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數學才能達到省級競賽一等獎的水平?

相關問題:怎樣學物理才能達到省級競賽一等獎的水平? - 互聯網


謝邀。

我獲的是10年江蘇省數學一等獎,所以就談一談江蘇的競賽。我們先知道江蘇省數學競賽怎麼考?先是初賽,然後複賽,最後決賽。初賽的題目只要把高中數學學好就夠了,這裡不談。而複賽和決賽都是分兩場,一場是一試,一場是二試,我們現在重點關注在這上面。複賽和決賽總分都是300分,其中一試120分,二試四道大題目共計180分。

一試分填空題和大題目,更多的是技巧類的。要牢記三角函數互相轉化的公式——比如半形轉化、比如在三角形中的轉化、比如和數列與函數之間的關係(這一點需要經過題目聯繫產生敏銳度),還有一些解析幾何的題目、函數的題目、立體幾何的題目、數列的題目,總體說來需要訓練,一般多做一些模擬題就基本能保持70分的水準了。

關鍵在二試。二試只有四題,一道平幾、一道不等式(代數)、一道數論、一道組合,一般來說,難易程度正是平幾<不等式<數論<組合。按照標準,做出一道是二等獎,做出兩道是一等獎,三道就基本進省隊了。不要以為多難,多需要智商,鑽下去這些也是有答題規律和技巧的。我當年做出來的是平幾和不等式,數論和組合我不是很擅長,當年專心只要一等獎,所以這裡只談平幾和不等式的答題規律。

答好平幾,關鍵是兩點:一、充分分析已知條件;二、添加好已知輔助線。這是最關鍵的,而不用記太多定理,只需要記得以下幾條就好:圓冪定理、根軸定理、托勒密定理、三角形五心的相關性質(做題時還是需要說一下的,這裡點出來只是告訴大家要熟記、要敏感)、梅涅勞斯定理和塞瓦定理(這兩個定理是重點)、斯特瓦特定理、西姆松定理、艾德斯莫德爾定理。同時用好三角法。
一些其他的技巧說很多的話需要大量篇幅,我這邊簡要說幾個。
證明平行:1,證明第三條直線和相關兩條直線所成角相等;2,利用另外兩條直線(常藉助輔助線)與相關兩條直線所成角相等;3,證明相關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4,利用向量、解析幾何知識(慎用)。
證明垂直:1,證明相關角為90°;利用AB⊥PQ等價於PA^2-PB^2=QA^2-QB^2;3,證明相關四邊形為菱形;4,常藉助平行。
證明共圓:1,幾個相關點到定點距離相等;2,外角等於內對角;3,線段同側的角相等;4,圓冪定理、托勒密定理和西姆松定理的逆定理。
證明共線:1,利用梅涅勞斯定理、西姆松定理;2,證明相關角為180°(常用);3,證明過兩點的直線也過第三點;4,對於按順序排列的A、B、C三點,證明AB+BC=AC;5,證明△ABC的面積為0。
證明共點:1,利用塞瓦定理、根軸定理;2,證明三條直線過一特殊點(常選用三角形五心);3,設兩條直線的交點P,再證明P在第三條直線上。
看上去都是很簡單的方法,但實際操作還是需要大量題目練習。記住分析思路,從結論逆推。

再說不等式。不等式的技巧很多,但最基本的幾條不等式還是要熟記的:均值不等式(高中學的是其二元形式)、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切比雪夫不等式、琴生不等式。這些都是用得最多的,此外還有平幾不等式,這個是平幾的定理和不等式結合。

記住我說的(其實是我恩師說的):「數學競賽拿一等獎並不難,關鍵在二:一是有決心,要不怕專業課落下,敢於停課(高中為了數學和物理競賽,我停課長達406天,其間有斷續);二是有耐心,做題不會不要緊,要學會分析思路,多總結規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關鍵還是多做題。

最後貼一份之前做的考試題,提供了老師上課講的解題思路,希望能對你有幫助(我現在的字比以前好看多啦!),祝願你了!

