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入關時的清軍能否和巔峰時期的英國紅衫軍或拿破崙的軍隊抗衡?
求歷史帝和軍事帝解答,1644年的剛剛入關的清軍是否可以可北美獨立戰爭時的紅衫軍,或者拿破崙時代的法軍一戰?當時武器還沒有太大的代差,雙方都是在巔峰時期,東方的傳統戰術體系能否打贏剛剛邁入近代化的西方軍隊?
入關的時候不好說,如果是乾隆年間,那電影血滴子那個世界線的大清就沒問題了。
諸位請看,這是大清乾隆年間的大清步兵
軍容肅穆,隊列整齊!
大清步兵進攻的時候是這樣的!
步伐一致,進行射擊!
我大清的龍騎兵是這樣的:
伴隨著進攻號,龍騎兵發起進攻。
根據清軍槍械的射速精準度判斷,此時清軍槍械水平完全達到1853年恩菲爾德步槍水平。
還有大清的炮兵!
炮術陣地是這樣的:
大炮齊射!
威力巨大!
壯哉我大清 1711式 105榴彈炮!
根據影片中的信息,清軍炮兵在三分鐘內進行了五輪齊射,成功覆蓋反賊天狼根據地,為正紅旗龍騎兵進攻開闢道路。
綜上所述,影片血滴子世界線的乾隆年間的清軍完全可以和18世紀巔峰時期的紅衫軍對抗,其優秀的炮術水平和炮彈威力完全可以把紅衫軍打出屎,就算是拿皇在如此強大的炮兵面前只能默默流淚。
神TM的武器沒有太大差距,當時英軍早就裝備成熟的隧發槍了,而清軍還在冷熱兵器過度階段。
明清雙方拿17世紀早期的英國艦炮當寶看,但1780年代英國的加工(瓦特能發明蒸汽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威爾金森在加工大炮時發明了鏜床)、煉鐵技術(蓄熱爐的出現令英國人可以輕易地煉出優質的灰口鐵,而當時中國還在用白口鐵)又有了明顯的進步,使用野戰炮威力巨大的同時,還擁有過得去的機動性。更何況人家的數學基礎一直就比清軍好,論射擊水平的話也是英軍有明顯優勢。
清軍,尤其是滿八旗本質上來說就是一支中世紀水平的軍隊,只不過領導層的水平不錯,而且士兵披甲多,能較好的執行軍官的意志。可問題是18世紀的英軍已經是近代化軍隊了,英國佬會少優秀軍官?士兵的素質更是只好不差,民族概念的存在也讓英軍有更頑強的作戰意志
至於戰術就更不用說了,排隊槍斃戰術是被線膛步槍淘汰的,在哪之前這個戰術跟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帝國都打過,並且多數取得了勝利,讓英法等國的殖民地遍布地球每個角落。就滿清來說,他們高的披甲率其實沒啥用,因為正常作戰距離內根本擋不住遂發槍,另外軍隊陣型縱深過大,面對英軍的火炮時傷亡會很大,滿清軍隊能不能維持陣型都是個問題。
至於說到騎兵,同樣無論是馬匹還是戰術英國都佔有明顯優勢,滿清所謂的騎射不過是送人頭而已。當然,這並不能說英軍就一定比清軍強,如果清軍有2-3倍的數量優勢的話,個人覺得清軍還能打一打,當然勝率還是較低。
至於說跟拿破崙時代的法軍打,那更是找虐了,那時候法國正在向資本主義過渡,民族凝聚力強得要命,訓練、戰術優良。更要命的是,那時候法國可以動員幾十萬軍隊了,論起數量人家也不怕,實在看不出清軍還有什麼機會。
大清鐵騎對陣拿破崙時代的法國陸軍?
看看奧斯曼,人好歹也是部分接受了先進軍事科學技術,結果不還是被毛子揍成什麼樣子。
硬要搞個榜單,拿戰歐洲陸軍實力大概分成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 法軍 俄軍
第二梯隊 英軍 奧(地利)軍
第三梯隊 普軍 德意志邦國
我不認為入關大清的軍事要比奧斯曼高明,光從武器裝備上就可見一斑。1812年法俄戰爭一觸即發時,毛子當時還和奧斯曼在打,時間空間如此緊張的情況下,結果不還是前者成功逼和,後者只能簽訂和約?
