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有什麼時間管理的工具和技巧?
時間管理包括目標管理 任務管理 工作管理 學習管理 生活管理等等 如何提高效率
從2011年起,我接觸了時間管理。之所以關注這個領域,是因為自打參加工作以來沒有進行任何專業領域的學習,工作中完全提不起勁頭,單位安排給我做的事情是能拖就拖,每天過的都很混沌,除了上班要朝九晚五,下班回家後完全用看日劇、美劇、韓劇等來消磨打發日子。看影片的時候還常常配一瓶啤酒,一份饞嘴辣鴨脖,完全是啤酒和炸雞的節奏啊。等我幡然醒悟時,才發現過去的幾年居然過的如此蒼白,非常急於彌補。一方面是想快速充電,一方面是想把過去浪費的時光都找回來。
當時的直覺認為,學習時間管理是可以拯救我的。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用來找各種時間管理的書籍來讀,前後不下10本;搜索並關注微博上時間管理很有心得的前輩,隨時刷新他們都在做什麼;投資各類時間管理的網路、現場課程,參加了不下5場。
在經過一段瘋狂尋找各種提升時間效率的理論、方法、工具後,終於對於時間的掌控有了些自己的心得。時間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也無法存儲,我並不認為時間是可以去管理的,能夠管理和改變的只不過是每個人的時間消費方式,市面上有很多書籍、課程,介紹的理論、方法也都不盡相同,作為個人來講,追求的也是在參考別家方法後能夠拿於己用的個性化解決方案。跟學習任何一種技能一樣,我經歷了加法期,優化期,減法期,經過無數實驗之後篩選下一些經典工具供大家參考。
1、時間記賬:
想知道每天24小時花在了什麼地方嗎?有一款手機軟體:Atimelogger 可以幫到你。下載後,有意識的記錄了1天。在《奇特的一生》一書中講述了歷史上的神人,柳比歇夫一生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人一生中不僅做了大量的事情,還把每件事情的相應時間開銷都記錄在案,可以說一生都在堅持記錄一本強大的時間賬本。我們普通人其實不需要刻意做到這一點,只需要體驗Atimelogger一天,從24小時時間記錄中來了解自己日常習慣將時間都分配到什麼事情上。基本上記錄的結果會令人大吃一驚,因為大部分的時間都被我們浪費在沒有任何成果的瑣事上了。我曾經使用記賬軟體長達6年,可並沒有產生記賬的快樂和變得更加富有,所以我停止了記賬。我深知這款軟體無需長期使用,就像記賬軟體再怎麼記錄支出,錢還是要花出去的。
2、集中精力:
我最初做事比較雜亂,基本上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一天下來,什麼事兒都留個尾巴,這麼下去可不行啊。之後很快接觸到了番茄工作法,是指人在單位時間最長可以保持精力集中的時間開展工作,每25分鐘休息5分鐘,來回切換模式。讓大腦短暫集中精力後再進行休息,一天中來回重複這個輪迴。我使用的是宜家9.9款廚房倒計時器。這樣每當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打開鬧鐘,要求自己一聽到滴滴滴的響聲,就開始行動起來,專註於這一件事,爭取在25分鐘內做完。用了幾次,發現這款番茄鍾只適合在家使用,如果在單位用,特別容易影響到周圍的同事。
經過尋找,我又發現了2款簡潔易用的手機版番茄鍾。手機版最大的好處是統計時間一絲不苟,而且可以設置成靜音模式。一是focus time。
二是學霸拯救地球,這款最大的特色是可以像玩RPG遊戲一樣,每使用一個25分鐘番茄鐘的同時,還能讓主角小白打小妖怪,增加經驗值,積累一定數值後還能獲得更高級武器等等。非常適合喜歡遊戲化學習的朋友們。
3、時間統計
說起時間統計,自然要提到一本啟蒙性讀本——《一萬小時天才理論》,讀完後我有種相知恨晚的感覺,馬上牢記了10000小時天才理論。這本書讓我開始相信,任何人只要發起一個項目,每天投入時間,有導師協助,經過1萬小時的努力後,誰都可以成為一名天才。很多天才從小堅持作一件事,下國際象棋、彈鋼琴、踢足球等,每年投入1000小時,要10年完成。一些目標更明確、更刻苦的人,比如彭縈,她專註MBTI、寫作、創業,每天積累9小時,每年3000多小時,要花3年實現3個項目下的10000小時積累。
最初的時間記錄清單(不咋科學版)
2012年4月,我寫下了人生的101個長中短期目標。2013年年初,嘗試用excel表格記錄為了101個目標所付出的時間。因為最初我沒有領悟到其中的含義,沒按實際發生統計,只填了每一個事項下發生的頻次、估算每次平均投入時間,得出合計,實際上是很不科學的!另外對當時一些目標沒完全想清楚,比如說學英語,不清楚學了在哪兒用。既不作翻譯也不在外企工作更不留學移民,那學下去有什麼動力和意義可言呢?就這樣,時間清單做了幾個月如下圖,每天更新加入到晨間日記裡面,還堅持的不亦樂乎的。終於有一天,在一個網友質疑下才知道,原來1萬小時的積累是要在每個項目下開展的,而不是這樣瑣碎的統計。我才開始思考這張表格的漏洞,由於缺乏實際意義。隨後放棄了繼續統計。
一年後,我又讀到一本書《異類》,讀完後又重新激起了熱情。我意識到只有在具體的項目、技能上才適合不斷去積累相應的時間。
ihour的出現
2013年7月,在iphone平台上下載了ihour軟體。我告訴自己如果要開始用,就要持續下去,別半途而廢。於是我先設定了3個項目:百萬富翁(學習理財投資)、百場講師(積累成為一名合格的講師)、健康賬戶(每天堅持鍛煉身體)。
項目名稱數據化
百萬富翁這個項目名稱雖然有點俗氣,可和簡單的理財2個字相比,會很清楚下一個目標里程碑在哪裡,目標越清晰越容易實現。按照smart法則,也可以將完成期限加入項目名稱。比如2014年底之前寫完100篇博文等。(界面簡單又清晰,如圖)
養成每日時間統計習慣
2013年8月起,從每天積累差不多半小時,到慢慢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一定會專註的在幾個項目上投入進去。ihour的用戶粘性很強,只要你在ihour上記下越來越多的歷史成績,用順手了,就會很難做數據搬家,之後就在ihour上永久定居了。(時間積累畫面如圖)
加入更多項目
用了2個月,突然想到我在旅行上也投入了不少時間嘛,不如也作為一個項目累計起來吧。這點說起來有點不好意思,經過回憶,我連上大學時的旅行都加上去了,雖然不太記得當時的具體感受,不過至少是統計了歷史上付出過的時間。共計旅行48次以上。截止到目前,我一共添加21個大大小小的項目,比如有旅行、理財、講師、繪畫、做飯、健身等等。似乎有些貪心呢,呵呵,不過人就是要全方位發展的嘛。
項目之間的差異
現在,很多人都說找不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也不知道喜歡什麼。不妨用ihour來測算下你從小到大都曾經在哪些興趣愛好上投資過吧。經過數據統計,你會發現其中的奧妙。舉例說明,21個項目中,我有11個項目都處於半途而廢的狀態,沒有超過100小時的投入。尤其是上大學時更是浪費時間的重點階段,什麼都接觸了下,什麼都沒堅持下去。隨大流、消磨時間去學德語、吉他、網球、太極拳、日語、法語等,實在慘不忍睹啊。而另外那些超過100小時積累的呢,至少在打乒乓球上很自信、手拿毛筆對寫大字一點不怯場、炒菜做飯也是能滿足基本填飽肚子需求滴,所以說所有你擅長的、不擅長的,是否有足夠積累看一眼數據一目了然啊。
時間統計的激勵
時間統計,也是累計時間賬戶,很有種在存款的感覺。通過時間投入作自我分析,把感受化為具體數據。不僅能看到總體記錄、記錄次數,也能看到歷史上你在哪個月投入比較多,哪個月狀態不好,投入很少等。過去的自己是否努力,看的一清二楚,無需借口和理由。
我愛獎章
在項目投入上達到了一些指標,有機會隨時收穫獎章。最近已經獲得了86個獎章中的51個哦~記錄自己的努力,有清晰可視數據,又有獎勵,是我愛上這款軟體的3大原因。
時間去哪兒了?
投入的時間記錄了段時間,從中有了新發現。把項目總時間積累起來,看到實際時間積累是相當微小的。21件事作了合計,也不過8006小時。因為投入少,所以現實與理想中的自己有極大差距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嗎?
10年總共時間?10年*365天/年*24小時/天=87600小時
10年睡眠時間?26280小時 佔比30%
10年項目積累?8006小時 佔比9%
剩餘61%上哪兒去了?吃飯?交通?上班?生病?看美劇?(可惜這些事都沒有幫助我成為某方面的專家)。。。或許還有些做正經事沒給統計起來的時間。因為真正意義上的日記從2012年8月才開始記起,其他歲月中發生了什麼,壓根回憶不起來了。
我的體會,為目標在一天中專註3小時,是需要意志力、體力來支撐的。能夠每天持續投入更是需要極大的耐力。可正是因為積累這件事沒那麼容易做,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讓堅持者與不堅持者之間看到巨大的差距呀。也越發感受到,堅持,是一項自我博弈的遊戲。也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言:時間是傑出人的朋友,平庸人的敵人。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只要去行動,去堅持,去積累,就會在翻山越嶺後看到勝利的曙光;會享受到成果以複利方式增長;會收穫時間的玫瑰。
在此,推薦想從零開始去為某目標努力的朋友們,正在為某目標努力的朋友們,都開始使用一款這樣的軟體來記錄對自己的時間投資吧。
http://weixin.qq.com/r/DUzl-YHE_NyHrcWe9xkf (二維碼自動識別)
做了六年時間管理,我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
雖然時間管理的方法,特別特別多,但很多都不太好用,主要是太繁瑣,很難能堅持實施下去,我想有很多人都實施了好多次時間管理,都是以放棄告終。
那麼,找到一些真正有效且很容易實施的時間管理方法,就很有必要性了。因為很容易能形成習慣。
先介紹工具好啦
工具篇:
001Things - 老牌優秀的 GTD 神軟
確實很好用,每個細節都很完美。除了價格有點貴。。68元。
Things 發布 6 年來,界面上沒有任何一次的大更新,卻能年年佔據 App Store 推薦榜單,讓其他任何軟體都望塵莫及。
Things 是一個真正有用的應用,因為它為用戶提供了簡單、靈活的組織任務的方式。讓你去完成任務的時候真正關心的是內容本身,而不是其他的元素。
如果你追求簡潔優雅的設計,簡單易上手,而且使用的是 iPhone 的話,那麼 Things 也許是最佳的選擇。
002鎚子便簽
界面十分優美,也很簡潔。支持待辦事項。支持富文本編輯。編輯性很強,很容易分享。
適合用來列清單。
003幕布
結構化思考利器,一鍵切換思維導圖。適合寫做事流程。很簡約,很好用。而且免費的基礎功能基本能滿足所有需求。
方法篇:
要事第一
這條你一定已經聽爛了,而且看了標題你就知道講什麼。
但是,我還是覺得有必要講,或許會比你原先理解的深刻。
怎麼使用:
當同時有多件事的時候,重要的事優先做。
當同一件事有多個環節的時候,重要的環節優先處理。
也可以和二八法則同時使用。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進行評估。
你可以這麼問自己:
001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002我想達成什麼效果?
003我是否達成了我希望的效果?
004如果沒有達成,我為什麼還在做它?
005我做的事情中,哪些事情給我帶來了80%(主要)效果,哪些給我帶來的效果很小?
006我每件事分別投入了多少時間?
007效果高的事情上,我投入的時間夠高么?
008效果差的事情上,我能減少時間投入么?
009效果不好,投入時間多的事情,我是不是要放棄?
010效果又好,投入時間又不算多的事情上,我是不是要進一步增加時間投入?
毫不誇張的說,用好這十個問題,效率能提升十倍以上。
列清單
這條一定也聽爛掉了。
但你一定沒有理解準確,也沒有用好。
不列清單的壞處?
001大腦緩存有限,同時把太多東西堆在大腦里,大腦會死機的
002如果不把事情寫下來,大腦根本無法分析
003一堆事情都放大腦,大腦會一直感覺非常焦慮,總覺得還有啥沒做,總覺得還有好多事
004這種感受,會讓你無法專心做當下的事情
005人的記憶是有缺陷的,很容易健忘
每一條,都足以讓你開始列清單了。
列清單的好處?
001解放了大腦,讓它能發揮真正的作用。大腦是cpu,不是硬碟,是用來運算分析的,不是用來存儲的
002清空大腦,你才能高度集中地做手頭的事
003避免大腦健忘的問題
如何列清單?
001清單分為檢查清單和執行清單
002當一件事有很多注意要點的時候,把這些點羅列下來,做這件事的時候,一件一件比對,就是檢查清單
003日常要做的事,全部羅列下來,就是執行清單
004執行清單羅列完後,先劃掉沒啥意義的事情,從投入時間和產出效果上,進行評估
005五分鐘內能做完的,立刻先做,能增加成就感
006做掉一個,劃掉一個,能增加成就感,看著都爽
流程化
是什麼?
經常要做的事,都是會有一定流程的。寫下這些事的流程。
怎麼做?
001當做一件會反覆做都事時,腦中想想,會有哪些明顯的步驟。
002按順序寫下這些步驟,越細越好
003每個步驟都能根據實際執行時的情況,進行閉環優化
004越多的環節,越容易進行優化
005將同類型的事情一起做
006能省略的環節,果斷砍掉
007能被替代的環節,選取更好的方式替代
008能批處理的事情,批處理
流程化的好處?
001流程化,讓一件事變得極為可控。你想把一件大的事情優化,會難以下手
002但是當你流程化以後,針對每個細分環節進行優化,就會很容易
003流程化出來以後,你的大腦才能針對性地思考、分析、優化、迭代。從而很好地發揮大腦功能,而不只是擺設
其它時間管理方法,我的使用感受:
其它方法
001時間日誌
方式:把每天做的所有事情所花時間,記錄下來。
評價:有很大好處,但太麻煩,幾乎不能堅持下來,棄。
002四象限
方式:把事情分為,重要緊急的、重要不緊急的、不重要緊急的、不重要不緊急的。
評價:效果不太好,也不容易分析,過程太繁瑣,棄。我想沒什麼人堅持用這點吧?