相關推薦:曾經學物理競賽的現在都過得如何呢? - 孔鯉的回答。


→數學競賽貼吧→精品區→政策大綱版塊,認真看;

→數學競賽貼吧→精品區→文化版塊,認真看;

→數學競賽貼吧→精品區→書籍資料版塊,認真看;

→數學競賽貼吧→精品區→題目與討論版塊,認真看;

→數學競賽貼吧→精品區→新聞和歷史版塊,認真看;

認真看是看,關鍵還得自己動手、動腦。

只要不夠認真,動手動腦又少,就能「淪落」到拿省一的地步。

---------

最近幾天有篇新文章,《數學競賽學習方法漫談》,作者是新獲IMO金牌的何天成。 這文章寫得很細,雖是一家之言,但很值得學習和借鑒。
地址:http://tieba.baidu.com/p/5255312869


數學達到省級競賽一等獎也要看省份。如果是湖南、湖北、浙江的學生,毫無疑問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相應的拿到省一或者進隊以後得到的優惠就更大。如果是一些競賽弱省,比如黑龍江、天津、陝西,拿到省一的難度就小得多,但是相應的,得到優惠就少一些。無論你拿省一的目的是什麼,都必須明白,競賽這條路上沒有捷徑。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創知路教育幫(czljyb)

-------------------------------------------

以下是正文:


在2014年競賽加分保送政策取消後,競賽生如果想在競賽直接取得高校優惠,途徑無非決賽奪牌(強省省隊簽約)暑期競賽營金秋營三次機會構成。我早在「在高中走學科競賽這條路是種怎樣的體驗? - 陳柞同的回答 - 知乎」一文中,分析了不同目標競賽同學,應該明確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

前言:競賽學習的體系:基本知識普及+競賽體系構建+專題內容講座

基本上,以數學物理競賽為例,高中競賽的學習,基本上分為上述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基本知識普及。

這個知識既有高考內容的快速學習,也有競賽最基本知識的學習。這個部分的內容,是高中教練能夠覆蓋的範圍,尤其是競賽一般省份,由於競賽教練水平有限,教練能做好的,基本上就停留在第一階段,甚至一些競賽強省本校的教練,能做到的也是停留在這個層面。

第二階段,競賽體系構建。

這個階段,競賽生已經學習完了高考的全部內容,並且已經使用最基本的競賽入門書籍,完成了競賽基本內容的普及。接下來,就要深化對競賽的理解,學習一些更加深入的競賽內容。


這個階段,大部分高中教練,已經陸續出現乏力的情況,競賽強弱學校自此分出層來。一些有競賽傳統的學校,就會組織已經保送的金牌學長,與低年級競賽同學一起交流討論,進行一個傳遞工作,競賽教練的工作轉入組織測試,批改試卷,尋找題目,統籌資源的階段。也在這個階段,一些真正有競賽水平的同學被篩選出來,衝擊省隊。

第三階段,專題內容講座。

在完成了競賽體系構建的工作後,競賽生們開始開始他們最為勞頓的一個階段,就是奔赴各地,追隨知名競賽教練,跟著他們的全國巡講,聽他們專題性質的講座。

這個階段,競賽教練基本的工作就是和各大中介機構聯繫,確定知名競賽教練的排課情況,確定這個教練上課,然後組織學生前往集訓。


其實這個第三階段,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第三階段,比如數學的一些專題,在時間上,就穿插安排在競賽體系構建中完成。

競賽生和競賽家長都清楚為什麼要上競賽教練的專題課,但是各個同學的競賽水平真的是在這個階段被拉開的嗎?


一定程度上不是。


排除生源的因素,各個學校的競賽水平到底在哪個階段完全拉開,自然是構建知識體系的第二階段而非追逐名師的第三階段。因為第三階段的課程,是完全公開的,競賽教練在各個機構走穴上課,大家都是可以參加的。


但是這種課程,總是百人以上,動輒兩三百人,能夠吸收多少,在參加這樣專題課前,做好什麼準備,才是拉開差距的最主要原因。


這就是目前國內學科競賽的學習體系。規劃這一條競賽之路,首先在於規劃、確定競賽學習的一個順序,無論競賽強省還是弱省,大量的競賽書籍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本競賽書籍講解是否清楚、編寫是否合理、是否能有啟發性,將會直接決定競賽學習的質量。


---------------------------------------------

初三暑假到高一上學期

大部分學生的競賽之路是從初三畢業的那個暑假開始的,雖然現在在競賽一般省份,有低齡化的情況,但是這並不是主流,不必擔心。在開始競賽的第一階段,需要把高考課內要求掌握的數學知識在較短的時間內學完,這一階段的目標是非常清晰明確的。


第一階段是大多數競賽生學習必備知識的階段,說白了就是先把高考課程內要求掌握的所有知識自學完成,吃飽了上路。這一階段的目標,清晰明確:配合老師的課堂教學,儘可能快地自學完成高考數學的絕大多數內容,在最短時間內達到高考的要求。

