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政治討論是否尊重?如否,為什麼我們總會避免去討論政治(包括立場不同的問題)?
張懸對曼城事件中的回復:"我們(不是發言者,而是我們都會有的)的許多觀念, 有時候並不是我們自己的, 而是我們各自被教育或聽來的, 所以我們有時才會迴避政治, 或是避免討論任何有不同立場的話題以為是尊重, 但因此我們反而永遠沒有機會平靜下來, 或是有機會互相了解。" "如果我們能夠因為體會過自己的生命是獨立的, 所以能夠去體會於是尊重另一個哪怕截然不同的個體, 那我們將有機會不必忌諱所以迴避什麼話題, 我們會有只是消費以外的交流與交集。"
謝謝邀請。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定之規。並不是說避談政治就一定是尊重或者不尊重。
避談政治,總的來說是一種避免衝突的姿態。之所以很多人(包括我在內)喜歡採取這種姿態,是因為:
1. 政治問題十分複雜,不投入極大的精力去談,就談不清楚,而當前活動的主題並不是政治。比方說我在留學期間曾經擔任學生主席的工作。當時有一個台灣學生髮郵件給我,問中國學生會是否也能幫助台灣學生。我說當然的。後來我開車幫她找房子,租房子。在這個過程中,我並沒有去談政治,她也沒有談政治。這是因為,統獨政治極為複雜,大家不坐下來聊上幾個小時的話,就只是相互之間闡述立場而已。其實大家的立場互相都知道,重新說一遍也沒有什麼意義。這時候活動的主題是幫她找房子,而不是談政治。去談政治無疑是喧賓奪主,而且談也談不清楚。何必呢?有的人滿足於闡述觀點式的「談政治」,這說白了,只是對自己某種心理的滿足。它並不能真的加深一個人對政治問題的理解。
2. 談政治的底線是具有共同利益,而有時利益是對立的,那麼顯然談不出來結果。如果是另一個大陸人和我談中國體制改革問題,大家起碼有一個共同的底線是希望這個國家越來越好。那麼,最後回歸到這個底線,總不至於談的太崩。而對於我這麼一個大陸人來說,基於地緣政治和經濟角度的分析,我認為統一台灣是對我有利的。對於一個台灣人來說,從他的實利出發,統一台灣恐怕是不利的。兩者之間沒有統一的利益基礎,因此談到最後僅僅是根據自己的利益出發,就不可能誰說服誰。談到最後無非是彼此承認對方的想法可以理解,卻不能贊同。那麼談這問題,又有什麼意義么?對方的立場難道我不知道么?尤其是,在絕大多數場合下,政治都不是活動的主題,主動去談政治,然後雙方說來說去,言語間不慎傷了和氣,大家鬧得不愉快,又何必呢?
3. 談論政治,總是需要使用數據、事實來支撐自己的觀點,普通場合下手邊是沒有這些資料的。如果完全脫離數據和事實,那麼空對空的談政治,本身就沒有價值。比方說兩個人談中國醫療改革該如何改。其中一人持有的觀點就是向美國方向改。這時候另一方要駁斥,就需要舉出美國醫療成本、人均壽命,醫療資源分配的公平度等等事實。如果不是專門研究這個的,就不會記得具體的數據。這時候就要上網查找。如果現實中泛泛而談,那就舉不出數據來,最後兩邊空對空說美國醫療模式好還是不好,這就彈不出結果來,淪為了打嘴仗。我之所以不在網路以外的地方談政治,是因為脫離了網路,一方面我不可能把那麼多東西都記得很準確,另一方面,即便對方能夠舉出一個數據或例證來反駁我,我也沒有能力立刻去查證。如果不能有一個公共的知識基礎,也就沒辦法繼續討論一個問題了。我過去在生活中談政治也是有不少的,但是從來沒有給予我任何顯著的收穫,所以後來除了在網路上,基本就不談了。
4. 政治觀點總是以大量的公理為根本,所基於的公理不同,結論就不同。公理往往是先驗的,是不可能駁倒的,由於所基於的公理不同,因此很多問題談到最後大多都是雞同鴨講,談不出結果。比方說,談轉基因問題,兩邊完全談不攏的原因就是,一邊的公理是「尚未完全證明無害的東西就不應該大規模使用」,另一方的公理是「用現有方法無法證明有害的東西就可以大規模使用」。基於了這兩種完全對立的公理,最後的結果就是打無窮的嘴仗,而根本談不出結果來。因此,明顯屬於公理對立的政治問題,我都不想去談,根本談不出結果。
——————————————————————————————————————
我注意到有這裡有很多答案非常支持談政治,反對避談,甚至提出把各自觀點亮出來也是好的。如果確實想要了解對方的政治觀點,或者想要了解對方支撐自己政治觀點的論據、公理,那麼主動去談當然沒什麼不好。如果已經知道了這些,還要這樣泛泛地談,那我只能說,實在是太閑了。
看了上面好些答案以後,怎麼感覺不分場合、時間地聊政治才是正確的?談政治是要講究場合的。大家出去喝茶聊天,聊一聊政治當然可以。但是比方說我們現在在坐過山車,你也打算聊政治么?夫妻兩個晚上開始造人運動,一方就開始聊政治,對方說「能不能現在不說這個」,莫非聊政治這一方就應該怒斥「你這是不尊重。你不願意談政治就是被政府洗腦的結果。」這是在搞笑么?
