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長途騎行的自行車?
型號、價位、優缺點,或者說說你自己騎過的車子的感受?
以下是我剛寫在我的專欄「流浪記」里的文章,關於組裝一個架可以騎行世界的旅行車,後續還會有關於單車工具箱,攜帶單車上飛機,以及騎行世界中的衣食住行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這個專欄:
http://zhuanlan.zhihu.com/lixianji
下面是正文:
在不久的將來,關於「騎行世界」的書籍會在書店和圖書館佔據滿滿一個書架。架上會有旅行單車的裝配手冊,也少不了各大洲路線的分析和攻略,還會有露營炊事裝備購買指南,最多的會是各種騎行世界的遊記、畫冊甚至詩集。但是在這種旅行方式在國內悄悄普及之前,就只有這篇文章可供各位將就一下了。這是騎行世界非常初級的功課,但在這裡寫出來,是為了讓大家看到其可行性,使更多的人可以去實踐這種生活,去寫滿那個書架。
首先需要定義一下騎行世界:長度超過五千公里,時間超過六個月,橫跨多個國家甚至多個大洲的使用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的旅行(當然,這個定義並不完整,需要騎行社區的共識)。可以看出騎行世界和其它短途騎行的主要區別不僅在於路程的長度,在時間、地域、文化上的跨度也有質的飛躍。長時間騎行,長時間在戶外,長時間在不同的自然和文化環境里,騎行者的身心會好似陷於另一個時空。
造車
(沖繩那霸市一座人行天橋下的「好朋友」單車。)
國內近年出現很多製造旅行車的廠家,比如開朗、風速、不死騎。直接購買這些品牌的單車沒什麼大問題,但是因為商家需要盈利,他們的通常會避重就輕地誤導購買者。整車製造商所能生產的部件基本都是次要部件,比如車架、前叉,誇大這些部件的作用就好像吹噓手機殼一樣故弄玄虛;在其他車種上區分級別的套件,更加無法提高旅行車的價格,因為旅行車需要的是低價、8速、憨實穩重的部件;而對於旅行車最至關緊要的部分,比如碗組、輪圈、花鼓、輻條、外胎,因為市場的不成熟而被隱沒在廣告之中。簡單地說,按照旅行者的需求造出的旅行車無法讓廠家盈利,而能夠盈利的旅行車總是以犧牲消費者利益的形式出現的。所以,如果你的打算從北京騎到巴黎,或者從南非北上土耳其,那麼徹底了解你所需要的旅行車,將是決定旅途成敗的最關鍵一步。
旅行車的結構、設計及其部件要依次符合這樣一些條件:強度和耐久度、舒適度、兼容性,而其他車種追求的輕、快、高端都不在旅行車的考慮之內。
旅行車 vs 山地車 vs 公路車:選擇哪一種單車,網上的討論非常多,大家各有所好,在這裡我只說一下我的選擇:在國內騎國道的話旅行車就行,如果走山路、石子路或路況不好的公路,帶前避震的山地車更舒服些。騎行世界,大部分國外騎行者的選擇是旅行車,預計路況不好的話會選擇1.75或者2寸的輪胎。在發達國家,比如日本,有時路況太好了,以至於我見過很多日本年輕人用公路車來做長途旅行。
(在日本岡山後樂園門外見到的一架超屌旅行車,山地車架、碟剎、內藏式馱包。可惜等了半天沒見到主人。)
車架:大部分廠家會極力宣傳其車架,原因在於車架是他們最主要的賺錢部件(單車廠家主要生產車架,其他部件多由專門廠商供應)。但事實情況是旅行車架的更新速度不像山地車或者公路車那樣快,對重量幾乎無要求,所以一個80年代生產的公路鋼架完全可以拿來做你的旅行車車架。很多老一代的山地車鋼架也是騎行世界者的摯愛,總是可以在路上見到。對我來說,一個尺寸適合,帶有前後貨架螺絲孔,質量ok的鋼架,不管其生產年份,都是上乘的選擇(如果選擇品牌,不死騎、開朗都較貴,風速最便宜)。車架的大小一定要合身,在購買之前參考一下Bike Fitting的資料才好。
碗組:碗組是車架和前叉之間的軸承系統,是旅行車的重要部件,所以碗組的質量是關鍵。我用的是Cane Creek 40的碗組(40.EC34型號,經典旅行車架適用),如果你有錢可以買Chris King的NoThreadSet,質量世界第一,但價錢幾乎是我整架車的1/2...
