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耶路撒冷是三教聖城?


經過半年的拖延症之後,我終於要來填坑了。。。

————————————我是正文開始的分割線————————————

首先,一句話概括:

耶路撒冷能夠成為三教聖城的最主要原因當然是它獨一無二的歷史進程;而它之所以仍然被尊奉至今,而不是像歷史上其他五花八門的許多「聖地」一樣煙消雲散或者只剩殘骸,則是和近一個世紀的政治格局分不開的。

(咦。。。我記得知乎上有人答過「歷史上有哪些消失的名城」之類的問題,怎麼找不到了-_-)

這麼排耶路撒冷的歷史分期也許能把問題說得清楚一點 (括弧內是該時期城市中最強大的宗教勢力):

1.聖殿時期 (猶太教)

最開始耶路撒冷所在的地方就是一個小村莊,後來因為它在迦南地區(Cannan,也就是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區)的地理優勢——向西可以俯瞰從埃及到小亞細亞/美索不達米亞的地中海沿岸商路,向東可以監視該地區最重要的水源約旦河——而被當地的土著人建成一個小型要塞。

根據希伯來聖經(也就是基督教聖經的舊約)的記載,逃出埃及的猶太人在與當地人混戰了許久之後,終於在領袖大衛的帶領下打下了這座要塞,並將猶太王國定都於此。大衛把猶太教最重要的寶貝約櫃(Ark of the Covenant)運到了這裡,並開始了正兒八經的城市建設。可惜上帝不爽他的許多舉動(比如睡自己將軍的老婆blablabla),所以修建聖殿的榮耀最後歸到了他的兒子所羅門的頭上,而聖殿的興建也奠定了耶路撒冷在猶太教徒心目中的地位。

所羅門掛了之後,因為歷史遺留問題(和當初劃分雅各/以色列的12部落有關,太長了有機會再講),猶太王國一分為二,然後各種兄弟鬩牆-_-...然後大家都可以猜到了,在古代近東那個大帝國此起彼伏的地方,一個小國還玩分裂簡直就是no zuo no die。。。總之最後耶路撒冷被新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破,聖殿被毀,一大幫子猶太精英被擄到了巴比倫,也就是著名的巴比倫之囚

後來新巴比倫又被波斯帝國滅掉(出來走總是要還的。。。),波斯國王允許猶太人返回耶路撒冷,所以一部分猶太人又跑回去(還有一部分人覺得巴比倫挺好的,畢竟在當時是個像今天紐約一樣的國際化大都市),重修了聖殿,又被稱為第二聖殿

再之後就是希臘化了的馬其頓人,在性向至今不明的美男子亞歷山大大帝的率領下,又把波斯人給打跑了(again出來走遲早是要...),希臘人覺得猶太人的一神信仰太土裡土氣了,比高大上的希臘哲學和眾神譜系差遠了(驕傲得太早了親。。。),就各種為難猶太人(逼著吃豬肉啥的),猶太人不爽了就發動了小有名氣的馬卡比起義(今天以色列的各種運動隊還都喜歡起這個名字),打跑了希臘人,在獨立建國的同時也維護了他們眼中聖殿的純凈。

2. 耶穌傳教與羅馬帝國統治後期(基督教)

後來耶路撒冷及周邊的統治權落到了希律王的手中,他是一個口口聲聲說自己是猶太人但其實比羅馬人還更像羅馬人的以東人(真繞。。。),並且是凱撒的好基友(還救過凱撒一命)。所以名義上猶太人還掌握著耶路撒冷,實際上羅馬人想當佔領軍是分分鐘的事。根據聖經新約(希伯來聖經當然是沒有這一段的)記載,耶穌就是出生在希律王的統治時期。

耶穌的事情就不多講了,大家可以去看聖經,上面寫得很多——當然至於耶穌的原意是想改良猶太教還是創立一個新宗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了。總之對於基督徒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耶穌最後被釘死在了耶路撒冷,又在此地復活,並被預言還將在末日來臨時重返耶路撒冷。其生前走完的最後一段路(又稱「苦路」)以及死去及復活的地方(今天的聖墓教堂所在地),至今仍然吸引著眾多的基督徒前往瞻仰。