這種對比真的沒什麼意義,不講戰場環境,不考慮武器裝備、戰略戰術,不考慮軍隊建制,怎麼比?無非是一幫人寫架空小說。
其實知乎拿戰話題下的大部分回答都是小說。
「兩個馬木魯克騎兵絕對能打贏三個法國騎兵;一百個法國騎兵與一百個馬木魯克騎兵勢均力敵;三百個法國騎兵大都能戰勝三百個馬木魯克騎兵;而一千個法國騎兵則總能打敗一千五百個馬木魯克騎兵。」——拿破崙·波拿巴
謝邀,繼續更新任何用古代軍隊同近現代軍隊的比較都是耍流氓,決定戰爭勝負的第一因素是人。古代軍隊,無論是世兵制,府兵制,軍屯制還是衛所制,兵源本質都是武裝農(牧)民,木蘭辭里描寫的軍戶甚至還要自己買裝備。而近現代軍隊的兵源雖然同樣是農(牧)民,但入伍後卻需要經過漫長的訓練過程,學習服從紀律,學習各類軍事技能。因此即使同樣裝備冷兵器的解放軍也可以毫不費力地解決掉古代的精銳部隊,畢竟刺殺格鬥和土工作業這兩個看家本領還是可以用來吊打古代軍隊的。同樣軍隊的紀律因素往往被忽視,古代軍隊往往在傷亡不大的情況下潰敗(具體請移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719265),原因就是紀律性差,士兵服從不高。比如淝水之戰秦軍號稱112萬,但在兩軍決戰之際朱序在後方一句「前線秦軍敗了」,導致秦軍大亂最終潰敗,雖然數據不可考,但逃跑和自相踐踏而亡的秦軍肯定要多於北府兵斬殺的數量。人的本性是懦弱的,當周圍有同伴倒下甚至慘死時,本性一定會膽顫,從而身體支配大腦會選擇逃跑。近現代軍隊某種意義就是要培養士兵可以為了實現戰鬥目標去獻身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靠長期的潛移默化日常訓練過程中培養出來的(比如某些人看不上的隊列和內務)。
如果一定要假設八旗軍戰勝紅衫軍,那就需要加很多約束條件。比如地理上在我軍熟悉英軍陌生的環境;體能上我軍以逸待勞英軍長途跋涉;士氣上滿軍八旗的阿禮哈超哈衝鋒英勇無畏,漢軍八旗的烏真超哈攻堅任勞任怨,兩軍人人爭當巴圖魯配合親密無間,英軍各部心懷鬼胎互相掣肘;軍事技能上我軍百米內百步穿楊英軍是探險隊性質的烏合之眾;道義上我方正義有民眾支援敵方沒有民眾支援。滿足這些條件我認為八旗軍還是能夠戰勝……誒?這不就是雅克薩之戰嗎(手動滑稽)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什麼樣的軍隊自然由什麼樣的政體決定。中國封建王朝絕對戰鬥力最高的是清朝新軍,同樣地,這支軍隊也自然成為了封建王朝的掘墓人。
瀉藥,比較熟悉滿洲兵的戰法,簡單談一下。
滿洲兵擅長尋找一切有利於自己的地形,風向,常常在野戰中不停的從高處往下豬突,並且同時發射錐頭破甲箭,打擊對手的士氣,衝垮對手,並且習慣側面突擊,切割對手陣型,並且輔以狙殺敵方將領,力求敵方一觸即潰,從與明軍作戰的情況來看,滿洲人野戰一旦與明軍的數量達到一比一或者稍少,打得多是順風順水(除瀋陽之戰和松錦大戰,瀋陽城下的是明軍精銳,松錦大戰是大軍團決戰,但如果細細分出來,松錦大戰中明軍野戰也是很夠嗆。)但是這並不能說明滿洲兵在當時可以稱得上是東亞巔峰,滿清入關以後,在北方平原基本上是平推,一但進入南方,南明軍多有擊殺千餘清軍的記錄,說明滿洲兵的作戰方式過於依賴地形,況且我一直認為,滿洲八旗的戰力主要是來源於關外的氣候和生活方式,順治後八旗快速腐化,甚至在三藩之亂時無法作戰,只能依靠綠營兵平叛,說明滿清並沒有建立起一個保持戰鬥力的體制,滿洲所以強,也就是強關外那一撥,是不能與拿破崙時期成建制的軍事訓練相比的。
再說炮兵,滿清的火炮部隊完全來源於明朝降將,有很大一部分是來源於孔有德部,而孔有德部的火炮技術又是學習西班牙人的,層層學來,遺漏斷然不少,況且,明朝的大炮多是仿製佛郎機,子母炮,大多無炮耳,準星,且易炸膛,過熱,且多為前裝式,裝彈效率相比西方奇差,無法做到快速火炮覆蓋,加上滿洲兵習慣豬突,拿破崙又熟悉火炮覆蓋,法軍火炮射速也很高,這估計將會是一場屠殺。
不用待續了....
