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論文多次被拒稿是什麼體驗?


到最後就是這樣:

我翻開回複審稿意見的文檔一查,這文檔沒有作者,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我們認為這樣才是對的」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八個字是「審稿人您是我爸爸」!

——《科研日記》


昨天晚上十一點半,接到導師電話,說「沒關係啊我們改一改投XXX雜誌」BLABLA,一副安慰我的語調。過了一會我反應過來,文章又被拒了。

當時我就稍微愣了一下,感覺就一點點失望吧,沒太多情緒,默默打開工作郵箱,去看審稿人意見。

一個拒,一個大修。拒的那個語氣很惡劣,當時也沒生氣,就覺得這貨咋這麼沒教養。大致掃了一下,我就跟妹子視頻去了。

今天起來,重新看了下審稿人意見。發現那個拒的審稿人雖然一副小人得志終於有機會顯擺的語氣,而且個別意見提得很扯淡,但他有好幾條關鍵的意見都點出了我所忽略的地方,並且關鍵的是,這幾條意見都給我點出了我應該看但是我沒看過的經典文獻!
然後我下午就盯著這個審稿意見去下文獻,邊下邊笑,因為看著文獻標題,我就知道這些文獻內容涉及我做的方向的關鍵理論部分和最規範的材料表徵方法等(插一句:我做的有機場效應晶體管,北大某知名教授引以為傲放在基礎有機化學第四版封面的BDOPV有用在這上面,性能excited)。我還沒看文獻就已經確信,看完他說的這幾篇文獻,我的水平又會有提升了。

晚上洗澡的時候想到這事,我一個人洗著澡就傻笑開了,這次被拒稿,既有機會讓我完善我的論文,又讓我讀到了該讀的經典文獻,我想著想著就激動起來了。。

所以這次又被拒稿,其實。。。。我被拒得還挺。。。。開心。。。。的。

某哈佛出身的導師跟我聊天的時候跟我說,等你多被拒幾次稿你就知道怎麼寫文章了,我現在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了。雖然我還差非常非常遠,但我自己能感覺到,經過幾次拒稿,我提升了很不少。

但是也有很不好的地方,我年底要申學校了啊,本來指著這篇一區去申個好點的導師和學校去搬磚的,套磁的時候還能拿這文章說一下,現在。。。來不及了(手動大哭)順帶吐槽老子托福考得好差啊托福考試好貴啊(繼續大哭)想當發考題的我要當失學兒童了啊啊啊啊啊啊(大哭不止)

以及那個審稿人的語氣真招人討厭啊,雖然他的意見對我有幫助,但如果他真在我面前出現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對他豎中指的。你妹的。。。。我保證不打死你。。。。


導師再也不用擔心我的論文:如何有策略的答覆審稿人?
國家社科期刊資料庫

如何有策略有技巧的回複審稿人就顯得尤為重要。好的回復是文章被接收的重要砝碼,而不恰當的回復輕則導致再次修改從而拖延發稿時間,重則導致文章被拒,前功盡棄。下面把我平時總結的一些答覆審稿人的策略和寫回複信的格式和技巧跟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絕對服從編輯的意見。在審稿人給出各自的意見之後,編輯一般不會再提出自己的意見。但是,編輯一旦提出某些意見,就意味著他認為這是文章里的重大缺陷,至少是不合他的口味。這時,我們唯一能夠做的只能是服從。因為畢竟是人家掌握著生殺予奪的大權。

第二,永遠不要跟審稿人爭執。跟審稿人起爭執是非常不明智的一件事情。審稿人意見如果正確那就不用說了,直接照辦就是。如果不正確的話,也大可不必在回復中冷嘲熱諷,心平氣和的說明白就是了。大家都是青年人,血氣方剛,被人拍了當然不爽,被人錯拍了就更不爽了。

尤其是一些名門正派里的弟子,看到一審結果是 major 而不是 minor 本來就已經很不爽了,難得抓住審稿人的尾巴,恨不得拖出來打死。有次審稿,一個審稿人給的意見是增加兩篇參考文獻(估計也就是審稿人自己的文章啦),結果作者在回復中寫到,making a reference is notcharity!看到之後我當時就笑噴了,可以想像審稿人得被噎成什麼樣。正如大家所想的那樣,這篇稿子理所當然的被拒了,雖然後來經編輯調解改成了 major revision,但畢竟耽誤的是作者自己的時間不是?