回頭來說耶路撒冷的猶太人與羅馬人的關係。簡單說就是猶太人覺得生活處處受制於羅馬人很不爽了,想複製一次馬卡比起義,當然他們沒想到自己的戰鬥力搞定戰力渣五的希臘文青也就差不多了,搞羅馬人完全是自尋死路,於是被橫掃。而且更悲劇的是,儘管有記載顯示羅馬統帥提圖斯(後來成為羅馬皇帝)下令維護聖殿,但是猶太人的第二聖殿還是被殺得興起的羅馬士兵給一把火燒掉了。在哈德良做皇帝的時候,羅馬人徹底忍不了城中猶太人沒完沒了的反抗,乾脆把耶路撒冷整個兒剷平了,猶太人也就開始大流散(Diaspora)。

再後來,羅馬帝國改立基督教為國教(又是一個相當漫長的爭鬥過程),所以對這座城市開始了比較系統的改造(改造你個頭,其實都被你毀得啥都不剩了,完全重修好了),使之變成了一座基督教城市。後來帝國東半邊領土的繼承者拜占庭帝國(也就是東羅馬帝國)從上到下都是基督徒,當然對耶路撒冷的建設也比較上心(聖墓教堂就是在這個時候修建的)。

3. 阿拉伯帝國崛起與擴張 (伊斯蘭教)

之後耶路撒冷及周邊地區一直處於拜占庭與波斯的薩珊王朝的來回拉鋸之中,直到時間來到了公元7世紀,這個時候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崛起並創立了伊斯蘭教,並且在傳教早期穆罕穆德規定了穆斯林的朝拜方向為耶路撒冷(後來才改成今天的麥加)。至於穆罕穆德有沒有真的到過耶路撒冷一直是宗教間一個吵來吵去的問題,按下不表。不過在伊斯蘭教的經典聖訓(hadith)中,穆罕穆德不僅去過耶路撒冷,還在城中遇見了眾位先知(伊斯蘭教承認摩西、基督等人都是先知,不過穆罕穆德是封印先知,也就是最後也是最牛的一位),並且在登霄石上(也就是在聖殿山上)一夜登上雲霄然後回到麥加。所以耶路撒冷在穆斯林心目中的地位也是相當神聖,僅次於穆罕穆德常年生活戰鬥過的麥加與麥地那了。

在穆罕默德之後,穆斯林在四大正統哈里發的率領下開始了波瀾壯闊地橫掃歐亞非三大洲的歷程,並且在公元638年攻佔了耶路撒冷。

(太累了,明天接著寫吧。。。。)

————————————好吧這個鴿子放了大半年對不起大家了————————

打下耶路撒冷的時候穆斯林世界的領袖是第二任正統哈里發奧馬爾(Umar ibn Al-Khattāb),阿拉伯史學家認為這位穆罕穆德的親密戰友在城破之後第一時間來到了耶路撒冷,在聖殿山上新建了一座小型禱告室並進行了朝拜,用幾滴清淚緬懷了當年教自己如何做人與砍人的大哥穆罕穆德一夜登霄的豐功偉績。而在將近半個世紀之後,伍麥葉王朝的第五任哈里發阿卜杜勒·馬利克在前人的基礎上在聖殿山開建了著名的——並且讓後世打得不可開交的——圓頂清真寺(The Dome of the Rock)阿克薩清真寺(Al-Aqsa Mosque)。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Kanan Makiya教授寫的歷史小說《The Rock》)

(感謝 @azure khatib 指正!)