1644打1812,請放過八旗軍謝謝。你們關公戰秦瓊就算了,還要搞穿越。1644年的清軍也還有明確短板,到征準噶爾才大致補全。然而拖的這點時間西方進步更迅速了,中國和西方大致持平應該是在戚繼光那時候吧,前提是中國這邊精銳的部隊,什麼衛所兵之流就算了
清軍入關是1644年,拿破崙都1800年了,題主你知不知道這150年歐洲軍事技術進步了多少?
先給個結論吧,從16世紀開始中國的軍事技術就已經落後於歐洲了。
首先步兵的正面火力就剛不過,法國步兵已經淘汰了冷兵器,使用的是裝備了刺刀的燧發槍。而且在嚴格訓練的保障下能夠面對猛烈炮火和騎兵衝擊也保持士氣和隊形。
其次19世紀初歐洲騎兵已經在更為嚴格的訓練下進化成了胸甲騎兵,能夠以密集隊形迎著槍林彈雨進行正面突破,與亞洲各國的騎兵實力不可同日而語。
然後歐洲冶金技術的發展使得炮兵裝備越來越輕量化,出現了可以跟隨步兵一起機動的野戰炮兵。拿破崙戰爭時期的步炮騎協同是優秀指揮官必須熟練掌握的技術。
綜上所述,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清軍和法國陸軍正面對抗,幾乎沒什麼勝算。
以下技術性內容摘自《武器和戰爭的演變》
一、16世紀的西班牙方陣
在後來的20年里,西班牙人逐步採用了一種稱為步兵團的編隊體制,來代替中世紀老式的「戰鬥大隊」。最初,每個步兵團由數量不等的幾個縱隊組成,最後標準化為3個縱隊。這樣每個步兵團總兵力為3000多人。當步兵團成了西班牙軍隊的標準編隊時,劍盾兵和戟兵便消失了。代之以長矛兵和火繩槍手組成的步兵團或稱「西班牙方陣」。在16世紀的一段時期里,這種軍事體制統治了整個歐洲戰場。在兵器技術的發展中出現了一個值得注意的新趨向,西班牙方陣中包括著數量相等的火繩槍連和長矛連,但是一個熟練的火繩槍士兵每月最多可掙四個埃斯庫多 [ 譯者註:葡萄牙貨幣單位 ] ,而長矛兵最多不會超過三個埃斯庫多。
16世紀下半葉,西班牙軍隊曾經威震一時。其原因正是它採用了西班牙方陣這種軍隊體制的緣故。戰場上長矛兵排成密集的三個橫隊,每個橫隊正面為50至60人,縱深為20列。在四個邊角上是排成密集方隊的火繩槍士兵。這種堅固而具有機動能力的密集隊形其寬度約為150米,縱深100米。在方陣的四邊外側各排列著一列火繩槍士兵,還派出一獨立的分遣隊從事小規模出擊。
無論西班牙的長矛兵、火繩槍士兵還是滑膛槍士兵都具有沉著鎮定的戰鬥精神,受過良好的訓練,因此他們能夠在16世紀下半葉和17世紀初期稱霸於歐洲戰場。
二、17世紀的瑞典軍團
瑞典軍隊的基本戰術步兵單位是中隊,由408人組成,其中長矛兵216人,滑膛槍士兵192人。長矛兵排成6列,居於編隊的中心。滑膛槍士兵位於長矛兵的左右兩翼,每邊96人,也是排成6列。另外,每個中隊通常還附加96名滑膛槍士兵,這樣中隊的正面共84人,寬約700米 [ 掃校者註:原文如此,有可能是70米之誤。 ] 。另加的滑膛槍士兵通常負責執行警戒、偵察和其他派遣任務,因此往往不跟中隊在一起。