在這一部分,並沒有什麼特別值得推薦的參考書,但是要強調,不是粗糙地快速過完高考課內內容,而是要達到高考的要求,不能只知識點不做題。


高中的第一個學期,我期中考試數學分數非常低,這不是我個人的問題,而是我們整個數學競賽組都存在的麻煩。於是我的競賽老師就自己搜集了一些高考的精華題,匯總,並且命製成了一套套的試題讓我們練習。期末的時候,整個競賽組的成績已經統治整個年級。


反觀一些競賽同學,高考內容學習的並不紮實,高考課內考得也不好,這個在後續競賽學習時,也容易出現一些問題,畢竟根基比較空,這是不可取的,建議在學習高考內容時,不要全憑天賦,也要整理一些套路,這樣即使未來競賽出不來,回到高考和自主招生,學習方法層面不會出大問題。


----------------------------------------------

高一上學期到高一寒假

第二階段是競賽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地開始競賽的學習,是飛機起飛前的第一衝刺滑行階段。我建議你需要完成的事情是:學習一試的內容和平面幾何的內容。


對於一試部分的內容,我推薦的教材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奧數教程》,注意是高一年級和高二年級的基礎篇(只有基礎篇)。學數學競賽的人不可能沒聽說這一套書,這一系列共分三本,分別在封面註明了高一到高三三個年級。


高一的這一本包括的知識點有:集合、函數、數列、三角函數、向量和立體幾何,除了集合包含一定的組合知識,其他的內容均為一試內容(可能還包括一點二試的代數內容),題目非常典型且有難度,不管是基礎篇還是提高篇都是必須刷完的。


高二這本書基礎篇包括:一試難度的不等式,解析幾何和複數,提高篇基本就是二試內容了,不推薦在這個階段完成。

平面幾何的內容,我只推薦一本書,這本書也是我唯一看過的一本平面幾何的書:《奧賽經典——奧林匹克數學中的幾何問題》,主要由沈文選老師編寫,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請你無視第二篇和第三篇關於立體幾何和解析幾何的內容,重點在第一篇。除了三四五六七章(從托勒密到九點圓)可以略看,不是考察重點,其他都要認真看。

這本書的精華就在每一章節的基礎知識部分,嚴密細緻的總結歸納,堪稱平面幾何教科書的典範。另外這本書上的題目難度分級也很合理,不是一味的難或者水,刷的時候可以明顯感覺到能力的提升。一個小的不足是錯誤較多。


關於這一階段的學習,還要多啰嗦幾句:

第一,一試二試兩條線要穿插著進行。尤其是一試內容的學習,不僅是在這一階段,在以後的過程中,都要保證常規的最低訓練量。


第二,這個階段以及下一階段,都是新知識學習的階段,你的目標很明確:快速地把這個圈子摸一遍。所以對於部分難題,該放的果斷放,必須保證一定的學習速度,但同時要保證質量,走馬觀花同樣是大忌,建議題目的完成+閱讀率在80-90%。

----------------------------------------------

高一下學期到高一暑假

第三階段從高一下學期開始到高一結束後暑假的中期,是你一試實力進一步提升的階段,同時也是你開始接觸二試部分較難知識(數論、組合)的時期。一試在第二階段已經說過,在第三階段你要持續看那兩本書。


二試還有三塊重要的內容你需要接觸:代數、數論和組合


代數

代數方面,和刷什麼書相比更重要的事情是,先說清楚一個未公開的公認事實:代數不一定考,要考也只能是不等式或者數列函數等和一試緊密聯繫的部分。

明面上代數的內容包括不等式、多項式、所有函數、數列、複數等內容,但實際上你需要真的把它當作二試內容來訓練的,就只有不等式。

不等式的內容,我當時練習的是高二年級的《奧數教程》提高篇不等式的部分,難度適中,沒有什麼特別的亮點,但是入門已經足夠了(在這個階段,不等式也不是你的準備重點)。

數論

數論方面,我推薦必讀書有兩本:《奧數教程》高三年級裡面的數論部分(第6-10講以及第19、20講),還有《數學奧林匹克小叢書高中卷10數論》,兩本書均由余紅兵老師編寫。說起余老師,他絕對算得上是數學競賽界數論這一塊數一數二的老師,他編寫的教材精緻而有深度,這兩本書是不得不刷的。


《奧數教程》這一本,題目簡單基礎,非常適合入門閱讀。它的閃亮之處,在於余老師給知識點和問題分析寫下的註解,一步步引導你思考和挖掘問題,這是競賽書籍里絕無僅有的,值得你一個一個字地細看深思。而小叢書那一本,就已經具有一定的難度了,題目非常典型和深刻,屬於進階的數論書,適合在入門後閱讀。

