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該怎樣看待三井杯化工設計大賽?
2016年剛參加完四川國賽的來回答一下
我就是有人提到過的不知名小學校的學生 我們學校不知名到了什麼程度呢?當別的老師知道我們學校的名字的時候驚訝的問我們"你們學校也有化工專業?"而且,不止是有一個老師問過
想糾正一下 在我們這個賽區 每個學校是至少有一個答辯名額 但是如果在賽區答辯小組賽沒有晉級,那也只有一個國三加省二,沒有所謂你們說的國二(其他賽區我不清楚 至少我這個賽區是這樣的)
很多人都在抱怨賽制的問題,覺得這個比賽去小學校掛個名就能得獎。這一點我不否認,的確我們是佔了賽制的便宜,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在資源方面,大學校可比我們的資源豐富的多。打個最簡單的比方,在做aspen反應器的時候,像我們這種小學校的動力學方程數據是需要自己去查的,而今年隨便一支全國二輪總決賽隊伍,都不是從文獻直接提取,幾乎所有隊都是有重新改編,有個學校甚至說動力學方程是從德國慕尼黑大學教授手中拿的。
既然在資源配置方面每個學校不一樣,但是如果在學校內部,這個差異就被弱化,因為帶隊老師的水平和本身能獲得的資源差別就小了。所以說,我個人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學校也不會有隨便玩玩就能拿好名次這種奇怪的心態了,對於校內的競爭來說,也相對公平。
還有就是 前面有人說的 清華之類什麼大學校隨便怎麼樣都能拿國特 我只想說(去設計院聽設計師指導意見的時候聽說的)清華某年有個隊伍的名字叫隨便玩玩 第一輪就被淘汰了 還有就是 今年清華沒進國賽(不知道他們今年有沒有參加)
手動分割
我是負責aspen流程模擬和換熱網路這一部分的,在做競賽的過程中 會有很多很多東西你是完全沒有接觸過的,而且這不僅僅是軟體方面的問題。
就比如在工藝選擇方面,你要選擇什麼樣的工藝路線,怎麼樣進行比較,從經濟 ,可操作性,成熟程度等很多方面都需要考慮到,在工藝選擇上,我當初的選擇其實是欠考慮的,這也是在答辯過程中老師提出來的問題。
我學aspen學了一年,然而僅僅只是知道怎麼操作,即使在軟體不報錯的情況下,有些東西也不能用,這需要自己去思考。就打個比方,我做了一個脫C2塔,由於本身這股物流C2成分相對丙烷丙烯來說很小,這導致負荷很不均勻,以至於做設備的隊友模擬出來的數據需要5段變徑,而此時aspen流程也不會給你報錯。
這不是一個人的比賽,團隊協作也特別重要,這使得溝通也非常重要,需要互相反饋,當然我們組裡面是以撕逼的形式進行(233),不過這種方式我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但是有一點,在撕逼過程中做出來的東西在慢慢提高。(這種撕逼在設計院老師的口中叫專業論證233,於是我們在那次聽說這個詞之後就稱撕逼為專業論證)
當然,答辯也很重要,前面有人說,答辯相當於選秀,這一點我覺得有偏差,答辯靠的不僅僅是個人氣質,還有是你對整個流程的把握。其實老師問的一些問題都是屬於流程方面的,我們這個賽區決賽是設計院的老師來問問題,他們問的都很務實,問工藝方面的比較,我記得我們當時答辯的時候老師就問我們 「別的隊很多都用熱泵精餾,但為什麼你們要用萃取精餾?」當然也會問一些其他的問題,但是總的來說,都是一些實際性質的問題。我還記得賽區決賽比賽的時候看到別人家做的廠子里有圖書館的,有噴泉的,做的賊漂亮,也看到過人家做的配管管子沒有任何支架飛在天上的。這在比賽的時候都被老師噴了一波。
上台的機會很少,這個比賽的答辯算是提供了一個平台給你吧,我們自己組的組長在答辯的時候緊張到要說什麼都忘了然後氣的跺腳,到後來慢慢能調整自己,這些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當然還有別的方面,租西服,各種雜七雜八的簽到,填表格,都在磨練每個人的耐心。
總之,這是一個十分磨練人的過程(我們當時一周只有星期三下午沒課和周日沒課,有時候晚上還要上課上到9點),不過當時做流程真的是抽出了所有有空的時間去做。當時也沒想這麼多,沒想得什麼獎,心裏面大概就抱著最多二等獎的心態(當時學校也最多只拿過二等),做著做著反而沉浸在這裡面了。給想參加的同學的建議就是,想做就自己認認真真做,別想太多。上帝是不會虧待勤奮的人的,加油↖(^ω^)↗如果不為得獎,只為單純的學習、嘗試而去參加當然是可以的。
這個比賽讓我接觸到了chemcad、aspen plus,還能熟練應用Autocad。其次,編製可行性報告、初步設計說明書的時候,學會到文字排版,三線表等。
我們最初翻閱文獻確定工藝,然後畫出PID圖,根據我們確定的產量來倒推原料,用aspen進行模擬。由於我們的查到的資料太少,模擬的結果,錯了好多。再繪製PFD(後來才知道應該先繪製PFD)。我主要負責車間布置、經濟概算。不參加我不會知道車間布局是那麼難,長寬一般得按3的倍數,這次我們前面數據失誤,求出塔徑5米多,想想,塔與牆之間至少1.2米,總之,你得根據書上給出的設備安全距離去算車間大小。由於沒有任何實踐經驗,我犯了很多錯誤,一個小車間我用了18個泵,答辯時,被老師問的啞口無言,主要原因就是我想當然,沒有用理論驗證我的想法。
這個比賽的名次是學校自己選出來的。我們今年參賽隊伍13個,史上最多,以後應該不會比這多了。任務還沒布置時就開始組隊,一個月一次答辯,當時我們一周20多大節課,每天行屍走肉般,還得抽時間完成這個。六月份課完了,課程設計、化工設計、還有一個八千字手寫的選修課論文,又把我們忙的要死。累就累點,答辯的時候,還有一奇葩老師根本不是這個方向的亂指點,還一副鄙夷的表情,最初幾次被她氣的要死,最後,她挑刺的時候,我都忍不住想笑。我們學校答辯要求你把表面功夫做足,一切符合常理,對於你的真實水平,不是特別注重。當然,我們隊,是被淘汰的那隊,不代表我們沒學到東西是吧?