再舉個例子,你餓了,出門去買個煎餅果子,大叔收了你的錢,把煎餅攤了一半,然後把火關了,跟你說,來,我們來談一談醫療改革問題。你這時候會很高興地交談么?你覺得這位大叔做的合理么?
那麼,回到主題相關的這個案例。有的人去聽演唱會只是為了娛樂,而談政治並不是娛樂,因此不想在演唱會裡談政治(究竟張懸算不算在談政治,這是另一個問題)。難道這種想法也要否定?我們能不能允許有人把娛樂和談政治分開?好有意思的事件。
張懸的回答也很好玩。
事實上,任何人對歷史的了解,都是看來的,被教育的,和聽來的。
過去的事情,永遠不可能重新去經歷一次。即使是那些經歷過某一段歷史的人,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也可能完全相反。
從這個意義來說,我們從小的教育,生活環境,家庭塑造,本來就構成了我們自己的一部分。
張懸說,你們聽到的,被教育後產生的觀念,不是你們自己的觀念。從何說起呢?
任何觀念都是我們自己的,和其他人無關。至於這種觀念是多數派還是少數派,是被贊同還是被反對,那是另外一回事。
張懸的這段話,其潛台詞無非是,你們的觀念是錯的,你們是被洗腦的,僅此而已。
這是交流么?我覺得不是。這是一種明確立場,自我表現,甚至自我標榜。
就跟當時的留學生宣傳中華民國是偽政權一樣,她遺憾地告訴我們,其實共和國才是偽政權。你看,我認同的是中華民國。我打出了青天白日旗。我不認同你們。
我只能說,張懸的吵架方式相對高端,僅此而已。
相比這種高端的亮明立場的方式的方式,我們的留學生弱爆了。
技術層面上,令人唏噓。
————————————————————————————————
以上是對張懸這段話的看法,如果這段話正是她說的。
---------------------------------------
一下是針對題主的問題。
避免政治討論是不是尊重?
答案是不是。
交流的一個基礎,是雙方都明白彼此的立場,立場,就是你自己的利益取向。這一點,除了出世的道士和和尚,誰也免不了。因為立場對於社會人來說是天生的。不交換立場,就做不到彼此尊重,這也是顯而易見的。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總會去避免探討政治立場?
答案是,因為涉及到政治時,我們並沒有在真心交流。特別是在價值觀上的交流。探討光的速度是和諧的,探討一個歷史人物的功過是困難的,探討一個政權的合法性和所作所為,是不太可能的。任何涉及到價值觀的問題,在目前知乎的範圍內,都不可能體現出尊重二字——這並不是中國的政治傳統,就我自己對歷史的了解而言,以後,也不會是中國的政治傳統。
大概就是這樣。
結語:任何真摯和理性的討論,其實都會在不長的時間內達成一致。
如果不能達成一致,那麼結論很簡單,要麼,討論工具是不理性的。要麼,討論是不真誠的。有人說避談政治是一種粉飾太平的鴕鳥行為,我不這麼看。
台灣有太多歷史遺留問題,什麼叫歷史遺留問題?就是有些事先人都沒處理乾淨,慢慢新問題又來了一代代堆下來越積越多,你再回頭去理已經很難了。那麼在處理這些模糊的地方怎麼辦呢?那就是爭。
政治上追求雙贏本來就不太現實,都是能爭一點是一點,尤其還是涉及到領土,這是底線,不可能讓步。所以我覺得至少現在看來,台灣問題是不可調和的。退一萬步說,就算政治上已經具備了統一的條件,兩岸民眾也不具備統一的心態。
在這種有不可調節矛盾的前提下,張懸的做法確實傷害了一部分人的感情。但是張懸表達政治立場的態度我覺得是很客觀的,她有不可侵犯的,表達立場的權力,當然她也有承擔後果的責任。
什麼叫不客觀?前幾天爆火的那條長微博,把台灣節目的腦殘言論有針對性地截圖,然後得出「台灣人都傻逼」這個結論,這他媽就叫不客觀,這他媽就叫放地域炮。
回到台灣問題,怎麼說呢,我覺得現在根本就不到解決的時候。這種事講究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現在一樣都沒有,怎麼辦呢,那就拖吧!作為一個拖延症重患,我會悄悄告訴你們其實有時候事情拖著拖著就解決了么呵呵。說到底,現在沒人知道台灣問題具體該怎麼解決,還是只有那句官話:兩岸人民需深入加強交流。