而在四大正統哈里發之後的伍麥葉與阿巴斯兩個王朝統治時期,雖然無法與大馬士革、巴格達和開羅這樣的政治軍事重鎮相媲美,但是耶路撒冷一直得到了良好的發展。更為重要的是,穆斯林的統治者在這段伊斯蘭的上升時期展現出了讓今人嘆為觀止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嗯三個自信。。。),一直允許猶太人返回耶路撒冷居住和朝拜——要知道在此前的幾百年間,信封基督教的筒子們是堅決反對猶太人返回這裡的。

4. 十字軍東征 (基督教)

可惜各個宗教和諧共存這檔子好事總是不能長久,在阿巴斯王朝分崩離析之後,來自埃及的法蒂瑪王朝統治了這個區域。法蒂瑪王朝不僅沒有完成如伍麥葉和阿巴斯王朝那樣的大一統成就,偏偏這個王朝的第六任哈里發哈基姆(Al-Hakim bi Amr Allāh)有個性有想法,為了爭奪穆斯林世界的正統地位經常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開始放棄之前宗教寬容政策,殘酷迫害猶太人和基督教徒,最離譜的是在1033年把耶路撒冷城內的所有教堂(包括基督徒的心頭寶聖墓教堂)拆得一乾二淨——這件事也被認為是十字軍東征的誘因之一。

終於說到十字軍了,呼。。。十字軍的起源主因當然是各個歷史學家各執一詞,有人認為是因為西歐的騎士和農民想空手套白狼不再過苦日子,有人說是因為拜占庭帝國干不過塞爾柱人想拉點僱傭兵替自己當墊背去死,當然也有人主張是之前法蒂瑪王朝的迫害正好給了羅馬教庭收復聖地的好借口。。。無論如何,就像我們小學時代興高采烈的春遊秋遊,讓廣大西歐人們大開眼界的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反正是走成了。

這一波十字軍在一路上乾的那些屁事我就不提了,反正是各種刷新下限。。。而最駭人聽聞的莫過於1099年十字軍攻破耶路撒冷之後進行的大屠殺。當時的情況基本是,只要你是穆斯林或者猶太人,反抗,殺;投降,殺;如果一群人躲進了清真寺或者猶太教堂,十字軍就懶得麻煩直接把房子給燒了。。。十字軍當年殺得這麼辛苦,完全沒有考慮到後世的基督教教士者給他們洗地也洗得很辛苦啊,這個按下不表了。。。

殺歸殺,正常日子還是要過的。既然打著上帝的旗號而來,還願是必須的。被毀壞的教堂基本都被重建,不僅聖墓教堂的規模更是有增無減,就連聖殿山上的圓頂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都被converted成基督教場所了(想想後來索菲亞大教堂被改成清真寺你就會明白隨著歷史的發展大家都慢慢覺得拆了建新的太麻煩了。。。)。上帝的歸上帝之後,世俗的政權建設當然也不能落下,十字軍們很快建立了埃德薩伯國、安條克公國、耶路撒冷王國和黎波里伯國四個「十字軍國家」。而後來名滿天下讓無所歷史小清新心馳神往的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也在這一時期誕生,雖然主要任務是保護基督徒在朝聖之路上的安全,但是打家劫舍的活其實也一直沒少接。

正當十字軍橫行之時,一位穆斯林世界不世出的偉大英雄終於登上了歷史的舞台。他的名字——做好心理準備親——叫做薩拉丁·優素福·本·阿尤布·本·沙迪·本·馬爾旺·艾勒-阿尤比(?alā?-al-Dīn Yūsuf bn Ayūb bn Shādī bn Marwān al-Ayūbī)。。。。雖然他的隊友和敵人都很尊敬他,不過鑒於喊完他的全名基本上仗都打完了,所以大家還是更喜歡直呼他為薩拉丁。後世的人們對於薩拉丁有很多誤讀,比如認為他是阿拉伯人,但其實他是一位庫爾德人(想想後來的薩達姆可以一邊說自己是20世紀的薩拉丁一邊瘋狂的屠殺庫爾德人,真心覺得這心理素質太過硬了。。。);又比如想像他百戰百勝,但其實在1177年的蒙吉薩戰役中,薩拉丁的三萬大軍被人數僅有自己十分之一的十字軍被打得丟盔棄甲。但是君子報仇這檔子事嘛。。。在十年之後的1187年,薩拉丁在哈丁地區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不僅俘虜了耶路撒冷國王和聖殿騎士團團長,而且很快收復聖城耶路撒冷。更重要的是,薩拉丁入城之後不僅不殺俘虜(雖然他也勒索了一些小錢錢。。。),而且還重新把耶路撒冷向所有宗教的朝聖者敞開大門,通過對照一下子就把十字軍的道德操守打到了海平面以下。。。(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大導演Ridley Scott的《天國王朝》,帥哥布魯姆演得好的電影真心不多,難得這部算是其中之一了:P)