第三,合理掌握修改和 argue 的分寸。所謂修改就是對文章內容進行的修改和補充,所謂 argue 就是在回複信中對審稿人的答覆。這其中大有文章可做,中心思想就是容易改的照改,不容易改的或者不想改的跟審稿人 argue。

對於語法、拼寫錯誤、某些辭彙的更換、對某些公式和圖表做進一步解釋等相對容易做到的修改,一定要一毫不差的根據審稿意見照做。而對於新意不足、創新性不夠這類根本沒法改的,還有諸如跟演算法 A,B,C,D 做比較,補充大量實驗等短時間內根本沒法完成的任務,我們則要有理有據的 argue。

在 Argue 的時候首先要肯定審稿人說的很對,他提出的方法也很好,但本文的重點是 blablabla,跟他說的不是一回事。然後為了表示對審稿人的尊重,象徵性的在文中加上一段這方面的 discussion,這樣既照顧到了審稿人的面子,編輯那也能交待的過去。

第四,聰明的掌握修改時間。拿到審稿意見,如果是 minor,意見只有寥寥數行,那當然會情不自禁的一蹴而就,一天甚至幾小時搞定修改稿。這時候,問題在於要不要馬上投回去了?我的意見是放一放,多看一看,兩個星期之後再投出去。這樣首先避免了由於大喜過望而沒能及時檢查出的小毛病,還不會讓編輯覺得你是在敷衍他。如果結果是 major,建議至少放一個月再投出去,顯得比較鄭重。

上面是一些一般性的答覆審稿人的策略,在實際中的應用還需要大家見仁見智。下面談談答覆信的寫法。

寫答覆信的唯一目的是讓編輯和審稿人一目了然的知道我們做了哪些修改。因此,所有的格式和寫法都要圍繞這一目的。一般來說可以把答覆信分成三部分,即 List of ActionsResponses to EditorResponses to Reviewers

第一部分 List of Actions 的作用是簡明扼要的列出所有修改的條目,讓編輯和審稿人在第一時間對修改量有個概念,同時它還充當著修改目錄的作用,詳見下面的例子。

剩下的兩部分是分別對編輯和審稿人所做的答覆,格式可以一樣,按照「意見」-「argue」(如果有的話)-「修改」這樣逐條進行。清楚醒目起見,可以用不同字體分別標出,比如「意見」用 italic,「argue」正常字體,「修改」用 bold。

一篇稿子從醞釀到成型歷經艱辛,投出去之後又是漫長的等待,好容易收到編輯的回信,得到的往往又是審稿人不留情面的一頓狂批。所以知道一些答覆審稿人的策略和答覆信的寫作技巧是有一定必要的!


