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中國老齡化的未來怎麼看?

老齡化加速,但是相關的養老機構、養老服務還有養老的模式,都處於不成熟的階段,跟不上老齡化的步伐。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未來等到老齡化達到峰值的時候,將會出現大問題。你是怎麼看待中國老齡化未來的?在網上通過一些諸如養老網、南北巢、孝親·中國網找養老院靠譜嗎?這些養老類型的網站能對緩解老齡化起多大作用?


(說明:本文為我在工作時候的研究報告,因為工作原因不能夠對外公開,所以只能簡單談一下能在網上公開尋找的資料,不好意思.)
標題:我國正處於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老齡化進程

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中國1955年~1990年人口的變化情況顯示出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從年輕型向成年型轉化的過程;2000年開始計入老齡化社會。截止2014年底,65歲以上老齡人口佔比達10%,且根據最新人口結構的預測顯示,我國老齡人口比例正加速增大,社會面臨的養老問題越來越嚴重。

1.中國老齡化階段
按照國際研究結果,老齡化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初步發展-快速發展-成熟發展.如何判斷所處的階段主要依據老齡撫養、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比等。而且還和整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均收入有密切關係,因為這需要判斷這個國家養老地產的未來發展空間。

接下來我們看下中國老齡化已經是什麼水平了。

2.我國家庭結構對養老的影響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和計劃生育的實施,傳統家庭養老模式遇到極大的挑戰

  • 生育率下降,「4-2-1」家庭結構模式加劇了子女養老負擔;
  • 死亡率下降,平均期望壽命延長,一方面,子女贍養老人的時間延長,另一方面家裡會出現兩代老人,出現低齡老人贍養高齡老人的情形。
  • 空巢家庭比例上升,家庭養老面臨更大困難。
  •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來自職場的巨大壓力使子女對父母的悉心照料力不從心。
  • 隨著50年代出生群體(第一次人口出生高峰)開始步入老年,他們是獨生子女的第一代,421家庭結構使得家庭養老難度加大,客觀上需要市場化的養老機構。

3.國家政策連續出台

近10年來我國對養老事業愈加重視,相繼多項政策,保障老年人能夠老有所養。而我國目前養老立法仍處於起步階段,仍有待建立健全行業標準、開發運營體系、財政稅收等相關政策。

主要核心要點如下:

  • 土地:《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指導意見》國土資源部2014.4——有償方式供地(租賃或出租)。可制定養老服務設施用地出租或先租後讓供應的鼓勵政策和租金標準,鼓勵以租賃方式供地。最長租賃期可達50年。出讓和租賃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設定抵押權。在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內增加非營利性養老服務設施建築面積的,可不增收土地價款;若後續調整為營利性,應補繳相應土地價款。
  • 稅收:《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產業的若干意見》2013【35】——對民辦養老機構提供的育養服務免徵營業稅。養老機構在資產重組過程中涉及的不動產、土地使用權轉讓,不徵收增值稅和營業稅。對營利性養老機構減半/減免徵收行政事業性收費,用電、水、氣等按居民生活類價格執行。
  • 財政補貼:《關於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2015【35】——推進民辦公助,選擇通過補助投資、貸款貼息、運營補貼、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服務機構。如北京規定「社會辦養老機構每新建一張養老床位,最高補貼1.6萬元,最低補貼800元;每實際入住一位老人,按床位每月補貼100元。」
  • 金融創新:《關於進一步做好養老服務業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2015【992】——加快金融產品創新和服務方式創新,拓寬信貸抵押擔保物範圍,積極支持養老服務業的信貸需求。逐步放寬限制,鼓勵和支持保險資金投資養老服務領域。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開展養老產業專項債券發行試點。

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請不要轉載及擴散)


養老機構是要改革的,像有些一線城市的養老機構,一般情況的老年人根本就消費不起。改革不是說改就能改的,政府方面的相關文件有的並未實際落實,有些短板還需要我們去補。這一些都需要一個過程,不斷去探索,實踐,修改。不僅是需要社工以及相關方面的人的支持,更需要社會的支持。(僅發表個人理解)


