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哪些看似無理取鬧的行為蘊含了深層的原因?怎麼應對?

比如剛才看到的,小孩因為餅乾碎了而哇哇大哭,是因為「完美敏感期」。
還有哪些類似的在大人看來無理取鬧、不可理喻的行為是可以科學解釋合理應對的?

鏡像問題:
1,戀人哪些看似無理取鬧的行為蘊含了深層的原因?怎麼應對?
2,老人哪些看似無理取鬧的行為蘊含了深層的原因?怎麼應對?


早上,我對著鏡子在梳頭。準備梳玩就背上包衝出家門。爸爸在洗臉。小果呢,坐在地上專心地玩玩具。

「媽媽,你可以陪我玩玩具嗎?」身後忽然傳來小果的聲音。

還沒等我出聲,爸爸先開口了:「媽媽上班來不及了,等媽媽下班再陪你玩吧。」

我轉身去看小果,他滿臉都是悲傷,那種極度的難過簡直讓他哭不出聲音來。好一會兒,他的嚎啕聲才傳出來:「我就要媽媽陪我!我就想要媽媽陪我!」

爸爸見他這副任性樣子,不由地板起了臉:「芒果,你不可以任性。媽媽來不及上班你還這樣。不聽話爸爸就不客氣了……」

那一瞬間,昨晚的一些情形從我的眼前閃過。還沒等他說完,我跑到小果面前蹲下來一把抱住了他。一邊輕輕撫拍著他的背一邊向一旁的爸爸解釋:「爸爸,他不是忽然這樣的。他昨晚就要求了好幾次,我都在忙,他都表示理解了。今天早上情緒這麼激動,可能是昨晚那種一再被拒絕委屈的情緒積攢了太多,得不到排解。」

然後再跟小果溝通:「你想要媽媽陪你玩玩具對不對?媽媽總是拒絕你你很難過吧?」

他哽咽著點點頭。

我繼續說:「那媽媽定個鬧鐘,陪你玩幾分鐘。等鬧鐘響了,我就去上班。可以嗎?」

他這才抹乾眼淚說:「好的。」

我的時間有限,只定了一個四分鐘的鬧鐘。

沒玩多久,時間就到了。手機開始響起鬧鐘鈴。

我收起手機,跟他商量:「小果,媽媽真的得去上班了。你自己玩可以嗎?」

他爽快地點點頭:「可以的,媽媽。」

我:「那小果再見!」

他一臉「媽媽你放心」的表情:「再見媽媽!」

善良的孩子。試探了好幾次,積攢了一晚上的情緒,才捨得向我發脾氣。而只要我陪他玩,哪怕是短短的瞬間,他就原諒我了。

一晚上,一瞬間。這個反差,足以讓我深思,讓我不再輕易給一個孩子貼上「任性」的標籤。

因為有時候,孩子的情緒爆發,未必僅僅是因為任性自私。也有可能,那是他捨不得向你任性,長久以來積攢而成的不安。


真事兒。
前天中國時間周五晚上,和女兒(三歲半)視頻。
我在吃煎蛋(時差,我是早上)
女兒看到了,說媽媽,我家也有雞蛋(她暫住姥姥家)我拿給你看。
(跑去拿雞蛋)
我說不用了,但她沒聽到。
然後我就聽到我媽媽的呵斥聲「你進廚房幹什麼呀?多危險!快出去啊。」

女兒沮喪的回來了。她說
「對不起,媽媽,冰箱好重我打不開。」

我愣了。她不知道我其實都聽到了。
她沒能把雞蛋拿來,卻又不願意說是她姥姥不許她拿。
於是她說,「是門重我打不開。」
我第一反應是小孩子不可以說謊。但是我突然意識到,她有她的溫柔。她覺得自己讓我失望了,卻又不願意說是姥姥的過錯。
我想安慰她,卻又覺得安慰她,反而負了她的心。

我突然想到很多事情。我想起以前我抱她看櫻花,她說累要坐,我笑她被抱著還累。
現在想來,也許只是她覺得我累了呢。

還有很多很多。孩子的心,有時候比大人還溫柔。我們不要負了她們,不要總覺得他們為什麼不說實話。。。
要自己想想,她們為什麼沒有這麼說。她在袒護誰呢?

也許辜負了她們的是我們呢。

=====================================

一件小事,居然得到了這麼多人的共鳴,我很驚訝,也特別開心。謝謝。

一開始看到這個題目,我本來是想說另一件事情的,但是那件事情我本身心情也很複雜,總不知該怎麼說。現在不妨說來,大家隨便聽聽也罷。

孩子還小時,三歲快到,我和我一個摯友聊孩子,她說她小時候坑爹,爹爹愛抽煙,媽媽不給。爹爹借著帶她散步買了三包煙,說「別和你媽媽說」。她回家之後,媽媽問「你是不是去買煙啦」她立刻大喊,媽媽,爸爸買了三包煙,還說不要和你說。

我當時笑岔了。我說你太可愛了,我要在我孩子身上試試。

那天我買了桶爆米花回家,我讓她幫我看管,說你不能吃,誰都不能吃,媽媽幹完活要吃。她說好。

她真的忍著沒吃。

然後我進廚房,她爸爸在我的安排下溜過去說,爸爸好餓,給爸爸吃點。她有點猶豫。爸爸接著說,爸爸真的好餓啊。她說那好吧。

爸爸吃了幾大把,說,你可別告訴媽媽。她說好。

然後爸爸進了廚房,我接著出去,去拿爆米花,假裝驚訝「這爆米花是不是被人吃啦」

她說沒有。

我說可是爆米花少了。

她不吭聲。

我說「是不是爸爸吃啦」

她說「沒有,是我吃得。。。」

我那一刻真不知道怎麼接她的話,我第一反應,是對想要考驗孩子天性來娛樂的自己感到很厭惡。她的舉動,完全在我意料之外。

「我應不應該戳穿她說謊?」我想了一下,還是沒能說出口。因為如果她說謊是錯的,那麼我才是最錯的一個人。我為了自己開心,居然去考驗一個孩子的人性。

而她的回答讓我無言以對。

孩子小時候,總是很多需求,吃喝拉撒都哭鬧著依賴大人,這曾讓我在精疲力竭之時,覺得孩子心裡只有自己。其實不是的,不知道從那天起,她們一下子就學會了太多,尤其是「如何去真心愛一個人」。如果我當時戳穿了她,笑話了她,她笨拙的包庇她最喜歡的爸爸,甚至願意替爸爸「頂鍋」的心,就會在大人的笑聲中被踐踏。

這個故事我和很多身邊人都說過,親戚,同事。很可惜,幾乎沒人理解。有人指責我「孩子說謊,畢竟不對」,有人不信,說「她肯定還是自己也偷吃啦,否則為什麼要這麼說」,更多是有人說「你這故事是真是假啊,是你自己想像的吧」。沒有人相信一個快到三歲的孩子會心疼爸爸所以包庇他。孩子一定有別的理由,反正不可能是你說的那樣。

可能只有我和她爸爸還是相信她的。從那之後,我們再沒拿她的心情開過任何玩笑。我相信很多人,曾經都是有「初心」的,但是這些「初心「,都被很多不理解她們的大人踩滅了。

我也知道,她那善良的初心,總有一天會遇到踐踏初心的現實,遇到對她嗤之以鼻的人,遇到越善良越受傷的境地。我有時甚至希望她能更加「入世」一些,像那些在成年人面前能說會道的機靈兒童一樣。我覺得這樣她長大之後輕鬆點,不容易心碎。

但我又想要呵護這顆我所認為的珍寶。我覺得太多人不理解她了,居然聽過有人說她「這麼小就會說謊了」,或者說我「這孩子心機有點深」。

很多時候,我比孩子還難過。


更新改上方,有人說,這樣方便閱讀!

一周前,孩子媽出差幾天。幼兒園布置了一些作業,我沒關注,帶著兩孩子在家玩的高興!第二天去幼兒園路上,呢呢在車上突然說:爸爸,我們的作業還沒有做呢?我說,真的嗎?那爸爸不知道,我們下回補上好嗎?呢呢就大哭起來,不要,作業沒有做。我要做作業!我心裡一驚!一個幼兒園小班的孩子,居然對做作業就有這麼大的壓力了??我就說了,呢呢不要哭,爸爸知道了。這次是我們忘記了,下回我們再補起來。爸爸告訴你哦,爸爸小時候經常不做作業的!(這是實話,我從記憶開始就從來不寫作業,任你老師叫家長還是罰站,就是不寫,不過成績一直很好,所以也就過來了)。這次爸爸和老師說一下!她才止住哭說好!送到幼兒園,我還特意找老師說了,我說我忘記讓他們寫作業了。老師還對呢呢說,你怎麼沒有提醒爸爸呢?我馬上又對老師說,她媽媽出差了,平時是和她媽媽說的!

為什麼說這個事情,後來我同學群里有個小討論。關於孩子的作業問題。結果絕大多數的同學都認為,要強迫孩子好好做作業,做好做正確。我覺得大多數人關注了這件事,而忽視了孩子這個人。不疏導孩子的情緒,緩解孩子的壓力,他怎麼會有自信和創造力呢??還有後文

上周五,去幼兒園路上,呢呢又說作業沒有寫!我說那我們下回補上!呢呢說好的!全程很平靜!周六休息,兩個找媽媽去買文具,把作業補上了!我覺得,這是正常的。。。脾氣暴躁大哭大鬧,這一定有不好的情緒!希望各位家長在孩子哭鬧的時候,請先關注他本人,再去處理事件!

後面是原文:

……我家龍鳳雙胞胎姐弟,2周歲11個月。2周半的時候,因為工作原因,就開始送他們去幼兒園的托班!女兒從一開始就沒事,不哭不鬧!兒子確是一直哭,早上起來第一句話就問,今天去不去幼兒園。回答他去,他就開始哭,而且一直嘟囔著不去幼兒園,不去幼兒園。前期我用了幾種常規的說法和做法,效果都很差,比如第一種說法:不要哭,幼兒園這麼多小朋友多好玩啊!第二種說法:爸爸媽媽很忙,沒有辦法啊!第三種說法:你看其它的小朋友都沒有哭啊!後來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我一直沒有真正的關注他的內心,我說的都是我應該說的。如果一直這樣下去,他就會和我以前一樣,不再關注自己的內心,只做應該做的事情!這太恐怖了……

於是我做了調整,效果非凡!第二天我就開始改變,他說不去幼兒園,然後一直哭。我說,喃喃是不是不想去幼兒園啊?他說是。我說是不是去幼兒園覺得不開心啊?他說是。這時候、很明顯的他哭聲就小了。我再問,是不是喜歡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啊?他說是。我說,爸爸媽媽也喜歡和你在一起呢!他這時候就不哭了。接著我說,但是爸爸媽媽要工作,喃喃和姐姐去幼兒園,爸爸早一點來接你好不好?他回答好,情緒就平復了!

我們通常不關注孩子的感受和情緒,於是把孩子訓練成也不關注自己的感受和情緒。於是他長大後,會莫名的憂傷、暴躁、抑鬱、難受、委屈而不知道自己哪裡出現了問題!