但是我覺得有的敏感問題不能隨便,不分場合地交流。說出去的話就是潑出去的水,在一個相對大的平台下很多事情的走向都是不可預料的,並且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其結果往往就是偏離了初心,升級成罵戰。那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甚至額外生出過節,最後問題反而加大了,所以我不贊同避免政治討論是避重就輕的虛偽行為這一觀點。我覺得對某些問題保持緘默本身就是一種曲線救國的智慧,有的話我可以不說,但有的事我不能不做。
出國後認識了很多台灣的,日本的朋友。剛開始肯定是避免談論政治的,只有在雙方都覺得舒服的情況下才討論敏感問題,也只有這種時候才聽得進去話,現在也不會再因為「Taiwanese」這種觀點感到憤怒。相反如果一開始就把談話推向緊張,只會讓人覺得你這個人沒有禮貌,缺乏教養。
之所以是敏感問題,就是因為它很容易傷害到人的感情,而在被傷害的情況下我們就很難保持理性,就會條件反射般地攻擊對方,所以我覺得有的事情本來就不是拿給大家打開窗戶擺到檯面上說的。
以前我也是個對任何碰觸我世界觀的東西持「決不妥協,奮戰到底」的態度。小時候一直是第二辯手,也就是攻辯手,遺留問題就是攻擊性特彆強。對家人,對朋友,對男朋友都是這樣,一點點小事都要刨根問底弄明白,必須意見一致才罷休。其實何必呢,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讓大家都過得痛快點沒什麼不好。這不是妥協,是智慧。
畢竟,在相處的過程中盡量讓對方舒服,製造愉快的氣氛,說明我重視你,我在意你的感受,這本身就是一種尊重。
可能會有些偏題,但既然題主自己就偏到說張懸事件,那麼就偏一下吧。
突然想起以前郭德綱和孟非主持的《非常了得》有一期其中一個嘉賓說她參加的記者社團簽了大學期間不談戀愛的約定,當然簽不簽是自願的,而且確實也有社員在談戀愛,這個嘉賓說自己很贊同所以自願的遵守這個約定,然後孟非和郭德綱就一直說嘉賓沒腦子說她的思想都是那個老師灌輸的沒有自己的獨立思維,嘉賓說我是有思考過才決定的,而且約定又不是強制性的,哪怕姜老師說有可能這個嘉賓確實是從心底認同這個的,孟非和郭德綱仍然在說嘉賓沒腦子知道這個題目結束後嘉賓離開舞台他們兩個還在笑嘻嘻的好似關愛一樣說著嘉賓沒腦子,看的時候就覺得作為一個普通人連自己的自由意志都被作為主持人這樣話語權不對等的人所排斥並且他們還感覺自己很憐惜一樣,如果觀眾沒有判斷力就會跟著他們一樣憐惜這個嘉賓的思維被洗腦。
ps:郭德綱的相聲我還一直聽,但不喜他的為人,看到張懸對待那位聽眾的諷刺就像看郭德綱被誰指責後轉天就會在相聲里編著罵你。
ps:個人認為張懸的問題不是政治的問題而是溝通的問題。
最近特別不喜歡在知乎上掐架。很多話點到為止就行了。誠如某人所言,很多問題不是立場問題而是智商問題……或者說閱歷問題。掐半天我贏了你,不拿錢不贏地,浪費我的時間,搞不好還動氣。忒不划算。
不過這事還是想測漏兩句昨天在微博上發的話:別人的愛國情緒說成是政治問題特當回事,自己的民生問題當做政治問題毫不在乎。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國家的義務教育還是挺成功的。
有人說國人避談政治,是鴕鳥行為。我想問的是,你到國外也是可以隨隨便便談論政治的嗎?恐怕你知道在國外也是普通人的交往盡量不談政治話題,難道你見面就和一個不熟的人談政治嗎?人家只會認為你有病。你可以談政治,那是你的自由,我也可以不談政治,這也是我的自由,但是你不分時間場合在那談論政治,同時還強迫我談論政治真的很噁心。。。
在某些不恰當的場合,為了避免模糊焦點,引起爭論,不討論一些沒有明確是非的問題,當然是一種尊重和禮貌。
不同宗教信仰之間,不同政治觀點之間,甚至對於不同球隊的支持者之間,都應該遵守這樣的禮貌。你當然可以把這些觀點拿到一些地方去討論和宣揚,但是不是隨時隨地。
曼城事件,張懸的問題不在於討論了無益的內容,而是在不恰當的場合,引發了爭論,並且以一種不對等的方式攻擊了並無惡意的歌迷。
即便是對這些問題沒有任何觀點的普通樂迷,會樂意看到一個歌手在舞台上對一個試圖不引發爭論的歌迷進行語言攻擊?
