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洲和澳大利亞從不存在,歷史進程將會是怎樣的?


1、新航路依然會開闢,葡萄牙人依然往返於歐洲與印度之間,提供源源不斷的香料。估計哥倫布很有可能葬身海底,畢竟路程太遠。西班牙人從西邊開闢到亞洲的航路會更加艱難。
2、麥哲倫總結前人經驗,終於依靠太平洋上的幾個小島的補給,成功抵達亞洲,順利地被菲律賓土著殺死。
3、沒有美洲大陸,西班牙會將主要精力投放至亞洲,中國(當時應該是明朝)會比同時期更加深入地接觸歐洲。
4、沒有美洲大陸,就沒有大量金銀流入歐洲,(中國不盛產金銀,幾千年來一直是銅本位的貨幣制度),就不會引發通貨膨脹,商人的原始資本積累速度也會減慢,歐洲資產主義發展緩慢,文藝復興大大推遲。
5、沒有美洲大陸,就沒有玉米、土豆、紅薯之類的高產作物。中國農民依然在溫飽線上艱難掙扎,人口始終維持在一億以內。
6、歐洲與中國初期會進行平等正常的貿易,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對歐洲會產生巨大的貿易順差。於是鴉片戰爭提前二百年爆發!
7、鑒於歐洲當時的軍事科技水平,與明朝不相上下。沒有美洲的金銀,西班牙缺乏建造無敵艦隊的資金。因此個人認為,戰爭的規模也就是維持在萬曆征朝鮮的水平,而且,明軍主場作戰,沿海軍隊又長期與倭寇交戰,有一定作戰經驗,中國贏面較大。
8、戰爭初期歐洲成規模進攻失敗後,歐洲諸國以東南亞殖民地為根據地,中國又無意進軍東南亞,兩方形成了戰略僵持。中國在與歐洲的不斷接觸中,火器技術不斷發展(這個是有根據的,明朝弗郎機炮,就是繳獲葡萄牙船隊的大炮後改進的),並逐漸認識到對外開放的重要性,重開海上絲綢之路,與歐洲的新航路聯通。
9、中國與歐洲在長期平等交往與貿易的過程中,雙方資本主義萌芽同步發展,文藝復興與啟蒙思想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中國的資產階級與歐洲資產階級同時登上政治舞台。
10、經過長期的軍事與政治鬥爭,中國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清王朝一度被推翻,滿族皇室依靠北方的軍事地主佔據東北與蒙古高原,與南方財閥集團組成的共和政體對峙。長期的內耗,讓歐洲列強有機可乘,使得財閥集團意識到國家統一的重要性,於是雙方協商,相互妥協,皇室復辟,但立法限制了皇權,國家政務由財閥集團組成的內閣把持。
11、統一後的中國空前強大,資產階級的拓展精神替代了封建時期的保守主義。中國軍隊將盤踞在印度、東南亞的歐洲人趕跑,將這些地區劃入中國的勢力範圍。朝鮮、日本向中國稱臣,重現萬國來朝的盛世景象。
12、被趕跑的歐洲人只能大力經營非洲。由於沒有美洲,棉花也就不存在了,羊毛和蠶絲成為紡織行業的主要原材料,歐洲人利用非洲的勞動力,在非洲開展畜牧業與養蠶業。後期在非洲設紡織廠,提高了非洲的工業化水平。歐洲人經營非洲的行為,使得非洲要比現在發達許多,但國力還是遠不如歐亞列強。
13、伊斯蘭世界在夾縫中生存,奧斯曼土耳其衰落,國土被歐洲列強鯨吞蠶食。土耳其資產階級在國家危難之際,奪取政權,進行改革,使土耳其全盤歐化。
14、西亞原是歐洲的勢力範圍,發現石油之後,中國從印度以及海上絲綢之路兩個方向,不斷入侵這一地區。西亞成為中歐兩方相互拉鋸的地區。
腦洞不夠,只能想到這了。個人瞎想,有不同看法可相互交流。


首先歐洲憋出近代科技可能會稍晚一點,但不會太晚。只要奧地利和神羅還在阿爾卑斯山沿線擋著,歐洲得天獨厚的特殊條件就還在。
英國的崛起短時間內也不會改變,因為歐洲不會統一。畢竟印度還在,所以拿破崙估計還是贏不了。
值得注意的是十九世紀下半葉,遠東除了日本還在沉睡,印度病入膏肓,沒了美國這個世界島外的超級大國,一戰誰能贏,怎麼贏,會不會打成一片廢墟,很難說。沒有美國的協調,歐洲會徹底進入殘酷的利維坦互相對抗狀態,原本已經進入,然後美國拽回去的。
中國崛起會提前。東亞,殖民者走後的歷史進程會加快,因為李承晚和吳廷琰的操行根本撐不久。歐洲最後能打成一個到兩個利維坦。阿拉伯世界肯定還要衰弱,畢竟奧斯曼根底不正。
直覺還是中國、東羅馬和西羅馬(後兩個是代指)三足鼎立吧。
個人看法。拋磚引玉。
不討論地理。因為一竅不通。


西班牙不會成為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屆時也沒有國力聯合西屬尼德蘭牽製法蘭西,雖然這是必然。法國擴張會更快。而後英格蘭,因為法蘭西國力上升明顯繼而稱霸歐洲,也難以攪動歐洲局勢。大概西歐就這些。


你真是腦洞大開啊!!!


推薦閱讀:

按少數民族的歷史觀/觀點,他們是怎樣看中國和漢人的?
史官寫的歷史靠譜嗎?
馮玉祥寫的《我所認識的蔣介石》真實性如何 有沒有偏激黑蔣介石 ?
怎麼才能知道真實的歷史?
秦朝和隋朝都是結束亂世後建立的,在很短時間後就被滅亡,之後就是一個綿長的盛世。非常相似,這其中有什麼規律?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歐洲歷史 | 歷史觀 | 世界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