003晨間日誌
方式:每天早上寫日記
評價:對於很多人來說,早起尚且困難,不遲到尚且困難,還寫日記???棄。
004番茄鍾
方式:把大任務分割成一個個25分鐘的時間塊。定25分鐘時鐘,連續沉浸工作25分鐘,然後休息5分鐘。
評價:這個年代....別說25分鐘,5分鐘的無干擾時間,都找不出。雖然道理沒錯,只是幾乎完全無法實施,很容易做幾次就懶得做了,棄。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因為時間管理下的分支太多,環環相扣,我這應該是算生活管理吧。
1.日程表一定要用手寫,且盡量具體。
寫的越細越好。細緻到早上7點刷牙,7點半出門,八點到公司或學校……完成之後一定要立刻勾掉。長久堅持就會養成,當日事當日畢的好習慣,不會拖沓。時間觀念也會加強,遲到的次數會明顯變少。手寫的原因是,用手機或電腦做日程本,記憶不夠深刻,操作也相對複雜,無法隨時記錄。
2.作息表要鐵一般的執行。
首先是身體原因,生物鐘的紊亂會導致內分泌失調(女生最怕這個)。其次是提高了日程表的完成狀況。生物鐘的紊亂會讓人產生「大不了就熬夜弄完」的想法,於是日程表形同虛設,因為會發現所有的事情都在指望十二點以後不睡覺來完成。
3.不要打破大片的時間段。
簡單卻又不得不做的事情盡量在時間空隙中完成,比如可以在等開飯的時候把衣服洗了。大片的時間段留給需要極強專註力的工作,比如寫論文。這時爭取做到與世隔絕,專心於一件事,不要擔心其他小事,比如回電話回簡訊。
4.當變化打破計劃的時候,立刻建立新的計劃。
這麼做的好處是,一天內的內容不會太緊湊。當事件發生,佔據了你大量的時間,對照日程表做出相應改變。這樣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突發事件對之後幾天生活的影響。
5.了解自己的生物鐘,加以利用。
溫哥華教育局規定,不同的科目,每個學期排序必須不一樣。不同的學期,學生必須在不同的時段出席這門課。原因是人在一天內的精神狀態不一樣。有些人早上比較精神,有些人下午比較精神。把不精神的時段留給簡單的重複性勞動,比如家務。精神好的時候做腦力勞動,看書寫論文做報告。
PS.以上聽起來也許很軍事化,感覺這樣人會over-stressed。其實盡量就好,其實一切都是在幫助時間觀念的養成。盤點好用的時間管理工具和技巧
去年9月份開始關注時間管理,到現在半年了,期間嘗試過很多方法,也遇到過一些坑。
加入了一些時間管理社群,知道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適合自己的不一定適合別人。所以我盤點了自己和其他人的一些時間管理工具和技巧,希望你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
主要是2類:
APP輔助類個人定製類
重點在後面的個人定製類,要看哦A zan A zan~
-------------------------------------------------------
一、APP類
試過各種APP,最後手機留下了這幾個。作為輔助工具,其他答主也有提到。
1. a time logger2
這是一款記錄時間分配的工具,連續記錄很多天之後,你可以知道自己大部分時間花在哪裡,也知道什麼時間更加專註。在後期可以慢慢優化自己的時間,把專註的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建議大家一開始嘗試記錄一下,用了一個月左右找到自己的時間習慣之後可以卸載。
2.ihour
這是符合「一萬小時天才定律」的一款工具,把你希望長期培養的目標寫上去。比如說學英語,每次學完就把時間累積。這個APP會讓你很有動力,也知道自己對哪方面的目標投入更多時間,從而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
3.moment
這個APP可以記錄你一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看下結果還是很可怕的。
4.forest
一款專註的APP,防止你一直玩手機。這個好處就是可以和公益鏈接在一起,足夠的積分可以換一顆真樹。在開啟的時候要是你還是玩手機,你的樹就死啦。
5.朝夕日曆或者Google日曆
這應該是大多數人想要的,可以設置計劃,到點了提醒,一排下來可以看到自己一天做了哪些事情。
6.奇妙清單
這是一個待辦事項清單,可以寫一些要做或者想要做的事情,當你不知道做什麼的時候,就可以從清單裡面抽取啦。
二、個人定製類
前面都是人家做好的模板,有的時候還是會覺得缺少一點什麼。所以後面有個人定製類的時間管理工具哦~
1.最簡單的入門工具---三件事打卡
對的,就跟名字一樣,寫下每天要做的三件事情,今天就圍繞這個展開。不要以為很簡單,你的任務一定是當天最重要的幾件哦。你要學會怎麼分解,怎麼分配時間。目前在用橙子學院古典老師的三件事打卡工具。
2.手帳時間管理法
這是本人最喜歡的一種方法,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設計,我用的是bullet journal 子彈日記的方法,具體看圖,在INS上有很多達人哦~
除了todolist,你還可以寫觀影清單,願望清單,財務情況啦,總之,想寫什麼寫什麼。
手帳這一塊有很多,我就只放了todolist這塊。如果感興趣可以關注我最新的公眾號:Nina碎碎念,我會在裡面分享自我管理的一些心得哦~
3.印象筆記or 有道雲筆記 or OneNote
這個跟手帳差不多,只是把手帳電子化了,廢話不說上圖。
三件事打卡,印象筆記,以及手帳是我目前堅持使用的方法。可以按照自己的習慣來弄。個人覺得不錯哦,有興趣的可以試試。還可以關注我新開的公眾號:Nina碎碎念,了解更多時間管理和知識管理的方法哦。
看完的朋友別跑,點個贊,評論一下,讓我感受到你們滿滿的愛吧??? ???2015年年末,我在知乎上瀏覽「怎麼總結你的 2015 年?」時,很想說些什麼,卻又無從談起。2016年4月,讀《小強升職記》和《把時間當作朋友》兩本書,心中困惑愈濃:時間都去哪兒了?去年的今天我做著什麼事?有什麼得失?幾個問題就讓我啞口無言,這讓我感到絕望。
我告訴自己,不能這樣惶惶度日。全世界所有人,不論貧窮富有,地位高低,只有時間最公平。一天24小時,不偏不倚。作為普通人,在相同的時間內做更多有價值的事情,是我唯一的機會。所以,我開始管理目標,想和世界爭一次。
我將按照以下五點講述我是如何進行目標管理(不講純理論,實操展示,部分數據經過處理):
一、目標管理:目標的分解與展示
二、數據實操:事件記錄及數據化
三、社交激勵:請把目標公之於眾
四、學習推薦:時間管理學習渠道
五、一些忠告:踩過的坑學到的事
一、目標管理:目標的分解與展示
最直觀簡便的目標管理參考系就是「時間軸」,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某個固定目標,如「十月份去深圳看海」、「2017年年薪達到20W」等等。所以我按照年/月/周/日來分別展示我是如何按照這四個節點制定不同目標的。
- 年——回顧
年回顧的目的就在於讓我回想起這一年時,不會覺得無所事事。至少能說清楚「時間都去哪兒了?去年的今天我做著什麼事?有什麼得失?」。
#人生百事清單
列出你覺得自己這一輩子要做的事情,不一定真要100件。如果目前沒有頭緒,可以參考這篇文章「一生必做的100件事」,還有簡書網友的文章《我的人生要做的100件事》,而我的部分「人生計劃清單」如圖。
#普魯斯特問卷
每年做一次「普魯斯特問卷」,了解自己的價值觀、興趣愛好及特質。記錄自己不同年齡段的喜好和年歲漸長對自己帶來的改變。我近年的「普魯斯特問卷」如圖。
#每年定時郵件
某個周末,我在麵館吃面,QQ提示我收到一封郵件,主題是「致一年後的你」。我恍惚,這是我去年今天寫給自己的定時郵件。打開閱讀後,突然覺得陽光明媚。從前你覺得困難重重的問題,一年後再問自己,應該會有不一樣的答案。信件如圖。
#分月記事+年終感悟
通過每月的事件記錄,按照1-12月排序,回顧自己這一年都幹了些什麼。隨便寫幾段話,聊聊感悟,不必長篇大論,也不用在意文筆。目的就是多年後回想起這一年,發現自己存在過。
- 月——明細
月明細是年度總結的數據基礎,所以每月抽時間認真填寫一次很有必要。在這之前,一定要把月總結表的項目羅列清楚,哪些是直接填數據就行,哪些是需要思考的個人感悟部分。如圖示(以「——」標註大項,以「#」標註小項,紅線處為感悟填寫部分,含「XX」為數據填寫部分)。
可以發現,我的月總結表項目劃分模板為:
1.本文用時(記錄寫計劃總結的耗時,包含計劃時間+總結時間)
2.月大事件(從日記和周報中抽取我覺得重要的事件記錄)
3.月度感悟(不要深思馬上寫,只寫對當月印象最深的事)
4.職場生活(每月初指定的工作目標有沒有完成,為什麼)
5.生活目標(可把「人生百事清單」分配到每月,看看是否完成)
6.消費賬單(收入/支出/儲蓄,哪項未達標,是否產生衝動消費)
7.人際關係(當月和哪些人聊得多,通過什麼認識了哪些新朋友)
人生的大類歸根結底要麼在工作,要麼在生活,所以我著重講一下4和5兩項需要注意的地方。對於初學者,十分不建議大項下列很多小項。因為初學者需要的是持續的成就感,項目超過自己的把控能力,往往會讓人喪失信心導致放棄。因此,初學者需要列出小項時只有一個原則:能快速給你帶來成就感。想想你本月完成哪些目標,會有成就感;想想你本月生活中辦妥哪些事情時,會有成就感。
以我為例,我在「職場」大項下列出了「#玄甲」和「#培訓」兩個小項目,「#玄甲」包含我所在項目組最重要的兩項數據指標,代表我這個月在工作中主要抓這兩項即可;「#培訓」是我本月在工作之餘能為部門成員提供的一些經驗分享,利於提高整個團隊的素養。這兩小項的完成都能給我帶來極大的成就感(哪些事情能帶來成就感?看看你的小組目標,嘗試超越它)。
另外在「生活」大項下我列出了「#日常」、「#健身」、「#讀書」、「#寫作」、「#下廚」、「#室外」、「#月計劃」7個小項。你可以認真想想自己每月固定做的事情有哪些?自己喜歡下廚?運動?還是讀書等?對於初學者,同樣建議不要貪多,列3個基本小項即可:「#日常+#『某個興趣』+#月計劃」。特別解釋一下「#月計劃」,意思是當月你給自己定好的成就感目標,來源可以是「人生百事清單」,也可以是突發奇想。比如我10月的月計劃就是去蹦極,哈哈。
- 周——感想
周感想的側重點是感悟,組成就是簡單的周事件+周感想。如圖示(標題自定,我直接以成稿時間為標題)。內容輕鬆隨意,嗯,可以看出來,作者是個吃貨。
- 日——流水
日流水就像我們所說的日記。不注重辭藻甚至標點斷句,完全隨意,全憑喜好。記錄的內容直接是事件本身就行。我也曾聽過一個日記原則:「日記應該只記錄兩件事,一件今天學了什麼,一件受了什麼委屈。」並不絕對,寫出來供大家參考。我目前的做法是什麼都記,重在全面。記錄工具也不必麻煩,直接上Excel,方便篩選,如圖示。
目標管理的首要原則就是把大目標切分為小目標,於是我把一年切分成了年/月/周/日。沒有列「季」,是因為我覺得我暫時還沒有區分季月的必要。每一個切分單元必須有不同的側重。如年注重回顧、月注重數據記錄、周注重感想、日注重事件收集。不僅如此,每一個層級必須有由上至下的對應關係。比如年回顧中的「分月記事」來源於月明細的「月大事件」;月明細中的「月度感悟」大多來自於周感想;周感想中的「事件記錄」則來自於日流水中的日記部分。
如果沒有側重,那麼切分出的年/月/周/日內容就會有重合,浪費記錄時間;如果沒有對應關係,那麼事件記錄和感悟就有可能「失真」(記憶不是據實記錄而是重新建立的)。
二、數據實操:事件記錄及數據化
一年12個月、365天、8760小時。我們只要記錄下每天的24個小時,日積月累就構成了我們的一年,甚至一生。我將從時間記錄、事件記錄和生活記錄三個方面來講解我如何對待我的一天。
- 時間記錄
先把自己每天的24小時按照不同時段進行分類,比如06:50-07:15是早餐時間,如果到時間你沒有吃早餐,長期堅持形成的生理心理習慣會帶給你強烈的「負罪感」。它有助於你改掉許多壞毛病。
#工作時間表
05:30-05:40 起床
05:40-06:00 健身
06:05-06:25 跑步
06:35-06:50 洗澡
06:50-07:15 早餐
07:20-08:15 去公司
08:30-18:20 工作
18:25-19:20 回住處
19:30-22:00 娛樂
22:20-05:25 睡覺
#周末時間表
05:30-05:40 起床
05:40-06:00 健身
06:30-07:00 跑步
07:30-07:50 洗澡
08:00-21:30 學習OR娛樂
22:30-05:25 睡覺
每天的大類時間清單列出了,但是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碎片時間」,比如去公司的路上、工作煩躁的間隙等等,想要掌握自己每分每秒的動向可以使用「atimelogger2」APP,只用你在做某事前在APP上打點,那麼它能完整記錄你的一天。有興趣可以閱讀簡書網友的文章:《aTimelogger2使用三年心得》,圖片取自網路。
由於我覺得做每件事前都要先打點太麻煩,而我目前也沒有精確到分鐘的需求,所以我選擇了取巧的方法。使用「24Pi」(安卓版,iOS可使用Moment)APP進行APP使用時長統計。原理是我的日常行為最多的就是工作(PC)+手機(APP),所以只需要記錄我使用APP的耗時,就能大概知道我一天的時間組成。
想要記錄使用電腦的耗時,可以使用ManicTime。
- 事件記錄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在職場中晉陞的一個標誌就是「分清事件的優先順序」。我們每天固定24小時,事情太多只會壓得你喘不過氣,別說什麼時間管理、精力管理,焦慮感就夠你喝一壺。所以,不僅要知道自己每分每秒在幹什麼,還應該清楚每分每秒該先幹什麼。
#紙筆
正常工作日,大部分時間都在公司。在正式開始工作前,請先在筆記本上寫出今天你要做的事情,並畫上方框。然後區分這些事情的優先順序,一般情況下是:領導需要>團隊/部門需要>個人需要。然後,完成一件就把方框用筆劃掉。看著事情一件件被完成,心裡會很爽的。我的個人草稿本如圖示。
#工具
