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更多的人參與 wiki(Linux 類)?

經過和社區幾個童鞋的討論,建了一個Linux Wiki。起初怕沒有人參與,最後覺得do it right now才最重要。第一個任務是Linux 命令,重點中命令使用實例。之後的任務再慢慢添加。如何讓更多的人參與wiki編輯中?大家給給意見?謝謝。


larrywall 的程序員三大原則中第三條就是絕對不做重複的事情。


如果你的 Wiki 跟他人的沒有重複,那麼應該就有合適的位置去宣傳。例如:如果談論 ubuntu 中文的 wiki 只有一個,那麼它肯定應該在 ubuntu 中文網站得到宣傳。


換句話說,如果你的 wiki 有明確的,獨立的方向和目標,那麼它就應該擁有屬於它的配套社區,這個社區可能會有論壇,有郵件列表,有網站,他們都會是好的宣傳渠道。


我去你的 Wiki 很快看了一下。幾點建議:

  • 命令手冊這類文檔不適合用 Wiki 的格式。每個命令的選項都可能隨版本和發布版的變化而變化,可以說是一個樹狀結構,可以說每個葉子節點都很有信息量。而 Wiki 文檔版本是一條線,只有一個節點最有價值。做命令行的文檔更推薦放到系統的語言包中,納入一致的版本控制,各大發布版應該都有自己的類似項目,而且有開放的格式便於在整個 Linux 社區共享。
  • 不建議把更多時間放在翻譯上。如果感覺到語言是一個障礙,那麼應該花時間去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個人以為,少數具有科普意義的重要文章或者教程更值得翻譯,目的是把圈外人吸引進來,然後還要鼓勵他們去讀原文。還有一個原因是,手冊類的翻譯,機器的水平勉強可以湊合,給它們幾年時間還會更好。
  • (非翻譯的)文檔本身很有意義,更值得做的也許是文檔化一些好的項目實現。記錄和分享自己對某項目的學習心得。
  • 寫文檔時,記錄環境信息很重要,比如發布版,內核,介紹的軟體,硬體架構x86_64, x86等等
  • 引用出處
  • 花更多的時間寫代碼和讀代碼

不知道你的Linux wiki裡面準備說什麼內容呢?如果只是百科全書般的wiki,我想已經有很多類似的wiki了吧。

如果你想做的是一個初學者的入門網站,我覺得這是比較有意義的。在這個網站中,可以給出Linux的使用心得,入門感想和大量的鏈接。

有時候,給出鏈接比創造內容更重要。特別是在已經有很多相關內容的情況下。


  1. 先做起來才是最終要的,起初的內容可以自己添加,然後吸引Linux愛好者加入進來。
  2. 對於初學者,我覺得要完善知識的體系結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把握學習方向,並對該方向有所了解。
  3. 對於非初學者或者有一定經驗的用戶,我覺得更多的在於技巧的挖掘,也就是靈活應用所學吧。

我很支持wiki,也很像為wiki做貢獻。但是有幾道坎擺在我這位使用者面前:

  • 首先,我不會寫wiki。我知道不同的環境下配置是不同的。我並不清楚應該在敘述wiki時,該附上怎樣的環境信息。不過我知道,看的多了便會寫了,或者,希望wiki能在最明顯的地方放上一份撰寫wiki的指南。
  • 其次,wiki的定位。定位決定了你的wiki可以留下什麼樣的人。我在用arch,arch的wiki+aur十分給力,我筆記本電腦顯屏黑屏的問題谷歌百度了好久都沒有解決,結果被arch的wiki解決了。我想說的是arch的wiki與其軟體源結合很緊密,wiki內很多解決辦法都是直接使用aur中他人上傳的PKGBUILD。這樣的wiki定位,是不可能被其它wiki所取代的。然後,wiki所做的工作,是要讓使用者儘快獲取問題的解決辦法。就目前樓主的wiki來講,個人以為這些命令,man、谷歌百度、下載教程、翻書等任何一種方式都比上wiki來的快,況且有時並查命令的人也並沒有完全記住命令的拼寫。
  • 再次,我希望wiki能夠,展示一個問題的想法或思維過程,而不是內容操作的羅列,比如電腦黑屏的問題。黑屏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在wiki中思考過程也沒有,當我發現我照著wiki做過之後,不僅什麼變化也沒有,反而有把原有的對的配置搞亂了的話,我會對一個wiki的好感全無。但是,如果wiki中有些思維過程的話,我就會知道,這個問題,雖然也是黑屏,但和我遇到的情況不一樣,我便會尋求其它解決途徑了,或者,在適當的時候我會補充我所遇到的情況和解決辦法。

