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學習能力超強的人嗎,他們是如何強大的?


高中班裡有一個學神,是個女生。我們跟著上課時,她開始學物理數學競賽,我門開始學競賽時,她已經物競化競一等獎保送北大(化競她就學了幾個月,數學競賽沒拿一等但也考的不錯),我們複習高考時,她開始背GRE。她沒有任何弱勢科目,總分遠遠高於其他人。很多近滿分的不可思議成績都出自她手。

我觀察她平時除了學習就是打乒乓球看英文小說電影。在我們只滿足於完成老師要求的時候,她一個暑假刷完了十幾本龍門專題。她平時吃飯做作業走路買東西都特別快,等車的時候捧著一本環球科學的雜誌,那是她每月必看的。給人講題永遠都只給一條線索。

當時我們覺得她是神一樣的存在。我們甚至覺得她反應比我們快好幾倍,所以效率也比我們高。班主任卻說,高中一開始她和我們一樣,但她卻有可以坐下來干一件事干一下午的能力,再加上不斷刷題不斷讀書的毅力。久而久之,學習,對她已經是習慣。在我們嘻嘻哈哈聊天逛街玩耍的時候,她卻獨立鍛鍊出了一個快速運轉的大腦和踏實不為所動的心,這大概就是學習能力強的原因。


學習能力 = 解決問題的能力 = 搜索能力 + 分析能力 + 歸納總結能力。
這三種能力都可以通過持續不斷的練習來提升。
在首次接觸到某種知識的時候,分析能力佔主導作用,分析即將一個新問題正確地分解為幾個自身能力可以解決的子問題。在分解為子問題後,搜索能力佔主導作用,即能夠迅速在各種資料源中查找到與問題相關的各種資料。首次解決問題之後,歸納總結能力將會起作用,即將問題的模型,解題的思路在個人的知識庫中保存,如果再次遇到類似問題,就能夠在已有的基礎上快速入手。


見過,見過,見過太多啦!

王道就是——記!憶!!力!!!

當我們說學習能力強的時候一般都是指短時間內突擊的能力和應付考試的能力。任何理解能力邏輯能力都無法戰勝記憶力在考試中的威力——不要天真的以為智力(不含記憶力)天才短時間內準備考試能夠戰勝記憶天才,除非他本來就懂,真有反例別忘告訴我。

當然如果我們討論廣義的學習能力,那情形可能就不太一樣了,比如學習做生意的能力,學習做科研的能力,學習思考的能力。

最後我舉倆個例子——本科的時候,我和我一起打遊戲的同學一起準備有機化學考試,我複習一周半通宵,他複習3天通宵,我們基本都是沒聽講——最後他94分,我64分,歷史最低。北大的化學本科70%都是高中搞化學競賽的,但我倆都不是,不知道你們是否看出差別了呢?沒錯,我們的突擊記憶力就是100和5的差別,我是那個渣渣。

PS:我倆總GPA差不多。

第二個——我有個天天跟我一起打dota的同學,每次考前一個小時他都在打dota,就這種程度——但是他同樣是考前背一晚,打遍天下無敵手,至少輕鬆過關是沒問題的。

所以:

奉勸沒有超人記憶力的人——笨鳥一定要先飛啊!!!!!!!


第一個故事
和一樓答案相似,認識學霸G也是在某一節課上
課是大英,對於我們來說,一門重要而又雞肋的課程
開始的時候,他和我們一樣,上大英的時候坐在後排睡覺,玩手機
直到有節課,我的大英忘帶了,借了他的書,才發現整本書全是他所做的筆記
密密麻麻,認認真真,仔仔細細
問過他才知道,這些都是他寒假的時候將本學期的書帶回去自學的成果
直到那時才知道
什麼叫做
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去拼天賦
第二個故事
學霸X是我的舍友,據說本來是穩上國內最好兩所高校的實力,結果高考一科發揮失常來到我們這個屌絲財經大學
第一次佩服學霸X是在剛入學的時候,學生會什麼的都在招新,都會有個面試什麼的環節
我以及我身邊的同學們,都會想著靠著臨場發揮,進學生會完全是件隨緣的事
而他,則提前一天寫了一份自我介紹,外加對於各種問題的模擬回答
這麼說,只是為了說明,他和《致青春》里的陳孝正在做事時太像,彷彿永遠對著事情有著完美的規劃
理所當然的,學霸X是我們院的知名學霸,績點高到爆表

