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這三門課名字看上去很像,其間有怎樣的聯繫?醫學生如何學好它們?為了今後的學習和工作,學習過程中應當注意什麼?


對於醫學生來說,這真心是個好問題。至少我在學習這三門課的時候,是沒弄明白lz問的這個問題,只是悶頭去背書里的內容。等到三門課都學完了,當然還有些其他基礎課、臨床課也學完了,回過頭來一琢磨,才理出點兒頭緒。等到在臨床實習過一段時間以後,才明白這幾門基礎課到底是在幹什麼。

@ying wang 的回答其實挺清楚的,而且有種基礎學科的科研范兒。我再啰嗦幾句,是想從臨床角度說一下自己的理解。@ying wang 的如果算是標準答案的話,那我這算是對標準答案的私人解析。

小時候翻字典查字,想知道「好」是什麼意思,查出來的結果是:與「壞」相對。然後趕緊查「壞」是什麼意思,結果。。。你懂得。想知道「上」是什麼意思,結果是。。。趕緊查「下」是什麼意思。。。。。。當然,他們還會有一些同義詞來描述,比方說「上」的意思是位置在高處,而「高」的意思是在「上」方。
說這個的意思是,一些最最基本的東西,要想再非常確切的描述是很困難的,你可能要通過一些類似物或者相反的意思來描述。病理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這都是醫學上非常基本的學科,就像上下好壞一樣,是構成類似「上午下午」「好人壞人」的基本元素。所以,在描述上,我們不妨用相對應的學科來解釋。

先說生理學。生理學就是研究各種生命現象,研究人體各個部分的功能以及產生這些功能的機制。另外,生理學還有一個默認的大前提,就是,是研究正常的生命現象。
比方說人要喘氣兒,那麼喘氣兒這種生命現象是怎麼回事兒呢?於是生理學上就從肺的通氣、肺的換氣、氣體的運輸、呼吸的調解各個方面去研究解釋。往大了研究,它要看整個胸腔負壓的形成,往小了研究,它要看肺泡里的氣體交換。@ying wang 解釋的很不錯:

生理學的研究層面,或者說落腳點,是組織,器官,系統,至個體。也就是說:細胞以上,Public Health以下。

就是說,你想知道人體各個部件是怎麼幹活的,就得學生理學。你研究醫學研究疾病,首先要知道正常機體是怎麼運行的,然後再去尋找生了病以後,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生理學相對應的,是病理生理學,就是在病理情況下的生理學,說白了,就是你得了病以後的生理學。得病其實就是機體在某種程度上處於偏離常態運行,比方說受到外傷,或者得了腫瘤,或者被細菌感染等等。病理生理學也是像生理學一樣,研究細胞、臟器、系統,直至整個機體。
比方說,出現了心力衰竭,那麼要描述病理生理學機制的話,就要看,是心肌損傷的原因還是心臟負荷過重的原因,然後在各自原因下,出現心功能損傷、衰竭的機制如何如何。
病理生理學其實也是在研究人體各個部件——從細胞到臟器到各個系統——是怎麼幹活的,只不過有個前提條件,就是:是在得病的情況下,是怎麼幹活的。當你了解了得病情況下機體運行的機制,那就可以需找方法去改善病情了。

最後說病理學。如同生理學是研究「生」是怎麼回事兒,病理學是研究「病」是怎麼回事兒。我們在研究生理學的時候,前提是正常情況下,而正常情況只有一種情況,但是疾病的情況千變萬化,因為病因不同。相同的臨床表現,可以是源於不同的致病原因。病理學研究的範圍很廣,它包括了病因、發病機制、臟器形態結構的變化(包括顯微鏡下的變化)以及疾病的最終結局轉歸。所以你看,病理學除了研究臟器結構本身,還研究疾病的發生髮展,於是病理學就不是一個單純的基礎學科了,它和臨床的關係就更加緊密了。醫院的科室里,沒有生理科,沒有病理生理科,但是有病理科,正是說明了它和臨床的緊密關係。
在臨床上,我們主要應用病理學上對於臟器形態結構變化的研究。因為不同疾病所造成的臟器變化是不同的,所以我們可以根據這些變化,來給出一個病理學診斷。很多情況下,病理學診斷是臨床上診斷的金標準。
從這個角度來講,病理學所對應的,更多的是系統解剖學和組織學。解剖學和組織學,是研究正常情況下人體各個臟器形態結構的,包括整個臟器的外觀(我們叫大體觀),也包括顯微鏡下的表現(叫鏡下觀)。而相對應的,病理學提供了在疾病狀態下臟器的大體觀和鏡下觀表現。
比方說肝硬化,病理學要描述在肝硬化狀態下,肝臟外觀如何,顯微鏡下表現如何,這些都是和臨床緊密相關的,而病理學其實還要研究不同病因造成的肝硬化有什麼不同的表現,這種表現導致了什麼樣的結局(這一點上和病理生理學其實有所重合)。