分割線……

兩個孩子還經常搶東西。很奇怪的是,沒人搶,這個玩具沒有人關注,一旦女兒或者兒子玩了,另一個就要來搶。搶不過,於是女兒會咬兒子。一口下去還不知道輕重,經常一圈牙印要4-5天才能退。兒子當然疼的哭得死去活來。我看著也心疼。於是發火了,對女兒說,呢呢,你怎麼能咬人啊,關禁閉去!然後帶她關禁閉(有個兒童圍欄,關在圍欄里)。當然,女兒也哭。接下來,又發現,兒子會用東西砸女兒了,在女兒下口之前,他就用手上的玩具砸女兒。也是沒輕沒重,有時候也會砸出血。我當然也心疼啊!於是關兒子緊閉。

然後有一天,我又突然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我一直在處理他們兩個之間的事情,用的是我的價值觀和對錯標準,其實對於他們而言,他們一點都不懂。搶東西是天性,搶不過用手段是方式,我們其實也一直再用;關鍵是什麼呢?就是你是否意識到,你這樣做要付出的代價!我如果強行干預他們,他們永遠不會自己承擔這個代價,這個真是細思恐極。於是很多小孩離開家就不能自律了,有很多小孩做事情就不考慮代價是什麼。於是我又做出了調整……

有一天,女兒又咬了兒子,這次我沒有馬上參與,於是兒子大哭起來。女兒拿到了玩具,她突然想到什麼,緊張的看我。兒子一直哭,還念叨,呢呢咬我。也是盯著我。我其實那時候更加覺得之前做的太錯了。原來受害者也有了依賴。這次我先走到兒子邊上,問他,喃喃疼嗎?他說疼。我說讓爸爸看看。又是一圈深深的牙印。但是這次我雖然心疼卻沒有發火(發火其實是掩蓋自己的無能)。我讓呢呢過來,她不敢過來。我說爸爸不關緊閉,你過來看看。她一走過來就哭了。我問她,喃喃為什麼哭啊?她說因為呢呢咬他。我說,你看喃喃這裡,他疼嗎?她說疼。我說那怎麼辦呢?出乎我意料的事,女兒把搶到手的玩具給兒子了。然後我問兒子,你原諒呢呢嗎?他點點頭。女兒這次沒有關緊閉,但是她一直在我和喃喃邊上。我知道她這次感觸一定更深。過了一會,我再問兒子,還疼嗎?他說還疼。我突然想到一個點,我問他,那你恨呢呢嗎?他說不恨。我問,為什麼呢?他回答,她是姐姐。那時候我真的好暖心!一會兒他們又一起玩了。現在女兒已經不咬人了,兒子還會用東西砸來砸去,這是他的一個反應期。當然,我不會去強行干涉他了……


分割線………………
謝謝大家,爆個照吧

分割線…………………………………………

一覺睡醒這麼多贊啊!謝謝各位朋友的祝福啦!

評論區有位家長問起孩子的吃飯問題。確實我家的兩個也不怎麼喜歡吃飯。每次喂飯,我和我愛人都挺煩的。精心做的飯和菜,吃不了幾口就不吃了,甚至有段時間,喃喃一連幾天都只吃幾口飯。但是時刻吵著要威化餅乾。這壞習慣也怪我,我想人間有這麼多美味的零食(巧克力、威化餅乾、牛奶糖、棒棒糖、冰淇淋等等)他們應該從小就能享受到吧!所以我會偷偷帶他們去吃。然後回家就更不願意吃飯了!說實話,喂飯喂發火的事情,我和我愛人都做過,唉!於是乎,我又思考了……

有的時候,我中午接待客戶,大吃大喝到下午兩點多,晚上肚子脹鼓鼓,喝了小碗熱粥就覺得好舒服!會不會有人硬逼我再吃大碗米飯???我小的時候據說也不愛吃飯,但是也沒有養成不愛吃飯的好習慣啊,現在不也是貪吃人士嗎?!所以,我和我愛人好好聊了一下。目前做出改變了!

那就是,你們想吃我就喂,不想吃的話,我就不餵了,撤走。我們呢,也不生氣也不逼迫。免得寶寶不但依賴,還有逆反。現在呢,他們吃飯怎樣我真的不知道了,開始不把這個當回事。總之有的時候吃完,有的時候吃幾口。我想,這件事情,就讓他們自己決定吧!!

那他們吃的少,為啥我們會生氣呢?其實我們用自己的標準來餵養他們!想到這個又細思恐極了……我們有多少的標準以後要用他們身上啊,難道都是對的嗎?要是用的不好,還會大大挫傷他們的自信的建立,這是大大大大大的問題啊!而且被我們的標準框住,他們能超越嗎……這個事,真的要我們時刻都要警覺的!與大家共勉!!

繼續分割線…………………………

在他們兩歲的時候,有一次我們一起去爬山。半路上,兒子女兒一會就要抱。真心累死大人,於是我開始談條件。把這段路走完,爸爸獎勵你們棒棒糖!我兒子聽了,馬上就說了一句,爸爸騙我!我當時心裡一驚,當時我確實偷偷帶了兩個棒棒糖。可是兒子為什麼會說這樣的話呢?證明我之前應該騙過他。可是我真的沒記住,可見我還沒放在心上,這真是太不負責任了!等他們真的走完,我立馬掏出棒棒糖,然後問我兒子,爸爸騙你了嗎?他可開心了,爸爸你真的沒有騙我啊!從哪以後,我特別關注自己的承諾,如果沒有達成,一定和他們道歉!有一次,送他們去幼兒園,兒子說,爸爸今天早點來接我,沒有放學就來接我!我說,好的!結果那天真的忙,趕到幼兒園,已經放學了!接上,他們還是很開心的!上了車,我就說,兒子,爸爸答應你早點來接,結果晚了,對不起了,爸爸給你道歉!兒子笑嘻嘻的沒有當回事,女兒有點聽懂了!現在女兒會主動說對不起了,我真的沒有想到!有一天早上,女兒尿床了,她看著我們整理床單,主動說,對不起媽媽,對不起爸爸!小孩子尿床很正常,我們從來不責備,她都會主動說對不起!真暖心啊……孩子其實真的什麼都懂!!

分界線………………………………


怎樣才能讓孩子們聽話呢?其實我思考後,在對待孩子上,任何事情和做法都有兩面性,所以真的不能一個方式走天下!我可以嚴厲的呵斥,不許怎樣怎樣……也有說只要你怎樣怎樣,我就獎勵棒棒糖哦……也有說只要你這樣這樣,我就關你緊閉,讓你好好的反思……也有說爸爸拜託你,請你不要這樣這樣好嗎?以上的方式,都有一個正面的影響和一個負面的影響!比如第一種,會讓他們學到規則和規矩,但是可能會喪失自信和自主能力;第二種會讓他們明白付出和收穫的關係,但是也可能讓他們更投機…………等等。其餘的大家自行腦補,所以我們用什麼方式,要看孩子目前的自身情況咯。比如孩子目前內向,那麼肯定不能用第一種方式了,而用最後一種最好,讓他明白自己的重要性!

既然說到了兩面性,那麼聽話的孩子就一定是好嗎??希望大家多思考哈!

好萌的人字拖哦!!

繼續分割線——————————————————————————————————

前幾天晚上睡前,喃喃和呢呢鬧小彆扭,於是喃喃動手打了呢呢的大腿,呢呢哭的很厲害。我就拍了喃喃的大腿,問他疼不疼?他不說話,憋著嘴巴,又去打呢呢,我就又拍他的大腿。他哇的大哭起來,我繼續問他,疼不疼啊?他還是不說話,哭了一會又過去打呢呢。突然我意識到我的這種方式完全無效,他已經和我在對抗了。在對抗中,他是不會有反思的意識的。那要用什麼樣的方式才會對喃喃有效呢??

今天早上,他們兩個又開始動手打架了。為了搶彩色的畫筆,呢呢用畫筆戳喃喃的頭,喃喃也用畫筆去打呢呢的頭。我突然有了思路,馬上跑過去,問呢呢,喃喃打你的頭疼嗎?她說,疼。我說,那爸爸給你找個棍子,你去打喃喃好嗎?她說,好。於是我找了個塑料玩具拖把給她,她拿著敲了喃喃的頭。喃喃就大哭了,我馬上問喃喃,你疼嗎?他說疼。我說,那爸爸再找個更大的棍子,你去打呢呢好嗎?呢呢一聽就哭了,我找了個棍子給喃喃,喃喃就過去敲了一下呢呢。呢呢一直哭,我馬上說,別哭啦,來,爸爸再給你找個更大的棍子,你去打喃喃。喃喃一聽,馬上就喊了,不要打喃喃,不要打喃喃。我還是找了個棍子,結果呢呢拿了過去,輕輕的碰了一下喃喃。然後我又去給喃喃找棍子,找了後,喃喃拿著棍子對呢呢喊,我來啦,我來啦。其實就繞圈跑來跑去,然後告訴我說,爸爸,我追不上呢呢!我明白他終於明白了。於是我問喃喃,你還要打呢呢嗎?他說不打了。我又問呢呢,你呢?她也說不打了。

就剛剛才,喃喃在玩的時候不小心又打到呢呢,呢呢來告狀了,爸爸,喃喃又打我了。我故意問,那你打回來吧。她搖搖頭,喃喃馬上就喊起來,我不是故意的!看來這個方式對他們是有效的。

以上的案例只是告訴我們,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每個都有每個的道理,但是是否適合我們的孩子,是我們必須要時刻關注的哦!!!

有空再更新其他的事例!


