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國界/省界/地區邊界附近的人們,生活上會有哪些不便、便利或有趣的事情?
居住在國界/省界/地區屆附近的人們,生活上會有那些不便、便利或者有趣的事情?
比如電話的長途費,通郵件等等。很想了解。希望有親身經歷的朋友分享。
相關問題生活在區/市/省/國界線上是什麼體驗?
知乎中緬邊境一日游預告
等過年回家再來更新,到時候給大家看照片。
。。。。。。。。。。。。。。。。。。。。。。。。。。。。。。。。。。。。。。。。。。
中緬邊境,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中國最西南的區域,北面,西面,南面均與緬甸接壤。
紅點處是我出生的小鎮。
畹町鎮。畹町_百度百科
一橋之隔
橋對面就是緬甸。
來說說有趣的事情。
貨幣,兩邊商貿來往特別頻繁,所以在兩邊的商店和菜市場購買東西,人民幣和緬幣是通用的。
電話信號和網路,由於對面是緬甸特別落後的地區,通訊特別不好,價格還昂貴,中國的信號能覆蓋到對面的山頭,在加上當地緬甸老百姓好多都在中國做小本生意。所以當地緬甸老百姓都用中國移動。
網吧用的是中國電信的光纖(我以為在緬甸網吧就能科學上網,後來去了發現IP是中國的。。。)
語言,兩邊的各民族人口一起算的話,漢族〉傣族〉緬族〉景頗族〉其他民族
在珠寶街和菜市場能聽到各民族用自己的語言討價還價,完全到了國外的感覺。
過境,賣菜的菜農,串門走親戚的,熊孩子,打工的,經常有直接趟河過境的。
小時候我就經常放學鑽緬甸網吧。中國網吧不讓小孩子進。
外地旅遊者請不要非法越境,持有效證件從海關辦理過境手續後從口岸通過,最好有嚮導帶領。
(有收過路費的緬甸人,會綁架勒索非法越境外地人。)
小吃,當地有各種各樣的東南亞小吃,各種緬甸餐館和泰國餐館,以及少數民族餐館,很少有漢族餐館,當地漢族大都喜歡少數民族菜肴。
教育,每天有緬甸的小學生成群結隊的從口岸入境來中國上學,放學又回去。
菜市場,在早市你能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剝了皮的果子狸,裝滿蛇的麻袋,炒熟的香噴噴的昆蟲,各種你沒見過的野菜和野生菌,罌粟籽
暫時想到這麼多,回頭又補讓我想起2008年汶川地震時候在我們陝西的一個,算是笑話吧,其實蠻沉重的,權且當黑色幽默:
那一陣子餘震不斷,大家還沒從主震的巨大創痛中緩過來,更多的是恐懼,因為餘震也有傷亡,這麼大的主震都挺過來了結果餘震里掛了,這也太死不瞑目了??
寧強在川陝交界,跟青川接壤,在同一條斷裂帶上。所以當時寧強發生了很多餘震,有的級數還很大(有6級的)。
(地圖在此,看看寧強跟青川離得多近……過去就是北川和茂縣了,都是重災區。09年我去過一趟都江堰,整個城市還是一片凄慘。)
結果當時陝西人民就很恐慌,因為不懂地質學知識的可能光看到震中一路從汶川向東北移動著到了青川寧強,說不準哪天漢中,最終西安也要地震。
於是乎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手機上就收到了這條玩笑簡訊:
「近日我省寧強縣不斷發生地震,導致不少群眾情緒恐慌;經國務院批准,現將寧強縣劃歸四川省,我省近期將不會發生重大餘震,敬請陝西人民放心。」
_(:3」∠)_
被這條消息氣死的寧強人民已超過餘震傷亡人數??
不過這條黑色幽默,當時也確實緩解了我們連日來的壓抑情緒,特別是剛剛七日祭全國默哀結束,看到這條消息我們都笑了,互相轉發,彷彿撕開了陰霾的一角。
--------
我老爸當年參加了救災工作,青川餘震發生時正在寧強發放物資,離震中21公里。據他回來後說,看見水泥電線杆子在6級餘震中像風中的樹苗一樣劇烈晃動。我當時小學六年級,我媽在中學是年級組長,西安震感非常強烈,她要操心著整個年級學生的安全,又擔心我爸那邊的安危(信號中斷,聯繫不上)。我還在音樂學院學鋼琴,當時整個城市一度恐慌到交通癱瘓,我騎著自行車從長安路的車流中逆行回來;我媽特別緊張,電話不離手。主震那天西安的震感應該是除了成都以外最明顯的省會城市了,老媽因為要維持中學的秩序,責任重大,都無暇去小學接我,最後是我們自己在恐慌的人流中回去了中學,跟中學的哥哥姐姐們在一起才重新有了安全感。那一次餘震是我見過一向鎮定的老媽最焦慮的一次;我也因為這件事對那次青川餘震的記憶尤其深刻。
--------
地震發生7天後全國默哀,這麼一轉眼就7年了啊??
我現在已經大一,陰差陽錯學了地球科學,今天寫起這個答案才忽然意識到這一微妙的聯繫,原來再基礎的科研離社會也並不遙遠。
逝者安息。說個牛逼的,出差見聞。雲南某個縣,某個少數民族村落,緊鄰緬甸,村長有幾百畝林地。據他自己說,以前沒有這麼多,每次下大雨,泥石流什麼的,就把界碑往那邊移幾個山頭,說是泥石流給弄的。那邊人一般也不會說什麼,有怨言的話,給一點好處就沒事了。
當時我就震驚了,開疆拓土啊這是,位卑不敢忘憂國,多麼可愛的人民。
看了評論補充一下
1.我是當成個搞笑的事或者是題主說的有趣的事來講的。覺得一個村長抱著神聖的界碑移山頭的很有畫面感。
2.位卑不敢忘憂國,可愛的人民是反諷還是自嘲,我也不懂。反正不是讚美!