組合

組合方面,在這個階段我推薦的書是《數學奧林匹克小叢書高中卷11組合數學》,由張垚老師編著。

除了母函數這一節可以略看,其他幾章章章都堪稱精華,難度梯度設置合理,知識覆蓋全面,題目典型而有深度,解答細緻易懂。即便是入門書籍,它也已經具有了相當的難度,能真正看好這本書,全國聯賽的組合基礎題肯定是不在話下的。


最後多說一句,組合和數論是二試內容中較難的兩塊,尤其是組合千變萬化,思維性稍欠缺一點的同學會覺得很難上手。如果你在看書的時候覺得很吃力,一定要把速度降下來。

----------------------------------------------

從高一暑假到高二參賽

第四階段從高一結束暑假的中後期到高二開學不久的數學聯賽。第二、三階段都是競賽內容全面鋪開、構建知識網路的時期,是你儲備知識,提高水平的發酵期,那麼現在的第四階段就是驗收成果的時候了,你直面的就是數學聯賽。


學生在這一階段會經歷一個大爆發的過程,這一步究竟飛得有多高,直接取決於前兩個階段準備得怎樣。


這一階段,我不再推薦新的書,你可以把前兩個階段沒有刷完的書繼續跟進。但是有一本刊物:《中等數學》,它每年到了暑假就會發行幾本增刊,有一本收集了上一年全國乃至全世界各地的考題,有一本就是各省的競賽名師專門為聯賽命制的模擬題,後者是你準備聯賽的利器。

這本增刊一般都包括十幾套模擬題,其中每一套你都要當作模擬考試一樣限時完成,書寫過程然後閱卷。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喜好,命制的模擬題風格各異。整本增刊良莠不齊,大多數都是好的,但是個別的幾套真的很過分(比如我當年遇到一套題,把一試題當作二試題出,全組一試的平均分不超過30分,一半同學0分或者8分),你需要自己判斷。


這一階段通過練習聯賽模擬題,預期的效果當然把你前期的積累轉化為聯賽的分數,說白了就是找找聯賽的感覺。

除此之外,學生的一試還會有很大的提升或者鞏固,所以務必把你的一試錯題整理收集,一定要保證所有的一試題是以下幾種情況:正確完成;算錯了的重新計算;不會的看過解答,弄明白了。


另外在這階段學生的二試成績不會有硬實力的提高,所以如果遇到了一些看不太明白的二試題,就讓它去吧。


----------------------------------------------

高二聯賽後到高三聯賽

第五階段從高二聯賽結束到高二結束暑假的前中期。高二的聯賽是一個分水嶺。如果你的競賽目標是強省的省隊,國賽金牌,集訓隊甚至更遠,下面的推薦適合你。如果你的目標沒有這麼遠,剩下的內容你可以完全忽略,前幾個階段的事情,你大可放慢速度。我之前的推薦那些書,真正看好,就已經能夠達到弱省省隊和強省省一等獎的層次。


高二聯賽的準備,學生的一試、平面幾何基本達到了聯賽要求,這兩塊也不會是高二這一年的準備重點,學生的重心需要轉移到剩下的三個內容上來,尤其是數論和組合。


代數

關於代數,我的建議是刷完余紅兵老師的《奧數教程》高三年級多項式部分即可。關於不等式,如果你想要練,建議是《數學奧林匹克小叢書高中卷5不等式的解題方法和技巧》,由蘇勇和熊斌兩位老師合著。


之前說過的《奧數教程》高二年級的部分主要是針對重要的不等式,這一本書則是針對不等式的技巧方法,全面細緻。


關於代數部分的建議,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適當調整,不想刷也沒關係,但是以下關於數論和組合的部分是必看的。

數論

數論方面,只需做好一本書,不用再看其他的書,就可以達到冬令營的難度要求,甚至走得更遠。這本書就是《數學奧林匹克命題人講座——初等數論》,由馮志剛編寫,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這本書知識講解幾乎可以忽略,遠沒有餘老師的書出色,但是這本書涵蓋了大量的習題,簡直就是數論這一塊的黃金題庫,題目的質量實在是太高(大多數都是很難的,尤其是第一章難度最高),一道道刷過來,數論的能力會有質的飛越。

組合

組合方面,我推薦三本書,推薦首先閱讀第一本:《奧賽經典——奧林匹克數學中的組合問題》,這是組合這一塊綜合性的大百科全書,除了第一二章可以略看,後五章要認真刷完,題量大,題目質量很高,對於組合能力的提升要很大的幫助。