當然有像我這樣習慣紙筆手記的人,也有習慣用在線工具記錄的人。在線事件記錄的軟體有很多,比如為知筆記就有「待辦清單」(快捷鍵CTRL+ALT+D)功能。軟媒時間有事件提醒功能。我只介紹我使用的軟體「Doit」,使用付費版本100元/年有PC+移動多平台同步功能,不管是在工作環境(PC)還是休閑環境(手機)都能快速添加想到的事情。
結合上文說的年/月/周/日事件管理,在使用Doit時可以為「人生百事清單」和「#月計劃」建立項目單元,把路上想到的事情丟進「收集箱」,把每天早晨梳理好的工作丟進「今日待辦」。相信你的生活會越來越有秩序和規律(軟體詳細使用方法可參考:Doit常見問題)。
- 生活記錄
我在《如何構建自己的筆記系統? - 塗俊傑的回答》一文的結尾貼了一張Excel記錄表格。這張表格是為給前文提到的「月明細」做數據支撐(下文破折號後為對應關係),如圖示。
下面我詳細解釋一下整張表格各部分的數據來源:
1)日期+星期+天氣(紅底)——「#日常」
這部分不用解釋,按照實際情況填寫即可。目前更新部分「天氣」已刪除。
2)評級(粉紅)——「#日常」
評級是個很私人的指標,目前分為1-3,3個等級,可以理解為心情的好、中、差。但不同的人對於心情的評判標準是不一樣的,我說一下我的標準供參考吧。1-完成某事,有成就感;2-普通的一天;3-憤怒/委屈等負面情緒。
3)睡眠+健身(橙底)——「#健身」
4)讀書(黃底)——「#讀書」
5)寫作(綠底)——「#寫作」
寫作平台我直接用為知筆記,而且我一般是當天寫了幾篇就在Excel中填數字。
6)理財(青底)——「——消費」
我目前使用的「口袋記賬」APP,每晚整理當日開銷後,填在Excel中即可。
7)電話(藍底)——「——人際」
這部分我做了更新,參考運營工作中的「RFM模型」自建了一張人際關係頻率表,不具體展開,今後在寫。如上圖則只需要按照手機通話記錄填寫即可。
記錄這張表格的時候,別看數據多,其實大部分數據每天都是固定的,直接複製即可。比如「健身」,每天跑多少公里,做幾個俯卧撐等等。比較麻煩的就是「讀書」和「理財」兩個環節。我在讀書一欄記錄的是我當天使用多看APP閱讀書籍的頁數,不同的人使用的閱讀工具不同,這個數字自然不同。這裡有一個原則就是:做數據記錄時盡量使用公用單位。什麼叫公用單位?我最早跑步記錄的並不是「跑步公里數」而是「跑步圈數」,為什麼不記錄圈數改為公里數呢?因為公里是公用單位,而圈數不是。1公里,大家都知道是多遠,但1圈誰知道是多少遠呢?至於理財一欄,其實難就難在每天的消費如果你沒有及時在APP標記,那麼事後容易忘。幸運的是現在大部分商店都能用支付寶/微信支付,忘了也沒關係,回來看支付記錄就好。
三、社交激勵:請把目標公之於眾
- 微信社交
除了「#日常」、「#健身」、「#讀書」、「#寫作」、「#下廚」、「#室外」、「#月計劃」這些常規事件外,我有時會自行開展一些特殊事件。比如我在2016年8月29號開展了「#21天早起#」計劃。計劃的目標是:連續21天5:40前起床。這個計劃對於上學都沒這麼早起來的我來說,無疑是個天大的難題。好在我堅持完成了,還寫了一篇《21天早起計劃(8.29-9.18)日記 - 塗俊傑的文章 - 知乎專欄》。
我是怎樣堅持完成的?我之前回答過《自律性很高的人是如何做到堅持良好的自我管理? - 知乎用戶的回答》,秘訣就是使用社交激勵,把目標公之於眾。利用羞恥心,對抗自己的懶惰。因為我深知自己的弱點,堅持2,3天沒問題,但要連續21天如果沒有其他人的監督,我肯定跪!所以我一開始就斷了自己的後路。28號晚發朋友圈公開我的「#21天早起#」計劃,並留言說,只要我當天沒起床,那麼就給前一天所有點贊的朋友發紅包。
我深信,朋友圈裡一定有等著看我笑話的人。所以每天早晨起床不管有多難受、抓狂,我都狠心堅持,憑的就是一顆不想被嘲笑的羞恥心。這個計劃雖然現在已經結束了,但是我打算繼續堅持下去,雖然不知道自己能堅持多久,但是這21天對我來說,已經是超越。
回想這次特殊計劃的社交激勵法,我用了3個步驟:
1.每日簽到——形成習慣
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截圖手機界面的時間,然後發朋友圈,當做簽到。(不用懷疑我截圖後又睡,沒有)
2.設定獎懲——鼓勵監督
1)獎他人
如果我當天起床時間超過5:40,那麼就給所有前一天為「#21天早起#」計劃朋友圈點贊的朋友發紅包。不僅刺激朋友們參與監督,也暗示自己:小鱉崽子,你要是敢食言,發紅包就能爽死你。
2)獎自己
每天堅持做一件事,雖說功不唐捐。但如果能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獎勵,也有些許激勵作用。比如我現在就打算,只要我堅持連續早起90天,就換電腦。呵呵。是的,我就是打定主意自己堅持不到90天,哈哈哈。
3.定期總結——數據彙報
在9月18號結束「#21天早起#」的當晚,我整理了這21天來所有為我這條朋友圈點贊朋友的數據,並製作了彙報進行公開。大家的反響還不錯,並且在公開彙報後,有更多人參與到點贊監督的環境中來。
覺得有趣的朋友可以試試,也歡迎加入我「#21天早起#」計劃的隊伍,嘿嘿。
- 圈子社交
發朋友圈讓朋友監督的方法雖然好,可是有一個弊端,那就是事件本身的參與感低。朋友們大多為你加油打氣,但真正能和你一起參與到計劃中的人基本沒有。那麼如果你能找到一群都對「#21天早起」計劃有興趣的朋友呢?
圈子社交多指豆瓣小組、同好培訓班、QQ/微信社群等等,一群互不相識的人因為一個目標而共同努力,見證彼此的成長不是很有趣嗎?
豆瓣小組:早睡早起
朝夕同城:早起,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四、學習推薦:時間管理學習渠道
- 網站
褪墨:文章列表
小強時間管理博客:小強的時間管理博客
知行養成社區:知行養成社區
- 微信公眾號
朝夕日曆(ID:zxrili)
時間管理實踐者小強(ID:shijianguanli2015)
大頭說時間管理(ID:ILOVEGTD)
- 書籍
《小強升職記》讀書筆記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
- 工具(Win 7&Android 6.01)
除了文中提到過的自用時間管理軟體應用外,再介紹一些好用的軟體。
#ManicTime(PC)
評測請看:ManicTime:優秀的個人時間追蹤/分析軟體(深度使用指南)
#為知筆記(PC+Mobile)
(全局呼出快捷鍵:CTRL+ALT+D)
有興趣請看我的回答:如何構建自己的筆記系統? - 塗俊傑的回答
#軟媒時間(PC)
#番茄土豆(PC+Mobile)
介紹請看:番茄土豆 – 番茄工作法 + GTD 幫你提高效率
#奇妙清單(PC+Mobile)
不喜歡Doit可以用它替代,免費同步各大平台
#記事本
你沒看錯就是它!新手我不推薦使用任何需要高學習成本的軟體,只要你有心學習,任何阻礙你行動的軟體都是異端。所以不管是電腦還是手機,自帶的記事本就是最容易上手的事件記錄軟體,想到什麼就寫在記事本里,不怕忘。
五、一些忠告:踩過的坑學到的事
——我按照你的文章做時間管理能成功嗎?
不能。
——別掉進工具的「效率黑洞」
在生活過程中,各位要始終牢記一件事,那就是:我們使用工具是為了提高我們的效率,不是為了使用而使用它。任何工具都是為人服務,如果你過於吹毛求疵,把時間浪費在相同軟體的評測對比上,不僅會讓你犯「糾結病」,還會違背時間管理的初衷,得不償失。我個人的經驗就是選擇一款你順手、順眼的,然後開始用就好。
——抑制「不可自制時間」
什麼叫「不可自制時間」,比如晚上,我發誓下班回家後20:00-22:00要看公開課,上在線培訓班,結果一回來就胡吃海喝刷新聞,看綜藝。事後又後悔自責,不該浪費時間。這種帶有「下定決心——拋之腦後——悔恨自責」路徑的目標時間,就叫做「不可自制時間」。我的解決辦法很粗暴,既然這段時間我不可自制,那麼我就壓縮、轉移掉這部分時間。比如我的「#21天早起#」計劃,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我下班回來不做事,玩兒到24:00才睡。後來一狠心,把22:30-24:00的時間轉移到5:30-7:00,接著發朋友圈。呵呵,折磨自己就對了。
——偉大的兩分鐘
小強老師在《小強升職記》中的一句話讓我獲益匪淺,那就是:「將那些可以在兩分鐘之內完成的任務立即完成。」這個小技巧不僅可以極大的減少你的待辦數量,還可以讓你有意識的評估完成事件的時間長短。試試吧,貫徹這偉大的兩分鐘。
——感受時間的流動
你有沒有聽過或見過不看錶就能知道現在時間的人?李笑來老師在《把時間當作朋友》提到這項技能是可以學習的。被動學習方法是在你想看時間的時候先猜,猜的多了慢慢就有感覺了;主動學習方法是牢記你的某些日常行為耗時,比如從家裡走到地鐵需要多久,圍繞操場跑一圈需要多久,用熟悉的時間刻度去慢慢衡量陌生的時間刻度。
——對初學者說:別想一口吃掉一個胖子
本文是我經過長期理論知識消化和實踐後的結果,嚴格來說對其他人並不具備任何實際指導作用。事實上,任何一件事在持續開展中都會出現不同的階段,比如初學者的小白階段,進階者的高手階段。不同階段當事人的把控能力一定是在逐步提升的,看待問題的角度也開始改變。所以不同的人、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記錄方法,我更希望讀者從我的實操過程中提取可借鑒的思路。初學者千萬別想一口吃掉一個胖子。
全文我認為信息量還是比較大的,我的思路和技巧寫的比較詳細。但正因為如此,我很擔心初學者會完全照搬。讓初學者做年/月/周/日的詳細計劃,按照常規小項、特殊計劃事無巨細,我認為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所以我只推薦初學者做這四項記錄:
1)人生百事清單(耗時2h)
2)每年定時郵件(耗時30min)
3)工作時間表(耗時10min)
4)日流水(耗時10min)
對,只有這四項,我甚至不推薦新手做任何數據記錄或使用輔助軟體(記事本可用)。嘗試在記錄日流水一周後,回頭看看自己這一周每天做的流水賬,如果有感悟就寫下來,沒有的話就再堅持一周。若是始終不來感覺,那麼不必強求。沒有任何人說過做好時間管理、事件管理就能走上人生巔峰。等到你什麼時候慢慢提起興趣了,我們再做更詳細的分解和記錄。
最後,用一句話和大家共勉:「當你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
**怎麼總結你的 2016 年? - 塗俊傑的回答 - 知乎(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準備了一年,推薦閱讀)
我一直追從的是「深度時間管理」,也就是在時間管理的基礎上,更加縱深的管理時間。正如我在公眾號的一個分享:
我相信應該每一個職場中人都在工作最初的幾年接受過時間管理的課程。在這個課程里,培訓老師會告訴你,每天的工作紛繁複雜,我們要按照輕重緩急來排序,然後要先做「重要、緊急」的,再做「不重要,緊急」的等等,它可以總結成一張如下一張圖:
但是!我要說的是,當我們自以為上了這堂課就可以不再被時間的小皮鞭抽打著往前走時,卻發現現實世界絕對沒有那麼簡單,此時只想問蒼天「為什麼我總是有N件重要又緊急的事情一起來呢?!」
這個時候,就需要動用我們所謂的「深度時間管理」了,也就是如何在多個重要且緊急的工作中去管理時間。
那什麼是深度時間管理呢?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說:
一、雙軌/多軌任務執行力
這裡的觀點可能要和「一次只專註於一件事情」的相衝了,因為當兩個緊急的任務來臨的時候,它需要我們雙軌同時開展,抽空保證兩個項目都在進度內。先舉個例子:
任務A 幫大Boss做一個月度彙報PPT, 14:00接到任務,17:30要完成,中間要過一次初稿,才能定稿;
任務B 和5個人確認分別確認明天早上9:00開會的不同內容(假設群聊不可行的情況下)。
現在的情況就是,這兩件事情都非常緊急重要,做完A再做B或者先做B再做A都是不現實的,或者說都是不高效的。因為你沒有辦法控制任務B里的5個人是否會馬上回復你,是否會有很多疑問需要和你確認;你也沒有辦法確認初稿之後還需要改動多少,是否能夠按時完成。在這種時候,我相信大部分人會覺得因為兩件事情都是費事費精力的活,很難同時進行。
但是,我們必須要訓練自己的多任務管理思維能力。具體可做的是,把時間和任務都模塊化。首先,先通知5個人告知你需要確定的事情,然後開始做PPT,半小時後,強制自己停下(之所以用「強制」這個詞,是因為大部分人主主觀上是不願意停下來了,而這裡又是深度時間管理的關鍵),催一遍沒有答覆你的人,然後在回到PPT上,然後過半小時(時間跨度可根據任務的進度調整)再進行確認一次,如此循環。這樣,就可以保證兩件時間都在按進度進行,而不會出現某一項任務不得不被延後的情況。總結一下就是:
1、將時間和任務模塊化
2、鍛煉自己「叫停」的決策力
二、精力管理
我相信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有自己對「高質量」的一套評估標準,比如說完美的PPT,不能有任何一點列印失誤的報表等。而且我們很樂於去守護自己的標準,並以此為豪。但是,當任務很繁重的時候,我們的這些高標準,就需要給精力讓步。
全球最大的諮詢公司-麥肯錫有一個觀點,在向客戶做提案的前一天,睡個好覺比不停的修改格式重要一百倍。也就是說,當情況非常緊急的時候,我們要懂得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內容上,而不是還在糾結的想PPT應該用哪個模板呢,用什麼字體呢,這個圖片放在右邊好還是左邊好呢…
同時另外一個點就是,當任務十分緊急的時候,我們常常表現出一種「兩耳不聞窗外事,滿肚尿尿無空排」的站東姿態。但其實從人腦運作的機制來看,一個成年人能夠保高度集中且有創造力的時間是1小時左右,之後就會逐漸下降。所以如果想要保持高質量的戰鬥力,每小時花3-5分鐘發獃一下,或者去個洗手間都會是保持腦力的好方法。因此,在精力管理這方面,要做的就是:
1. 向「追求完美的癖好」選擇性妥協
2. 敢於「忙裡偷閒」
總的來說,這就是深度時間管理,可以讓我們更加自如的應對工作,而具備能力,則需要一點點勇氣、一點點腦力、一點點魄力。
更多精彩,請關注Ls學堂
這是一個有情懷、有夢想的地方。
希望每一篇文章,能夠為有緣的人帶來更多智慧,更多陽光般的溫暖!
謝邀,私人微信andylee2017,歡迎神交???