3.鬼斧神工這個梗我也剛知道,加上這個是不是笑點又多一點。可是為毛你們在討論鬼斧神工的用法,跑題了啊。
4.我沒有政治立場,只是分享個有趣的事,然後還要忙著賺錢去。笑了就好,不要太認真。
5.竟然破百了。
河南山東的交界處,1964年,國務院為解決河南、山東兩省交界地區水利問題進行區劃調整,將范縣及所轄金堤以南地區劃歸河南省,將縣城擱置在距縣界5公里外的山東莘縣境內,1995年,范縣開建設新區。也就是說從1964年到1995年,范縣縣城都是在省界之外的,我們這有句諺語:「全國一大怪,縣城設在省界外。山東省里有個河南縣(范縣),河南省里有個山東鄉(櫻桃園鎮),山東鄉里有個河南村(金村和張扶村),河南村裡住著山東人,山東人又娶了河南媳婦。」
就算到現在,我們縣城關鎮政府駐地依舊在山東莘縣境內。
當地運營商取消了此地的漫遊費。還有有趣的:山東莘縣櫻桃園鎮的郵政局和河南范縣的郵政局幾乎相鄰,以前的郵件由兩個郵局直接互轉交換.80年代後走入正軌,范縣的郵件便不能直接交給櫻桃溝了,而是范縣——濮陽——鄭州——濟南——聊城——莘縣——櫻桃溝這條路線了,需要歷時7天。 這裡掛山東車牌的車也特別多。
除此之外,也並沒什麼,只不過是國家劃的線,生活中也沒人把它記得那麼清楚。
地圖上下兩條河(金堤河,黃河)皆為省界,圖上小圈為原縣政府駐地,目前仍為河南省管轄。
生活在中俄邊境一個小城,每當和別人提起家裡的地理位置,都會有人驚訝的問:」天!哪!嚕!你們那冷不冷啊!你們那是不是人都穿著熊皮大衣啊!你們那是不是冬天冰棍都擺在地上賣啊!你們那是不是滿大街都能看到戰鬥民族的哥們啊!俄羅斯妹紙是不是美哭了!balabalabala……」
因為和俄羅斯只一江之隔,所以的確,每天在大街上都能看到俄羅斯的大兄弟們,俄羅斯的妹紙們很多都是高高的身材很好,長得也很美,最萌的莫過於小嬰兒,尤其是眼睛,美得不要不要的,每次我在路上看到都要像痴漢一樣流口水(╯‵□′)╯︵┻━┻
當然也有那些讓人覺得戰鬥民族果然名不虛傳的事情,比如冬天我們這裡也有零下30度左右吧,會看到有俄羅斯的大兄弟在路上喝冰鎮的啤酒…我清晰的記得我還很小的時候(那時候的冬天比現在要冷),在公園有騎馬拍照的項目,有一次一個俄羅斯美女靠在馬旁邊拍照,在大衣和長筒靴之間只有一條薄薄的絲襪…直到現在我都覺得看到了女戰士…
當然在邊境也有很多很便利的事情啦。比如因為邊境很多人都選擇了經商,所以大多數的居民都多少會幾句打招呼的俄語,(因為我怎麼都學不會彈舌,每次看到別人說俄語舌頭像彈簧一樣彈力百分百的時候,都會用一種膜拜的眼神看著人家……)最方便的莫過於去旅遊,坐船一會就到對岸了。還有就是前一陣俄羅斯貨幣貶值,簡直讓我見識到了廣大女性對購物的狂熱(比如我母上大人),可能大家在這個時候都會覺得生活在邊境是多麼幸運的事:-D
至於說不便呢,最顯著的可能就是在淘寶的時候吧,一般每次東西都要郵五天到一個星期才會到,每當此時就會意識到自己離祖國其他地區是多麼的遙遠= =
不過空氣是真真的好啊~畢竟城市不太大嘛,歡迎來玩啊~:-D
補充:
翻到幾張手機拍的圖(像素不太好,見諒),黑龍江和對岸的俄羅斯城市。
7/27補充:
評論里有盆友問和俄羅斯人民的關係如何,就我個人的感受來說,我覺得俄羅斯人多數都是很友好的,經常會在路上遇到問路或者想要我們幫忙拍照的俄羅斯遊客,都是很有禮貌的。早幾年俄羅斯的日用品價格都很高,經常會有遊客在來這裡玩的同時買一些日用品和小家電帶回去,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地區的經濟,那時候我有認識的長輩選擇了經商,都有了很可觀的收入。
當然什麼地方都會有壞人,在這裡也發生過一些不好的事,但是不能以偏概全嘛~:-D 這些年經常會舉辦中俄文化節之類的活動,整體上來說兩岸人民還是來往很密切的。
還有盆友說想看俄羅斯美女的皂片,我想說這種事情難道不是可遇不可求的嘛!!!偷拍這種一點不矜持的行為豈是我等好男兒(?)所為!!(…好吧我承認我也不是沒幹過= = )根據我多年的經驗,俄羅斯美女基本都長這樣(以下圖片來自百度)——
這樣——
以及這樣——
——世界因蘿莉而精彩。
此外我剛剛想到了另外一件便利的事情就是——吃。
如果你剛好喜歡吃巧克力的話那這裡簡直就是天堂,因為和俄羅斯一江之隔的原因,在這裡很方便的能吃到俄羅斯的食品,其中最多的就是巧克力,各種各樣,而且口感一級棒!此外還有俄羅斯的薯片啊,奶酥啊,酸奶啊,大馬哈魚啊,魚子醬啊balabalabala……簡直方便的哭出聲來:-D
(附上手邊剛好有的巧克力和威化餅乾)
(不是打廣告,不是打廣告,不是打廣告!)