怎麼感覺上面的回答都那麼有深度?
習慣性ZB?
什麼叫尊重? 約束自己,用同理心的態度對待別人,體貼他人的感受才是尊重。
不尊重就是,你在不適當的場合做了讓別人不舒服的事,就是不尊重。
討論政治不一定是尊重,也不一定是不尊重。關鍵是什麼場合。
政治經濟論壇上,學校的辯論課上,或者興趣討論組裡,甚至是黨內會議上,XXX的國會裡,XXX的代表大會上。 你當然應該放膽發言。沒有人有任何理由說你什麼。
但是你非要在小清新的演唱會上,跟別人討論政治,並且無視不同政見的人,這難道是尊重?(當然如果歌手本來就是唱政治歌曲的除外)。
就比如 你非要在別人的家庭聚會上輸出政治觀點,這難道是尊重? 你是中國人,你公司聚餐,結果公司會議中,你老闆突然說XXX是獨立的,你們中國沒XX權,你得第一反應難道是"這老闆真懂得尊重人"??
別說國內了,國外也是一樣,家庭裡面有時會有支持不同黨派的人,假如家庭聚餐,本來其樂融融的,結果你非要對一個支持保守黨的人,張口就說"你們保守黨怎麼怎麼樣"。。。這叫尊重?
樓上的回答真搞笑,扯那麼多說不到重點。
避免政治討論當然不是尊重,而是一種避重就輕的鴕鳥行為,是為了維持表面和平(所謂體面)而粉飾太平的虛偽行為。這也是兲朝貴國小市民多年以來養成的「勿談國事」思維模式造成的一種普遍的心態。
為什麼「我們」總會避免去討論政治?因為「我們」,也就是兲朝子民,根本沒被賦予足夠的權利和權力去討論政治,以至於早已喪失了這方面的能力,並回到了我們民族性上一直具備的阿Q精神的龜殼裡。這當然也和毛時代的把一切都過分政治化後知識分子(反右開始)和普通小市民(造反派開始)因此談之色變有一定的關係。
由於我們大部分時間根本沒有進行討論的輿論和對話基礎(當然還有很多人即使有基礎也不具備討論政治的能力,多可悲),我們就誤以為這個東西是不可調和的,一旦產生立場矛盾,我們就無法進行對話。實際上,在極端的納粹和共產魔鬼之後,世界上任何一個陣營(哪怕互相是世仇死對頭,如巴以、印巴)和陣營中的人之間都能夠進行政治對話,何況只是閑聊了,抗拒「政治」這個概念本身的人,自己就先陷入了一種政治孤島心理,用自己根深蒂固的概念去揣度和自己立場不同的人的對話能力,也就是說,這些避諱談及政治立場的人,本身他們自己就缺少進行對話的能力。
當然立場不同進行對話,既需要前提也是有限度的。一般來說,前提即是共識,限度也就是底線。一個健康的制度系統下,左右兩派即使如美國議會兩黨一樣吵翻天,雙方也還能找到共同的利益所在,比如在奧巴馬醫改這件事上,共和黨雖瘋狂指控奧巴馬違憲,但雙方骨子裡都清楚,公平和自由都不是絕對的,共和黨想要的也不是鉛筆社式的絕對自由市場。社會同時需要公平和自由,這就是兩黨的共識所在,而左右之分,本質上只是公平更多還是自由更多。這就是雙方進行對話的前提。雙方進行對話博弈並達成雙贏的限度,就是美國的制度框架,誰也不能突破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的底線。
於是我們就說到台灣問題了。這世界上的很多事,一旦牽涉到中國就很難辦,為什麼?因為中國政府和中國的很多人,做事是沒有限度也就是沒有底線的。大陸的PRC政權和台灣的ROC政權之間有沒有可以對話的前提呢?有人說92共識。92共識,本質上PRC是站了很大便宜的,它罔顧了台灣島內大量泛綠陣營的事實,本質上是國共兩黨之間的共識,而把政治負擔推給了還要面對泛綠的泛藍國民黨。這樣的一方明顯取得更多利益的共識如果建立在兩個有廉恥有擔當的政權(政治家)之間,起碼那個佔了便宜的PRC政權一方應該就該沒事偷著樂了。
