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西亚奥斯曼帝国与东亚的清帝国互换位置,会各自有什么样的表现?

奥斯曼帝国在西亚是从大帝国变成了只剩个半岛,如果换到清帝国的位置,会不会扛得住俄国的北侵,和日本相比呢?
清帝国如果在西亚,能不能抵挡住欧洲群雄的强大攻势?


火鸡和毛子硬碰硬地打了十次俄土战争,每次都是几十万人的量级,人家一次都没怵过,也没吃什么大亏,其中还有反杀的时候。

满清最牛逼的时候,康熙带了大几万人围只有几百人的雅克萨,最后还让这帮毛子全身而退了。 后来更是一代不如一代,咸丰的时候,一枪没放就直接把黑龙江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地给割了。 到了晚清,毛子和小日本在自己家里干架,更是屁都不敢放一个。

反观人家,一战的时候还能在加里波利让英国人吃鳖,咱们在甲午的时候直接被小日本干成狗。

奥斯曼比满清,军事上真不是强了一星半点。

但最后,中国能(几乎)不缺胳膊不少腿地活下来,奥斯曼却被大卸八块,变成今天的土耳其,这其中的原因就复杂地很了。近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较量,是一个很全面的博弈过程,军事实力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环而已。国家内部的民族成分、不稳定因素、宗教和文化冲突、国家周边的地缘环境、国际外交上的纵横捭阖、甚至领导层的一时脑热,都可能对国家的走向产生致命的影响。

在这些方面,奥斯曼的短板就很无解了。


奥斯曼土耳其还是欧洲最早推广近代化陆军的国家之一,玩过帝国时代二的都知道,中国的特色兵是连弩兵,而土耳其特色兵是土耳其火枪兵。不过我觉得楼上的回答也不是完全合理,因为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外交手段和军事准备,是会根据这个国家的情况而制定的,当时清朝压根就没动力也不需要发展欧洲那样的近代化陆军(但其实乾隆时期也有几千人的火枪部队了),如果真的把清朝丢到西亚,把土耳其丢到东亚,土耳其势必也没动力继续发展军备,而清朝肯定会很努力进行火气改革的。所以如果是直接某一天突然空降,俄罗斯会发现他们的对手瞬间变得很弱,应该能迅速取得非常大的军事优势,但挨过第一波后(话说东亚的资源也能置换过去么?),大清应该会有一定的战争潜力(人口摆在这里,当然清国人的国家认同感也是极低的,估计爱国情怀是激发不出来了,得靠激发民族主义才能做战争动员),慢慢挺过去,估计也会变成另一个奥斯曼土耳其,然后几百年后分崩离析。为什么还会分崩离析,是因为地理因素了,这里就不展开了。

顺便说一下,几万人围攻沙俄几百人还让他们回去了这个表述并不符合事实,但打得很不好确实是真的。以下内容转自维基百科:

在清朝初年,俄国向西伯利亚扩张,并且进军黑龙江流域,几次被清军击败,然而东北人烟稀少,一旦清军回撤,俄人又再卷土重来,在黑龙江流域建城尼布楚(现俄罗斯联邦涅尔琴斯克)和雅克萨(现俄罗斯联邦阿尔巴津)。

康熙年间俄国人还在不断侵扰黑龙江流域,并且煽动当地约干索伦部酋长叛附,康熙帝震怒。几次交涉未果后,康熙帝于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派遣彭春率领清军3.000人围攻雅克萨,于5月25日发动总攻,又准备焚毁木城,俄军于是投降。清军把俘获的700余个俄国人遣送回国,另有40多人不愿回国,被编为康熙俄裔近卫军。

[2]

清军回防后,俄军重回,又重建土城。1686年夏,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领清军重新攻打雅克萨,城内有俄军826人及12门大炮。6月4日清军攻城未果,于是掘堑筑垒,围困雅克萨城长达10个月。城中俄军接近弹尽粮绝,除战死病死外仅剩下150余人。此时彼得大帝派特使在尼布楚和中国议和,康熙帝命令萨布素撤兵。

[2]

1689年,中俄双方达成和议,签定中俄《尼布楚条约》,俄军撤出雅克萨,毁掉雅克萨城,划定中俄边界,整个外东北归中国所有。

下面是朝鲜的援军(你没看错)和俄军交战的史料

战斗

朝鲜派100名鸟枪手,哨官1名,通词(翻译)2名,旗鼓手、火丁48名,加上将领边岌,共计152人的远征军前往讨伐俄国。

[5]