最後附上昨天拍傍晚拍的照片,祝大家愉快~
我住在安徽江西湖北三省交界,屬皖西南地區。
當年中考考挺好,就跟我爸說:爸爸爸爸爸爸,暑假抽個時間帶我去玩吧。我爸懶懶地說:那看一下,有時間去天柱山玩一圈吧。我撇了撇嘴說:不要。還沒出市呢,換個地方。我爸又說:那就去黃山吧,挺好玩的。我又說:那不行,還沒出省呢,你快用點心想!
結果我爸當時就火了,從院子里把我的自行車推出來說:來來來,你想出省是吧,我告訴你,你沿著縣城那條大路往下面騎,騎個十幾分鐘,到那個土坡上轉一圈媽的你就出省了。
我:θ\(;¬_¬)
看到問題本以為會說到我的家鄉,答案從頭看到尾都沒找到,有ctrl+F了一遍還是沒有。於是,我決定寫下這個答案!
我的家鄉叫做:
馬鞍山
對,不是馬欄山!
馬鞍山是安徽省的省轄市,位於蘇皖交界地帶,具體位置見下圖:
地圖的比例尺可以看到是20km,距離南京60km,合肥200km,蕪湖50km,從馬鞍山開車到南京不到一小時,到合肥大概兩個小時,到蕪湖大概四十分鐘。
介紹完了大概的地理位置,下面說一說方便、不便和趣事:
(原諒我下面寫的沒什麼條理。。。)
雖然蘇皖交界的地方很多,但是可能由於文化、經濟等原因,以及社交網路的作用,馬鞍山總是處在風口浪尖。。。下面的一些內容也不知道應該算是尷尬還是趣事。。。囧rz
1. 先說幾點好的吧。南京為馬鞍山甚至整個周邊地區(可能包括蕪湖、宣城等城市)的基建和交通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祿口機場、南京南高鐵站以及南京火車站都是馬鞍山人民出行的重要選擇。我在上大學之前從來沒去過馬鞍山的火車站。。。因為基本上出遠門都是去南京坐火車或者飛機,甚至是去上海浦東。即使現在大學畢業了,這四年來去馬鞍山火車站的次數也不超過5次,這個數字應該算是比較多的了。。。除了交通,南京的一些大型醫院也在醫療方面為馬鞍山的市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印象比較深的是小時候去過的兒童醫院、省中醫院和某牙科醫院(名字忘記了,當時年紀太小)。現在珠江路還流傳著糖果車站的故事,雖然不知道是不是杜撰的。教育方面,就拿我身邊的例子來說吧,高中班上四分之一留在了省內,四分之一去了南京,四分之一去了非南京的其他華東城市,四分之一去了其他城市。。。馬鞍山還有南京河海大學的一個三本獨立院校(經知友 @王欣 提醒,是河海大學聞天學院,謝謝~),算是兩市在教育領域的合作吧。
2. 說完了上面幾個宏觀層面的,再說一說我個人的感受吧(其實第一條也都是感受沒什麼乾貨。。。)首先是有個旅遊的好去處。南京是N朝古都,國家首批旅遊城市,文明城市、溫泉城市、宜居城市blablabla。南京像是一座探索不完的城市,每次去都會有新的發現。我二十多年的生活經驗告訴我,能住在一座這樣美如畫的城市傍邊是如此的愜意。根據發車車站的不同,馬鞍山到南京的班車車價從18到26不等,班車間隔30分鐘到50分鐘。
哪天心情不好,買張車票,去那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城市看一看。
南京去的多了,也認識了不少南京的朋友,有學習上的,也有興趣上的。這算是蘇皖交界給我帶來的另一大福利吧。
-----------2015-07-28 19:53更新線--------------
說了這麼多好處,下面講一講「尷尬的事」。。。
3. 這一點和另一個知友 @無敵的洞洞 關於「天長」的答案里很像。前面說道,因為坐飛機、火車一般都是到南京,所以常常被問一個安徽人為什麼回家要買江蘇的票。除了這些,我還沒問過:「你問什麼會有金陵通?」、「你問什麼會有先鋒書店的會員卡?」、「你為什麼。。。」因為被問的太多,解釋起來也麻煩,所以最後我直接隨便編個理由過去。
4. 有人問,第三點解釋起來很麻煩嗎?其實從我自身角度覺得還是有一點的,也可能是我考慮太多了。畢竟我來自安徽,對別的省的城市有過分的好感總覺得不大合適。和安徽的老鄉一起吃飯,對馬鞍山的印象除了鋼就是南京,有點小小的被孤立;江蘇老鄉在一起的時候,那更沒我什麼事了。尤其是在上海讀大學之後,接觸到的安徽、江蘇以及長三角其他地方的朋友更多了,常常會碰到很多地域問題(中性詞),我都小心翼翼的保持客觀和中立。感覺挺累的T_T 老實說,這是我第一次在網路上寫關於馬鞍山和南京的內容。。。
關於評論:
1. 有知友提到丹陽鎮。這是馬鞍山的一個鎮,不是江蘇的丹陽(我們這邊稱為大丹陽)。因為不是住在那邊,只知道離南京下屬的江寧很近,整體來說不是特別了解。但是有兩點印象,一是有次參加南京的一個戶外公益活動(雷勵中國南京甄選營),項目地最後發現居然在丹陽。。。當時還不敢相信,於是特地用普通話問了買菜的阿姨,「這裡是丹陽市嗎?」。結果阿姨用一口標準的馬鞍山方言回答了我。。。另外一點印象,高中很多同學是鄉下的,比如丹陽鎮,博望鎮。其中有一些本科去了河海、東大、南航。有次吃飯,問他們平時怎麼回家,答:公交車。。。
2. 關於馬鞍山高鐵站。其實作為一個學過一些區域經濟學和城市化的商科學生,客觀上我一直不是很理解馬鞍山為什麼要建高鐵站。根據2014年的數據馬鞍山人口才200多萬,南京的兩個車站基本(完全?)可以滿足需求了。而且南京也一直在規劃建設連接馬鞍山的地鐵。不過據不可靠的朋友的一個觀點,可能是安徽省方面希望馬鞍山減少馬鞍山在經濟、交通等各個領域對江蘇省的依賴。具體措施除了建立高鐵站,還有將長江北岸(西岸?)的兩個縣劃為馬鞍山市(馬市原本是和南京市在長江東岸相鄰),建立長江大橋(馬鞍山沿長江相鄰的兩個市南京和蕪湖都有長江大橋,原本不需要再在長江上另建一座)。我當時聽了覺得很有道理,然而我覺得安徽省應該不會笨到讓馬鞍山這個全省GDP前幾的市放著江蘇這支大腿不抱吧。。。
3. 最後,
評論里說南京是安徽省會的泥萌夠了!!!近幾十年以來,蘇皖兩省一直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多領域保持著密切交流與合作,積極推動蘇皖兩省關係發展,兩省之間有著深厚的友誼!
願蘇皖兩省人民友誼長存!全國各族人民更加密切地團結起來~
(CCAV快來我要當主播)
;-D
住在德國荷蘭比利時交界。
有時上著課就收到了手機簡訊,歡迎來到荷蘭。
周日去荷蘭買菜,因為德國超市周日不開門。
會去荷蘭騎車,因為有寬闊的自行車道。
比利時比較破,去的少。
德語往西走走就不能用了。
學生票可以免費坐公交到荷蘭。
經常去荷蘭吃中餐,比德國簡直強好幾倍。
然而並沒有人從荷蘭買大麻什麼的。
補充一點旅途中的見聞:
在德奧邊境奧地利一側會有很多很大的加油站,德國車排隊來加油。因為奧地利的油價會比德國便宜將近20歐分,一箱油就省10歐,還是不少的。一般去奧地利玩都會在回德國前把郵箱加滿。
在瑞士德國邊境德國一側有很多超大的超市商場,方便瑞士人來大採購,因為瑞士的物價即使對於土豪瑞士人來說也是很高的。
在德國捷克邊境捷克一側很多人賣盜版LV等牌子的包,會有很多看上去經濟狀況比較差的德國人過來買。
在義大利奧地利邊境義大利一側,阿爾卑斯山區,你會發現所有的地名都有兩個,一個義大利語名字一個德語名字,食物一點也不義大利,反而更像拜仁農村。啤酒也是德國產的。德國的文化輸出已經跨過奧地利來到了義大利。
住在德法邊境的留學生經常會組團殺向法國,買魚!甚至有些離邊境已經非常遠了也會去。德國只有冷凍的魚排,口感一般,法國選擇就很多了。
有次出去玩,在德國高速靠東南邊境的一個休息站上廁所,突然來了一群胳膊比我大腿粗的疑似羅馬尼亞進城(德國)務工人員,聚集在衛生間裡面和外面不知道幹嘛。想想一群壯漢看著你尿尿,也是很酸爽的。尿完趕緊撤,外面的另一群壯漢目送我們離開。感覺不知道有多詭異。
一覺醒來,天還沒亮。翻看手機發現@windfuture 關注了問題,所以說說我的事情吧。
從小生活在內蒙古與山西的交界地,父親祖籍山西,母親祖籍內蒙古。所以至今仍見到山西人認老鄉,見到內蒙人也認老鄉。(偷偷告訴你我有兩個戶口~)
我家那一帶,兩省的人民是互相看不起的,雖然口音差不多,還是略有區別,大家都能聽出來。然而夾雜了兩地口音的我,經常會被鄙視來鄙視去,吐槽忘記了根本。
打電話發生漫遊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家裡有人在內蒙移動上班,據他們講,只要去營業廳投訴,大部分都是會有減免或話費補償。小地方,管得松,而且是前很多年前的事了,現在怎樣不得而知。
還有就是從小几乎在京包線上長大,坐那種綠皮車,只需要兩站就下車,所以小時候的火車票概念只需要1塊5毛錢,3塊5的那種k字頭車已經是很貴了。以至於後來去呼市念書,一張火車票20多塊簡直嚇尿。快30年過去了,家裡那邊的火車票價格一直沒有變過,@windfuture 可以作證,所以想想還是要感謝鐵道部啦。
大概就這麼些體驗吧。然而我只是在廈門…
更新的唯一目的就是來說說某高票答案說的中緬邊境泥石流移動界樁那個答案的!