古斯塔夫竭力尋找能充分發揮瑞典矮種馬的戰鬥力的方法。他淘汰了騎兵的半旋轉戰術和縱深很厚的騎兵隊形。把騎兵隊形搞成縱深只有6個橫排,後來又改為3排。騎兵的手槍只是擺擺樣子的,真正發揮作用的是手持馬刀的衝鋒。當騎兵的第一排接近敵人時,便開始用手槍射擊,另外二排作好射擊準備以應付緊急情況。滑膛槍分遣隊設置在騎兵的中隊與中隊之間,為騎兵衝鋒提供火力支援以震撼敵人。當騎兵發起衝鋒時,滑膛槍士兵趁機換裝彈藥,準備下一次齊射,以便騎兵發起第二次衝鋒或者掩護騎兵撤退。在呂岑會戰中,又增加了改組後的瑞典炮兵團對騎兵的炮火支援。
沒有嚴格的訓練和良好的紀律,新的軍事編製和改良後的兵器就不可能充分發揮作用。古斯塔夫跟摩利士完全一樣,也是位傑出的軍訓教官。士兵從入伍開始,古斯塔夫就對他們不斷進行各種嚴格的訓練。他們先要接受為時兩周的基礎訓練,例如,按擊鼓的點子走步,學習滑膛槍裝彈和使用長矛的技術。他們還經常進行小部隊和大部隊的機動演習,不給部隊一點空閑。部隊紀律十分嚴格。團的指揮官必須每月給部隊宣讀一遍作戰條例。違背這些條例就要受到嚴厲的懲罰。因此,古斯塔夫的士兵素以紀律嚴明舉止端正而聞名,這在當時各國軍隊中是十分突出的。
三、18世紀的普魯士燧發槍兵
腓特烈大帝不僅對軍隊作了重大的改革,更重要的是,他以嚴格的紀律和訓練方法完善了部隊的機動行進,因而大大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普軍的步兵編隊由兩個橫隊組成,每個橫隊縱深為三列,二個橫隊之間相隔約300步。騎兵排成兩個或三個單列橫隊,位於步兵橫隊的兩翼。整個部隊共設四個指揮點,分別位於步兵的兩翼和騎兵的兩翼,在這種刻板的作戰體制中,想要實施某一部分的機動是困難的。由於編隊形式的局限,同時為了對步兵實施最佳的戰術配置,因此也不允許作這樣的機動。為此,腓特烈大帝採取了出其不意的戰前部署和變更某種訓練場上的技術使之特別適合戰場配置這兩種辦法。
普魯士騎兵包括胸甲騎兵、龍騎兵和驃騎兵。前兩種騎兵通常以5個中隊編成1個團,後一種騎兵則以10個中隊組成1個團,每個中隊約120人。前面我們已經知道,為了對付奧地利軍的邊防輕步兵部隊,腓特烈大帝增加了驃騎兵或稱輕騎兵的數量。另外,他又重新強調了作戰中騎兵的突擊力量和戰場外圍偵察的重要性。胸甲騎兵不再配備手槍,龍騎兵也不再配備卡賓槍,因此變成了無裝甲保護的騎兵。他們把騎兵訓練成手中執劍、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向敵人全速衝鋒的勇士。騎兵的武器裝備被減到最輕的程度,以提高前進的速度和增強衝鋒的猛烈程度。通過不斷的訓練,騎兵隊形變得十分緊湊,以至於普魯士的騎兵能夠象步兵那樣準確而秩序井然地行進。8千到1萬名騎兵能夠排成整齊的隊形衝鋒幾百碼的距離。並在經過一場混戰之後立即整好隊繼續前進。
