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長期、穩定、持續的努力?

學習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這段時間考試不好、有危機感,就發奮學習幾天;等過段時間成績稍有提升,又會懈怠,再度成績下滑。如此反覆循環,導致成績波動嚴重,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自己長時間踏實地努力嗎?


這個問題真的很好很好,我這段時間想了很久,希望把自己總結的一點東西發上來給大家一點啟發,其實知乎上在這類問題上的答案都大同小異,我看過很多種不同的解釋,也自己思考了這個問題,發現如果真的要寫出一篇對大家都直接有用的乾貨還真不容易,我這次先不分層,一點點根據邏輯講,最後總結吧。


我們先提一下什麼是努力,這個定義我們首先要了解,這也是經過我思考之後給大家拋出的第一個乾貨。


首先我們來說一說現狀,關於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已經一連串的教育到工作崗位的體系。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件事情,這個社會的人群是一個極其片面並且固化的狀態,也就是說我們更崇尚於做一個更有文化,更有品位,甚至更有追求的人。而什麼是衡量這些因素的定義呢,可以是物質財富,也可以是在學識或者閱歷上的積累。這些具備的優勢或者特質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同。那好,我們再回憶一下,在我們求學階段,學校和排名是重要的衡量標準,無論從具體分數或排名來說,還是從一本二本的院校來說,當我們將這些當做極其重要的衡量標準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思考一下這些標準的來源和影響呢?


當你認真反思這些衡量標準和因素的時候,其實不難發現,我們不知不覺就接受了社會人群潛移默化的影響。即對於排名和好學校的追求,這裡大家要注意一點,我從頭到尾都完全沒有批判標準化考試以及之後在就業崗位上對於薪水和職位的追求。我提出的觀點只是讓大家注意到,我們生活中的主流價值觀和對於成就的評判標準其實是嚴重的根據大眾輿論而進行變化的。比如對學校名次的追求,還有畢業後對工作崗位的挑選。其實這些因素潛移默化的影響了我們自身的價值觀而且繼續傳遞了下去。


這個這種受到主流觀念影響的價值觀到底錯在哪裡?難道我們不應該努力追求一些更優秀的成績嗎,難道我們不應該追求豐富的視野和物質財富嗎?

我想說的是,這種觀念來源於盲目,或者說我們對於目標以及所謂理想的追求根本就不是來源於自己,而是經過各種環境影響之後產生的結果。


而這些其實都不是問題的核心,追求好學校好崗位一點問題都沒有,追隨主流價值觀一點問題都沒有,而最關鍵最核心的一點就是我們通常根據這些普遍的標準來去片面的認識一個人。換句話說就是通過對一小部分的你的觀察來推斷你的其他方面,甚至以此來猜測你的全面,這是一種極大的錯誤,但是確實絕大多數人都有的問題。而通過這種片面的觀察而得出的猜測,來決定在他身上付出多少時間,金錢,和其他方面的代價。


這樣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我們通過在標準化層面的努力來獲得那些背後的東西,我們通過努力的考取成績,努力的獲得工作機會,努力的賺取報酬來提高社會價值。來以此獲得隱藏在這些表面事物背後的那些別人給予的東西。


換句話說就是我們一切的努力和目標,大部分只是為了換取別人因為那些衡量標準所帶來的那些東西,所以我們之前的這些付出都是一種被動的形式。


那麼同樣的道理,我們害怕的也不只是失敗,還有很多失敗之後從各方面帶來的負面影響。


首先題主想要的是長期而持續的穩定,我們其實必須承認,這件事情在這個社會上絕大多數人是做不到的。首先我們分析一下這個目標的阻礙在哪裡,究竟什麼阻礙了我們持續的努力和進步呢?有下列因素,我先排列開來,然後逐個解釋。


1. 安逸心理對長期利益性動機的阻礙

2.碎片化習慣對長期習慣的負面影響

3.短期快感式收益對長期利益性施行的打壓

4.信息反饋速度緩慢導致的失落

1.第一個,人們總是偏於安逸的,當我們無論擁有碎片化時間還是整體的一段時間的時候,我們都要對這段時間規划進行一個合理的選擇。而對於合理的定義,我們都有潛意識的一面和理性的一面,對於我們的理性思維來說,我們都願意花上時間和精力的代價來獲取知識上或者在工作上的提高,所以我們將理性思維對持續而穩定的努力成為長期利益性動機。那麼當我們在時間規划上做出選擇的時候,我們有下列選項:

A 短期收益高但無長期收益的選擇

B短期收益低長期收益高的選擇

C極個別特例短期收益高長期收益高的選擇


在這裡我把短期長期都不存在收益的浪費時間選擇取消掉了,那個不列入討論範疇。


而當我們做出選擇的時候,首先阻撓我們做出理性決定的就是這種偏於安逸的惰性心理,就這一點就已經拖垮了基本上決定努力的大部分人了。在一段時間的起始不去做努力,越到後面越難改變,因為已經在別的事情上消耗很多時間和經歷了。選擇從原來的在固定時間做一些事情變成了從這件事情出來去投入另一件更困難的事情上,而後者的選擇是把難度提升了很多倍,導致了大家所謂的拖延。


有人自然對拿贊換更新的說法不夠滿意,你們請看一下這個答案為什麼嗑瓜子可以嗑半個小時甚至一個小時以上,看書學習卻不可以? - 李道的回答,你們就明白了,知乎的點贊機制太令人寒心,沒人看不如不寫。

//////////////////////////分割線////////////////////

好了我們繼續下面的內容,聊點不一樣的乾貨,本來是想總結一下上面關於努力的阻礙還有那幾個點詳細的分析,不過我看了一下評論區,有位朋友覺得我寫的東西都是總結別人的,我不知道我是總結了哪位前輩的觀點,不過既然這麼說想必這些觀點已經爛大街了,所以沖著大家關注的熱情,咱們聊一點你們沒聽過的。


還記得我之前說過關於努力的根本么,很多時候我們都不是追求物質本身,因為人通常是片面的,通過很多外在的因素來推斷整個人怎麼樣,甚至以此來決定在他們身上所付出的時間精力金錢。

所以當我們融入主流價值觀時往往是為了那物質背後別人的尊重,和願意為你付出的時間精力金錢。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大家對於成功和完成目標的定義都差不多。比如我們在北美留學圈子聊天里通常都是聊學校、聊專業,因為這些是最容易去衡量一個人的標準,也是在社會立足的硬實力。如果我們要有一顆努力的心態,我們就應該明白,付出不一定有收穫。


而且生命是一個緩慢積累的過程。


我就不把字體加粗了,我文章里的點你們自己看,因為每個人關注的地方都不一樣,其實都是在看那些自己的經驗。

那麼上面那點同樣,很多事情沒有那麼快出效果,我們並不能馬上看到成效,也不能在當下做出對以後有意義的最優選擇,這是人類主觀情緒的局限,但同時也是我們的真誠。


我們老一輩人和年輕人的觀念不一樣,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生活環境和面對的事物不同,讀者也是一樣,我說的一些點,有的讀者經歷過,就會有很深的體會,有的讀者還年輕,沒有那麼豐富的經歷,可能感覺我說的不對。


不過這沒關係,因為可能以後有一天他們就會突然想起我說過的一句話,然後體會到我這麼說的意思。


那麼回到原題,其實我們的選擇和挑戰,都是在日積月累中決定了,比如高考,或者出國的GRE等考試,都是經過日積月累的練習得出的成績。記住,如果一個人在練習的時候做不好,他在正式發揮的時候也不會做好。這句話是一位國內小提琴首屈一指的大師以前教我的時候說的。


都看到賊吃肉了,誰看到賊挨揍了?


努力雖然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成功永遠都是一個公式,只有單項條件是沒用的,就好比蛋糕是要牛奶、小麥粉等等食材配上廚具做出來的,只有一樣就什麼都不是。

現代人往往過於看重努力在整個過程的重要性,但其實是因為他們眼界、心態、方法甚至是運氣種種的原因。


你覺得成為世界首富比以前當皇帝容易么?自從民主了之後看上去我們的階級沒有那麼明顯,看上去我們只要好好努力就能夠得到很多社會財富和資源。

其實有些事情是你註定做不到的,但是我們根本沒必要為這種原因傷心,因為這個世界本來就是這樣,我們這樣端正了心態反而才能夠理解什麼是努力,什麼是付出。


還有就是我們總會覺得,有些達成目標的人和我們差不多,我們覺得我們也可以辦到。正是因為看似差不多的條件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激發了廣大人民的嫉妒情緒,認為社會不公平。但是世界一直是公平的,可能先天不一樣,但是這還是公平,從來都是。沒理解自己好好琢磨一下。


之前是閑談了一些關於這方面的誤區和一些經驗之談,幾日後繼續更新。


看了前面幾個答案,好像沒人從心理學角度講,我來從這個角度回答一下。

怎麼才能做到持續堅持呢?與之相關的有三個心理學概念,自我的能量、激勵和控制點等。

1、自我的能量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會?

