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交易常說的買 Call 和賣 Call 有什麼區別?

知道是期權交易,不知道如何方便直觀理解這兩種投資方式。

本題已經收錄知乎圓桌 ? 海外投資初探,更多「境外投資」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打個比方,你手上有一股目前市價在260港元的騰訊股票。而且判斷騰訊後繼乏力,在未來半年內可能會小漲一點,但是漲不了多少。

我則相信騰訊有60%可能性在半年內漲到300港元。同時擔心由於市場總體情況不樂觀,騰訊依然有40%可能會大跌。但是我是學生,現金流緊張到買不起一股(口袋只有10元),也承受不了大跌的風險。

按理說,你該把你的股票賣給我,因為我們的需求是匹配的——一個總體看漲,一個總體看淡。但是,由於我的現金不夠,而且我不能接受大損失,導致交易無法進行。

這時候你提議,向我出售一個以半年為期,行權價為280港元的買入期權(Call)。這個買入期權定價多少呢?考慮到我口袋裡只剩10元,於是你就10元把Call賣給我了。(現實中,call的價格由市場參考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模型而決定)

於是我交付你10元。這10元立刻成為你的現金收入。我則收穫了在未來半年內,以280元購買一股騰訊的權利(非義務)。

如果交易之後的六個月內,騰訊一度波動至300港元,屆時我會立刻行權,從你手上以280元買走1股騰訊,再賣給市場上其他人。我收益是:-10元期權費-280元買入價+300元賣出價=10元利潤。

其實,如果我一開始就花260元現金買騰訊,那利潤不是300-260=40元,比期權獲利多了四倍嗎?但買Call對我好處是,開始只需付出10元現金,而且就算以後騰訊狂跌,我的最大損失也只有10元。

你的好處是,一開始就賺了10元。而且只要半年內騰訊價格波動在280元以下,這10元收益就是穩穩的。即使騰訊漲到了290元,由於你一開始就賺了10元,所以收支相抵,也沒虧。只有漲到了290元以上才產生損失。不過理論上,你的最高收益就是10元了,不會更高。但騰訊漲的越厲害,你就越虧,你的損失可以是非常高的…

在這個例子里,你就是Call seller(Call writer),我則是Call buyer.


這是期權里的兩個概念。

先來說說期權。

期權期權,即「到期的選擇權」——一段時間後,按照一開始說好的價格,買入或賣出某項商品的權利。對,簡單說,期權就是種權利,期權的交易,就是這種權利的買賣。

拿買方舉例吧。

比如你看中了一套目前市價300萬的房子,可是你現在手頭錢還不夠,需要時間籌錢。眼看著市場上房價還在往上漲,房東不太願意等你。

你也很著急,想來想去,最後跟房東達成了這樣的協議:

你先出20萬訂金給房東,房東則有義務在3個月內,以300萬的價格將房子賣給你,而你可到時選擇買還是不買。

在這裡,你付的20萬訂金,即是期權的「期權費」,買到的是一種選擇權(選擇買還是不買房子),而房東收了這20萬後,承擔的是「如果你要買,房東必須在3個月內,把房子按300萬的價格賣給你」的義務。

好,跟房東達成協議後,你多方籌措,終於在3個月內,湊夠了300萬,然後把房子買了下來,這個行為叫「行權」,如果你3個月內沒有湊夠300萬,你完全可以選擇不買了,這叫作「不行權」,而這個一開始就約定的「300萬」,則稱為「執行價格」。

好了,說了這麼多,那跟買call和賣call有幾毛錢關係呢?

別急,買call和賣call是期權里「看漲期權」的相關概念。

啥叫看漲期權呢?