這兩個故事,只是想說明
或許有著天賦異稟
但真正的強大的學習能力,來源於對於自己的不斷管理
最簡單的例子,曾經認真學過微積分並自學了曼昆的《經濟學概論》的人,永遠比一個零基礎的傢伙能更好的的學習范里安的《微觀經濟學》。(之所以舉這個例子,只是當前我被這本書弄的焦頭爛額。

如此,以上。


厚著臉皮來回答這個問題。

自我介紹一下,我在2013年差不多一年的時間裡,從本科交大材料專業轉向研究生Georgia Tech計算機專業,刷下了4.0的滿績點成績,其中大部分課程都刷到了95分以上,但因為Georgia Tech沒有A+等級,所以成績單上是全A。與此同時,我在這一年也從法語小白,完全通過自學把法語刷到了C1等級。因為參加了兩個雙碩士項目,所以在兩邊都被同學膜拜,但他們都不知道我在另一個平行世界也被稱為大神。。。在兩邊分別做到這些基本已經就是最好了,但我其實還有另一重難度,就是英語和法語的互相干擾。同時接觸過這兩種語言的人應該有感覺,習慣了用英語思維法語就會退步,反之亦然。我在這多重hard模式疊加的情況下還是殺出了一條血路,所以自認為有資格回答這個學習能力的話題。

1 智商

我的確被很多人說過聰明,不過智商這個東西不是很好衡量,我做過智商測試大概屬於中上的水平,但智商測試到底能不能準確反映人的聰明程度還是很有爭議。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我的學習速度比一般人其實是慢的,但到了真正運用的時候卻比別人快。這是因為當面臨新知識的時候,我的思維習慣是首先質疑它的正確性,然後開始思考如何把這一段知識和自己已經掌握的東西融匯貫通起來,這是一段很耗費時間的過程,但是一旦思考通了,新知識就會嵌入自己的思維體系中,以後運用起來就信手拈來。

有句話說的是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我對這句話持有保留意見,首先,勤奮和努力不是萬能的,我見過很多很努力的人其實學習效率極低,努力到最後就變成一種自我感動的借口罷了;其次,的確有人天賦異稟,僅靠天賦就可以達到常人無法到達的高度。我屬於正常人的範圍,努力和天賦都屬於中等,我相信三觀和學習方法才是影響學習能力的最重要因素,這也是我寫這個答案的初衷,幫助更多像我這樣的普通人。

2 動機

關於學習,很多人強調努力和用心 @GayScript 。但在我看來,努力和用心只是一種結果,而動機才是它們的源頭。單方面地強調努力、堅持等品質容易讓人陷入堅持不下來的境地。給自己制定時間表等死計劃,靠咬牙堅持來做,即使成功堅持下來,效率也會極其低下。而如果有一個好的動機,不需要時間表、不需要外界的督促,自己就可以自動自發地去做事,會更專註,效率也會更高。

個人覺得,人做任何事情的動機無非出於兩種:有意思或者有意義。拿我自己來說,本科對材料專業感到厭煩,而自己一向關注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和IT繼續改變世界的巨大潛力,所以碩士轉向計算機確實一部分因為感興趣;另外,三個碩士一起讀還沒聽有誰做到過,這對我形成巨大的挑戰,在別人看來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種難度對我而言是一種額外的刺激,激起了我去挑戰的慾望,自我感覺要真能實現是一件很牛逼的事情,把妹的時候還可以跟妞吹吹牛。。。所以,既然有這個機會擺在我面前,我就打了雞血直接上了。

一般人也許不會有我這樣奇葩的機遇,但培養學習慾望的過程始終是最重要的,不管這個動機是錢、裝逼還是改變世界。只有在內心深處有了強大的動力才會一往無前。與其一頭撲到一本書上規定自己每天要讀多少多少頁,不如事先想想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什麼,我對這本書有什麼期望,想通了這些,不用逼自己堅持,自會進展神速。

3 學習哲學

我覺得在Georgia Tech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一個理念:Everything is complicated in a simple way. 一切看似高深甚至艱澀的東西背後都應當是由優雅、和諧和簡潔的道理構成的。大道至簡。很多東西即使一開始看起來毫無頭緒,但是我堅信自己一定可以像庖丁解牛一般把它們一個個拆解開來,各個擊破。

