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新聞標題《兩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洛杉磯被槍殺 死於一輛寶馬車內》被指煽動仇富,引發熱議,你怎麼看?

這樣擬標題合理嗎?
對傳播學理論不甚了解,希望專業人士解惑。
說刻意煽動是不是有點過了。


寶馬也就是本科一年的學費(某些著名大學,半年就夠了)。本來你就給的起學費的話,再多給一年也不是問題。這哪裡炫富了,你還不如說留學交學費就是炫富呢。

當然你一上來就買一輛X6或者Z4的話,當我沒說(逃


這個事情要從前幾天網易的留學生專題說起。

《看客》第150期:失落的留學夢 http://news.163.com/photoview/3R710001/22267.html
抄msnbc的專題:http://2011.soulofathens.com/our-dreams-are-different/not-here-or-there-1.html

第16張,網易描述如下:
舞會現場,幾乎所有中國學生都站在一旁圍觀表演,氣氛略顯壓抑。大部分時間,他們喜歡一群群地站在陰影里,隨著反覆播放的音樂打著節拍。(被揭發打臉後已更改
看看原版是怎麼描述的:
The Chinese Masquerade took place in the Walter Hall Rotunda on the OU campus. The almost entirely Chinese crowd watches a performance before the DJ goes on.

裡面僅僅是一段敘述,如果要說有什麼負面的,可能就是「The almost entirely Chinese crowd」,也就是說,觀眾幾乎大部分是中國人。網易可好,抄襲圖片很直接,對於文字,卻完全進行了改造,放進了小編自己丑惡的想像,一個「壓抑」,一 個「陰影」,再來「反哺播放」,給讀者製造了一個陰風陣陣的鬼故事。

看第18張,網易描述如下:
XXX,19歲,花了2萬5千元通過中介來到這裡學習國際貿易,希望將來在親戚的公司工作。「我希望自己的皮膚能白一點,像美國人一樣。」XXX說。然而校方安排和她一起住的美國學生遲遲沒有出現,只好獨居的XXX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宿舍和圖書館準備托福考試。

再看看原版描述:
XXX, 22, is 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major who arrived at Ohio University in March 2011. She lives in Scott Quad, where 83.7% of the residents are Chinese. XXX"s American roommate never showed up, leaving her to live alone in her room.

乖乖,把人家的年齡也改了。不知網易的小編為何想像力如此豐富? 什麼叫新聞?新聞就是直白地去陳述一件事,而不是無中生有或者點人成妖的胡編亂造。作為一個媒體人,最基本的操守就是要尊重事實。

該報道所牽扯到的美國大學裡面,有一位同樣是過來讀本科的孩子,人人網簽名檔更改為:真他媽的噁心,記者你他媽就是吃屎把泥巴說成屎的玩意!別再跟我說記者多偉大,你們不擇手段的方法多著!誤導公眾,就是你們這群敗類導致的不良氣氛,我實在看不下去了!

國內的記者,現在有個外號,叫」妓者「。

回到樓主的問題,可以說這件事是正好撞在了網易這個專題的槍口上。

說網民應該有判斷能力,不該太容易被煽動的,學習下釣魚指南吧。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111444


說煽動仇富不至於,但希望用「寶馬車」這個細節刻意製造新聞熱點的意圖是很明顯的。

我覺得這個問題網易員工上來對提問者冷嘲熱諷很不妥。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即便是以客觀中立為要求的新聞報道也是不可能做到絕對中立的。現實本身永遠具有無窮多的層面,而從中提取出哪些就決定了該事件在描述中呈現的面貌,以及說者的傾向性。
關於這篇報道標題的傾向性,我在新聞學的同學是這麼說的:「你自己對這個事件起個標題看看,然後比較下現在這個,編輯的意圖就很明顯了」。當然這不是一個非常嚴謹的方法,但無疑這「一輛寶馬車」並不是通常情況下該類報道之標題的必含信息。那麼刻意提及用心何在呢?結合當前社會語境(「寶馬車」獨立來看只是某品牌的車,但實際上並沒有任何話語的意義是能脫離語境而存在的),將留學生與寶馬聯繫在一起在通常情況下會引發怎樣的聯想(priming)我想已經不用多說了,因為結果已經在那裡。至於該標題的撰者是預見到此結果而有意為之還是出於其他目的甚或只是一時手抖,在沒有更多證據的情況下,咱們就不作誅心之論了。


不寫寶馬車,就寫車,估計還是有一幫人覺得是炫富,然後有第二幫人覺得第一幫人是仇富。

連車也不寫,就寫留學生,估計還是有一幫人覺得是炫富,然後有第二幫人覺得第一幫人是仇富。

連留學生也不寫,就寫洛杉磯華人,估計還是有一幫人覺得是炫富,然後有第二幫人覺得第一幫人是仇富。

有什麼樣的受眾,就有什麼樣的媒體,這個鍋,大家一起背吧,別甩。


前面的人已經說了很多了,只是想就事論事補充幾點。

首先,網易等國內媒體顯然是不可能派記者去現場採訪的。都是依據其他媒體的稿件(具體是什麼媒體不清楚),但是第一時間出現的美國媒體稿件基本都含有 new 和 luxury car 這樣的詞語(當然,很快出現的聲明便指出了這樣的報道是錯誤的)。