可惜,這是一個沒有廉恥為了利益不顧一切的政權,這個政權從來不把共識和雙贏當回事,一貫試圖占更多的便宜,並利用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來扭曲一切外部政治對話的實質。於是,造成的結果是,即使泛藍面對島內獨派的巨大壓力,也盡量把92共識當回事,而PRC政權即使嘴上強調92共識,背地裡卻在國內煽動民族主義分子發布民族主義輿論進行民族主義教育,並在這些民族主義的教育和煽動下,影響了很多並不狂熱的普通小市民的政治觀念,讓這些小市民把台灣島內普通公民的一點真實的政治訴求當作挑釁和敵意,並動輒用「你們說自己是民國人或者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就是在傷害我的民族感情」的語言進行道德綁架,殊不知,你的這些道德綁架已經超過了共識的前提,直接突破了兩岸人進行對話的底線了。
換句話說,一個大陸人,他說自己認為台灣也是中國,並把這句話告知了一個台灣人,這並不過分;同時一個台灣人,他說自己認為台灣不是中國,並把這句話告知了一個大陸人,這也是完全OK的。雙方可以各自表明自己的立場,也都可以試圖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看法,並在說服失敗後求同存異。那麼什麼是突破底線的行為呢?當一個大陸人聽到台灣人說台灣不是中國後,他覺得自己被傷害和冒犯了,這就是突破底線的行為。一個人一旦突破了底線,他的任何行為都是錯的,而對方也就沒有任何義務對一個突破底線的人保持友善。
這也就是我為何會對民族主義分子從不進行辯駁,直接開罵的原因,底線是他們先突破的,還指望我講理,你問問羅斯福、丘吉爾會和希特勒談判嗎?還是不同意 @冷哲的觀點,
首先,我的意見是,應該談論政治。在我看來,政治並不是一件多麼高大上的東西,非要有懂公理 、有數據才能談。中國人一直沒有完全獲得談論政治的資格,因此,很多人對政治有誤解,以為非要談美國打伊拉克才是政治。實際上,政治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非常普通的衣食住行,都和政治有關,每個普通人都有權利根據自身的感受出發,表達自己的 political 觀點。比如,煎餅大叔完全可以發表對醫保政策的看法,農民伯伯也可以對農業政策發表看法,因為這些政策,關係著他們最日常的生活。認為他們沒有文化而沒有資格談政治,其實就是所謂的「精英主義」。當然,底層人民可能因為能力不足,不能制定公共決策(他們可以選某個人,代表他們進行決策制定),但他們的聲音,可以影響公共政策的制定。如果他們的聲音大小,還需要藉助媒體,這個民眾聲音的放大器,來放大他們的聲音,讓決策者聽到。
認為某些身份的人,不是談政治的對象,這是一種傲慢,而不是尊重。比如,張懸事件發生的那一天,喊「no politics today」的大陸學生,真的是對張懸的尊重嗎?不是,他才是那個最想談政治的人,他認為,代表台灣的旗幟,是沒有資格被展示的。這對張懸來說,肯定是一種傷害。如果煎餅大叔要對我談醫保,如果沒有太忙的事情,我一定要聽他說完。煎餅大叔是人,人就會生病,生病了,他發現,他所享有的醫保,和城裡人的醫保不一樣(甚至,他可能沒有醫保)。當他認識到這一現實之後,他談醫保政策的願望肯定非常強烈,哪怕我不能幫助他,能聽他說話,對他也是一種安慰。我讀大學的時候,為了給系裡的刊物撰稿,專門去採訪過重慶街頭的棒棒。當時我很疑惑,在工地打工掙錢,肯定比當棒棒掙得多,他們為啥不去工地呢?結果每一個棒棒都告訴我,他們在工地上干過,但是一分錢的工資都沒有拿到,干棒棒至少能拿到錢。我覺得,我和棒棒們,討論的,恰恰是最大的政治。而了解各種不同的觀點,對我有好處。