普魯士炮兵是以營為單位組建的。使用的炮從輕型3磅炮彈的炮到最重型的24磅炮彈的炮。在腓特烈大帝之前,普魯士炮兵跟別國的炮兵一樣,在戰鬥開始前就將炮部署在很靠前的陣地上。戰鬥常常是由炮戰打響的。但腓特烈很快發現,他所喜歡的激烈進攻戰往往使他自己的步兵和騎兵先陷入敵人炮兵的火力圈內,而自己的炮兵則無法給他們以炮火支援,使他們在前進中處於十分不利的態勢之中。他還發現奧地利的炮兵威力特彆強大,常給進攻中的普軍造成大量傷亡。為此,腓特烈設法提高炮兵機動性,使炮能夠隨著部隊的進攻而向前推進,為步兵和騎兵提供不間斷的炮火支援。
以上的軍事技術以及軍事組織發展到最後,就是把火力、機動、後勤保障發揮到當時的頂點的拿破崙。
1794年法國大革命的作戰部長卡諾建立了由步兵、騎兵和炮兵三兵種組成的能夠獨立進行作戰的師。到了1796年,在法國軍隊中這種作戰體制已十分普遍。拿破崙·波拿巴充分利用了這種體制的全部威力,並將它作為機動部隊應用於運動戰。所屬士兵必須進行機動快速行軍訓練和反覆磨鍊。他還改革了後勤供應體制,使之能對快速機動的大小部隊提供支援勤務。炮兵經過改進後能夠在戰場上跟上步兵和整個部隊的機動速度,這就進一步提高了部隊的機動性。
當法國將野戰部隊的規模擴大到超過10萬人的時候,便感到有必要將師合併成軍,以簡化部隊的作戰指揮。法國最早於1800年建立了軍一級編製。當時莫羅將萊茵大軍的11個師組建成4個軍,從而使他的指揮控制範圍更加集中了。1804年,當拿破崙為入侵英國而籌建一支擁有20萬兵力的大軍時,他將這種常備兵體制運用於法國軍隊,並象以前的師那樣來使用它。不過師一級部隊仍然是他的主要戰術單位,通常由步兵和炮兵組成,並委之以特定的作戰任務。軍一級部隊也配屬有騎兵,通常師裡面也有,負責整個軍的偵察任務。此外,拿破崙還單獨組建過騎兵軍。
在第一次同盟戰爭(1792-1795年)中,法國步兵廣泛採用了散兵部隊作戰的方式。到了1793年,所有的營級部隊都作為輕步兵進行作戰。一旦交戰開始,立即分成許多小股散兵部隊。這種作戰方式有時也叫做「群落戰術」。1795年又出現了重新使用指揮得當的進攻縱陣以取代「群落戰術」的趨勢。縱陣在發起進攻前由散兵先進行偵察活動並用分散火力襲擊敵人。
炮兵在拿破崙作戰中是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戰鬥中殺傷敵人的主要兵種,敵人約有一半以上的傷亡是炮兵造成的。法國炮兵軍官瓊·巴普蒂斯特·瓦奎特·格里比烏伏爾(1715-1789年)創建了一種傑出的野戰炮兵體制,法國軍隊於1776年正式應用了這種體制,法國大革命軍隊正是繼承了原君主國的這樣一種炮兵體制。在腓特烈大帝的巨大影響下,格里比烏伏爾通過縮短炮管的長度,減輕炮管和炮架的重量,使法國炮具備了很強的機動性。此外,又給炮車架裝上了鐵制軸桿和結實的大直徑車輪,因此可以在崎嶇不平的地形上行進。由於造出了更加精密的正球體和直徑精確的炮彈,因此保證了炮的射程和精確性,並減少了炮彈的裝藥量,結果又進一步減輕了炮管的重量。預製好的彈藥筒代替了過去的彈藥和彈筒分開的狀況,提高了炮彈發射的速率。炮的牽引馬分成了雙行而不是過去的單行。這樣6匹馬足可牽引一門12磅炮彈的炮,而8、4磅炮彈的炮和新式6英寸榴彈炮等只需4匹馬就夠了。
