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一首歌屬不屬於後搖?

沒問題了


好問題,厚著臉皮說一句謝邀呀。
後搖現在基本不太聽,除了關注的幾個隊兒以外,新樂隊已經很少聽了,所以以下討論都基於07-13年聽後搖時積累下的印象,可能現在出現了新的變革也未知。
1 首先說一句,後腰是一種風格而不是流派。所以不管怎麼裝酷也逃不了被囊括進rock這個類型的。然而之所以前面加個post是因為它是對傳統rock音樂的一種改變,具體表現一個是弱化主唱的存在,在大部分後搖歌曲里人聲是不重要的,僅僅被視為類似於吉他鼓等樂器一樣的存在,哪怕人聲採樣之類的其實也不過是視為一種樂器罷了,當然現在大量後搖樂隊患上了不用採樣不舒服不找點抒情的歌詞不舒服斯基的毛病我也是醉了。
2 其次的表現在於,由於人聲的弱化,重視樂曲結構,大量樂隊採用天爆所謂的「靜-動-靜-動-靜」的循環往複結構,讓人的情緒跟隨著旋律的走向而飄散,所以時長一般還比較長,比起一般歌曲的四五分鐘,後搖十分鐘往上簡直都不是事兒。
3 風格的多變化。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點,後搖的包容性極強,幾乎任何別的風格都可以與後搖相交融,metalemoambientjazzavant-garde等等都可以與後搖搞一搞,包羅萬象,你聽到什麼都不奇怪,音樂大同,哈哈。
4 此外,後搖我基本分為走心的和走新的兩派。走心派以天爆EFmono為首,注重旋律,注重情緒的渲染,感情激烈起伏,是比較情緒化的表達,這也是大部分後搖樂隊走的路。走新派以tortoise、GYBE、mogwai等這些老牌後搖隊為首,注重的是對傳統音樂的突破與顛覆,晦澀、冗長的結構,不重視旋律與結構,低沉單調的重複,情緒隱匿,任由聽眾的思緒飄散。當然,這也是九十年代post-rock一詞的來源。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美國村聲雜誌刊載了一篇由英國樂評家西蒙·雷諾茲(Simon Reynolds)所寫的文章,西蒙先生描繪出,在九十年代中期,一群以"Drag City"、Trill JockeyToo Pure這幾個廠牌為主的地下樂隊的音樂,而在此一大範疇下,恰好當時的芝加哥市、英美兩國及歐洲各地,均有一堆當地的地下樂隊符合西蒙先生的描述,而他在文中便首次以"Post-Rock"一詞,暫時統稱這些勇於突破現有搖滾樂定義的前衛團體。一些音樂雜誌便以"Post-Rock"來正式稱呼這群致力於搖滾樂新美學的新生代樂隊。

其實判斷一首歌是否後搖吧,說到底,還是聽歌。先聽經典後搖樂隊,後搖四王「monoGYBEmogwaiEITS」,後搖新四天王"pglostTWSYGIAAeuphria「,諸如此類。【以上排名完全根據個人喜好,不喜歡你咬我啊】多聽就會有一個粗淺的印象或者判斷標準,找你最喜歡的樂隊,查查他們的訪談里表示欣賞的樂隊,以此深挖,你就會找到自己喜歡的,也會對後搖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了。

不要看蝦米豆瓣的標籤,真的,非常不準確。在後搖井噴的那幾年,幾乎任何一個氛圍、釘鞋都被貼上後搖標籤,我也是醉了。

再推銷一個非常不靠譜的辦法,樂隊名曲子名越長越蛋疼的越有可能是後搖。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後搖里人聲的弱化,於是就用這種辦法來坦誠告訴人們曲子的情緒營造歌曲的情緒,也不失為一種取巧的辦法。諸如」當我離開了我覺得很難過可能那天下著雨你在看著我微笑我不知道你在想些什麼看著你陽光落入你眼裡可能我的前任都死光了「blablabla的蛋疼曲名,當然你也別拿李志的」當我離開了南京沒有人和我說話「以及AKB的76字歌曲來跟我抬杠啊!!!

【再認真吐槽一句,就如我以前說到的,後搖這種風格已經不復當年,她不應該被陷入可以預期的期待里,不應該被陷入循環往複的結構里,請努力擴展它的無限可能性。也不要用一首歌一個樂隊是否後搖來判斷他,請給它足夠的包容】

剛才看到了補充裡面的菅野洋子,也是我很喜歡的日本作曲家,不過那種一般被視為BGM(background music),是一種與搖滾不同的音樂類型。一般而言,我們將音樂分為獨立、流行、搖滾、古典、電子、爵士等類型,在各種類型之下還有細分,一般來說post rock是歸類在搖滾類型下的風格,BGM是歸類在舞台娛樂這個特殊類別下的。二者不同在於,後搖是為音樂服務的,BGM則是為了舞台電影動漫等特殊娛樂形式服務,簡單來說,就是為畫面服務的。