√、學生時代,高三那年,每次月考後,同學們一般回去美美睡上一覺,吃一堆營養補給品,然後繼續開始奮鬥,而且鬥志無窮;


√、和戀人吵架後,努力控制情緒的人其體力明顯減弱;

√、一周的高強度工作後,年輕的上班族女孩,會去逛街購物拍照,讓自己滿血復活。

其實,這反映了一個現象:努力做自我控制,會耗盡我們有限的意志力。換句話說,自我的活動能力是有限的(Muraven &others ,1998)。

心理學研究表明,我們大腦的「中樞執行系統」,在進行自我控制的時候,會消耗一些血糖(Gailliot,2001)。自我控制的運作方式類似於肌肉力量,這兩者在使用後會變得虛弱,例如運動後肌肉的酸痛VS努力實現目標後意志力的薄弱;但休息後,又可以進行補充,並隨著多次練習,得到加強。例如「優秀是一種習慣」這樣的說法、運動員經過長期訓練,耐受能力比普通人強。(Exine,2000)


好比那些經過長期訓練的運動員,肌肉耐受能力,比普通人強大。長期努力拚搏的意志力或者韌性,是可以訓練出來的、努力習得的。


需要說明的是,如果你是一個意志力薄弱的人,別想連續努力一周,早六晚十二的學習。學霸們能夠做到,那是因為他們很小就像那些運動員那樣,努力訓練,習得了類似肌肉一樣的「意志力」。


剛開始,堅持兩天早六晚十二的學霸狀態,你可能伸伸手、踮踮腳,能夠做到。


像運動員剛開始每天運動一番,你以周為單位,每周兩次「努力訓練」,一段時間的訓練後,你會發覺原本有些勉強的狀態不見了,你可能輕而易舉地就做到了。接下來,你把時間長度適當延伸,繼續訓練你的「長期努力肌肉」。

時間久了以後,你會發現你意志力、韌性,會得到大幅度提升,猶如肌肉變化一樣。

2、激勵

上面談到了類似肌肉訓練,不過練習後,會非常疲憊,必須形成一個正向反饋,給予自己激勵,以達到強化效果。(斯金納的強化理論)


當我們進行一定周期的努力訓練後,意志力被消耗殆盡,此時人們猶如高潮後的男女,非常虛弱,一些放棄繼續努力的想法,可能趁虛而入。


這時候,就需要一定的消費型快樂通過佔有和消耗私有品來獲得快樂。這種快樂依賴於外在的物質化的東西,酒色就是其中的典型),進行物質激勵,獎勵自我這段時間的努力。例如男性通常會選擇找朋友喝酒放鬆,女性可能選擇看電影放鬆。


獎勵的消費型快樂,不要選擇那種成癮性快樂,遊戲、賭博等,例如下面這種,不可取。

我們可以在完成這一個周期「韌性」的訓練前,計劃隨後的鼓勵獎勵——消費型快樂。在堅持努力過程中,當有一些放棄的想法時,「給自己約定,只要堅持下來這個小階段的目標,就可以去看一場電影或者吃頓好的」。


斯金納的強化理論表明,當人們長期這樣訓練後,會形成一個正向反饋。逐漸就形成了連續的拼搏。

3、控制點(locus of control)(朱利安·羅特)

為了了解這個概念,先來做一個小測驗,看你更贊成哪個:

a.從長遠看,人們總有一天會得到他們在這個世界上應有的成功和尊敬,

b.不幸的是,不管人們多麼努力,其自身價值並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同;


a.我身上發生的事情,是由我自己導致的,

b.有時候我感覺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生活;


a.一個普通人可能對政府決策有影響,

b.這個世界有少數有權勢的人決定和運轉的,小人物無所作為;

