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六七年古體詩近體詩和詞,怎麼提高自己的創作水準?目前讀古文詩詞讀的較散亂,如何系統閱讀?


北辰的答案1半對,2對,3錯。
1半對的原因是古詩詞畢竟根植於古漢語環境,沒有足夠的古漢語修養就盲目求新,只會是不老不新半吊子。
3錯的原因是他搞混了「創作」和「練習」,學任何東西,不練習都是不行的,天才也不例外,何況凡人。
寫古詩和寫別的文章某種意義上差別不大,說人話,詞句篇章通順,有所思有所感,多讀,多寫,多生活。差不多了。


1.多讀點現代的東西,並試著融入古詩詞里,不要泥古不化。
2.多思考,提升思維品質。
3.少寫。無感不寫,有感無新不寫,有新失真不寫。


書,當然要多讀,但也無所謂「系統」與否,一視自身興趣,二為增廣見聞而已。

題主堅持六七年下來,想來技術層面應磨礪得差不多了。個人以為此時所不足者,不在於詩的寫作技術本身,而在於「詩心」與「見識」二者。

所謂詩心,也可稱詩性,以詩的情懷去看世界,則無物不可入詩,無事不可入詩。
古人重詩,常以詩言志。然真正超凡者,皆是率性而作,故其作可出於天真。常一飲一食、一茶一酒皆能激發詩情,大到天地宇宙,小到沙石滴水,都能成就巧思。間或遊戲宴飲以至於嬉笑怒罵,無不成詩。此即詩性。

而詩作之高下,表現出來的是「才情」,骨子裡卻是胸懷與見識。胸懷廣者,自然無所不可包容其間,格調自高。見識高者,自然無所不可納為詩材,隨手拈來。

所以,讀書不應拘泥一格,要廣獵博收;而且,還需多接觸社會,多做遊歷——如此可以增廣學識;
常做深度思考,不局限於表面觀察;對同一件事,嘗試從多個角度去思索;——突破思維慣性,嘗試從習以為常中發現不尋常。

最後是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


水到渠成,道滿自溢。


學習寫詩中,從今年上半年開始,行香子
作者:浮生寄滄海
風動雲流,霧罩群山
雨龍急,暮色滴樓
滿堂高客,珮響環鳴
玉盤珍羞,脂紅色,酒歡歌
繁華落幕,蕭瑟狼藉
望千家,燈火闌珊
寂寥心起,靜夜人獨
醉卧樓台,憂愁夢,彩雲中。

蝶戀花
作者:浮生寄滄海
行入江南煙雨色。
青葉黃鸝,漢客逍遙夢。
落雨流雲風起霧, 柳飄飛過星河後。
遙望蟾宮人空瘦。
歡盡誰同,回望徘徊雁。
天地蒼茫孤行路,寒霜玉樹今宵重。
減字木蘭花
作者:浮生寄滄海
霜天寒樹,暮色殘陽西入垵
霞色無邊,月起瓊林已近天
金風白露,雲中雁南橫空渡
萬里江山,何日同游蒼茫間
鷓鴣天.昨日雨
作者:浮生寄滄海
昨日風狂雨驟雷,今夕逐土離塵別
滿園黃葉凄涼壘,輕嗅殘花寂寞雲
林中鳥,語人驚
欲行遙望遠山青
陽光又滿東流水,羈旅天南何日歸浣溪沙·夏夜
作者:浮生寄滄海
陋室殘燈夏夜長,小樓孤影正凄涼, 望星無月霧茫茫。
琴聲遠來心意動, 誰家又彈鳳求凰
伊人已在彩雲鄉。


讀佳作+讀詩話詞話+涵泳性情+勤寫勤練勤切磋


不如貼點作品看看短板在哪裡?每個人的天賦、基礎、學識不一樣,很難一概而論。


推薦閱讀:

「以後名揚四海,根據即在年輕。」中「根據」二字何解?
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這句話如何理解?
「古代文人只寫文章,不寫書。」這裡書和文章的區別是什麼?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中「可以」是「可」和「以」兩個詞嗎?
沈三白的《浮生六記》,最後兩卷到底找到沒?

TAG:國學 | 詩詞 | 古文 | 詩詞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