如果買入一種期權,獲得的是一種可以選擇買或不買的權利,這種期權就是「看漲期權」;

而如果獲得的是一種可以選擇賣或者不賣的權利,這種期權就是「看跌期權」。

命名背後的道理很簡單,我就是因為認為一種商品價格將會上漲,所以才買入「未來選擇買或不買的權利」,到時候這一商品價格,相較於「執行價格」真的漲了,我到時完全可以選擇按「執行價格」買入商品,再按市場價格賣出,賺取差價:這就是「看漲」二字的含義。

在英文里,看漲期權就是用「Call」來表示。

那麼,還是以那個房子為例,在這個交易中,付定金的一方就可以算作「買入看漲期權」,收定金的一方,就可以算作「賣出看漲期權。」。

既,在證券市場中「買Call",就是指你通過經紀商,買入某隻股票或者一籃子股票(ETF)的看漲期權,「賣Call」則是你通過經紀商,賣出某隻股票或者一籃子股票(ETF)的看漲期權。

期權合約的賣方收取買方的期權金,並有責任向買方購買或出售相關資產。買入看漲期權為看漲性質,賣出看漲期權為看空性質。一般來講,期權的賣方所承擔的風險要高於期權的買方,因為理論上講期權賣方所承擔的損失是無限的。而期權買方所承擔的損失僅僅局限於自己所交納的期權金。


Call 和 Put都有2個方向,買和賣。
以股票期權為例子。買Call,就是等於買一種權利,這種權利是,未來某日我可以以一個今天就商量好的價格,從你手中買股票。對方就等於在賣Call
買Put,就是我未來可以以一個固定價格,把股票賣給你。對方就是賣Put

有一點繞,但是轉明白其實不難,不論買Call,還是買Put,都是買到一種權利,只不過Call是買股票,Put是賣股票。賣Call和賣Put,實際上就是賣出這種權利。
那賣Call和賣Put的人為啥要這樣做捏,因為買方是要為這種權利「付費」的。

PS:我的回答比較簡單,現實中期權還分為歐式期權和美式期權等,我的舉例是用歐式期權舉例,更多詳細的東西如果感興趣可以評論中討論


很多人只是在講字面意義上買call和賣call的區別,卻沒有解釋或者自己也沒想過為什麼這樣操作,舉的例子實際中幾乎並不會發生,只有新手賭徒會這麼做。

在我的投資經驗上,衍生品並不是為了獲取暴利,一來是為了對沖,二來是構建低風險中收益組合,當你把衍生品當做暴利手段的話,你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

我補充一下題主疑問的為什麼要買call或賣call,這樣能更理解交易對手的心裡。

賣call:多數情況下,買正股+賣call是一種低風險組合,有一個專門名詞備兌形容這種組合。由於直接賣call風險太大,別人行權的話你不得不買入股票賣給對方,所以多是和正股配合。比如今天騰訊是150港幣一股,我買騰訊的同時賣下月170的call,收到權利金8元。那麼相當於我今天買入一股騰訊的成本就是142元了,如果下個月騰訊沒有觸及170,白賺8元權利金,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講,持倉成本降低,只要有持股,以後每月都可以賣一次call。
買call:多數情況下,買call的人並不是其他答案的人所說的現在沒錢又看好之類的原因(如果沒錢還買call,真的這麼看好的話市場也太無效了吧?沒機會行權的話豈不是也是100%的損失?),高於市價買call的多數情況是賣空股票的止損單以及上破阻力位追漲的技術型買家,也就是多數是投機者。

put同理,買put就是買了一個將來某一天(多數是一個月,時間太久的put都是有價無市,太久的call也是有價無市,1個月的成交比較活躍)以某個價格賣股票的權利,賣put就是你要在這一天買入這個股票了。
那麼賣put:賣put相當於賣出了個權利,也是價值投資者常用的手段,比如現在長和的股價是103塊,但我覺得買入目標價是95塊,也就是說那麼可以賣出下個月95塊行權的put,如果跌到95塊,也就是買入目標價,執行義務買入就是了。
買put,不用多講,基本都是做多的止損單了。

對於低風險投資者,大部分都是選擇賣期權,書本會說賣期權風險無限,但實際上是完全可控的,標的證券的波動率只有極小概率出現顯著放大,賣期權一方站在時間一邊,而買方卻為時間付出了太多成本,多數情況下買期權並不值得。我大概從2016年8月開通的上證50ETF期權賬戶,每月基本都是構造一些簡單的跨期組合,長期持有凈賣方頭寸,截止到今天,我的期權賬戶年化收益率大概在22%左右,凈值曲線非常穩定。

