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入手Sony A7,希望熟悉手動鏡頭的朋友能推薦一隻35或50大光圈鏡頭?
題主表示含淚出掉心愛的D800+24 120+50 1.4轉信Sony大法,準備入手A7,因喜歡風景,故首入16-35,第二支希望入手一支大光圈,有沒有熟悉的朋友能推薦一隻35或50的大光圈定焦?另外,因沒用過微單,不知除了原裝頭還有哪些裝轉接環後的鏡頭能實現自動對焦?謝謝!
FE55是素質非常高的頭,可以說如果要進一隻的話必進它。
FE35/1.4還沒買過,主要是覺得這頭體積重量太大,有點兒和微單的核心原則衝突,另外也是因為手裡有了rx1r。
剛稍微做了一下FE35/1.4的功課,主要是根據Steve Huff的一個初步評測:
HANDS ON: The Zeiss Distagon T* FE 35mm F1.4 ZA Lens. Samples, and my 1st thoughts!
裡面提到這鏡頭和leica 35FLE畫質和色彩表現都大體相當,並且明顯好過FE55/1.8或35/2.8的表現,尺寸上則和FE16-35/4大體相當(我手裡也有這一隻,已經大得不像微單鏡頭了,比FE24-70/4都要大一圈也更重).這個鏈接里還有些樣片,確實不錯。如果你不介意再背一個FE16-35尺寸重量的頭的話,確實可以考慮。
35FLE可是五千美金,還沒有AF,當然體積上的優勢還是很明顯:)
資深α用家,努力幫助樓主解答一下疑惑
A7+16-35的確是黃金組合,體積纖巧,質量勝過A口大超廣,做工防護性都更好,而且廣角對光圈要求不高,先入這個沒問題。
先說35焦段:
現在35焦段大抵有4類選擇
1、原廠FE35 1.4,2.8,2.8這個頭非常好,小巧高畫質,自動對焦飛快,但是光圈畢竟是硬傷,絕大部分人用35的水平和畫面控制力還沒有那麼高,需要大光圈虛化來突出主題。而1.4這支重量600多克長度10幾厘米,這種體積我想不是一個為輕便而換門的人能輕易接受的。不過FE35 1.4仍然是目前A7最好最易用35頭,硬傷是大光圈頭自動對焦困難,而非線性手感的電子對焦環精細有餘,速度不足,不利於快速手動對焦(這也是FE口自動頭的通病)
2、A口35G,S35加LA-EA4轉接。LA-EA4應對大光圈鏡頭能力在光線良好情況下略差於99,光線不好則跟99都不怎麼樣。S35擁有目前A7全部可用35頭裡的頂級賬面畫質(特指銳度,中央和邊角成像,失光,色散,畸變等),35G由於年代久遠略差一些。兩隻頭的問題還是加轉接環之後太重太大,有興趣可以詳細討論
3、徠卡M口等等一票手動轉接。其他口太小眾,以M為代表,最好的有徠卡35 1.4 APSH和蔡司35 1.4ZM,其次還有35/2 ZM,福倫達VM35 1.2等等。由於法蘭距和CMOS透鏡厚度問題,轉接後存在邊角畫質下降情況,但幾枚高素質鏡頭仍然值得一玩,而且體積非常小巧,做工精美,整體亮騷。如果常使用大光圈,可一定程度忽略邊角畫質。而且徠卡、蔡司兩家的頭抗逆光性能非常好。福倫達總體略差,不過便宜。
值得單獨一提的是,蔡司單為FE卡口開設Loxia產品線,Loxia35/2價錢6000上下,手動頭,畫質還不錯,也很小巧。
4、其他口轉接自動頭。這裡重點說3個,佳能35L和尼康35G畫質是一流的,問題還是體積。比較值得關注的是當年CONTAX 35/2,這支頭可以通過轉接天工自動對焦環在A7上實現自動對焦(雖然性能平平,不過原廠也就那樣),而且這支頭在光圈,畫質,體積方面折中得很好,受到了很多轉接愛好者的推薦。整體搭配下來也不貴,連轉接環5000上下。
結論:
頂尖高手:徠卡11663,蔡司35ZM,巔峰表現
土豪新手:FE 35 1.4,易用,高效
職業玩家:CONTAX G35加天工環,自動手動都不錯,這也是比較推薦你的
省事隨拍:FE35 2.8,非常方便小巧高效
50的選擇就簡單多了,原廠55 1.8體積小巧,畫質非常好,價錢也不貴。50焦段1.4和1.8的區別遠遠沒有35焦段1.4和2那麼大,而且50焦段拍攝對象主要還是靜物人像,沒有35那麼高的抓拍操作要求。如無特殊需求,可以直接購買蔡司FE 55 1.8
轉載請註明出處。
附適馬S35樣片一張
深度手動黨外加標頭狗想說兩句:
題主問的手動頭,下面一群推薦自動頭的是啥情況?