五歲的時候,開始不肯吃別人的筷子夾過的食物。
爸媽覺得很不解,覺得我不吃親戚長輩給夾的菜,是不懂禮貌,給他們丟了面子。然而說話遲但是認字早的我,沒法告訴他們,託兒所老師總是把剩飯孩子碗里剩下的飯倒給沒吃飽的孩子,美其名曰,避免浪費。
恰巧,有天我吃了一個感冒了的孩子剩下的飯,神奇滴感染了百日咳。咳到胸疼還得吃各種苦苦的葯,受了好久的苦。從此,任何有可能沾到別人口水的食物我都是拒絕的,直到大學和妹紙接吻過為止。
還有,小學四年級開始,頭一天剩下的熟食飯菜,如果不用鍋熱一下,到剛出鍋的熱度,我是一口都不會動的。那時候我這個怪癖,讓工作很忙的父母,大罵我窮講究。
然而這個怪癖我一直保持到現在,而且強迫爸媽吃隔夜飯菜前也必須熱透。因為那時我有一次一個人在家,吃隔夜飯,拉了肚子。嗯,感謝爸媽買給我解悶的小學生十萬個為什麼,讓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知道了微生物,這種那時候的中學生才能理解的概念。
嗯,其實也沒什麼啦,就是覺得,不要小看小孩子,他們可能不知道怎麼和我們溝通,但是他們絕對有和我們一樣的感受。
提幾個建議吧。
1.給孩子洗澡洗臉洗腳的時候,用你準備好的水把毛巾浸透,夾在腋下。如果你覺得腋下燙,趕緊加涼水。相信我,你家孩子的皮膚對溫度的敏感度,絕對比你腋下高多了。搓澡的時候,三歲之前只能用手,五歲之前只能用棉布,七歲之前只能用毛巾。搓澡巾這種神器,還是七歲之後再給孩子用吧。
2.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你的眼睛絕對不能比孩子的眼睛高。蹲下身子,甚至坐下。低頭看著孩子的時候,根本不是和孩子溝通。
3.這點容易引起爭議,那就是,可以體罰孩子。但是必須先和孩子進行溝通,確定這是不是孩子的錯。孩子沒錯自然不可以懲罰,但是如果孩子有錯,就要通過溝通,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之後告訴他們,犯錯誤,是必須承擔責任的。如果你能彌補,爸媽就不懲罰你。但是如果你彌補不了,就要接受爸媽的懲罰。當然,懲罰不能太嚴重了,厭惡療法中的皮筋彈手腕,或者給他們做一道對身體有好處但是他們不喜歡吃的飯菜,告訴他們吃下去就是懲罰,這些都可以算是懲罰的一種。
4.為人父母的應該會有一種心態,那就是任何人都沒自己的孩子重要。所以如果有素質低劣的親朋因為惡趣味,逗你的孩子說,你爸媽要離婚了,或者你爸媽不要你了,想要看孩子緊張的流眼淚的表情。不要多想,去特娘的友善度,馬上懟他!哪怕是長輩也要懟他!一定要當著孩子面懟他!你是孩子的父母,是孩子的保護神,這個時候,萬萬不能慫。
5.從孩子能聽懂你的話開始,每天叮囑他們,你的身上,除了臉蛋,額頭和小手,不能讓任何大哥哥大姐姐叔叔阿姨親或者摸其他部位。如果有人這麼干,不管他們說了什麼,馬上回來告訴爸媽。孩子有自我保護意識,很重要。要知道,對孩子的性侵,大多數都發生在熟人甚至親戚身上。
6.萬萬不可以嘴裡說著,你說實話爸爸媽媽就不打你,等孩子說出自己犯的錯,就立馬上手男女雙打。也不可以把孩子的糗事說給親戚朋友聽,哪怕你覺得這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趣事。要知道孩子的自尊心,安全感和信任感比成人更脆弱。當你這麼做了,哪怕只有一次,孩子的潛意識中都會把父母歸於不可信任的人。就算他們長大了,理解了你,潛意識中的想法也不可逆了。
7.不要輕易給孩子許下承諾,一旦許下承諾,無論如何也得完成,道理同上。要知道,不受孩子信任的父母,一旦到了孩子的叛逆期,都是幾乎無法和孩子溝通的。你必須知道,幾乎所有誤入歧途的孩子,都是對父母失去信任感的孩子。
感謝@煙波流轉童鞋的補充,以下貼他說的原文。
非常好的答案!補充一下承諾那條。如果實在沒做到,誠懇地向孩子道歉,向孩子說明原因,自己提出或者和孩子商量一個補償措施。如果孩子情緒反應比較強烈,接納他的情緒。多數情況下如果你一直信守承諾,偶爾一次沒做到,做好以上工作後,孩子是會原諒你的,並不會一直糾纏個沒完。孩子心裡是十分愛父母的
8.永遠永遠,不要在孩子面前說髒話,孩子絕對會有樣學樣。而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孩子未來會遇到,對髒話容忍程度多低的人。
9.一旦做錯了事,傷害到了孩子,或者冤枉了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及時誠懇的給孩子認錯道歉,萬萬不能顧及自己的v面子,在那強挺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攀比對象。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首先你在他們面前就必須是一個負責任的人。如果你逃避責任,不肯面對,不肯認錯,孩子也會有樣學樣。
10.好好利用孩子的好奇心,來讓孩子自己學習,不要輕易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告訴孩子,而是鼓勵他們自己尋找答案。即使這很慢,讓你覺得這樣學習會讓自己的孩子跟不上學習進度。培養孩子對知識的興趣,以及擁有知識的自信感,比任何學習進度,更加有效。

這是一個分割線,從這往下是後補的。

11.感謝@孫小葡童鞋的提醒,孩子吃飯慢是因為被燙到了,不要發火。另外給大家普及一下健康常識。不要相信朋友圈上面所說的什麼夏天喝熱水什麼的,也不要吃剛出鍋的飯菜。過熱的飲食會傷害口腔黏膜開始到腸胃的一系列消化系統的功能,飲食溫度以不會燙疼手腕為宜,這就是為什麼喂孩子奶之前,需要把奶滴到手腕上確定溫度。當然,吃火鍋烤串水煮魚之類的那是顧不了那麼多了,不熱不好吃,但畢竟是偶爾吃,放縱一下也沒什麼關係。
12.孩子在餐桌上吃飯的時候,萬萬不要給孩子夾菜,也要委婉的阻止長輩給孩子夾菜。第一,我們的國家還是聚餐制,筷子肯定要沾到自己的口水。成年人身體強,不在乎這個,可是孩子身體不行啊。第二,這也不利於了解孩子的口味偏好,通過調整烹調方式來減少孩子的挑食習慣。
13.關於挑食,感謝本來就是嘛童鞋的提醒。不好意思圈不到你。孩子挑食偏食的原因很多,可能是不喜歡某種食材,也可能是不喜歡你的烹調方式。在家宴上要注意一下孩子的飲食偏好,看他避開哪些菜。等回家後,和他溝通,問他為什麼會不吃那道菜?這樣第一是可以給他一種父母對自己很關心的感受,第二是可以了解他不吃這道菜的原因,以後要麼改改烹調方式,要麼換一種食材來保證營養均衡。我們小時候家長教育我們不要挑食,是因為我們小時候市場上就那麼幾種食材,一旦孩子挑食,這飯就很難做了。可是現在市場上食材這麼多,挑食真心不是什麼大事,要知道,成年人挑食的也司空見慣啊。
關於烹調習慣影響孩子挑食,我身上的確發生過這樣的事。我老爹做了一手極棒的羊肉丸子湯。這湯泡一大碗米飯,澆一勺醋,簡直是我幼年最愛吃的食物之一!那時候嘴饞的我總是把湯撈走一大半,老爹和母上就看著鍋里堆著的羊肉丸子犯愁,沖我絕望的喊,你小子撈點丸子吃啊!這全是丸子沒有湯你讓你老爹老媽咋吃啊!
然後,有天老爹不在家,母上大人想到我愛吃羊肉丸子湯,就做了一鍋,而我卻一口都沒吃。
母上大人很生氣,罵了我一頓。等老爹回家,母上大人沖老爹告了我的狀,說我挑食。一頓男女混合雙打過後,我趴在床上捂著屁股哭。老爹來到廚房,揭開鍋蓋,瞅著鍋里湯麵上浮著的一層油直眼暈,出門就和母上說,孩他媽,孩子不是挑食,你這丸子湯做的不對。做這個湯不能炸鍋,炸鍋的話油大,湯就沒這麼清亮了。
然鵝,母上大人依舊是做湯不炸鍋會死星人,這就直接導致了我拒絕喝母上做的任何湯,也拒絕吃母上大人做的湯麵。因為這種挑食,本大叔幼年沒少挨揍。
14.關於高票答案,向靈魂畫師@HeRon大大致敬。
的確沒人願意用耶穌受難的姿勢舉著手,不過要說那姿勢還真不一定累,前提是孩子到了一定高度。如果不信,個子在一米七以上的童鞋可以試試抓住公交車兩側的扶手,那樣站著的確沒想像中那麼累,對不少孩子來說,抓著父母的手反而是借力,讓腿沒那麼累。而且,小小的人兒,抓著父母的手,絕對有安全感。
那為什麼孩子跑開呢?有可能是高票答主說的,孩子太矮,借不到力,這樣走很累。但是也有可能是孩子看見他們感興趣的東西,跑開去看呢?建議父母不急著趕路的話,最好是陪著孩子一起去看,孩子的好奇心很寶貴。
15.這個是在以前看過的一本書上看過的,說父母帶著孩子去看錶演,孩子總是哭吵著回家,父母很不理解,說表演這麼好看,你為什麼要回家呢?於是母親蹲下來問孩子。母親蹲下來後就馬上明白了,因為孩子矮,以他的高度只能看到大人的腿,所以才哭著回家。
16.已經送給孩子或者答應送給孩子的東西,就已經是屬於他們自己的東西了,你沒有這個處置的權力。孩子的玩具,孩子的寵物,你都不能以顧全親戚朋友面子的名義送走。我聽說過很多家長辦的事,比如把孩子的寵物殺掉或者送朋友啊,親戚家的孩子來了看上自己孩子的玩具就慷慨地送人啊,以清理房間的名義把孩子的書本玩具之類的給扔掉啊之類的行為,說真的那太傷害孩子了。最重要的是,這很可能會造成孩子對物權概念的模糊。孩子和父母有樣學樣,很可能導致孩子在潛意識中產生,對他人的物品不告而取或搶奪的慾望。

我寫這篇回答,目的就是讓大家明白,一個合格的家庭教育,得做到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如果這點做不到,真心不適合生孩子。如果想到更多需要注意的事項,我會不停補充。
最後,在準備要一個孩子之前,養一隻小貓吧。貓擁有幾乎孩子的一切性格。如果你發覺自己沒有耐心去養一隻小貓,相信我,你更沒做好對一個孩子負責的準備,請三思而後行。


看到這種圖片的時候是不是覺得很和諧啊,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
事實上,當你像這樣牽著一個小孩子出去逛街時,過不了一會兒,他就會掙脫你,你會覺得他特別不乖,當你再次去牽他,他又會逃開,你會覺得他無理取鬧。
他為什麼會掙脫你呢?
因為
誰TM願意一直把兩隻手舉起來啊!


洗澡水,大人摸起來很舒服很「解乏」的那種溫度,對一些娃來說真的太燙了!

洗澡巾,大人自己搓自己覺得很爽的那種感覺,對一些娃來說真的太疼了!

飯菜,大人覺得熱騰騰的好幸福,對一些娃來說真的燙到咽不下去!

至今記得小時候洗澡和吃飯被大人怒斥的那種恐懼感……不是我們想逃避想磨蹭,是真難受啊!

分割線……………………………………

一不留神居然700多贊了,小透明不勝惶恐~原來這麼多人小時候「無理取鬧」過……

替小夥伴們說一句:真委屈啊!

分割線……………………………………
剛發現我只答了前半段。至於「如何應對」,評論中幾位知友提到40度孩子會哭,38度不會哭。建議各位年輕爸媽給孩子洗澡前多測水溫,多觀察幾次~(我自己沒有孩子所以這後半段真是沒法親自答~)

沒想到一天就破千了(? ○ Д ○)?