其實,像病理學和病理生理學這些基礎醫學的學科,都是在研究疾病和人體相互關係的,只是不同學科側重不同,而相互之間可能又會有所交叉。那麼簡單一點兒說,生理學就是研究「生(命)」是怎麼回事兒,病理學就是研究「病」是怎麼回事兒,病理生理學就是研究「得病以後的生(命)」是怎麼回事兒。


自己學了8年書,言簡意賅的總結一下:
1. 病理學
該學科著重描述人體在疾病的各個階段,細胞、組織、器官形態變化。
技術手段:組織切片,使用肉眼、顯微鏡、電鏡觀察

  • a. 電鏡
  • b. 顯微鏡
  • c. 肉眼觀察

2. 生理學:從分子 =&> 細胞 =&>組織 =&>器官,一級級向上,描述人體如何正常工作。

3. 病理生理:人體遭受疾病時,信號通路、水電機制、離子通道的變化。


病理學側重的是疾病的整個發生髮展以及治癒的過程所有的事件,藥物的應用對疾病進程的影響以及對其他器官組織的影響,包括組織病理病變的診斷分析,分子生化指標的變化,乃至行為精神上的考察。
生理學側重於正常的組織器官的功能,結構以及原理的分析和研究,整體和部分都有。
病理生理學,除了疾病的生理狀態外,應該還有病態下對正常生理的影響吧。這個是自己的猜測。病理學跟生理學的差距還是蠻大的,稍微注意下的話,區分並不難,至少,要比生物化學和化學生物學看起來要好分清。


醫學分為形態學和功能學。病理學其實應叫做病理解剖學,他主要研究疾病的表徵。生理學和病生都是研究機制,前者是正常情況,後者是疾病情況。所以生理學和病理生理學相對,病理學和組織胚胎學相對。


生理學:從字面上解析,生理就是「生命生物生物體」的「道理原理」,看英文辭彙,physiology的詞根是「physi」,與physicalphysicsphysique 相同,意思是」身體的,物理的「。所以生理學側重的是最基本的規則,在生物醫學這個大的領域範圍內,它更偏向基礎研究,屬於「細推物理」之類,其探索的出發點是歸因於人類本源的好奇心、探索慾望,對自然、對自己的了解求知慾。當然,所謂最基本也是有前提的,(大學期間我至少學過的四門課都聲稱自己是「最基本的」……)生理學的研究層面,或者說落腳點,是組織,器官,系統,至個體。也就是說:細胞以上,Public Health以下。

病理學:漢字字面,就是「疾病患病病變」的道理。英文詞根patho,來自希臘語苦楚、受難。所以病理學自產生之日起就是面向解決問題的。它建立在生理學的基礎上,研究生理學的那些完美的基本規則是怎麼樣垮掉的。這是什麼病?什麼外來病原或內部失序造成的?失序後如何一步一步引發反應?導致了什麼癥狀什麼後果?你猜下一個問題是什麼?——沒錯,順理成章的就應該是怎麼預防怎麼挽回怎麼治。所以病理學是與藥理學和臨床醫學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

我覺得這兩門課程或者說這兩個研究領域在內容上的區別應該並不難分辨,所以我想,更應該強調一下它們在目的性和思維方式上的區別。你提到你是醫學生,不知道是否已經感覺到了臨床醫學研究和基礎生物科學研究的差別。在所有其他的領域也都是一樣的:總有一些研究是向上的,其動力就是「我想知道」,其模式就是不斷地追問「為什麼呢為什麼呢為什麼呢」,其研究是歸根結底是沒有目的的,終極的那個目標與人類同在永生,永無止境,生理學應該是可以大致歸入這個方向的,往下挖掘一直追到細胞追到分子追到生化追到化學,最終的最終,追到哲學。也總有一些研究是向下的,它好像小說中從出生就背負著血海深仇的主人公,其使命專一,其目的明確,其思路直接:解決問題,造福人類。隨著學習的過程逐漸感受體會這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對認清自己所學的專業,選擇以後的工作和人生道路,或者往近了說對於提高學習成績,都是會有幫助的。

當然,這兩種研究方式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甚至很多時候,根本沒有清楚地界限。可能我的出發點是治這個病,但當我探究這個病是怎麼發生怎麼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就追溯到生命結構之間基本的相互作用關係上去了,越不過去,總得要先搞清楚道理才能想對策。也可能我就是想知道這個分子這個蛋白它的特性和作用,但當它作用於別的分子的時候就會對影響細胞內一系列的事件引發機體整個功能活動的變化導致疾病。絕不是說生理學專業的教授都是眼高於頂的空想家,而病理學專業的教授都是目光狹隘的技術工人。生物科學——乃至一切其他學科——其偉大就在這裡,其美麗也就在這裡。

