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小眾且睿智的佛經?

現在很多人能隨口說出的,金剛經,華嚴經,地藏經,心經,阿彌陀經。還有沒有一些比較小眾的但同樣富含哲理,引人思考的經書?


推薦《出曜經》,三十卷。

《出曜經》者,婆須密舅法救菩薩之所撰也,集比一千章,立為三十三品,名曰《法句》,錄其本起,繫而為釋,名曰《出曜》。出曜之言,舊名譬喻,即十二部經第六部也。

《出曜經》,歸屬為十二部經中的「譬喻」。「言譬喻者,為令曉悟所說義宗,廣引多門,比例開示,如長喻等契經所說」

為大德法救尊者所集結三藏中散說的「譬喻」為一部,以法句為脈,以種種故事性極強的譬喻為體,解釋法句。初閱藏者,應從此門入。

舉例:

《出曜經》卷18〈水品 18〉:
「不修梵行,少不積財,
愚者睡眠,守故不造。
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到時著衣持鉢,將侍者阿難,見閻浮界二人耆老,形變色衰僂步而行,見已世尊便笑。爾時阿難更整衣服,右膝著地長跪叉手白佛言:「佛不妄笑,笑必有以,願說其意。」
爾時世尊告阿難曰:
「汝頗見此二耆舊長老不?形變色衰。
若此二人,於此舍衛國從少積財者,於舍衛國第一豪富;若當捨妻子棄捐居業,出家學道,即成阿羅漢。
若小積財至足今日,於此舍衛城裡,復在第二家;若出家學道,得阿那含果。
此二人若在中年,積財至今日足,在第三家;若出家學道者,得斯陀含果。
愍此二人違前所願,捨本隨末,飢寒勤苦萬患並至。」

爾時世尊觀察此義,為後眾生敷演大明,在於大眾而說斯偈。
 不修梵行,少不積財,
如鶴在池,守故何益?
猶如老鶴伺立池邊,望魚上岸乃取食之,終日役思不果其願,用意不息自致亡軀。老有老法壯有壯力,鶴以老法行於壯力終日不果,但念少壯捕魚,不覺耆年已至。今此耆年長老亦復如是,自念力壯,歌舞戲笑博弈戲樂,不慮今日,年邁耆艾抱膝蹲踞。憶彼所更不行老法,但念少壯欺詐萬端,是故說,如鶴在池,守故何益。」


《法句經》

支謙序說:其在天竺,始進業者,不學法句,謂之越敘。此乃始進者之鴻漸,深入者之奧藏!


——————————————更新(3.26)————————————————

《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

此部經書的內容是寶月童子為利益眾生而向世尊請問他方世界佛陀名字,世尊根據寶月童子所問,向大眾講說了十個方位的十位佛陀名號及功德利益。

念佛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功德利益?因為心佛眾生本來三無差別,一切同是一體一心。念佛則是與佛心相印,所以請大家不要對念佛利益起誹謗疑惑。

功德略說如下:

1: 若有眾生經剎那間至須臾之間。聞我十佛名號。聞已恭敬受持書寫讀誦廣為人說。所有五逆等一切罪業悉皆消除亦不墮地獄傍生焰魔羅界於無上正等正覺速得不退

2: 若有眾生聞此十佛名號。恭敬受持書寫讀誦信樂修行。所有無量無邊福德悉得具足三業之罪亦不能生

3: 若有眾生於此正法。書寫讀誦信解受持。得一切天人阿修羅尊重禮拜所有地獄畜生焰魔羅界阿修羅身及餓鬼趣皆得解脫

4: 若此正法於末世時有人受持讀誦。此人命終速成佛道

5: 若以香花供養一切諸佛經多劫時不如有人於此正法暫時書寫讀誦。所得福德無量無邊。

6:若人以最上所愛七寶。滿於一切剎土之中。供養一切諸佛。亦不如讀誦此經得福甚多。

——————————————更新(3.17)————————————————

《佛說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

此部經書由執金剛菩薩再三勸請後,佛陀才向大眾宣講。因為此經極其殊勝,又薄福眾生無法得遇信受,為免後世誹謗造罪,佛陀先前默然不應。

佛告大眾:「我今再三實言告汝,勿為放逸輕此經典,一心信受莫生誹謗。」

  1. 爾時,觀自在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不見有聞此經人墮惡趣者
  2. 世尊,我往昔時曾於電光佛所聽受此經,才得聞已一切妙法皆得現前,一切惡道悉皆關閉,所有業障鹹得銷除。(執金剛菩薩言)
  3. 受持此經的人臨命終時能夠得見不動佛十方凈土極樂世界隨意受生
  4.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當來之世持此經者,我為授記,消滅五逆極重罪障九萬劫中常受富貴於八萬劫作轉輪聖王。」
  5. 爾時,觀自在菩薩告執金剛菩薩言:「此妙經典難可值遇!薄福眾生於其國內,雖有此經不能得見,亦復不能書寫讀誦聽聞受持。何以故?由有惡魔為障礙故。
  6. 佛言:善男子,此經當于海龍王宮及三十三天皆具足有。贍部洲中,但有少分隨處流通。
  7. 若復有人於此經典,能為他人說一字者,供養此人與佛無異
  8. 此經及咒有大威力。若受持者,了身無堅,如幻如夢知法無我,蒙佛授記得大菩提

——————————————分割線———————————————————

曾特地在電子大藏經中查找功德大但字量少的經書,於是,就找到包括以下三部經的許多佛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佛說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另外,我還發現了一些非常殊勝但不常見的陀羅尼經,只是其中部分陀羅尼是組合字,讀起來不是很方便,就沒列出來。如果有師兄需要,可以給個郵箱,我倒是做過整理,需要的話,可以發給您,僅供參考使用。


好了,有耐心的師兄,可以繼續往下看,以下略微介紹此三部經書的內容和功德。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此部經的內容,以勝思惟菩薩向世尊請教的三個問題為主,分別是:

1,諸位菩薩遠離哪些行為。

2,諸位菩薩奉行哪些行為。

3,諸佛如來所覺悟的境界如何

此部經書殊勝功德

1,九十億菩薩護持流通,四天王守護受持者,滿足其願。

2,小小善根無法聽受此經,能聽受者,如同供養釋迦牟尼世尊,也能承擔菩提大道,趨向佛果

3,受持此經能得辯才無礙

4,一定往生清靜佛國。

5,臨終時不但親見阿彌陀佛國土大眾來迎,還能看到釋迦牟尼佛當初講這部經的情形

6 當知是人即為已得無盡法藏。當知是人得宿命智。當知是人不墮惡道

7,受持此經,能滅五逆重罪!不受惡苦!

8,受持此經者,諸佛如來共同牽掛護念,所生之處,五根具足,諸佛灌頂,能得五眼清靜。

9,在佛看來,受持此經者,如同已經成就佛道一般。(我見是人已成佛道)


《佛說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密經》

此經還有另一個版本,藏譯漢版,是索達吉堪布所譯作,名《般若攝頌》,兩種版本都以偈頌文為主,囊括了般若部所有的要點精華。

這部經書的功德極其殊勝廣大,讀誦《金剛經》的師兄都知道,佛陀怕眾生狐疑不信,所以沒有完整介紹《金剛經》的功德。但僅僅從下面這句話,也能稍微窺見般若部經書的威力:「 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一切諸佛,都從般若空性智慧中出生,般若又被譬喻為佛母,這是何其尊貴偉大。

此部經書殊勝功德

1,此經中有這樣一個比喻,就像孕婦肚子陣痛預示著孩子即將出生,而看到這部經書,也預示著離解脫不遠了。(給自己鼓鼓掌啊!)