謝喵。
當我們談論一種風格的時候,其實是在談論兩件事情,風格的音樂屬性和風格的精神屬性。並且一種風格的音樂屬性和精神屬性是可以不斷變化的。

舉個栗子:
搖滾,他並沒有統一的音樂屬性。朋克金屬民謠獨立後搖前搖左搖右搖,聽起來有巨大的區別。但是他們在精神屬性上是統一的。他們都屬於小眾文化,這些樂隊(大多)都是為了音樂而從事音樂的,沒有商業或者其他目的(儘管有些掙錢了、出名了,初衷還是為了音樂)。某國好聲音裡面,他們演唱的作品聽起來是搖滾,但我個人認為他們(大多)不滿足搖滾的精神屬性。

朋克,早起的朋克聽起來是一個樣,簡單粗暴的三和弦和節奏型。後期的朋克又是一個樣,更豐富的旋律變化和效果器的應用。但是朋克的精神屬性始終沒變。比如下面這個視頻- -

給我一分鐘-因別人的拖延而只剩1分鐘表演時間,綠日果斷怒了,數數視頻有幾個fuck_視頻在線觀看

大概就這麼個意思,接下來說重點!後搖。

豆瓣有篇文章,把後搖分成了後搖1.0時代和後搖2.0時代。其實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後搖1.0時代的特點就是反傳統(注意搖滾在精神層面更多的是反對流行和商業),很多樂隊都在嘗試將新的不同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音樂當中。從編曲到配器到創作方式,徹底顛覆,天馬行空的想像。由於大家都在玩自己的,沒有什麼參考,所以音樂屬性上並沒有統一,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才讓後來的後搖2.0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後搖的精神屬性,反傳統,創新。實驗搖滾,自賞(盯鞋),氛圍,我個人認為,他們都屬於後搖1.0,因為他們的音樂理念與後搖相同。在精神屬性上,後搖(postrock)包含了實驗、自賞、氛圍、新古典,就像搖滾(rock)包含了金屬民謠獨立。

後搖1.0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請看下面這張專輯:
Von專輯_VonSigur Rós_在線試聽
沒錯!專輯名就叫Von!東京殘響裡面的Von!
看下發行時間:1997年06月01日。在人們糾結動畫里Von是什麼意思的時候,西瓜肉絲在18年前已經看穿了一切。

經過漫長的摸索,後搖終於走到了2.0時代,具體的時間點我也說不清。反正在眾多大神摸索了十幾年之後,大家漸漸形成了一些特定的音樂特點,也就是後搖的音樂屬性。

後搖的音樂結構特點與傳統搖滾樂有何不同? - 後搖喵洗月的回答
之前說過一些。
再補充些別的元素:採樣、效果器(延遲、重複)、演奏手法(重複單音、重複和弦)、時長、音牆、和聲走向、復調、豐富的配器(如古典器樂)。這些音樂屬性都是在1.0時代中慢慢探究出來的,而且新的形勢還在不斷出現。以上這些元素,只要聽到其中的幾點,就會有後搖的感覺。

現在回答題注的問題。
判斷的方法就是多聽。聽的越多就能感受到後搖更多的音樂屬性。
第一次看東京殘響的時候就覺得是一個冰島的樂隊做的配樂,因為配樂的風格跟西瓜肉絲(Sigur Rós)和ólafur Arnalds感覺很像,他包含了冰島後搖樂隊的一些常見元素。並且很多時候這些東西是很難說出來的,就是一種感覺,內在的東西,隱藏在聲響後面的東西,這要是優秀音樂家的魅力。(菅野女神萬歲!)

以上。


入坑不久,說點感受,如有差錯,請更正。

首先,大部分是沒有人聲演繹的,偏向純器樂演奏,注重突出音色,在有些作品中人聲的參與也是屬於陪襯的效果。時長不定,有十幾分鐘,也有4分多鐘,多數曲子時長較長,因此後搖經常被調侃太持久。

後搖帶給人的音樂感受多半是鎮定,清醒,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搖滾那樣,一身鮮血往頭腦里灌的激烈,但並不意味著它不包含情緒,它更多的是理性的宣洩,可以是宇宙的浩瀚感,也可以是陰天下的迷惘,也可以是夜半走在街道上的清冷感。

如何識別一首曲子是否是後搖,除了具備以上特點,還有就是分析其結構。它是一層一層器樂疊加形成的音牆,一開始是很一層器樂的鋪墊,再接下去是一種一種的器樂往上砌,渲染,最後是火力全開的高潮,其中可能會有節奏、旋律走向、器樂類型的變化。正是一首曲子的起承轉合。