5. 混戰及之後奧斯曼帝國的統治 (伊斯蘭教)

但是薩拉丁也無法給耶路撒冷帶來持久的和平,很快十字軍捲土重來,獅心王理查和薩拉丁在耶路撒冷城外展開了震古爍今的連番會戰,最後打了個平手,兩人英雄相惜,於是鄭重決定——各回各家各找各媽-_-。之後的三百來年,耶路撒冷不斷易手,比較有名的經手人包括了從生到死一直奇葩的神聖羅馬帝國、被蒙古人打得到一路向西的花剌子模、以及埃及奴隸騎兵集團馬木魯克。。。直到1517年,新崛起的奧斯曼帝國攻佔了耶路撒冷,這個苦難的城市終於可以有喘息的機會了。

奧斯曼統治下的耶路撒冷經歷了緩慢的復興,比如蘇萊曼大帝就重建了圓頂清真寺和城牆,他還曾經非常天真地認為,如果封閉了傳說中耶穌/彌賽亞在世界末日進入耶路撒冷的金門,耶穌/彌賽亞就進不了城,那麼基督教和猶太教教義中的世界末日就永遠無法實現,大家就只能皈依伊斯蘭教了(耶穌:「大哥你是在開玩笑對吧?」) ——所以今天如果大家去參觀金門,就會發現那裡依然被磚瓦封堵著。。。雖然這幾百年之間趣聞軼事一籮筐,但是身處伊斯坦布爾的帝國統治者們對耶路撒冷的興趣一直也算不上特別濃厚,所以當歐洲國家開始步入近代化社會的時候,對東方充滿好奇的探險者和傳教士們可以毫無限制地進出這座城市。

而真正改變這座城市今後命運的,是此時在東歐愈演愈烈的反猶主義。先是信奉正統猶太教、相信彌賽亞救贖的宗教人士大量湧入耶路撒冷慢慢地改變了這座城市的人口比例,之後,隨著猶太復國主義的誕生,越來越多年輕的東歐猶太人也來到了巴勒斯坦地區。在奧斯曼土耳其人的統治下,當地的阿拉伯人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與新來的猶太移民保持著相對良好的關係(反正大家都是被統治階級,再加上猶太人口占整個地區人口的比例還是相對較小)。但隨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法聯軍幾經周折終於干翻了奧斯曼帝國,成功進入耶路撒冷。英國人兩面三刀向所有人瘋狂許諾,既點燃阿拉伯人與猶太人希望民族自決的火光,也點燃了20世紀阿以衝突的導火索。

6. 現代以色列 (猶太教)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一直到1948年,英國在巴勒斯坦地區實行的一直是委任統治,而從倫敦派過來的高級專員的所在地就位於耶路撒冷。正是在這個時期,耶路撒冷老城內部的四大居民區正式成型,簡單來說,就是穆斯林靠著聖殿山和圓頂清真寺,猶太人靠著哭牆/西牆,大部分基督徒靠著聖墓教堂,而被擠到一邊的亞美尼亞基督徒則靠著錫安門(至於為什麼亞美尼亞基督徒和其他基督徒玩不到一塊兒,我們有機會再講。。。)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這個時候一波又一波的歐洲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地區,大部分人都沒有選擇定居在耶路撒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這一時期許多世俗的猶太復國主義者們都有著社會主義的傾向,他們崇尚體力勞動與親近土地,力圖擺脫傳統意義上集聚於城市裡、以放高利貸和商貿為生的傳統歐洲猶太人形象,而就算那些願意享受城市生活的年輕人,也情願建設和生活在特拉維夫這樣的現代化沿海城市;而另一方面是因為耶路撒冷老城裡真的是擠得一塌糊塗了,再不加速開發新城,實在是沒辦法塞更多的人進去了。。。不過話說回來,耶路撒冷在這群猶太移民中心裡依然有著崇高的地位,因為這座城市畢竟寄託著他們對祖上獨立與輝煌的追思,而這一點也在歐洲猶太人開始慘遭納粹大屠殺之後愈發凸顯。