2,即便無法讀誦,僅僅攜帶隨身,也能避開毒刃火水之災,自然攝受各種善法,遠離魔業。

3,帝釋天請問佛陀,假如整個世界遍滿佛舍利,我是取受舍利呢,還是取受此般若經,世尊回答說:取般若經。供養佛塔和舍利功德巍巍,已經了不得了,而能成就一切世尊的般若法門,又更加超勝。

4,臨終時身旁即便沒有道友良師護持,只要有此部經書隨身,也絕不可能墮落。

5,如果你聽聞這部經書卻捨棄了,而轉修其他,就如同捨棄了大象,卻去尋找大象腳印。(愚痴無智無方便  無根寧有枝葉等  聞般若已別求經  如棄全象返求足)。其實,僅僅這句話就已經足夠說明此部經書之殊勝。


《佛說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這部經書講的是世尊與大威燈光仙人之間的問答,此經我讀的不多,印象最深的是世尊講解關於劫末火燒世界時的情況,具體需要師兄們自己看了。之所以推薦,是佛陀對文殊菩薩講解此經功德的對比。

此部經書殊勝功德:

1,文殊菩薩久遠恭敬供養無數世界如來,假如沒有將這部經書對人方便講解,因為這個原因,即便之前做過恭敬供養,也會有缺漏不足的地方。假如能夠將此妙法向眾生善巧演說,廣為人解,即便不曾供養一尊佛陀,也沒有任何錯漏不足。

2,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應墮地獄者。終不聞是微妙經典

3,若人能於是經典中。若自轉讀。若教人讀。一遍二遍及三遍者。當知是人。自請如來轉妙法-輪

4, 諸善男子及善女人。若得聞是妙經典者。舍是身已。必得生於清凈國土

感謝能夠看到這裡的師兄,由於我能力智慧所限,對這三部經的介紹肯定有不足之處,請師兄們只做參考就好。假若您從我粗糙的文句中明了此三部經書的殊勝,並使您嚮往親近,若我有些功德,則一切功德迴向與一切眾生速成菩提。而又不足之處,向大家懺悔道歉,請多諒解。


我只說一個:

《佛說老女人經》

第一次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我的心是崩潰的。

這是佛在進行嘲諷么?(╯‵□′)╯︵┻━┻

老女人?? Are you kidding me?

難道還有佛說單身狗經么 ?摔

—————————割掉——————————

但是,但是完整看完這篇佛經之後,我頓時就陷入賢者時間無法自拔

這篇經文連同標點符號一共958個字,看完一遍連10分鐘都不到。

但是講了一個很重要的佛理——因緣

正所謂:諸法因緣生 緣謝法還滅 。


我推薦
大法鼓經:貫穿二轉三轉時期,前接般若 後啟涅槃 與法華經有繁簡之別。


悲華經:或謂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成佛 不若其他佛陀建立莊嚴凈士 但讀此經則能了解佛陀之悲願極其殊勝 於此五濁惡世成佛實是諸佛讚歎之勝行


具體經文我就不摻合了,
我就想研究研究這個題目而已。

小眾且睿智的佛經,從邏輯上來類比,
就像那個長得帥的男叔叔……

哪部佛經不睿智啊?!

我們不認為那麼睿智的,往往其實是沒看懂而已吧……


題目不妨改為——有哪些小眾且讀起來不吃力的佛經?
這樣才更符合實際情況一些……


《四十二章經》短小精悍的一部經,據傳是中國第一部譯出的佛經。讀讀吧,很短。


是不是耳熟?金庸在《鹿鼎記》中寫大清之財寶圖藏於八部《四十二章經》,其真實用意為顯《四十二章經》之名字與眾生結緣,並暗示經書之中藏有至寶,可真懂的人有幾個?

另外《天龍八部》中將《阿含經》和《法華經》並排放於藏經閣中,由無名老僧點出,是何用意?