剩下的兩本書,你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其中一本刷。兩本書是《數學奧林匹克小叢書高中卷13組合極值》以及《高中數學競賽專題講座——組合構造》,都是由馮越峰老師編著。上面收集的問題同樣很精彩,尤其是後者,難度很大,有能力可以兩本都刷,組合多練一些絕對錯不了。

最後一個建議是,如果學生平時有機會進行一些模擬考試,推薦這一階段不要考聯賽模擬題,難度要上升,需要嘗試去考CMO,美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有能力甚至可以去試試國家集訓隊測試、國家隊選拔、羅馬尼亞大師杯和IMO(在《走向IMO》系列叢書中都有收錄)。


如果說高二的聯賽是夠著去考的話,高三這一年需要以俯視的姿態回歸。有意的拔高難度,才能夠做到在聯賽的考試中遊刃有餘。


----------------------------------------------

高二暑假到高三聯賽

第六階段從高二結束暑假的後期到高三聯賽。這一階段,是學生在一系列拔高練習之後的回歸期。在這一階段,需要做好兩件事。


首先,把之前刷過的所有書都要過一遍,作為複習。這一個習慣很重要,而且很多人都沒有這個習慣。第一遍看書時難免走得坑坑窪窪,有些題壓根沒看,有些題當時沒看懂,現在是時候回過頭來料理它們的時候了。你現在可以從一個更高的觀點,去審視原來的問題,想想這道題是怎麼來的?它的背後蘊藏了什麼東西?這類技巧還經常在哪些題中出現?當時我為什麼沒有做出來?


一切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你都可以去思考,然後把你的感悟記下來,這就是總結,它可以幫助你完善知識網路,加深印象,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幫助你形成解題的經驗。另外一個好處就是,當你發現當年把你虐得死去活來的問題不過就那麼回事的時候,心情真是倍兒爽。


其次,高二暑假出來的那一本《中等數學》的增刊需要完成。這一點無需我多說,你已經明白。


----------------------------------------------

從高三聯賽到CMO

第七階段從高三聯賽結束到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又稱國賽、冬令營、CMO)。

如果學生考進了省代表隊,並且有資格參加國賽,那麼數學競賽之路還能繼續往前走。聯賽結束到國賽開始,還有一段時間,在這個階段,學生需要刷的是三本書。

其中兩本是《數學競賽研究教程》的上下冊,還有一本就是《奧數教程學習手冊》高三年級,在解答部分結束之後有兩個專題:組合問題和數論問題,上面收集的題目和所做的註解非常棒。


除了書之外,你還需要拔高難度去練習一些國家集訓隊測試、國家隊選拔、美賽、羅馬尼亞大師杯、IMO等試題,在《走向IMO》系列叢書中都有收錄。


如果你在國賽當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升學問題就不用擔心了,我分享的經驗也就到此結束。最後我想總結幾點,作為提醒送給你:

競賽書在精不在多。這是我一路走來的一大感悟,我用我親身經歷和我看見的實例告訴你,很多時候一本書就足夠練好一大塊內容,一本書刷好了就可以有驚艷的表現。水平上不來,不是因為你書刷得不夠,而是你刷得不好。


競賽書不能光看,一定要自己動筆練習。很多人習慣非常不好,只看不做,很多問題的解答非常精彩,你直接去閱讀和你先動筆試試再去看,收穫的東西是不在一個數量級上的。


看書的時候要養成動筆記錄想法、觀點的習慣。我見過身邊很多人看完的書乾淨得像沒看過一樣,做出來了的打個勾,沒做出來的畫個圈,僅此而已。這是很糟糕的習慣。刷題時一定要記錄一切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可以是不同於解答的新解法,可以是你的思考和感悟,也可以是你的困惑,總之一切你認為的閃光點,都值得記錄。


切忌走馬觀花,但也不能在一個角落過分糾結。這是兩種極端,有些人看書飄得很高,這樣的人其實什麼都學不到,最後註定死得很慘。但也有些人看書過分追求完美,總覺得我要無死角掃平這本書,但這是不可能的,有些難題和偏題,適當跳過也是必須的。


要有書看多遍的習慣。一本書看第二遍的時候,整個人的感覺都會不一樣,覺得自己就像處在另外一個境界,很多問題一下就豁然開朗,這樣的體驗非常奇妙,而且能夠給你帶來實質性的幫助——經驗式解題的形成,對於穩定聯賽成績,避免極端情況的發生,它具有關鍵性的作用。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創知路教育幫(czljyb)