就這樣時間走到了1948年,英國人被二戰徹底整傷了筋骨,開始了全球範圍內的大撤退。不過在匆忙跑路的同時,英國人還是動了腦筋,心裡盤算著將巴勒斯坦地區劃分為三塊,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各佔一塊,而耶路撒冷交給聯合國,也就是國際社會共同管轄。 你要是覺得這裡面沒有夾私貨就太naive了。。。聯合國是什麼東東,沒有安理會它就是放大版的國聯。。。而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都是誰?人盡皆知的五大流氓啊!這五個流氓裡面除了我兔,另外四個都是以基督教立國,這個方案表面上誰都不得罪,實際上對猶太人和穆斯林的不信任真的是溢於言表啊親!居然還整天有人說近代社會以來從基督徒們已經淡看聖城歸屬。。。而且不出所料,這個方案的微修版真的就被聯合國通過了。

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當然不會買賬,於是英國人前腳剛走他們倆後腳就熱火朝天開幹了,鬼才願意把耶路撒冷交給什麼國際社會來管。。。但是猶太人聰明就聰明在他們表面上同意了聯合國的方案(真的是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以履行聯合國決議的身份成立了以色列國,然後轉身和阿拉伯人繼續干架,也就是歷史書上的第一次中東戰爭。雖然從整場戰爭來著,阿拉伯聯軍吃了虧,不僅巴勒斯坦國沒有建成,而且以色列的實際控制區域反而越打越大了。。。但是單就耶路撒冷而言,隸屬約旦的阿拉伯軍團卻沒讓以色列佔到什麼便宜,成功地把猶太人都趕出了老城,猶太人只能勉強守住了老城西面的新城。於是待到1949年正式停火時,耶路撒冷在以色列和約旦手中分治的局面得以形成。

接下來了20年,耶路撒冷的東西兩邊基本處於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態之中,這一點直到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得以打破。一直舉棋不定、不知該和以色列戰好還是和好的約旦國王被埃及總統納賽爾忽悠,決定對以宣戰。。。其實這時埃及已經被以軍打爆,結果導致約旦軍隊被騰出一隻手來的以色列吊打。。。耶路撒冷全城落入以色列手中,正式重新統一。

統一後的耶路撒冷基本上保持了對各種宗教的開放,當然作為穆斯林首先如何進入以色列是個大問題。。。而因為擔心激化矛盾,以色列政府也規定猶太人一般情況下不得登上聖殿山頂部,以免他們在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附近和穆斯林發生衝突。到了1979年,以色列與埃及簽署和平協議歸還1967年佔據的西奈半島。可以算作是對國內反對聲音的補償,1980年以色列國會決定通過「耶路撒冷基本法」,宣告一個完整和統一的耶路撒冷將永遠是以色列國的首都。隨後,聯合國安理會(好了,大流氓們要出場了)通過478號決議,不承認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法,並呼籲聯合國會員國執行理事會的決議,從耶路撒冷撤出外交使團。。。

基本上,從耶路撒冷重新統一以來,以色列政府就加大了對耶路撒冷的投資和建設力度,耶路撒冷市政府管轄範圍內的猶太定居點數目和人口一直在穩定增長——按照巴勒斯坦方面的說法就是「耶路撒冷猶太化」。1967年以來的耶路撒冷,如果沒碰上嚴重的巴以衝突,旅遊者會發現一個令人愉悅的耶路撒冷,新城現代而繁華,老城寧靜而多元——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信徒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朝聖地。但是如果一旦矛盾激化,耶路撒冷立馬就會成為衝突最為激烈的焦點之一。奧斯陸和平談判最終以崩盤收場,使得一個和諧與安全的耶路撒冷成為了一個愈發遙不可及的夢。

