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皇帝在泰山封禪過?

不一定要是大一統朝代的皇帝,個人認為只要有皇帝名號的,有一定勢力和實力一方霸主的那種類型也可以算進去。不知道這樣說合不合適~~


上古時期有過封禪傳說的版本很多。《史記·封禪書》中記載管仲和齊桓公的對話中管仲說泰山封禪的有七十二人,著名的有十二人。不過先秦時期缺乏史料,如何舉行封禪和具體情況已經不得而知。有傳說上古時候黃帝在封禪以後羽化而升天,而黃帝本人也具有傳說色彩,這類的封禪就很難考證。自秦以後在泰山舉行過封禪大典的帝王,可以明確只有六位:
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

先回答什麼叫封禪。
封禪是古代的一種祭祀,並且是最頂級的祭祀,祭天為「封」,祭地為「禪」。中國古代宣揚「君權天授」,「君權神授」,封禪就好比是向上天、向神明彙報工作,國家統一,海內歸心,盛世太平。同時這也是皇帝對自己的自我表彰的最高形式,帶來的效果也可想而知。神話自己,印證自己的皇位是順應天意,替天管理天下子民,鞏固自己的皇位、皇權;粉飾太平,說明當今太平盛世,海內清平,鼓舞人心,包括各少數民族首領也要到場,宣揚國威,夷狄歸心;張皇功德,當今太平盛世自然是自己治理有方,是難得的賢明君主、堯舜禹湯,舉行一場升勢浩大的自我表彰大會;還有為天下蒼生祈福、為自己延年益壽等等。封禪有這麼多好處,所以可以說古代帝王,沒有一個不想封禪的。《史記·封禪書》中說: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

但是自秦以後,並不是所有帝王都有資格封禪的,下面就可以看到題主說的這個說法並不合適。看看哪些帝王有資格封禪。外在條件主要有三點:統一、盛世、祥瑞。封禪是向天神、向百姓、向夷狄展示當今盛世、自己治理有方,若是天下分裂,或是貧困年代,那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那麼秦以後有可能封禪就只可能是皇帝了,並且還不是一般的皇帝。宋真宗的封禪就被噴得很慘,就連光武帝這樣的中興明君都還要受到非議,條件苛刻可想而知。而祥瑞就是吉祥的事發生,表示上天對你的工作認可,你舉行封禪大典才順理成章。這三條可以說是很硬也很軟,硬是看上去必須達到,軟是迴旋的餘地很大。統一王朝佔據了中國古代一大半的時間,這點大多數帝王都滿足了。除了幾個數據指標,盛世的標準實在太多,只要不發生戰亂或是大的自然災害,當今的皇帝就算不說是大治,也要說成是清明太平。至於祥瑞,滿足上面兩個條件,如果皇帝想封禪,那各地上報上來的祥瑞一定是多如牛毛。所以說,封禪的內在條件也取決於帝王的意志。

再看幾個封禪不成的例子,大概就能體會了。

齊桓公。
《史記·封禪書》:秦繆公即位九年,齊桓公既霸,會諸侯於葵丘,而欲封禪。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昔無懷氏封泰山,禪云云;虙羲封泰山,禪云云;神農封泰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禪云云;黃帝封泰山,禪亭亭;顓頊封泰山,禪云云;帝幹封泰山,禪云云;堯封泰山,禪云云;舜封泰山,禪云云;禹封泰山,禪會稽;湯封泰山,禪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皆受命然後得封禪。」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過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馬懸車,上卑耳之山;南伐至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漢。兵車之會三,而乘車之會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諸侯莫違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異乎?」於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窮以辭,因設之以事,曰:「古之封禪,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為盛;江淮之間,一茅三脊,所以為藉也。東海致比目之魚,西海致比翼之鳥,然後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鳳皇麒麟不來,嘉穀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鴟梟數至,而欲封禪,毋乃不可乎?」於是桓公乃止。
齊桓公稱霸以後想舉行封禪大典,經過管仲勸說以後,自知沒這麼大的福氣,放棄了封禪的念想。