至於病理生理學,我沒有上過醫學院的這門課,所以沒有與其他兩門一起討論,但就我的一點點了解,病理生理學作為病理和生理的結合、基礎和臨床的橋樑,從生理學這邊的視角看:它是從機能角度解釋疾病本質的學科,也就是它和生理學一樣探討規則,只不過好奇的對象是疾病;從病理學這方的視角來看:它又是為了研究患病機體複雜的機能、代謝變化及其發生髮展的機制,必須解決的相關基礎問題,也就是說它和病理學和其他臨床課程一樣目的是攻克疾病,只是為了不光治標還要治本,必須先了解敵人,為了想辦法搞定「病是怎麼沒的」,必須先弄清「病是怎麼來的」。病理生理學的內容包括疾病概論,基本病理過程和分系統的病理生理學。探討很多在疾病過程中廣泛存在的普遍規律性問題。就我個人的感覺來說,因為機體是一個有很強自適能力的自穩態系統,疾病並不是一擊就垮的那種撞擊,相反之所以表現出疾病,就是因為這個系統面對外界的變化仍要運行,它在做出反應做出調整,比如說發燒,發燒不是「病」,發燒是身體免疫系統在給自己「治病」。病理生理學,應該就是從這個角度入手,關於「擾動之下的運行態」的研究。


生理就是人體內一切運轉機制的正常狀態,病生就是病態的生理,病理是病態的解剖加組織學,我這麼解釋醫學生的話應該能聽懂吧?


在L2基礎上補充點個人想法。
生理學主要注重機體功能研究,病理學主要注重機體結構(病理狀態下)研究,病生主要注重非穩態下機體功能研究及其後果。
生理學、病生相對病理來講都很有邏輯性,但是由於各器官組織結構不同,因此不能用非常統一的規律判斷(比如不能向牛三一樣判斷物理力學問題),所以很容易想著想著就把自己搞暈。因此,學習的時候,先掌握共性,再著重記憶個性。特別是在學病生的時候,由於病因複雜,發病機制有很多可能,教科書上可能都沒有羅列完全,因此自己思考並請教老師很重要。我們的病生老師就很好玩,雖然講講課有時把自己繞進去(因為有的個性,她自己都記不住),但是她是非常強調自己探究的重要性。生理學、病生的課堂參與很重要。
病理學是組胚、解剖的發展。組胚、解剖研究正常人體器官系統組織細胞結構,而病理學研究異常情況。因此與組胚、解剖一樣,很多時候它是需要記憶的;另一方面,由於在學病理之前有了組胚、解剖的基礎,因此病理就有了以正常結構為基礎的邏輯性。總體來講,病理的個性多,共性不明顯。作為臨床診斷金標準,病理是一門比較複雜,需要非常多經驗的學科。在本科階段,應該是掌握重要的知識點(老師應該都提過吧)。如果有想從事病理的想法,可以去網上多看看病理圖譜什麼的。圖譜在病理學習中很重要。
病理、病生有很多交叉的部分,所以可以相互促進各自的理解學習。


形態學解剖學:正常組織器官
病理學:異常組織器官

機能學
生理學:正常人體機能
病理生理學:異常人體機能

這裡指的都是本科期間的課程,不涉及科研層面的東西。

個人學習經驗:


病理學比較枯燥,因為涉及形態方面比較多,應跟解剖學一樣,多看圖、多看切片、多看標本,然後聯繫發生機制。重點是炎症和腫瘤,我們老師說,整本書就講了兩個病:炎症和腫瘤,所以一定要把總論讀細緻,後邊所有的東西只是總論的舉例。


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要理解,然後做題,做題不是刷題,是檢驗你會不會的手段,千萬不能跟高三一樣去刷題。如果做錯了,相關部分再看一遍。


生理學總論學科驅動力主要源於生物科學,病生病理總論主要源於臨床。
病因→各系統在穩態大環境被破壞下→組織結構發生改變(病理改變)→代償調節(生理之影響因素,病生各紊亂對系統的影響)→各種疾病都會出現的一些綜合征,得了病以後機體是怎麼工作的→(病生各功能不全)→疾病的轉歸(恢復正常生理功能組織結構)


這裡的病理解剖學可以理解為病理學吧


如果把系統解剖,局部解剖,組織學看成是「正常狀態下的形態」,病理學就是「異常狀態下的形態」。

生理學是正常狀態下的功能代謝,病理生理學是「異常狀態下的功能代謝」


正常時結構:解剖學,組織學
正常時功能:生理學
異常時結構:病理學
異常時功能:病理生理學



病理學:機體形態功能的不正常的狀態

生理學:機體功上的正常狀態

l病理生理學:機體的發病機制和功能紊亂引起的疾病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浙江大學醫學院所作出的「下鄉」的決定?
腎小球濾過率的單位mL/min/1.73m2怎麼理解,1.73是什麼?

TAG:醫學 | 醫學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