我在本科的時候還是個小菜逼,上課幾乎從來不去,因為大部分老師在我看來都是PPT復讀機,照本宣科,其實自己也不是真的很懂。考前突擊兩周,背背公式然後記住幾個答題套路就把考試矇混過去了;而在GT讓我比較感動的一點是幾乎所有老師都認真地對待每一個公式的推導過程(當然交大也有這樣的老師,只是較少),從無到有一步步的思維方式非常清晰,所以即使在學習像光電里量子力學的內容時也絲毫沒感覺到吃力,所有結果都是水到渠成的,有種六脈被打通、渾身舒暢的爽感。

有了這樣一種信心,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我都會試圖找到最好的教材和最好的老師,這是提高學習效率和讓自己不糊塗的最好方式。一般來說,國外的教材編寫的比國內的教材更有邏輯性,更加清晰易懂,學習起來就會事半功倍。

4 學習方法

我一直認為道比術更重要。舉一反三、聯想記憶、類比推理等等方法都是老生常談了,我想總結一下我認為的關於學習方法中最重要的一點,有一段法語是這樣說的:

J』entends et j』oublie,
Je vois et je retiens,
Je fais et je comprends.

翻譯過來就是:

知識如果只是聽過很快就會忘記,
看過才能記住,
做過才能真正明白。

相信只有做過才能真正明白的道理大家也都聽過,但是比較難做到。因為聽和看等被動的接受過程是不需要太費腦筋的,大腦還處於自己的舒適區了;而一旦去做了,或者是做題,或者是編程,各種問題和困惑會接踵而至,大腦會進入焦慮的狀態,這個狀態是很不舒服的,所以從本能來說我們都喜歡避免它。但是恰恰是這個過程,通過困難不斷挑戰自己的神經元的過程,才是學習過程中進步最大的過程。學習過程是痛苦的,不同之處在於有人因為這個痛苦而畏縮不前,有人卻把這個痛苦當做可愛的挑戰,因而充滿戰鬥的慾望。

關於學習方法另外一點我想強調的是循序漸進。不要試圖一口吃掉一個大象,從入門到進階到高級要一步步來,每一步走得紮實才能繼續穩步前進,一開始就造個空中樓閣,學到後面的東西只會把自己壓垮。不要片面追求速度,而是形成自己的節奏。這也是我一直都提醒自己,一直沒有做得比較好的部分,我看書喜歡追求速度,喜歡那種日進千里的爽感,但很多時候記憶和理解的深度都不夠到位。

5 更重要的事

2013年對我來說是瘋狂的一年,那一年時間我把三個碩士大部分的內容都搞定了,後面的一年半在法國基本都是當做gap year浪一浪,思考人生。現在想來,當年除了對計算機是出於興趣,大多數課程都是刷學分罷了,因為不管是GT的還是法國的雙學位,提供的課程選擇餘地都很小。我學過的課程涵蓋了工業工程、金融、材料、計算機等等各種雜七雜八的東西,廣度很大,深度卻不夠。不知道學過的這些東西將來會不會用到,也許將來有一天能把這些dots連起來,也許不會,不管怎樣,這個過程都是我個人成長中極大的助力。很感謝自己在年輕的時候這麼拼了一把。

至於為什麼要這麼跟自己過不去,讀這麼多碩士,一方面是覺得好玩,比較刺激,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前幾年經歷過一次比較嚴重的情感危機,有種眾叛親離的感覺,我不知道該選擇相信誰,也對這個世界產生了一些絕望,畢竟從童年走過來就沒有經歷過多少溫情。那段時間特別想和外界分隔開來,除了最近的幾位朋友幾乎和所有社交活動絕緣,把自己置於一種孤獨的處境,純粹為了一個簡單的目標而努力一把;與此同時,希望更好地看清自己和這個世界。現在看來,我的目的基本達到了,孤獨讓我擺脫了外界的紛擾,給了我一個清明的心境,對父母、對人生、對愛情、對世界都有了更清晰的看法,可以算作是一個推倒三觀重建的過程,所幸的是我沒有走火入魔,而是多了對人生的定見。