————————————我是正文完結的分割線————————————

從6月拖到12月,我也真是沒救了-_-

最後感謝各位對我這個懶癌晚期的耐心等待和祝福 (*゜ロ゜)ノ


無論是文化還是宗教還是歷史,耶路撒冷就像一個深沉的老人,孕育著一代代的文明,下面就從耶路撒冷的文化歷史建築等方面來介紹一下這座城吧,不然太無趣了

Jerusalem,這一個享有5000年歷史的城市經歷了被征服、破壞、重建以及在此復興,如今,它既是欣欣向榮的摩登城市,也是活生生的博物館。

今天我們不是要討論耶路撒冷的歸屬,而是去體會這座世界上唯一被三大宗教認定為信仰源流和精神指針的聖地城市,體會它的神聖與神秘。

有人說,耶路撒冷只有一種顏色。走在耶路撒冷的路上,你會發現這個城市的主色調是一種淡淡的米黃色。

這些構建耶路撒冷的石灰岩和白雲石灰岩據說是尚存於人類世界的最古老的建築用石之一,不誇張地說,在耶路撒冷任何角落,你都有可能踩在千年的遺址上。
到底是個怎樣的世界?
苦路

在耶路撒冷老城內,苦路(Via Dolorosa)是你尤其是基督徒必去的景點。

當猶太人祭司長和長老合謀要殺害耶穌後,耶穌被他們交給羅馬的巡撫本丟彼拉多審判,本丟彼拉多並沒有查出耶穌犯了什麼罪,卻應猶太人祭司長和長老的要求將耶穌判了死刑,釘在十字架上。耶穌背著將要被釘在其上的沉重的十字架走過的路被後人稱為苦路,中途有14次停頓,人們把這14 次停頓稱為苦路十四站。


哭牆

西牆,又名哭牆(Wailing Wall),位於耶路撒冷老城內,聖殿山山下西側。這是環繞第二聖殿庭院的古城牆的殘存部分,可以說是猶太教信仰中除聖殿山本身以外最神聖的一個地點。

約公元前965年所羅門在錫安山上建造了首座猶太教聖殿所羅門聖殿,俗稱「第一聖殿」,後被巴比倫人摧毀。半個多世紀後猶太人在舊址上建造了第二聖殿。

後在公園一世紀又被羅馬人摧毀,僅留下了這段位於第二聖殿西面的牆。千百年來,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時,都會來到這面石牆前低聲禱告,哭訴流亡之苦,因而得名「哭牆」。


橄欖山

橄欖山(Mount of Olives)位於耶路撒冷老城的東側,中間隔著一條馬路,城與山之間的距離大約有800米,聽說以前橄欖山上曾遍植茂密的橄欖樹,這裡的風景優美,四處飄逸著沁人心脾的橄欖清香,猶如仙境一般。

據《舊約聖經》預言,上帝將派救世主「彌賽亞」降臨以色列來複興猶太國,因為上帝耶和華不會讓異域諸國長期對他的選民以色列人施加懲罰。語言所指,彌賽亞要從橄欖山降臨,所以猶太人就以此山的山坡作為最神聖的葬地,他們將橄欖山作為自己百年之後的長眠之所,以便能夠在此迎接彌賽亞的來臨,以圖自己早日升入天堂。


大屠殺紀念館

50年前,當歐洲的猶太人歷經納粹屠殺,回到以色列建國之後,那些不可抹滅的民族滄桑,至今仍為以色列人心中永遠的痛。大屠殺紀念館(Yad Vashem)正是為了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於德軍集中營的六百萬猶太人而建的,是一處令人觀之心悸動容的地方。

紀念館形狀呈一字排開且深入地下。館外牆上有兩幅浮雕,一幅描述華沙猶太區的猶太反抗軍,另一幅則刻繪東歐猶太人即將被送往集中營的最後行進旅程。浮雕中手持猶太法典的老人,代表當時在舉世無援的慘況下,猶太人曾對上帝恩典心生疑惑之意味。


聖墓教堂

聖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東正教中稱其為「復活教堂」,也是苦路的最後一站。

基督徒中普遍認為聖墓教堂建在《新約》中描述的耶穌基督被釘死的地方,據說耶穌的「聖墓」也在其中,即入口處的石棺。當然,石棺中「應該」是空的,因為耶穌已經復活了。從公元4世紀起,此處即已成為基督教中的朝聖重地。