其次,我不認為,大家談政治的底線是利益。反而,我認為,越是利益不一致,才越需要談。兩個集團,發生利益衝突,解決的方式無非是兩個,談和打。如果我們關閉了「談」的這一條路,剩下的,也就只有打了。所謂政治,也就是妥協,不談,不了解對方的觀點,妥協從何談起?一幫利益一致的人天天在一起談來談去,有意義嗎?會談出新的內容嗎?這樣談,只會固化利益集團內部的觀念,使得將來的政治妥協更加困難。我們大陸講兩岸統一,講了幾十年,談的人熱血沸騰,好像兩岸統一指日可待,卻從來沒有聽到過台灣人民的感受是什麼。這反而把局面越弄越糟。這就是只和利益一致的人談政治的後果。
最後,談政治,當然也要掌握方式方法。記得我去日本的時候,有個年輕同事,大概是新聞lianbo看得太多,去問一個台灣人,你們台灣人為什麼不愛國呢?結果被臭罵一頓。的確,你直接問台灣人,你是藍是綠,的確是一種冒犯,但你問她,對馬英九的看法怎樣?情況可能就大不相同就,說不定,會展開一段美好的感情。我在日本的時候,也正是釣魚島事件鬧得最厲害的時期。一個日本老頭,在電梯碰見我,當他發現我是中國人之後,微笑著說:這兩天,中國人來的越來越少了呢。我也笑著告訴他,沒關係,過了這段時間,到這裡的中國人又會多起來。
最後總結一下,談政治的底線是什麼?我認為,這個底線就是,要尊重對方。而尊重對方就意味著,你要容忍,對方可能會和你有不一樣的看法。當我們為中國奧運健兒取得好成績而歡呼的時候,它們教育道:lowb們,體育/藝術是無國界非政治的;
當我們在演唱會上喊no political後,還是它們喊到每個演唱者都應該表達政治立場,甚至不顧場合。
恩,你們是別自己放得多low
其實場景是這樣的:
張懸在曼城開演唱會,觀眾也有很多留學生,剛好有一個或幾個留學生,站在或處在醒目的位置,聽著聽著的時候取出了五星紅旗。一曲罷後,有人說:「聽聽台灣老鄉唱歌,吃吃老乾媽,看看國旗,這日子越過越好啊,有回家的感覺了。」(假設啊,聲音很大啊)然後又亮了亮五星紅旗。
張懸看見了說:「No politics today.」那人回話道:「這不是政治,這只是一面旗子,我只是很自豪介紹我的國家!」然後張懸見那人還在blbl不停說,插話說:「讓我們傾聽音樂享受今晚。」然後繼續開始唱。
那人就不說了,但唱完一首,那人又開始說:「張懸啊,No politics today這說法遜必了,你從哪學的啊?歌詞啊?」然後噼里啪啦的說半天還不停。張懸心裡不爽啊,我是來唱歌你是來聽歌,竟說些不相干的話搞什麼?最後聽不下去了就把吉他一摔:「超營養雞排(台灣話),老娘不唱了!」
---------------------------------------
回答問題,我認為避談是尊重,而且這種尊重是相互的。至少我不會在生日宴上跟人談釣魚島啦
我和女朋友在一起已經1831天
前幾日剛剛過了五周年裡面
大學一起走過了四年
畢業後她去英國讀研
我搬磚一年,經歷感慨也很多
她的父母一直不同意她和我在一起
今年九月她畢業回國回了上海,而我的職業規劃定位在杭州
剛回來的時候坐下來吃飯,許久不見其實感慨良多
但是都低頭吃飯,不談過去也沒講未來
吃完揮手告別
接下來的日子也持續這種狀態
都不去討論將來這個話題
你覺得這是對感情尊重的態度嗎?