第一篇文章被拒了五次,萬念俱灰,最後發表了,也開心不起來,只是覺得甩掉了一個包袱。
投稿經歷,從15年9月到16年8月,整整一年
1.Nature Nanotechnology, 三個月真心耗時,拒
2.Nature Communication,拒
3.Nano Letters,拒
4.JACS,小修,拒
5.Advanced Materials,小修,拒
此處求心理陰影面積,說好的小修
6.Nano Letters,小修,接收
沒看錯,就是投了兩次Nano Letters,不同的編輯,文章的命運也不同。
此處沒有雞湯,也沒有毒雞湯,只是親身的經歷感受分享。
2015年9月1號,學術生涯的第一次投稿,經歷了兩個月被拒,對於拒稿的理由,我和合作的老師都無法接收。針對每一點,我們找到同期同期刊上的文章,從論文的立意到工作量甚至邏輯的嚴謹,做了對比;於此同時老師還統計了近一年在改期刊上發表文章所屬單位,只為爭取一絲絲希望,畢竟我們小門小戶容易被看不上。Argue之後又等了一個月又被拒,冷靜了幾天,悟出了點道理,科研工作者對自己的工作應該有清晰的定位,別動不動腦子發熱,一步一個腳印,一口吃不成胖子。
第二次,投稿兩周,被建議轉投Sci rep。撤稿
第三次,編輯不過,很久以後才知道,拒信也用模板。
第四次終於有迴音,兩正一負,負的reviewer絲毫不提學術問題,只說英文垃圾,還把文章大罵一通,不知道的還以為老憤青憂國憂民。修回,還是被拒。我那位合作老師氣的吹鬍子瞪眼,老爺子英文功底無可挑剔。到這裡我基本泄氣了,這是離"成功"最近的一次。但老爺子不愧是過來人,吃過的鹽比我的飯還多,拚命給我灌雞湯。於是有了第五次投稿。
第五次,兩正一平,編輯拒稿,平的reviewer沒說什麼不好,只是提了5點建議。這傢伙的建議我給放到word上,800+的單詞啊,要知道我正文才1400+。第一次敬佩審稿人,學到了不僅僅知識,還有做學問應有的態度。不過這一次我基本妥協了,準備隨便挑個期刊投了,反正我是怕了,辛辛苦苦修改格式,到頭來還不是白忙活。老爺子又趕緊給我灌了幾天雞湯。這裡ps一下,老爺子英文很好,但是不懂技術,所以合作以來,經常因為意見分歧而爭吵。
在老爺子的堅持下,第六次投稿,一個多月後審稿意見下來兩正,小修修回,三天接收。但真心累,高興不起來,只覺得鬆了一口氣。同時很感激一路陪伴自己的女朋友以及老爺子。

學術生涯的第一個工作在投稿過程中耗費心力,如今甩掉了包袱,終於可以愉快的搞科研。做學術還是要踏踏實實,這裡安利一下老爺子的科研哲學KISS: 知識,聰明才智,汗水,老天爺的保佑。做到這四點,科研工作不會差。
PS. 哪個做物理的菜鳥不夢想著PRL,我也是其中一個,共勉。Nano Letters,跑偏了。純手打,請輕拍。


大閱兵休假結束後,以平淡的心情把文章直接轉投到Nature Commun,繼續等待編輯決定命運。這一次,希望其實也挺大,只可惜,依然逃不出編輯拒稿的命運。這一次,也許失望程度更大。
接下來,老闆建議投JACS。但我自己已經沒有信心了,而且感覺不中的那種心理很強烈。如果不中,我不知道自己會怎樣。。。
手邊的工作還有很多,但是,真的沒有心情去做。。。
把這個經歷寫在這裡,就算是一種心情釋放吧。。。
如果。。。沒有如果。。。
勇敢面對眼前,繼續前行。。。


:這幾天本是沮喪,怎麼剛好讓我看見這個答案????????

2014年11月,導師腦洞大開,跟我說了一個非常荒唐的想法。她也不確定是否可行,於是叫我去搜一下資料。然而,很傻很天真的我當時並不知道,我已經開始了長達2年的坑爹之旅啦!!!

收集了一些資料,當時覺得這課題沒啥人在做,在做的也很淺顯。於是導師急性子,馬上於次年1月申報了項目,項目很小,錢也少。

從收集資料,閱讀文章,從最基本的理論學起......,我本科時候根本碰到都碰過這方面的知識啊。很艱辛地啃書啃了3個月左右,這個時候已是2015年年中了啊!