如果你是期權新手,建議你從國內的期權開始操作,由於國內僅有50ETF期權,波動較海外的個股期權小得多,同時保證金比率比較高,大幅虧損的風險很低。通過50ETF期權投資,基本上也可以接觸到期權需要的各方知識。一開始買期權,之後可以嘗試做賣方,時間久了你就會發現長期投資期權只能做賣方,寫期權是與時間為友,而買期權卻是和時間為敵。


買入股票看漲期權( buy call)

  • 股票的看漲期權賦予了期權買家在到期日之前按約定價格(俗稱行權價)購買特定數量(1手=100股)的該股票的權利。(期權買家可以執行權利,也可放棄權利)。
  • 例如, 買家購買了一手6月6日到期的行權價格為每股$60的XYZ看漲期權,代表說買方有權在期權合同到期前,以每股60美元的價格購買100股XYZ股票。
  • 潛在的利潤:隨著股票價格上漲,收益無限。
  • 潛在的損失:期權權利金

賣出看漲期權(sell call)

  • 投資人賣出一個看漲期權的合約,則代表他不具有履約的權利,但有履約的義務,通常被稱為期權的「賣方」。期權買家行權時,期權賣方有義務以行權價賣出標的。
  • 例如, 期權賣方賣出了一手6月6日到期的行權價格為每股75美元的XYZ看漲期權,代表期權賣方被買方行權時,有義務在期權合同到期日前,以每股75美元的價格賣出100股XYZ股票。
  • 潛在的利潤:期權的權利金
  • 潛在的損失: 隨著股票價格上漲,損失無限。

買入股票看跌期權(buy put)

  • 股票的看跌期權賦予了期權買家按約定價格(俗稱行權價)在到期日之前出售特定數量(1手=100股)的該股票的權利。(期權買家可以執行權利,也可放棄權利)。
  • 例如, 期權買家購買了一手6月6日到期的行權價格為70美元每股的XYZ看跌期權,代表說買家有權在期權合同到期前,以每股70美元的價格賣出100股XYZ股票。
  • 潛在的利潤:正股價格大幅下跌而獲利
  • 潛在的損失: 期權的權利金

賣出看跌期權(sell put)

  • 投資者賣出一個看漲期權合約,則代表他不具有履約的權利,但是有履約的義務。期權買家行權時,期權賣方有義務以以行權價買入該股票正股。
  • 例如, 投資者賣出了一手6月6日到期的行權價格為每股80美元的XYZ看跌期權,代表期權賣家被行權時,有義務在期權到期日前,以每股80美元的價格買入100股XYZ股票。
  • 潛在的利潤:期權的權利金
  • 潛在的損失: 隨著正股價格下降,出現損失。

期權的優勢:

  • 保護持有的正股頭寸
  • 投機收益倍增
  • 投機風險可控
  • 獲取定期額外收益
  • 期權成本比直接購買股票低

原文鏈接:乾貨:股票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的介紹
期權相對國內投資者還是比較陌生的概念,因此老虎證券為幫助大家了解相關知識,也是打造了老虎股票學院,幫助大家了解相應投資知識,歡迎訪問,戳這裡:老虎股票學院


Call是期權(Option) 的一種,是看漲期權。另外一種期權叫做Put,也就是看跌期權。

所謂買一個Call也就是買一手看漲期權的合約,這個合約的賣方(Writer/Seller)賣給了買方(Buyer)一個期權合約的時候,買方向賣方支付了這個合約的價格。

我舉個例子,以攜程(ctrp)為例。

A手中擁有100股ctrp股票,而此時的股價是30 usd,時間是2013年5月1日。A因為某種原因,覺得攜程的股票未來(我們說在2013年7月19日)不會漲超過35刀。那麼他(A作為賣家)就賣給了買家(B)了一個執行價是35usd,2013年7月19日過期的看漲期權。這個看漲期權賦予了B在2013年7月19日前的任何時候(假設這是美式期權,可以在到期日前的任何一天執行這個期權;而歐式期權只能在到期日當日執行)以35刀的執行價格從A手裡買下這100股股票的權利,此時B為了這個call付出了200usd,也就是他用200刀買了這個一個權利。