希望孩子們長大後再來知乎的時候,被燙到「無理取鬧」的事已經沒有了哈~


孩子不喜歡某個人一定是有原因的。

我比較親我媽,在外面上學打電話回家一定是打給她。
她有時候會跟我說,你有時候也要打給爸爸,爸爸對你這麼好,可是你總是忽略他,對他態度不好。
我知道我爸對我好,特別好。

可是我媽忘記了,在我小時候,每次她和爸爸吵架的時候,她就會抱著我,跟我說「你爸不要我們了」之類的話。有時候甚至將「爸爸」指代為「那個人」。
可能她覺得那只是氣話,夫妻床頭吵架床尾和。我卻始終記得她說的那些話,在心裡給爸爸打上了「沒良心」的標記。

現在我跟爸媽關係都很好了。
只是在我爸工作繁忙深夜未歸的時候,我媽還會抱怨他不顧家。
我不會再像小時候一樣一刀切地給我爸貼上「不顧家」的標籤,但小時候貼上去的那些標籤經過一遍又一遍的加固,是很難撕下來的。
或許等我妹也長大了,爸媽都變老了,他們不再吵架了,這些印象才會慢慢淡化吧。

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不要在吵架過程中問孩子「你更喜歡爸爸還是媽媽」、「你覺得爸爸說得對還是媽媽說得對」,更不要對孩子說對方的壞話,這種傷害是難以彌補的,更不利於培養孩子和平解決問題的能力。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讓他知道爸爸媽媽是怎麼通過寬容、溝通解決問題的。


怎麼解決已經補寫在原答案之下,供參考

1. 外出散步,走兩步就要抱,往往不是走不動,而是迫於無奈之下對大人的妥協(當然確實累了或要父母抱著看高處或遠處除外)

兩歲左右的兒童實際上可以走上兩三里的路,這相當於可以圍繞一個三四百戶的小區走三四圈,滿了三歲,還能走得更遠

但是他走路的節奏是和大人不一樣的,他需要走走停停,太多的東西吸引他,太多的新鮮事物等待他去觀察、觸碰和感受,這種節奏讓他感到舒服,並有效吸收關於環境的各種知識

而大人往往並沒有耐心去配合,孩子又處於弱勢,所以,迫於無奈,只好妥協----你不尊重我的節奏,我也不願跟著你的節奏,所以折中與妥協----「抱著我走」

應對方式:

  • A---【完全的同步互動】:他走你走,他停你停;他與你互動,你就回應,他沉浸在自己走路的探索世界,你就靜靜陪伴
  • B---【變通的同步互動】:如趕時間,給孩子說明,然後直接抱走。如果孩子哭鬧,重點不講道理,而是以共情進行寬慰
  • 以上AB兩點為總的走路/散步原則。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了出門就要抱的習慣,可拒絕。拒絕時重點不講道理,重點在於按照AB原則重新調整和孩子走路/散步的方式。如果拒絕時孩子哭鬧,以共情進行寬慰至關重要

【接下來看一個「錯誤信念測試」實驗(該實驗類似於 讓·皮亞傑 的「三山實驗」)。這個實驗折射的規律,能解釋下面很多孩子看似無理取鬧實則完全合理的行為】:

這個實驗折射的規律----認知能力發展的年齡局限性,常常會讓孩子(特別是五六歲之前)顯示出明顯的「自我中心主義」的特點:

  • 1)對體驗保持一個以上的觀點是困難的---別人和自己只能有一個觀點,我認為是鉛筆,別人也應該認為是鉛筆
  • 2)自我中心化,他們還難以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以及難以正確推斷別人的思維、情感或動機
  • 3)他們既不能想像別人「可能或可以有和自己不同的看法或困難」(見【A】)
  • 4)也不能想像自己的觀點「可能已經改變了」(見【B】)
  • 5)更不能想像「自己的觀點可能是錯誤的」(見【A】、見【B】)

【這個實驗能解釋以下 2.3.4 的現象】

2. 五六歲之前的孩子,之前定好的規矩,臨了又變卦,「耍賴」

見以上實驗折射的規律 4)。五六歲之前,不能想像自己的觀點「可能已經改變了」,所以情境變了,之前的承諾也很可能變了,比如:

「之前說好了只看一集動畫片,現在怎麼變卦了呢?」 = 試驗中第一次的回答是「糖豆」,怎麼後來卻讓人驚奇地說是「鉛筆」?

這嚴格來講,還不完全是耍賴,更可能是孩子認知發展的年齡局限性所致

應對方式:

  • 【設定規則但允許抗議】:比如說好看一集,完了先鼓勵孩子自己關,孩子不關,那就替他關上,他會哭,允許他哭,他打人,就抱住他。抱緊,避免他傷到自己或傷到他人,但不要抱痛他
  • 【抗議哭鬧的時候共情】:絕不將講道理放在首位,就是堅決執行,他哭鬧的時候予以共情寬慰即可----想像你被某人拒絕是什麼感受,以這樣的姿態對孩子進行將心比心的共情

3. 五六歲之前的孩子,有時會不顧別人的看法、感受或者實際困難,而提出無理取鬧的要求

比如,媽媽正在做飯,非要讓媽媽陪,或者媽媽雙手不空,自己不走,非要讓媽媽抱

見以上實驗折射的規律 2)----他們還「難以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難以正確推斷別人的思維、情感或動機」

以及

規律 3)----他們還難以想像別人「可能或可以有和自己不同的困難」

應對方式:

參照第2點的應對方式進行處理

4. 在商場,看到一個玩具就想買,而不顧這個玩具不適合或者家裡有類似的

見以上實驗折射的規律 1)----「對體驗保持一個以上的觀點是困難的」:我認為玩具該買,你也應該這樣認為,再加之自我中心的特點,所以,你和我只能是這個觀點

以及

規律 5)----「不能想像自己的觀點可能是錯誤的」:父母通過講家裡有類似的或者這個玩具不適合他,而試圖說服他的想法是錯誤的,但他不能想像自己的觀點是錯誤的,所以他聽不進去

應對方式:

參照第2點的應對方式進行處理

【接下來再看另一個兒童經典實驗。這個實驗折射的規律,也能解釋很多孩子看似無理取鬧實則完全合理的行為】:

給孩子看兩個同樣大小的圓球形麵糰,孩子說出兩個麵糰的面一樣多。然後當著孩子的面,將其中一個圓球形麵糰揉成長條狀,大部分小於五六歲的孩子,都說長條狀的麵糰的面變多了

而大部分大於五六歲的孩子,才能正確地知道,雖然形狀變長了,但實際上圓球形麵糰和長條形麵糰,面是一樣多的

這個實驗說明:小於五六歲的孩子的思維處於直覺水平,還不能守恆----雖然兩個麵糰只是形狀變了,但是量(面的多少)並沒有變。為什麼呢?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還不具備可逆性認知操作能力:這是一種從心理上逆轉或反向操作的能力

  • 1)處於直覺思維水平的孩子不能把一個動作的方向逆轉過來,因此,他們還想不到,如果將長條形的麵糰又捏回圓球形,實際上是和原來的圓球形麵糰的面一樣多的
  • 2)認知能力不具有可逆性,所以五六歲以下的孩子,會「頑固」地堅持某種順序、某種秩序,這樣才覺得是對的,更覺得是安全的

【這個實驗解釋了以下 5.6 的情況】

5. 先干某件事,才能再干另一件事,本來兩件事先干後干都一樣,但孩子特別糾結於以前形成的固定的順序

比如,外面玩了回到家,習慣了先吃零食,再換掉外面玩髒了的衣服。但是如果你非要讓他先換衣服,再吃零食,孩子很可能要鬧。再比如,以前都是吃過晚飯洗澡,今天改為晚飯前洗澡,幼小的孩子也很可能不幹

你覺得不可理喻,但兒童區別於成人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他會這樣認定:順序就是先吃零食,再換衣服,直接換衣服,就跳過了零食,所以不幹。順序都是晚飯後洗澡,今天卻在晚飯前,所以不幹

給他解釋,也可能無用。這是由年齡局限造成的思維的不可逆決定的

應對方式:

  • 【完全的同步互動】:儘可能去尊重孩子的秩序感,這樣非常有助於增強他的安全感
  • 【變通的同步互動】:如果現實狀況不允許完全尊重孩子的秩序,那就簡要地給孩子說明,然後按照現實要求去做。如果孩子哭鬧,決不可將講道理放在首位,而是將共情放在首位。共情是孩子「感到安全」的極為重要的來源----即便拒絕了他

6. 有時東西非要按照他的要求來放。有時坐電梯,如果不是他按的電梯按鈕,非要下去重坐一次,自己按

你放我放都能放好,你按我按都能坐電梯上來,都是守恆的----達到了同樣的目的。但你放東西時,不是按照我想像的順序或秩序來放的,你按了電梯按鈕,和我進電梯前想好的先進電梯、接著我來按樓層按鈕的設想(秩序)是不一樣,所以我必須重新下去坐一次,並且必須由我來按按鈕

這些都是思維不可逆所致,隨著年齡增加,思維的從前運算階段逐漸過渡到形式運算階段,都會自然消失

不過並不是說針對這些行為就放任自流,也要進行科學的處理,處理方式如下

應對方式:

參照第5點的處理方式

7. 「幹壞事」時,你越厲聲禁止,他越會好像「報復性」的幹得更起勁。比如,「不準將東西往桌下扔!」----溫和說,他不聽,如果大聲禁止,他可能越要扔

主要兩個原因:

1)通過體驗自我掌控感,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

2)孩子使用語言指令來約束自己行為的能力一般會經歷三個發展階段(Luria):

  • 第一階段(出生到約3歲):他人的言語指令能激發孩子進行一項活動,但是很可能不能有效讓他停止一項活動。比如,讓他扔東西,他會扔,但是,喊他「停」,他還會繼續扔幾下
  • 第二階段(出生到約4歲):喊他「停」的時候,聲音越大,越會激化他,很可能他扔的次數就越多、越要扔
  • 第三階段(到了約5歲):到了5歲左右,孩子才能有效的運用語言指令,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應對方式:

  • 【將「不準做某事...」轉換成「我們去做某事...」】:將禁止性言語指令,轉換為引導性的、建設性的言語指令
  • 【態度堅決,言語溫和】:底線絕不能觸及,態度堅決,但不能以發脾氣的方式,讓孩子遵從。而部分人的困難就在於,無法有效調節自己的情緒,會嵌入到情緒中進而做出讓孩子害怕的事情。對於情緒進行體驗的姿態,有三種:嵌入、心智化、覺察。後兩種是促進情商發展的重要決定性因素,具有後兩種情緒體驗姿態的人也比較少,所以情商高的人相對較少。後兩種姿態要麼被本身具有心智化和覺察能力的父母巧妙培養出來,要麼正確自省或者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下培養出來

以上,列舉了一些常見的無理取鬧行為,簡要指出了蘊含的深層原因及應對方式,有助於養育者更好地理解孩子,避免誤解並傷害孩子。針對孩子的這些看似無理取鬧實則蘊含了必然性與合理性的行為,也提供了一些簡明的處理方式,供參考


(一)

大概在我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正值動漫《四驅兄弟》熱播。

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小夥伴現在也許很難想像,當時這部動畫片究竟火到什麼程度。

那時幾乎所有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許多男孩子低頭搗鼓著屬於自己的賽車,或是看見他們緊跟著自己的四驅車一路奔跑,一邊對著車高聲喊著「沖啊,旋風衝鋒」——
那時候我們真以為會有GP晶元的語音控制,也真的以為「旋風衝鋒」能放「龍捲風」,於是一個個扯開嗓門像傻逼一樣對著車嘶喊。

同「四驅兄弟」一道火爆起來的,是各種各樣的四驅車比賽,以及一大批興起的四驅車零售店。

這樣只賣四驅車的小店恰好學校對面就有一家,我至今仍然記得那家店的樣子,不大的店鋪分成左右兩條過道,中間的貨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四驅車,而在右手邊第二個貨架的最上層,擺著那輛我心儀已久的限量版「颶風音速」。

之所以稱為限量版,主要體現在這輛車的車殼上。與普通的塑料貼紙的車殼不同的是,這輛四驅車殼上的圖案是印噴上去的,配上流線型的車身,紅白相間的條紋,在那時候的我眼中簡直是酷到爆炸的藝術品,瞬間就讓我為之痴迷傾倒。