在以上問題中(Rotter , 1973),如果你大部分選擇a,那麼你傾向於命運是由自己掌控的(內部控制點);如果你大部分選擇b,那麼認為機會和外部力量決定你的命運(外部控制點

控制點的不同,導致人們在面對困難、挫折和誘惑時,呈現不同的反應。


運到挫折困難時,內部控制點的人,習慣從自身找原因;遇到誘惑時,內部控制點人,抵禦誘惑能力更強;


在長期拼搏努力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很大程度上,我們如何解釋挫折,決定著我的控制傾向。

意志力、拼搏,有時候就在那麼一瞬間。


或許將結果歸咎於外因,確實會讓我們大腦舒服點,不再那麼焦慮急躁,也讓自己有一個台階下,活得更舒適。

「這次沒考好,將糟糕的成績歸咎於自己無法控制的因素,如老師、教材或者考試題目「變態」等」。

但當出現過多這樣的想法時,其實內心潛意識裡,已經否定了「長期努力會改變人生」的信念,自然而然,你就堅持不下去了。

總結


相信我,也相信那些前人的無數研究成果,拼搏的狀態是可以持續的。


當然,前提是你得像運動員那樣,長期練習你的「自我控制」肌肉,並學會獎勵自己,形成一個正向反饋,並加以強化。


這個過程中,逐漸養成內部控制傾向,潛意識裡,養成"任何時候,毫不猶豫的相信,長期努力可以改變人生"的信條。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夠成為優秀值得信賴的人。


相信我們可以一起成長,搜索並關注微信公號秋源俊二」


野心,勃勃的野心,不可遏制的野心。
不妥協,「兇狠而貪婪」的野心。

你要把人生目標直接就定為壓倒其他人,支配別人,才可能保持長期,穩定,持續的努力。
只有這樣的人最容易成為通常意義上的學霸

如果在未來不能欺負別人,高人一等。(對於許多人來說,這就是出人頭地的全部意義)
那麼現在的努力學習究竟是為了什麼????

嗯,請你告訴我,究竟是為了什麼?

然後在野心驅使下,
你會建立起努力——》超越別人——》野心膨脹——》更加努力——》超越更多的人這樣的良性循環。

最終還是要依靠建立考試能力與個人前途有強相關性的信念,最終這樣才能支持你走下去。

因為你肯定早晚要遇到跟你一樣甚至更加野心勃勃的人物,而且他們可能比你考試分數更優秀,
只有相信成績能成為你關鍵的敲門磚,值得你不懈地去努力,你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不迷失方向,不因為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患得患失,心態起伏。

對所學內容本身有興趣的人,真正熱愛學術和人類心智的奧秘的那種類型的同學,這裡完全不在討論之列。

不管中國還是國外教育,學生對為了應對考試和獲得成績本身的學習,根本上就很難建立以興趣為基礎的動力

其實如果你的人生最大的目的是多賺錢的話,考試倒不見得是最快的捷徑,而且也有相當大的機會成本在裡面,請你記住這句話 —— 經商和創業是實現財務自由的唯一路徑。

不過這裡有個事實,那就是一直為了向盡量高的層次去為了應試而奮鬥,能獲得相對於普通人更高層次的人脈和發展機遇,而且這跟在未來職業發展中選擇以經商創業為職業,並不矛盾。

基於野心的進取型人格,基本上就是要以天生基因本性為基礎,加之早期環境的影響才能形成。如果你從來不是我說的這種人,那麼想後天變成這種人很困難,必須要經歷極為嚴酷的心理磨練才可能。一個天生沒有什麼野心的人,不是那種天生就熱愛權力和金錢的人,後天變成野心勃勃者的幾率是不大的。


每天叫你起床的應該是夢想,而不是鬧鐘。

真的想做一件事,你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做的。前提是真的想,不是隨便想想~

舉例:
學校不讓上網,媽蛋,不爽!真的很想啊,恩~翻牆去外面通宵,嘿嘿嘿,大家一起組隊走起

上面是抖機靈的,下面認真回答:

1、意志力:意志力強的人,確實比一般的人更容易堅持。意志力不夠的人,建議慢慢提升,這點受益終生。
2、積極的正面反饋。這是導致更多人喜歡遊戲超過學習的重要原因。
不得不承認,熱賣的遊戲的設計就是比我們學校的課程設計的要好。如果學校的可能能按照做遊戲的心態來,保證很多人愛上學習。學習本來就是一件很嗨皮的事情好么~
3、科學的時間安排
4、執行力!!!!!!!!!沒有這一條,第3條簡直就是扯毛啊~