作為一個智商正常的投資者,當這個股票的市價低於35刀的時候,B都不會去執行這個看漲期權。因為明明市場上可以以35刀以下的價格買入ctrp的股票,為什麼我要讓A以35刀的價格賣給我呢?可見這個看漲期權在標的資產的價格低於執行價的時候是沒有價值的,如果到期日當日的收盤價,這個股票的價格低於看漲期權的執行價格,那麼這個看漲期權的價值是0,也就是說B虧了當初買這個看漲期權所花的200刀。

在這個股票的價格在到期日當日高於35刀,我們說是36刀。那麼B因為買入這個看漲期權花了200刀,又從A手裡以35刀的價格買了100股ctrp,若他即刻交易出去這100股ctrp他就賺了100刀。總的來說虧了100刀(200-100)。

如果這個股票在到期日的市價是40刀。那麼B從A手裡以35刀買入100股CTRP,即刻賣給市場,他會收入500刀,減去200刀的合約價格,他收益了300刀。如果股票的價格漲到了100刀,那麼他會收入(100-35)*100也就是6500刀,然後減去200刀,總的是6300刀。可見潛在的收益隨著股價的上漲而上漲,且因為潛在的股價上升是沒有頂的,這個看漲期權的潛在收益也不封頂。

也就是說買入看漲期權以200刀的成本,獲得了一個權利,最大的損失就是200刀,但是潛在收益無限。

賣出方賺刀了200刀,但是收穫了一個義務,最大的盈利是200刀,但是潛在的損失卻是無限的。

當然啦,一般股票不會無限上漲這麼誇張....


以上各位說的很明白了,我就多扯兩句題外話,通常初學期權的人可能會覺得short call和long put同樣是看跌期權,short call有premium收,當然是用short call。

但是單獨的short call是相當危險的事,萬一underlying stock是像TSLA、太陽能這些會暴漲的股票,最後很有可能被迫用market price買入股票,在被對方call走。風險極大。一定一定要結合策略(例如cover call、synthetic short等)來做


期權就是預期、保險與對沖獲利。

一、預期。你認為未來股票的價格會漲到某個價位,而現在又沒有這麼多現金。怎麼才能保留利潤?買入 Call。反之認為某隻股票會跌,則買入 Put。

二、保險。當你手中持有標的,利用方法一進行對沖可以減少成本,及抵消股票下跌的損失。

三、獲利。你手上只有現金,又不想炒股炒成股東(做市商/期權交易者)。那麼反向利用方法一、二進行操作,根據期權的特性獲得利潤。


call 和 put 都是對一個金融產品標的物(比如說股票)限定時間點和執行價的合約。有合約,就有賣方和買方,英文叫 writer 和 buyer。本質上是雙方來賭某一個時間點(歐式期權)或某一段時間內(美式期權)標的物的交易價格。

拿 call 來說,賣家起草一份合約比如說 AAPL 明年一月 $600 的 call,我沒查真實市場現在的價格,就假設是 $30 吧,如果有買家願意買,那麼買家給賣家 $30 的權利金。賣家收了權利金,就有責任在期權交易達成後,到行權日期止的任何時間點上,接受買家的行權,以 $600 一股把 AAPL 賣給買家。如果在行權日期前 AAPL 漲到 $700 了,那麼買家選擇行權,買家至少能賺 $70。

而實際上會高於 $70,因為未到期的期權還有時間價值。就是說 AAPL 在這短時間內還有再漲點的盼頭,市場會給這個時間段的期望一個合理的估價,反映在期權的交易價格上。

哦對了,期權是可以在市場上交易的,所以你現在 $30 買了這份期權,過幾天 AAPL 上漲了,也自然會帶動期權價格漲上來。類似剛才說的漲到 $700 了,如果這時你想套現,你行權可以賺得 $70,但是你不那麼傻直接去行權,因為市場上有人願意 $110 買你手上這個期權,你多賺 $10。