可是這樣的四驅車自然也是價格不菲的,要整整一百二十塊錢人民幣,而那時我一天的零用錢才僅僅四塊錢,其中還包括了偶爾路上要買的倆包子以及公交車票錢,這樣的價格對於八九歲的我而言無疑是天價。

我曾就買賽車的問題試探過媽媽,找的還是聽起來十分正當的「生日禮物」的借口,而她幾乎沒怎麼思考就斬釘截鐵地拒絕了——那時候家裡條件不好,用一百多塊錢買一輛四驅車幾乎是一種奢侈,而我的請求也更多地像是一種奢望。


(二)

極度失望的我最終決定依靠自己去攢夠這筆錢,並為此吃盡了苦頭。

為了省下一塊錢的公交車費,天才蒙蒙亮的時就硬從被窩裡爬起來,然後走三十分鐘路去上學;早飯幾乎不吃,實在餓的時候就買一個饅頭配著白開水乾咽;最愛吃的零食也強行忍住不買了,每到課間看著同學叼著辣條配上乾脆面邊吃邊笑時真是一種煎熬。

然而即便是節省成這樣,我發現要攢夠這些錢仍然是遙遙無期,被迫無奈之下我不得不另想辦法賺錢。

當時我們的教室是在四樓,而學校周圍的小賣部是在院子的柵欄的對面,所以在課間時候需要一路小跑,才能勉強趕在上課鈴響之前回到教室。

由於路途較遠,嘴饞的同學又多,於是班裡漸漸開始流行起託人代賣零食給跑腿費的風氣,而我也自告奮勇地攬下這一重任,這樣一個課間來回就能賺上足足五毛錢。

因此一到課間,大家就能看見一個八九歲的男孩,承載全班吃貨們的囑託,攜帶一個小型田字格本,在老師還沒離開教室前就奪門而出,奮力地朝走廊的前方跑去。

「田字格」成了我的專屬賬本,上面記滿了各式各樣的零食,以及囑託人的名字,每完成一項就會被我小心翼翼地用鉛筆劃掉,而當時幾乎每個課間我都會跑腿一次,並常常為此累的氣喘吁吁、大汗淋漓。

這樣的節省與跑腿雖說幸苦,但我的零用錢也隨之慢慢地積攢了起來。

那時我幾乎每天放學都習慣性地會專門跑到那家賣四驅車的小店看看,只要看到第二個貨架上的「颶風音速」還在,我便心安。

如此堅持了近兩個月,我也足足攢了九十多塊錢,眼看再堅持一段時間就要達成心愿了,卻不料偏偏這時產生了變故。


(三)

那個周五放學,我一如既往地去那家店去看看那輛「颶風音速」,卻愕然發現第二個貨架上的那輛車已經不見了蹤影,頓時心慌起來。

隨後我幾乎是一個箭步奔到櫃檯,用著幾近顫抖的聲音詢問道:「叔叔,第二個架子上的那個紅色的『颶風音速』怎麼不見了?」

「哦,那輛車啊。」店老闆轉頭看著我,微笑著道:「今天上午有個客人預訂了那輛四驅車,我就把它先從架子上取下來了。」

聽到它還在,我頓時也心安了些,隨即用一種無比誠懇地語氣道:「叔叔,我真的很喜歡那輛四驅車,您能把它賣給我嗎?」

「這個……」店老闆猶豫了下,道:「我知道你很喜歡這輛車,不然也不會每天都來看了,可是這車又不是用來看的,總還是要賣出去……」

「叔叔……」我打斷了他的話,聲音中竟然隱約帶了些哭腔:「我明天就帶錢過來買,您能不能就為我留這一晚上,我真的好想要這輛車……」

看著我幾乎要流出淚來,大叔一時也有些於心不忍,他輕輕嘆了一口氣說道:「唉,好吧,不過你如果明天還不買的話我也只能把它賣給別人了……」

聞言我重重地點了點頭,然後一言不發地轉身離去。


(四)

這還是我記憶中第一次撒這麼大謊,以要交「教材費」的借口問媽媽多要了二十多塊錢。

拿到錢的我趕緊從小儲錢罐中把裡面剩餘的硬幣盡數掏出,然後一枚枚地塞到自己的小書包里,再一路狂奔至那家店,終於一口氣買下了那輛心儀已久的「颶風音速」賽車。

我永遠忘不了那個周六的下午,我一個人對照著說明書仔仔細細地拼裝好那輛賽車,生怕丟落了任何一個零件,裝上電池,蓋上車殼,掰動開關,車子「滋滋」地發出了輪子轉動的聲音。

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到地上,任它隨著清風向前馳騁,嶄新的紅白相間的車殼在陽光下被照得熠熠生輝,而我就在後面遙遙地跟著它一路奔跑,一邊跑一邊笑著……恍惚間突然想到此前我為了它甘願爬樓跑腿賺小費的日子,竟有種說不出的滿足和幸福。

如今想來,那個短暫的下午大概是我此生最為純粹而快樂的時光了, 而那輛好不容易才得到的「颶風音速」,也成了我整個童年最後一件發自內心喜歡的玩具。

喜歡到,可以忘了自己此前受過的苦,甚至忘了對媽媽撒過的謊。

從小到大,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媽媽生氣成這樣,我清晰地記得,媽媽在得知我撒謊之後氣得肩膀顫抖說不出話來的樣子,怒極了的她一把從我手中奪過那輛四驅車,連著電池被重重地砸在地上。

隨著「咔嚓」一陣清脆的響聲,那輛我最心愛的「颶風音速」也隨之被摔得四分五裂,此前倖幸苦苦拼接上的零件也應聲被砸得粉身碎骨,濺落滿地。

我一時呆愣在場,然後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哭成那樣,是那種撕心裂肺地哭,幾乎哭到椎心泣血、卧倒在地……
可能媽媽也很難理解,明明是我撒謊在先,為什麼居然會難過成這樣,可她又如何知道,我曾為了這輛心愛的「颶風音速」背後付出過多少努力,又吃過了多少苦。

事後我一個人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偷偷地把那輛「颶風音速」給埋在了土裡,並用樹枝作碑,為它做了一個簡陋而精緻的墳墓,永遠封藏在我心裡最柔軟的地方。

我沒有記恨媽媽,只是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玩過四驅車,對其他同齡男孩子喜歡的玩具,也再也提不起絲毫興緻。

而那輛「颶風音速」,也真的像是一陣颶風,無情地捲走了我的童年,再用碎片埋葬了那個男孩子的青春。

———————更新分割線———————


沒想到小時候的一段經歷居然引起這麼多人的共鳴,很感動,謝謝大家的關心,答主早就從這段童年陰影里走出來了,如今也已成長為一個會吃會玩會講段子的堅強耿直的boy。

但是看了評論區還是覺得有必要補充一些東西,畢竟終有一天我們也會為人父母,成為自己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些我們童年曾經歷過的傷痛本可以避免,更不應該在我們的孩子身上重演,因此特地在文末加上關於教育孩子時應當注意的幾個小細節:

1.當你發現孩子在撒謊的時候,千萬不要陷入情緒化,更不要武斷地使用暴力,應該主動了解清楚所有事實後再做出判斷,溝通引導也遠遠比武力動粗來的長遠有效。

2.在任何情況下都盡量不要毀壞孩子的玩具(包括未經孩子同意的贈送),因為在孩子們的眼裡,這些朝夕相處的玩具其實也是一條鮮活的生命。

3.當孩子表示想要什麼特別喜歡的東西時,千萬不要直接用惡劣的態度回絕,更不要爆粗口,可以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與孩子商議,用溝通引導孩子樹立合理的消費觀,攤開了商量也不至於逼著孩子去偷去騙去搶。

4.作為家長要言而有信,不輕易做出承諾,但對孩子做出的承諾一定要儘力兌現,因為孩子其實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無心說過的話、承下的諾言,他們都會去銘記、模仿、並且期望。

可能有些大人會覺得,養個孩子哪來那麼多破事,還溝通交流,能養活就很好了。
那麼等他們老了,已經長大了的孩子也會這麼想,老東西哪來這麼多破事,還溝通交流,每個月寄點錢養活就行。
然後他們就開始抱怨,孩子一天到晚在外忙這忙那,也不回來多陪陪他們,殊不知當初他們就是這麼教的,如今這些苦一個不落地反饋到自己身上,又能怪得了誰呢?

因此,願所有的家長都能耐心引導教育自己的孩子,千萬別讓我們童年的所受過的傷,再次在他們的身上重演。

嗯,最後感謝小姐姐的邀請,一不小心居然又寫了一篇超過3000字的長文hhhhh……
看我寫的這麼認真,給點個贊關注一下再走嘛~(可憐兮兮的眼神)


大概小學四五年級開始,我變得特別害怕打電話。一個很簡單的電話打給同學問個作業,我能磨一下午一晚上就是打不出去,最後總是以我媽的怒吼和我流著眼淚打電話告終。我媽很費解為什麼對於我來說打個電話有那麼難,在她看來這完全就是行動力差不懂與人溝通的表現。可能是因為對於打電話的記憶太不美好,即使到現在,我跟很討厭別人給我打電話。別人打給我電話我基本都會掛掉:如果不急的事情請微信打字給我,急的事情麻煩當面找我。

那我當時為什麼不喜歡打電話呢?

當時班上有個對我有些好感男生,幾乎每天晚上都要給我打電話,天南地北的胡侃,一說就是一兩個小時,而我很討厭別人在電話里沒有正事的純聊天。

為什麼不掛斷或者乾脆不接?頭兩次我接了,然後說兩句以後很不耐煩的掛斷,被我媽念叨了一晚上,說我沒有耐心,不會和人打交道。後面兩個電話我不接了,我媽無視我的搖頭抗拒,接起來硬塞在我手裡。

直到現在我都沒辦法理解我媽的腦迴路。我在接過第一個電話後很明確的表達過對方沒有任何正事就是純粹的瞎聊浪費時間而且我並不喜歡這種電話。我的表達能力不差,這樣簡單的情感傾向完全可以表達的清清楚楚。但是在我媽看來,這這叫做不會和人溝通。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能有一萬個理由替我避免掉這個我不喜歡的電話,但是她沒有。

我一度壓抑到每天晚上在家聽到電話鈴聲就會渾身發抖無法呼吸,把自己捂在被子里不出聲的掉眼淚。我媽覺得我這是作。

這段不愉快的經歷一直持續了一年多,到他喜歡上了別的女生為止。

成年以後,有一次跟我媽談到我討厭打電話這個問題。我很明確的告訴我媽,我相信那個男生當時的好感很單純沒有任何齷齪的想法,但是他的行為依然可以算得上騷擾,而我的母親,是這場綿延了一年多的騷擾的幫凶。而更激進一點的說,他在電話里一再表達對我的好感,讓我極度的無所適從,甚至可以算得上性騷擾了。而我當時對於這種騷擾最正確的教科書式的處理方法,即正面拒絕明確告知對方我對此的厭惡,在我自己親媽的眼裡,只是不會和人打交道。如果這能算得上不會和人打交道,那我一輩子不和人打交道也罷。