只拿到省一有什麼用,如果省隊都進不了的話……看我拿了個省一還不混得跟狗一樣,還不是沒有大學要我,都準備去山東某名校學xx了……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才能進省隊呢……

其實如果是能進省隊的人是不會考慮要怎麼拿省一的……這種東西,還是要天賦……比如說我就沒擔心過拿不到省一,但是沒有絕對進省隊的把握,雖然自己覺得可能性還是比較大,但是最後還是沒進……如果你有天賦的話自己都知道怎麼做,如果現在對題目一點感覺都沒有的話還是算了……還有要看到更高的目標……

說實話不要給自己定一個什麼目標,然後再想怎麼努力,而是應該先盡最大努力,再看結果是什麼。所以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祝你好運


-.- 省二觀望各路大神

======
好吧 認真回答一下好了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高中窮鄉學校 只搞過一次 應市裡邀請 全市學生先來一次預賽 選拔一部分人去省里比賽
當時卷子下來了 我玩了好久初等方法都搞不出來 後來怒了換用級數秒了兩道 還有道幾何體建系有個方程初等方法解不出 後來我證了好幾個引理給繞了進去
本來我覺得用高等方法加上亂七八糟趕緊寫肯定沒有機會了 沒想到居然選上了 後來為了比賽買了幾套書研究了一下套路就上省賽了 然後就發現有了一些競賽常用的基礎和工具就很好做了...


跟韋神初中競賽輔導做過同桌,在旁邊看著他邊吃手指邊自言自語,比他高兩級。高三省一,也沒什麼感覺。那年韋神高一imo金牌


首先你得中考考的好,然後你才有機會進入名校實驗班競賽班,再然後你得在那個班成績中上,再然後得有個好的金牌奧賽教練來教你,恩。。最最關鍵的還是要有天賦好學上進恩就是這樣了,膜拜下參加過江蘇省競賽的大神


多做題,多總結,後者其實更重要。我是07年湖北省一,進了省隊,其實自己並不愛這個,所以拿到保送資格就玩得飛起了……
我個人覺得競賽訓練確實能鍛煉邏輯思維,但是說到拿一等獎,還是靠一個熟能生巧。那些出題人其實也是按套路來出題的,要考察什麼知識點,要運用什麼方法都是有一定的大綱規程的。競賽考試,一試真靠熟練度,題量不少,一般都似曾相識,需要你看完題就能馬上知道用什麼方法。二試都是大題,這個一般碰不到原題的但是很考察解題套路,可能就幾何體需要多注意下吧,輔助線有時候真是挺詭異的……
總而言之,我覺得就是多做題多總結啊,常用定理和套路沒那麼多,我碰到沒思路的時候就一個個往上面套,一般能試出來。當然,上了考場你未必有這麼多時間,所以還是看平時積累了。

不接觸競賽快十年了……回頭來看,個人覺得學有餘力的情況下參與一下挺好的但是也別太當真了,沒興趣的話不要逼自己。

另外說到場外因素,就我個人而言還真是碰到過。我高中學校在省內排名前八但是肯定不是前四,但是閱卷人多數都是前三的老師。二試一道最簡單的方程組題,一開始給了我零分,但是我很肯定我的解答是沒有問題的……讓老師去複查,最後給我把五十分加上去了……給的理由是我的解題過程有點跳躍,答案雖然對但是閱卷老師沒有看懂……所以么,選個本省的競賽強校吧,一方面教練確實更厲害,另一方面不敢說你能佔多大場外便宜但是至少不吃虧。

一家之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省一啊……從一個過來人來看,如果你喜歡數學,省一不省一哪個大學真的都無所謂;如果想靠這個升學,那省一也沒啥用……


謝邀,只拿過省二等獎 同好奇


這個問題回答的人好多,我也來參與一下,畢竟也是數學省一保送過來的。不過現在好像不保送了?