剛才說了在行權時間到期前的任何時間點交易,這是美式期權,歐式是只在到期日當天交易。

實際操作上,美股的期權是按 100 股為一個單位買賣的。對於期權賣家,券商會鎖定你的一部分資產(因為你有對應的義務)。

put 與 call 正相反,是買家有有效時間內以特定價格賣出標的物給賣家的權利。

所以參與人群分成四類,他們對應的目的可能是:

call buyer: 看漲標的物,高風險賭博,以小博大,虧損有限,收益無限
call writer: 在長期持有標的資產的情況下,設定內心一個合理的資產賣出價,出售 covered call(就是你實際上有 100 股 AAPL,買家要行權你也 cover 得住的情況)來增加自己的收益
put buyer: 一種鎖定損失做空的方式
put writer: 長期關注一個標的物,內心有合理的價格,賣一個 put 等標的物價格跌下來,如果不跌,也有權利金可收,年化下來收益或許還不錯。

這還只是,你只做單一交易的情況。實際如果你同時買賣多個期權,組合起來,就很好玩了。

注意風險哈。


買call就是,你是客戶,下定金預約了一項服務(到期跟商家買入XXX的權利),到點之後可以買也可以不買,是你的權利。

賣call就是,你是商家,你的客戶跟你預約了一項服務,到點之後客戶要買你就一定要賣,是你的義務。


教科書上的東西我就不解釋了,本人實際交易美股期權也有一年左右,只是剛剛入門,翻倍和清零都遇到過多次,寫一些實際交易中比較關注的點。三兩段話解釋不清,不然大學裡期權也不會單獨成為一門課程,甚至是幾門課程。

我把而交易期權的核心概念放在前面:賣比買期權的盈利概率大(下文提到了,因為離到期日越近,期權價格趨近於零,而作為賣家,你希望這玩意兒趨近於零),組合比單邊賣/買期權的盈利概率大(別把你的後背對著敵人,前後防禦周全,更容易打贏,具體的組合網上有很多現成的教學,來來回回幾板斧,用熟了難)。你永遠選擇盈利概率大的事情做,而不是利潤最大的事情做。記住這些讓你少遇到一些清零的情況出現。

一般期權交易里不涉及行權(即把你的權利履行換成股票),大家追求的也只是期權本身價格的差價,影響期權價格變動的主要是:

  • 離到期日的時間差,遠期可以到未來2年左右,近期可以是明天到期。到期不出手就是等著清零。離到期日越近,如果股票本身沒有劇烈運動,那麼期權的價值就會愈發趨近於零,很容易理解,因為大家都知道到了今天收盤(假設今天是到期日,通常是周五)這東西再不賣掉就是廢紙。
  • 該期權對應的股票價格波動(包括方向,速度),股票價格短時間內劇烈單方向運動,那麼對應的期權也會有劇烈的運動,迅速清零和迅速達到20倍都是經常發生的。前提是該期權的交易量足夠大。在美股市場公司公布季報的時候常見,通常季報在盤前或者盤後發布,股票價格會在盤前或者盤後出現大幅度變化,例如前段時間facebook季報非常好,盤後漲了15%+(具體數據不記得了),其三十多塊錢的out of money call short term option, 8月中到期的一份option 翻了大約20倍。(因為在一夜之間由out of money 變成了 at the money)。當然,清零的故事更多。如果股價在短時間內上下來回走動會怎麼樣呢?答案是call/put通殺,看漲和看跌的期權都在大幅下跌。
  • 離該股票目前價格的距離(out of money, at the money, in the money) 如果一隻股票現價15,那麼對應股價5元的option便是 in the money, 對應30的便是 out of money, 對應15的便是 at the money。
  • 該期權本身的交易量。例如美股AAPL, FB, GOOG,等交易量比較大的股票,其option交易量也通常比較大。反之亦然。交易量小的option通常盈利空間也少。