我媽的回答是:「小孩子嘛,看你說的,不至於。」

如果有能看到這裡的家長,如果你的孩子在明確或者不明確的對一件不觸及原則問題的事情上表現出不喜歡的情緒,我請求你們,不要不問緣由簡單粗暴的逼著他們去喜歡去接受。我可以理解我媽當時的心態,我爸長期出差在外,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她一個人在打理,或許沒有太多的精力思考我當時看似毫無意義的小孩子的無理取鬧。但是我依然希望為人父母的各位,能夠慢下來,聽聽孩子的想法,如果他們的想法真的有道理,請支持他們的不喜歡。畢竟當這個世界想要傷害他們的時候,如果父母無意識的做了幫凶,會讓他們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了的。


就說一個吧。

零食問題。

我兒子前兩天有一次晚飯後突然不寫作業了。問他為什麼,說:暈。

坐在那兒就晃悠,脖子支不住腦袋那種。眼睛沒有聚焦那種。

體溫正常,頭也不痛,別的哪兒也不難受,就說暈,坐那兒不動。

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字,裝。


過了快一個小時,再看,還不行。 我心裡是覺得有點生氣的。覺得是他不想寫。可是其實沒有不想寫作業的小孩兒,因為不寫第二天肯定被老師罵。


我那次忍者沒說他,催了幾次,最後快9點了。我一看沒戲了。


我說那實在難受,我給你老師發個微信,說今天不舒服,作業沒完成,明天補上吧。你趕緊刷牙洗臉睡覺吧。

我們家有個習慣,晚上刷牙前都要跟他確認一下要不要吃點兒東西。他就自己起來拿了個巧克力吃了。吃完,說沒事了,去寫作業了。

我一看,趕緊又給他沖了杯糖水。

他這是低血糖癥狀。

明明吃了晚飯為什麼低血糖呢?

因為家長往往看孩子吃菜就覺得吃好了。其實那天他沒怎麼動主食。也就是糖分攝取不足。然後吃了很多菜。菜裡面沒有多少糖分,但是吃飽了就開始分泌胰島素了。

結果等於攝入糖分不足,然後身體以為飽了,又降血糖。再一寫作業用腦,低血糖了。


小孩子不知道低血糖是什麼癥狀,就是覺得不舒服,但是說不明白。而且這玩意兒不發熱,不疼,就是暈。家長看也不容易看出來。


從那次以後,我家裡一定不會斷了零食。而且我也跟他說了,再這樣先吃點兒糖。


後來回想了一下,這種癥狀之前也偶爾出現過,結果每次都是硬逼著把作業寫完了。真的挺遭罪的。


小孩子即使到了7,8歲,有時候身體不適也是說不清楚的。


我從小不喜歡吃蔬菜,我媽怎麼說我都不吃。
可是每次我去我外祖父母那裡的時候,我都是不挑食的。我祖父母掌勺的時候,我也是桌上有什麼就吃什麼。
原因特別簡單,我媽年輕的時候炒菜總是葷素分開做,素菜用油一抄加點鹽出鍋了。我外祖母是四川人,會用醬油和豆瓣醬,做出的菜麻辣鮮香色澤紅亮。我祖父是廣東人,會使用蚝油和大蒜,做出來的菜蒜香濃郁。
所以孩子不吃蔬菜,可能是你做的真的不好吃。

補充另一件我媽覺得我無理取鬧的事情:周六不讓她睡懶覺。
我父親在我小時候一直忙於工作不怎麼著家,我媽在銀行工作,又要一個人處理近乎所有的家務(我會分擔一點),所以每周六她都特別喜歡賴床。
然後我每周六雷打不動的九點鐘爬上樓打開主卧的門,叫她起床。
看到這裡,你們是不是覺得我特別熊 ?特別不近人情?
我叫她起床的原因是因為我餓啊,小孩子晚上睡得早,早上7點就醒了,洗完臉刷完牙玩一會兒就餓了,我又不敢太早去叫我媽,每次都是餓得不行了才去叫她,你們知道我站在床邊使勁推我媽她都不願意起床的時候我有多絕望嗎?
然後我媽每次都是下午兩點起床,做一頓大餐,然後晚上八九點熬一鍋粥,對付一下剩菜。
所以我小時候一直胃不好,每次情緒一受刺激我就會想吐。
這就是為什麼我在八九歲就學會了做飯,因為我害怕餓。

另:我現在每次炒素菜都會用油炸一下花椒,把花椒撈出去加上蒜蓉稍微晃一下鍋,然後再下菜,臨出鍋加鹽,竟是既不用醬油又不用蚝油了。

描述一件事讓你們感受一下我媽的廚藝:我媽用煮牛奶的小鍋下挂面,因為鍋小而麵條長,麵條搭在鍋的邊緣上,我媽也不攪動,看著麵條搭在鍋上的部分慢慢變黃,然後垂下,最後燒著了……對,她煮挂面把挂面燒著了,我還能說什麼呢?只能說畢竟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大小姐,自己還沒讀完書就把我生下來,也是……

不過我還是很愛我媽的,就是偶爾想起這些事,一邊覺得好笑,一邊也有點心疼我自己。


小時候,父母總是莫名其妙消失。

發現媽媽不見了,身邊大人就說:「你媽媽不要你了。」然後咯咯笑。
這是不管說幾千遍都能嚇哭我的話。
而他們就是看小猴子一樣逗著我。

還有當他們撒謊的時候。
媽媽會說:「我現在出去給你買冰條好不好,你就在家裡等著,媽媽等下就回來。」
夏夜,下著雨。
在冰涼的空調房裡獨自等媽媽買冰條。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她還是沒回來。
我後悔讓她出去買冰條了。
因為她又消失了。
不知多久之後回來了,但也沒提著冰條來。

小學低年級的時候,晚上都很折磨人。
基本上都是我跟我爸兩人在家,他晚上要陪我睡著。
每晚定時哭著起來,因為我知道我爸會在我睡著後出門。
出門打牌。
我就會哭著摸著開關打開,哭著胡亂穿衣服。
甚至有次穿上了我媽的連體游泳衣哭著出去,游泳衣的胸前還有兩個空空的鼓起的罩杯。在小區里哭著走,引來婆婆們的圍觀。最終也引來了我爸,把我匆匆帶回家。
後來,他就每晚帶我去棋牌室了。
我一個人在裡面擺一方陣的麻將,玩對對碰。玩累了就怯生生地找我爸,告訴他我想回家。他會給我五毛錢,讓我去對面便利店買上好佳吃。

後來我媽回家陪我睡覺了,我還是會哭著醒來。我媽為了安慰我,答應第二天給我買貼貼紙。我就寬了心,抱著她睡下了。

他們說我膽小,老愛哭。


可能有點偏題。
19的時候,右側小肚子疼,右側後腰也痛,我跟我媽說,我受不了了,雖然是晚上了,但是去醫院吧。我媽說,你這是快來例假了涼著了,熱水泡泡腳就沒事了,自己泡杯紅糖姜水喝。我說,不是,真的特別難受,我真的受不了了。然後我媽就摔臉子不理我了。
一星期後,我自己去醫院照了B超,右側輸卵管有個拳頭大的腫瘤,醫生立刻讓我住院,必須切除,因為右側卵巢已經沒有明顯血流信號了。
我媽趕到的時候很不高興,說醫生誇大其詞,根本沒那麼嚴重。
當天晚上8點安排了加急手術,切出來一個10乘7的腫瘤,還有我本來可以留下來的右側輸卵管和卵巢。
送去活檢,單子被我媽撕了,我沒看見,她說沒事,有點轉惡性而已,後來又改口,說良性。
這個腫瘤可能潛伏了很久,因為當時我一個月前B超檢查身體的時候,是有一個很小的囊腫,而且是左側子宮壁,有近半年了,一直沒什麼事。但是腫瘤長在右側。
畢竟挺大一個組織,也挺沉的,醫生說早一個星期也不至於這樣。所以當時我要求去醫院的時候,可能還有救,不至於扭轉的全部壞死了。
其實具體的情況我也不懂,但是醫生說的很明確,當天如果不做手術,我的子宮和右腎百分百不保了,再拖一天,會有生命危險,神仙來了也沒用。
後來在醫院,我媽照顧我,沒事就哭,弄的我心情特別沉重。
關鍵是,她一直沒有告訴我,我右側卵巢切除了,她只告訴我,切了右側輸卵管。
這意味著什麼,我沒有了一個卵巢,我今後只能靠一個卵巢來保持我身體的女性特徵,包括懷孕生子。我會早衰,會早更……沒有告訴我,就意味著,我沒有任何能預防這些的可能,我只能被動的接受這些,能養生或者能服藥,這些措施我都沒有機會去試試。
我才18歲……如果不是我自己又去複查,我根本不知道我卵巢沒了一個。
當時我看到B超單子上,右側附件未探及,我是懵的。我問醫生,這是全部右側附件都沒有嗎?醫生說,是的。
是的,我媽又一次,出於她是家長的心態,差點坑了我。
當時我父親在貴州,支援山區,聽到這個消息,要辭職回家,他說,我就這一個女兒,她肚子長了那麼大的瘤子,不知道還有幾天能活,我得回去。
而我媽不讓,因為我爸在貴州支援這份工作掙得工資,很可觀。她告訴我爸,手術都做完了,恢復的很好,不用擔心。
她告訴我爸,是良性。
在我第一次要求去醫院的時候,其實我已經在床上翻來覆去的疼了好幾天了,晚上疼得睡不著,那天我實在忍不了了,才提出讓我媽陪我去醫院。
當時我大姨在我家,她已經穿好衣服了,又被我媽攔下。當時我大姨有說我媽,她肚子疼呢,你就幫她把熱水倒上,給她煮杯紅糖水啊,你這扭頭走了,她肚子疼著,自己怎麼弄啊?我媽說,矯情個屁,哪個女人沒肚子疼過。
後來我大舅罵我媽,孩子毀你手裡了你知道嗎?如果我姑娘晚上說肚子疼要去醫院,我早就嚇得麻溜兒的帶她去了,你竟然只讓她泡泡腳?要不是我看著你懷孕生的她,我都不信你是親媽!
今年我24了,現在回想起來,心裡仍然是不可置信。
我疼得忍不了了,才要求去醫院,如果我不是一個窮學生,早就自己去醫院了,何必拖到疼得飯都吃不下了再爬去醫院。
對於病因,醫生也沒有搞清楚,只是讓我多複查。
在這裡希望各位家長,不管你的孩子多大了,他要求去醫院,都盡量帶他去看看,生死無常,而你是孩子的依託,沒有你的幫助,他沒有任何社會能力,別等出了大問題再去後悔。
可能我當時的要求,在我媽看來,是無理取鬧,是矯情吧。
希望各位身體健康,真的,希望各位以後永遠都不要後悔自己沒有善待自己的身體,都好好的。
至於我媽,從小到大她坑我太多了。只是這一件,讓我難以接受。而她這些行為的動機,很簡單。
她從小缺愛,人格不完整,所以她把對她母親的恨,和對自己的恨,都投射到我身上了。
現在也是這樣,只是我會自動遠離她,盡量不被她影響。
希望各位父母,都能看見自己,善待自己,也能看見孩子,善待孩子。
既然生了他,就好好愛他吧,畢竟他一直愛著你,而你不是。
我現在也是母親了,而我的孩子,治癒了我多年的抑鬱症。母嬰之間的連接,是重生的機會。
我生了她,她也生了我。