(Cane Creek S3曾經是旅行車的首選,可惜停產了。)
(Cane Creek 40.EC34是現在的主流產品,只是價格高了一點。)
(超過一萬公里的長途騎行,需要攜帶備用培林以防萬一。)
把手、把立、把套:有人喜歡用蝴蝶把,我覺得有些大了,燕把就比較合適。把套要看個人喜好,我自己無所謂。把立的長短對於騎車姿勢來說非常重要,在購買之前要做好Bike Fitting,確定把立的尺寸。但最主要的還是試騎,騎個幾天之後看看姿勢舒服與否,肩膀太累就換個短的把立。
(直把並不是很舒服。)
(日本年輕人的旅行車崇尚速度,公路車把非常普遍。)
(蝴蝶把在西方長途旅行車上最常見,一般都是跨洲上萬公里的架勢。)
(把立是微調旅行車舒適程度的關鍵!)
套件:前撥、後撥、指撥、飛輪、牙盤、曲柄、中軸,我的選擇是Shimano Alivio套件,因為質量很好而且淘寶上的水貨便宜瘋了(有錢些的可以買Shimano Deore,但差別不大)。注意,8速好過9速,千萬別買10速,壽命短很多。選擇Shimano的原因是基本上世界各地都可以買到,而且性價比幾乎無人能敵。
(Shimano Alivio套件)
如果想仔細Fine Tone零件,做到極致,可以參考下面的列表:
- 前撥、後撥:Shimano Deore M590前後撥,比M4000容易調整一些。
(Shimano Deore M590前撥)
(Shimano Deore M590後撥)
- 飛輪、牙盤:Shimano HG41 11-34齒8速飛輪,Shimano FC-M361牙盤22-32-44齒,選擇M361牙盤的原因是中軸限制,請往下看。
(八速11-34齒Shimano HG41)
(Shimano FC-M361牙盤)
- 指撥:tomsbiketrip上就推薦Shimano SL-6480,但我在淘寶上沒找到,還是老實用M590吧。
- 中軸:Shimano UN55,據說是長命中軸,怎樣都不會死。雖然無法拆開做維護,但是這樣的設計減少了灰塵的進入。M361就是為了陪它。
(Shimano UN55中軸)
剎車系統:現在很多人都用碟剎,我反對碟剎的主要原因是基於V剎的易修理性和剎皮在全世界的普遍性和通用性。就算在日本,某些小單車修理鋪也不是總能修碟剎的。Shimano Alivio T4000剎把和BR-T4000 V剎是我的選擇。
(V剎牢固可靠,簡單易修理,最主要便宜)
車輪:26寸是旅行車的標準,世界各地都有供應。700C也可以,但普及性沒有26寸廣泛,而且其尺寸稍微大了一點。後輪最好是36根輻條的,如果前後都載重,或者整車在40公斤以上,最好前後輪都用36根輻條。
(左邊700c,右邊26寸,是不是大很多?)