出身因為製造業被鄙視的上海西南某高校,我依然對實業堅信不疑,因為只有實業才真正給社會創造價值,增進人類的福祉。我的夢想是人類所有重複無聊的生產活動都可以被人工智慧來代替,但現在看來這個理想還很遙遠;不過IT依然具有繼續促進工業生產力的潛力,工業4.0的興起我認為是重要趨勢。搞金融的可以靠經濟周期的波動來賺錢,而我最關心的是什麼才能提高那條真正創造財富的生產率。讓自己快樂,也讓別人快樂,活在世上能給這個世界留下一點有用的東西,這就是我所理解的生命的意義。我依然相信愛情,相信所有美好的東西,從這點來說現在的我和之前並無分別,分別在於見識過這麼多人性醜陋的一面後,有了分辨的能力和抵禦的鎧甲。

當然,上面一段純粹是我仰望星空的夢想,現在即將畢業開始找工作又被拉回現實,哪有那麼多改變世界的機會,一切都還是要從零開始,從微不足道開始。不過,心裡有個夢總是好的,你說呢?


只講故事不做評論。
----------
高中時候,總覺得自己很努力,也沒有比別人笨,但是班上就是有那種變態高材生。
後來我和班上的高材生接觸了解起來。
我以為自己每天挑燈夜讀到十一點半是努力,周末偶爾偷跑去逛街心裡充滿罪惡感是有覺悟。
原來人家每天中午不睡覺,晚上到一點,人家暑假泡在實驗室自習,別說一周閑逛一次,一個月都沒出過校門。
我以為自己超前預習,把老師這節課要講的內容的練習提前做好了很了不起,才知道人家開學一個禮拜後就把整個學期要講的科都讀完,練習做完。
我以為高三複習時自己做完了一本額外的練習冊很牛逼,才知道人家已經做了三本。
---------
後來人家上了清華,我上了211。
-------
上了大學學了英專,奮發的背了各種劉毅五千劉毅一萬二,覺得自己很高尚。
後來才知道人家不止背完,已經背了第十幾遍了。
------
後來人家拿了一等獎學金,我拿了進步獎。

沒有絕對的天才,天道酬勤。
0.9的十次方和1的十次方,算算結果有驚喜哦~
雖然別人可能只多努力了那0.1,你卻遠遠的被甩在了後面


學習能力主要表現在記憶力上,
常用的學習方法也用得到其他能力,但記憶力可以彌補這些缺失,
所以,記憶力好的人一般被認為學習能力強

其實你不論表現出哪方面的學習能力,記憶力總是最容易被人發現的

學習能力是一種綜合素質,大家只看到一個人學習能力很強,或者說某方面的能力特別突出,卻忽略了很多細節

我傾向於認為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大部分來自天賦。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難複製一個人的學習方式,你明知道學霸很厲害,可是你也不知道哪裡厲害,也無法使用他那種學習方式


說幾個事,可能會有些啟發吧。

一個是我老婆說的,她當時就有一個對手,成績和她一樣好。但人明顯輕鬆得多。我老婆覺得百思不得其解。然後,偶然的,發現對方在做練習卷的時候,很多題目都空著。然後就發現,所有做的部分是對方不懂不會的。會的部分。一律略過。


另外是一個人。碩士畢業,工作幾年後,辭職1年在家。去到家裡,這個廚房基本就是沒法看的。吃飯也是簡單到幾乎就是白水煮飯,白水煮肉,然後撒一把鹽就吃了。。。。然後剩下所有的時間都在看書。只要他看過的書。基本上就會寫得密密麻麻的標註。每天12點睡6點起。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就像資深宅男玩網遊那樣完全投入到讀書中去的。一年後出關,然後以這種狀態投入到公司裡面。成就我就不想說了。我認識的人裡面就他手底下的工作計算單位是按照部門而不是按照人數來算的。然後見了面還會很幽怨的說:唉,現在時間不夠用。沒書看,透不過氣來。


我們班上有兩個學霸,算是個經典例子吧,女生是認真型,當然也區分為哪些認真哪些不認真,只要對待實質的學習和進步問題總是為人先行的認真,甚至還駁斥過我「這課這麼簡單那你都不要來上課」的言論。她的學習能力來自於認真和不懈,她也讓我驗證了事情是可以人為的,至少大多數是這樣,失敗和不如意的至少一種解釋就是做的還不夠好,她的影響就顯現於此。
另一個學霸是男生,男生這邊普遍學霸哥來稱呼,其實他也是貪玩一族的那種,但不是我們這樣純貪玩類型的,面對需要學習的內容也會留心,對於自己不能好好掌握的東西都會提前去學習,所以經常看到他在自己看書或者鑽研軟體,甚至有的時候到我們需要抄作業的時候才發現學霸哥已經完成了。學習能力在他身上已經不是一種天賦,和一樓的答案一樣,是用心,比我們多了一點用心罷了。而這罷了兩字之間的差距不是一點點。學習總是進化演繹的,簡單的例子就是大一還成績平平的同學,安下心來認真學習課程了,就算是對付的那種到了現在也會有很好的知識體系和方法,習慣甚至是我說不出的那種能力去掌握現在學習的東西。
真要歸納學習能力的話,還是從自身和曾經有過一段學習不錯的日子說起吧,習慣,用心,善於思考。
對於學霸,更多的是學習他的習慣和用心,如何把認真貫徹到每一步,每一滴,才是學習能力好的人。