咱做事不嚴謹,憑記憶寫的,懶得去找原文。我真心認為,事件本身可能是搶車,在美國媒體這樣的報道下,很容易就認為兇手有可能是看上了豪車(可惜看走眼了)才下手,那麼在新聞里強調是一輛寶馬被搶,也算很說得過去了。

換一個角度,當天上午一大批人在指責網易強調「凌晨一點」和「一男一女」,重讀一遍新聞,

4月11日凌晨,位於美國洛杉磯的南加州大學校園附近發生槍擊案,兩名中國留學生被槍殺。據報道,兩名留學生為一男一女在一輛寶馬車內遇襲。

這三個詞語出現一次就成為了「強調突出」,算不算是無理取鬧呢,評論中的那些說話不負責任的人在這些問題上肆意大做文章是沒錯,但是把這個罪名扣到網易頭上,又是要挑起什麼情緒呢。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上次那個網易專題也好,這次的事情也罷,好一些留學生怎麼就變得這麼脆弱了?

順便發一個笑料。良心……


網路世界拼的是注意力和點擊量,網路新聞的標題抓取眼球是第一步,至於煽動性,低俗化之類的是後話,不患被誇,不患被罵,只患沒有被關注。不這麼寫怎麼能引起熱議呢?至於仇富,和個人有關,如果他本身就有仇富心理,不需要煽動,他的情緒就可以自燃,而沒有仇富心理的人自然能理性分析問題,刻意煽動也點不燃。每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以及媒介素養都是不一樣的嘛。


要是說死在一輛哈弗車內你們又該說是軟文了。


「死於一輛寶馬車內」是副標題,是對主標題的擴展延伸。點進網頁新聞頁面,每個新聞標題後面都有一個副標題,主標題是大致說有個什麼事,各大門戶基本都一樣的。副標題則起吸引眼球點擊的作用,提煉出文中的亮點或者是挑逗性語句。所以選擇什麼樣的語句做副標題就看編輯的本事了,准暴力准色情一類或者暗中挑逗仇富反X都是常見手段。像我截的圖,「分紅方案創記錄」「五大銀行凈利潤超6700億」「要求軍隊與中央一致」都算這樣的。

現在網易該新聞的副標題已經改成「警方判斷是劫車事件」,比較中規中矩,和死在寶馬內哪個眼球效應更好不用說了。


這樣取標題,單說這是一家媒體,要贏取點擊率這沒錯。

但網易是一家企業,企業有它社會責任的一部分,在很多國人沒有獨立思考、辨別是非能力的今天,網易作為一家很有影響力的、能夠促使社會向積極方向前進的企業,不僅沒有站出來從某失職主體手中接下責任,反而玩文字遊戲暗裡煽風點火以吸引點擊率,並推卸說「我沒有錯,我在陳述事實」(這一點騰訊更為過分)。

很讓人瞧不起。


本新聞的事實就是兩人被殺,網易不光提到了寶馬車,還點名死者是中國留學生,發生地位於美國洛杉磯,不光隱射富二代,還破壞中美關係,暗示美國人民水生火熱,真是用心險惡啊!!!

所以我提供以下多種改法:

兩人死亡
讀者:什麼細節都沒有,肯定有內幕,是富二代!
兩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死亡
讀者:留學生,肯定是有錢才被殺的,是富二代!
兩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洛杉磯死亡
讀者:洛杉磯大城市啊,一般人去不了,是富二代!
兩名中國留學生在美遇襲死於車內
讀者:車型不敢說吧,富二代!
兩名中國留學生在美遇襲死於寶馬車內
讀者:果然,寶馬車,富二代!
兩名中國留學生在美遇襲死於一萬美元的二手寶馬車內
讀者:就一個普通的搶劫案,為什麼要突出二手寶馬車細節,欲蓋彌彰,富二代!
---------------------------------------------------------以上為吐槽----------------------------------------------------------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媒體的職責是如實報道,不應當決定和影響受眾如何解讀。

寶馬車被部分讀者賦予了深層次的含義,責任不應推給媒體。

這是一起普通的搶劫殺人案報道,媒體拿到稿件時並不知道也不需要去調查死者是否是官二代、富二代。但不同媒體仍然做出了不同的標題,這是由他們自身報道原則決定的。

所以,即使這次死的真是富二代、官二代,各家網站的標題也不會有任何變化。
網易、騰訊還是會寫死在寶馬車內;新華、人民還是會只寫留學生被槍殺。
這時就會有另一部分讀者跳出來指責新華和人民忽視細節、欲蓋彌彰。