- 輪圈:輪圈是旅行車最關鍵的部件,雖然屬於消耗品,但選擇一個可以行駛40000公里的輪圈比一個在5000就報廢的安心很多。Ryde Andra、Ryde Sputnik據說是世界上最牛逼的輪圈,原價不貴,但淘寶上比較貴。EXAL ML21/XL25,Sun Rhyno Lite,Velocity Cliff Hanger都是候選人,但都挺貴的。Mavic XM719看起來不錯吧?但是很多用戶報告說不久就出現裂紋。說實話,我沒有購買這裡任何一種輪圈,因為淘寶價格比原價貴很多。現在我用的是一個超便宜的Meijun輪圈,打算騎到有賣Ryde Sputnik的地方再換。
(Ryde Sputnik,輪圈的堅韌程度和壽命是橫跨大陸的關鍵因素)
- 輻條:輻條和輪圈同樣重要,DT冠軍2.0或者Sapim Race。(吹毛求疵一些,Sapim Race放在前輪,以及後輪左排,Sapim Strong放在後輪右排)
(DT Champion 2.0輻條)
- 外胎:世文馬拉松Plus 26寸x1.75寸,或者更牛逼一點的Plus Tour 26x1.75. 外胎的質量決定了你花在單車維修上的時間,切記。
(Schwalbe Marathon Plus Tour外胎,聽說有人從泰國騎到挪威沒有爆過一次胎)
- 花鼓:Shimano T660後花鼓。前輪我裝了一個發電花鼓Shimano Alfine DH-S501,在後面關於電的一節我會詳細介紹。
(Shimano T660後花鼓,淘寶價超低)
- 內胎:建大內胎,沒什麼好說的。美嘴法嘴都可以,但你的打氣筒最好可以兩種都兼容,因為你不知道在路上會碰到哪一種。
坐墊:大部分人都選擇Brooks,如果你屁股的敏感度較高的話可以看看。我覺得普通的Velo都ok,可能是我習慣了吧?
(右下是朋友的Brooks,左上是我的風速坐墊,沒有覺得不舒服啊?)
腳踏:不要買便宜貨,我風速的腳踏在日本4500公里的時候就陣亡了,害得我在單車上一瘸一拐了一整天。選擇好一點的牌子,Shimano或者Wellgo都可以。
(DMR V8 Flat Pedal,有點小貴,質量不錯)
車燈:前後燈都是必須的,如果你有發電花鼓的話,可以考慮連接前後燈。日本和其他發達國家社會非常注重交通安全,所以不論是城市單車還是旅行單車都配備有非常強力的前燈,晚上像汽車燈那麼亮。而且日本山多,隧道密布,進入隧道時,前後燈都開可以大大提高單車和人的可見度,保命!我現在用的是Cateye的兩款USB燈,可以隨時拿下,防止失竊。
(Cateye的Volt 200,以及Rapid Mini,都是USB充電。好處是不用購買電池,而且都可以隨時摘下,不給小偷惦著的機會。)
擋泥板:長途騎行一定要配備前後擋泥板,除非你喜歡一身泥巴。只要適合旅行車的擋泥板就行。
水壺和水壺架:我建議使用塑料可樂瓶。因為普通騎行水壺使用久了內部潮濕,長滿細菌,容易發霉,而且在路上非常不容易清洗乾淨。可樂瓶的好處是隨處可以買到,也可以經常更換,丟棄也不可惜。水壺架用鋁合金的最好,不像塑料的的容易斷,也不像碳纖維那麼貴。水壺架螺絲和其他螺絲一樣要選擇真正的不鏽鋼,很多便宜的螺絲下兩次雨就綉了,對車架非常有害。
腳撐:有兩種對待腳撐的態度,很多國外騎行者偏向不要腳撐,原因是車子加行李太重,而沒有什麼腳撐是完全保險的。不過找不到位置停靠的話,沒有腳撐還是很麻煩。如果你真的要裝,記住裝中撐,安裝在鏈支叉靠近中軸的部位。靠近飛輪的腳撐死的非常快,不信你可以試試。(中撐雙叉單叉都行,單叉有些弱,但是雙叉有時太高不穩)
