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知乎回答問題對心理諮詢師的長遠發展是否有弊?

心理諮詢師可以藉助知乎這個很好的媒介,幫助別人分析和解決困難,並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不僅心理諮詢業有這種現象,其他行業也有)。但是,一個心理諮詢師需要通過現實中積累大量臨床經驗才能真正地提升自己在心理諮詢的成就和地位。
諮詢師們在知乎答題是否會影響自己在現實中提升自己的空間?大V們對自我的評價是否會產生偏差?諮詢師們在知乎答題的風氣是否會影響到整個行業的發展呢?


「提升知名度」 和 「提高水平與地位」 是兩回事,沒什麼關係。
打個比方就清楚了: 在知乎混的各類諮詢師,就好比是一樣特色吃食。有的是醬豆腐,有的是臭豆腐,有的是麻豆腐,有的是奶油蛋糕,有的是提拉米蘇。這些吃食把自己在這裡掛出來,只是為了遇到喜歡吃自己的主顧。而對於不同的主顧來說,愛吃提拉米蘇而討厭臭豆腐的,依然討厭臭豆腐。

知乎,只是讓臭豆腐和提拉米蘇都更好的找到適合自己的主顧而已。
但提拉米蘇們千萬不可錯認為,有更多的提拉米蘇愛好者出現就意味著自己「水平提高」了。只是你與匹配的主顧增加了見面機會而已。知名度確實提高了,這得感謝網路感謝知乎,但你的水平沒太大變化,其實。

當然啦,這塊提拉米蘇經過與提拉米蘇愛好者更多的工作,水平確實提高了,那是實踐使然。如果沒有當初在知乎的答疑活動就沒有可見度,沒有可見度就沒有主顧,就沒有實踐,就沒有提高。


在知乎的知名度,和心理臨床工作的知名度實在是兩回事。不僅不能等同,還會影響諮詢師的工作和發展。理由如下:

其一

在知乎,你可以抖機靈,抖包袱,賣噱頭,秀學識,顯擺出身,拼爹,賣萌,甚至秀你的人品下限,都可以贏高票,高關注。知名度高高的。

做心理醫生,靠的是一個又一個小時,和你的病人泡在一起,提供你的人格和自我功能給他用,忍受焦慮,提供支持,提供理性,提供智慧,陪著他一點點變好,慢慢積累能力,提升知名度。

這完全是兩個體系的能力。一個知名的強力戰士,高防高紅的肉盾,會是一個高藍高輸出的法師或者弓箭手么?

不排除這種可能,但也只能說,沒啥關係。

其二

心理醫生的實力,是靠和病人的隱私捆綁在一起才能體現的。想在公開場合體現你的實力?提供病人隱私你也就別再干這個了。不提供隱私?怎麼體現功力?

靠回答知乎上暴露自己隱私的知友的提問?最多只能是展示你看過多少書而已。和你的臨床,還是差很遠。差一些的,只剩抖機靈。
而且,私秘的事情,是不應當拿來在公開場合說的。作為一個愛心,責任心爆崩的諮詢師,我們應當教會這些知友尊重自己的隱私,用更合理更有效也更安全的方式求助。
退一步講,作為一個正常負責任的醫生或者諮詢師,你的答案應該是:「請到最近的專業醫療機構求助。」
多說兩句,作為一個合格的醫生或者諮詢師,你至少有能力分得清,濫好人可能帶來的傷害,以及與成熟的負責任的態度之間的區別。

第三

如果不火還好,真要火了,太把知乎上的名聲當真了,一定會影響諮詢里的狀態。如果你聽過這句話:「諮詢里叫移情,諮詢外叫生活」,並且明白它是什麼意思的話,就會明白,上面的說法不假。

所以,結論是,作為諮詢師,不要太把知乎上的名聲當回事兒。否則對自己有害無利,對你的咨客也一樣。

言盡於此。

---------------
仔細想想,我也正在知乎上答題,力求有水平,吸引眼球,企圖博取名聲,多爭取幾個潛在的咨客。這也正是我最初決定到知乎開混的初衷。哎,生存焦慮啊!哎,各種自己打臉啊!

你們拍磚,我去哭一會


玩兒知乎小兩年了,個人感覺答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業務提升。
當然,重要前提是我不會因為答題而放鬆下來自己在地面開展實踐活動,這是重要前提。
為毛醬講呢?
因為說實話,每次答題至少都是一次個人知識體系的梳理總結,有的題目會涉及到我能力範疇以外的事情,還有很多題目會提醒我某些知識已經記不清了。是個複習的好機會。

另外就是對自我評價會不會有偏差呢?
會的!
因為他奶奶個腿的越來越自卑了好不好!以前在我這個小地方覺得自己還挺不錯的,結果拿到知乎上發現哎嘛比自己牛掰的人海了去了!
我應該確切的說,不是越來越自卑,而是越來越理性的看待自己到底水平如何。

知乎上答題會不會影響到行業風氣?
我沒研究過,只能很自我的說,

這個行業的風氣還能查到哪兒去?


首先我不認為知乎上簡單的幾個字就可以解決真正的心理問題,文字是不能替代真實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的。我有1w+的關注粉絲,也不能等同於我是一個不孤獨的人。
其次,談到知名度的關係和影響現實的的空間問題。我想這麼回答會是比較明確和簡單的。我想你下載再多的健身App,不去動一動,也不能真的減肥或者塑形的.......
同樣,關於風氣和自我偏差的問題,我也想這樣類似的回答一下,麥當勞在中國傳播了這麼久的快餐文化,也沒見著魚香肉絲沒了市場........