綜上,媒體應堅持自己的報道原則。
受眾觀點的分化是不可避免的,媒體不應為迎合一部分受眾的觀念而改變原有的報道原則。


沒覺得有什麼違和感,煽動?這難道還能引起什麼群體性XX?
如果說一篇文章有煽動性就影響了你,並致使你去做一些道德法律不允許的事情。
只能說明你太容易被煽動了,也就是蠢的意思。
——————————————————————
一個理性的讀者,在關注一個事件的時候,需要信息量,需要對比,經過思考之後再做出判斷,並表達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一個理性的讀者應該考慮事件本身,並考慮到媒體的行為和他的傾向。

這裡是說理性讀者應該對報道的事件有理性的判斷和看法,而不是也不應該對媒體行為有什麼看法,就像我知道你是個嘩眾取寵的人,我不能因為你嘩眾取寵,就說你是個不道德的人。

我認為讀者只需要也必須去批判媒體的不實、隱瞞,卻不需要也盡量不要去批判媒體的傾向。
如果這篇報道沒有不實、沒有隱瞞。那這篇報道就不應該去批判或者嘗試去糾正他這種行為。

我認為這是一種個性,中國的媒體缺少這種個性,缺少這種鮮明的立場和傾向。在這裡我支持網易,希望網易能一直這麼做下去,也希望別的媒體也能有這樣能引起爭論的個性。


我只知道,有人被殺了,至於ta在什麼車裡,這是三觀正確的人該關注的點?


這個標題最多算是選擇性陳述的一個形式吧。
我的個人對選擇性陳述沒有任何意見, 只要陳述的是事實,那麼這個題目就沒有任何問題。事實就是不因為我們覺得是一輛高級車還是一輛普通車,也不因為我們覺得開車的是富人還是窮人,而產生任何改變。
一個事實的多種解讀方法是屬於讀者的,怎麼看也是讀者的事。問題不在於編輯身上。我覺得問題其實大部分出在讀者身上,一是對美國汽車價格的不了解,二是仇富心理過於敏感。而且就算是富二代被槍殺,就不是值得關注的事情么?
我還是想把這個問題最後歸咎於政府身上,是誰造就了如此深的仇富心理?


1.中國社會本身就是一個畸形發展的社會,少數人集中了大量的財富,兩極分化情況極其嚴重,各種抱怨此起彼伏,客觀環境本身就有仇富土壤。
2.中國沒有完全的新聞自由,媒體若想贏得關注度又不想觸及雷區只能挖空心思撰寫某些文過飾非的標題,新聞媒體業的這種發展趨勢也造就了一大批圍觀的網路愛國憤青。
3.就事論事就可以了,上升到社會層面就有點誇大其辭,還是那句話:對於中國式憤青,不搭理他們就是最好的辦法。


畢竟他們和留學生有殺父奪妻之仇


廣告配合的不錯啊


《噴新聞標題入門教程》

標題:X地一90後因口角刺刀殺害同桌。

評論:
為什麼要強調地點,跟案件有關係嗎,哪個地方沒壞人,挑撥地域矛盾;
為什麼要強調90後,以偏概全,吸引眼球誤導輿論;
為什麼要強調作案動機,小編的意思是吵了架就應該殺人吧。又在發掘罪犯的幕後悲情故事,洗白犯罪者。

標題:中國某地一青少年殺害同桌。

評論:不寫具體地名更不對了。怎麼能上升到全體中國人,無良媒體;
為什麼要強調青少年,以偏概全。

標題:一16歲學生殺害同桌。
評論:為什麼要強調年齡,跟案件有關係嗎?

標題:有人殺害同桌。
評論:專門挖掘社會黑暗面,唯恐天下啊不亂,為什麼不報道正能量;這TM也算新聞,JB呢?


總結:
1.要強調媒體是在「強調」。哪怕沒有雙重否定、沒有反問、沒有重複多次、沒有著重號,只要說了哪個信息不和你胃口,一定要質疑媒體在「刻意強調」。
2.遇到出現地名的負面報道,一定要指責媒體在製造地域矛盾。
3.遇到違法犯罪事件,只要報道了作案動機,就一定要指責媒體是認同違法犯罪者的作案動機。(這一條,在前幾年一度是事實,但現在已經不是了)

在知乎黑媒體是政治正確,我連黑某某徒的時候都沒匿名。


一句話:真屌絲太多。


講真,米帝某些二手寶馬,車價可能都不夠一年油錢的。


推薦閱讀:

新聞從業人員應該怎麼做?
如何看待那些不顧一切潛心修行的人?
如何解讀「字幕」這一生產行為?
如何製造病毒營銷內容,並能讓用戶最大化的轉發?病毒內容需要具備什麼特點?
刻奇的危害有哪些?

TAG:媒體 | 熱門新聞 | 新聞 | 網易 | 網易新聞 | 傳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