――――――――――――――――――
解釋一點吧,有評論說是因為窮,所以捨不得給看病的。
真是讓我心裡更難過。
如果真是窮的捨不得看病,我還真不難受這件事兒,偏偏是我家根本不缺錢。比上肯定不足,但是絕對不是那種金錢貧瘠的家庭。
我父親很能掙錢,具體什麼工作我也不方便說。關鍵是我媽,財政大權一手掌握,從小到大從來沒有給過我零花錢,我一直被爺爺奶奶帶大,她基本沒有管過我什麼。
我爸其實很願意給我零花錢,奈何被我媽管的太緊……18歲成年的時候,還是我爸用偷摸攢了一年的平時的零用錢給我買了一塊很好的手錶……是啊,一年啊,就是這麼辛酸……
我跟我爸迫於我媽的財政大權,一直敢怒不敢言。現在他們鬧騰著離婚,我跟我爸反而有種解脫的感覺,也是醉了。
說這些太跑題了。

謝謝大家的鼓勵和祝福,每一條我都有看到,不勝惶恐,何德何能被大家這樣呵護。感謝。

一夜醒來就已經破五百贊,很意外。
今天一天竟然四千多近五千的贊了,謝謝大家的善良。
還有評論區的各位朋友,你們的經歷比我痛苦,而我卻什麼也做不了,希望你們能健康,能幸福,除了祝福我沒有別的可以給予的了。
如果各位有什麼問題,儘管私信問我,有時間登知乎我就會一一回復。
看了各位的遭遇,感嘆一下,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實在是這世間最殘忍的事情。
希望評論區各位都能好好的。
比心(≧3≦)


大概七歲的時候,爸爸生病一直住院,家裡沒有錢,雖然媽媽從來沒有跟我提過,但是我知道他們是有多難,此為背景。
夏天的時候去上學,那時候一直穿著一雙塑料涼鞋,大概是這種

開始是一邊的腳後跟帶子斷掉,後來就兩隻鞋的後跟帶子都斷了,於是我拿了剪刀, 把涼鞋變成了拖鞋,穿著去上學。
學校一直不準學生穿拖鞋,可是怎麼辦呢,我只有這雙拖鞋,我也不想告訴媽媽,我需要一雙新的鞋子。於是在很多個早晨我都被老師趕到教室外面。我守著這雙拖鞋,算算數,背書,並不覺得怎麼樣。
過了幾天,媽媽和同學的媽媽遇到,聽說了這件事件,說我不遵守學校紀律,穿著拖鞋去上學。我清楚地記得媽媽回來哭了很久。拉著我去買了新鞋子,責怪我鞋子壞了怎麼不跟她說。我穿上新鞋子的時候一直在哭,我很生氣我那個同學為什麼要把這件事情告訴她媽媽。我並不為穿不上新鞋子難過,我只希望媽媽不要難過,也不太為我擔心。在我幼小的心中,我覺得那雙壞拖鞋甚至比新鞋子更可愛
再後來……爸爸的病治好了,我也從來沒有說起過這個事情。可是我從來沒有忘記那個站在教室門外守著一雙拖鞋的小女孩,她有最強大的內心。不要小看一個孩子,他知道所有的好與不好。


我是以一個小孩子的視角來說這件事


說是小孩子,但我也不小了,十七歲
今天去看奶奶,奶奶大病初癒,這兩天身體不是很舒服,一般小孩子去看爺爺奶奶,老人不就是把自己壓箱底的好吃的全拿出來,臨走的時候再給小孩子一兩張紅鈔么(其實別人家是不是這樣我不知道,至少我們家是這樣的……)

剛到奶奶家,她看我來了,本來病怏怏的臉馬上就有點血色了,馬上把零食什麼的拿出來讓我吃,然後又把冰箱里的雞腿拿出來燉湯給我喝。當時我心裡其實蠻不是滋味,一個八十歲的剛生過病的老人忙前忙後給我做我愛吃的菜,我真的感覺特別感動。
飯做好之後,我吃得挺多,並不是因為飯菜有多可口,只是希望不讓老人失望,我奶奶坐到我旁邊給我夾菜,一直看著我吃,給我又是添飯又是盛湯,臉上全是笑意。

飯吃過後我也該走了,鞋子有點臟,我拿了塊布,站在客廳里擦鞋,磨蹭了一會,我姑姑看我半天不走,就問我,是不是錢拿不上就故意站著不走,提醒一下我奶奶趕緊取錢,還開玩笑地責備我奶奶說,我來就是為了拿上點錢才來看她,她的面子哪有毛爺爺的大,為什麼那麼不解風情。當時我奶奶聽了這話,趕緊從衣服里把錢掏出來往我手裡塞,我給我姑姑說我只是來看看奶奶沒想別的,她臉上浮現出那種輕蔑挑釁的笑容,發出長長的唏噓,,,,,,

吃太多了,回家乾脆受不了,特別噁心,特別想吐,回家給我媽說,她問我為什麼吃呢么多,我給她說是因為奶奶已經做了不多吃點怎麼對得起她的幸苦,她仰天長笑,說少給自己貪吃找借口,還說沒拿上錢是不是覺得特別鬱悶覺得此行不值,,,我真的當時特別無語,還覺得史無前例的心寒,,,,,


還有一次,全家外出自駕游,我跟我奶奶一起坐一輛小轎車,我們一起坐后座,當時我奶奶有點困,想躺展睡一會,我是個強迫癌,我一直特別擔心她靠在到車門上,車門會被頂開,然後出意外,所以我給她說還是別躺了,車門被頂開怎麼辦,稍微撐一會就到家了,我姑姑立馬轉過來一臉猥瑣的笑容,說我是因為害怕我奶奶躺下以後會佔我的位置,我怕坐不舒服,才不讓我奶奶躺下休息,我真的當時肺都要氣炸了,但處於她畢竟是個長輩才沒跟她撕逼。

所以真的很討厭成年人用那種被社會中的怨念浸染過的齷齪思維去判定小孩子的想法,有時候,小孩子的有些行為確實不能夠用他們的思維去理解,但是真的是出於愛啊,他們這樣否定是在否定孩子啊,孩子的想法真的有時候太細膩了,他們的心也很細膩啊,這樣不由分說的誤解,真的太殘忍了,孩子的頭腦才沒有他們想的複雜。大人常說現在的孩子都是白眼狼,但有時候想想,這種情況是不是是因為孩子在向你展示他單純的愛的時候,你卻用你自己複雜又噁心的想法去把孩子的愛功利化了,當下次孩子想表達愛的時候,卻怯懦了,,,,,


大概十年前吧,我還在讀小學,當時不到九歲。
那年我們家出了點事,簡單點說就是,我們家存摺里的錢全部被犯罪分子取走了,一夜之間。
我媽待在卧室里抹了幾天眼淚,我爸沉默不語,他們都沒有向我和我弟說什麼,但是我們還是通過他們和其他大人們通電話了解了很多。
報警了,警察說有好幾起這樣的案件,關於失去的錢能不能再找回來,需要做好心理準備。
那段時間大概是我們家最困難的一段時期了。

當時我和我弟讀在同一個小學,實驗小學周邊有很多託管所,不知道那種寄宿公寓現在還叫不叫託管所,很多家長一般會因為工作忙碌而把孩子送去那裡,那裡有一些老師和阿姨照顧著那些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裡邊的學生分全宿生和半宿生。
那段時間爸媽中午都不在家,雖然我和我弟早已經不需要爸媽接送回家,但是家裡沒有人給我們做飯,於是爸媽把我們送去託管所寄宿,我們屬於半宿生,中午在那裡吃午飯、寫作業以及睡午覺。而裡邊的負責老師剛好是我的語文老師,他們覺得很放心。

那時候是個夏天,我和弟弟在託管所待了大概兩個月吧,後來有一天放學,我們沒有回去託管所,也沒有決定要去哪,心裡想著隨便找到適合的地方歇息,過完中午就好了。
我們走到一個離學校不太遠的地方,那裡有很多居民樓,也有一個辦公樓,辦公樓側門那有好多棵大樹,每顆大樹都有瓷磚圍成一圈,平時會有很多人坐在那裡乘涼嘮嗑,記憶中那些好像是樟樹。
中午的太陽很大,我和我弟坐在樹下的瓷磚墩下,書包里有兩塊錢,我和我弟每個人買了兩個五毛錢的小餅乾,邊啃邊寫作業,手下的瓷磚涼涼的滑滑的,摸起來很舒服。
作業寫完的時候大概一點了,街道上的人越來越少,我和我弟坐在涼涼的瓷磚上睡午覺,濃密的樹葉為我們遮擋了陽光,午後的風吹起來很舒服。

後來託管所裡邊的老師和阿姨騎著車子找到我們,滿眼焦急,看到我們的那一刻才鬆了口氣。她們把我和我弟抱上車,我弟一向很安靜,性格比較溫順,只有我年紀不大脾氣卻很倔,怎麼也不肯回去託管所,老師們很耐心地哄我,但我還是不肯回去,其中一個老師和我爸通電話,又把電話給我和我爸說話。我爸一向脾氣就很好,聽說我那麼固執也沒有凶我,只是溫柔地和我說著話,叫我聽老師的話,和她們回去託管所休息。

老師和阿姨問了很多,問和弟弟有沒有吃飯了,問怎麼不回去老師那裡,我說吃了,其他的就都不再開口回答了,她們以為我是和託管所裡面的小朋友們吵架了,現在是在鬧脾氣。
後來兩個老師把我和我弟送回託管所,我躺在床上的時候挺難過的,現在回頭看看從前,當時的難過,大概是因為有一種白忙活的挫敗感。

那時候我在無意間知道,託管所半宿生每個人一個月要交三百塊錢的費用,而我和我弟弟兩個人一個月就要六百,十年前的六百塊錢,在我的觀念里,在當時遭受災難的我們家,實在是一筆大開支,那個時候我覺得我們家真的很窮,雖然沒有體現在我和我弟的吃穿住行中,但卻體現在我爸媽的辛苦中,我一直記得我媽默默抹眼淚強顏歡笑的樣子,也記得我爸忙到大半夜飯都沒時間吃的樣子。

八歲孩子的心真的不大,想的東西都很淺薄很片面,可是對自己家庭遭受的苦難卻又很敏感,會因此不安和無助。
那個時候的很多個時刻,我下課的時候會默默地算著我和我弟在託管所吃一頓午飯、待一個中午,將會花費多少錢。
也很多次想著,是不是只要我和我弟不回去託管所,一個中午就能為我爸媽省二十多塊錢了?
當時不懂責任是什麼,自然也沒想過老師和阿姨一定會四處尋找我們,不知道自己會給別人帶來麻煩,以為我們只要不回去託管所,託管所就不會扣我們的錢,我們每個月就能為爸媽省下很多很多錢。

之後還是被勸說著,跟著老師回到了託管所,睡了個覺,毋庸置疑,又一個二十多塊錢飛了,當時一直在心裡嘆氣,早知道做的這一次沒有意義,就不帶著我弟在街頭遊盪白受苦了。
計劃失敗,也意識到沒法再成功,畢竟也不願意看到一群人穿街走巷尋找我們的樣子,所以後來便一直安安分分的。