Scott Young一年學完麻省理工四年本科課程。每周學完一門課。4天半學完MIT物理課
2016-03-01 翻譯 by 米飯 看起來毫不費力

翻譯:米飯,原作:Scott Young

歡迎和感謝您分享和轉載,同時請註明出處,謝謝。

(本文是Scott於2011年8月所寫,也就是MIT項目正式開始前兩個月的時候)


上周我做下來寫了一份我備考過的最難的試題,而且我都已經不再是個學生了。


這個課就是經典力學,一門MIT物理課程。MIT慷慨地將很多課程放在網上,免費,所以你可以在線學習。


讓做試題很難的並不是這個學科,而是在做期末試題前只有4天半時間,且我之前沒看過任何資料。我從星期二早上開始這門課程,周六下午做的試題。不到5天的時間來學習一門MIT宣布需要120個小時來學習的課程。


今天我將分享我是如何備考的(以及我的結果)。如果你需要快速地學習某個東西,我希望你可以在你自己的學習中採納我使用的某些策略。


為什麼要4.5天學完物理?

我上個月在秘密地研究一個巨大的學習項目,我將在10月份開始它。成功地在4.5天內完成這個課程是我研究的最後一個階段,用來看我是不是有能力做那個挑戰。


4.5天不是我為了當個受虐狂而隨意選的數字。它是一項我兩個月後將要開始的更大的試驗的小試實驗。


你如何能夠在不到一周時間內學會一門課?

在4.5天內學會一門課是一節效率課。浪費在迷惑或者沒有深入理解的概念上的單單一個時刻都可以是致命的。在完成我的實驗過程中,我依靠了一種宏觀戰略結合微觀戰術的結合方法。

把課程進度規划進時間段的策略,還有我用來快速深入地學習艱澀概念的具體戰術,兩者我都將討論到。


用來把120個小時工作量塞進4.5天內的策略


策略1:用1.5倍速看講座

我的第一個戰略就是用視頻播放器以1.5-2倍速看講座。比起課本,講座在獲得對概念更生動的解釋方面很棒,但是如果我用正常速度看完全部的35節課,那將輕鬆吃掉我大部分的學習時間。

通過挑戰速度來猛衝講解部分,但是在代數部分慢下來,我可以跟得上所有的講座,同時在學習的頭兩天內完成全部的30小時時長的講座。


策略2:早點幹活,早點結束

安排日程也是務必重要的。因為我的限制是以天為單位的,而不是以小時為單位,我想往我的日子裡擠進儘可能多的工作。我通過調整到如下日常表來做到這一點:

5:55 起床

6:00 開始幹活

8:00 早飯

13:00 午飯+25分鐘小睡

17:00 晚飯

19:00 結束工作


這個時間表裡有2項突出的元素,它們使得我可以在不考慮這個步調的情況下,把每晚的7點以後解放出來:

1. 我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幹活

2. 我中午會有一次小睡


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幹活比想像中實際上要簡單點。挑戰帶來的腎上腺素幫助我保持專註,並阻止我按下鬧鐘上的」多睡一會兒「的按鈕。通過6點就開始工作,我可以在大多數人開始工作前就完成額外的2-3小時工作,給我的晚上留出了一個大得多的時間段來放鬆。


午睡是從我的朋友Benny Lewis那裡得來的建議,他是一個儘管似乎永遠都在倒時差而且還有一個非常冒進的社交日程,卻又有成噸的精力的人。我學到了如果我可以立即睡著(因此要把小睡安排在我累到最大限度的時機),我就可以在小睡後獲得額外的4-5個小時的能量。