今天重新讀了2004年出版的經典書籍《吃掉那隻青蛙》。書很薄,一個多小時就可以看完。蓋上書的那一刻,回顧最近幾年自己時間管理能力增強的過程,感慨頗多。
我時間管理類書籍也讀了近50本,現在看來,基本沒有脫離本書濃縮的21個方法。
正好近期很多人加我私人微信時雖然諮詢的問題各式各樣,但如果真想開好頭、起好步,本質上都是時間管理的問題。
本回答結合大家的疑問,同時推薦我精心篩選的擴展讀物,每本書側重的角度有所不同,相信總有一款能激發潛能或彌補不足。
1.準備就緒:確定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清晰明確的目標對事業和人生都至關重要;開始工作前,先將你的目標和理想全部寫下來。
舉個例子。學英語可能是大家普遍想乾的事,但當我問對方學好英語是為了什麼的時候?通常回答是「提升自己」。
我承認這是一個目標,但對於英語學習來說,目標還不夠清晰。學好英語、提升自己的背後是什麼樣的目標呢?確定自己究竟想要什麼非常重要,因為它是支撐你堅持至少用2-3年時間學習英語的動力所在。否則,學英語恐怕會半途而廢。
可以借鑒《零秒思考》的方法,用一張A4紙,把問題寫下來,不斷地自問自答,相信會得到一個清晰明確的目標。
推薦閱讀 《零秒思考》
2.精心計劃每一天:把所有的想法都付諸筆端。你在計划上花費的每一分鐘,都能為你在執行上節省5一10分鐘。
大腦的功能在思考和創意,而不是存儲和記憶。我們每天都會做很多事情,不要用你的腦袋來記憶你每天到底要幹什麼,用紙和筆(現在可以用手機和電腦),讓它們成為你的第二大腦。同時,很多人都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不知道要幹什麼,就先從用筆把想法記錄開始。
推薦閱讀 《效率提升10倍的google化知性生產技巧》
3.隨時應用80/20法則:20%的活動能產生80%的結果!因此,盡量將自己的精力集中在那20%最為重要的活動上。
很多地方都有二八法則的規律,如窮人和富人的對比,20%的富人卻掌握著80%的財富。中國也有一句古話——事半功倍。每天都要優先選擇做小舉動卻能產生大能量的事,跑30分鐘要比大吃大喝30分鐘健康,閱讀45分鐘對自己思維的開拓要遠遠好於用同樣時間看一集電視連續劇。
推薦閱讀《帕累托80/20效率法則》
4,三思而後行:那些對你的生活或工作影響最大的事情,是最重要、最應該優先處理的。無論這些影響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應該全力以赴地投入你所有的精力。
做事看長遠。每天我們都在做「選擇題」,選擇做什麼事,選擇說什麼話,在做出的判斷的時候,多依據一點——這麼選擇對於未來的自己來看有什麼樣的益處或壞處,我們可能就會做出更好的選擇。
比如今晚,我在寫作的時候吃了一顆巧克力,睡前超級累得不想刷牙,但當我想到未來牙齒不好的結果會增加很多老年的痛苦,還是抓緊把牙刷了吧。
推薦閱讀 《你的燈亮著嗎》
5.使用ABCDE法:開始工作前,先花一點時間,根據任務清單按照輕重緩急對其進行安排,確保你先處理最重要、最有價值的事情。
你可能已經具備了記事的習慣,但面對每天一大堆工作和日程本上的明細,是一條一條做過去,還是先篩選、後開動,學問就大了。如果自己沒有篩選的標準,可以參考「緊急重要四象限」法則,也可以採用本書的ABCDE法,按非常重要的事、必須完成的事和可以做的事三個等級排好先後順序來有選擇地做。
當然,有的人存在選擇困難,那就簡單直接點:假如有10件事情,隨機挑兩件出來PK,把你認為重要的那件留下,再選任選一件事和剛才你認為重要的事再PK。以此類推,最後的勝者當然是最終的事。不要認為這樣要PK九次很麻煩,這和花點時間做計劃是一樣的道理,事半功倍。
推薦閱讀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6,專註於最重要的工作:要想圓滿完成自己的工作,你必須具備哪些能力和技巧?找出問題的答案,然後通過日復一日的努力來掌握這些能力和技巧。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道道,你要從人堆里出類拔萃,必須掌握那些最最關鍵的技能。比如銷售的關鍵技能是如何滿足對方的需求,人力資源的關鍵技能是表達和溝通能力,等等。
推薦閱讀《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
7.效率是被逼出來的:你永遠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做所有的事情,但你總會有足夠的時間去做那些最重要的事情。認真思考:對自己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情?
人生來喜歡偷懶,是天性,不要認為意志力任何時候都可以發揮作用。面對重要和有意義的事,很多人選擇逃避,漸漸成為一種不好的習慣。要逼迫自己做最重要的事,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推薦閱讀 《優秀到不能被忽視》
8.做好準備工作:記住這6個P組成的公式,即Proper Prior Preparation Prevents Poor Performance(事先的適當準備能夠避免不良表現)。
凡事有提前意識,不匆忙、不慌亂,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推薦閱讀 《完美的混亂》
9.認真完成家庭作業:你在自己的領城內知識越淵博,技能越嫻熟,工作速度就越快,完成質量就越高。
一天24小時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一天工作8小時對每個人來說也仍然無法看出差別所在。但是,剩下的那16小時呢?除去吃飯、睡覺、上廁所等用來生存的雜事,你會選擇做什麼。
魯迅先生說過:「人家說我是天才,那是不對的,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學習上罷了。」
擴展閱讀 《一個高效閱讀者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
10.發揮你的特殊才能:確定自己最擅長或者可能擅長的事情,然後全身心地投入到這些工作中,力爭精益求精
中國式教育,以謙卑為懷。我們總是被周圍的長輩、父母和老師講自己哪裡哪裡哪裡有不足。於是,我們用很多力氣和時間來彌補短板,卻忽視了人的差異和自己最擅長的事。
很多人一輩子都在自責,缺少自信。我也曾走過一段彎路,直到異地工作、生活獨立後才慢慢發現哪些職業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做到得心應手,越來愈自信。
推薦閱讀 《你的蜜糖,他的毒藥》《蓋洛普優勢識別器2.0》
順便說一下,我測試得出的 5 大主題是成就、搜集、審慎、學習、專註。你的優勢是什麼?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告訴我
11.找出你的弱項所在:影響你迅速達到最重要目標的瓶頸或障礙是什麼?找出正確答案,無論它是內在的還是外在的,都要集中精力予以消除。
這一條和上一條並不矛盾。在高手如林的今天,人能達到多高的成就,在關鍵時刻往往不是你擅長什麼決定的,而是你的「阿喀琉斯之踵」。
12一次一個汽油桶:如果你下定決心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就能完成最艱巨、最複雜的工作。
書中提到法國人在非洲沙漠每隔5公里放置黑汽油桶的故事很經典。我們的戰略目標要遠大,但戰術應用必須腳踏實地。沒有誰可以一步登天,要實現目標,一定的時間成本和汗水付出是最起碼的。
13,給自己施加壓力:想像自己即將出門一個月,離開之前必須把所有重要的工作都處理完。
擴展閱讀《想改變自己?教你一個不用靠意志力苟活的好辦法》
14.挖掘你的最大潛能:了解自己每天腦力和體力最佳狀態的時間段,盡量在這段時間處理那些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同時也要保證充分的休息,從而維持最佳狀態。
推薦閱讀 《精力管理》
15.行動起來:當好自己的拉拉隊隊長,在任何情況下都提醒自己多看事情積極的一面。無論問題本身多麼棘手,只要動腦筋就一定會有解決之道,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推薦閱讀 《重塑心靈》
16.創造性拖延:既然無法完成所有的工作,你就必須學會推遲處理那些意義不大的工作,以便騰出時間來處理少數最重要的工作。
與有拖延症的人相比,另一種人(比如曾經的我)總會有很多想法要去做。我們不可能所有事都做到盡善盡美,我們的能力還沒有大到可以改變整個世界的程度。選擇一件重要的事,把它做成,將會收穫一份成功和進步。
17.先難後易:每天從最困難的事情開始做起,因為它們往往會對生活和工作產生重大影響。下定決心,堅持不懈,直至全部完成。
從小到大,我們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為了能在規定時間內答完試卷,養成先易後難,優先拿分的習慣。可是工作後,所謂的「好習慣」得翻轉過來,先難後易才是正確的思路,讓重要卻困難的事情成就我們的未來。
18,分步驟完成工作:將大而複雜的任務切割分解成小部分,然後從核心開始逐一處理。
面對事情拖延不做的原因之一正是任務太大,遲遲不想做。如果我們懂得將其拆解,變成一個個可以逐一消滅的小任務,那麼事情就好辦許多。
《一小步改變你的生活》
推薦閱讀 《拖延心理學》、《一小步改變你的生活》
19.創造大塊時間:為自己制定一份日程表,然後集中精力用大塊時間來處理最重要的事情。
擴展閱讀 《【我的司考之路】時間管理(2):用SMART模型讓複習計劃更可執行》
20.培養緊迫感:養成迅速處理重要工作的習慣,使自己成為一個能迅速、圈滿完成工作的人。
推薦閱讀 《番茄工作法圖解》
21.每項工作都全力以赴: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來安排工作順序,先處理那些最重要的事情,全心全意、持之以恆,直到百分之百完成任務。這是工作高效、業績突出的關健所在。
推薦閱讀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
一支筆一張白紙再加一個計時工具就足夠,外在的工具都是輔助的,最重要的是自律。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作者:傾心藍田(來自豆瓣)
來源:豆瓣
總有人感慨時間不夠用,每天忙忙碌碌少有收穫,並且總感到自己被太多事情纏身,無法集中注意去做一件事,也有人非常擅長時間管理,於是1年積累了別人3年的經驗,區別是什麼呢?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努力,而是我們總在「瞎忙」。
今天來與大家分享我的時間管理秘籍,我用思維導圖整理了我今天要分享的全部內容,大家可以先看下,接下來我會拆解分享每一個小節。
點擊圖片可放大
首先我們來分享如何搭建時間管理體系:
收集信息
想要高效利用好時間,必須學會正確的收集信息。輔助工具會幫助我們不丟三落四。
1
康奈爾筆記
很多人一定看到過這樣的筆記本,這便是非常好用的康奈爾筆記,用法如下圖。聽講座,開會,頭腦風暴,你都可以用這個方法來幫助自己更好的記錄。
2
手機截圖
比如你正忙著寫文案,領導給你發了一條微信說今天下班前把某文檔發給我;比如你讀書看到非常好的句子;比如你在某網頁看到幾部好看的電影想要紀錄下來周末看。截圖便是最快捷的紀錄方法。等你有了空閑時間,打開手機相冊便可以進行更細緻的整理。
3
鎚子便簽app
作為一個寫作者,我最常使用的便是鎚子便簽。可以寫文字,插圖片等。我幾乎每天都會打開這個app。我會用它來記錄我隨時可能想到的寫作素材、靈感、想法,以及各種清單。
4
百度雲盤等
帶優盤容易丟?文件夾和筆記東一個西一個太亂?下班後回家還想看下工作卻沒資料?百度雲盤都可以幫你很好的解決。另外,還可以將電影,電子書等資源建立公開和私密鏈接,分享給小夥伴們。
記錄的內容太多,會導致我們可能丟掉一樣或是時間久了就忘記放在哪裡,統一收集到一個地方太必要了。
整理
非常簡單的一步。遇到必須做的,保留。遇到沒太大必要的,刪除。
分主次
整理的升級版。為自己的工作分主次。重要緊急的放前面,不重要不緊急的放最後。有重點的工作會更加高效。
執行
需要團隊協作的,提前約時間。每個人的工作時間都很寶貴,整塊的時間更加寶貴,尊重別人的時間,也可以讓自己的工作變得更高效。
回顧
小項目進行了一段時間後,停下來休息,這時候可以回顧。看一下是否有需要調整的部分。同時我們在一天的工作即將結束時也要回顧,一周,一個月,一個季度等時間節點均需要回顧,查漏補缺,也同時可以將工作更加系統化。
再執行
短暫的休息後,繼續執行自己既定的工作任務。關於執行任務時的時間使用,我建議大家把時間盡量分為整塊時間。例如約了另外部分下午2:00開會,那麼上午的時間相對來說是整塊的。
事情太多時我們通常會感到一團糟,不知從哪一個做起。這時候可以利用番茄鍾。每25分鐘是一個完整的番茄鍾,為了方便計算,我們通常不會說一個半或半個番茄鍾。
你可以規定自己,這個番茄鍾內,只做項目1。這樣你可以集中精力。那如果突然有事情來打擾呢?這時候有兩種選擇,第一是你關閉這個番茄鍾,去處理急事,那麼無論這個番茄鍾現在剩下幾分鐘,都被你廢掉了。第二個選擇是將突發情況記錄下來,完成一整個番茄鍾後,我們再去處理即可。
建議大家在使用番茄鍾時,盡量保持第二種方法。這樣可以更加高效的去完成。
手機軟體搜索番茄鍾可以搜到很多應用,這裡不細說。
接下來為大家分享如何正確的制定目標。
有人說我今年要背完四級英語單詞!於是到現在都還是只記住了「abandon」,有人說我一個月內要學ps!結果到現在還只會去水印。原因是什麼呢?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樣的,目標也並非制定一個大的目標就可以坐等實現了。我們要學會拆解目標。
用四級單詞舉例,長期目標:本學期要背完四級單詞。短期目標拆解:假設一個學期有100天,那麼我們可以制定每3天背完一組字母開頭的單詞。繼續拆解每天背到哪裡。
近期我們成立的「21天做更好的自己」成長社群也是如此,我們要求每個人為自己制定可量化的目標,這樣便不是說說而已,而是要通過制定目標-完成-打卡來約束自己,必須完成。
除了按照自己制定的時間管理計劃執行外,我們還要學會利用碎片時間。例如上下班地鐵上可以讀書,有人說不方便,那麼我們可以下載懶人聽書app,這樣我們便可以在路上自由聽書。很多碎片時間,都可以合理利用起來。不要再說時間不夠用了!學會這些,你也可以將1天變為25小時!
個人公眾號:qingxinlantian5我覺得用好時間管理工具和技巧的關鍵在於弄清楚背後的底層邏輯。時間管理的本質是什麼?精力管理中精力到底是什麼?
本文適用對象:
1.覺得事情很多,處理不過來的
2.對時間管理、精力管理感興趣
3.越時間管理越慌亂的
以上。
本回答或許能給你一點啟發。
大綱。
時間的大環境已經變了。古典老師 @古典 在得到《超級個體》專欄中介紹了三種時代的時間流及碎片化時代時間應對策略。
1、加:增加碎片時間價值
時間已經碎片化了。不要還抱有「等著下班再來處理,等我有空了再來碼字」的心態。要知道,很多人都在碎片化浪費。啊等車的3分鐘幹嘛。啊晚點的5分鐘幹嘛。啊便便的6分鐘幹嘛呢。刷微信!!刷頭條!!一天刷兩小時你能信?!
所以時間管理的大前提是---記錄時間。
你知道你的時間都花在了哪裡?這是調研工作,這樣才心中大致明白自己已有的時間消費習慣。
記錄7天你會驚訝你原有的生活習慣的。
工具推薦:Atimelogger app。推薦理由,操作簡單,不用輸入條目,直接開始結束即可。還可以報表分析。(睡眠質量記錄及分析 :蝸牛睡眠 app)
再回到碎片化時間,如何增加碎片時間利用度。提前設定好,就會好很多。等這個預設的時間碎片出現時,你就啟動這個action.
