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知乎「鹽」系列電子書?
搜索「 知乎「鹽」 」
另外,這個系列會和《創業時,我們在知乎聊什麼》一樣出實體版嗎?
知乎聚集了很多優質內容,根據某主題或某作者進行梳理編輯,以「圖書」的形式定型為「發行版」,便於讀者成體系閱讀,同時為作者和知乎帶來版稅回報,期望儘快形成良性循環。
500年前,豆瓣上還不能買東西,購電影票,大家只是說說書,談談天。
500年前,人人上還只有側欄廣告,騙騙小孩子點進去。
500年前,知乎上只有源源不斷的思想火花碰撞,觀點的交鋒。
今天點開知乎發現,網站開始推廣商業產品了。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那便是知乎開始實踐自己的盈利計划了。
可以想像,在此之前,知乎的團隊里經過了無數的爭論,諮詢過IT各界的大佬詢問可行方案。把Quora, Facebook, Google 等營銷案例翻了又翻想找到突破口。
而現在,似乎他們的爭論已經得到了一個結論,並且已經開始實行他們的方案。
「鹽」這個主題,倒是個不錯的切入口。
分析「知乎」網本身的特點,便發現得到「鹽」這個方案的出產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知乎本身是一個高層次的問答網站。跟「果殼」不同,知乎是你問我答,而非我寫你看。高層次的人群保證了其網站能供應給的內容,也就是回答者內容的質量。而「鹽」系列正好是許多網路「大家」的思想精華,它的內容質量有一定保障。Google根據你的搜索內容給你發廣告,Facebook通過你關注的話題給你推送信息,「知乎」本身占著這麼大一個優質信息資源,拿出這樣的一個彙集優質思想方案來盈利便也順理成章了。
當然,光靠賣書,肯定不能平衡知乎的運營成本,更滿足不了知乎團隊想在中國做大做出影響力的野心。Quora搞了這麼久也沒有摸索出什麼好的盈利方案,Facebook也因其廣告投資回報率不理想而困擾。至於以後的知乎將以什麼作為它的主要盈利方式,只有知乎團隊自己慢慢摸索挖掘這個市場,才知道金礦到底在哪裡。
就怕優質回答一旦可以作為盈利的支點,我們在知乎上的問題就得不到免費優質的回答了
在知識的瀚海中提取可為我用的鹽,命名貼切實在
剛剛收到兩條知乎的郵件推送,兩條郵件看起來沒什麼區別,除了第二條比第一條標題多了一個愛心,看來這個系列不僅有知識還很有愛啊~
至今未完成在我司上架,深深地感到被傷害。
17-Apr-2014
------------------------------------------
經過與知乎的共同努力,「鹽」系列電子書已經在網易雲閱讀--讀之樂,閱之美上上架,首發上架的是 @magasa的銀幕背後的秘密,(同時@magasa主編的「虹膜」雜誌在雲閱讀也可以找到)迄今為止的已經出刊的知乎周刊也已同步上架。
其他「鹽」系列電子書在排版完成後會陸續上架,希望為雲閱讀的用戶提供最豐富的選擇。
利益相關:網易雲閱讀法務介面人。
沒什麼意義。這是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沒人有那麼多時間去看書,高度濃縮的知識才是最受歡迎的。把費力提練出來的精華加上一堆廢話擴展成書再忽悠人去買實在有點繞彎子了。
推薦閱讀:
※吳京在部隊評價如何?
※如何評價陳建斌的《一個勺子》?
※如何評價近來有酒店取名「阿彌陀佛」?
TAG:知乎 | 知乎產品 | 電子書 | 如何看待評價X | 知乎「鹽」系列電子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