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是怎麼做到@keso 評價的「對公共事件的超強的運營和把握」的?
語出 keso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52406/answer/12206023
這塊正好是我負責的工作, 想了想,貌似也沒啥好保密的,畢竟要把理論應用到實踐中,能否成功最重要的還得依靠團隊執行力,這可不是一時半會能培養出來的。下面講講兩年多以來的一點想法和心得,還請各位多加指正:
1、當事人優先原則
干編輯的都知道,關於互聯網新聞,新浪總編輯老沉有八字真言:快速、全面、準確、客觀,毫不避諱得說,就靠這八個字所代表的核心競爭力,新浪領頭開創了一個屬於互聯網新聞的WEB1.0時代。在微博時代,這八個字依然有效,不過對微博這個以用戶為基礎的平台來說,事件運營的核心競爭力已經徹底改變:誰有當事人,誰就佔據了事件運營的主導權!
作為新聞五要素的4個W中最為重要的WHO,在傳統媒體上就是一段文字幾張照片幾句言語,但是在微博上,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是一個能夠不斷產生新的內容,不斷將事件往縱深方向發展的人。試想一下,如果723事件中沒有那幾個動車上的乘客的微博,沒有從各個層面爆料的各路記者,這件事情的影響力還會被發揮到極致嗎?韓寒VS方舟子的事件,如果不是方舟子在微博上奮戰不休,沒有木子美、彭曉芸的持續參與,最終能夠擴散到如此大的範圍嗎?不說不可能完全沒動靜,但是至少最終的效果至少打上個對摺。
其實,這個當事人的覆蓋面是很廣,不僅僅指現場或者事件的直接當事人。擴展層面的當事人,比如723事件後來的那幾位捐了幾十萬上百萬善款的兄弟,也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能在不同的階段促進事件的發展和討論。
所以,對於官方的事件運營而言,優先順序的最高的工作,就是將事件的當事人給挖掘出來。微博上沒有怎麼辦?自己去拉唄!這又是新浪的長項了。當然隔壁的做的也很不錯,比如@新聞哥 這個賬號,長期奔波在各種突發性事件的第一線,效果雖然差點但是精神十分可嘉。
另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在新浪微博的熱門話題的氣泡中,凡是有相關當事人的,都會盡量帶上@xxx,用一個@告訴用戶這是在微博上有當事人的事件,歡迎前來直接互動,了解第一手的信息。
二、觀點為王原則
WEB1.0時代的互聯網,最豐富的是什麼?信息。最稀缺的是什麼?還是信息。事實上,只有在信息在能被充分傳播的時候,它才能真正體現互聯網無窮盡的豐富。可惜的是,高效傳播信息,這是個在Web1.0時代無解的問題,也正是這個原因,Web1.0的時代信息其實是稀缺的。在稀缺的情況下,觀點作為信息更高層級,自然很少有人會去關注,其價值也很難體現出來。
微博誕生之後,依託網路人際傳播的產品機制,極大的促進了信息的快速傳播。也導致信息能被快速傳播的同時,其價值遵守價值規律持續下降,同時此前「有價無市」的觀點開始步入消費的重點領域,價值開始持續上升。
針對微博上事件運營而言,在搞定了當事人之後,核心信息的豐富性其實已經做到了極致,這個時候就需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到事件的外圍觀點的挖掘上。事件的真相只有一個,算上謠言最多也就三五個,但是觀點可以有無窮無盡。還是以韓方大戰為例,這場論戰幾乎將新浪微博上的全部高端用戶全部捲入了進入,也幾乎讓每一個人都發出了自己的聲音,甚至都到了喧賓奪主的程度。至少我已經不關心韓寒是否真的抄襲了,我只想看看各路名人在這個事件上是如何站隊的。又比如春晚期間,各種互聯網產品都讓人能輕而易舉的看到春晚節目直播或者錄播,但是只有在新浪上才能看到與眾不同樂趣多多的吐槽,也只有這才能引髮網友的討論,將這個已經不算是公共事件的話題重新炒熱為公共話題。
因此,在日常的運營當中,新浪非常重視各路觀點的收集,同時會利用各種內容運營產品,比如微話題/微訪談中進行展示,讓更多的網友也能多角度了解到不同的觀點。
當然,作為一個平台,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大家吹拉彈唱自己冷眼旁觀,這需要培養一種相應的產品氛圍。實際操作中,運營其更多做的是強化和凸顯事件的話題性,吸引用戶自行參與討論發表觀點,通過FEED流的傳播中就完成了觀點的產生以及刺激更多討論的產生。此乃長期運營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也。
三、運營需求產品化
不關心產品的運營絕對不會是一個運營,尤其是在這個從PC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轉化的時代。
作為微話題/微訪談/微直播這些微博運營產品的初創者,我直截了當的說,這些產品都只是在微博最基礎的轉發和評論功能的基礎上加了一層皮而已。套用流行的辭彙來說,這屬於微創新。但就是憑藉這些個當初不被看好的微創新,微訪談在過去的一年半當中慢慢積累和發展,已經有了不小的影響力,自吹自擂一下也算是微創新的一個成功案例了。
其實創新無處不在,並非一定要做成大產品才能體現,有些時候小點也能四兩撥千斤。簡單回想一下2011年,情人節新浪微博策划了一個@月老 亂點鴛鴦譜的小應用功能,為情人節增添了新的玩法;李娜法網奪冠的時候,重點推動了V5表情的應用;跨年的當天,推出了微博分隔符。這些創意或成功或失敗,但都是在努力擴展運營的範疇和效果。
將運營的需求產品化,應該算是一個運營人員比較高層次的能力。需要對產品有充足的了解,同時又要有豐富的運營經驗,大家如果有合適的人選或者自己對這方面有心得,歡迎加入新浪微博!
其他層面的一些原因,比如說執行力超強,用戶基數大素質高,這些大家都看的到的我就不說了。簡單總結三點最為關鍵的因素,還有請大家指正,幫助我們提高工作。
對於事件,有時候並沒有真相,或者所謂的真相也遠遠不止一個。
重要的不是真相,而是事件的演化,以及參與事件各方的表現,後者也成了事件的一部分。
具有自我演化能力的事件才是真正的事件,而不是說微博的掌控者推動了這個事件。
微博只是一個載體,一個平台,主角還是事件本身,是時代的需求,是參與各方的互動,上位,站隊,導致了精彩紛呈的事件,猶如話劇,充滿了衝突,也不乏高潮。
我們從未經歷過這樣一個時代,你可以是記者,是評論家,是演員,是製片,是主宰,雖然,最後依然沒有真相,或者暫時接近不了真相,但是人類追求真理的好奇心推動著社會的發展,因此大家成了歷史的參與者和推動者。
這種寧曠的歷史感當時可能不強烈,但是過後,你會津津樂道,也會啞然失笑。這就是我們的時代,如此,你就是一個純粹的社會的人,我們都是,消費著信息,滿足著交流的願望,摻雜著必然的功利,好戲開始了,但是結局卻不是一個,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
最後,對於輿論的引導和掌控,是平台運營者的天職,不需過高讚揚,他們是合格的自覺的自律的社會公民,本身也是社會事件的實踐者,辛苦而快樂著的,是他們。
推薦閱讀:
※林更新微博頭像有什麼含義?
※如何看待最近老羅和方舟子「大戰」?
※假如任務是三個月內把微博粉絲做到10萬,你會採取什麼策略?
※如何解讀新浪 2013 年第四季度財報?
※如何評價微博文章《川普陽光普照美國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