英語爛,數學啦,看不懂論文,而且這項目只有我一個人在做......幸好後來來了個師弟,不怎麼愛說話,但是很很高很帥.^_^男生普遍代碼能力強,於是我終於遇上救星了。

磨磨蹭蹭地,有了一些小小的效果,但是依舊很多複雜的問題未能解決。於是導師建議,把問題簡單化,先寫個論文再說。當時年幼,第一次寫論文,東抄一段百度百科,西抄一段博客。=_=是的,你沒有看錯,當時年幼的我覺得百度百科是非常權威的。

導師不是本專業的,她自己也不寫代碼,也不知道演算法,當時剛好她也忙,於是論文發給她看,她老是叫我改格式......

2015年9月,匆匆忙忙投稿了,還不知天高地厚投了個EI。導師一向禁止我們投中文核心。

很快,11月底,退稿了。審稿人提出了很多很關鍵的問題。其實他不提我也知道,是啊,我投稿之前我就知道存在這些問題啊,但是我就是沒有演算法能夠解決啊,所以我才不寫在文章上啊。

既然退稿了,既然審稿人都把我想逃避的問題挖出來了,那就不要再逃避了,於是不斷尋求辦法,做了很多嘗試,希望解決這些問題。

剛好這麼長長的一年過去了,我的英語提高了一點點吧,終於能夠徒手看論文了(寫到這裡我有種想哭的衝動,托福到底要考多少次?窮死人了啊!),對基本的知識也學得紮實了,此刻覺得自己比過去一年進步了挺多的,最起碼我已經會自己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了。

12月,改進了演算法,補了實驗,改了文章,再投同一個雜誌。
但是此刻非常不好運,雜誌社那邊搞錯了,以為我是退修的稿,審稿費都沒要。於是一壓把文章壓了4個月。我此刻真的非常痛恨這個雜誌,為什麼能夠這麼不負責任地搞錯還把我的文章壓了4個月。期間打了無數電話催結果,終於,他們在2016年3月底知道他們搞錯了,於是,3月底要求重新交審稿費。

4月再催結果,於是直接退稿了,只有一個審稿人的意見,創新性不足。
滿滿讀了好多遍審稿人的意見,雖然意見不多,就那麼兩三條,但是也讓我明白到自己的演算法確實很多缺陷。更讓我明白到,我可能不能聽信我的導師。因為她是搞硬體搞機械類的,他們喜歡把很多現有的方法雜在一起做出一個實用的東西來。而我不是做硬體的,演算法的創新跟這個不是一回事。
再則,導師已經遠離第一線很久了,她自己不再一手一腳地去做東西,不再自己寫文章,她現在就是一個老闆,她總在申請項目。她也不知道那些演算法是新的,別人做到了什麼程度。
導師有個特點,她非常地自信。我總是覺得她有點過於高估我們目前所做的東西了。

這幾天非常沮喪,快畢業了,這個項目一搞就搞了我2年,而現在一篇文章都還沒發。我舍友不怎麼愛好本專業,因為擔心畢業,就去年年底努力了兩三個月,投了一個很一般的中文核心,1個月就收到了錄用通知。於是我這一周改代碼改得很心煩,各種bug各種報錯。於是找導師攤派,我也要投我舍友那個中文核心!

導師非常生氣,這麼差的雜誌,要投你就掛自己第一作者去投。是的,我掙扎了幾天,自己投就自己投,你不幫我報銷版面費我就自己存點私房錢去交。

因為跟導師鬧得有點僵,師弟勸說,實驗室另外幾個老師也私下勸說,其中一個老師給我發了信息:你先不用擔心畢業問題,老闆會看著辦的,你現在還沒到隨便發文章滾畢業的地步。這條信息看得我哭了好久。最近2天心情平復了一些。

----------------------------------------------------
真暈死,故事還很長的,後面一大半才是重點啊。提交時顯示錯誤,知乎居然把我後面的一大段給吞了。手機碼字碼了很久啊!!!!爛知乎!有空再回來寫

---------------------------------------------------
又一次答案被吞。真不知道什麼原因。有感而發的東西寫不回第二次的了,知乎!