過後,吃飯的時候託管所的管事阿姨笑著和其他老師們提起這個事,說起我,她說:沒想到平時乖巧懂事的姐姐,鬧起脾氣也這麼讓人不省心,帶著弟弟在外面遊盪,害大家出去找,還固執地不肯回來。

當時很多人在,我聽了她的話,雖知道沒有惡意,可是我的臉皮並不算厚,我小時候有一個特點,只要有人當眾討論我或者取笑我,我就特別容易哭。
所以當時有種不知名的委屈,紅了眼眶,怕丟人卻沒敢哭出來。

他們大概都以為那兩個孩子在瞎鬧在耍脾氣,可是他們直到現在都不了解,兩個孩子為了能減輕家庭負擔,內心有過的那些風起雲湧。


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媽帶我去剪髮,大概鑒於我前幾次剪髮亂動的不良表現,她對我說:
「不許動,不然師傅一不小心就會把你的頭剪掉。」

那次剪髮我整個人處在莫大的恐懼里,真的一點一點都不敢動。
臉上有髮絲掉落,很癢;剪髮店人多,很熱;師傅磨磨蹭蹭就是剪不完,很難受。
師傅說「剪好了」那一瞬間我就「哇」的哭了出來。
我媽只覺得我莫名其妙。


感謝點贊的各位,沒想到會得到這麼多贊。
講這些並不想指責父母或者其他大人,父母是最不希望孩子受傷的人,而世上帶有善意的人總是更多的。
分享自己曾經的感受,或許能給遇到類似情況的各位一個可能的答案。而畢竟每個人感受不同,對待同一件事的敏感度也不一樣。
孩子可能還不會表達,也不懂自己的情緒來源,從小的教育或許讓他們很難說出來或者像評論里的各位說的——反抗,他們需要多一些耐心、包容和設身處地。
如果因為我的這個回答,父母們會更多的注意孩子的情緒,而作為大人們與孩子相處時會更多的把他們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而非小孩子去戲弄,那麼我的回答就有意義。
謝謝。

—— 以下原回答 ——

小時候(不太記得多大,可能四五歲的樣子),記得一個夏天,爸媽下班回家,媽媽做飯,我爸給我洗澡。我突然就不肯,非要我媽洗,又哭又鬧,我爸莫名其妙,再加上一堆事要做大怒之下打了我強行洗澡了。
我一直蠻乖的,他們都以為我是鬧脾氣,其實當時我突然覺得男女有別,爸爸給我洗澡讓我害羞和抗拒,他們不知道,還當我是小孩子。
還有小學的時候去媽媽單位玩,一個叔叔看到我就要抱著我撓我咯吱窩,但那時候我已經開始發育了,總是會摸到我的胸部,我一直奮力反抗,但大人力氣大,而且當做和我玩,每次看到他我都要躲起來,很害怕。我不好意思說,但真的很討厭,而沒有一個大人意識到我是個女性,這樣的行為是不合適的,包括我的媽媽,我很絕望。
希望有孩子以及今後有孩子的父母們敏感起來,孩子長大的很快,把他們當做大人去看。


其實又有多少家長知道,在一些無理取鬧甚至冷淡的背後,是安全感的缺失。


我在諮詢過程中,遇到過很多無法與他人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的來訪者,並不是他們不想與他人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而是他們在小時候,就不知道應該如何去愛了。


有些時候你或許會無法理解你的戀人,不明白為什麼ta會不相信你,翻看你的聊天記錄,這並不是因為,你做錯了什麼,而是因為,不管周圍的環境多麼美好,ta也無法感到安全。

有些時候你可能會感到沮喪,為什麼你的戀人對你那麼冷漠,這並不代表著,ta不愛你,而是因為ta更害怕失去,所以不如裝作不曾擁有的樣子。

如果你願意,也許你就能夠明白瘋狂中深藏的焦慮,能夠看到冷漠背後被壓抑的不安。


而這一切,卻是因為小時候大人的一些「小疏忽」而已。

這個小疏忽是一些需求沒有得到回應,也就是題主認為的一些無理取鬧的行為,他們只是想要得到你的關注而已。

而我們可能會因為工作忙壓力大而沒有注意到這個需求,在我們看來,這些或許都是一些無關痛癢的小事,可是孩子們的認知與我們不同,會認為被拋棄了。

在我們沒有察覺的時候,一些認知就已經偷偷的進入了孩子們的大腦,並且在未來影響著孩子們的行為。

那麼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在一個需求大部分都得到照顧的孩子的認知中,即便照顧我們的人暫時離開了我們,但我們知道ta是不會離開我們的,我們可以繼續專心與眼前的事情,做我們喜歡做的事情。

而在需求經常被忽略的孩子身上,便會產生兩種不同的表現。

一種是迴避型,孩子在照顧他們的人離開時雖然也不會害怕、焦慮,但孩子會對照顧他們的人冷漠、疏遠,並且在照顧他們的人回來時也不會感到開心。

另一種是焦慮型,孩子會在照顧他們的人離開時感到十分焦慮,一分開就大哭,也不能夠接受別人對他的照顧,還會害怕陌生的場景。

是否感覺這些與我上面所說的在戀愛中的做法似曾相識,只不角色從孩子變成了大人。

但是,我說這些的意義並不是想要告訴你們他們有多麼脆弱,而是希望你們能夠去理解他們。也不是想要告訴那些缺乏安全感的我們,我們有多不堪。

挖掘過去負面記憶的意義並不在於挖掘,而是去理解那些記憶帶給我們的影響,並且幫助我們成為比過去優秀的自己。


也許我們小時候是脆弱無助的,一點小事就足夠使我們認為整個世界都要塌陷了,但是我們一直在成長不是嗎,以前認為比天大的事情現在我們已經可以淡然處之了。

我們可以戰勝過去那些使我們恐懼的事情,但是我們卻又時常害怕面對,那些恐懼烙印在我們內心深處,我們甚至連為什麼恐懼都不知道。

在小的時候,我十分害怕農村中常見水井,我害怕它會將我吞噬,以至於我很長一段時間見到水井都會繞著走,很長一段時間都被它所帶來的恐懼支配。

在遺忘了很久之後,我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再次見到了那種水井,恐懼的念頭再次浮現在我的意識中,我可以選擇像以前一樣,選擇繞著走,反正以後也很少有機會再遇到那種水井。

但我沒有,我不甘心被童年的恐懼繼續支配,但選擇面對恐懼,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最初是猶豫,我們的腦海中會出現種種可以說是荒誕的念頭,「我會不會在走到水井旁是掉下去?」「水井中都有有些什麼?」

然後是抉擇,後退或者前進。

選擇後退時,我們也就失去了面對真相的繼續。

選擇前進,也許你會發現,你所要面對的,不過是一座枯井。

在戀愛時我們經常也會被類似於這樣的一些信念所限制,「我不是一個值得愛的人」「他們都會離開我的」「與其等待他們離開,不如我先離開」

這些信念都是由小時候的事情所衍生出來的,我肚子餓了媽媽為什麼還不來喂我吃的,我摔跤了沒辦法起來媽媽為什麼不來扶我,媽媽都離開這麼久了怎麼還不回來。

所以他們會做出一些我們認為是無理取鬧的事情來證明自己值得被愛。


在作為父母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孩子們的這種無理取鬧呢。

要使他們明確自我與外界之間的關係。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沒辦法分清楚自我與外界之間的聯繫,他們會認為,我就是整個世界,我每時每刻的需求都要得到滿足,不然我就要死了。

父母需要使孩子認識到的是,我會給予你幫助,我也是愛你的,但我們並不是同體共生的關係,我不會什麼時候都替你完成工作,有些事情,只能夠你自己完成。

在這一點我十分欣賞我的一位姨夫的做法,在他的孩子還是嬰幼兒的時候,他會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

但是當他的孩子開始慢慢長大時,他不僅僅是說你應該怎樣去使用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問題,而我們會給予你幫助,他也會實際去做。

事情體現在一次爬山上,我們在一起爬山時,他不會去拉著孩子或者抱著孩子上山,而是就現在他孩子的背後,在他快要沒有力氣或者要摔倒時,給孩子一個支撐。

如果在小時候,家人給予了回應,就不會出現一些類似於「我是不值得被愛」這樣的信念,但是小時候的事情並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我們只能夠面對現在。

一、對於焦慮型依戀的應對
所以我們首先要理解的是,什麼是我們的核心情緒,什麼是我們的次生情緒。

在我們的戀人與我們分開時,我們所感受到的情緒,焦慮、擔心、恐懼等,所反映出的僅僅只是表面,我們所希望的被控制、時時刻刻在一起,實際上也並不是我們想要的。

我們想要的是脫離我們內心深處的,那種被拋棄的感覺。

這時候我們可以試著去檢驗我們內心的想法,有哪些是對的,有哪些是被誇大了的,有哪些是被扭曲了的。

例如在戀人沒有回我們信息時,我們的想法如果是「他肯定是不願意回復我的信息了,我讓他感覺到煩人。」那麼這個想法就是一個不合理的想法。

將責任歸於自身,必然會引起我們的焦慮,而且在這個想法的背後還隱藏著一個信念,「他也要像其他人一樣拋棄我了。」

認識到這個信念之後,我們需要儘可能的去用理性來反駁這個信念,但是一時半會我們是無法做的很好的,畢竟這個信念在你的腦海紮根了二三十年不是嗎。

這個信念所衍生出的情緒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只要我們學會接納情緒而不是去抗拒情緒,我們就就沒夠透過情緒的表面而找到問題的核心。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謹記的一點是,戀人並不是問題的來源,而是使我們的問題得以暴露的人。

所以我們是可以和戀人好好交流的,而且對於焦慮型依戀,最好的解決方法也是有一個穩定的可以給你安全感的戀人。

二、對於迴避型依戀的應對
如果說焦慮型依戀是將自己處於一種置身與火海的場景,那麼迴避型依戀也是將自己處於一座無人的孤島,不願意去交流,因為所有擁有的都可能會失去,只有那些不可能失去的東西,他們才渴望去佔有。

只有退縮才能夠使他們感到安全,只有自己願意走出心理舒適區才能夠開始改變。在這方面,我非常喜歡武志紅老師的一首詩。

當他們願意走出時,外界的一次失敗可能會使他們重新退回孤島。

所以我們只有儘可能幫助他們使那些由失敗經驗而造成的退縮替換為由成功經驗而形成的積極看法。


不管是應對孩子還是有不安全感的大人,我們都需要讓他們知道,你是值得被愛的,並且我正在這樣做。


我們很多人屬於焦慮型依戀與迴避型依戀,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做錯了什麼,我們只是還不知道,怎樣是一種好的愛的方式。

共勉。

———————我的其他回答———————
上一篇文章,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如何應對在感情中的迴避?(分享自 @知乎 安卓客戶端)https://zhuanlan.zhihu.com/p/26812466?utm_source=zhihuutm_medium=social


推薦閱讀:

……………!!……?
人們為什麼要在微博、Facebook 等上發布自己的狀態信息或者人生感悟?
子女有哪些不理性的情感邏輯是傷害父母的,對父母存在哪些常年的習慣性誤解?
一個人有實力沒野心是怎樣的體驗?
有一個不求上進的弟弟怎麼辦?

TAG:心理學 | 童年 | 兒童心理 | 發展心理學 | 教育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