首先要問的一點是,題主你是哪個省的?不同省份差距極其的大。我是09年甘肅省數學競賽第34名(好像是這個名次,我的數學生物化學都是省30左右,具體記不清了)。來到我科之後跟其他各位保送的同學一對比就發現,我的分數在江蘇、浙江、北京等很多地方都拿不到保送資格,甚至只有當年我們甘肅省第二的同學在有些省也拿不到保送資格。不過我也沒覺著跟他們有多少差距,因為孔鯉提到他為了數學物理停課四百多天,我們省很少有這樣的學校和學生,我當年在生物化學數學三科上加起來停課時間也就半個月,完全是課餘時間自己鑽研,數學競賽基本上是課餘時間鑽研了接近一個學期吧,最後一試考的稀爛,填空錯了一大半,好像只得了60分(T.T,有誰像我這樣一試這麼渣的?),二試平面幾何做的差不多,不等式也拿了點分。

我們當時準備的思路很簡單,一試就是一些有點技巧的高考題,二試一道題50分是關鍵(我們省一試100分,二試200分,和孔鯉說的稍有不同),所以專攻二試。二試里第一題每年都是平面幾何,老師說只要拿下平面幾何,其它幾題蹭點分,就在我們省能拿省一。輔導老師是第一次帶競賽,除了推薦了兩本書之外沒什麼幫助(一本是數學通訊的增刊,專門是數學競賽的內容,另一本是平面幾何教程,紅皮的,挺薄,具體是什麼樣的忘了)。具體平幾的重點孔鯉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我就不多說了(其實我是早都忘光了)。快考前開始做歷年的考題,發現自己2000年以來的二試平幾都能在半小時左右做出來,其它題基本沒辦法,按照往常情況,我只要能保證平幾做對,一試高一點或者其它題能蹭一點分就能拿到省一。誰知道考試的時候一試因為粗心錯了大半的填空,平幾也遇到了很大麻煩,到快結束才將證明補的差不多,最後三十多名。

高中各科競賽其實更注重於大家的興趣,內容和技巧基本都是課餘內容,上了大學也沒多少用得到的。當年因為有保送和高考加分這一環,很多同學都是抱著功利的心態在準備。而我們當年因為沒有放棄正常聽課,就沒有太把這個當作升學通道,反而從中享受到了不少的樂趣。母親大人後來常說的一句話是:「拿出你當年學競賽時候的精神頭來」,想想當年真的是蠻拼,晚上10點晚自習結束,回到家10點半,休息一會開始刷競賽題,剛開始都要一小時一道題,做完兩道題就到凌晨1點了,一點都不困,還越來越興奮。最真切的體會就是,攻克一道有技巧的數學題帶來的快感,遠勝於一小時WAR3。

當時也結識了一些共同為競賽努力的小夥伴,都是當時各重點班最好的學生,我們之間暗自相互較勁相互不服也是高中時的一大樂趣。每次上完競賽課跟某Z一起回家,都能聊很久關於我們這些人競賽高考和未來誰會更NB,誰又肯定沒戲之類的話題。某Z是我高中時,甚至可以說是在我們家鄉那個小城市唯一一個我認為數學確實比我好的人,結果最後數學競賽卻沒有拿到省一,好像還不如他在08年高二抱著試試看心態參賽時的成績。而在當年化學競賽里,我自認為比他強一點,結果他全省13,我全省26。這種只憑一次考試決定的東西,運氣總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當然,多給幾次機會,優秀的人總是能脫穎而出,Z同學在10年自主招生考試中發揮出了水平,獲得了保送上交的機會,但是他選擇參加高考,最後考進了THU。

對於沒有準備高考的我來說,為了高中這幾門競賽奮鬥的經歷就類似於大家回憶高三衝刺階段一樣的心情。但是好在我沒有壓力,有興趣在支撐,沒有感覺到苦和累就熬過來了。我希望題主是因為興趣才投身競賽之中,如果你能像我那時一樣,做完一道題都會感到興奮,那隻要花時間,省一沒有多難的。


我高中同桌時間最長的基友就是省一,在江蘇名次還行。
他大約在一年半的時間裡除了數學以外,全部作業和測驗都是靠我和其他基友罩著的,除了體育課以外,任何課上都在做數學題,被點起來答題基本都是罰站的節奏。他做題有種沉浸其中的愉悅感,每次想出解法都要在我們面前得瑟一番。我一直覺得他如果不是熱愛數學,根本不可能在題海戰術的高中堅持下來,還好基友們的各科作業都比較靠譜,班主任一直沒有發現他的小動作。
當然,不可避免的,他其他科目都學得比較弱。好在我那時江蘇數學200分(總分480,坑爹制度),他考了198,帶著瘸腿語文和英語成功進了一所211。


再說一下關於數學獎項,江蘇和外省不太一樣,我們說的國一一般是初賽前50名,省一大概200名這樣,所以國一可能和外省省一差不多,————————————————————————————————