唐太宗。
封禪的話題和想法一直伴隨了唐太宗的大半皇帝生涯,按理說唐太宗是絕對有資格進行封禪的帝王,卻終其一生沒有成功。
《容齋隨筆·卷七》:魏鄭公諫止唐太宗封禪,曰:「今有人十年長患,療治且愈,此人應皮骨僅存,便欲使負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亂,非止十年,陛下為之良醫,疾苦雖已安,未甚充實。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奪。
唐太宗想封禪泰山,魏徵說天下百姓經過長時間動亂稍微安定,還沒有富裕,把唐太宗硬生生勸住了。
史書記載貞觀朝有大臣多次提出過封禪 但每次總有人反對 李世民又比較謙虛 就多次作罷了 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夏,李世民正式下詔封禪 並做好了一切準備 但是這時報告天上出現了彗星 不吉利 所以這最可能的一次也作罷了。《資治通鑒》:有星孛於太微,太史令薜頤上言,未可東封。辛亥,起居郎褚遂良亦言之;丙辰,詔罷封禪。

宋太宗。
宋太祖作為後周殿前司督點檢發動陳橋兵變奪了柴家的天下,得位就很惹人非議。宋太祖「斧聲燭影」一夜暴斃,宋太宗稀里糊塗兄終弟及就更加曖昧了。再加上趙德昭、趙庭美之死。宋太宗最需要封禪大典來印證自己得位正統,君權天授。
太平興國八年六月,兗州七縣四千多名百姓在地方官的帶領下進京請願封禪,被太宗拒絕。次年四月又有一批一千多人的隊伍進京請願。第二次百姓請願隊伍到京不久後,以宰相宋琪為首的文武百官、地方官員、少數民族領袖、宗教人士、民間壽星等共計兩萬六千多人聯名上書請求封禪。太宗同樣沒有準許。自古帝王在別人恭維自己、要給自己戴高帽子的時候都沒有一次就答應的,最不濟也要半推半就、假意謙虛一下。在經過兩次上書以後,太宗表示:「朕此行蓋為蒼生祈福,過自嚴飭,非朕意也。」 ……丁丑,乾元、文明二殿災。是日既夕,陰雲四合,風雷暴作,夜漏初上,大雨震電,火發自月華門,抱關者不之覺,延燒漸北,翌日辰巳間乃止。——《續資治通鑒長編》。也就是說雍熙元年四月決定十一月舉行封禪大典,轟轟烈烈沸沸揚揚,僅僅一個月之後就被一場大火撲滅了。雷電擊中宮殿,大雨中燒了皇宮中最重要的兩個殿,這是極大的凶兆。

還有有足夠資格,自己想封禪或群臣請願封禪而不得的著名皇帝有晉武帝(本人沒有興趣)、隋文帝(只舉行過祭祀)等。從宋真宗以後就再沒有皇帝封禪泰山了。其中包括康熙和乾隆都曾在泰山上舉行過祭祀卻沒有封禪,乾隆還先後十一次登上泰山。


泰山文化中的帝王封禪,是一項古老而內涵豐富的活動。它包括國家的治理、神文化的繼承、陰陽五行的運用、宗教文化的滲透、書法石刻的集成。即使像皇帝這樣權力和地位的人,也要受禮制所約束,遵守歷史的客觀規律。

附秦以後的帝王泰山祭祀表:


始皇嬴政
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 封泰山、禪梁父山
二世胡亥
二世皇帝元年(公元前209年) 登封泰山
西漢
武帝劉徹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 封泰山、禪肅然山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 封泰山、祠明堂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 封泰山、祠明堂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封泰山、禪蒿里山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 封泰山、禪石閭山
天漢三年(公元前98年) 封泰山、祠明堂
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 封泰山、禪石閭山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 封泰山、禪石閭山
東漢
光武帝劉秀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 封泰山、禪梁父山
章帝劉烜
元和二年(公元85年) 柴祭泰山、祠明堂
安帝劉祜
延光三年(公元124年) 柴祭泰山、祠明堂

文帝楊堅
開皇十五年(公元595年) 為壇設祭泰山

高宗李治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 封泰山、禪社首山
玄宗李隆基
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 封泰山、禪社首山

真宗趙恆
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 封泰山、禪社首山

聖祖玄燁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 祭祀泰山
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 祭祀泰山
高宗弘曆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至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 先後10次祭祀泰山


古代7個皇帝封禪過,6個在泰山!分別是:秦皇,漢武,光武,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另一個在嵩山,是武則天


十二個 秦始皇 秦二世 漢武帝 漢光武帝 漢章帝 漢安帝 隋文帝 唐高宗 唐玄宗 宋真宗 康熙 乾隆


十二個


泰安天外村有12龍柱


推薦閱讀:

為什麼五代時期很多人的名字里都有「彥」字?
「皇漢」一般是怎麼定義的,他們有怎樣的訴求?
王莽應該怎樣改制才能成功?
清朝初年的中國為什麼不佔領北亞?而任由俄羅斯去佔領?
如何評價章惇?

TAG:中國歷史 | 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