這裡推薦一個我個人發明的循序漸進法:PDCAA法

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ACTION(處理)--AWORD(獎勵)

1、在做事情之前先做計劃
2、執行計劃
3、檢查計劃的執行情況、檢查存在的問題(在計劃時,就已經設計好計劃的考核點,類似於KPI,例如計劃背200個單詞,檢查的方法就是默寫聽寫中英互譯等等)
4、針對3中的問題提出改進方案,並且執行方案,確保P中任務能完成(或者實在完成不了,可以把剩下的任務放入下一個P)
5、獎勵(在計劃時,就要設計好完成P可以獲得的獎勵。順利完成P時,就給自己一個獎勵)

然後進入下一個循環


以上方案是根據管理學中的PDCA方案改進而來~


自己目前存在同樣的問題。

反思原因:
1、缺乏自己認同的目標,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2、放縱自己的慾望,成為即時滿足的奴隸
3、沒有建立起外部的支持、反饋、監督系統
目前自己在做的:
1、去思考自己想要什麼,尋找內心最認同的渴望,尋找可以做為目標的能夠想想就興奮、能夠代替鬧鐘叫醒自己起床的夢想
2、研讀書籍自控力,重建自己的行為、作息、習慣
3、加入自己認同的人群的社群,利用榜樣的力量鞭策自己

感覺目前的措施對自己還是有幫助的,在逐漸變好。
題主可以思考導致自己目前狀態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祝好。


保持強烈慾望的人就可以保持長期的努力。

無欲則剛是說給慾望過盛的人聽的,這年頭大部分人活得跟蛆一樣,撿兩個慾望讓自己活得更像人一點也沒什麼不好。


對這種行為我是比較極端的。 比如我要是制定了執行力很高的計劃但是因為天氣好冷而沒有按時起床 我會逼迫自己產生自我厭棄的想法。對自己說 你這種本來渣卻還自我放縱的人是會遭人厭棄的 。可能不適合每個人。

還有可能會指定計劃表 我是盡量弄得正能量一點 覺得這麼做其實一點也不枯燥 然後就會滿足感啊之類。

這就是我剛上大學還比較放縱自己的時候弄得。算是過渡階段的一些內容。堅持了兩個月~然後就換了新的因為課開始多起來了。
至少你要有一個長期的有難度的但又是可完成的目標。
共勉。


時不時看看自己的銀行存款


第一名的答案很長很詳細。
但我覺得只需要一件事就可以幫助你做到長期、穩定、持續的努力
那就是長期、穩定、持續的回報


用筆記本試著開始自己的10000小時之旅吧
上圖片


寫日記。
不管是人人,空間,還是其他什麼地方,下個App在手機上。每天寫。
把這步做到了之後,再每天的日記內容里監督自己其它堅持的任務完成沒有。總結,改進。
如果寫日記都堅持不了,就別想太多了。難為自己幹嘛?人生苦短。


首先要有相對長遠的目標,比如說要拿國獎、要發核心期刊、要減肥、要實現自我。隨後學會將其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慢慢來,一步步走,順其自然,切記急功近利。
其次,要給自己一定壓力。這個度把握好,否則你就會廢了。多大能力干多大事,不要過於苛求自己追求完美。
最後,反省自己很重要 。養成記錄的好習慣,或者在床頭放本日曆,臨
睡之前,寫下今天目標完成情況,訂目標時候一定要適度,量力而為。比如我今天看了幾篇文獻,看了幾頁書等等,自我感覺越是細小點,反而越容易堅持!
心理暗示也比較重要,不要覺得己是堅持不下來的人,每次消極的時候一定要自我暗示,可以堅持學習,偶爾玩玩放鬆下,學會享受人生!希望可以有幫助……


慾望


說句不敬的話,上面說的都很好,但大部分你也只是看看,然後點點頭,真有道理然後就飄過了。
這是天賦。。一般人很難做到長期集中注意力
常人想要 只要給自己設置deadline就好了,要真正有效的那種。
比如你要學習好考試好,簡單啊 ,直接在班會上大聲說出來:老子下次月考就要考全班前三。
其他人會盯著你,羞恥心會逼著你進步,你不學也不行了。