中國和其他國家邊境線上除了中印邊境沒有界樁之外,其他都有界樁!我原答案所說的實際是界樁類形物(長條石,大石墩,石堆之類)用於標示實際控制線用,所以才會出現能搬動的情況。而其他國境線上的界樁都是有明確坐標的,經緯度標示後能精確到什麼程度請自行百度!
界樁分為單立樁(騎在國境線上,中心為實際邊境線,)、雙立樁(一般用在界河兩邊,兩岸各一顆,以連線中間某一位置為邊界)、三立樁(一般用在兩江交匯處,以三角形中某一點為界)。
不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界樁移動都沒用!邊境巡邏的時候發現了都要上報,然後會有相關部門處理的!都是以當年勘定的坐標為準!不是說水衝到那就算那的!
嚴肅臉結束。*^o^*
——————分割線——————
沒人說西藏的邊防軍人和印度阿三一年到頭搬界樁玩么!
在藏南中印邊境爭議地區,印度阿三比較喜歡乾的一件事情就是搬界樁玩,偷偷的把界樁挖起來,突突突的向我國境內深入幾十公里,然後挖個坑栽起!
等到我國的邊防軍人邊境巡邏的時候,哎呀卧槽!怎麼界碑跑回來了?然後我們的戰士又把界碑挖起來,然後又突突突的向印度深入幾十公里,感覺差不多了就挖個坑栽起!
於是雙方就開始了樂此不疲的禮尚往來!
印軍:挖界樁——突突突——栽界樁,解放軍叔叔,該你們了!
解放軍:挖界樁——突突突——栽界樁,阿三兄弟,該你們了!
…………
從此彼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邊境好處不多,壞處多點 。所以就不說名字了,而且有些特點對邊境來說是通用的。
壞處:
從國防考慮,邊境城鎮都會作為戰略緩衝地。根據我們先挨打再反擊的國防政策,發生戰事時要麼在這頂著打,要麼直接放棄。既不會駐軍也不會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鐵路,公路,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所以如果你在大城市呆慣了,來這會發現火車慢,網費高,信號差,公交六點就沒了,娛樂必涉黃和賭,而且早幾年夜裡一個人走很危險。
當地政府不需要做什麼政績,也根本沒政績做,一般主要就是擁軍,國家會像對待貧困地區一樣撥款給你,維持社會穩定就行。是主要兵源地,一進部隊你會發現連里至少三個是自己人。有門的話,16歲就能當兵。
主要經濟來源要麼是農業生產要麼是邊境貿易,不會有什麼高級工業產業,根據可拋棄原則即使有也是風險大,污染高等試驗型項目。邊貿還要看對內交通是否便利以及境外對口城市大小。
人口的主要輸出地區,山高皇帝遠,中央政令層層傳達執行緩慢,政府慵懶帶動經濟發展滯後,國企及機關事業單位必然是高薪高福利職業。如果中央不每三年來考察一次,黑惡勢力幾年便會形成規模並與政府勾結,毒品與走私就能猖獗起來。所以沒什麼就業機會,如果大學選了個高大上的專業,基本這輩子就不用回來了。本地富豪基本都是早期走私,後做邊貿的,當然背景不可少。
好處?
因經濟落後帶來的生態環境的保持。走不用太遠就是荒郊野嶺,原始自然環境良好。空氣清新,還會有野生動物聚居。對有條件自駕的美術,風光,戶外黨來說簡直是天堂,就是別忘了帶防身用品。
你能很方便的看到外國人,很多機會與他們打照面。地區會與對口外國城市締結友誼城市,留學旅遊務工等出國交流活動批准很快。異國情侶,跨國婚姻很常見,而且對面很少看家世,主要看人品。當然這一切還要看兩國外交大環境。
看官應該猜到了,邊境接的是俄羅斯。地處安徽省最北部,宿州市較北部,蕭縣最南部。此地乃皖蘇魯豫四省交界之地。同時省內又毗鄰淮北,屬於淮海戰役的中心戰場。
在到各處的距離上,從家去淮北市用時小於一小時,去縣城差不多一小時,去江蘇徐州要一個半小時,去宿州市要兩個多小時。所以雖然我已經23歲了,並且也去過十幾個省幾十個城市,但是卻沒去過宿州市城區。因為實在沒必要。坐火車基本都是在徐州或者淮北站,逛街感覺宿州也比徐州弱了一個檔次,距離更是徐州近,當然淮北更近,所以宿州沒有任何能夠吸引我的地方。通過對比也很容易看出來江蘇發展比安徽好,淮北發展比宿州好。
方言屬於洛徐官話,反正和徐州的方言是一毛一樣的,臨近地區的河南話還有山東話差別應該也不大。
每次說家在安徽都會被說是南方人,然而無論從地理上還是文化以及生活習俗上,完全是中原特徵,從家裡去黃山都要坐12小時火車。
其它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了,畢竟在地圖上畫的線也沒有柵欄。
不久前從中越邊境回來的答一發。
從昆明往南,驅車5.6個小時,就來到祖國西南邊陲,與越南隔河相望的河口縣。
河口位於紅河州東南角,是雲南通往東南亞國家重要的過境港口,南溪河與紅河在此處交匯。這裡與雲南大部分地區不同,地勢低平,海拔僅有76.4米,加上本身就位於雲南南端,緯度較低,因此這裡的氣候常年濕熱。
(河口縣位於左下角藍色區域最東南角的紅點處。圖片來源:百度百科(有改動))
據說河口的建設開發最早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間,後來法國在越南殖民後修建滇越鐵軌,兩邊通商,城市逐漸發展起來。隔著不算太寬的紅河,這頭兒是中國河口,那頭兒是越南老街。
(站在河口岸邊望見越南老街的夜景)
一架橋作為出入境的通道將兩座小城連起來。這座公路型的大橋寬約15米,全長136.06米,四孔三墩,橋的兩端都建了很氣派的國門。從橋的這端走到那端,就算是出國了。
(過境的橋和越南國門)
(界碑)