對於某些答案。。。數學競賽造假真心不多。。。。因為即使你造假了混到保送資格

基本也只能保到數學系。。。

簡直是罪過啊。。

-----------------------------------------------------------------------------

我覺得這東西運氣成分也很大呀,國一和省一可能就是一道題而已。。

我們那屆有位哥們簡直屌的不行,是真的很NB的那種,結果考完後才省一。。

還沒高二成績好。。。

當然是省一高分了

他不滿意,然後又申請複查,最後變成了國一

數學這東西,很多時候你字寫得太丑,可能就沒了

比如我這位同學字寫的丑的不行。。。

同屆的也有一位大牛學弟,just高一,就輕輕鬆鬆考了江蘇第二,直接北大數院就挖過去了。。。。


最重要的要敢於投入和付出,專心競賽時最好不要顧忌高考成績。當時為了競賽停了好幾個月的課,不過幸而有所收穫(省一、國二)


來自傳統競賽強省。
按我們高中數學競賽總教練的話來說,就是省一是可以靠努力堆出來的東西。努力看書,努力做題,努力考試。高一高二高三,參加三年的省賽熟悉了做題套路甚至騙分套路之後,拿省一併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是想要進省隊,就得靠有天賦。
在教練的認知里,省一就是很適合那些數學還不錯又努力的女生進入好大學的一條路。
那個時候他經常和我們說的是某某屆數學組哪個女生拿了省一之後順利保送到除清北之外的學校,逃離高考這條路。
其實很希望有機會反駁他的。可惜還是沒有成為學校歷史上第一名女生省隊。


一不小心得了CMO金牌,但不是什麼天才,所以本科乖乖滾去學經濟學了。
只記得高一時很傻很較真,不管什麼樣的題(也就是聯賽級別的題),拼了命也要自己做出來,忍著不看答案,結果經常一題做了兩三個小時。不過提高倒是很快啊,然後高二拿了聯賽一等獎。
高二時學聰明了,一題一個小時還做不出來的話,就去翻答案了。題倒是見了不少,不過感覺能力提高不多,然後高三勉強進了省隊。
高三時準備冬令營,又開始兩三個小時做一題的節奏,不過倒是很坦然,畢竟CMO三題四個半小時嘛。自我感覺提高不少,然後運氣好拿了金牌。
不知道現在聯賽什麼樣子了,我是07、08年參加的聯賽。感覺只為了聯賽的話,挑幾本好書(奧賽教程什麼的吧),系統地做一下就夠了吧。能力不高也可以靠刷題多、見多識廣彌補。


多(或者少?)上數學競賽吧。

認真回答的話,假如你有教練,教練讓幹啥就幹啥。自學的話,看看書,上上靠譜的輔導班(非必需)什麼的。

非強省的話,省一併不難= =


這個問題太複雜了,懶得一一分析。有什麼不知道的可以在評論區問我?


謝邀。一等獎?時隔多年,已毫無感覺。而,一食堂之熱乾麵,卻歷歷在目。


初中四川省一算不算 當年滿分 後來對競賽沒太大興趣 搞大學的東西去了

競賽這東西當初感興趣的其實是洞察力 有一次老師推過一黑板的解析幾何題 理解實質後上去一步就解出來了 類似體驗有點意思 刷題當然也重要 但不增加理解深度的話意義不大 其實熱衷或擅長競賽的人可能有一定天賦或能力 但並非一定適合相關學術研究 競賽很大程度考察的是速度和練習廣度而非思考深度

要想真正學好數學而不限於競賽 建議多自己提些問題自己嘗試解決 競賽可能訓練求解能力 但學會觀察和提出好問題才是相對成熟的標誌


我記得有個夜晚,第二天數學競賽全校只剩我們班一個,看著數學老師給我們的40套試卷和好幾套模擬模擬卷,我們班每周兩次補課,有幾次活動課全班留下來上輔導。後來,這一年我們班27個省一等獎,好像是全省最多的。

省一等獎有什麼用嗎,現在的我連當時的一道題目都想不起來,我只記得在那天我們跑出學校吃麻辣燙,買了武俠小說偷偷地放在試卷下面津津有味地看著,下課對著黑暗的走廊大聲呼喊,一起在寂靜的校園中走回寢室。

榮譽跟青春比起來,太不值一提了。

沒有估錯分的話,我剛好是我們班第27個省一等獎,但是這個榮譽自從我進了大學以後就毫無作用了。


推薦閱讀:

函數連續和一致連續有什麼區別?開區間上的連續函數不一定是一致連續的,為什麼?
既然微分和積分互為逆運算,為什麼積分比微分更難求解?
洛倫茲變換為什麼是線性的,是如何推導得線性的?
傅里葉變換有哪些具體的應用?

TAG:數學 | 數學競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