多了。

但即使按我的視角來看,《四十二章經》也切題意。


1.《八大人覺經》 安世高翻譯 經文不長,但翻譯的很好且義理挺深刻的。
2.《五蘊皆空經》義凈翻譯 看樣子應該是出自於阿含經中的一部短經。主要就講了五蘊皆空的道理。
3.《佛說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法賢翻譯 般若經中的一部,但是好像般若類經典大家經常看到的就是《心經》與《金剛經》。這部經全經為偈體。也叫《般若攝頌》,攝集了般若經的要義,是一部很重要的般若類經典。
4.《阿含經》 阿含經是由很多部短小的經書集合而成,屬於小乘經典,歷史上流傳不是很廣。但阿含經裡面也有很多引人深思之處。分為《長阿含》《中阿含》《雜阿含》與《增一阿含》,每一部裡面都有很多小篇幅的經。
5.《可愛經》看到這個題目我是震撼的......這部經是從南傳《大藏經》中翻譯過來的,講的是如何獲得人們所愛樂的東西(如壽命、美貌等)總之來說,大概就是種善因得善果吧。
———————以前沒用過分割線今天也試一試———————————————
在這裡只舉出幾部 其實佛教經典浩如煙海,大家平常熟知的也就是那幾部,比方說凈土五經,這個最為普及啦。還有中華書局(記不清了)出版的那一套《佛教十三經》裡面的經也都是中國人內地人相對比較熟知的。而其他的幾乎聞所未聞。而且每部都有其深邃之處。


《起世經》《起世因本經》《樓炭經》
好吧其實是同一部經的三種譯本,裡面的「最勝品」一章描述了我們這個世界以及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的演化過程,與進化論大相徑庭(甚至可以說是「退化論」),算是一個很獨特而有趣的思路。


《卡拉瑪經》

把凈土宗吊著打

卡拉瑪人!
你們聽著:
01. 不可因為「常常聽人這麼傳說」就信以為真。(或不實謠言故。)

02. 不可因為「是大家遵奉的傳統」就信以為真。(或誤謬荒誕故。)
03. 不可因為「是普遍相信的報告」就信以為真。(或難免疏漏故。)

04. 不可因為「是有經典作依據的」就信以為真。(所載非無疑故。)
05. 不可因為「符合於邏輯的推測」就信以為真。(邏輯有時窮故。)

06. 不可因為「符合於常識的判斷」就信以為真。(常識非真常故。)
07. 不可因為「符合於模擬的推論」就信以為真。(物類各有道故。)

08. 不可因為「和自己的觀點吻合」就信以為真。(或成見偏見故。)
09. 不可因為「符合的機率非常高」就信以為真。(或掛萬漏一故。)

10. 不可因為「是導師或權威所說」就信以為真。(仰慕失理智故。)

比某些上來就叫人深信的派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扣屎盆子都不按照基本法,喬達摩這麼理智怎麼會讓人迷信呢


《藥師經》

釋印順法師的《藥師經講記》非常優秀,是讀經入手的不二法門。

《維摩詰所說經》
《大乘起信論》

這兩部是前年夏天在嵩陽書院和少林寺上課的教材,前者在敦煌壁畫中也是重要題材。


文殊師利菩薩及諸仙所說吉凶時日善惡宿曜經


來自文殊師利菩薩的智慧。

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說:

周日,宜冊封適合走訪上司……

星期一,宜做善事,洗頭,不宜嫁娶

星期二,宜判決凡人抓賊拿贓。這天出生的娃丑不堪言。

星期三,宜開學,宜收高利貸。不宜動土。

2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

  太陽直日(按。星期日)。

  其日宜冊命拜官受職見大人。教旗斗戰申威。及金銀作持咒行醫遊獵放群牧。王公百官等東西南北遠行。及造福禮拜設齋供養諸天神所求皆遂。合葯服食割甲洗頭。造宅種樹內倉庫捉獲逃走。入學經官理當並吉。其日不宜諍競作誓。行奸必敗不宜先戰不宜買奴婢。此日生者足智端正身貌長大。性好功德孝順父母足病短命。若五月五日得此曜者。其歲萬事豐熟。其日若日月蝕及地動者。其處萬物不生。