車鎖:車還是要鎖的,鏈條的粗壯程度看你去什麼地方了。我發現密碼鎖比較方便,不會因為丟失鑰匙而緊張。
馱包架:騎行世界,前後貨架都是必須的,而貨架的質量也是單車生活中的一個關鍵點。前貨架最好是專業的U字形鋼貨架,其他種類,比如裝在V剎介面上那種就完全是垃圾了。淘寶上開朗的貨架不錯,但是太貴。後貨架可以選擇風速。但風速的前貨架有一款是用夾板夾在前叉上的,我們日本之行的頭3000公里就陣亡了。其他前貨架有風速的U型,以及Pure Color的一款,看起來還不錯。我用後再評判吧。貨架的強度以及安裝在車架上的牢固程度之外,還需要注意是否可以在馱包之上再添加其他行李及附件,開朗的一款前貨架就設計的非常好,可以外置很多行李或設備。我的主要考慮是太陽能充電器,太陽在一天中的移動以及行車方向的改變使充電器要在不同的時間對住不同的方向,因為對準太陽可以極大的提升電能轉化率,所以太陽能板需要能夠對著任何方位。前貨架的前方和左右方,後貨架的後方和左右方都需要可以掛上太陽能板。
(風速的前貨架非常不牢固,後貨架還不錯)
(斷裂後的前貨架,只能用束線帶綁起來)
(開朗的這款看起來不錯,可惜比較貴)
馱包:
- 建議自身完全防水,有快開背扣的馱包,這樣可以省去了很多麻煩。開朗或者Ortlieb的馱包都不錯。
(Ortlieb的防水馱包是業界標準,不過價錢也嚇人)
- 東西多的話前後都是40升以上最好,多餘的空間很快就會被填滿。因為騎行負重和對身體的壓力並不呈一個正比的關係,所以預留空間給一些額外的食物、奢侈品(摺疊凳、Tarp)可以使路上的生活更舒服一點。
- 有一種龍頭包,上方是一個透明朝天的防水夾層,用來放手機,好處是雨天導航非常方便。
(Mont Bell的龍頭包,頂層是透明夾層,可以放地圖、手機,非常貼心的設計)
- 教訓 1: 我這次在日本騎行使用的馱包本身不防水,但有防水套。可惜過了幾十天之後防水套就失去了防水功能,一下雨就滲水。為了防止睡袋或者衣物潮濕,我不得不將一個廢棄的雨衣墊在防水套下,就算這樣還是不能完全防水。而且在下雨前後,將防水套套上套下馱包也是非常麻煩的事情。
(馱包都被包在防雨套里,然並卵)
- 教訓 2: 我的馱包不僅不防水,而且沒有快開的背扣,需要用一個夾扣和一個鉤子才能固定在馱包架上。每天將馱包掛上車,不單花費很多時間,而且手需要觸碰輪子和車身,容易弄髒。
裝配:選擇了這些單車部件,總需要有人安裝。有四種選擇,1)買整車,不用煩;2)買廠家的車架然後將其他部件也寄給廠家一起裝配,開朗有這種服務。3)找家附近的單車鋪或者單車店幫你安裝。4)自己安裝。我在這裡強烈建議自己安裝,因為騎行世界中,能夠安裝和修理自己的旅行車幾乎是一項必須掌握的技能。沒有什麼方法比嘗試裝配新車更能夠鍛煉這項技能的了。裝配單車在網上有很多教程,慢慢看,慢慢琢磨,慢慢來。我將在之後的文章中談及單車的裝配。
請關注我的專欄「流浪記」:
http://zhuanlan.zhihu.com/lixianji
瀉藥
如果財力足就旅行車,國內外很多牌子可以選擇
如果羞澀就拿山地就合一下,也沒有那麼差,也沒有那麼美好,但是沒什麼壓力
主要是遠行之心
自行車專門有一類「旅行車」車型。
