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beyond 這個樂隊?
beyond的歌曲都有一種內涵,一種精神,一種力量。。。十一期間恰好訪問了Beyond樂隊昔日的製作人,希望這幾組問答可以回答你的問題。
歐陽燊,曾歷任華納、新藝寶、SONY等知名唱片公司的製作人,香港著名音樂監製、錄音師,現任WingbBand樂隊吉他手和製作人。Gordon與Beyond有過長期合作,被譽為Beyond樂隊的御用製作人,他並不像那些在台前出現過的面孔為人們熟知,因為在絕大部分時間裡他都隱身幕後。
歐陽燊和Beyond
80年代的香港,正是搖滾樂勃發興起的時期。黃家駒和葉世榮等人都深受西方搖滾樂隊的影響,比如中學時代的世榮,就是在同學林鄺培(生命接觸演唱會上戴墨鏡的鍵盤手)的推薦下接觸到了Deep Purple的音樂,一下子就被鮮明的節奏所吸引,而後陸續聽了Pink Floyd、Led Zeppelin和Queen等樂隊的作品。
把Beyond各個時期的作品聽遍,很容易聽出他們對搖滾樂的態度和認知。遇到有著共同愛好的人,一起做著志趣相投的事,何其開心!如果這份開心能夠維繫一輩子,那是莫大的幸運和緣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歐陽燊與葉世榮黃家駒相識的很早,而且值得欣慰的是,這份相識一直持續到了當下,如今他們一道在WingBand里繼續做著搖滾夢。我相信,在他們心裡,一定給那位特殊的老朋友永遠留著一個位置。
一首經典歌曲能夠得以久久流傳需要很多個環節的支撐,旋律、歌詞、編曲、內涵、錄音、發行等,可以說缺一不可。當這樣的歌曲站在我們耳邊時已經是成品了,但須知,它們誕生的過程凝聚著很多人的智慧、才華和汗水。在那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承載著歲月痕迹的唱片中,GordonOYang的名字是經常出現的。
作為音樂前輩,歐陽燊有個小小的綽號,老頑童。他喜歡自稱老伯,歌迷喜歡叫他阿伯。與他合作過的歌手實在有點多,他也是香港音樂黃金年代的親歷者。
歐陽燊和王菲
歐陽燊和張國榮
目前的Gordon依然極度忙碌,各種演出和音樂製作樂此不疲,充實而快樂。儘管如此,歐陽老師還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並通過手機做了一次簡短的專訪。
(歐陽老師用的是繁體字,成蹊在整理內容時換成了簡體,以便大家觀看)
成蹊:歐陽老師最近在忙些什麼?工作量是否吃得消?
Gordon:現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跟著榮家班(WingBand)在內地參加演出,已經到過很多城市,也認識了很多歌迷朋友,非常享受這個過程。做自己喜歡的事,蠻開心的。其餘的時間裡,會幫香港的朋友做一些混音的工作,也會為世榮和石寅擔任音樂製作,不過製作量不算大。
成蹊:很多歌迷覺得音樂監製好神秘,您能否用直白的語言解釋一下?
Gordon:監製的工作其實非常繁複。比方說一張從零開始的專輯,曲目的選擇一定要適合,既要適合歌手或樂隊的演繹,也要考慮到歌曲的耐聽程度。如果歌詞是歌手親自寫的,就要站在專業的角度去打量歌詞與旋律是不是相襯?歌詞的音韻能不能配合旋律?歌詞信息是不是做到了傳情達意?如果上述問題都不夠合意,就要說服歌手另找填詞人了。
作為一名音樂監製,要全程在錄音室監控和協助錄音,很多時候也會在編曲上給出意見和指導。歌手正式錄唱時要監聽水準,混音時監聽各種聲音的均衡和效果,甚至會親自參與混音。
專輯內的歌曲排序,記錄所有參與工作的人員名單,以備日後做封套內的資料。所有歌曲都製作完成以後,就進入了母帶的處理和製作,直到母帶也製作完成才算告一段落,眼下最常見的就是CD母帶。
成蹊:家駒永遠是繞不過的名字,作為與他有過多年交集的人,您有哪些記憶猶新的事?
Gordon:家駒的聲音始終就在我耳邊迴響,怎麼也忘不掉。他太愛說話了,一說起來就不會停。另外,家駒也很調皮,跟我差不多,哈哈。最記憶猶新的事就是他經常要我停止手頭的工作跟他和世榮去喝酒去玩,但奈何我根本是不喝酒的!
