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公司的股票是「牛卡」計劃的?

有哪些公司的股票是「牛卡」計劃的?也就是股份分為A類(ClassA)、B類(ClassB)股票。將在美國股市新發行股票稱作A類股票,在表決權中,每股為1票,而創始人股份為B類股票,即原始股,其表決權為每1股為10票。所有在公司上市前股東們持有的股份均為原始股,一旦原始股出售,即從B類股轉為A類股,其表決權立即下降10倍。

據我所知有百度和谷歌,是否還有其他公司?


互聯網公司比較喜歡用Dual-class share structures,其他行業的則比較少。而香港聯交所則禁止這種投票結構,認為不利於保護小股東。

根據《經濟學人》雜誌的一篇文章http://www.economist.com/node/18988938,在2000年時美國總共有482家公司採用雙重股權結構,互聯網泡沫破裂後,2002年下降到362家,2010年有12家公司在IPO時採用該結構。

採用牛卡計劃的公司普遍有一個特點,就是創始人對公司的個人影響力非常大,這種N:1的投票結構可以使他們擁有大於持股比例的投票權。公眾股東願意接受這種更「獨裁」的治理結構,實際也是給創始人投下信任票。

說幾個有名的公司吧

國外:Google、Facebook、News Corporation、LinkedIn、Groupon、Zynga
國內:百度、人人、優酷、土豆(均在美國上市)


謝邀。

牛卡(Dual-class share)在美國和歐洲是一種相當常見的發行結構。尤其是在Buyout PE盛極一時的歐洲,Dual-class被認為是比毒丸和降落傘更安全更穩妥的一種方案。但這種發行結構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這是題外話。

因為我沒特意統計過,只能根據一篇論文來推測使用這種結構的公司:
https://www2.bc.edu/~karakas/DualCointegration_OguzhanKarakas.pdf
文中提到,美國的上市公司中,有6%使用了Dual-class結構。NYSE+NASDAQ大約有5000家上市公司,那麼這個數字將非常接近300家。
知名公司中,Ford和Berkshire都使用了Dual-class結構。


阿里巴巴最近就是要搞這個,被香港證監會給否決了。


推薦閱讀:

有人說 「今天的 Google 就是美國的東印度公司」 ,你同意嗎?為什麼?
俞軍的 PM12 條是在什麼時候,在哪裡,什麼背景下提出的?你贊同多少呢?
目前各大互聯網公司都在運作自己的開放平台,平台之間是否存在排他性?
王夢秋是誰?
BAT做CDN後,網宿科技的收入增長和利潤率又將如何?

TAG:百度 | 首次公開募股IPO | 股票 | 谷歌Google | 雙層股權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