這類車不追求絕對速度,而是在保證舒適的前提下追求騎行效率;同時,要求零件可靠、穩定、維修便利。不同用途的旅行車零配件選用傾向也不同,像那種環球用的載重型旅行車,對可靠性、可維護性有非常高的要求,這種車型往往配置鋼架、硬叉、吊剎、防刺外胎、中支、牢靠的前後貨架和擋泥板,這種車往往很重,但是騎起來很穩而且較舒適。
普通的旅行車,則一般配有700C車圈、半光胎、擋泥板、支撐、貨架、大而軟的坐墊、舒適的把手,牙盤齒數範圍大適應性好,前叉有軟的也有硬的,另外車架角度也是比較休閑的那種,沒有山地和公路車架那麼趴。
題主等待的也許是一份圖文並茂附帶用戶體驗的產品手冊,而這其實並非是最優的解決辦法。因為任何一位有過自行車騎行經驗的旅行者都明白,個人情況的不同 (身長和腿長對應什麼尺寸的車架?是一個人騎行還是兩人或者多人結伴騎行?是休閑型的騎行還是探險型的騎行?…),騎行路線的變化 (如果同時需要野營,應該配備怎樣的馱包,攜帶怎樣的裝備,如何在拖車和馱包中選擇?…),騎行路況的差異 (需要怎樣的避震系統?如何在穩定性和便攜性中取捨?如何在舒適度和重量中取捨?…),都會對自行車的選擇起到決定性的影響,拋開這些只談論器械,意義是不大的。
了解適合自己的座駕,其實也是一個了解自己的過程,掌握一定的自行車知識,不但能夠最大限度地在旅行中保護自己,同時也能更好地幫助你獲得旅行的快樂。下面是一些在選擇旅行自行車的建議,希望可以幫到你。
1. 雖然我還是更喜歡復古款的編織座墊,但是長途旅行還是建議盡量選擇一個中等大小硬度偏硬的傳統座墊。如果預算比較寬鬆,最好的情況就是能有一個好的皮座墊,具體品牌選擇考慮BROOKS BROOKS ENGLAND LTD.
2. 如果路況好,條件不艱苦,沿途維修方便,預算寬鬆,最好的車架材質自然是碳纖維或者鈦合金,但如果不是這樣,還是選擇鋼合金 (CrMo)吧 ,其次是鋁合金,因為它們更容易維修且足夠堅固。最後要注意確認車架可以安裝後馱包,前馱包和至少兩個水瓶。
3. 關於自行車車把,有一種自行車車把類似蝴蝶狀,專門用於旅行自行車,被稱為旅行車車把,這種車把的特點是能在騎行中給騎行者提供更多的握把姿勢,緩解長途騎行的手部疲勞。但也有朋友說這種車把相較牛角把不易發力,發力偏軟,你自己做選擇吧。
4. 關於照明,最好選擇鹵素燈和裝在輪轂上的電機系統,後輪上的燈最好是可以自動充電的,當然也可以把照明系統裝在車身側面。
5. 前車叉的避震懸掛可以不必像山地車那樣豪華,但要注意不要影響懸掛前馱包。
6. 輪子的尺寸非常重要,28」 的更輕鬆更快, 26" 的更耐用更易操控。如果你做的是環球旅行,26」 比28」 更普遍更易找到更換的地方。
尤其注意,輪輞(輪轂)的質量至關重要,不宜在上面省錢,挑比較出名的牌子買吧。另外,如果想增加牢固性,選擇輻條比較多的輪輞。
7. 關於車胎,最好根據你的預算換成防爆胎型的或爆胎自動修復型的,一般路況請選擇專業旅行車車胎,這種車胎比公路車車胎更寬更穩定更耐用,比山地車車胎更窄更光滑更省力。
8. 變速器同樣非常重要,建議選擇 46 或 48齒。這同樣是整車不應該省錢的部分,推薦的品牌型號如下 : Shimano XT, SRAM 和 Rolhoff. 稍微便宜一點的有 : Shimano LX, Shimano Deore. 後變速輪要保證至少 32 齒,這樣遇到大型的爬坡才不需要一路推上去。
11. 還有,後馱包架的質量是應特別注意的,一旦包架出現斷裂這樣的事故,輕則行程提前結束,重則有生命危險。出於維修方便的考慮,還是用鋼合金的材質吧。