另一個趣事是,當年製作Amani的時候,家駒和助手找了三十幾個小朋友來到錄音室。我和家駒你望著我我望著你,都以為對方要進去教孩子們唱歌,然後我問家駒,你什麼時候進去教他們唱?家駒驚訝的說,不是我呀,我指望著你進去教啊……後來還是我進去教啦,可是有一個小朋友怎麼唱都唱不準,只能是在錄音的時候將走音的部分盡量減小才算完成。
成蹊:在與Beyond合作的日子裡,相互之間的默契是怎樣煉成的呢?
Gordon:說真的,基本上沒有什麼煉成,原因就是我們認識的太久了。Beyond還未成名時我就已經認識他們,我會去看他們的演出,他們也會來看我和我樂隊的演出。兜兜轉轉後來誰也想不到我當了他們的製作人,記得接手的第一支歌就是歲月無聲,當時大家對搖滾的口味相當接近,可以說是一拍即合了。
成蹊:在您親自參與的作品中,最中意哪些歌?
Gordon:其實有很多呀,隨口說幾個,灰色軌跡、誰伴我闖蕩、歲月無聲、Amani等等。
成蹊:作為那個時代的見證者,您認為Beyond長盛不衰的原因是什麼?
Gordon:究其根本的話,是Beyond歌曲處處傳遞著正面信息,每每在人生失意時,這些歌回帶給大家激勵和力量。
成蹊:歐陽老師,除了音樂之外,您還有哪些興趣愛好?
Gordon:除了聽音樂和彈吉他,還很喜歡與朋友聊天。哦對了,我還喜歡看科幻、推理和刑偵類的影片。
成蹊:作為資深業內人士,您認為華語樂壇日後的發展方向會是怎樣?
Gordon:看現在中國音樂界的發展,國內有大把的人才,甚至有很多天賦極佳的歌手。但我個人對各大電視台的選秀節目不太贊同,只希望商業成份不要凌駕於各種元素的音樂之上,當然這是很難很難的。還好國內市場足夠龐大,也能容納比較小眾的音樂類型,總體上來說還是百花齊放的。
成蹊:您有哪些自己珍藏的與家駒的老照片?是否方便展示?
Gordon:並沒有什麼珍藏,當年沒有數碼相機,也做不到今天這樣隨時隨地手機拍照,那時候必須要用膠捲菲林的相機才能拍照,通常呢只在很特別的場合才會有人拍。我和家駒僅有的照片統統都已經放在微博上了……
歐陽老師的微博名稱,歐陽燊GordonOYang。
與歐陽老師的聊天過程非常輕鬆,他絲毫沒有架子,很是平易近人。我並未過多去問關於家駒的種種,因為我知道,凡是愛他的人都更願意把他深藏在心底。偶爾聽聽他的歌,看看他的影像,如此便好。
2017年11月25日,「葉世榮-黃貫中」衝動效應Impulse演唱會將在深圳開唱,Gordon第一時間在微博上轉發了開票信息。
用音樂去銘記黃家駒,一定是他最喜歡的方式。這一點,毫無疑問!
(微信公眾號 一路有家駒)
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 一路有家駒
《永遠等待》和《阿利伯跳舞女郎》時期的beyond被稱之為香港的地下樂隊,現在從當時音樂和音樂現場來看,絕對在那個時期獨樹一幟,特別是超越阿拉伯演唱會,在音樂中大量的引入中東地區的音樂元素,在香港和國內幾乎沒有過,香港也是獨一份吧,國內那時處在搖滾啟蒙階段,先是模仿,後來經歷一段發展高潮,就是中國火,魔岩三傑時期。Beyond當時創造的曲風,估計以後也難再出現,換句話說,當時beyond的音樂玩的是相當的自我,自我的意思,沒怎麼考慮到市場反響和娛樂大眾的效果。
beyond受西方流行音樂的影響,但產生的音樂卻明確有著東方特徵和價值觀,後期的《大地》《農民》《長城》,另外,家駒在的時候還是以吉他為主的樂隊,他們的歌后來也成為了很多吉他愛好者的必彈曲目,整本整本書的練習他們歌曲的間的SOLO。
香港文化很大的一塊是流行娛樂文化,70,80後有一些人是聽著beyond的歌曲長大的。當時進入這批人的視野的應該不是早起的那些beyond的歌曲,估計要是聽了那些,有很多人也不一定能全接受,比如《誰是勇敢》,《台灣》,《myth》等,而成為大家公共記憶的應該是後來那些靚歌《不再猶豫》,《真的愛你》,《光輝歲月》,到樂與怒專輯裡的《海闊天空》影響最大。
beyond的歌曲,後來相對早期變得「簡單」了,而且吉他前奏非常的搶耳,典型的就是,《真的愛你》和《不再猶豫》,很好聽,而且旋律朗朗上口,歌詞也不如俗套,不是那種,我愛你,你不愛我,你不愛我,我自殺那種,比較積極向上,還透著理想主義的浪漫,世界觀比較開闊,比如《Amani》《光輝歲月》,那種兼濟天下的人文情懷,有一種真摯的情感,沒那麼假惺惺的做作,而這種美好的東西,無論到什麼時候都會受人喜愛,因為是人類共有的對美好情感的一種想往追求,成為一種很寶貴的精神寄託,世界再黑暗,人們也總是想往陽光。也不是那種一味的迎合青少年喜好的惡俗歌曲,也不是靠體力活的舞蹈和顏值高。