為夢而生 說出來我想說的話。
下面是他沒說出來的,我來表達一下:
第一層,音樂並不是一個隔絕政治的藝術,從來都不是。上個世紀下半葉流行樂壇幾大巨星,無不是以激烈的政治觀點聞名。
第二層,不談論政治是一個典型的鴕鳥行為。你不談論並不代表就不會發生,你不談論並不代表就不會影響到你的生活。而且即使你以為你沒有談論政治,其實你無時無刻不在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喜歡免稅的商品,在國外的DFS或者免稅店暢快購物,是在用比網上發牢騷更加實際的行動反對國內的稅負,選擇進口奶粉而非國產奶粉,是對於食品安全最直接的最切實的質疑,種種行為,造成的真實「政治影響」遠大於你所表達的觀點。 或者換句話說,不談論政治本身就是一個保守主義的觀點。
第三層,身處當下,最好想清楚什麼是政治,江浙的富豪不會因為深宅大院大門緊閉就躲過太平軍的掠奪,北平的一個小警察不會因為見天上班就洗刷偽政府偽警察的罪名,唯唯諾諾的小老闆躲不過三反五反,熱血澎湃的紅衛兵更逃不過上山下鄉,驕傲的國有工人不想下崗,清貧的公務員也沒想過如此金飯碗。
其實我倒覺得,「不談政治」成為這個國家裡如此普遍的心態,恰恰和政治對每一個人都有巨大影響息息相關,政治在這裡變成了令人敬畏有如神靈一般的概念,不敢碰觸。
看到題目裡面說到了張懸事件。那我覺得題主的問題本身和下面的描述就有差別。僅僅是題目,那避免討論政治不能算是尊重與不尊重,頂多算是種維持表面的和諧罷了。
但回歸到張懸事件本身,她在舞台上作出那種行為就是種不敬了,至少是對觀眾的不敬。因為她必然知道下面的觀眾很多是大陸人。我們承認,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政治觀點,無論是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這是中華民國還是一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邊是台灣共和國,這都是每個人的政見,沒有任何問題。
但題目中,或者在這次事件中很多言論體現出來的意味是否就是「哦,你覺得台灣和大陸是一個國家,恭喜你,你是被中共洗腦了」,「那你覺得台灣是個獨立的國家,哇,好高端,好有個人主見。「感覺張懸或多或少以一種很高大上的方式體現了這種味道。
更為重要的是,政治問題,尤其是這種敏感問題,真的不是不分場合什麼時候都能拿出來討論的好吧?就像一個人長得丑,這可能是很多人的共識,但他和他的家人朋友基於一種特殊的情感關係,不認為他長得丑。那麼本來你們兩在一起說話玩樂好好的,突然你跟人家來一句」你長得好醜,你還不承認,還不讓我們說,你在迴避什麼,這是你的家人朋友給你洗腦了」。雖然說的是事實,但你覺得這樣做合適?這是對事實的尊重,對個人看法的尊重還是對別人人格的尊重?
所以張懸的問題就在於在不合適的場合做了不合適的事情。你下來怎麼說,在社交媒體上怎麼表態,都可以。但這次人家是來聽你的歌的,是以一種娛樂的心態來的,你跟人家整這麼一出,誰能受得了?這就是種對人不尊重的行為。所以我覺得這個事情至少能說明張懸在某些方面的確存在不尊重別人的行為。
總結下,個人認為這就是張懸個人搞出來的花招也可以,表演的一部分也可以,沒有必要上升到政治的高度。並不是她的政見有什麼問題,一點問題也沒有,但在那種場合這麼做就是她個人對別人的不尊重。
不是
因為懶得爭辯
說實話,張懸事件也只是把兩岸和平這塊遮羞布再次掀開罷了。
在國外,會對青天白日這面旗有意見的就只有中國人而已(不免說,在台灣也有人不認同這面國旗,但是這些人在國外至少會為了團結裝一下),這面旗受到中國的打壓,台灣人也早就習以為常了,在新聞中也看過最後兩方大打出手的,紛爭的起始點也永遠都一樣,就是中國代表不願意並且否定中華民國國旗出現在任何公開場合,輕則口頭警告,重則直接上前扯旗。看多了以後,大家都知道中國人主流想法就是那樣,台灣人也很難改變中國人的想法。
在大部分台灣人眼中,當你們中國人否定了這面旗時,同時也否定了我的故鄉,我出生的土地,也否定了我。(畢竟在現階段,她的確是代表台灣主權的一面旗)
事件裡的中國女孩為了愛國說出了"no politics"時,她可能沒有想到,在台灣年輕人眼中,妳所愛的國是妳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從來不是我們的國家。或許那位女孩看到張懸拿起這面國旗時,因為看到一個敵對政權的旗子而惱怒,又或者是為了其他原因我不知道。但是當妳說出no politics這句話時,背後所夾帶的意識其實再明顯不過了。
其實張懸就是太"真"了,妳可能沒有想過拿起這面旗就是犯了中國人的大忌,一個台灣人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在中國人眼裡就是不愛國,不尊重。後面再怎麼打圓場都沒用了,我不知道張懸有沒有經紀人,造理說,經紀人應該都會做好職前教育,政治不能碰,真話不能說,國旗更是碰不得。哀...或許這就是張懸她和其他藝人不同的地方吧?