朝军在会宁装束整顿后,渡过图们江,1654年(顺治十一年)农历三月二十六日在宁古塔和沙尔虎达部清军会师。当时八旗军300名,赫哲军300名,朝鲜军100名。农历四月二十一日,沙尔虎达率700军队从宁古塔出发,六天后在厚通江(混同江,今松花江)与斯捷潘诺夫率领的约400名俄国哥萨克兵遭遇。边岌给朝鲜孝宗的报告中称:“臣到曰哈(地名,松花江口附近)始遇贼舡,大舡十三只,可载三百石。小船二十六只,似倭舡矣。”中朝船舶“小者仅容四、五人,四十只;大者可容十七人,二十只”。边岌建议不打水战,诱敌深入,凭借有利的地形消灭敌人。清军将领同意,“择占江边地势最高处结阵”,朝鲜兵“围以柳棚,列置岸上”,“依屏而放炮”,“连日接战,贼多中丸死”。

[6]

俄国史料记载:“6月6日(俄历,公历为6月16日)与博格达大军遭遇,博格达(蒙古语“皇帝”的意思,哥萨克用此称呼清朝皇帝及清帝国)军带有各种火器——大炮和火绳枪。我们与该军交了火,博格达军的骑兵骑马、步枪架船与我们交战。他们用大型武器——大炮和火绳枪作战,他们向我船开炮轰击。他们从土筐垒的工事和土墙后面开火。”“许多军役人员受了伤,我们无法与这些博格达人继续作战了,因为库存的火药、铅弹均已用尽”。“他们打起仗来阵法娴熟,井然有序。”

[7]

俄军伤亡惨重,斯捷潘诺夫决定由松花江逃往黑龙江上游,

[8]

朝鲜军队无一伤亡。这次战斗朝鲜炮手发挥了很大作用,也是有史记载的俄国和朝鲜第一次接触。

五月十六日,中朝军队建筑土城后回军,六月十三日回到宁古塔,边岌“全师而还”朝鲜,朝鲜孝宗“特命边岌加资”。

[9]

第二次征伐

1658年,朝鲜远征军又到宁古塔用鸟枪与俄国交战,朝鲜称为第二次罗禅征伐,中国称为松花江口之战。

俄国和朝鲜根本没有相互了解。俄国根本就不知道有清军中有朝鲜人的存在,而朝鲜也对“罗禅”非常生疏,将其附会为中国古籍中记载的坚昆、室韦或靺鞨的遗种。


奥斯曼当时好歹还能跟欧洲列强gang正面的,只是站队水平捉急。


近东多了一个更强大的希腊作为威尔逊世界稳定成员,但远东多了一个更大更邪恶的滞纳帝国。


举1453年的例子也是够了,大清是1644年入关,如果让我取鼎盛期应该是1690年乌兰布通之战大破葛二蛋。如果这个时候交换,两年前英国刚刚发生光荣革命,彼得一世八年后才开始正式改革。
大清会接触到正在准备起飞的欧洲,而且大清正处壮年,会发生更加奇妙的化学变化,至少他造成的问题会比历史上的奥斯曼帝国大的多。


可惜奥国不会站队啊,一站二战都站到战败国那边,无解啊。否则怎么也是五常之一吧。


大清不如奥斯曼不是一点儿半点儿,儘管大清在遠東地區已經算了不得了比豬明好很多,但是皇太極、多爾袞、康熙、雍正、乾隆爺孫幾個一起商量攻打君士坦丁堡給20次機會(加載存檔)基本沒攻下來的可能性


个人看好东八区大帝国。身边一个神罗粉积极鼓吹欧陆,我跟他谈笑风生数次后,发现一个抠脚大汉玩欧陆风云玩精分了其实。

奥斯曼很牛么。东边的伊拉克一直打,一直僵持。西边面对奥匈连维也纳都推不倒,南面埃及一直和奥斯曼互相刷经验。

综上,切勿妄自菲薄。清人难道换个位置会立马被伊拉克埃及灭国吗


推薦閱讀:

奧匈帝國的二元政權是怎麼回事?
世界歷史上有無老齡化,結果是怎樣,古人如何應對?
白登之圍最後的贏家是誰?
古代皇帝被稱為九五至尊的原因是因為中國有十四條龍脈么?

TAG:中国历史 | 历史 | 中国近代史 | 欧洲历史 | 奥斯曼帝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