  大陰直日(按,星期一,此後類推)。

  其日宜造功德必得成就。作喜樂朋僚教女人裁衣服。造傢具安坐席穿渠造堤塘。修井窖買賣財物倉庫內財。洗頭割甲著新衣並大吉。

  其日不嫁娶入宅結交私情出行。不問近遠行大凶。奴婢逃走難得。禁者出遲。殺生行惡入賊者必凶。此日生者多智美貌。樂福田好布施孝順。若五月五日遇此曜者。其年多疫疾秋多霜冷加寒。其日若日月蝕並地動。其轉無休息至日月在時未來世已來年月日亦然常轉無盡。

  熒惑直日。

  其日宜決罰罪人園取盜賊。作誑事買金寶置牛羊群。動兵甲修甲仗教旗打賊。入陣必勝奸盜者成。作誓何畏。宜出獵先經官府者勝。宜種田及種果木。調馬療病合葯並吉。不宜下血者。其日成親著新衣。洗頭割甲入宅結交。火下出財皆不吉。宜征債禁者難出病者必重。其日生者丑漏惡性妨眷屬。便弓馬能言語勇決難養。若五月五日遇此曜者。其年多斗諍後兵賊饒疫病畜生死損。此日若有日月蝕及地動。其年多兵馬傷者多死。

  辰星直日。

  其日宜入學及學一切諸工巧皆成。收債本利具獲。割甲剃頭遠行者則宜。伏怨敵。不宜修造宅舍。遇戰敵勿先斗。看十問因必謾語作誓並凶。被禁自出失物及逃走必獲。其日生者饒病不孝妨財物。長成已後財物自足有智長命。能言語有詞辯得人畏敬。若五月五日遇此曜者。其年江水泛溢百物不成加寒。若此日日月蝕並地動。歲多飢儉。

  歲星直日。

  其日宜冊命。及求善知識並學論議。受法禮拜造功德布施。謁官成親交喜樂。入宅著新衣洗頭。宅內種果木修倉庫內財。調馬買奴婢及嫁娶。內象馬造宅作諸事並吉。不宜作誓作賊必敗。妄語爭競必凶。其日亡者未得出埋。不宜祭亡人弔死問病。其日生者宜與人養長命成收之。長有智心善得大人貴重。於父母有相錢財積聚。若五月五日遇此曜者。其歲萬物豐四時調順。如此日日月蝕及地動。王公已下災厄。

  太白直日。

  其日宜見大人及諸官長。洗頭著新衣冠帶。成親平章婚事結交友會朋流置宅舍。逃走難得勿畋獵。並戰陣不吉。系者出遲生者短命。好善孝順人皆欽慕。五月五日遇此曜者。人畜例驚失必狂賊擾亂。候取良從東擊勝。此日日月蝕及地動者。其歲足風復有雷電損多少田苗。

  鎮星直日。

  其日宜修園圃買賣田地買口馬。宜合葯伏怨家放野燒打牆作窖一切事。總合作將入宅吉。舉哀葬吉。鞍馬上槽內倉庫並吉。不宜結婚作喜樂服新衣及遠行。其日生少病足有聲名。樂善孝順信於朋友。若五月五日遇此曜者。有土功威重事。此日日月蝕及地動者。世界不安威重人厄。