兩岸的問題簡化來說就是利益問題而已(不要提甚麼92共識,本來就是政治語言,騙小孩用的)
台灣要的,中國不能給也不想給。中國給的,台灣不想要。就像台灣很多人都知道連戰,馬英九都是阿斗型人物,但是很多人明知道他們是阿斗,還是會投票給她,沒甚麼,還是利益兩字而已。
是台灣油品的台毒事件,在老百姓眼中這個才是最重要的大事。)
政治這個概念,和很多其他概念一樣,細究起來很難下一個定義。有些政治色彩特別明顯的問題,比如台灣和大陸要不要統一,我們知道這是一個政治問題。有些問題就搞不太清楚是不是政治問題。
比如說,一個台灣人對別人說:我來自台灣。這是不是政治問題?如果願意,完全可以上升成政治問題:台灣前面少了中國兩個字,你是不是台獨分子?如果一個台灣人說,我愛我的祖國,我愛台灣。這也是政治問題:你的祖國到底是什麼?說清楚!
政治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說美國最近炒得很熱的醫保話題。如果你的朋友說,哎呀,我去了趟醫院,實在是太貴了。這完全可以上升成政治問題:你說醫療費用貴,那你就是支持奧巴馬搞改革,你就是民主黨。如果你的朋友說,哎呀,我的醫保費用又漲了。這又是政治問題:你認為奧巴馬的改革起了反效果,導致醫保費用上漲,那你是共和黨無疑了。
如果願意上綱上線,幾乎任何問題都能扯上政治,任何言論都是政治言論。如果講話的時候,不能讓任何人覺得和政治相關,那最好什麼話都不要講了。
就在不久前的過去,有人買了一尊毛主席石膏像,手扶著脖子拿回了家,被路人舉報說是要掐死毛主席。拿雕像的方式,也是政治。有一個畫家畫了一幅畫,上面的蘆葦倒的方向不對,被人舉報說這是反動標語「西風壓倒東風」,所以蘆葦怎麼倒法也是政治。美國公司送給中國人幾隻玻璃蝸牛作為禮品,被女皇指為侮辱中國人搞「爬行主義」。真要嚴格追究起來,你真的能找出一點完全不是政治的東西來嗎?
在革命理論盛行的年代,每個人都要講政治,而且要講組織規定的政治。如果有人發現你講的和組織上有一點偏差,你的麻煩就大了。現如今革命理論不時興了,組織講不過你了,於是就發明了一套新的說法:不要講政治。政治多骯髒啊,你怎麼能講政治呢?在這些冠冕堂皇的詞語後面,唯一不變的是對異己言論的警惕和打擊,是能把任何東西解釋成政治的所謂「政治敏感性」。
要有言論自由,就必須有講政治的自由。這裡說的自由,不是兩個人躲在小黑屋裡竊竊私語的自由,而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公開宣講的自由,是講任何話而不被「不講政治」消聲的自由。
兩個人做愛的時候可不可以講政治?當然可以講。可是這小黑屋裡的事情,並非爭取自由的緊要場合。你願意講自然可以,不講也並不損害你的自由。
演唱會能不能講政治?觀眾買票當然是來聽歌的。可是幾個小時的演唱會裡,講了兩三分鐘的閑話,是否就損害了觀眾的利益?真有這樣斤斤計較的觀眾,我覺得還是在家裡聽錄音比較好。因為錄音機絕對不會偷懶一分鐘。張懸這次鬧得這麼大,難道真的是有觀眾覺得少聽了幾分鐘的歌的緣故嗎?我相信,你的心裡知道答案。都已經有這麼多回答了,不知道我的回答題主能不能看到,還是說兩句吧,我不喜歡長篇大論,好像不說的很多,就不足以證明自己說的是對的。
避免談論政治,對中國人尤其是對中國網民還是非常必要的,談論不同於討論或者辯論,通常沒啥用。而中國式的談論,就更加的無用。無論如何我想談論是一種輸出,在沒有輸入的情況下就想要去輸出,這是中國式談論的通病。
其實很多人是被洗腦的,不是被我們所說的洗腦,而是被另一種他們所追求的東西以沒有意識到的方式洗腦,此處不便說很多。反正大家都沒有自由的思想,獨立的精神,所以修身才是第一位的,至於談論政治,還是等修身之後再談吧!
1,政治涉及到每個人的衣食住行,當然不應該避免談論了。
2,政治本身並不敏感。只有在一個人或一個(?)想讓它敏感的時候它才敏感。那時,它就有了一種宗教的意味。
推薦閱讀:
※男生有一個姐姐是一種怎樣體驗?
※在讀研期間如何自學?
※女生,只有三百塊錢。是買一件三百的衣服比較好,還是買五件六十的衣服比較好?
※為什麼「老師」是個令人憎惡的稱號?
※女朋友血壓低,該怎麼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