圓頂清真寺

圓頂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世界上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耶路撒冷最顯眼著名的標誌。大圓頂高54米,直徑24米,清真寺呈八角形,每邊長21米,是少有的沒有高聳宣禮塔的清真寺。

自公元7世紀修建以來,一千多年裡幾經翻修,圓頂清真寺由木屋頂變成了今天美麗的金色穹頂,承載了穆斯林的虔誠與興盛。


最後晚餐廳

《路加福音》第22章中所述的耶穌與十二門徒享用最後的晚餐的房間(Room of the Last Supper),位於錫安山(Mt Zion)的馬克樓內。

「馬克樓」,拉丁語cenaculum,意為「用餐之處」。房內壁龕處之下有一平台,台上立著一棵金橄欖樹,據說這裡就是最後的晚餐的餐桌所在之處。


升天教堂

升天教堂(Church of the Ascension)是個八角形建築,中間為升天石,據說上面有耶穌升天時留下的右腳腳印,基督徒將其作為耶穌留在地上最後的痕迹加以崇拜。

現在升天教堂仍由穆斯林控制,允許基督徒可以在每年的耶穌升天節來此慶祝,但是需要象徵性的收費。
我要在這裡注意什麼?

雖然不想刻意去說,但在耶路撒冷這個宗教流派混雜的地方,有些禁忌和習俗還是要注意的好!


宗教節日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地區有著眾多的宗教節日,你應當了解相應節日日期,做好功課,從而規劃自己的旅行行程,在各大宗教節日中,很多公共場所不予開設,要留意。安息日(每周五日落至周六日落)、猶太新年( 約公曆9月)、贖罪日(約公曆10月)、住棚節(約公曆10月)、逾越節(約公曆4月)、大屠殺紀念日(約公曆5月)、獨立日(約公曆5月)簽證

由於以色列與其他中東國家無外交關係,因此遊客應注意,若護照上有以色列的簽證蓋章將會被其他中東國家永久拒簽。因此建議遊客們在申請以色列簽證時辦理另紙簽證,或者更換護照後方可前去其他中東國家。


飲食與習俗

與猶太人共同用餐時應尊重其飲食習慣,事先就共同食用的食品徵得對方同意。猶太教徒不行貼面禮,一般行握手禮。許多猶太婦女不與丈夫以外的異性有身體接觸,也不握手,男士如遇猶太婦女,避免與其主動握手,更不能行貼面禮。


安檢

安檢人員都是以色列人,回答的時候請看著他們的眼睛(不用刻意,反正別讓他們覺得你心虛就行)。一般提問會用英文,問的問題很雜很多,根據經驗來說,主要是:「去以色列做什麼?」、「有沒有幫別人帶東西?」、「行李是否是自己打包的?」、「路上行李確定沒有經他人之手?」 等等。


遊逛

老城市場地形比較複雜,要準備好地圖防止自己迷失於此。進哭牆所在的區域需要安檢,哭牆有分區,左男右女,別走錯了。女人出來的時候需要面對著牆倒著走出來,男的隨意。牆縫真心不大,紙條寫小點兒好啦!


穿著

男:有些地方會要求你頭頂小帽,哭牆沒事,大衛墓需要,不過人家會免費借你。在大衛墓里不要摘小帽,裡面特別小,不要因為幾秒鐘的不便而失了得體。
女:裙子、褲子必須過膝,上衣不一定非得過肘,但別穿坦胸露背的背心,我見過有人穿的,雖然那人沒被怎麼樣,但是畢竟不尊重。

深厚的宗教底蘊和悠久的文化傳統,給這座城市烙上了神聖的印記,每每想起,都不由心生敬畏。

如果你真的決定我寫得不錯,請毫不客氣的去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好么?高冷,逗逼 應有盡有

答應我!!!


猶太教說耶路撒冷是他們的聖城,基督教借鑒猶太教時因為種種原因沒有修改這一點,伊斯蘭教借鑒聖經時也沒有修改,於是耶路撒冷就是3教聖城。


結合在巴以地區生活工作、多次探訪耶路撒冷的經歷,回答問題,再談談自己的見解。

關於耶路撒冷的另一個回答: 耶路撒冷屬於哪個國家?