大法那個模擬對焦環能忍?
以下多圖預警,本人主視頻,照片全是日常小糖水。
並且不時隨過手的鏡頭進行更新。
美能達md50 1.4
買這隻鏡頭完全是看中了當年美能達給徠卡代工與吃官司的經歷。當然他家50還有很多版本,買md版的目的就是當時連造型都開始明目張胆地山寨了徠卡。
而且具有近乎完美的性價比和還可以的寬容度以及很好的焦外。
施耐德 50 1.9
用過0.6米版本大口和小口,沒感覺啥區別。
寬容度高得嚇人,但容易買到對焦比較緊的。
而且感覺對焦行程比較長,得看個人習慣。
必須加遮光罩,不然逆光很傷。
enna 45 2.8
偶然得到的一隻恩娜鏡頭,歷史不太好考證
寬容度較施耐德不相上下,逆光好一些
體積小不少,非常銳利,但調焦有點吃力,配了l39轉e的調焦筒感覺還不錯
七工匠 50 1.1
目前還沒正式上市的鏡頭
容易讓人有驚喜的國產貨
大光圈和手感是優勢,但最近對焦距離是0.7米,配合微距轉接環大概能擴展到0.3米。
價格超實惠,超級實惠。
索尼sal50 1.4
其實就是美能達a口的501.4 new復刻啦
裡面沒有馬達,配合轉接環可以當純手動用了
感覺造型倒還挺好看的,但加了原裝遮光罩有時候影響手動對焦,注意姿勢
全開倒是一如既往地軟,焦外紫邊也感人,但是便宜啊
佳能40 1.9
非球面小紅圈,原本是佳能卡片機上的鏡頭,拆下鏡芯比較容易改裝。我用的雅西卡50 1.9鏡身+e口屁股。
優點是極其小巧且成像不錯,缺點是需要改裝才能用且有點暗角。
以下更新倆2.8的標頭,f4以下都算大光圈吧,f1.4以下就是超大光圈了。
老蛙 60 2.8 (微距)
國產鏡頭,用著感覺還是挺好的。
做工不錯,但建議到手後配好濾鏡,因為鏡片會縮進去,鏡筒內部空間基本裸露在外面,特別容易進灰。
半幅鏡頭,但上了全幅也能用,稍有點兒黑邊可以裁剪。另外上了全幅後邊緣畸變有點兒忒明顯了。
索尼50 2.8(微距)
這只是出手a7s2後買的,直接裝在a99ii上使用。一起購入的還有美能達24 2.8
入手這隻鏡頭的另一個原因是發現自己正在逐漸地脫離拍淺景深照片的習慣,而且對微距的需求越來越大。
這隻鏡頭如果用機械轉接環也可以在e口上作為手動鏡頭安裝,而且一般情況下還是能吃住a99ii或a7r2的那塊cmos的。
目前市面上有美能達和索尼復刻版,挺經典的。
2017、9、25更新
富士 55 1.8 M42口
這隻鏡頭用起來成像還好,經典EBC鍍膜比同時期的手動頭來說抗眩光更優秀。
當然只是同時期鏡頭,實際使用的時候拿UV當鏡頭蓋了,所以鬼影明顯。。
但是缺點挺無語的。。。反正我到手這隻的光圈環是直接和轉接環接觸的。
結果就是如果需要調整光圈的話,得先寧松鏡頭,然後再擰光圈,最後把鏡頭擰回去。
其他:
大b小b,hft,破賽銅之類價格炒得飛起的就不推薦了,奸商遍地。
福倫達比如vm之類不建議,其實就是確善能掛著福倫達的牌子賣情懷。沒啥意思。
俄羅斯鏡頭核輻射嚴重,逆光必須死。
福岡光學等系列日本55 1.4鏡頭其實都差不多
富士ebc全幅的鏡頭鍍膜很好但買的只有鍍膜,另外改口費勁兒。
羅頓斯德全幅鏡頭基本是代工
enna塑料版鏡頭別買,有點慘