古典老師碎片時間清單
2、減:減少切換成本
不要隨意折騰,儘可能不要增加切換成本。
切換成本
要學會將同場景的碎片化任務彙編一起,降低切換成本。
看看古典老師是怎麼做的。
同場景彙編
3、乘:多線程疊加效率
農業上有一說法「間作套種」,混種搭配。我家爺爺也是這麼做的,便於營養補充。
人的腦力和體力也是如此:相互切換可以避免疲憊。
具體而言,舉個栗子:
抽象和形象互搭:思考分析然後畫畫思維導圖;研究問題的角度:自行獨立思考然後可以找二、三好友碰撞;動靜結合:腦力、體力
所以番茄時鐘比較好用,也便於精力集中。推薦工具:潮汐。理由:除了有普通的番茄時鐘功能,還帶有白噪音,還有簡單舒服的界面。
4、除:主動把大任務碎片化
所有事情都包含思考和執行兩部分。只要想清楚,執行會快很多。一篇文構思清楚了框架,寫起來會很快。要學會主動把大任務拆分。這裡的拆分不僅僅是為了對應碎片時間,更重要的是拆分步驟增加執行力。
碎片化思考,大塊時間執行,這就是這個碎片化時代的工作方式。
但是,時間管理重點不是管理時間,是自我管理,尤其是自我精力的管理。
你有沒有發現,雖說每天都是24小時。但是不同的精力狀態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
俗稱「狀態好時能吃下整頭牛,失戀時我能一天不吃」。
今天,精力才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
體力勞動時代,勞動時間和效率幾乎正比,而在高感性的知識工作者時代,思考力創造力才有價值,精力代替了時間成為重要資源。
尤其是職場人員。
職業人士比運動員更需要精力管理。
如圖。
來 我們再來看看小目標是先掙一個億的健林大大的行程。
看完,啥感覺?(捂臉笑)
我就問你,你四點起得來咩。
看著有錢人無比旺盛的精力,下巴都掉了。
精力到底是什麼。
精力金字塔,是4種相互獨立又彼此關聯的精力,分別為:體能、情感、思維、意志
如圖:
精力金字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幾層含義:
1.精力由四部分組成,越底層的越基礎。
2.底層的精力會影響上層的精力。
體能—情緒:身體不好時,心情也不好
情緒—思維:在情緒不佳時,做判斷容易失誤。
思維—意志力:很多強大的意志力背後,其實是有很強大的思考能力。
全情投入=體能充沛+情感鏈接+思維清晰+意志堅定
http://t.cn/RfAh7kv (二維碼自動識別)
但是,大部分人的精力管理狀態是這樣的。
直線消耗型----一直工作到電耗盡。
一定要坐到腰疼才扭一下,一定要眼花才肯望向遠方,一定要筋疲力盡才覺得有成就。
精力其實是一種節律性的東西,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像鐘擺一樣,有自己的節奏和高低谷。高手從來不把精力用到沒電,而是理解和配合這種節律,主動進行休息和補充。
高手極其懂得適時閉目養神,掌握節奏,主動休息。這種叫---鐘擺型管理:
在鐘擺型管理中,主動工作主動休息,鐘擺會呈現上升趨勢。
而直線型,精力會消耗得越來越多,峰值也會下降。
很多人中年以後精力下降,不是體力問題,而是管理方式的問題。
精力充沛的關鍵是找到節奏順勢而為、主動補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鍾到底該怎麼擺?
1、60分鐘鐘擺。
大腦的注意力只能保持45-90分鐘,最長不超過120分鐘。所以每小時主動休息一次,能保證你的精力處理高水位,遠比你工作兩小時然後休息20分鐘要好。休息的頻率比時長更重要。
最好的精力恢復方式不是停止,而是切換。可從執行切到思考,從腦力到體力,從一個人幹活切到與人溝通(回憶前文的乘)。
2、一天的鐘擺:4個時間段
早上---計劃性;上午---創造性;下午---溝通性;晚上---學習性
一天
3、一周的鐘擺
周一:規劃日。周二:攻關日。周三:會議日。周四:談判日。周五:決斷日。
主動休息是保證精力不輕易耗盡,讓自己處於高水位,但是峰值怎麼提高?
峰值的提高需要增加自己的精力儲備。
4種提高精力的方式
1.提升身體能量
按效果排序:吃、睡、運動
2.提升情緒精力
積極的情緒是重要的情緒精力。和積極思考、快樂的人待在一起,招待一個欣賞你的圈子,有一項讓你放鬆和快樂的愛好都會讓你提升情緒精力。還可以寫情緒日記。記錄你的情緒引爆點,有意識的去找那個樂點。
3.養成精力習慣
為什麼要養成精力習慣,要知道動力、意志力和習慣力三者的作用和區別。
動力會讓你鬥志昂揚,可以驅動一個動作。但你總會情緒低落,或者忙到狗帶的時候。這時候動力不在場,你怎麼辦。
意志力可以讓你克服小小困難來堅持一個行為,但每個人意志力的儲備都是有限的,不要輕易消耗,耗費太多會累。那些讓你覺得堅持真的好艱難的時刻,你要怎麼辦。
而習慣力,習慣是一種無意識的情緒平靜的不斷重複的行為。Eg:刷牙。它平靜不消耗意志力,也無需動力。它可以讓你持續一個行為。
但是,習慣養成是講究方法的。
4.提升精神動力
為了柴米油鹽奮鬥與為了真正激動人心的目標奮鬥的人,釋放出來的能量是完全不同的。強大的精神能量來自於堅定的價值觀和超越眼前、怦然心動的目標。
精力就像肌肉一樣,持續的突破極限、迅速恢復是讓精力充沛的最佳方法。
最後推薦一個簡單有效的精力管理工具:三件事管理法。
堅持列出三件事
格式
#每天三件事# 1/100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小確幸:
昨日收穫 :
怎麼用這個工具?
When wrote it?
每天早上和前一天晚上都可以。
How to choose it ?
盡量列出最重要、最棘手、最麻煩的三件事的話。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吞青蛙。
When mark it?
當然是完成一件事情以後,立刻劃掉或者勾掉它,那種爽,簡直了!
IF I didn』t fininsh it ,what can I do ?
也要太焦慮,記錄下沒有能夠完成的原因,以及下一步的行動就可以了。如果一件事一周未完成,認真思考原因。是這件事情根本沒有必要做?還是你根本不想做?還是你根本不知道應該怎麼去做?
Tips:
1.你可以在公眾號」橙子成長聯盟「,下方的菜單有「三件事」的工具
2.也可以用小本子或者A4紙自己列也很好
3.還可以結合playtask app一起用
4.三件事的記錄要具體,用時多久,完成標準是什麼
5.小確幸一定要走心。不要走腦。
盡量不要用手機軟體,因為手機的各種通知會打擾你正常工作。
推薦一下我大學用了四年的時間管理方法,現在又重新拾起來,這輩子估計離不開她了。
通過這個時間管理方法,我大學裡做了很多事情,不管是學習、學生工作、兼職、英語、實習等等,具體不一一吹牛了,你實踐幾天,一定會有很大作用,相信我。
把要做的事情提前寫好,寫到表格上面,每天留出來一定的「機動時間」。做好to do list,關鍵在於做好計劃,你會發現你的時間還是很長的。
再給大家介紹一個朋友,叫柳比歇夫,時間管理大師,有一本書叫《奇特的一生》就是講他時間管理方法的,他一輩子研究了很多個領域而且都是專家級,寫的文獻堆起來比一個人都高。接下來我講一下他的故事和他的方法。
之前看李笑來的書的時候,李笑來提到過一個人,叫柳比歇夫,李笑來在看了柳比歇夫的書《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堅持了56年的時間統計法》之後,心裡有了一個規劃時間的方法,就是「把時間當做朋友」,也寫了一本書《把時間當做朋友》,後來羅輯思維2016年做跨年演講,主題是也「時間的朋友」,羅振宇當時是發了個願,說把這個節目要做20年。柳比歇夫的書因為李笑來的推薦,現在又開始大量銷售,這本書最早的時候就暢銷了14萬本,暢銷之後就慢慢絕版了,像這種老書消沉之後又大賣的內容一定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那麼柳比歇夫到底是一個什麼人呢?
柳比歇夫是俄國的一個科學家,但是由於時代原因,蘇聯的思想屆和科學屆都非常保守,所以在那個環境里,是很難研究出來震驚世界的科學著作的,柳比歇夫最後影響最大的理論是研究雪花形狀的。但是這個人最牛的是他一生寫了70多部著作,種類特別多,跨度還特別大,包括了進化論、植物學、動物學、概率統計、哲學、歷史相關、回憶錄等等,據說有4套哈利波特全卷多,摞起來能達到一個人的身高。而且這個人不是光做科研,還是一個官員。這個人的閱讀量也是驚人,書中說到英國的君主制度,他能背下來每個國王當政時的具體細節,說到宗教,能講出來各個宗教的教義等。
我們熟知的金庸先生寫作的高峰期是31-46歲的15年,幾乎他的所有的名著都是這個階段寫出來的,金庸在46歲之後,就開始賣影視版權,之後又向了政治生涯,只寫了15年,但是柳比歇夫是一直寫到了82歲,一直不停的寫,越老越能寫,尤其是77歲的一年,寫出了1500多頁的東西,將近100萬字,讀了70多本書,簡直常人無法想像。
還有最牛的地方,就是柳比歇夫每天只工作5個小時。效率奇高!每天要保持10個小時的時間,而且有很多時間玩。
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我們市面上有很多時間管理方法,比如番茄工作法、華為的smart工作法,等等,但是我們用了還是不好使,甚至還會反彈。這種方法都是按時間劃分,強行讓人工作的方法。 就像很多人經常會超支自己的信用卡,有人就提建議,記賬,固定花銷計劃,這樣又會出現一個問題,月初的時候,買東西多,月末的時候就開始饅頭就鹹菜。那麼這群人是怎麼擺脫月光的呢?一般是知道錢可以投資或者有回報的時候,人們就會開始理財,錢也就慢慢的存下來了。正向價值讓人積極主動的去控制信用卡。
其實提高效率這種事需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那麼柳比歇夫是怎麼做的呢?他是通過把時間當做朋友,然後就像理財記賬一樣,把時間記錄下來。
舉個例子,他每天的日記里都會記錄自己每件事花的時間,比如寫植物科研文獻, 3小時30秒(0.5),而且他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大概是5小時,把這五小時用的爐火純青,這個是從他31歲開始的,從三十一歲開始之後的50多年裡都是這麼過的。
再摘錄一天他的日記
烏里揚諾夫斯克(地點)。
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
分類昆蟲學(畫兩張無名袋蛾的圖)–三小時十五分。
鑒定袋蛾–二十分(1.0)
附加工作:給斯拉瓦寫信–二小時四十五分(0.5)。
社會工作:植物保護小組開會–二小時二十五分。
休息:給伊戈爾寫信–十分;《烏里揚諾夫斯克真理報》 –十分;
列夫·托爾斯泰的《塞瓦斯托波爾紀事》–一小 時二十五分。
基本工作合計–六小時二十分。
如果平常人看了,就會覺得這個人不就是日記記得好么,或者說比較自律么?其實重要的是時間後面的那個括弧,括弧裡面的內容,有的是0.5有的是1,這個東西就是他記錄的時間赤字,就像財政赤字一樣,就是比自己的計劃多花了多長時間。
還有更神奇的是,他每年都寫一個年度總結,號稱年度咨文。
是他全年的時間規劃和總結,
基本科研 – 五十九小時四十五分
分類昆蟲學 – 二十小時五十五分
附加工作 – 五十小時二十五分
組織工作 – 五小時四十分
合計 一 百三十六小時四十五分
「基本科研」這五十九小時四十五分包括什麼內容?用在什麼上了?
分類工作 – 《分類法的邏輯》
報告草稿 –六小時二十五分
雜事 – 一小時零分
校對《達達派研究》 – 三十分
數學 – 十六小時四十分
日常參考書:里亞普諾夫 – 五十五分
日常參考書:生物學 – 十二小時零分
學術通信 – 十一小時五十五分
學術札記 – 三小時二十五分
圖書索引 – 六小時五十五分
合計– 五十九小時四十五分」
古典推薦過一本書《魯迅時代,何以為生》,魯迅日記也是經常各種小賬,和柳比歇夫有的一拼。
柳比歇夫是如何記得?