令人驚奇的是,我按照這個步調也沒有感到透支。我星期天早上7點不需要鬧鐘就醒來,僅憑著習慣。


策略3:把每件事都與這個科目關聯起來

最後一個我使用的策略元素就是當我學習時,對物理的徹底的執著。當我在健身房時,我發現自己下意識地計算起扭矩和消耗的能量。打開水龍頭就出發了對流體動力學的想法。


我享受學習這些材料,所以那額外的執著意味著每一項體驗都自動地被轉化成比喻,即便當我並沒有在試著學習時。我不確定這個的可複製性如何,但是這種執著的態度是我試著去培養的。


在限制下快速學習的戰術

在學習這些材料時對我最有用的3大戰術:

1. 刻意練習

2. 5歲小孩方法

3. 全息化


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我有很長時間沒有認真做過代數或者微積分了。理解概念的主旨是相當容易的,但是快速地把複雜的等式轉化成有意義的答案很難。

我的武器是做成噸的習題。因為作業和習題的數量超過了我的時間限制,我開發了一種用來強調最有用的題目的方法。

首先,我會掃視這些題目,在我頭腦中思考我是否知道解題方法。如果是個很明確的yes, 我就會直接去看答案,確認我的概念理解是否正確。這使得你可以用快得多的速度做較簡單的主題下的削弱版自測題,這樣你可以把時間獻給那些難題。


接下來,對於那些沒有答案即刻闖入腦海的題目,我會試著去解題。我會保持前進直到我在計算方面無計可施,然後我會再嘗試10-15分鐘。我想發展那種努力思考問題的習慣,而不是直接跳到答案。


當我的答案做錯時,我會看與之相對應的概念是哪個。舉個栗子,早先我在涉及到扭矩的問題上是一團亂麻。那意味著是時候換擋並深入理解扭矩的含義了。


5歲小孩方法

一旦我從一個練習題中識別出來一個我沒有充分理解的概念,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開發一種深刻的關於概念的直覺。

我在這方面最好的方法是在一張白紙上寫下概念的名稱,並為我自己寫出一條連5歲小孩都能懂的解釋。然後,當我達到一個一張白紙,或者不夠簡化的狀態點時,我會跳到講解這個主題的視頻課件認真把那個部分再看一遍。

你可以在這看到一個例子(鏈接是Scott解題的草稿)

https://www.scotthyoung.com/mit/801-notes.pdf


全息化

全息化是我給視覺化和本能化的結合體起的名字。

基本上,它是一種把概念和理念與觸覺與意識聯繫起來的方式。


我經常對物理概念使用這一戰術,作為對比喻法的補充,這樣我就會記住概念們是如何運作的。在理解扭矩,角動量和角速度之間的關係時,我想像了當外力施加在我身體上時扭曲、旋轉的感覺還有旋轉的速率。


這個戰術聽上去可能有點傻,但我可以活靈活現地回想起我用右手做紅酒開瓶器的那種動作,來決定扭矩矢量的方向會是哪邊。


期末考試結果和快速學習的經驗

即使有了我的戰術,那也是艱難的一周。我以前不曾上過大學水平的物理課,而且我甚至還欠缺做某些題目所必須的大量的微積分知識(我最初對微積分的接觸就只到積分和泰勒級數為止)。


我最後的得分是百分制的75分,是在一場實際考試的同樣條件要求下寫的。


用任何標準來看都不是A+,但是考慮到我是周六做的題目,而我在周二早晨之前還從來沒有碰過大多數的概念,我對這個結果還是很滿意的。


行動事項和要點概述

我的有些方法並不理想。用雙倍速度看講座並略讀習題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但是,如果你是在相似的趕時間的情況下並且需要快速地學會大量材料,這裡是我的建議:


1. 有一個清晰的戰略。我從來都不只是」學習「。每一個小時都貢獻給一個具體地目標,不管是看講座視頻,重點習題集或是主動回想關鍵概念。


2. 永遠不要死記硬背需要理解的東西。在時間的壓力下,我常常感到某些概念只要記下來就好。但是我抵抗了這種誘惑,有時在用我自己的話解釋一個概念之前,得反反覆復看4-5遍那個解釋。理解是對減少未來學習工夫的投資。


3. 把工作和放鬆的時間清楚地區分開。我在白天工作時幾乎不休息。就算是在吃早飯時,我都會重播講座或者重讀我的筆記。這對每一天來說可能並不可取,但它意味著我可以在如此的重擔下還能每天晚上都得到放鬆。