cy 50和50 ze現在價格差不多,但具體區別多少還有待考證。
題主後一個問題,目前市面能自動對焦的鏡頭基本都有在索尼無反上的轉接環,另外還有m口的自動轉接環。
謝邀。
其實本來覺得現有回答的人大概都比我懂…所以並沒有強答orz
a7的對焦速度我覺得有點難受,不可能有a6000那麼快…
但現在我在用FE55,還不錯,有需要的時候就MF,這自動頭是大家都推薦 在索尼蔡司小藍標中性價比最高的了吧。
之前用35 2.8 頭掃街,現在換了標頭有點不適應,但是2.8的那個光圈夜裡用起來是比較難受,可1.4光圈那一版我又嫌大(gui)
轉接別的頭…有土豪學長用徠卡的50mm f/0.95這個鏡頭我是不懂了。他拍的很漂亮,但我想那不僅僅是鏡頭的功勞…臨時拿去5D3+24-70 f/4人家都能出好多好看的照片來著(上次就是拍了個活動,發了個票圈,被好多同學轉來轉去結果第二天的那個活動一堆人去買票…)
fe55,真的,不用考慮別的鏡頭了,絕對值
50不用多想了 FE55 1.8
35 選擇多點 不抽風的話 其實也好選
自動黨
中庸點就FE35 1.4 反正比35G要強一些的
或者S35+M環 不喜S35就35L
要是缺錢圖便宜就佳能35 F2或者乾脆YN那個35F2+唯卓的環 加起來才1xxx 還是自動對焦
手動
35L 35G都可以玩 不覺得ZM35 1.4和VM35 1.2真的毒德大學了 當然我也只是看評測 這2個都沒上手玩過 我只用過佳能35L S35 EF口
還有個三陽的35 T1.5/35 F1.4的棒子頭
本人用的是三陽35 T1.5 EF口轉E口 兼顧視頻和佳能機器
1,首推fe55,這隻毫無爭議
2,35比較麻煩,本人放棄了自動對焦選了zm35加微距環。如果不嫌loxia35貴的話,畫質會比zm35有進一步提升,尤其是邊角和無窮遠的銳度
3,其實rx1是更好的選擇但是我買不起
題主不妨先說下自己的預算和喜歡拍攝的題材以及風格?我這裡反正先以手動老鏡開篇了。
首先,50焦段如今大光圈選擇很多,但35焦段想要光圈大,肯定就價格不菲了。不追求極限大光圈的話(尤其要考慮到超大光圈很多時候像質都是有犧牲的),一般來說 50/1.8和35/2.4是這兩個焦段內技術成熟,高素質又不貴的典型參數,而且焦外虛化程度除非有特別的愛好,否則只要最近對焦距離夠近,這兩檔光圈其實都是完全夠看的——前提是鏡頭本身有足夠好的全開素質。作為初試最為推薦從這兩類鏡頭入手。
50/1.8的選擇多如牛毛,而且作為標頭,各家都不敢在這裡放水,所以素質都很好,加點預算的話50/1.4也都是可以上的。除卻尼康佳能以及賓得的日系老手動,以及蔡司徠卡兩大德國名廠,我再說幾個牌子供你慢慢研究——Takumar、蔡司耶拿、梅耶、潘太康、祿來、福倫達、施耐德。這些都是手動圈耳熟能詳的好牌子,各有所長。唯一提醒一點是初玩建議選擇這些廠家後期一點的帶多層鍍膜的鏡頭,它們有著更好的抗逆光能力以及大幅縮短的最近對焦距離,會好用很多。這也是為什麼還有幾個後期不行了的老鏡頭廠我在這裡就不提了。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個性進行選擇,都是好東西且不貴(想想吧,2000多你能搞到個徠卡 Summicron R50/2了,世界上最好的標頭之一,2000多買自動能買到啥)。