前一批老人去掉後,接下來由於計劃生育,又變成低齡化,然後又由於二胎政策,變成了老年化,一點都不能穩定發展,瞎搞,現在一旦發範圍展開各種養老產業的化,過了這一階段得等死。
正常一點就按區域劃分,一塊區域設立一個配置完善的社區養老院,白天社區養老,晚上居家養老


我就老年產業這方面談一談自己的觀點。
現在的大多數老人,除了會關注養老政策落實到每個人頭上的養老金和補貼,對養老產品的認知實在太低。缺少途徑了解是其一,不想了解懶得了解也是重要原因,這裡明顯存在的老年人對於新產物的抗拒。
子女們對老人的關係其實也沒有那麼強,大多數人認知僅僅停留在對老人健康照顧的層面,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市場不被關注(通常大家以為常回家看看就好,其實還不夠,更何況多少人做到了常回家看看?)
我想,可能要等開放的70後以及80後90後成為老年人群體的時候,才是老年市場繁盛之時。


瀉藥。雖然廣告意圖很明顯還是禮貌地談下個人看法。
自我介紹:護理學本科,不時關注下醫療+互聯網、養老,畢業論文寫的就是養老護理相關。

問題2:我並不知道孝親·中國,百度了下,「孝親?中國是全國領先的養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社會福利中心查詢平台」,類似「攜程」。大二時,杜鵬教授(中國老年學學會副會長)來我們學校開講座時曾和他聊過這個商業模式。這個模式的前提是供大於求,而目前(及格的)養老機構數量遠遠小於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so你懂的。

問題1:我如何看中國老齡化的未來?首先需要說明目前我國雖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但距離深度老齡化(&>75歲)仍有一段距離,而深度老齡化人群才是「老年護理」的主要buyer。然後說下存在的問題:
1.養老護理市場缺失:

第一是由人口結構造成的。我國雖 然已經步入老齡化國家,但距離深度老齡化還有一個階段。並且我國老齡化呈現明顯的區域化特徵,我們能看到部分區 域如上海、北京這種護理的需求已經在逐漸增長。

第二則是由政府政策缺失造成的。從護理這個行業的產生來看,由於其接收對象的特殊 性,護理行業發展初期往往具有一定的政府福利性質。政策參與以及財政支持將會培育 最初的護理人才、護理技能以及形成比較完善的護理等級、標準等制度,護理市場的培 育和發展才會逐漸拓展至養老其他領域。後期隨著老齡化提速以及居民收入增長逐漸, 護理市場的完善也是市場化養老的重要鋪墊。

而我國在1990-2010年之間在養老護理方面的財政支持力度非常弱,根本沒有形成完整有序的護理市場,相應的市場上也缺乏成熟的護理服務供給者(非常缺護士!!!非常缺護士!!!非常缺護士!!!)。


2.支付方缺失:

無長期護理險。養老保險和醫保對於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醫療都發揮了一定作用,但是還是難以完全滿足日益增長的老年人的長期照顧和護理需求,而這種需求不是單一的,不僅僅是養老,或者僅僅是醫療,而是涵蓋了養老服務和醫療照顧,是現在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分別獨自難以承擔的需求。

醫保一家獨大,商業健康險無法上位。同時由於中國特殊的醫療體制,目前商業健康險無法真正保障客戶健康,再加上國人缺乏預防保健意識,商業健康險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最後:老齡化問題是國家重大民生問題,雖然現在仍存在很多問題,相信國家、市場一定會聯手解決好這個問題,即使漫長的等待。


坦白的講,現在我司在做的幾個項目,都面臨完全賣不出去的尷尬。屬於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央媽一句話你不敢不從

強制二胎,削減養老費等等等等

反正利用完成扔了就行,屁股都不用擦,還敢造反了不成???


推薦閱讀:

中國人口危機,人口老齡化,這個盤改誰接,鍋誰背?
有哪些國家在人口減少的同時實現了經濟增長?
全人類是否在有意識的減少人口數量?
為什麼中國即將進入老齡化大多數人還是認為房價不會跌?
上海是中國老齡化最嚴重城市,其經濟是否將因此遭受重創?

TAG:老齡化 | 老年服務與管理 | 養老地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