這裡涉及到期權術語,富途證券告訴你買call就是買一個買權,賣call就是賣一個買權


在這裡我們總結一下一些名詞


看漲期權(Call Option)也叫做買權、買入期權、認購期權、延買期權、買方期權等,有的乾脆稱為漲權。

看跌期權(Put Option)也叫做賣權、賣出期權、認沽期權、延賣期權、賣方期權等,有的乾脆稱為跌權。

期權買方(Option Buyer or Holder)支付一定權利金而持有期權者

期權賣方(Option Seller or Writer、Contractor)從期權買方收取權利金,同時相應地在買方執行權力時承擔履約的義務

看漲期權(Call Option)也叫做買權、買入期權、認購期權、延買期權、買方期權等,有的乾脆稱為漲權。

看跌期權(Put Option)也叫做賣權、賣出期權、認沽期權、延賣期權、賣方期權等,有的乾脆稱為跌權。

這裡要給大家辨析一下,期權的交易方向分為:

買一個買權、賣一個買權、買一個賣權、賣一個賣權


權利金(Premium)指期權買方必須向賣方支付的費用。對於賣方來說,是賣出期權的報酬。而實際上,權利金是期權交易中買賣雙方競價的價格。

履約價格(Exercise Price or Striking Price)也叫行權價、行使價,即例子中的110萬

歐式期權(European Option)與美式期權(American Option)

像後面例子中,如果你和開發商約定在兩年後的到期日才能行使權力,則這是一個歐式期權。如果你們約定在兩年內的任何一天都能執行權利,則這是一個美式期權。由於美式期權比歐式期權更靈活,因此往往也有更高的權利金


實值期權(In-The-Money)、平值期權(At-The-Money)與虛值期權(Out-of-The-Money)

即按履約價格與標的物的市價關係來劃分。實值期權指立即履約就能獲利的期權,但相應的權利金更高,即成本更高。


虛值期權則相反,而越是虛值期權,槓桿作用就越明顯,這種強大的槓桿作用吸引力許多的保值者與投機者。

平值期權如果立即執行,將沒有任何實質性價值,但它卻是交易最為活躍的一種類型,最具投機性。


我們知道在期貨交易中,交易雙方在他們接受了合約後都享有一定的權利,同時也必須履行義務,即權利與義務是對稱的。但是,如果我們只想等待,以靜觀或者在未來某一時間買入或賣出某一資產是否有利時,該怎麼辦呢?

換句話說,我們願意得到在條件適宜時買入或賣出的權利,而不想承擔相應的義務,而且要由自己來決定是否行使這種權利。賦予這種權利的合約構成了期權的基礎。

下面富途哥給你講個簡單的例子:

假設你現在看上了一塊不錯的樓盤,你可以選擇現在馬上用100萬買下一套房子,這是現貨交易;或者你現在沒有足夠的資金,於是和開發商約定從現在起兩年後你以110萬將房子買下,這是期貨交易,除非合同解除,否則你必須買,開發商必須賣。這前提是你和開發商對未來房價的預期不同。如果你是對的,兩年後房價大漲到200萬,開發商就虧了,因為他還要以110萬的價格把房子賣給你。而反之,如果房價跌剩80萬,你就虧了。這就是期貨,即一張標準的遠期合同。如果雙方在訂立合約時各自繳了5%的保證金,對你來說,用5萬進行了110萬的交易,槓桿率為22倍。

而如果你覺得不確定性太多,但你還是判斷樓市會漲,想以小博大,利用房價的波動大賺一筆,你可以去找開發商,提議:我現在就付給你1萬,向你買點東西。「買啥?」 我想買一個選擇權,可以在兩年之內,以110萬的價格買你的房子。「OK!」 於是這期權合約成立:作為買方,你首先向開發商支付1萬的權利金,獲得了在未來以110萬買房的權利,但是沒有義務,如果房價跌了,你可以放棄買房權利,最差的結果就是損失這10萬。作為賣方的開發商則不同,雖然這1萬現在收入囊中,但是如果房價真的漲到200萬,你就會行使權利,用110萬買房,而開發商則必須履行將房子交付的義務。理論上開發商的風險即可能損失是無限大的。


在例子中你看漲房價,因此你買了一個買權,即買一個看漲期權

而開發商雖然看跌房價,他是賣方,所以他賣給你一個買權,即賣了一個看漲期權


這就是一個買入看漲期權的例子

經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期權交易有更強的金融槓桿功能,同時,期權交易更能遇見和節制風險。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認識期權或者參與期權交易呢?