35焦段的手動選擇就相對有限一些,我會說得細一點。當然了預算能上徠卡 Summilux 35/1.4 之類的話就當我什麼也沒說吧 = =。35焦段已經進入小廣角,鏡頭廠商們會在畸變、像場平面、邊角失光等等問題上遭遇更大的挑戰,尤其是還需要大光圈的情況下,而老一些的手動小廣角,雖然可玩性都很強,但在這些方面就會問題更多一些,要做好心理準備。相對而言,最保險的推薦是東蔡(Carl Zeiss Jena)那支號稱萬能軍刀的 Flektogon 35/2.4。看綽號你就知道——萬能,最近對焦20cm,差不多1:2的微距,中景遠景也不差,成像蔡司典型的內刀外油色彩濃郁,反正不會難用。希望色彩清淡一點的話,其實還有 Flektogon 35/2.8,不過沒有多層鍍膜,抗逆光差一些。同時,這個鏡頭在西蔡的表兄弟 Distagon 35/2.8 也是很好的選擇,蔡司出品,素質好得很。不去追求 T*鍍膜的話,這個結構還有更便宜一點的版本可選。基本上東西蔡司的這幾支是最推薦了。如果這些都嫌光圈小,那麼就只好向更現代鏡頭裡去尋找了(可以參見其他朋友的回答,雖然不知道為什麼裡面有很多自動鏡頭的推薦…)。相應地,價格上要做好準備。但話說回來,拍風景的話,35焦段大光圈的意義似乎不大?
除此之外其實35焦段還有不少好玩的老鏡頭,不過大多要麼光圈不大,要麼最近對焦很遠,除非有意進老手動這個坑,否則還是先無視吧~
最後說到自動對焦的的問題。現代電子頭大部分都能找到電子接環來轉接,而純手動頭的話除了大動干戈的種鏡,其實還能考慮以天工M口轉索尼E口的自動環為中繼,配合各鏡頭轉M口的接環來處理,理論上能對接絕大多數手動鏡。不過無論是哪種方法,自動對焦的速度肯定會有所犧牲,額外的花費也是必然的。fe55自動對焦,素質很好
35 1.4挺大的 ,都滅門了還是不要用了。FE55確實挺好的,素質很棒,體積還OK
emmmmmm
你聽說過new fd 50 1.4 嗎。。。
我挺喜歡的
七百塊的白菜價
全是驚喜了
手頭有FE55 F1.8和16-35 F4, 我覺得55照相絕對無敵,如果有閑錢,再入個16-35 F4,這樣居家旅行通殺
祿來 德產 50.1.4
如一個四代環瞬間就有好多a口的高性價比頭能用
福倫達新出了一個VM 35 F1.7 不知道有沒有人關注了,體積不大,銀色款很風騷,成像質量評價也很高,不過光圈略小。
瀋陽中一SpeedMaster 50mm F0.95
國產利器
http://www.chiphell.com/thread-755625-1-1.html
不是我寫的
適馬art50也不錯啊
VM 35 1.2
推薦閱讀:
※自由攝影師是怎樣維持生計的?收入構成又是怎樣?
※如何評價 Sony A9 相機?
※是不是單反剛入門的時候,都是當傻瓜相機在用?
※為什麼光圈值是這樣(焦距除以鏡頭口徑大小)計算的?
※為什麼選擇在機場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