12. 最後,剎車系統如果用V剎,無論在自己維修更換還是找人維修時,都會比碟剎方便得多,但如果預計路程多泥濘,輪胎常會處於濕潤的狀態,還是碟剎要更保險些。
最後有的沒的扯幾句:
- 國內的騎行線路多艱險(上川藏,下雲貴),歐洲的線路多錦繡(繞湖環山穿田野),不同的路況選不同的車,不可一概而論。
- 國內很多騎行愛好者青睞的美利達其實本質上是山地車,而非專業的旅行車,如果用作長途旅行,並不適合。如後馱包架的安裝,車胎的更換等,都是需要考慮的。
- 上述沒有提及的,車鎖的選擇也非常重要,品牌的話推薦德國Abus。 http://www.abus.com/ger
- 就歐洲範圍內,自行車的品質有口皆碑的,是德國和荷蘭的自行車。法國的Tefal同樣是比較出名的自行車品牌,可以考慮這個牌子的前馱包架,輕且牢固。
- 就我認識的朋友中,雖沒有真正的"環球"旅行者,但有超過五十天騎行經歷的大有人在,他們的自行車價格不一,整車價格區間從40歐到上不封頂。
如果沒有打算長期一直騎,就是心血來潮想來次旅行的話,想省點米,我推薦收個二手的捷安特atx660,真是神器一樣的存在,皮實,耐操,好維護。還便宜,但是收二手一定要收車架合適你的,對於長途來說,舒適性是很重要的,
如果不怎麼差米,那麼就有很多選擇啦,一般來說山地車都可以,很多人首選是山地車,從入門的捷安特6系列 美利達勇士系列,到捷安特7系列 8系列 美利達公爵,挑戰者都是可以的,價格從一千多到四五千都有,剎車只要不上油碟就好,油碟由於出問題不好維護,所以不建議用油碟搞長途。在此我還推薦一個車——騎行者,這車是我很喜歡的一個車,旗下有兩款車,來福和假行僧,來福低端一些。現在出到來福2 ¥1680 還是很合理的一個價格,屬於網路直銷模式,需要自己會點自行車維護知識(如果你搞長途的話自己必須得會一些知識),來福2傳送門:來福二山地車【騎行者網路直銷產品】假行僧現在出到假第五代,假5 售價2998,傳送門:假行僧五全地形山地車【騎行者網路直銷產品】
樓上還有人說旅行車,相比山地車,我覺得旅行車更舒適,同時旅行車我覺得稍微笨重了一些,更適合骨灰級的長途騎行者一些,只了解過,沒有騎過。
當然現在也有不用旅行車和山地車長途的,世界這麼大,各種奇葩都有,如果你覺得你不是單純的騎行,路上考慮搭車這種情況的話我推薦用摺疊車,這樣不想騎了摺疊起來就可以坐車走,推薦大行P8,
3k左右, 差不多算是大行車裡面的明星車把,不會錯的。
如果不是太遠的路,也有人用公路的。一般用公路的人就是選擇道路比較好的路,狂奔,一兩天結束。
還有個變態的哥們用死飛去了西藏,青藏進川藏出。太尼瑪有個性了,飛鳥騎跡-《飛》 2012青藏進 川藏出的一個騎死飛車的牛人
聽一個骨灰老鳥說,其實最好的長途的車最好是鋼架子的,(很遺憾上面我說的自行車全是鋁合金的車架)因為對於鋼來說更容易焊接一些,隨便在一個鎮上都能找到焊接鋼材的。而鋁架一般壞了就沒辦法弄了。(當然,要把車架騎壞還是要點本事的) 有些直接就是把貨架焊接在了剛車架上,這樣就不用每天在累的狗一樣的時候還要全身檢測車車的螺絲有沒有松。
以上。
適合長途騎行的自行車有很多,看你適合什麼類型的了,如全部是平整的柏油公路,你可以選擇公路車,如果是有碎石路和搓板路你可以選擇山地,旅行車就是相當於兼顧兩者,但速度和抗顛簸能力對比前兩者就會差一些,還是要看自身需求和路況來決定,比如上次和ofo騎行團去台灣環島騎行,我們就是按照路況選擇的平把公路,兼顧公路的特性也會比山地騎得更輕鬆