Beyond因為後期對市場的妥協,結果把音樂做的很流行,很悅耳,但是beyond核心的精神層面和價值觀的東西沒有動搖,這樣以來只會讓更多的人接送他們的音樂,直到現在那些經典的歌曲一種被人拿出翻唱,音樂變成了對某一種美好情感的共鳴,被一再響起,就是人還是內心趨向美好,卻向真實的,不然,自然而然的就會被人們淡忘,因為她美好,人們才能時時的想起,願意重溫那個時刻。其實,那時的《真的愛你》的國語版本,對文青式的人,心靈上衝擊會更大一些。
沒有了家駒的Beyond,有明顯得變化,三人時代,音樂形式的變更到不是關鍵,《教壞細路》,《困鬥獸》,《超級舞台》,或者更重的歌曲,拋開音樂旋律是什麼的不談,就是從精神和寫音樂的視角上就發生了更大的變化,有了爛漫的情歌,但確沒有了爛漫的情懷,不再延續精神上的線索,沒有了《光輝歲月》對人生與逝去的緬懷,後來的音樂有重金屬的形式,但是沒有《金屬狂人》那種力挽狂瀾的情懷氣質,有《教壞細路》里的憤怒和聲討,但是沒有《我是憤怒》的激蕩和超然。
《麻醉》和《褪色》真的都很好聽,但不會有《喜歡你》和《情人》那種溫婉和傾述。個人認為後期的beyond和家駒時期的beyond不是一個beyond, 早期與更早期的音樂也有分水嶺。beyond達到巔峰的專輯應該是《樂與怒》,最好的現場是紅磡和大馬不插電,早起執拗練習,晚期不知所向,無論如何,beyond的過往,就是我們的青春,公共的記憶。每個人都有每個人對beyond的解讀,對青春是什麼的回憶與理解。
最後,「不是每一種聲音都叫音樂,不是每一個樂隊都叫beyond」。本身挺不錯但樂迷往往讓人十分無語的樂隊。
個人經歷了喜歡四子時期→喜歡三子時期→喜歡早期(83-87)→早期和三子時期並重這麼幾個階段,現場的話推薦87超越亞拉伯和96香港紅磡。
個人挺喜歡他們,但是各大音樂app中beyond的相關評論總會出現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尷尬評論。網上大多數人都喜歡從精神、情懷的層面去讚賞而少有人能從音樂上系統地說說(我也不懂),另有一小部分人過度讚譽甚至YY出了什麼先鋒組織世界四大,似乎主要黑他們的都會有連帶著嘲諷一下beyond的意向。
簡單來說就是一部有關紀錄片的名字《理想之殤》,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湊在一起玩玩音樂,本來只想做一些自己喜歡的小眾搖滾音樂,卻滿滿發展起來漸漸讓人熟知,但也僅僅在香港和台灣、東南亞。一方面在粵語歌中他們代表的小眾的一派,商業成就上與哥哥校長肯定沒得比,只是偶爾有幾首大眾化的主流流行歌曲讓人感覺他們也應該在主流之中;另一方面在搖滾樂中他們有很多純粹優秀的作品只是粵語的某種局限性使得歌曲不得廣泛傳播,如果他們的國語或者英語很好也許會是另一種局面,可那就不是本來的beyond了。種種局限之下,第十年本來打算要回歸搖滾了可惜失去了家駒。我不否認三子的才華,他們真的有很多好作品,但對大眾來說失去了家駒則是失去了「那種感覺」,後期的beyond選擇了最適合他們的道路——用另類的方式處理主流的音樂(黃貫中)。所以面對理想之殤,更適合的是一種懷念或者小眾的情懷,而非僅是那些高大上的和平、自由、大愛云云。更不要用什麼獎項什麼地位來互相比較了。「我的知己在街頭」嘛。
參考如何評價Beyond三子時期的作品? Apu Simpson。
從逼鬥士來看待問題
推薦閱讀:
※黃家駒《喜歡你》里she be do究竟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我是歌手》羽泉演唱《大地》要請外國人來編曲?
※如何評價黃家駒?如何評價beyond三子?
※除了《海闊天空》和《真的愛你》,還有哪些可以給歪果友人推薦的beyond的歌?
※曼德拉聽過BEYOND為他寫的《光輝歲月》嗎?
TAG:Beyond樂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