期權交易市場透明度高流動性強,期權交易的參與者大都有豐富的經營知識和廣泛的信息渠道,以及一套科學的分析、預測方法,他們把各自的經驗、方法和信息帶到市場上來,這樣形成的價格反映了大多數人的預測,具有權威性,能夠比較真實地代表供求的變動趨勢,給我們對未來股票市場趨勢的判斷提供重要參考。

通過交易期權,我們可以:

1. 投機

2. 保值


買Call,也就是買入看漲期權。賣Call,也就是賣出看漲期權。前者是持有看漲期權,holder,後者是交了保證金以後賣出看漲期權,叫writer。前者賺的是期權漲幅,後者賺的是由於期權無法行權後的期權費。第一個賭的是期權價值上漲,第二個賭的是期權不能行權。所以前者也叫看漲期權多頭,後者也叫看漲期權空頭。


基礎版 買call - 鎖住成本,得你所好

你想要追一個妹子,但你現在在參軍,得一年後退伍了才能下手。
現在追她需要10顆蘋果,你猜妹子要升值,明年追她得需要15顆蘋果。
追妹子所需的蘋果數要加加加了,於是你豪邁的買了一個call,假設這個call的內容是「明年用12顆蘋果追到妹子」。

當然如果一年後追妹子所需的蘋果數低於12了,那你可以讓call隨風而去,用更少的蘋果追到妹子。
相反如果一年後追妹子的數高於12了,比如說真的需要15顆了,那你就可以用你的call華麗的用12顆蘋果追到妹子。


基礎版 賣call -既然要跌,空賣拿錢

你現在有10顆蘋果,他們現在的市場價值是50塊錢。 你估計它們明年的市場價格會跌到30塊錢 (OMG,假設它們不會爛)。
這時你可以賣給別人一個call,別人付給你錢(這個call的價值),call的內容可以是「別人可以明年用40塊錢買10顆蘋果」。

一年後,10顆蘋果的價格如果真的掉到了40塊錢以下,那別人就會去市場上買更便宜的蘋果。你賺的就是別人當初買你的call時付給你的錢。你的蘋果貶值了,但當初賣call的錢多少能抵點兒。
一年後,如果蘋果的價格在40塊錢以上,那這時你手頭的蘋果就得40塊錢賣給別人。 蘋果價格越高,你損失的就越多,比如說一年後蘋果可以賣60,但是你卻得按call的內容40賣了,虧了20呢。


T.T 話說我這樣用妹子和蘋果做比方真的好么。。。我認錯大家別追究。。。


要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需要明確期權的概念. 期權: 是一種權利, 一方有權利在約定時間以約定價格買或者賣某種資產. 其中, 賣出權利為Put Option, 買入權利為Call Option.

相較於直接買賣股票, 期權的收益曲線是非線性的, 因此給予期權交易更加靈活的策略. 通過期權, 可以實現對沖/投資/投機等多種策略. 因此, 買Call和賣Call, 最為主要的區別在於你是想實現哪種策略.

對沖: 假設我持有100股的現價140塊AAPL, 而蘋果下周會出財報. 可以想像, 財報一出, 蘋果大概率會有大幅波動. 作為沒有內幕消息的普通投資者, 假設我對於蘋果財報後股價走勢沒有任何傾向性判斷, 並且想繼續持有當前倉位. 為了對沖我現在已有倉位的風險, 我可以買入約定價格為140的Put Option, 為此花去5塊錢. 那麼, 如果蘋果股價漲到150, Put Option到期失效, 價值為0. 持有股票賺到到150-140=10塊錢. 考慮買Put花去的5塊, 最後凈收入為5塊. 另一方面, 蘋果股價跌到130, Put Option價值為10塊, 持有股票損失10塊錢, 在考慮買Put花去的5塊, 最終凈損失為5塊. 因此, 通過買入Put, 本來蘋果10塊的波動被減少到了5塊, 對沖了風險.

