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宇是誰?歷史系老師和學生怎麼看待他?

最近在讀他的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發現他特別喜歡推翻別人的觀點,說的還挺有道理的。
就覺得這樣的人肯定不受待見
想聽聽有什麼八卦
如果八,請深八


隨便寫寫,不嚴謹勿怪,

首先聲明,我不是歷史系學生,更不是老師,只是一看書的人。

黃本來是KMT的下級軍官,解放後在台灣退伍,跑到美國去讀歷史,屬於半路出家,34歲讀本科當到教授,拿到美國國家圖書獎後出名。一度混得非常慘,主要是與學霸費正清的觀點不符合,不受美國那幫漢學家待見,還被解除了教職,十分落魄。

他的觀點在我看來比錢穆要好些——也就是所謂的「大歷史」觀,但他在學術上的主攻方向是財政,稅務史,這點在他的萬曆十五年里體現的也不錯。但本質上說,他寫的大部分還是流行讀物,所以以訛傳訛,遺毒甚廣,比如海瑞餓死女兒之類。


總得還說,他的書蠻好的,可以看看,但也不要全部接受,因為歷史是複雜的,我們只能最大限度地還原真相。他的書比現在一眾歷史發明家有良心多了。


一個牆外開花牆裡香的歷史從業人員。中國當代所謂的"大散文"之流的啟蒙者。最大的貢獻,是將西方面向公眾的歷史普及著作的寫作手法,傳播入國內。
其通俗作品,以故事性來說,對於當時閉塞的國內,無疑醍醐灌頂。而與西方類似著作相比來說,水平一般。(可以看一下史景遷,孔飛力之流,都很會講故事)
其學術作品,有觀點,缺考證。眾所周知,歷史學家要以史料來支撐觀點,否則不是胡謅嗎?而黃兄不少觀點,有放大炮的嫌疑。而且所謂的觀點,也??????(有相關的論文研究,恕不詳贅)總之,學會了西方研究視角,沒學會西方研究技術。(這也說明了他在西方漢學界難混的原因,不能以門戶之見概論,實在是技術不過關的原因)。
其國內大火原因,實在與我們當時的閉塞眼界有關,是個時代原因,也是個歷史遺留問題。以如今開眼看世界之時代,再奉為圭皋,所謂的"洋大人"們著實又該鄙視我們了。
總之,看看玩可以,若真以為掌握真理了,只能貽笑於大方之家。不過,這也說明了,學術與公眾之間,有一條天然的鴻溝,只有少數天才,才能盡量縮減它們的距離(顯然,黃不屬於這些少數)。


黃仁宇早年在東北戰場上做過鄭洞國的副官,算得上有文化有水平的中級軍官
後來在美國回憶戰役的得失,想了半天就憋出來一句,共軍是人海戰術。。。。
這水平的軍官,由不得國民黨不敗。。。


知乎上最不缺就是「我有個朋友/老師」,最缺的是「我親身」。本著認認真真看完黃仁宇書籍的高中生,來答一下。水平有限,還望海涵。
最早接觸的是《萬曆十五年》。這本書就史學著作來講,行文多少有點輕浮,筆法近乎散文或小說。
全書開篇幾句,讀來有如歷史小說,作者似乎在為你描繪萬曆十五年北京愜意的春天666
但隨著閱讀深入,這本書講的不僅僅是萬曆十五年之瑣事,而是以明代萬曆朝的傳奇人物的一生為線索,分析了明朝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以解讀明朝滅亡的原因。比如張居正申時行,代表的是明帝國上層君臣間的矛盾關係;戚繼光代表的是以文制武大環境下的軍事制度矛盾。每個人物各成一線,但又相互交織,共同描繪了萬曆朝的政治面貌。←感覺像是《水滸傳》
相比較以往著眼於天啟崇禎年間來分析,的確別開生面。這恰恰體現了黃仁宇所提倡的大歷史觀,將史料高度壓縮後以宏觀視角來看。此外,此書是黃在美期間寫給老外看的。所以有很多對於歷史名詞的解釋,有很多對於古代禮儀,服飾,陣法,官職的解釋。所以即使是歷史萌新也完全沒有閱讀壓力,不需要一邊翻書一邊百度名詞←難道你對於中國文化的理解還不如從未接觸中國文化的老外?
缺點在於有些史實不嚴謹。比如此書中提到海瑞古怪的性格引發了家庭悲劇,他的女兒絕食而死。這個史料本身就具有爭議,可能是政敵為了抹黑海瑞而炮製的謠言。但黃在書中引用,並且此後廣泛流傳。這個鍋我認為黃是要背的。綜合來看,作為學習明史的入門讀物,絕對可以。
若要評判其高下,頗為困難。允許我在這裡提一下《明朝那些事》。《明朝》更為通俗,我小學那會兒就能看懂。長大後對明史產生興趣,對《明朝》中的事進行考證,尋找史料,幾乎可以說每一處都有來歷。就史實來看,《萬曆》似乎還比不上《明朝》。
但黃於此書中所講述的大歷史觀,對於學習歷史,我認為不失為一種有益的途徑。


抗戰時熱血從軍救國的青年,見證時代悲劇的下層軍官,深思中國苦難半路出家學史顛沛流離一生坎坷,師從李約瑟大器晚成。不受國內歷史學界待見,自古真才實學苦難出


最近導師讓讀黃仁宇的《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花了兩個禮拜的時間,依然沒有讀的很明白。
這是第一本涵蓋整個明代財政的史學專著,首先是包含的內容豐富,明代的財政機構,田賦,鹽課,雜稅都在其中。其次是材料解讀能力高明,幾乎每一章節都是總結大量史料而成且有所創見,而不是單純的從典制體史書中進行翻譯歸納。他的這本書可以排進西方史家寫的中國歷史著作的前列,要了解黃仁宇的史學,不是看《萬曆十五年》。


黃仁宇早年在東北戰場上做過鄭洞國的副官,算得上有文化有水平的中級軍官
後來在美國回憶戰役的得失,想了半天就憋出來一句,共軍是人海戰術。。。。
這水平的軍官,由不得國民黨不敗。。。
------------------------------------------------------------------------

1. 孟良崮戰役

五個縱隊15萬人打 整編74師3萬人。

出動70萬民工。

2. 百團大戰期間, 彭德懷,劉伯承, 鄧小平, 陳賡指揮八路軍2萬部隊, 在關家堖無法擊敗日軍約5百人。關家堖戰鬥是抗戰中八路軍最大的一次進攻戰役。

3. 淮海戰役中共的數據: 解放軍60萬, 民工540萬。國軍80萬。

國際史學界的數據是中共650萬參戰。國軍80萬。

650萬參戰(combatants), 解放軍60萬, 40萬地方部隊, 550萬民工。


某經濟史老師的一則語錄:高中的時候,看黃仁宇的十五年,感想是這也是史學研究著作?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國產抗日戰爭劇裡邊當中國人沒子彈而日本人還有子彈,日本人為什麼不選擇開槍而是跟中國人拼刺刀?
歷史上有沒有死的人多又沒意義的戰爭?
古代有腐男和腐女嗎?
如何看待「明粉」,「漢粉」「唐粉」「宋粉」為何沒有形成氣候?
你希望經歷歷史上的哪個時刻?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