算了吧,不再寫了。一切隨風去吧
這幾天很難過。也不希望留下這負面的情緒


不禁想起我的第一篇文章,弄好文章老闆幫著選雜誌,推薦了一個6分的雜誌,結果沒有送審,心裡那個苦啊!於是轉投到這個雜誌下面的一個期刊,3分的樣子,還是沒有送審,那時簡直崩潰了,沒想到這麼坎坷!這好這時該雜誌的編輯來我們學校作報告,我把文章遞了上去,得到了很多中肯的意見,然後大幅度修改文章,脫胎換骨的修改~換到了另一個雜誌然後很快的就接受了~
論文投稿這事,一般據稿兩種:不送審和審稿人據稿;多個雜誌都不送審的話,很有可能是你的文章不夠雜誌的檔次,建議大幅度修改或者降一個檔次投稿。如果是被審稿人據稿也不要氣餒,按照審稿人的建議修改文章,在投其他雜誌就好了,好好修改文章,祈禱有個好運氣就好!


比表白被拒好多了,審稿人會告訴你你哪裡哪裡做得不好,修改以後,還有機會再投,但心愛的女孩子她可能只會說,你是個好人,但對不起。。。


啥感覺?師姐們都說不拒稿才不正常…所以第一次投出去被拒只能說自己論文真的有點水~現在我都不忍心去看自己的第一篇論文,多投幾次,最後拒你都感覺習慣了~總有一次你發現,我去,怎麼接收了呢??還沒投夠呢!然後你就出師了~


歷時兩年,同一篇文章從頂級一區到三區,一路往下投,被拒八次,第九次接收,拒稿記錄創實驗室之最。
感覺就是,每次看到拒稿郵件都感覺非常正常和習慣,文章最終被接受也毫無喜悅可言,只是鬆了一口氣,不用再看這個要改吐了的文章,跪謝各位審稿大大的不殺之恩。


從science 到nature nanotech到nature chem到nature commns都是編輯秒拒。轉jacs或prl的時候和老闆意見相左,被老闆堅持投了prl;但還是送審了。一審2個正面意見、一個接受一個小修,修回後傻逼編輯多加了兩個審稿人,一正一負,相當於三正一負,編輯直接拒。年三十那天開始寫申訴信,寒假剛結束就投出去,漫長的等待後,新加的兩個審稿人還是覺得不夠格,編輯維持原判。
老闆生氣了,轉投PNAS,編輯看了一下說不適合,直接拒。建議投nano lett。但我想投acs nano,畢竟長文,但老闆堅持nl,然後老闆寫信給他老闆,就是nanolett主編。人家說投過來吧,我們給你派一個副主編看看。結果投過去10天才有另外一個副主編收稿,而且只送了一個審稿人。那個審稿人建議拒稿,說nanolett影響因子太高了,你們做的什麼瞎雞吧玩意兒啊!然後建議jpcc。這雜誌我畢業不了的,然後就投了jpcl,也是只有一個審稿人,說接收吧,然後就收了。一共投了9個雜誌,內心早就絕望了。自己也馬上退出學術界了,你們留下來好好玩吧


命運若果真想逼我 罵我太驕傲

痛哭高呼如何做到最好

眼淚向著冷風掃 揮灑滿我路途

但你知不知 今天狂哭我繼續醉倒

我願你知道 風請替我代勞

審稿人們,香蕉你個巴拉!