update: 4/1
謝邀。 我自己騎行之前用過是Merida Duke 600, 騎了4000公里左右,路面有水泥,土石,柏油和爛泥,都可以應付。同伴用的是Giant Atx 770以上系列騎318, Giant ATX 670騎317(途中V剎失靈兩次),Giant 旅行車和自己組裝的山地車(不是山馬車)。
綜合比較下來,如果在1000公里以上的路程,那麼長途車最好有以下幾個特點
1 車架。 碳纖維和鈦合金因為成本高,維修難的原因,不推薦。通常車架的材質是鋁合金或者鋼合金。 如果可以,最好買鋼合金,因為如果車架因為外力斷裂(這種情況幾乎沒有),那麼鋼車架可以用普通的焊槍焊上,而據說鋁合金的焊接溫度較高,很難找到合適的工具。這點我沒找到具體的資料,姑且信之。 實際情況中,鋼車架少之又少,那麼鋁合金車架如果是名牌大廠的產品,也可以接受。
車架的另一個選擇就是尺寸。適合身高身長的車架可以讓騎行更加舒適。 這一點可以到車店實際去測試。騎一個讓你感覺舒服的車架,身體不會感到過度拉伸。通常每個車店都會有身高與車架尺寸的對應表。如果沒有,則請讓老闆將適合你身高範圍的車架全部試用一下。
2 貨架。 對於長途來說,貨架的重要性不亞於車架。一旦貨架斷裂,騎行就等於終止了。 在貨架的選擇上,需要考慮兩點,一個是材質。 鋼貨架的承重通常可以超過50kg, 而鋁貨架的承重最大是25Kg, 如果你的行李肯定超過了25kg,那麼還是選擇用鋼貨架。
另一個貨架的選擇就是是否牢固。 這一點可以參照網路上LKLM車架的測試報告。【轉載】LKLM不鏽鋼貨架和市售中高檔貨架對比及其測評
通常,貨架連接車架的螺絲處是最容易斷裂的地方。 如果這部分材質過於單薄,或者安裝時左右不均衡則容易發生以上狀況。 如何選擇一個好的貨架,我的方法是實地觀看,看貨架的各個焊連接處是否夠厚,面積夠大,是否存在焊點太小隻靠單個螺絲吃力的情況。 另一個方法則是去名氣大一點的淘寶店或者實體店選擇價格貴的那種,通常一份價格一份質量是符合市場競爭規律的。
上面說的都是後貨架。接下來是前貨架。小弟剛剛買了一個鋼製的前貨架,還沒有試驗安裝,因此就不多說。不過根據騎行的朋友反饋,前貨架不宜攜帶太多貨物,否則車頭慣性大,需要急轉的時候會極其費力。
3 剎車。 路上線碟,V剎車和油碟都有。三種剎車都壞了的情況也都遇見過。我的看法是剎車的調整修理以及更換部件的技能是必須的,無論是哪種剎車系統。 至於選擇哪種,見仁見智了。 通常認為V剎的修理更為簡單,並且在泥水路時,泥土不會堵住剎車系統; 線碟的優點是長下坡大量剎車更不容易發熱,下雨也不會影響剎車性能;不過通常在搬運或者摔過後總是要調試一下避免蹭碟。油碟據說不容易壞,壞了修起來也很麻煩,我沒有騎過,所以不發表言論。
4 支撐。 這個比較容易被人忽略。雙腳支撐的作用是可以在調試車的時候,不需要將車倒個。同時也不容易損壞。
5 休息把,這個我還沒用過。
最後總結一下,如果題主經濟寬裕,各大品牌的旅行車較為推薦; 如果只是偶然走一把,duke600或者atx 770系列的山地車也可以滿足。
這麼多好答案,知識是足夠了。我補充一點,長途騎行中避不了遇到上下坡路的。這時,如果騎的是21速別一下的車子,會比24速的辛苦很多。原因,就是,24速的低檔位更輕,能更好的找到上坡的節奏。
國內最好的旅行車是開朗的旅行車,我試過很多次。
瀉藥。
目前只有一次3天470KM算長途。再就是一次1天140KM,其他都是百公里以內了。
