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經濟利潤與正常利潤?


拋開書本上的概念來講,一個企業要進行生產,企業本身所有的資料和勞動者個人的價值就是機會成本,在生產後,僅可以彌補企業家才能的機會成本這部分價值的收入,就是一個正常利潤。通過生產獲得的收入超過這部分的價值就是經濟利潤。如果只獲得正常利潤,就是彌補了機會成本,但是企業家並沒有其他的收穫,等於白忙活了一場,只有當獲得經濟利潤的時候,企業的經營才是一種有利潤的活動。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正常利潤就是一種隱成本。

在算經濟利潤的時候是要扣除正常利潤部分的,超過了正常利潤的部分才是經濟利潤。


以前我去別的公司當領導,他們一年給我工資100W。
現在我自己創業,自己領導自己的公司,一年自己凈賺150W。

當然是現在自己開公司比較好啦。現在我賺的150W里,有100W叫「正常利潤」,就是我即使去別的公司也能賺來的錢。剩下的50W是「經濟利潤」。

一般情況下,企業的目標是將經濟利潤最大化。


根據曼昆蜀黍的《經濟學原理》

經濟利潤就是要考慮到機會成本的問題,正常利潤大致就是會計利潤和顯性成本。
舉個栗子來說就是,如果你去打工兼職,經濟利潤就要考慮你打工所得收入,以及你沒有把這段時間用來學習或者打遊戲或者談戀愛所得到的收益;會計利潤就是單純的工錢咯...(個人理解,如有錯誤望指正)


引用《人人都愛經濟學》,非常值得一看的書。

對生產有直接貢獻的人有:工人、資本所有者、土地所有者和企業家。因此,總收益被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工資,屬於勞動者,也就是工人。
第二部分屬於資本家所有,出資本的是資本家,他得到的報酬叫利息。注意,在經濟學裡,資本家得到的報酬一般是指利息。
第三部分屬於地主或者土地的所有者,這一部分叫地租。土地是生產的必要投入,土地的特徵是需求大,而供給卻是固定的,所以它有價格,人們必須而且願意付出代價獲得。
第四部分是正常利潤。正常利潤的定義是:企業的總收益減去工資、地租和利息以後的餘額。注意企業家得到的叫正常利潤。

如果企業的總收益減掉工資、利息、地租和正常利潤後還有剩餘,這就是經濟利潤。經濟利潤也叫超額利潤,也就是超過正常利潤以後的利潤。正常利潤歸企業家,經濟利潤歸資本家所有,或者股東所有
超額利潤是非常難見到的,所以不太「正常」。只有在個別情況下才有,比如壟斷。所以,我們說資本家正常情況下只能獲得利息,不能獲得經濟利潤。


經濟利潤=銷售總收益-經濟成本(機會成本)
會計利潤=銷售總收益-會計成本
正常利潤=經濟成本-會計成本=會計利潤-經濟利潤


正常利潤是指支付給企業家的利潤,屬於隱成本的一部分,而經濟利潤是指收益減去顯成本與隱成本之後的利潤。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 2013 年 11 月 19 日比特幣價格大漲?
除了獲取有限的權利金,期權賣方的操作目的是什麼?
地方新一輪7萬億投資計劃密集出台,將會對房價、股市和物價造成怎麼樣的影響?
為什麼有錢的沙烏地阿拉伯王國未成為地區強國?
丁義珍把信訪辦的接待窗口弄矮和和珅往粥里摻沙子道理一樣嗎?

TAG:經濟學 | 微觀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