首先是隨時隨事記,身上帶著一塊懷錶,每做完一件事,都會記錄下來這件事花費的時間,誤差就會特別小,精確到1分鐘。
第二步,分類,會把自己的時間分為幾類,比如「讀書和寫作」,這裡面細分就包括讀了什麼書,寫了什麼東西。「寫一篇論文」還會拆解成為「找素材、找標本、查資料」等。
第三步,如果一件事被耽誤了,他就會從別處找回來,比如坐電車的時候讀「康德的理性批判」,假如開會的時候耽誤了演算,他也會在開會的時候做習題找回來,但是牛的地方是不影響聽會議,這就很厲害了。
柳比歇夫的方法很高明,因為是提前規劃好了時間,所以只需要從時間角度考慮問題就可以了,如果不是這個角度,就會很亂,比如為了寫論文花了3個小時,但是沒寫出來就把下面的事情耽誤了,導致很多事都堆積,他是給每件事固定時間。還有就是有一定的額外時間,他的時間不是排滿的,工作時間就這麼短,這也很重要。
第四步,盡量不要被任何事情打亂節奏。
書中最後,他還有幾個準則
不承擔必須完成的任務(這一點我沒搞懂)
不承擔緊急的任務,免得打亂計劃
一旦累了,馬上休息,不做低效率的工作
睡的很多,10個小時
把辛苦的工作和愉快的工作結合在一起,刻意練習讓自己處於學習區,完全恐慌的不去做,每年讀這麼多書就是為了讓自己不斷學習新領域,處於學習區。愛好很廣泛,不僅僅是有好奇心,更重要的是自律。
大家好,非常感謝莫里斯平台能夠給我提供這樣一個機會,分享下自己大學的成長,也或許能夠給大家帶來一部分啟發吧~還請各位老前輩們多多指教哦。[]~( ̄▽ ̄)~*
duang~這裡是概要。。。。。。。。。。。。。。。。。。。。。。。。。。。。。。。。。。
1/先有職業規劃,後有時間管理。先有事可做,後能安排時間。
2/要事第一
3/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4/工具在精不在多
5/社群基礎上的管理是最有效的管理
6/碎片化自由化商品化是現在時間管理的精髓
~~~~~~~~~~~~~~~~~~·( ̄▽ ̄)~*我是分割線~~~~~~~~~~~~~~~~~~~~~~~~~~~~~~~~~
在深入了解了在線教育的發展之後,我便覺得MOOC和背後的在線教育公司的投資和研究是我未來願意發展的職業方向。( 自己在一年內深入了解在線教育領域的打開方式——深入了解一個領域的辦法 )同時,作為一名嚮往著當設計濕的寶寶,ppt是必不可少的防身之術~而在自己不斷完善和發展期間,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持,因此理財規劃也就是必要的了。由於目前本金不足,只能研究下基金,同時也準備著買穩健和保本型的債券。作為一名LGBT,也希望我們群體可以被正名不再被歧視,不斷了解和深入相關的心理諮詢、法務、個人理財、公關等課題也就成為了我和我們團隊長期探索的方向了。也就是說,對於我而言,投融資和公司研究在首要,其次就是設計、理財和公益了。具體關係請參見百度腦圖職業規劃與時間管理。
設計好了自己大致的人生規劃以後,便要考慮到具體實行的問題。我覺得,青春就是在迷茫得到了解決之後不斷找准自己的一個過程。所以要通過不斷試錯,才能找准自己適合的那個大方向、大目標。就像我在接觸和了解鋼琴、吉他、笛子之後,我才毅然決然地選擇笛子來作為陪伴我一生的一種樂器。這個過程和找愛人其實是一樣一樣的,豪?~~找准了大目標和方向,就要按照年、月、日的時間遞進次序來安排自己每天需要幹什麼,怎麼做了。當然,這裡也要插一句,讀書並不是大家認為的那樣,去每天刷書,而是應該按照自己的選擇和職業方向來考慮。我加入的拆書幫和學習的RIA是個不錯的渠道和法子,大家可以嘗試了解下呢。
時間管理,在做好了適合自己的職業規劃之後,其實就可以安排時間了。明確目標、制定計劃、列出清單、高效執行、及時回顧,一般是時間管理的五個步驟。而大部分人在時間管理中,都存在著缺乏規劃、缺乏把控、缺乏人生目標平衡這三大痛點。這樣也很容易導致大家在時間投入之後產生懈怠的情緒,最後惡性循環。那怎麼去克服這個問題呢?有這麼幾個特點,是時間管理的主要原則:可量化、可追蹤、可實現、有標準。1、可量化,真正將所做到的東西數字化,比如自己做一份點心要多少個小時內做好,做多大,用什麼料,料子的量用多少,用什麼工具。2、可追蹤,可以邊做邊看自己哪裡有漏洞。3、可實現,自己能完成的而不是自己應該完成的。4、有標準,比如早起到幾點鐘起床。如果需要獎勵自己起床,獎勵自己的東西如何選擇;如果是懲罰,標準又怎麼樣。當然,在這裡可以給大家分享下遊戲化時間管理的方法。這也是本寶寶準備考研時候用到的哦~
首先,選擇一款自己喜歡用的時間管理軟體,比如番茄鍾、just do it、鎚子便簽等等,如果涉及到團隊協作可以用tower。切忌,不能總是覺得一個工具這裡不夠友好,那裡bug太多,只要用了一段時間覺得符合自己,那就夠了,不必在工具選擇上浪費時間。實用、簡便才是最重要的嘛。當然,紙質的打卡也是可以的。
其次,訂好自己今天、這個月、今年需要做的事,詳詳細細地全部都用草稿紙寫出來,越全面越好。當然,在某些必要的工作中,可以標明這件事情具體的執行時間和對應的人等等備註。可以參考還是學生時候的我做的社團和社團聯盟的文件( 訪問密碼 7713 以及 訪問密碼bcbc ),也可以看看各大教育培訓機構的相關事宜的文案( 教育培訓機構項目管理清單 )
再次,每天定時去跟蹤自己執行計劃的情況,看看自己一件事情是否完成,如果沒完成,可以反思和回顧自己是在以下哪幾個方面出了問題:時間、環境、人物、事情複雜程度、自己心情與身體情況。根據問題,再結合具體情況進行調整。這個對於女孩子就比較重要啦,尤其是我們總有那麼幾天不舒服嘛( ̄. ̄)如果執行好了的話,可以進行獎勵。nao,這裡是例子:自己當時在考研的時候選擇的是每5天早上7點起床,就可以多吃一份魷魚卷或者麻辣香鍋;每7天中每完成一頁的政治內容背誦,就可以和姐妹們逛一次街。這樣,考研再枯燥,也就多了幾分趣味,也對下一次看書有了足夠的緩衝時間了。當然,懲罰措施也是有的,如果賴床或者晚睡,就要多做一份數學三的套題。。嗚嗚~對自己還是要狠一點的。( ̄ε(# ̄)
最後,有條件的同學,可以利用豆瓣、微信、赤兔、脈脈等等方式和大家一起組建社群,共同監督,來讓自己不斷充實,也可以獲得他人分享的內容,對自己也是一種鼓勵。具體的社群打卡方式可以參考各大商學院大學和眾籌企業大學的方式,也可以借鑒下作者大學時候自己建立社團寫下來的文件(訪問密碼 8c79 )。只有活躍的社群氛圍才能建立相互之間的信任感,才能讓大家相互監督,也才能在有著共同目標和話題的基礎上讓大家受益更多。當然,在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下,儘管項目眾包是個特定時間段內出現的情形,時間管理卻可以更好地派上用場。用自己的時間和別人的時間進行交易,藉助如時間交易、飯否、在行等軟體和面基這樣的形式,對於自身而言,也是一個促進自己提升生活、職場等技能的好辦法。
———————————————————( ̄0  ̄)y致謝——————————————————
感謝墨墨姐、橙子哥、一帆姐以及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老師們在在線教育行業研究方面的指點,是你們讓我從此走進了在線教育的大坑!
感謝凱洛格、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茄葩、網易的各位領導和老師們,讓我真正有機會接觸和熟悉在線教育公司的相關運作流程!
感謝銳普、稻殼、領津網讓我可以在ppt設計方面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也能夠讓更多的人陪伴我一起愛上ppt!
感謝全球青年領導力訓練營、各大MOOC字幕組和全國MOOC聯盟的小夥伴們,謝謝你們讓我度過了大學中最耍潑和歡樂的時光!
感謝一直以來相識的同學們和老師們,不斷鞭策著我去奮鬥,去成長!
感謝本寶寶的閨蜜婕寶寶和其他姐妹們,一起陪我哭、陪我笑、陪我看帥哥!親愛的,窩愛泥們m( _ _ )m!
感謝各位LGBT的朋友們,是你們的鼓勵和幫助讓我真正做回了自己!
大學就這樣結束了,充實而精彩~~~~~~
我之前時間管理一直不好,因此吃了不少虧,總把目標定得很多,但最後卻總做不完,時間久了對目標反而麻木了,每年給自己設定目標的人相信會很有同感。後來我看了一本國外時間管理大師寫的書《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感覺受益匪淺,裡面提到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做任務分解,先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如3年目標分解成第3年,第2年,最後第一年再細化,分成下半年,上半年,然後上半年再細化,直至第一周。同時每天任務把事情分成ABC三等,然後逐步去完成A,然後B,然後C。
後來又看到了一些精彩的文章,寫的是個人總結的,其中一篇我覺得很不錯,也很實用。我已經貼到牆上每天提醒自己了。這個人每天可以睡8小時,卻能做一堆事情,這點非常牛!
文章具體內容如下:
每天都過的很快,好像起床以後忙活幾下,又到了晚上,很快又要睡覺了。To-do-list上的事好像總是做不完,有的時候積壓地太多以至於都不想去碰了。每天從早到晚都是忙碌狀態,但是總覺得做不了幾件事,要是給我1天48小時該多好。
事情太多時間不夠,但是睡少了又效率低下,這實在是個悖論。似乎很多牛人都可以睡的很少,每天4-5小時睡眠,或者間歇式的睡眠,就可以高效地做事。這個境界我總是達不到,也沒有想去達到。少睡不是長久之計,關鍵還是要高效地管理時間。
我
今天和一個朋友請教了這個問題,很受啟發。我朋友是卡內基梅隴大學的計算機在讀博士,發表了好幾篇頂級論文,科研做的很牛。除學術以外,他還忙活不少其他
的事,他是雲飛躍留學平台的兼職編輯,他業餘時間喜歡研究攝影,最近又在開發一款手機遊戲,他周末也會花不少時間陪女朋友。儘管做那麼多事,他告訴我說他每天都精力充沛,做事效率很高!
但是他每天可以睡8小時!
他講了好幾條高效做事的經驗:
1. 作息要規律,這是重中之重。他的作息大致是這樣的:
6:00 起床和早餐
7:15 – 7:30 跑步到學校
7:30 – 8:15 健身
8:30 – 11:30 做事
11:30 – 13:00 午飯+午睡
13:00 – 18:00 做事
18:00 – 19:30 晚飯
19:30 – 22:30 做事
22:30 睡覺
所以每天約有11小時在做事。他說只有作息規律了,身體機能才能達到最大的發揮。就像生產線一樣,只有流程化了,效率才能提高。作息經常不規律,身體就要不斷調整,這個調整很消耗能量,影響效率。就像一個GPS,總是在re-calculating,還怎麼指路呢?
2. 不要熬夜,熬夜傷身。
很多人覺得12點,1點睡覺沒關係,只要習慣就行了,人的適應能力很好的。但是大量的醫學研究表明,長期熬夜會引發很多病,而且這些病一旦爆發,往往後果
很嚴重。我知道卡內基梅隴的人很能熬夜,剛來的時候我有幾次半夜2點回家,等校車的有不少人。但後來我感覺這邊的課程和科研壓力很大,一直熬夜下去會一發
不可收拾,我就強迫自己改變。改變前你要先明白一點:只要睡眠不減少,不管早睡晚睡,每天做事的時間實際是差不多的。
3. 每天要有固定的時間鍛煉,至少半小時。鍛煉可以促進新城代謝,調節身體機能。每天經常鍛煉的人,雖然消耗了體力,但是換來的是精神充沛,相反那些不鍛煉的人,經常覺得累。
4. 做事之前多想想。想明白你為什麼做這件事,怎樣做可以達到最佳的效果。很多人是拿起事情就做,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股腦的做完了事。這實際上是非常不明智而且低效的做法,因為目的不清晰就會走岔路,做事方法不優化就會浪費時間。有的時候你花5分鐘多想想,可以節省你好幾個小時。
5. 做事不要拖。很多人喜歡拖,事情就不斷積累下來了,然後被一個又一個的deadline折磨。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在合適的時間儘快處理掉。一件事如果比較耗時,要做好規劃,每天做一點。
6. 每天要做的事盡量寫下來,不要只是放在腦中。
7. 做事要專註。
很多人做事的時候,開著renren、Facebook、weibo、QQ和其他網頁,不時會去看看有什麼新情況。你以為它們只會佔居你很少的時間,其實
這些時間碎片嚴重影響了你的效率。就像睡覺一樣,你如果被斷斷續續的聲音影響,你就沒法進入深度睡眠。所以,做重要的事情的時候,把這些務必都關了,郵件
也盡量定期去查看,免得經常被新來的郵件打斷。
8. 控制好做事的節奏,張弛有度。從早到晚做事不可能保持一樣的效率,如果你早上精神好,那就在早上盡量做重要的事,下午和晚上做一些相對輕鬆的事。在1小時內做事,也要把握節奏,可以高強度地做50分鐘,然後低強度的做10分鐘或者休息。道理大家都懂,但很多人一忙起來就不能自拔了。
我再根據自己的經驗補充2條吧:
9. 如果你喜歡multi-task,盡量減少task之間頻繁切換,並且每個task的時間要控制好。我一般一小時內就做一個task,如果1小時到了,我通常就會換下一個(如果沒有deadline限制)。長時間做一個task往往會效率低下。
10. 知道什麼事你能做,什麼事你不能做。我們經常想做很多事,但是精力有限,能力有限,使得我們必須做出選擇。有些事你如果做不好就盡量不要去接受去承諾。選擇是一種智慧,有所放棄才能保證你的睡眠~
希望這些經驗對你有幫助!順便提一下,我做了一個公眾號叫職業港灣,主要是幫助提升職業能力的,裡面有時間管理、工作技能、職場經歷等相關文章,搜微信號zhiyegangwan就可以找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下,然後把你的需求提出來,我給你相應的文章來解答。
只寫乾貨!!!!三個建議!!!!簡單易行!!!不寫雞湯!!
很多大學生都會說自己很忙,根本沒時間做xx,我都感到很奇怪,因為我總是感覺自己大學的時間太多,所以我分享幾種簡單的方法讓你時間暴增哈!
那些時間管理方法(番茄工作法,制定計劃)這些我就不寫了,因為寫了也沒用,大部分人都是看了就忘的,根本不會去真正的實施,我就分享幾個很簡單很容易實施的方法吧。
1.強迫
現在大部分人都是手機控,大部分人玩手機的時間遠遠超過自己想像的!
呃,我是用手機寫文章的,所以每天玩手機的時間真的很多。
如果我在這裡說什麼別玩手機,什麼去圖書館別帶手機之類的,我敢說90%的人都會一看而過,我這裡的建議是
降低你的手機流量
我做公眾號之前,我一個月才400m流量。當然,公司,宿舍,家庭都有wifi,但是,400m還是嚴重不夠用,在外面完全不敢看照片,連刷知乎都不敢!
我有時候沒流量我也會去淘寶買流量,不過畢竟單買流量很貴的,所以多少都會有克製作用。
再舉個例子
我在離家40公里的地方上班,一星期回家兩次,以前我是開車去上班的。現在呢,我好久沒有開車上班了,直接變成了坐公車上班。
因為在公車上很無聊,我習慣性的帶著耳機聽歌,然後寫文章,單程1.5h,一星期兩次,一共1.5x4=6h。
其實銀行工作挺忙的,你要我一星期拿出6個小時來寫文章,我覺得很難,因為我空閑時間不多。但是在公車上,我又沒事做,又沒流量刷手機,我只能寫文章!
於是,我基本上一個星期的文章都可以在公車上寫出,每天下班後再補充,校對,排班,找圖,基本上一個小時以內就可以發布。
當然,這樣對眼睛不好,我不建議朋友去做,我只是希望大家通過這個例子,再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可以做出一些調整,強迫自己去提升
2.一心二用
我健身很多年了,現在基本上一星期會去三次健身房,我每次去都會帶著耳機,耳機會放著電台節目《一些事一些情》或者其他一些有用的電台節目。
現在有很多大神會將課程以音頻的模式展示出來,我在健身的時候會聽這些課程,遇到有用的內容我就會記在手機上,這也是我素材搜集的一大來源。
通過這種方法,我可以邊健身邊學習,頭腦和身體一個都不落下
這個也是我能有這麼多乾貨輸出的重要原因!
當然,這種方法並不適用於課本的學習,因為身邊沒有紙,也很容易走神,但是對於一些歷史類聲頻,電台節目,感情類聲頻來說呢,還是挺適合的。
當然,如果你沒健身,那也沒所謂,我只是舉自己的例子,大家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加以分析,再找出適合自己一心二用的方式
3.找到你靈感暴增的時刻
你有沒有嘗試過:
某道題目不會做,想了半天都想不出來,放棄之後,又在某一時刻突然靈光一閃,想到解決方案
對於工作出現的問題很惆悵,完全想不到解決方案。但是突然之間,靈感撲面而來,找到幾種解決方案
我一直認為,靈感不是一直存在的,它可能存在於特定的某個時間段,可能存在於某個放鬆的時刻,每個人都不一樣。我們可以去尋找這個規律,找到自己靈感最強的時刻。
我曾經在文章裡面看到,周星馳先生在洗澡的時候靈感特別豐富,他早期的作品中,大部分的創意都是在洗澡時想到的。
對我而言,我偶爾睡不著的時候靈感特彆強,我有很多運營方法,營銷手段都是關燈後躺在床上想到的。當我出現這種靈光一現的時候,我會將所有的想法簡略的記在手機上,以免忘記。然後第二天再思考具體的操作方式。
當你出現「靈光一閃」的時候,繼續思考,盡量想出更多的創意與方法,並將所有的創意記下。之後再總結為什麼會出現「靈光一閃」,盡量去創造這樣的環境。這樣,會使你進步的更快!