每天翻譯一篇Scott博客,歡迎關注


按學習的順序:信息理解力+對重要信息的截取能力+計劃力+執行力+定力+毅力(堅定的目標,持之以恆)+自我評估反思反饋的能力(在這點加一句,記憶力不是最重要的,他們不是記得快,而是看的遍數比你多)+主動求索的能力 差不多了吧……


我覺得我的學習能力就非常強
初中畢業後就沒有再念書,在一家電腦培訓中心學了半年網頁設計(1000塊錢學半年,前2個月都在學打字和word,你懂的)。
然後參加工作是在一家賣電腦的公司負責技術支持,一邊學修電腦一邊自學網頁設計和編程。
再後來自學ASP,再轉學.net,再轉學PHP,還學了phptoshop、js。最後成為了一名渣前端
從第一份工作0月薪,到400月薪,再到獨自到外地找工作月薪1000,現在月收入20k以上,正計劃第二次創業。

是什麼讓我強大的?
我其實是個挺謙虛的人,但是呢,我內心來講還是覺得自己挺強大的^_^
一開始是由興趣支配,後來演變成興趣+生存壓力支配,再變成興趣+生存壓力+生活壓力(IT男都愛炫酷電子產品你懂的),現在,變成了興趣+生存壓力+生活壓力+養家糊口的壓力。

總之,時刻保持著一些壓力,你就有前進的動力。不然,你和鹹魚有啥區別?


學習能力超強的人,最大的表現是跨界都可以玩的不錯。
據我觀察最大的特點是對做成一件事成就感的渴望,細膩的觀察力,強大的思辨力,和持久的專註力。
最重要的還是專註力。


他們不是學習能力強,而是記憶力強,一般記憶力好的人學習成績都會好。
他們的大腦就像是有好幾十G硬碟的計算機,看書就跟copy一樣,掉電還不會丟失數據。
而我們這等學渣的大腦就好比幾K容量的RAM,吃頓飯、睡一覺就等於reset了,我們每天都在重複做著學神們只做一遍的事情。
只有一聲嘆息。。。


感覺前面的回復,讓我覺得自己好像學霸似的。事實上我從未學霸過。考前突擊本來就是很容易的事情吧。我感覺考試題目大部分都會較書本容易很多倍;如果畫出重點,那簡直是送分了。如果平時看完,大致了解一本書,考前看一兩天也是絕對可以看完的。
只有不清楚情況的人才會覺得別人只用一個晚上就搞定問題吧。之前的了解絕對是佔主要部分的。考前突擊只是強化重點記憶。我就不信有人是平時連教材都沒有看過的。

再則,我覺得這樣算,沒啥意義。我自己經常搞突擊-----只是因為我不太喜歡教條主義,以及平時我還想學習別的。我自認為記憶力很差,但是我覺得只要是考試,必定是限制內容的---要記住的東西總是有限的。我倒是覺得自由設計和處理綜合性的問題,以及學習新領域知識才能反映一個人真正的學習能力。

以我見過的人為例,我覺得所謂的學習能力超強的人,都只是起步階段好一點點罷了。一旦失去了規則,就不行了。我不知道這是不是跟中國教育模式有關。我剛好相反,總是前期低水平徘徊,後期適應性良好。

在我看來,前面顯得笨拙一點好一些。對問題保持一定疑問,總比迅速通過要好得多。很多東西,自認為理解和真正理解完全是兩碼事-----而且事前完全不能分辨。如果起初沒有良好的理解,之後可能會突然因為某個疑惑而混亂。等納入正軌的能構成一般體系了,後面的自然會很快。我認為前面的人會驚訝,只是因為忽略了別人前期默默無聞的努力---------需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結冰只是一個質變罷了。

人不要比短期,扎紮實實去學,長期來看,總會比短期令人驚訝的好得多。人的學習能力最終取決於他已經學會的東西,而不是個人的頭腦。

最後我覺得只有無規則無限制的「自由搏擊」才是真正的學習。因此只要我認為有用的,我就會去學習。我不明白,為什麼要學習成績很厲害才算學習好。一般情況,我劃重點和記筆記,只會是我認為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以中學為例,比如我會注意到伽利略的實驗,數學的模型的介紹。我覺得這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工具,才是一門學科的精髓之一嘛。不過這些都不是什麼課題需要。這種東西可能隨時出現在任意場合,用心記下來,以後總會有用處的。能夠自由創作的人必定是熟悉各種思想和能夠識別各種問題的模式的---------這並不是所謂的學習能力能給予的-----因為最終要解決的問題總是和其他東西混雜在一起,是情境性質的,沒有良好的識別能力和龐大的經驗庫,以及對思想的深度理解,那也只能跟隨別人了-----畢竟套用是最容易也是最有成效的方法。