這一時期的騎兵仍然是擔負突擊行動的兵種,使用的主要兵器是長矛和馬刀。由於拿破崙充分發揮了騎兵的傳統作用,因而他軍隊中的重騎兵和輕騎兵的區別跟亞歷山大大帝和成吉思汗軍隊同樣的明顯。重騎兵騎著高頭大馬,身披部分遮體的胸甲;而輕騎兵則由比較靈活敏捷的士兵組成,騎的馬也較小,他們既能騷擾敵人,也能進行突擊。
拿破崙的騎兵中也有騎兵炮隊,他們常常以很大的規模和緊湊的密集隊形突然向敵人的騎兵和步兵發起進攻,威力十分強大。他們常常在敵人的步兵被自己密集的炮火或步兵的進攻打散了的情況下猛撲上去。法國騎兵襲擊潰退中的步兵效果特別大,但對於尚能集結成方隊的精力飽滿的步兵往往威脅性不大。法國騎兵正是利用這種有力的追擊,以自己最小的傷亡贏得了勝利。此外,拿破崙還有效地利用騎兵進行偵察和掩護。
在拿破崙戰爭初期,在精明強幹的將領指揮下法國騎兵以銳不可當的衝鋒壓倒了歐洲其它國家最強大的騎兵。後來,由於歲月流逝,騎兵遭到不斷的傷亡,拿破崙感到再也難以保持騎兵部隊較高的作戰水平了。與此同時,他的敵人則仿效法國騎兵的編隊、戰術和作戰方法,努力加強其組織體制和訓練,因而不斷改進了他們的騎兵素質。在伊比利亞半島的惠靈頓戰役中,英國騎兵在阻擋法國步兵的進攻和向拿破崙的保皇部隊發動總攻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代差很大了,拿破崙那時代基本已經淘汰鎧甲了,八旗如果能找到機會近身肉搏的話倒是有優勢,但恐怕很難找到近身的機會
另外西方軍隊出現在哪裡也是個問題
如果是明朝僱傭來守衛中原的,那麼八旗面對他們仍然會爆發出極強的戰鬥意志
但如果他們像沙俄那樣入侵東北,好不容易到達中原的八旗估計沒啥興趣再回老家打仗
題主,看來這麼多回復是不是很失望?我來給你信心吧。
沒問題,1644年的清軍絕對能打爆拿皇的法軍。假如拿皇帶著1萬法軍出現在一片石,頂替闖軍出戰的話,拿皇的結局---被多爾袞生擒活捉。
那要是拿皇帶著5萬法軍出現在一片石怎麼辦?這個這個大不了多爾袞被生擒活捉而已。
說句實話,所謂女真滿萬不可敵主要是對手襯托得好,本質上跟宅男衝進幼兒園殺個七進七出一個檔次。但凡對手豬的程度稍微緩和一點就只有要麼被抽要麼以拖待變。
滿清的最大特長是搞內政,這個確實強不服不行,在封建王朝里算是優秀中的優秀,在整合不同勢力為我所用方面清唐都是大牛,考慮到清的核心人口就那麼點還早早就沒了戰鬥力,還能玩得這麼溜確實比唐強。
要提軍事就屬於哪壺不開提哪壺了。別說對上18世紀的歐洲軍隊,就是同時代的軍隊,只要不是內部稀爛一觸即潰,清軍從來就沒打過漂亮仗,全是靠著漂亮的政治手腕帶來的巨大人力物力優勢耗死對方。
雅克薩打成那副鳥樣,還想和龍蝦、拿皇比高?
