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國戰爭中NKVD以及其直屬部隊的具體許可權以及組織是怎樣的?
很多西方拍的電影很多都會提到NKVD隨意處決戰場逃兵的片段,諸如兵臨城下。而俄羅斯拍的斯大林格勒電影並沒有類似描寫。因為題主對東線了解不多。對蘇聯的NKVD的具體情況不是很明確。還請對東線了解比較深的知友們介紹一下NKVD在二戰中的具體職能。謝謝
集團軍軍事委員會、集團軍指揮員應該:
a)對那些在沒有集團軍領導命令的情況下,擅自允許部隊撤離手中陣地的集團軍指揮員和政治委員,要堅決革職並送交前線軍事委員會軍法處置。
b)在每個集團軍的範圍內,成立3到5個裝備精良的護衛隊,把分隊投入到懲戒部隊的後面,命令他們處決恐慌製造者和懦夫,以防部隊出現恐慌性撤退,只有這樣,才能幫助部隊里忠誠的戰士為祖國盡忠。
c)在每個集團軍的範圍內,成立5至10個戴罪立功連,將那些因表現怯懦而觸犯紀律的士兵和軍士派到這些戴罪立功連,並把他們投入到各軍的危險前線以給他們機會用血來洗刷對祖國犯下的罪行。
這種攔截隊的主要任務是 攔截 收容潰散部隊和逃兵 然後把他們組織起來重新回到前線
根據卡扎克維奇的報告
1942年8月1日至10月15日,蘇軍督戰隊一共阻截140755人,經軍事法庭審判槍決1189人(大約百分之零點八四),
其中頓河方面軍(9月28日前系斯大林格勒方面軍)36109人,內槍決433人
斯大林格勒方面軍(9月28日前系西南方面軍)15649人,內槍決278人
當然 據說這個數據並未包括當場打死的
督戰隊用場何在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規模遠超以往的恐怖廝殺,在這場鬥爭中,所有軍隊都產生了數目可觀的逃兵。為應對這一問題,英法等國在後方要道設立憲兵檢查站攔截逃兵,組織能力差、士氣低下的義大利軍隊還出動憲兵在塹壕後方架設機槍射擊,以此驅趕部隊衝鋒、攔阻戰場潰兵。根據一名軍醫的記錄數據,在阿爾卑斯山東麓的一場戰鬥中,意軍有80人因敵軍機槍傷亡,與此同時竟有25人被身後的己方機槍打死打傷。
在外部軍事打擊和內部政治紊亂的影響下,俄軍自1917年夏季開始走向崩潰,舊軍隊此時組建了若干「敢死突擊隊」,事實上承擔阻截逃兵乃至前線督戰職責,最終結果只是徒勞。1918年6月,隨著內戰程度的加深,新生的蘇俄政府開始推行普遍兵役制,卻遭遇強烈抵制,據其官方統計,在整場內戰中共有284.8萬人逃避兵役或逃離軍隊。鑒於蘇俄並無憲兵設置,為解決這一問題,政府便在臨近前線的車站、路口設立督戰隊,阻攔逃兵、抓捕逃役人員,承擔事實上的憲兵職責,這便是蘇軍督戰隊的第一類工作:根據同一來源統計,督戰隊先後抓捕83.7萬人,另有154.3萬人「自願」前往徵兵辦公室報道。
督戰隊的第二類工作則是在前線終止未經許可的撤退,乃至迫使部隊推進。在內戰初期,紅軍由於缺乏紀律、組織,屢屢遭遇失敗。1918年8月6日,托洛茨基致信列寧,要求「建立可靠的督戰隊,配合正規軍革命核心……以包括處決逃兵在內的任何手段施加鐵的紀律」。很快,圖哈切夫斯基便在其第1集團軍建立一線督戰隊,當年年底,托洛茨基即要求將督戰隊建成網路,並給出了進一步使用方法:
證據表明,督戰隊在許多狀況下僅僅是抓捕單個逃兵。事實上,督戰隊在進攻中的角色應當更為活躍,他們必須緊緊部署在我軍戰線後方,在必要情況下將掉隊者和遲疑者往前推。只要有可能,督戰隊手中就該有一輛裝備機槍的卡車,或是裝備機槍的塔昌卡(俄國南部的輕便雙馬敞篷車),或是攜帶機槍的幾名騎兵。
抓捕逃兵的意義人所共知,但以機槍威懾己方意義何在?托洛茨基同樣給出了解答:
每個團、每個連都有品質各異的人。熱情、勇敢的戰士是少數,在另一端則是屈指可數的稀爛懦夫和意識形態敵人,中間是一大群並不穩定的士兵。
據其邏輯,督戰隊只需處決幾名懦夫,便能令中間人群警醒,從而阻止整支部隊退卻——托洛茨基本人就曾親自實施「十一抽殺」的血腥手段,列寧也不憚以處決數百人發起一次堅決突擊。在雙方軍隊大多質量低劣的俄國內戰中,這是簡便易行的殘酷手段。
以上是我的朋友 古斯塔夫翻譯的一部分內容 關於內戰時期的督戰隊
推薦閱讀:
※如果當年哈薩克不宣布獨立,是否可以保留蘇聯的國號?
※蘇聯有哪些海外軍事基地?
※托洛斯基派的主張是什麼?
※有關古巴導彈危機蘇軍在歐洲的具體部署及運送導彈和相關單位與護航的具體艦艇及參數部署?
※蘇聯解體時,為什麼俄羅斯不阻止加盟共和國的脫離行動,反倒主動助推它們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