雖然只在這裡待了不多的幾天,但是都是在調查邊民的生活和貿易狀況,所以對邊界兩邊情況多多少少有些了解。
一是通行來往。邊界線的阻隔導致兩邊的交流存在很大的障礙,而且與緬甸等處的國界相比,因為河流的存在使得交流更添困難,也很難一腳跨兩邊,要說有的話只能是下圖這樣。這條線算是最正宗的中越國界線。一半橋是中國的,一半橋是越南的。
(國境橋的中線)
但是好處是兩側的邊民持邊民證可比較自由地往來,不需簽證等繁瑣的手續。我們這些外來的遊客通過當地的旅遊機構無須護照即可辦理短期簽證,也還算方便。不過再方便還是會有偷渡的情況發生,常用地點就在國境橋的上遊河流較窄處,大概是為了多運貨物(過境允許攜帶的畢竟有限)或者人員非法過境。
(河口居民的邊民證)
二是語言交流。因為教育的差異,一邊講漢語,一邊講越南語,很多少數民族還有自己的語言。雖然有的邊民多多少少習得一些對方的語言,但大部分還是溝通困難。這時候中文學的好的越南人就有了明顯的優勢,他們可以更多地跟中國人做生意,或者到中國這邊來工作,掙的錢自然也就更多。
三是民族習俗。越南有54個民族,基本和中國一樣,很多的節日和習俗等和中國也是基本一樣的,過春節、中秋、端午,過七月半,也有十二生肖,只是生肖中的兔換成了貓。(忍不住覺得屬貓的和屬鼠的應當很難愉快地相處呢)老街有個十二生肖公園非常出名。我們還在這裡跟各自的屬相合了影(於是大家的年齡就都暴露了==)。
四是飲食習慣。雲南菜的重口味雖不比川湘,但也是眾所周知的。葷辣二字大概能夠簡單地概括河口的飲食。但僅一河之隔的越南飲食極為清淡,大概也與當地確實清貧,吃不起什麼好東西有關。過境調查的時候原本想在那邊找個餐館吃飯,結果隨行的導遊連連擺手說「你們吃不慣這裡的飯菜的,一點味道都沒有」,於是我們只好作罷,一直等返回河口才吃的東西。不過河口這邊還是會有很多越南的小吃和特色菜,我們早飯吃的「越南小卷粉」我就挺喜歡的,滑滑嫩嫩的,裡面還放有薄荷葉子,吃起來非常清爽。
五是婚姻互通。畢竟隔得很近,往來又頻繁,所以通婚的事情很常見。很多人說現在通婚的手續已經好辦了很多,但還是要交到省里辦理,還有的乾脆就不辦手續,直接娶回家,更甚者一些中國人在中國這邊有妻子,在越南那邊也有妻子,甚至不止一兩個!關於越南新娘的問題,我們沒有做更多的調查。
六是社會治安。在我們待得不多的幾日里,並沒有遇到什麼治安混亂的問題。但是根據我們對邊境兩邊居民的調查採訪,治安其實是他們擔憂的一大問題。人口流動較大、人員混雜、歧視與偏見、非正常交易等原因導致了地方管理的困難。我們採訪的一位在中國小商店打工的越南女孩講,她非常害怕晚上走在路上,因為晚上在路上經常會有人把她當成性工作者,所以每天下班她都要趕在天黑之前儘快回越南。
七是貨幣流通。據說人民幣在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可以使用的,跟地方的貨幣兌換也很方便,據說大街上就有人給兌換貨幣。我們過境之後發現在越南買東西基本上都可以用人民幣解決。
八是貿易往來。「跨境貿易」非常方便,加引號是因為指的只是邊民的小生意。由於兩邊發展水平相差較大,所以很多越南人會到河口這邊找工作或者做點小生意。早早來到關口可以看到開關時邊民往來的場景。8點一開關,對面的人群涌潮般地出現,前面幾個一路小跑,衝到最前面過檢,更多的則是推著自行車艱難地走過來,之所以說艱難,是因為雖然是自行車,但是經過改裝,幾乎可以載一個小型貨車的載重,車上載滿貨物。在中國這邊賣的比起在越南境內價格會高一些,自然就能帶多就帶多。
九是商業發展。河口有一片商業區,其中有一段叫做越南街,基本都是越南人在這裡售賣越南特產。在裡面轉了一圈,覺得有點像金五星、動批這種批發市場。越往裡走越混亂,我們也就很快止步了。後來在百度上搜索「越南街」,才發現我們看到的只是最最表面的現象。。
在越南那邊也很多都是針對中國遊客的商店,商店裡放的音樂大概是5-10年前國內流行的《兩種蝴蝶》之類的歌曲。
(越南街一瞥)
十是手機通訊。這大概是這個問題的回答中被吐槽最多的一個話題。到越南過境一定範圍內都可以搜到中國移動的網路信號,但是範圍不大,估計也就幾公里吧。再遠的話就要開通國際漫遊或者辦當地的卡了。
雖然說的方面挺多的,但是對邊民的生活應當說並沒有辦法感同身受。畢竟不是人類學者,無法摘掉自己戴的有色眼鏡來看待他者。但是走訪的過程中還是在努力地平等交流,盡量地了解和還原他們的世界。第一次在知乎答題,感謝Maigo的邀請。
雖然是中國地理的標籤,但是也想進來插一句。
本人現在就讀於美國聖母大學, 外文名字叫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du Lac, 2個英語單詞,4個法語單詞。 學校的位置可以很容易搜到。因為後面要多次上圖,所以暫時先不上圖了。
先說省邊界,聖母大學在印第安納省,北邊是密歇根省,離省邊界線不超過10公里,如下圖(google 地圖)
兩個點分別是聖母大學和兩省邊界(我會盡量所有的都用中文,但是奈何我輸入聖母大學google自動給我調成了英語。)其實這一點倒是沒有任何困擾,因為美國沒有(至少我現在所知道的沒有)電話漫遊這一說,隨便打,無所謂,夏威夷波多黎各跟在學校裡面打一個價。我們這裡有法律法規規定,周日商店不能賣酒(我不清楚是印第安納省的法律還是下面縣的法律),所以如果周日想喝酒又沒法買,去密歇根省買就可以了,那邊沒有這個法規,當然這只是個小事,本人幾乎不飲酒,所以對我生活沒有什麼實際影響。
=============================分割線=================================
下面想說我要說的重點了,這是重點了!