無論是多麼辛苦的一件事,只要它符合自身性格特點,我們就能長久地堅持下去。
-----《學會學習》
所以我覺得要保持長期、穩定、持續的努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適合!
真正適合你的,絕不會讓你感到痛苦,持之以恆也不再是難事。誰遇到喜歡的事、喜歡的人都會變得有耐心。
適合意味著什麼?
要麼有趣要麼有用。
最糟糕的就是你既不「需要」也不「喜歡」。
如果你抱著「總有一天用得上」的想法不放,那麼你永遠都無法迅速強大起來。因為你沒有勇氣去選擇自己最想要的那種生活,沒有魄力把不太相關的東西統統丟掉,把一切羈絆決然斬斷。

我們使用的方法是否適合自己的性格,是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問題。這裡還想再多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認為什麼是良好的學習態度呢?很多人可能會這樣想,良好的學習態度就是每天熬夜地拚命學習、看書,即使他對這個知識毫無興趣、甚至心生厭惡。按照上面的思路,單純的努力、壓制自己的喜好和時間上的付出,都算得上是基本的美德。

但是對不起,這不是美德,這根本是在自虐!換句話說,這反而惰性和不愛學習的表現。越是強迫自己就越容易心生厭惡,與其這樣,還不如找一個自己不怎麼排斥的學習方法,消除厭惡與抵觸的情緒。

良好的學習態度,首先在於勇於發掘自我。當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時,即使異常艱辛、勞苦,你仍然可以在工作中享受樂趣,學習本身就是報酬。


而想掌握學習法,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1.明確自己的目標

2.找到適合自己性格特點的方法

3.掌握「決勝球」

對呀,適合自己的性格特點很重要,那麼我怎麼知道自己的性格特點適合什麼方法呢?

這讓我想到了《論語》里的:

顏回問仁,孔子曰:「克己復禮」。

冉雍問仁,孔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司馬耕問仁,孔子曰:「仁者其言也訒」。

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大師,他講的每一句話,都要看語境,要看對誰講,都是對於學生當時的狀況最對症的一劑良方。

我們可找不到孔子這樣一位老師來指導我們呀,但是《學會學習》的作者從很多名人傳記中找到了16種「原創學習法」,可以為大家提供一些借鑒。

上面的是目錄,裡面具體的內容在WorkFlowy - Organize your brain.
這是我為這16種學習方法製作的讀書筆記。
具體大概是這樣的

「配合自己的節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如果能做到這幾點,就能體會到成年人學習的有趣之處。

祝每一個人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然後迅速強大起來!


因為對現實的不滿,
因為環境的變化,
因為洗牌的迅速,
因為那些血與淚的歷史,
因為我與生俱來的使命感。

「有一種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負了所有的苦難。」

我不想拋棄自己的野心,也不想忘記自己所受的苦難。


自我提升的幾項比如鍛煉健身、社交、學英語、看書、保持愛好、接觸新科技獲取新信息之類的,短期內不會有顯著收穫,這類就是只要你干你在做,就是好事。
其他的,比如自己專業職業方面,保持努力我覺得有兩條最重要,
1:延遲滿足感,這很重要,因為與預期不符心理就會誇大挫折造成心裡阻礙,事情就難以繼續。要克服困難獲取遠期收益就要延遲滿足感,降低慾望,設置小階段的成就以逐漸滿足。
2:好運氣、機會一般情況下只來自在固定的領域中,長期的、堅持不懈的自由探索,還有儘可能的試錯成本,比如時間、金錢、信息、社會資源等。
還有一種病叫ADD 全稱好像是注意力缺乏症,就是你幹什麼事都特別容易分心,可以自測,有病吃藥,不要過於相信自己的自控力,要不也不會落得現在的境地TvT5555555555555


寫blog,持之以恆


讓想要努力去做的事情變成習慣。最重要的一點是,你自己不要覺得這是需要努力才能做到的。


需要一個志同道合的摯友
或者一個強大的內心

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行動力


推薦閱讀:

各位對高一新生有什麼建議^_^?
圍棋可以自學嗎?
初學者如何系統地學習宋史?
如何看待「學渣再努力也只是一枚努力的學渣」?
如何複習平時摘錄的英語片語?

TAG:學習 | 學習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