最後想說說當初在蝦米上看到的一期介紹後搖的專題,名字叫《把器樂蒸餾成詩》,不得不說這個名字起的到位。一眼即可就感受到了後搖給人感受的純凈。入坑好專題,叫它第一首就是惘聞的《污水塘》呢,鏈接在此:http://www.xiami.com/events/post-rock,我想說除了這些特點能在比較快的時間內鑒別出來,仍需要多聽,任何音樂風格都需要一定理解,形成記憶,以後聽到的時候才能想明白「噢這就是後搖!」

知乎首坑,填完啦。


聽後搖一年多,經常在向別人推薦後搖曲子的時候,被別人反問到底什麼是後搖,然後我一般都是這樣解釋的:

首先後搖,我個人認為,和搖滾樂有相似的地方,主要是在樂器方面,一般來說後搖大多也是使用吉他、貝斯、鼓、鍵盤等樂器,所謂的」搖滾四大件「,當然也有例外的。

也就是說,如果把一首典型的後搖曲子拆解成單獨的音節,它的音色和搖滾是一樣的。吉他還是吉他的聲音,鼓點還是鼓點。

然後,說說不同點,這是重點~

1.多樣性,變化
後搖的曲子更富有變化、旋律更多樣性,在同一首曲子里,你可能會聽到很多不同旋律,而且通常是急緩交替的節奏,有時還伴隨著不規律的停頓等。

2.曲子的結構
一般來說搖滾樂(以及流行音樂等)都是有結構的,比較常見的就是「前奏-主歌-副歌-間奏-高潮-結尾」。但是後搖基本上沒法這麼去歸納結構,因為貌似沒有什麼固定的結構。

3.人聲
後搖不是一定沒有人聲,只是大部分沒有人聲。我覺得應該這麼說,後搖里,人聲的優先順序降低了,降低到了可有可無的地位。

4.長度
一般後搖曲子的長度都偏長,七八分鐘一首曲子再正常不過了,10分鐘以上的也不少。至於為什麼會這樣,我也不知道。

當然,我不懂什麼樂理知識,以上這些只是憑自己聽的感受在胡逼~ 如有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指正。

最後推薦一些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後搖樂隊:

國外:explosion in the sky,MONO,sigur rós,mogwai,god is an astronaut,hologram,pg.lost,sleepmakeswaves

國內:文雀


後搖就是將循環往複與逐層遞進結合到極致


對於核狗來說,後搖這種風格實在太好辨認了啊QvQ


在我看來後搖的特點是核心旋律貫穿始終,然後有量變的積累,有質變的飛躍。


後搖一般就是
哼哼 哼哼 哼哼……哼哼 ……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 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


看文案,裝逼到沒底線的說了一頓特別高深的話又好像什麼都沒說的絕對是後搖。

比如這個「這些精密連接構建而成的聲波,映射了這道粉碎界限的光影,呈現出一派迷人的東西方文化衝撞後的嶄新氣質,新、複雜、精巧、並令人驚奇。既有對傳統的致敬,也充滿對未知的憧憬。在搖滾樂已經喪失了真正反叛意識,並且很難從自身的陳舊模式和空洞姿態中自拔時,他們顛覆性的從種種潮流中破浪而出,在無盡創造力的藝術王國里著力於構建最純粹的美。」

再比如這個「過去的幾年,感覺時間軸綳上了彈簧,加速度使人充滿了莫名的興奮和窒息感。才剛習慣的十年一代的講法也已經過時,眼前的生活如速度失控的幻燈片般閃爍變幻。移動網路似乎把人與人拉得很近,其實是改變了我們的存在方式,讓今天的「關係」成為一堆堆堅硬的數據模塊, 不滅不凈,無法交融,你甚至不能選擇不參與其中,隨之深深墜入時空堆積過載又不斷撕裂的縫隙中。
越過歲月鴻溝就是Sweet Home, Go了?是的,不過是另一個歲月鴻溝,英語的。音樂總是或輕或重,但它從來不是精神糖果或者情緒解藥,但我總是幻想著它那強大的氣流能讓時間暫停,把你我從冰冷的深淵噴到九霄雲外,然後摔到粉身碎骨。」


跑火車電台 有兩期節目 專門聊後搖的 很不錯 做客的嘉賓是惘聞樂隊的主唱 老謝 節目內容很豐富 裡邊也有你想要的答案 我在蝦米音樂上聽的 你去找找


個人理解真正的後搖是精神層面的,運用能發聲的樂器營造氛圍,可以是壓抑,振奮,張揚,平靜,深沉,可以是一切。
聽的曲風很雜,可真正能讓我忘卻一切與故事有關的音樂,還只有後搖。


忘記在哪裡翻到的了,可以說是入木三分了→_→


太多標籤對後搖有錯誤的理解了…


個人愚見:

搖滾三大件 + 人聲弱化(或沒有)


建議先去了解什麼是後搖……另外也不是所有後搖都純音樂……有的也會加入少量詞渲染


後搖可以聽一下:柳葉魚


推薦閱讀:

有哪些很燃的後搖?

TAG:後搖PostRock | 菅野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