提問者沒有說時區邊界是一個什麼情況,看到樓上也沒有回答,我就想詳細地說一下。
下圖是美國所使用時區,有東部,中部,山地,太平洋,還有兩個特殊的是亞利桑那(AZ)以及印第安納(IN),對亞利桑那情況不了解不予討論,我說印第安納的情況。
下圖為一條從聖母大學前往普度大學開車可選/常用路徑(藍線),請諸位先看一下。(google 地圖)
再對照美國時區圖可以看出,時區變換是從IN==&>中部時區==&>IN,我不清楚印第安納省(IN)別的縣使用什麼樣的時區規定,我這裡的縣名字叫St.Joseph(聖約瑟夫縣,翻譯成西班牙語應該是San José,大霧……),西邊的縣名字叫La Porte,法語中「門」的意思,我們這裡用的是跟東部所有知名大城市(波士頓,費城,紐約,巴爾迪莫,華府,奧蘭多,邁阿密等)一樣的行政時間。而西邊的門縣用的就是跟芝加哥一樣的中部時間了。先放下要去普度面基不談,我們先看一下我們跟紐約用一個行政時間是怎樣一種體驗。
聖母大學是單獨的城市,隔一條街的城市叫South Bend,翻譯成中文是南彎的意思,縮寫為SB,警車上是SBPD,當然這不是重點。說重點之前先上圖
South Bend, Indiana
經緯度,北緯41°40" 西經 86°15"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西五區的中心線是西經75°,西五區的西邊界先是西經82°30",西六區的中心線是西經90°,上圖最後兩行 Time zone 上寫的意思是,這個城市的時區用的是西五區的時間,夏令時的時候用的是西四區的時間,一個深入西六區的位置夏令時用西四區的時間,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這個問題等價於,烏魯木齊市民用北京時間來作息(比如早晨8點上課,下午17點放學)是個怎樣的體驗。我明確表態,是一種我這輩子再也不想體驗了的體驗
下圖是網頁截圖 Sunrise and sunset times in South Bend
Sunrise是日出時間,Sunset是日落時間,Solar noon是地方時中午對應的行政時的時間,當然我剛看了下烏魯木齊日中時間大約是14:15,如果他們用北京時間來作息的話是比我們更糟糕的體驗。體驗就是,早晨8點上課有一種高中上早自習的感覺(本人膠東人士,離東經120度經線非常近),下午四點下課了簡直要熱死,晚上8點半朝西的房門燙到不敢拿手碰,9點以後日落(不是天黑),不一一列舉。
繼續說去普度面基的這個事情,如果按照藍線走,那就要兩次過時區線然後回到本來的時區了,好在現在技術發達運營商自動給調了,我跟好多人吹牛說我一月過時區線的次數超過了很多人一生過時區線的次數。
實際上從地圖上各位已經看得很明白了,我所居住的地方離芝加哥比離印第安納波利斯要近不少,而且芝加哥作為特大城市肯定是比印第安納波利斯吸引人,問題來了,雖然到芝加哥公路里程不過160公里,但是要跨越時區,所以我前幾次在芝加哥約一些事情的時候,一直提醒自己要注意時間,不要去太早……,14點出發去芝加哥,160公里,15點到了,路上時間兩個小時。時間已經注意了,下面的問題又是,朋友約我12點半吃飯,我說這廝怎麼13點半才吃飯豈不是要餓死老子,朋友說我已經是特意照顧了你的感受還提前了呢;晚飯7點開吃,哎呀你8點吃飯那吃完飯就該睡覺了撒;手錶變得特別重要,生物鐘紊亂,每一次去芝加哥都是這樣的感受。
我個人覺得很不理解這個時區的使用情況,從經濟文化意義來講,印第安納應該跟芝加哥比跟東部最早13省更緊密,不用一個時區確實費解。
Maigo來聖母大學找過我玩,當然9點還有太陽必然是吐槽重點,相對來說芝加哥在夏令時8點左右跟我所住的地方9點一個太陽高度就正常很多了。
如果聖母大學改用中部時區時間,你問我資瓷不資瓷,我說資瓷,我可以明確告訴你這一點。
=====================順便說一下芝加哥================================
其實芝加哥也是處於兩省邊界,開車沒有幾步路就是印第安納了,不過個人觀點這些對居住在芝城的人影響不大,可能有不少中國人居住的,離印第安納省最近的點就是芝加哥大學了吧,在芝加哥55街到59/60街之間,但是芝加哥城南(靠近印第安納方向)治安越往南越差,所以應該不會有很多人到印第安納從事生活生產活動的,而芝加哥用的是中部時區的時間,夏令時的時候日中時間大約是13:00,所以個人觀點他們不會產生太多的困擾吧,而事實上我在芝加哥的所有朋友,沒有任何人說會有困擾。