最後,做些小小的YY,其實,現在國內的ylmf和deepin做的比較好了。據我所知,他們之中有開發出一些軟體中心。如果能夠對這兩個系統做wiki的話,這樣的內容是不可能被國外的wiki所取代的。如果再在他們的系統上嵌入你wiki的入口的話,我想參與維護的人一定不少。


逛過,折騰過各種linux wiki(ubuntu debian kde opensuse),wiki這種組織方式人不多不行,人多沒管理也不行,想做之前最好考慮以後的維護問題


對於命令來說,重要的不是man手冊的翻譯,而是這些命令怎麼用,可以怎麼用
內容的多寡沒有內容是否足夠有用重要

然後是wiki定位不清楚

And 鏈接的51開源論壇.....Discuz的設計太糟糕了,如果有好的設計的話,可以考慮phpbb


劉志我進了你的鏈接,也find了一下find,感覺還可以。我說幾點想法供你參考:
首先,這個東西,應該有很多人需要。我相信更大比例的人是偶爾需要快速解決幾條命令的操作問題,就跟我一樣。我碰到過很多領域的專家,DB的、網管的、交換機的,甚至還有不少寫程序的,他們對unix的需求是偶爾有之,tar 或者 make install 這塊沒有問題,相似環境的 export mount 也沒有問題,但如果情況稍微複雜一點,就得找救兵了。本世紀還好點,放狗擺渡大多都能搞定,但上個世紀,主要靠打電話或發郵件問朋友或者HelpDesk。即便我們說到放狗擺渡,我的感覺是:大多指到 ChinaUnix、個人博客這些地點,匹配指數一般,主要是不系統。要說到系統,其實九幾年海峽兩岸的先輩們曾努力搞過一版 Chinese-HOWTO,但是可能因為實質就是man page 的直接翻譯,更沒有搜索引擎或者內容管理系統的支持,後來普及度還是很低。我早些年一直保存了一份這個C-Howto的mirror,後來乾脆就自然搞丟了以後再也沒有重下過。
前面很多人提到了你這個Wiki有對手,但其實不完全是那麼回事。我發現你們的wiki風格,有些hao123的味道……這就對了,我前面說了,更大比例的人是偶爾需要快速解決幾條命令的操作問題。
站在這個角度,來試試數數你這個WiKi和競爭對手如何進行差異性定位。
首先肯定得是各個發行版本自身的Man Page了。我man了18年了,逐漸形成的感覺是它適合在寫提交他人使用的腳本時使用,就是必須確切哪些環境用相應的哪些參數是可靠的。而對自己用的命令行,我越來越少man了,那東西太羅嗦,都是按參數順序排序的,只有少數命令按場景提交了快速指南。看來man page也是不同思想的工程師自有發揮的結果。
其次,各大官方網站,這個好說:命令行的HowTo,要麼沒有,要麼過時,然後就是,都藏得很深,人家畢竟要解決更多的系統級的問題。
再其次,http://ChinaUnix.org ubunto之類的近類網站。我覺得它們還是有一定用處,我經常擺渡到的結果里如果有CU的話就點它了,但是,這就是運氣活了。其他的網站也有一些、個人博客里也有不少,但那水平就難控制了,你還得花點心思去判斷哪個是菜鳥哪個是真專家。但這類知識來源還有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那就是普遍沒有系統性,很少舉一反三、畫龍點睛那種感覺。
hao123,你仔細琢磨琢磨,我覺得很相似的一個物事。
當遇到命令行的難題,多數時候終歸得解決,當解決的時候,如果有一個很方便的提交方式(10秒鐘以內),我想大多數人還是很願意分享出來的。但是,象我一樣永遠沒有跨出那步去http://ChinaUnix.org開個賬號、再辛苦地回憶起密碼,最後再辛苦地開個帖子去問問題或者分享經驗的人,應該是10倍於CU的註冊用戶、百倍於CU的活躍用戶的。
你們這個WiKi,不妨就針對剩下的那90%或者99%,解決一下快速檢索和快速分享的問題。
說白了,需要好好思考一下hao123的道理所在。
最後,噴一句:知乎ers的取樣不具有普遍性,聽取答案的時候要小心,尤其是所謂的帶點技術含量的東西。


內容要給力呀!
不能吸引用戶的內容是吸引不來貢獻者的。如果就幾個貢獻者,wiki就成blog了。
Linux內容很雜,不知道你的wiki專註於那一方面?目標不明確,常常會繞彎子,走不遠的。


現在專業的linux站不少了
基礎的講的好的不多


推薦閱讀:

企業用哪個版本的 Linux?

TAG:Linux | Ubuntu | Wiki網路系統 | CentOS | ArchLinu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