儘管我渴望你亦 聽未到


想把審稿人串成一串拉去遊街。


本科三年級第一次投ICPR,國際模式識別大會,做cv的都知道,就是一個CCF的C類會議,本校老師和清華老師陸陸續續改了五六遍,總算是投出去了……然後就是兩個月的等待,後來出結果的日子延了一周,然後,我參加了北大信科的保研夏令營,在第三天面試的時候,我還在說我投了ICPR(只說了投了,沒說中),下面面試老師還說不錯,嗯,一切都很順利,結果出了面試會議室十分鐘,收到郵件,兩個strongly reject,一個weakly accept,頓時心裡拔涼拔涼的,這個郵件來的真是時候,要是早發來半小時,估計我面試時候就不敢說投稿了,估計也就沒有後續了,後來這篇文章改了幾遍,又轉投了一個不在CCF列表的國際會議,這篇文章才算是壽終正寢……


兩篇文章被拒9次的路過。。。
現在仍在轉投中。。。


第一篇論文,到剛剛為止,被兩家IEEE期刊拒了三次,整整一年啊,導師又很不願意投個簡單點的,現在畢業都成問題了……


「文章水平較低,未達到本刊物的要求。建議改投其他同等水平期刊」。一萬頭草泥馬跑過啊。

導師怒:XXX(期刊)現在牛的很啊!加上XX對XX的影響,改改,接著重給它投!
我:這樣行嗎,感覺人家要求很高啊!
導師:按我說的來,沒問題。

後來補充了內容,經歷了編輯的數次「嘲諷」後終於接收了。


今早得到被斃的消息,兩個外審專家一個major revision,一個reject,主編「善良的」說可以修改後重投。。。。

碩渣一枚,開始先投的一篇很順利,用的是本科創新項目數據,我拿畢業了的師兄的學位論文加工和翻譯,一共只投了兩次就中了,四區,第一個期刊初審不適合該期刊

有前面投sci的經驗和經歷墊底,以為自己的研究能容易被接受,然而並不是,去年5月寫完初稿(中間修改稿子+外業幹活),8月翻譯英文定稿,信心滿滿二區,投了業內口碑和質量的top期刊(主要當時看這個期刊近兩個月內有篇跟我們研究水平差不多的paper,且是國內兄弟院校發表的,同時我們的reference也有很多該刊的文章)

初審編輯說方向不適合,接著又改投二區

初審編輯給了些意見,歡迎重投

同時,寫完了另一篇sci,有前兩次經驗,年前把第二篇再投二區

剛過完正月十五,又被拒。。。。

此時萬念俱灰,心裡落差還是很大的,兩篇文章全轉投三區的雜誌

這次第二篇外審完給小修,而另一篇今早被斃了。過程中投成幾篇比較水的中文期刊給自己建立了信心,現在真是懷疑人生懷疑自我沮喪到極點了(被拒過程中也曾一度認為導師要是大牛或者屬名單位是國際上聲譽高的平台沒準就accepted了),且目前已經畢業開展新的研究,論文這東西拖久了太磨人了,耗費精力。但好處就是對個人的學術思維和寫作水平有明顯提升

保佑小修的能中


第一篇文章投了兩年被拒了7次,第二篇投了1年半被拒了5次。

物化生三學科交叉領域,最怕遇到不懂/不感興趣的編輯(
嗯,JACS的某人),基本會被秒拒。

遇到小同行審稿人挺幸福的(編輯是小同行就更好了,審稿過程會舒服很多),不然的話審稿人的意見基本都沒啥用,還得給科普(扯皮)。

幸好最後發的雜誌都算過得去。


非常重要的一篇論文,被C會拒兩次。一直在等文章結果,人生轉折點,現在開始準備考博。

前段時間感覺快要崩潰了。這個結果對於現階段的我,真的很重要。

在此mark一下吧,希望接下來的四個月,C會能夠中,然後,磨練下自己的性子吧。

(?ò ? ó?)我是分割線(?ò ? ó?)

中了C會,在此mark一下,開森!


推薦閱讀:

為何中國學者搞科研,卻要寫成英文的論文發表?
學生的paper導師掛一作兼通訊是什麼心態?
隨著審核難度提高,數學論文的正確性會不會越來越靠自覺?
如何選擇合適的paper?
Springer Nature 宣布撤回 64 篇論文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同行評審報告能被偽造?

TAG:科研 | 論文 | 期刊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