總之,學習能力超強,以我標準是,洞察力出色,對知識的再次加工或組合迅速。我覺得很罕見。至少很少有人能夠持續一件事很長時間。也許多等上幾年就可以看到了。


學霸么,分兩種,一種是勤奮+天賦,另一種是全憑自己腦袋的
我有個同學,是個女生(我是高中生),我們在普通班一般能進年級前50就相當相當不錯了,她呢,永遠的前20,一開始以為她屬於那種死學型的,後來問跟她一個宿舍的姑娘,說人家晚上就做作業,然後就開始各種玩。但是後來仔細一想,其實如果每天認真聽課,把作業寫完,應付高中那點足夠了吧。她也從來不搞競賽。(這也是我佩服她的一點)
再說我,如果把學霸的限定放寬泛點,我應該也算是一個(基本沒出過班級前5),但是我屬於那種注意力特別不集中的,上課從小到大幾乎沒完整聽過,語文英語是從來沒聽過。(沒有自誇的意思,這是病,得治……)但是我看小說,中文的除了恐怖小說來者不拒,英文的主要是買的一些原版的現代小說,單英文閱讀量也足有幾千萬詞。中文只會比這更多。所以語文作文好啊,常年班級第一(就算寫小說這種二貨文體和其他人的議論文pk也不會低),英語閱讀完型幾乎可以做到全對,而且速度快。數理化我做了很多題,也會總結。
總之吧,學霸一定要有一個方面突出,同時勤奮勤奮!


我覺得那些學習能力很強的人,他們的學習目標都很強,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尋找目標的過程中,所以效率高


我大學舍友上課從來不聽課,臨考試前猛攻了2個星期高數、專業等幾門課。開學一查成績全年級第一。
不含任何吹牛B成分。

關於他是如何強大的?在我看來就是專註,因為那時候是大一上學期,我們都沒有帶電腦。那哥們吃完飯就學習。以至於四年下來我們都很佩服這哥們


有匿名用戶說:

我大學舍友上課從來不聽課,臨考試前猛攻了2個星期高數、專業等幾門課。開學一查成績全年級第一

我能說我也是么……(o′艸`o)……不過不是年級第一,只是專業第一,因為專業不同院系不同考的課不一樣,一個年級也沒法比啊……
記得大一除了體育和英語要點名不敢翹,其他都幾乎翹了……結果考前突擊複習一兩周,考完心想要完了要完了……結果專業第一…………

但是,這並不是什麼好事……因為後來我發現竟然一個學期把幾乎所有的課都翹了還能第一……於是得到了縱容……更加翹課了……大二大三成績直線下降……
……
……
……
……
……
……
……
……
……
分別是專業第二和第三……
總之最後還好綜合排名專業第二保研了~(??ˇ?ˇ?)

哈哈,當個故事聽聽就好啦,我雖然翹課但是平時作業都很認真做的,很多小組作業三個和尚沒水喝大家都不好好乾活我就做那個匯總的,自己最後花時間加工搞定……而平時分在總分里也佔比例,所以分數會高~
還有考試技巧只是學習技巧的一部分,學習書本知識只是「學習」的一小小小小小部分……


我來說一類…… 就是我。
別人都覺得我學習能力強…… 什麼都會,學什麼會什麼……
實際上,我學習的花的時間一點不比別人少,只是花的時間更多、更多、無比多,連續學一年,能不會嗎? 能不精通嗎?
另外我持續學,天天學,什麼搞不懂的都想學。
學習成了一種習慣,我還寫知乎,還總結,還整理,還有近千個贊……
然後,你跟我說,為什麼你學習能力這麼強?
我想說:真的沒有捷徑,只是比別人努力的更多而已。


推薦閱讀:

在男女交往中,女人希望男人早點明白哪些事和觀點?
社會的殘酷都體現在哪裡?
作為入行數年的專業科研工作者,你每周看幾篇 paper ?
你在宜家購買過哪些傢具?吸引你購買的原因是什麼?
老鼠吃了老鼠藥是什麼體驗?

TAG:學習 | 調查類問題 | 學習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