沒騎過高端車,第一輛捷安特漢特2.0,目前ATX690。
高端選手請無視。
一點經驗
1、旅行車長途騎行更舒服,美利達的野狼和捷安特的trooper系列比較常見,售價應該是在3K+
2、路況一直很好的話,山地車換胎是不錯的選擇,尤其是1.75的全花紋胎,1.5的半光頭會省力很多。一直是鋪裝公路的話,推薦捷安特的FCR平把公路系列,那輕快,絕不是一般可比。
3、坐墊和騎行褲很關鍵,保護蛋蛋極其重要,否則兩天就疼到騎不動了
4、道路不是極其偏遠(一直能得到補給和休息,不打算住帳篷之類),隨身物品一個小型騎行包能裝下的話,就背小包,別裝馱包了(不用馱包就不用考慮後托架了,能少負重就少負,除非極其長的長途)。我裝了兩個水壺架,一路上基本是一瓶脈動一瓶水,混著喝
5、不怕慢就怕站。長途一定要找到節奏(主要是檔位和踏頻),我水平有限,速度有限,踏頻有限,但是在適合的節奏上,能堅持住比什麼都強
6、路過有朋友的城市,對方要招待的話,吃頓飯就走,千萬別猶豫,否則很可能半途而廢
祝好,一路順大風!
旅行車,現在北京有個不錯的年輕人(微博名叫小明不死)自己搞的品牌(貌似叫bosky),我覺得可以支持一下,價格3000到7000不等,性價比不錯。想隨意一點就買個2000來塊錢的車,山地,捷安特atx770左右的都可以,trek大軟胎的騎行感受爽點。。一次性或者兩次長途的最好買碟剎。長久還是v剎吧。
作為一個只有一年騎行經驗的菜鳥,我推薦捷安特770和美利達公爵600,這兩款車在騎行新手中比較常見,甚至有的老鳥還在用。
1.價格在2500-3000左右,或許對有的人來說是小半個月的工資,感覺有點吃不消。不過,一分錢一分貨,我12年買的770,現在看起來依然很新,質量問題更加不用擔心,全國聯保。
2.配置對於新手還算可以,帶快拆,易於拆卸。以後可以保留車架,升級其它部件也比新買一輛便宜不少。
暫時就想到這些
騎過318。
路上看見的汽車,可歸類為:
豐田普拉多,其它。
ATX770,其它。
旅行車
在鋁架車的範疇內,我覺得
Koga WorldTraveller 系列(包括 WorldTraveller 29er)是很好的土豪之選
在鈦架車的範疇內,我覺得
Van Nicholas 的 Pioneer Rohloff(包括 Pioneer Rohloff 29er)是很好的土豪之選
其中,雖然我買不起,但是我強推 Tout Terrain 的 Silkroad 系列。
旅行車!!
這旅行車,學問大了。不知道多少天多少公里對lz算長途旅行。 不講究的進車店買輛車就能上路;講究的,不是按車的品牌型號,而是對每個每個每個具體的配件都有琢磨。大到車架、輪組的選擇,小到線管、螺絲的選擇,都是學問。
建議還是自己網上做點功課,有了一定了解後,再來問更有針對性的提問,幫助會更大。
2手1989年 Peugeot vvt
Reynolds 531手工鋼架
tange mtb 前叉
全系xt
窮人版的surly
計劃暑期橫穿美國
V剎,雨天太磨車圈了......
前年,有騎車騎318, 半路上因為磨穿車圈爆胎,被迫返回。
推薦閱讀:
※入門公路車選哪個好?
※自行車老了會喜歡什麼樣的歸宿?
※男朋友是爐火純青的器宗,該怎麼送禮物?
※如何選擇合適的騎行服?
※你有哪些關於自行車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