解深密經。


八大人覺經,佛遺教經,佛說譬喻經


奧特曼救苦救難經,萬經之祖,釋迦摩尼當年對信徒講了該經,但信徒福報不夠無法接受釋迦摩尼與阿彌陀是奧特曼佛主的坐騎聖獸的事實,於是密傳而不宣
每一個能夠接觸巨乘佛教的人都是有大福報之人。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大方廣佛華嚴經修慈分和彌勒菩薩所問經,無盡意菩薩經,虛空藏菩薩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功德特別大 也很短念一遍不到十分鐘 可以多念
彌勒菩薩所問經 可以常常看看
https://tieba.baidu.com/p/1799657111?red_tag=2422148930pn=0
應彌勒菩薩的啟請,佛陀與彌勒菩薩一問一答,又無限慈悲地為我們開示了:末法時期的菩薩眾應該如何修行、對治自己的業障,才能修成正果,解脫生死苦海。
唵班雜(兒)薩朵吽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楞伽經》
《楞嚴經》
《阿含經》
《實相經》
《勝鬘經》
《維摩詰經》
《優婆塞戒經》等

書籍介紹

南無佛法僧


《勝妙獨處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召諸比丘曰:"諸比丘!"諸比丘應諾。世尊言:"吾示汝勝妙獨處法門。吾先略說此教,後廣而說之。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言:
慎莫念過去,亦勿願未來。
過去事已滅,未來複未至。
現在所有法,彼亦當為思。
念無有堅強,慧者覺如是。
若作聖人行,孰知愁於死。
我要不會彼,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進,晝夜無懈怠。
是故當常說,跋地羅諦偈。
慎莫念過去,亦勿願未來。
過去事已滅,未來複未至。
當下於此時,如實行諦觀。
行者住於斯,安穩無障礙。
今日當精進,勿待明日遲。
死亡不可期,吾當如何置。
若有如是人,

安住於正念,晝夜無間斷。

聖者遂稱彼,了知聖獨處。

  "諸比丘,云何念過去耶?有人如是思惟,此色過去如是,此受過去如是,此想過去如是,此行過去如是,此識過去如是,若思惟是事,心執著於是,不肯放舍,是事屬過去,當下不復在,若如是行者,是人念過去。""諸比丘,云何不念過去?有人如是思惟,此色過去如是,此受過去如是,此想過去如是,此行過去如是,此識過去如是,若思惟是事,心不樂於是,亦不住於是,是事屬過去,當下不復在,若如是行者,是不念過去。""諸比丘,云何願未來耶?有人如是思惟,此色未來如何,此受未來如何,此想未來如何,此行未來如何,此識未來如何,若思惟是事,心中不放舍,白日夢想之,是事屬未來,未來尚未至,若如是行者,是人願未來。""諸比丘,云何不願未來?有人如是思惟,此色未來如何,此受未來如何,此想未來如何,此行未來如何,此識未來如何,若思惟是事,心不住於是,亦不作妄想,是事屬未來,未來尚未至,若如是行者,是不願未來。"

  "諸比丘,云何受現在耶?有人於佛、於法、於僧不聞亦不學,於聖者及聖教法,了無所知,亦不修習思惟聖教,而作是思惟,"此色是我,我是此色。此受是我,我是此受。此想是我,我是此想。此行是我,我是此行。此識是我,我是此識。"若如是行,如是思惟,是謂受現在。"

  "諸比丘,云何不受現在?有人於佛、於法、於僧聽聞修學,於聖者及聖教法,親近了知,修習聖教法,而不作如是思惟:"此色是我,我是此色。此受是我,我是此受。此想是我,我是此想。此行是我,我是此行。此識是我,我是此識。"是謂不受現在。""諸比丘,我已略說、廣說此勝妙獨處法門。"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收藏在某乎的藏外佛典《佛說耶和華創世經》


那本著名的箭喻經吧。大概是這個名字吧。就我看來佛教最特質的智慧在這裡最明白了。


推薦閱讀:

裝滿石頭的瓶子還可以裝下水,裝滿水的瓶子卻裝不下石頭說明了怎麼樣的一個人生哲理?
心氣高,自身能力又不太能達到,這樣的人活著豈不是很痛苦?
人為什麼要懷著感恩的心活著?
你看過最孤獨的圖片是什麼?
怎麼教小孩坦然接受心愛的寵物的死亡?

TAG:佛學 | 佛經 | 人生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