感謝閱讀
關於轉載
在這個盜版叢生的年代,原創根本不值錢,維權騎士如同虛設,我多次在其他平台發表原創文章卻被告知「抄襲」而被退回,這是一個原創寫手的悲哀,也是這個社會的悲哀。
關於轉載,我只有兩點要求:
1.文章開頭寫上:該文章轉載於原創公眾號「畢業不等於失業」,ID:bybdysy
2.文章結尾能放上我的公眾號二維碼
這兩點要求很簡單,希望大家能做個有良知,有道德底線的人,感謝大家。
關於自我提升/大學生創業/兼職,可以去我的公眾號逛逛,這是一個教你賺錢的公眾號
http://weixin.qq.com/r/NUh3b_TExLm7raAM9x0n (二維碼自動識別)
編輯
很可能,在你的生活一段時間,你已經採取了時間管理類,閱讀書籍,並試圖使用電子或紙質日程組織,優先考慮和計劃你的一天。「為什麼,這些知識,這些小玩意,」你可能會問,「我還覺得我不能完成一切我需要嗎?」
答案很簡單。一切你曾經學過管理
你甚至可以開始管理時間之前,你必須學會什麼是時間。字典將時間定義為「的時刻或時間段發生的事。「簡單來說,時間就是事情發生的時候。
有兩種類型的時間:時鐘時間和實際時間。在時鐘時間,一分鐘有60秒,一小時有60分鐘,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所有時間的流逝一視同仁。當有人把50歲,他們是50歲,沒有或多或少。
在實時,所有時間是相對的。時光飛逝或拖取決於你在做什麼。兩個小時的汽車就像是12年。然而,似乎我們的12歲的孩子成長
這段時間描述的世界你真的活著,實時時鐘時間嗎?
原因時間管理工具和系統不工作,這些系統是用來管理時鐘時間。時鐘時間是無關緊要的。你不生活在甚至獲得時鐘時間。你住在實時的世界裡,時間過得真快,當你開心或拖當你做你的稅。
好消息是,實時時間是精神上的。它存在於你兩耳之間。你創造了它。您創建的任何東西,都可以管理。是時候刪除任何自我詆毀與自我限制你在「沒有足夠的時間,」或者「正確的時間」今天不是創業或管理你的當前業務正常。
花時間只有三個方法:思考、交流和行動。無論您的業務類型,你的工作將由這三個項目。
作為一個企業家,你可能會經常中斷或拉向不同的方向。當你無法消除干擾,你會說你會花多少時間,你會花多少時間在思想、對話和行動,會使你成功。
練習下列技巧成為掌握自己的時間:
任何活動或對話,重要的是你的成功應該有一個時間分配給它。待辦事項列表越來越長,他們是行不通的。任命書工作。對自己日程安排,為高優先順序的思想,創建時間塊對話,和行動。計劃何時開始和結束。有紀律保持這些任命。
計劃至少花50%的時間從事思想、活動和對話產生的結果。
安排時間中斷。計劃時間被拉離你在做什麼。比如,「辦公時間的概念。」不是「辦公時間」的另一種方式說「計劃中斷?」
的前30分鐘每天計劃你的一天。不要開始你的一天,直到你完成你的時間計劃。最重要的你的一天的時間你安排安排時間。
花五分鐘之前每個調用和任務來決定你想達到什麼結果。這將幫助你知道成功是什麼樣子在你開始。它也會使時間慢下來。花五分鐘後每個調用和活動來確定你想要的結果。如果沒有,缺少的是什麼?你怎麼把丟失在你的下一個調用或活動是什麼?
擺出一個「請勿打擾」標誌,當你絕對必須完成工作。
實踐沒有接電話,因為它是響和電子郵件只是因為他們出現。斷開即時消息。不要立刻給人們注意力,除非這是絕對至關重要的在您的業務提供立即的人類反應。相反,安排時間來回饋郵件和電話。
屏蔽其他干擾像QQ和其他形式的社交媒體,除非你使用這些工具來生成業務。
記住,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做完。還記得,幾率是好,20%的你的想法,對話和活動產生80%的結果。
如果
請給我點贊,評論,關注我,我會給你更精彩的解答!
碎片時間不是用來學習的
很多人講,高度利用好碎片時間。於是很多人用碎片時間來讀書看報上課。我也曾經這樣,結果發現書還沒找到第幾頁,車就來了。碎片時間不是用來學習的,這一點我早就有所體會,因此從來不利用碎片時間來讀書或者思考重要的事情。學習是一個需要至少8個步驟才能完成的深度思考與應用過程,不僅僅是眼睛看過一遍就真的學到了東西。
我的碎片時間大部分用來處理一些碎片的事情,比如說網路轉賬,網路購物,回復別人郵件等。這些事情不需要大腦深度思考,而且只用短短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但卻細碎的讓人煩惱,因此用碎片時間來處理再合適不過了
時間都去哪兒了
前段時間,一個朋友想給我做一些理財投資的分析。他讓我列出每年在某些事情上家庭支出是多少,比如教育,購物,人情往來等都分別投入多少金錢的時候,我完全什麼都不知道!我和先生都不是亂花錢的人,因此覺得只要花出去的錢一定是有用的,因此沒有什麼必要記錄。但我最近開始記賬才發現,記錄下來就特別明晰,花了哪些不該花的錢,哪些家庭支出比重但佔比大,能夠特別一目了然。
記錄時間也是一樣的道理,知道都花在了那裡,比如你從來不覺得自己一天發獃發傻了多久,上網購物和刷朋友圈多久。記錄一下才會發現自己的時間都浪費在哪些大坑裡。
分清楚工作時間和私人時間
很多人說:我要是在家工作就好了,每天上下班浪費的時間也不少,在家幹活心情好又高效。但當你真的在家工作一天會發現,到半夜你還沒幹完。
原因很簡單,在家工作的時候工作時間和個人時間很難清晰的分開,感覺一整天都在工作,但工作的中間不斷夾雜著家裡的各種事兒。
我就是這個問題最大的受害者。作為在家工作的全職家裡蹲,經常吃飯的時候被客戶的一句要求打斷跑去電腦前,或者在工作的時候突然想起來購物車還沒下單。說到底是自己沒有劃定一個清晰分界線,時間完全跟著別人走,自己沒有應有的節奏。 我正逐步改善這一點,比如提前一周就把下周的工作全部做完,或者在一周的前兩天將整周的工作全部做完。給工作時間和個人時間一個分界線,把時間都分隔開,並強迫自己像上班一樣過有規律的生活。這麼做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感覺特別有成效,特別是自己能夠很好的控制時間和安排,這樣的生活和心情都遊刃有餘,生活的幸福度提高了很多。
無節制的娛樂與網路上癮
很多人也問過我不看韓劇嗎?你不看日劇嗎?你不出去玩兒嗎?你不出去逛街嗎?你不無聊嗎? 其實我們反對的不是娛樂和上網,而是「無節制」。而這一點是我們時間浪費最大的坑。
我們大部分的人每天嚷著沒時間沒力氣,但在下班之後葛優躺在沙發上看韓劇一集集哭到後半夜不嫌累,很多人抱著手機聊天能聊一整天。這種無節制會下意識的麻痹我們的大腦開始發獃和被牽制,總是不斷的看手機擔心錯過了信息。但其實除了生老病死,沒什麼大事必須立刻馬上回復。 一次只做一件事的專註 我們經常看到所謂的節約時間的方法中提到一次做兩到三件事,比如吃飯時候聽書,走路時候回郵件。但這些只限於一些不需要太動腦的小事,如果是大事,比如你就不能一邊上班一邊打遊戲。
專註做一件事
這句話聽起來很簡單,我們也大部分人看起來好像能夠做到。這其中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兩件事相互影響,而是總會有些小動作才真正殺掉了時間喝注意力。比如說工作到一半兒發現杯子里沒水喝,跑出去接水,又坐了五分鐘想起來,淘寶有一個快遞不知道到了沒有去查一查。這些都是很小的事情,但是卻能夠把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打亂到很久恢復不過來。
長期目標的缺失與短期目標的模糊 我們每個人在每一天做事的時候都會有一個當天的目標,比如說今天我要完成一個ppt,明天晚上完成一個一個文檔。所謂的短期目標,是眼前的一段時間,比如說一周。
大部分人對自己的長期並沒有什麼規劃,只是按部就班的上班。這樣的話,時間很容易在自己想要懈怠的時候持續無意識的懈怠,反正好像也沒什麼事兒要做,讓自己無限制的拖延時間。
最近開始用手機軟體來做日程管理和安排,及時的把自己未來1-2周的工作都放在表格里,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一天下來收效顯著,還特別有成就感。
休息太多,越休息越累
上班以後總覺得自己累啊累,幹什麼都累,就誤以為自己特別需要休息。但想想我們每個人的高三,從早6點起床到晚上12點睡覺一刻不停的用腦子用體力,除了年輕身體好這一個因素以外,其實腦子越用越靈,精神越忙越好。
放假不上班的時候會有感覺,越躺著就越不想起來,總覺得自己睏乏的很,但上班的一天像打仗反而會很high特別有成就感。我們大部分的累,是因為自己的作息不規律,從不鍛煉健身,胡吃海塞,休息太多所造成的。
單單談一談時間管理的工具。因為,「道理都明白」,真正落地時還是要藉助工具。而好的工具,背後是產品設計者更完善的思維方式,所以,使用好工具非常重要。因為,
工具和方法的背後,實質上是思維方式!
======下面是原文之前的分隔線======
善用良器:幫你有效管理時間的7個工具
時間管理的工具多到讓人無所適從。今天,這篇文章就給大家介紹我自己在用、最必不可少的幾件趁手工具。
推薦工具這件事,很多人都會做。我個人推薦的工具,有這三條原則:
- 必須是自己重度使用、正在使用的,不要二手三手信息彙編;
- 一個具體需求,只推薦最好的1到2個產品,不做工具癖;
- 推薦工具,不停留在編輯基本信息的層面而更關注這個工具「如何以有效方式解決具體需求」,真正有需求的用戶是不會做伸手黨的;
這次推薦的7個工具,每一個單獨針對一個具體需求或場景,請各取所需。
======電腦手機上的良器======
1、OmniFocus:最好的GTD系統
最好的GTD系統,沒有之一。可預見的將來只有Mac、iOS、Apple Watch版本;
毫無驚喜,談到時間管理,首推的軟體肯定是OmniFocus。作為GTD理論的最佳呈現,OmniFocus是每個時間管理者的「重型武器」,如果使用得當,這個軟體就會舉重若輕、「功德無量」:
- 將OmniFocus用到「極致」時,將這個軟體完全融入你的「時間」,全部日程都在這個軟體中得到妥善安排,工作、生活、學習、娛樂,井井有條;
- (在正確的使用方式下),OmniFocus能有效克服用戶的時間焦慮,清空大腦,輕裝上陣,然後才能高效行動;
- 將「重要不緊急」的長期目標與當前短期時間安排協調起來;
- 利用模板,高效應對工作中80%的非創造性活動,然後將節約出的時間和精力用來攻克20%核心工作;
非Mac用戶,推薦使用http://Doit.im,同樣是優秀的GTD軟體,而且沒有OmniFocus那麼貴~
很有趣的一點,Omni系列產品售價高昂,如果你把Omni公司出品的4個產品的Mac和iOS端全部買下來,包括內購,那麼需要花費10768元,Mac電腦硬體也就差不多這個價錢。這種高昂售價在個人生產力軟體類別中非常少見,所以說,Omni系列軟體非常神奇,值得重視!
2、Be Focused Pro:Mac、iOS、Apple Watch端全都支持的番茄App!
顏值最高的番茄App
首先,這個App界面設計簡潔優美!
其次,同時擁有Mac、iOS端,番茄計時和歷史數據無縫實時同步,尤其適合需要用電腦工作、學習的情況!
??最重要的是,軟體符合優秀番茄時鐘的三個標準。因為,番茄工作法,不是一個簡單的計時工具,而本質上是一個目標管理系統,是個人的項目管理系統!所以,番茄軟體能分目標、有量化、有分析反饋,這就無比重要!
3、RescueTime:懶人的時間開支統計解決方案
支持Mac、Windows、Linux電腦及Android手機
?
RescueTime是「最人性化」的時間管理軟體。因為懶惰就是人的本性(尤其是那幫整天嚷嚷「時間管理」的人)。而這個「時間管理」軟體,安裝後完全無需用戶再動一下手指,自動記錄你在電腦、安卓手機上的所有時間花費,自動生成時間報表,最適合懶懶的我們!
?
RescueTime將你的全部軟體使用活動按照活動性質(商業、設計創作、溝通日程規劃等)分門別類,同時將不同活動指定相應生產力水平(very productive, productive, neutral, distracting, very distracting),最後得出你的綜合生產力指數(productivity pulse, pp值)。一個指標,簡潔明了!是不是整天在刷朋友圈?一看就知道。
具體介紹在這篇文章里:
RescueTime:如何用一個軟體追憶逝水年華?
?
4、SelfControl:暴力封網,簡單粗暴Mac端適用,PC端類似功能軟體也很多
現在這個時代,除了「優秀已經成為一種習慣」的大牛和學霸們,抵制誘惑已經成為我們普通人必須修鍊的一門手藝。那麼,抵制誘惑是靠意志力還是要藉助工具?
如果你讀過「尤利西斯」的故事,知道這位集智慧與肌肉於一身的希臘英雄,在面對海妖塞壬的誘惑時,也沒有依賴自己的意志力去硬碰硬,而是讓手下拿繩子將自己結結實實地捆綁到桅杆上。所以,可見最起碼部分英雄,不同於普通人的地方就包括善於使用「神器」。
裝上這個軟體,不用再白白浪費你的意志力。
?
======避免干擾、營造高效的工作環境======5、3M耳塞:最實惠的神器,隨身必備
高效工作學習時,心如止水,平靜祥和。很多時候,只是身邊有沒有一副3M耳塞決定的。
6、包耳式大耳機+7、古典音樂:帶你停在自己的專註世界
古典音樂有利專註,包耳式大耳機能排除外界雜音,條件允許用主動降噪耳機當然更好;
如某人說,這個世界充滿了「喧嘩與騷動」,帶上隔音好耳機、有幾個自己熱愛的古典專輯,實在太有必要。關於音樂,推薦巴赫、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如果實在不知道選擇哪個專輯,就聽馬友友的「Bach: Unaccompanied Cello Suite」吧,我反正是聽了100多遍。
?