瞎扯一點吧。雖然拿的獎也挺好的,但最深的印象還是跟一幫好兄弟共事吧。對自己而言讓我正視內心的弱點,正視每個人的特長,正視不能追求完美,而是不斷為經濟、工期和工程細節妥協讓我收穫很大。應該說是我從化工學習者向工程師邁的很重要一步吧。
其他的像化工設計的一般流程,用Aspen什麼的也很有幫助。以及準備參賽答辯,調整心態,都讓我們更加成熟。我們學校挺不看重這個比賽的,主要是自己組織自己搞,這種感覺也挺有意思的。
從過來人的角度,抱怨賽制是沒有用的,賽制也是社會的影射,三井杯是如此,大挑,小挑,建模比賽就不是如此了么。適者生存,要麼自己努力適應賽制,要麼抱著體驗的心態到此一游,或者乾脆不玩。
說點實際的,還是先與學長學姐交流,知道學校出線的選擇方法是靠老師指定還是靠能力。
要是前者,要麼擠破腦袋進院領導的組,要麼放鬆心態,抱著學習的樂趣打個醬油,熟悉石油化工工藝包的設計流程。說實話,參加過和沒參加過的學生,對化工設計的概念還是不一樣的。
要是後者,那麼就齊心協力,通宵達旦的干吧。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比作品輸了也沒有怨言。我們組當年就是例子,雖然也有資源傾斜,但是學院明確一切靠比賽成績說話,那種把種子隊踩在腳下走入國賽的快感,難以形容。
至於收穫就不多說了,前段時間去中石化旗下某前三的煉化單位參觀,介紹的工程師驚訝於我對石化知識的了解程度,其中很多也是拜三井杯所賜。對於還是有志於大化工方向的學生來說,三井杯已經是最好的比賽平台了,除非你想考一個很好的研究生或者有著很好的實習,不然一個空閑的暑假為什麼不可以拿來參加三井杯,體驗設計的辛苦與樂趣呢。能不能獲獎主要看答辯選手的口才和氣質,相當於選秀。
相信我,沒有多少參賽者能夠真正了解自己作品,很多是Ctrl+C來的。(當然優秀學生還是有的)隨便幾個專業性問題就能問倒選手,所以也應運而生了「答辯技巧」。反正在中國,大部分競賽都能做到內幕化、程序化。
另說一點,想獲獎的話,可以掛靠到一些不出名的學校,代替參賽,因為三井杯規定:每個學校至少分一個二等獎(是國二哦~你只要交一個空白文檔都行獲獎),所以好學校的三等獎比一些差學校的二等獎含金量高。
最後說一下,其實比賽還是能鍛煉一些大學混日子的同學。但如果你從大一開始就很認真學習,並且平時就不斷嘗試知識運用,經常跟著老師做項目的話,還是不要參加,因為那只是浪費時間而已。參加過一期,拿個小國三,東北賽區。三井杯是全國化工最大的比賽了,但是魚龍混雜,參賽學生中的確有部分特別牛的,比賽要認真起來空間會很大。但也存在一些的醬油黨,作品完全是堆出來的。評獎重視作品的完整性,相對對細節的要求就沒那麼大(不大喜歡這種評獎理念(-.-))。總之,要真重視比賽,想拿出一個完整靠譜的作品的話,沒有全隊五個人好幾個月的努力是做不到的,用心的話還是能學到很多的,CAD,aspen plus等等。比賽的總思路是設計一個化工廠,這對於今後的專業學習也能很大的加深理解。
不推薦 有這閑功夫真不如多搬搬磚
感覺很有意義,今年領隊參加國賽,幾個學生表現的很好,拿了銅獎,五個人基本都確定保研了,比賽對他們的影響很大,一起聊天的時候都在討論各種問題
你對待比賽有多認真,你的收穫就有多豐富,如果將來你進化工設計院的話,你會發現這次經歷跟你工作的內容也會頗有相似之處。
推薦閱讀:
※怎麼去非洲工作?
※要用aspen模擬設計一個工廠流程,如何自學這個軟體,以及有哪些經驗,資料呢呢?
※妹妹正在考慮讀研,化工行業的,這個行業就業前景怎麼樣?
※化工做現場的轉做工藝設計有哪些優勢? 在現場工作中又要注意哪些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