投機: 還是蘋果出財報, 假設我手上沒有任何股票. 但是, 我認為蘋果馬上出8, 財報之後會大漲. 那麼可以買入Call. 如果蘋果大跌, 我損失只是買入Call的錢. 如果蘋果大漲, 那麼我會獲得異常豐厚的收益. 這是投機, 以小博大, 和買彩票差不多.

投資: 任何策略上升到投資層面, 那麼絕對不是三言兩語可以概括的. 期權投資需要在控制風險的同時, 同時創造持續穩定的收入. 本人做期權策略不過小半年, 也只能說說自己的一些想法. 先說說本人為什麼選擇期權交易. 一言概之, 當了把韭菜, 賠了幾個月工資. 回頭一想, 基本面分析沒那麼多時間, 技術分析始終覺得不靠譜, 看新聞總覺得是別人下的套. 作為讀物理的PhD, 自問數理功底還是可以的, 而期權交易更加側重於量化分析, 以概率取勝. 過去幾個月琢磨Strangle/Iron Condor/Naked Opiton, 有一些心得, 分享給大家:

  • I can never control market. 期權的核心想法, 永遠不要試著預測市場的動向. 本人幾個月工資的教訓. 因此, 本人的Option Portfolio始終試著維持Market Neutral.
  • Short Volatility. 在期權市場, 持續賺錢的人都是賣期權的人. 波動性始終是被高估的, Implied Volatility &> Historical Volatility.
  • Trade Small Trade Often. 單筆交易的Margin佔總的Buying Power 3%左右.
  • Consistent Persistent. 我想這是做投資最為重要的, 一方面對於自己一系列的交易要consistent, 另一方面投資不是一件容易的是, 需要堅持.

最後, 期權投資相比於股票/期貨投資, 始終相對小眾. 真心希望有更多人能了解這個領域.


看了各位的回答,總結了一下,是否可以做如下解釋:

針對單一一次期權交易,不討論套利或者對沖等投資組合的情況下,

buy call. 買入看漲期權 行情看漲 風險有限
buy put. 買入看跌期權 行情看跌 風險有限

sell call. 賣出看漲期權 行情看跌 風險無限
sell put. 賣出看跌期權 行情看漲 風險無限


call option 買入期權

call代表在未來某一時間以權利金(premium)行使某價格的買入權利(right to exercise)

下圖x軸為股價,y軸為利潤,虛線為利潤,實線為期權價格

買call (當買方)

在未來有權以$14每股權利金行使在$80每股的買入權利,未來股價越高,利潤越高,總成本為80+14=$94每股,若要有凈利潤就需要更高的股價支撐。

賣call (當賣方)

賣方在約定的期權下能收取$14每股的權利金,並根據買方的行使時間,依照約定的行使價格$80每股賣給買方。因此在買入期權到期日,股價越高,對賣家的損失也越高(買方以行使價格$80買下一股,並且同時賣出,賣方因為必須履約,失去賺取中間差價的機會)。


我一直很納悶,這種有標準答案的問題為什麼要拿到知乎上來問,不是應該查查教科書或者券商,或者網路baidu,google或者wiki嗎?


簡單而言,不涉及策略:
買call就是買一個未來按照某個價格購買某隻股票的權利。如果未來那隻股票的價格大於行權價,那麼你可以執行這個權利並獲利。如果未來那隻股票的價格低於行權價,可以選擇不執行。損失的就是買這個call的費用。
賣call就是賣出一個讓別人在未來按照某個價格購買某隻股票的權利。如果未來這個股票漲了,你作為call的賣方你必須按照行權價格賣出這個股票。如果未來這個股票跌了,別人不行使權力,那麼賣call凈賺賣出call的費用。


買看漲期權,賣看漲期權


推薦閱讀:

TAG:股票 | 股票期權 | 美股 | 美股交易 | ELI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