======那些工具之外的======這篇文章介紹了7個非常好的時間管理工具,但是,工具能做到的,永遠只是解決部分問題。難題背後,最重要的那部分答案,往往在工具之外。
如池老師常說的,「我們停下車就看阿爾卑斯山上融化的積雪,看藍色湖泊上飄蕩的霧氣,看高山上怒放的花朵」,很多看似務虛、談不上「生產力」的時刻,才是我們生產力爆棚時刻的精神源泉。
所以,就是在這個一年中最好的季節,找一個PM2.5小於30的日子,在清晨第一縷陽光灑下時(再貪睡也至少得7點前),走出屋子,帶上耳機去聽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你會得到如同冰水灌入脊髓一般的體驗,會感動,會顫抖,乃至一生都無法忘掉。這種體驗,才是生產力管理第一大核武器啊!
我推薦一本書
哪有沒時間這回事 (豆瓣)
看完書後,最大的感受就是:容易執行。
不像那些時間表,GTD,太反人類了。所以接下來我談的方法,可是親測有效的哦~
實現時間管理,攏共分幾步?
答:三步。
第一步,整理時間,把浪費的時間奪回來。
第二步,用奪來的時間豐富技能,建立人脈,高效做事。
第三步,把新的技能轉化成習慣。
第一步:奪回浪費的時間
1.整理時間
列出時間段清單
把一天劃分成時間段,劃分時要詳細評判時間,地點,物品,環境,他人和自己的身心狀態這六大因素。
讓六個因素持續而穩定,並且不斷優化每個時間段。若有必要,可以給每個時間段列出任務步驟。
注意:專註每個時間段內的任務
及時切換不同時間段,不要戀戀不捨。
別塞的太滿,做不到還會產生負擔,沒用。
2.早晚時間大改造
把最想做的事放在早起後,晚間主要是讓時間慢下來,放鬆和專註。
最好能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好處太多了。
想要早睡早起,要記住三點:
①先早起,晚上容易困,自然就會早睡。
②睡眠不在於質量而在於時長。大腦有時會騙你,你沒那麼困。
③別有負擔,早上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我早上還看過電影捏~)
恩,記住這三點,早睡早起應該不難。(來自多年賴床一直踩點星人的體驗)
對了,關於訂鬧鐘,文中有個技巧:制定雙鬧鐘,兩個鬧鐘間隔3分鐘,若時間太長會睡過去,也很有效。
第二步,用奪來的時間豐富技能,高效做事
1.建立碎片清單和每日任務清單,
碎片清單里是信息,想法,待辦事項等。
然後從碎片清單中挑出需處理的事情放進每日任務清單中。
每天頻繁回顧,讓大腦沒有牽掛。
那麼如何處理這些事情呢?
制定包含大概操作步驟的計劃,這時候不用在意那些細節。
還有,不要考慮優先順序,不要考慮優先順序,不要考慮優先順序!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優先順序太坑了,我們不是機器人,好嗎)
2.碎片化專註:專註-放空,專註-放空,專註-放空
我們不可能做到一直專註做一件事,所以需要放空,放空和休息的區別是放空時做不太投入思考的事,比如喝水,上廁所。
刷微博,刷朋友圈都是大忌,根本停不下來!
3.打卡總結
打卡是所有習慣的基礎,是培養習慣的習慣,無論想堅持什麼,先要堅持打卡。
同時要做總結,幫助反思,比如記日記。
最好每周回顧打卡記錄和總結日誌。
第三步,把新的技能轉化成習慣
恩,這麼多方法,如果能形成習慣該多好,但總是堅持不下去,那該怎麼辦呢?
其實有兩點影響我們堅持。
1.理解習慣
想想我培養這個習慣到底為什麼。比如我想每天跑步,是為了鍛煉身體,所以不要拘泥於跑步這個行為,如果天氣原因不能跑步,還可以游泳,跳操。
要為每個習慣找出具體的行為,比如我想培養樂觀的習慣,樂觀是個抽象概念,可以用經常微笑,舒展身體,加深,放慢呼吸來替代。
還有,我們若想不做某事要想一個更積極更具體的行為替代,比如我不想老刷微博,那就堅持讀書,自然就減少刷微博的時間。
2.對習慣培養過程的理解
習慣需要根據情況隨時變化,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習慣,
偶爾回到舊習慣也沒什麼,只是提醒自己還沒練到家。
在培養初期,不要公開承諾,這時候我們都不確定所堅持的行為是否適合,容易被承諾裹挾,很痛苦,而且可能失去發現適合自己的習慣的機會。
總之培養習慣時,多想想時間,地點,物品,環境,身心,他人。這六大要素,可以幫助我們撥開雲霧,發現可操作行為,然後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不斷調整,尋找最自然最舒服的方法去實現。
到現在為止第10天,查看了打卡記錄,每天都能早起,時間段清單,碎片清單,每日任務清單都有製作和利用,最重要的是心態變了,不像以前那麼抵觸,實施起來很輕鬆,推薦大家都試試。
先放利益相關:微約日曆團隊成員
我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整理控,在做時間管理工具的同時,也接觸到大量用戶對產品提的建議和反饋,結合自己以及其他用戶的感受,體會主要有這幾個:
1.要夠「輕」
並非所有的時間管理方法都適合自己,不同的時間管理方法針對的人群往往是不同的,作為個體,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就行。工具的選擇上也是同樣,與其追求功能的多,不如結合實際需要,選擇那些小而精的APP。
剛接觸時間管理的時候,恨不得把所有相關書籍都啃完,在工具的功能上也是越多越好。直接的後果就是,最多的時候,手機上裝了三個日程管理類APP。那段時間基本手機提醒都是APP推送,效率沒提示不說,反而降低了我的專註度。
2.操作簡單
日程管理的目的不僅是備忘和提醒,最終是要提高效率的,如果不能方便操作的話,那就是多此一舉。我在選擇時間管理工具時,一般傾向於操作步驟少的APP,幾秒鐘就能建立一個日程,速度夠快,在執行安排的時候也更流暢。
3.能夠配合時間管理方法
使用時間管理工具是為了進行時間管理,它不僅僅只是個鬧鐘或者記事本,而是一個能夠為你的日程安排注入時間管理理念的助手。
以我為例,我在進行時間管理的時候,都會通過麥肯錫四象限法則,在任務進行前將日程統籌清晰,此時我就需要一個軟體,能夠幫助我分類並標記不同優先度的日程,顯然,這不是一個鬧鐘或記事本就能解決的。
4.能夠與夥伴協作
時間管理,其實也就是人的管理,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體會:自己的事情安排妥當了,卻總是被外來的事情干擾,或者與夥伴的日程出現衝突!當然,別人的日程我們很難干涉,但如果能夠在管理個人時間的同時,能夠與小夥伴們協調好日程安排,那計劃顯然更容易執行。
5.能夠跨平台管理
關於這點應該很多人有過體會,在公司的時候,我們基本都是用電腦工作的,此時用電腦顯然更方便查看。而日程又往往具有突發性,很可能在路上臨時需要安排新的日程,此時,手機端的便捷性又顯得十分重要。
所以,在時間管理工具上要能夠跨平台管理,滿足不同場景下的需求。
基於上面這五點,我推薦微約日曆
作為日程管理工具,微約日曆如下幾個優點:
1.夠輕
無廣告,無冗餘功能,無營銷推送,典型的「三無」產品。功能上,經過反覆優化與選擇,最終將「待辦」與「日程」有機結合,並輔以微約錄功能,實現時間管理和日程協作,讓產品簡潔而不簡單,確保用戶在進行日程管理時「只需打開一個APP」。
2.操作便利
內置訊飛語音輸入法,需要反覆打字輸入的日程,在微約日曆上只需要簡單兩句話,就能快速添加一個日程。同時處於操作的便捷性,微約日曆還將「日程」與「待辦」相結合,支持「日程」—「待辦」一鍵轉換。當你需要做某件事,但又不確定時間,可以先以待辦形式錄入微約日曆,等到時間確定後,只需一次點擊,待辦就可以轉換為日程,輸入日期後日程就建立完成了。
3.內置時間管理四象限分級
在建立日程的通時,微約日曆可以選擇不同的日程重要度。日程重要度根據四象限法則排序,對使用者而言,能夠很方便地統籌所有日程的權重。
4.能夠與夥伴協作
微約日曆的使用者可以與身邊的人通過互相添加好友來建立聯繫。添加好友之後,你可以通過微約日曆,查看好友的日程安排,甚至直接為好友建立日程,通過日程共享,打通團隊成員之間的時間聯繫,也提高了夥伴間的協作默契。
5.能夠跨平台管理
除了手機端,微約日曆還開發了網頁版,網頁版可以與手機版同步,你在手機上建立的日程,同樣會在網頁端顯示,充分滿足不同場景下的用戶需求。
當然,時間管理實際上也是人的管理,無論技巧多好,工具對么完美,真正決定管理效果的,還得看時間管理者本身能否堅持與嚴格執行。關於這點,就沒人能夠給出解決方案,只能靠自己了。
=========================================================================
很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款真正好用的日程管理工具,如果大家有什麼意見和建議,非常歡迎後台吐槽~我們客服隨時在線哦~
網頁版在此:首頁
下載可在各大應用市場搜索:微約日曆
你還可以關注公眾號:微約日曆( 關注公眾號後可以直接在微信上建立日程與收到提醒哦~ )
成功大佬的「休閑時間」比普通上班族還多?差別在於高效時間管理
走在大街上看一看,會發現每個人都行色匆匆,還有些人邊走邊忙不迭的講電話、回複信息。上班族經常被各種文檔、會議、郵件、業務事項等淹沒,忙得團團轉,辦公桌上堆積的待辦事項卻好像從未減少,讓人感嘆分身乏術。每個人都很忙,忙得沒時間吃飯,忙得沒時間鍛煉,忙得沒時間休閑。「時間不夠用」成了大家的共同問題。
反觀一些事業成功的大佬,他們不但把各種繁重的工作處理得井井有條,還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家人、鍛煉身體、休閑旅遊。在新聞上看到過,華爾街金融大佬,竟然能夠業餘組織高強度的體育競技活動,並且多數人表現不俗。這樣的身體素質,是需要長期的規律鍛煉才能達到的。
為什麼?
美國暢銷書作家凱文?克魯斯年輕時也曾忙到昏天暗地,現如今他事業成功,時間充裕,約會、度假、陪伴女兒一樣不落。他還研究了數千名行業專家、採訪了數百位成功人士。為什麼這些成功人士的富餘時間好像比普通上班族更多?區別在於工作效率,在於他們採用了高效的時間管理方法。凱文?克魯斯總結了這些實用的方法,寫成了《高效15法則》這本書。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書中講解的高效法則,也同樣適用於不同的人。方法不在多而在於精。不必強行運用所有方法,只要選擇幾項適合自己的,能夠幫助到自己就好。
每天只有1440分鐘。凱文?克魯斯把這個數字貼在辦公室門上,提醒自己和他人。這種顯示的方法,能夠讓人明確意識到時間的流逝,自然而然地督促自己把一天中的每一分鐘充分利用好。
關於時間管理,有一些實用的方法可以使用,也有一些誤區需要警惕。當我們重新認識這幾個問題後,會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1,用日程表代替任務清單
任務清單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不管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中,我們都曾給自己列過這樣的清單。可是結果呢?多數清單仍然躺在本子里,從未付諸實踐。
是我們都太懶惰了么?未必。真正的原因是,任務清單沒有跟時間安排掛鉤。沒有行動表的任務清單,當然無法實現了。所以,要用日程表來代替任務清單。
把任務寫進日程表,等於是確定了具體行動時間。到了計劃時間,就行動起來,去把任務完成。如果足夠自律,日程表上的任務會逐一被完成,收穫一個個對勾,取得小小的成就感,同時也會進一步提高自己完成其他任務的信心。
2,及時恢復精力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早上精力最旺盛;白天連續工作時間長了,精力會下降;精力消耗一天,晚上會比較弱。
所以,很多達人,都把最重要的工作,安排在早上和上午進行,確保完成的質量和效率。
白天工作過程中,精力隨著消耗逐漸減弱。可以採用間隔休息的方法,及時恢復精力,提高後續時間段的效率。比如工作30分鐘,休息5分鐘,喝點水,活動活動身體,吃點小零食。當然,這個間隔,個人可以根據需要靈活安排。只要能夠幫助恢復精力,提高後續時間段的工作效率即可。
3,把工作分類,同類工作集中完成
做不同類型的工作,人的頭腦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和切換的。所以,把同類型工作集中安排,也是一個減少頭腦切換時間、提高效率的竅門。
書中講到了企業家培訓師丹?沙利文提出的主題日方法。每周確定三種不同類型的主題:專註日、緩衝日和自由日。
專註日:關注最重要的內容,比如核心任務、創造性工作。
緩衝日:處理輔助性工作,回復郵件和電話、開會、安排任務、處理文件等。
自由日:作為緩衝時間,不工作,度假、放鬆、恢復精力和狀態。
作者凱文?克魯斯設計的理想的一周安排是這樣:
周一,緩衝日,參加管理會議,總結上周情況,安排一周工作;
周二到周四,專註日,專註日的工作也可以分類安排,比如管理運營類工作周二進行、市場營銷與顧客溝通則放在周四等;
周五,緩衝日,處理郵件、溝通問題等;
周末,自由日,和家人一起活動,度假等。
4,學會拒絕
即使是成功人士,也不是萬能的。一個人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完,尤其是意料之外的邀約。當別人發來很多邀約和工作安排時,不要礙於情面而全部接受,要根據內容和個人時間進行衡量,選擇性接受。
如果遇到自己不方便接受的工作和活動安排,可以坦然的拒絕。拒絕時,不是生硬的說「不」,要根據不同情況做處理,並注意表達方法。自己已有安排時,可以直接反饋給對方;需要進一步協商時,可以約定下一次的溝通時間和溝通方式。合理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方也會理解並接受你的拒絕。
5,小任務一次完成
有很多瑣碎的事情,可以在很短的時間比如五分鐘內完成。某些郵件只需要回復已知的信息、付一筆賬單,像這種情況,可以隨手完成。如果當時沒有完成,下次再要處理時,還需要重新花費時間了解情況,等於是重複的時間付出。
為什麼成功人士在完成大量工作之餘,還能有時間把生活安排的豐富多彩?秘訣就是合理管理時間、提高行動效率。
在《高效15法則》中,凱文?克魯斯講述了他所總結的提高工作效率的15個法則,每個法則的內容都能直接應用到工作生活中。
參考書中的內容,對照自己的實際情況,總能找出一些適合自己的方法。通過合理安排時間,可以讓工作生活保持平衡,掌握自己的節奏,忙而不慌,讓自己更加從容。
2017.11.03霧凇
推薦閱讀:
※如何合理利用堵車時間?
※有沒有好的時間管理軟體推薦?
※每次上網都有無數的事情可以做,怎樣更有效減輕工作疲勞?
※如何避免為過多的人情世故所拖累?
※節約複習時間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