲嶺放燈回來後,對生活充滿了希望,也許只有面對血淋淋的死,才能更好的面對血淋淋的生。只是現實生活中,不是每個人經歷過黑夜就能看到晨曦的。這點就不如《晚安玫瑰》

二、真正的喜歡上她是讀她的《額爾古納河右岸》,那是12年大學畢業假期讀的這部作品,至今仍然記得吸引我的有三點:

①「有森林、河流、清風、明月」這片乾淨的土地;鄂溫克人這個乾淨的民族;

這部作品中,那片厚重的黑土上,「白雲」「河流」「森林」……這些自然事物普通的生物,作者給我呈現出的是藝術品,天然的沒有任何人工雕琢的藝術品。

生活這麼活生生,血淋淋

他們在嚴寒、猛獸、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鐵蹄、「文革」的陰雲……乃至種種現代文明的擠壓下求生存。

③「我」骨子中的剛強不屈

在種種大痛前展現出的大愛和不屈,顯示了弱小民族頑強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

「遲子建懷著素有的真摯澄澈的心,進入鄂溫克族人的生活世界,以溫情的抒情方式詩意地講述了一個少數民族的頑強堅守和文化變遷。這部「家族式」的作品可以看作是作者與鄂溫克族人的坦誠對話,在對話中她表達了對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堅持信仰、愛憎分明等等被現代性所遮蔽的人類理想精神的彰揚。遲子建的文風沉靜婉約,語言精妙。小說具有詩史般的品格和文化人類學的思想厚度,是一部風格鮮明、意境深遠、思想性和藝術性俱佳的上乘之作。」

——2008年第七屆茅盾文學獎授獎辭


南方的孩子,唯一一次冬天去大東北的背包旅行,就是揣著從室友拿借來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去的。和同伴穿得像熊一樣在哈爾濱的中央大道上,看著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兩邊的建築雖是已返修一新,雖已多少抖落點歷史的灰塵,但是我心裡還是禁不住興奮地嗷叫:腳下這片地方就是從小只在電視報紙里聽過的東北,是遲子建的故鄉,是地理教科書上描述的肥沃黑土地。便是覺得身處了作者的生活環境里,在白雪輕掩大地里行走著去回味昨晚或者是上一刻讀到的遲子建的文字,才會覺得更有意思。

才剛接觸到遲子建的文字,就一連地被《世》里的故事感動得心一抖一顫,讀至悲涼時便有了當時卡喳卡喳地走在雪村那條早被厚雪覆蓋得嚴實的村道上的孤戚感,遠眺時森林,一望無際,俯視,是白皚皚的亂草山坡,路在眼前不一不二地延伸開去,給人的選擇便只是只管走。讀《世》是四五年的事情,只記得當時讀完後,突感開了一門心窗,透進一股清新溫柔的風。之後再去閱讀了《額爾古納河的右岸》《群山之巔》,和昨天剛讀完的《偽滿洲國》,都有不同的觀感,和帶給人不同的思考和知識。遲在《世》的文字是樸實的,樸實的人和素麗的故事,讓人不禁回憶和重讀;《額》的文字是清麗甚至帶點玄幻,可以把讓人揪心的性描寫得像風一般自然、明凈、神往,在這過後像活了半世的老者不急不緩地說出些道理;對《群》的印象沒有很深刻,因為讀前由於看了別人的書評對該書有了些偏見,而該書的語調沒有太多的讓人眼前一亮的故事, 一個山村深處的故事,悲,不過《偽滿洲國》,懸,不過《額》,溫馨,不過《世》。

每次閱讀完遲子建的小說,就像看過一部畫卷,經歷過額對額地去接觸到每個靈魂的過程,無論丑懷好美,設身處地地去想,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縱使文學創作總是帶著虛構的成分,但故事裡的人性都是從現實中的芸芸眾生提煉鍛造借鑒參考而來的。人性畢竟是人性,離不出牢籠,無法純凈如清流,也不會人人污穢如過街老鼠。

看書還少,但是會盡量抽空去閱讀遲子建的每篇作品,因為像現實生活中的一道調劑。


大一看的《一匹馬兩個人》文字很樸實 沒有一點花哨 說實話很少有中篇能在心裡留下那麼深的印象 難受了好久好久 說不出來的那股難受 後來陸續看了早期的《北極村童話》那種撲面而來的童真與純凈好像讓人頓時回到了童年 讓人瞬間忘記什麼是煩惱什麼是積分什麼是焦慮什麼是求不得苦 就像小時候手捧一本格林童話與一本天方夜譚那種說不出來的好一樣 坐擁懷中誰都不想推薦 後來還是有很多中篇印象很深 一邊看著一邊驚嘆她為何有那麼多故事 她一直都是一個純粹講故事的人 從不賣弄自己的才華 從不吹噓自己生活的經歷 這大概是女性作家較於男性作家最大的優點吧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裡面那個失去丈夫的妻子的故事如今想來依舊震撼 還有一壇豬油 遲子建的文章抹去了我對應試語文多年來的忿恨 如果能回去再做上一次五年高考三年模擬遇上她的現代文閱讀想來也是極好的呢~


推薦閱讀:

如何給自己小說的男主角起一個高端的名字?
為什麼會有觀點說蘇東坡是詞的外行?
男人都戰死了,女人嫁給誰呢?
羅琳採用一個男性化的筆名秘密創作了一部名叫《布谷鳥的叫喚》的作品,筆名對作家來說意味著什麼?
有人可以背哀江南賦全文么?什麼感覺?

TAG:作家 | 文學 | 文學評論 | 文學鑒賞 | 作家遲子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