就業內而言,在知乎回答的文字描述,只是對經驗的總結,經驗來自於理論的學習、個人的體驗、深入的思考、用心的實踐,但不是來自於自己在知乎答題以及看別人的回答。
因此:
1.提升自己是在學習、體驗、思考和實踐中去提升,不是靠在知乎回答來提升。如果答題的時間多到不得不壓縮以上這些的時間,我個人認為是不可取的,沒有充分的個人成長,就沒有好的答案。
2.對自我的評價永遠都不是以外界的肯定、關注與贊同為參考標準。
3.答題的這一形式,對行業可能會有一定的影響,但只要行業的規則設置科學而人性化,這種影響將會是推動作用。
4.我個人在知乎答題的唯一目的,只是為了傳播精神心理衛生知識,將知乎作為一個普及知識的平台,所以可能和其他人不同。


如果一個諮詢師被他人讚賞時,就會迷戀這種感覺、並且以為那就是「事實」,那麼無論在不在這裡答題,都一樣會產生你說的「評價偏差」——這並非是答題導致的,而是帶著這種動機在答題,答題是結果而非原因。
反之如果諮詢師對自己一直保持覺知,那麼答題就完全可以是有助於鍛煉專業能力、並且也能帶來現實利益的事了。

會不會影響提升空間,一方面和上面說的類同,另一方面,要看答題時能否區分:我是在答題,而不是在諮詢,同時,又不僅僅是「答題」——意思是,如果只是就事論事、用「知識」在答題,而完全沒有在鍛煉專業能力——比如「聽」弦外之音、捕捉情緒、聚焦於動機和需要、或者也可以加上評估等等,那麼答著答著就把自己答傻了。反之也要明白,這畢竟不是諮詢,無法取代個案的實戰經驗,最多作為從業初期,個案不足的一種補充罷了。

至於對行業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多真正專業的從業者出現在這裡,那麼人們也會越來越多地了解真正的心理諮詢大概是什麼樣子,整體上總有個推廣的效果。
如果你提問的意思是,會不會這麼多從業者在這裡回答問題,會使得人們形成「只要在這裡提問就好,都不用去心理諮詢了」的印象,這可能不會發生——
因為一來像上面說的,有經驗的諮詢師會很清楚這個界限,不會在答題時製造這種混淆。
二來有能力接受諮詢的題主,無論是否在這裡提問,都一樣會去接受諮詢,反倒有可能因為看到高手的回答,更明白諮詢是怎麼回事,從而更容易做出接受諮詢的決定;反之,不具備接受諮詢條件的題主,來不來提問,都一樣不會去諮詢……

對答題者來說,說到底一件事情有「利」或「弊」,並不取決於事情,而是取決於做事的人。想做一個專業的諮詢師,做什麼事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在做的時候,始終儘力在覺察。這個條件,才真正決定了一個諮詢師的「長遠發展」。


這個問題問的很有趣。

其實,我認為在知乎答題並不能夠對諮詢師的諮詢水平有很大幫助。因為心理諮詢和給人答疑解問是兩種不同的概念。首先心理諮詢是挖掘求助者內心根源的痛苦之處和不合理的地方,通過心理諮詢專業的技術給求助者進行治療,給人回答問題,只能根據問題的性質加以闡述心理現象。對求助者本身的心理問題的解決起到的幫助是很少的。

其次,文字的感覺比不上現場諮詢的感受。做過諮詢的都會深有體會,這點就不再多說了。
最後,說句不好聽的話吧,在知乎上答題的大多數諮詢師,實際上是想拓展自己的諮詢業務,找尋潛在的客戶,賺點錢養家糊口,我相信技術很好的大師會有,但大多數還是需要加強諮詢技術的。真正優秀的諮詢師,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來訪者要找他,還有大量心理培訓的事情要做,網路進行諮詢的次數很少很少。

給很多求助者一個建議:要找一個靠譜的諮詢師,盡量現實中去找吧,別在網上亂找諮詢師。一是空間和時間有限,諮詢達不到效果。二是諮詢師水平良莠不齊,很容易上當。三是先過了自己的心理關,進行收費諮詢。

雖然話有點刺耳不太好聽,但卻是心理良言。我是諮詢師,但從不主動拉客戶諮詢,只有主動願意來做諮詢的求助者,才是真正理解心理諮詢這個行業的人們。


碼字多的是來展示自己,提高知名度的。象我這樣的倒是剛好相反,忙完了一天的工作,過來隨便逛逛,放鬆一下的。有啥有趣的話題,有趣的人,瞄瞄。有興緻參與的話題,隨口搭兩句。:)


有發展的都忙著掙錢去


炸出一堆諮詢師,壘多了一個一個關注


你可以叫諮詢師我也可以大家都可以,虛擬的世界隨便我們怎麼開心。在這個世界沒人給錢,就沒人幹活。真正的諮詢師不會整天抱著手機,都賺錢去了。


推薦閱讀:

暫時不具備條件去看心理醫生的時候,有哪些可靠的辦法緩解自身問題?
文字心理諮詢行不行?
如何與心理諮詢師談心理諮詢的費用?
在北京或上海,一個持心理諮詢碩士學位的二級心理諮詢師的在剛入行時的工資大概是在怎樣一個範圍?入行兩到三年以後呢?

TAG:心理學 | 知乎回答 | 心理諮詢 | 心理諮詢師 | 自我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