本人第一次答題,有什麼疑問歡迎私信,基本就是初中地理知識,如果哪裡有錯誤懇請各位指正,感激不盡。華中師大的學生。
每次在八號樓QQ空間的定位都是武漢理工大學東院-_-||
中朝俄三國邊境。
曾經有一個學弟和基友組團出去野遊,游著游著就到了朝鮮境內,登時被人民軍按住。
半年才放出來,從此不敢野遊。
我大學同學,客廳裏手機是重慶移動的信號,卧室就漫遊到四川了。
我沒住在邊境,但每次我去瑞士洛桑玩的時候,都會故意選擇關掉漫遊,因為日內瓦對岸就是法國的信號,而且是4G的。山東人,小時經常游過黃河去河南偷西瓜。南岸也種西瓜,不過不如北岸偷來的甜。
好吧,生活在安徽省最神奇的地方,天長市,看下地圖便知道,
這裡北東南三面全部被江蘇包圍………這是大前提……
首先想到的是這裡的方言,天長市是屬於安徽滁州市管轄下的縣級市,了解到的是滁州管轄下的其他縣市方言聽起來都差不多,唯獨天長的方言屬於洪淮片,外地人聽天長方言和揚州方言是一模一樣的。聽父母那一輩人說他們年齡輕的時候出省都是說自己是揚州人(貌似出去說自己是安徽人會被人歧視)猶記得有次我跟家裡人去揚州買東西,我老媽直接用天長話跟人砍價,感覺跟在家鄉沒什麼區別(貌似父母那代人也不會說普通話)。還有一次我跟我一哥們在南京玩,買東西的時候說的是家鄉話,賣東西的阿姨隨口來了句你們是蘇北的吧?我和我哥們都笑了,明明是安徽人。
然後是飲食,奶奶輩的那一代人人貌似做飯什麼的還屬於淮揚系口味(偏甜,反正我奶奶做飯比較甜)然後你們想像一下肉包子陷也比較甜是什麼感受,總之從小吃到大的富春園包子,我是覺得比較好吃,但是在外面上大學的時候跟別人說肉包子很甜他們都覺得毛骨悚然。
然後是通訊交通之類的,從小到大去的最多的地方可能就是揚州了,因為江蘇經濟還是比較發達的,加上某前主席老家,揚州還是挺不錯滴,還被評為世界適合居住城市呢。記得有一次周末中午吃完 ,我媽突然想買雙鞋,但是又說天長沒有看到想買的,二話不說,拉著我爸就開車去了揚州也就半小時。記得以前聽大人們經常說起的事,晚上下班開車去揚州泡個澡再吃個飯再開車回來,集體去揚州買房子(為以後養老),靠得近就是這麼任性。印象中還有不少小時候的玩伴家裡條件比較好,直接送去揚州念書的。
記得小時候想過長大後最想去哪工作,當時一致的想法就是去揚州(也只能是想想),覺得離家近經濟比安徽好,語言更是暢通無阻,包括我相信現在不少人也有去揚州工作的想法。
額,貌似提到的都是揚州(沒辦法語言太接近)順便提一下北邊的淮安(揚州在天長東邊,南京在南邊),好吧天長充斥著淮安的金湖龍蝦,我一同事老婆金湖人,我媽老家淮安人………
天長同時被江蘇兩個地級市一個省會包圍,感覺已經很神奇了。
還就是想到天長狗屎一樣交通,至今沒有通火車,每次上大學都是從南京坐火車,坐飛機也是去南京,生病也去南京,我是安徽人啊!第一次去省會合肥已經是我上高中16 7歲的樣子了,慚愧。
還有就是自打我出生就存在的謠言,天長要劃給江蘇省了,是的存在20多年了,根本沒有動靜,也不太可能。
有件有趣的事,由於經常去江蘇,每次坐車有這樣的感覺尤其是從江蘇回天長的時候,坐車上睡覺睡到一半被車巨大的振動給弄醒了,便知道回安徽了要到家了,安徽和江蘇的經濟在高速公路上就能體驗到,江蘇的路比較平坦,安徽比較顛簸,真是太明顯了!!!!一過界兩條路完全不一樣!!!
還有件事…在安徽六安上大學,恩,安徽最西部,只有去全椒的火車但是並沒有什麼卵用。然後大一的時候去搞火車學生優惠半價,但是只能選家鄉的,我毅然決然的填了南京,結果被了學校教務處拒絕了,然後我就不服了!然後親自去學校教務處理論,問我為什麼不能填南京。工作人員說你一個安徽人為什麼填南京?我說我家是天長的!他們愣了一下,然後恍然大悟地說「原來是天長的啊!!」就把我給通過了…
其實還有太多太多了,什麼我同學在他家前門打電話安徽移動,後門打電話江蘇漫遊的之類段子我就不說了。
推薦閱讀:
※有沒有一個國家中出現兩個相同的地名?
※為什麼今山東簡稱「魯」而不是「齊」?
※江蘇對浙江的印象是怎麼樣的?
※中國現行的行政區劃中「縣」與「區」最主要的區別在哪裡?
※有哪些文化上接近 A 省,卻在行政上被劃歸 B 省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