滿清連西班牙方陣都打不贏,再早一點的瑞士長槍兵都打不贏,還扯紅衫軍
地溝油吃多了嗎
1840年來進攻中國的英軍吃的還是拿破崙戰爭時期生產的餅乾,開著拿破崙戰爭時期的戰艦,就那麼把大清給平推了。八旗的所謂滿萬不可敵只能對付明末衛所兵。一個時無英雄豎子成名的大清,大概就是中國資本主義發展最後導致什麼的歷史事實,如果把土地視為一種資本,我們就可以知道當年的大明絕對是一個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國家,然後呢,就沒有然後了。
這是西方近代軍隊在知乎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謝邀,八旗輸定了,其他幾個回答的我就不再複述了,有一點說一下,雖然都進入火器時代,但是明末期的火器部隊質量完全不能和紅衫軍還有拿破崙法軍相提並論的,且八旗人數並不多,補充也費勁,以博羅季諾戰役為例,法軍俄軍傷亡均超過四萬,這放在八旗身上就相當於廢了三個旗,且八旗不善於使用火器,孔有德的漢軍旗又是欺軟怕硬的主,如果把入關時的清軍放在博羅季諾,鐵定玩完
假如是戚家軍的話還可一戰。武器雖然落後但是訓練體系和軍隊素質已經可以比肩近代軍隊了。
看見大家都在討論武器裝備的問題,我倒是反而覺得武器裝備差距並不算太大。火繩槍和燧發槍都TM是滑膛槍,射程並不遠。龍蝦兵出了名的後發制人,挨兩輪抵近打一槍就衝鋒。武器裝備並沒有差那麼多。反而是戰鬥意志的差距太大。明清軍隊是典型的中世紀軍隊,無論是管理模式訓練還是作戰方面都是如此。以明代為例軍隊中吃空餉剋扣普通士兵的工資然後重點武裝和訓練將領的直系家丁。這種情況下普通士兵的戰鬥意志可想而知。所以當時明軍尤其是地方衛所戰損有個一兩成就會崩潰--因為精銳的家丁陣亡了普通士兵也不會再拚命。反觀英國龍蝦兵,已經是近代軍隊。士兵成規模的招募,統一訓練。流水線一般生產合格的戰士。人家整個軍事體制已經強於明清一代。軍隊對傷亡的忍受程度也要高於明清不少。正是因為龍蝦兵當時極高的軍事素質所以英國人才更傾向於貼近戰鬥,快速進入肉搏這種高效率的作戰方式。
最後說的戚繼光,以他對倭寇的戰績來看戚繼光也是完成了軍隊近代化的改革。看起來就像八國聯軍打清軍一樣,軍事體制的隔代壓制。
北美獨立戰爭中的英軍已經人手一條滑膛槍了,剛入關的清軍連鳥槍都沒幾條,紅衣炮也是歐洲人玩剩下的貨,你拿什麼跟人打?
題主是有多恨大清……
他們會死的很慘,八旗騎兵會在拿破崙方陣之下,創造出比八里橋更慘的戰損比
我認為清軍不能對抗紅衫軍和拿皇的軍隊,因為在燧發槍時代最重要的並不是武器或者士兵的技巧,而是組織度和紀律,清軍固然驍勇善戰,但是歸根結底還是一支古典時代的軍隊,,沒有辦法像歐洲軍隊那樣排隊槍斃的。拿破崙有一段話評價馬穆魯克的我認為很適合拿來比較清軍和歐洲軍隊:
兩個馬穆魯克騎兵可以輕鬆對付三個法國騎兵,因為他們裝備更好、馬匹更好、訓練更好。他們有兩對手槍、一支大口徑短槍、一支卡賓槍、帶遮陽的頭盔和鎖甲。他們每人有幾匹馬,還有數名步行的侍從。
但是,一百名法國胸甲騎兵不會懼怕一百名馬穆魯克。三百名可以打敗相同數量。一千名法國騎兵可以輕鬆擊潰一千五百馬穆魯克。戰術、紀律和陣法的作用就是這樣大。
拉薩勒和勒克萊爾與馬穆魯克對陣時,把部隊布成多條戰列。當阿拉伯人就要壓垮第一線時,第二線從左右協助。馬穆魯克於是停止並轉向,以對付側翼的新戰線。這個時機總能被我軍把握住,及時向其發動衝鋒,他們無一例外地被擊潰。
-- 蒙托隆伯爵 《拿破崙被囚禁中的回憶錄》第四卷
推薦閱讀:
※1840年的英國政府哪來的把握和信心能戰勝當時的大清帝國?
※為什麼羅馬軍團可以裝備精良的鎧甲?
※巔峰時期女真兵和蒙古兵誰戰鬥力更強一些?
※蔣介石是怎麼知道台灣是他後路最佳選擇地?為什麼解放軍打不過台海去佔領台灣?
※如果你作為電影《長城》中無影禁軍的統帥,你如何指揮作戰?
TAG:軍事 | 戰爭 | 清朝 | 拿破崙NapoléonBonaparte | 軍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