我雖不是宗教信徒,但我對宗教懷有敬畏與好奇之心。

在巴以地區生活的一年裡,我曾多次探訪耶路撒冷的宗教聖地。

多次探訪聖地,不僅只是觀光拍照,我對世界三大一神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了解也有了切身的深刻感受。

不然沒有思考,去了也是白去,作為一個受教育多年的年輕人,提高智識和思辨水平是頂要緊的事。

以前從書本、網路了解到宗教知識,繁雜、零散,信息良莠不齊。

通過自己的體會以及對信息的篩選、梳理,我希望用簡單的語言把耶路撒冷與三大一神教的歷史淵源盡量講得清楚明晰。

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將耶路撒冷視為聖城。

這三大宗教發源於中東,被稱為天啟宗教或亞伯拉罕宗教,有內在聯繫性和共通之處,都認為宇宙間有且只有唯一的神,而再無他神。

神具有人格性,並且不所不在、無所不能、不所不知。這唯一的神在猶太教和基督教中是上帝,而在伊斯蘭教中是真主安拉。

所以,這三大宗教又被稱為一神教。

耶路撒冷是古猶太國的都城,一直是猶太教的信仰中心,也是猶太民族的精神中心。老城中的西牆如今是猶太教最重要的聖地。

基督教可以說與猶太教同源,從猶太教演進而來。

《聖經》記載,耶穌曾在耶路撒冷傳教、受難、安葬、復活、升天。聖墓大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便建立在耶穌安葬、復活所在地之上,被認為是耶路撒冷最重要、最神聖的教堂。

《古蘭經》記載,先知穆罕默德曾在耶路撒冷夜行登霄。遜尼派穆斯林將耶路撒冷視為繼麥加、麥地那之後的第三大聖地。

金頂磐石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就是為紀念先知穆罕默德夜行登宵而建,兩寺毗鄰,常被人搞混,一般被統稱為阿克薩清真寺,是耶路撒冷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伊斯蘭教第三大聖寺。

第一次去耶路撒冷老城,我就參觀了西牆。

西牆廣場全天候開放,所有的人,不分民族、不分信仰,都可以進入,當然要先通過安檢。西牆低處的石塊因為常年有人撫摸,已變得光滑,石縫中塞滿了願望紙條。

後來幾次去耶路撒冷老城,制定了看基督教聖地的行程。我拿著《孤獨星球》旅行指南,從老城的獅門出發,一邊看地圖,一邊問路,尋找苦路(Via Dolorosa)上的十四站。

苦路是耶穌被判罪後,受難時所走過的一段路線,苦路上每一站都有故事傳說,如耶穌背上十字,跌倒,遇到母親,被釘上十字架。苦路最後一站就是聖墓大教堂,傳說,耶穌在那裡安葬,並且復活。

虔誠的基督徒朝聖耶路撒冷的一項內容就是拜苦路——重走耶穌受難之路,一路上祈禱、唱經,甚至也背上巨大的木質十字架,體驗耶穌當時的艱辛。

聖墓大教堂去過很多次。教堂里光線昏暗,燭光搖曳,虔誠的基督徒下跪、祈禱、誦經,甚至低聲啜泣。人總是很多,而且通風不好,好幾次我都不得不提前跑出來透氣。

大教堂向所有人開放,而且不設安檢。耶路撒冷的基督教堂眾多,基本都向遊客開放,輕輕走進去,參觀、拍照、聽佈道都沒有人阻攔。

不過教堂看多了都大同小異,不是信徒,感受不到教徒內心的激動。

老城裡最難去的宗教聖地也許就是金頂磐石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

金頂磐石清真寺的圓頂鍍了真金,陽光下熠熠生輝,在一片古樸的石頭建築中十分引人注目。阿克薩清真寺的圓頂小很多,是銀色的,相比之下,並不引人注目。

兩座清真寺矗立在老城東部的一塊高地,穆斯林稱之為「尊貴的禁地」,猶太人稱之為聖殿山,這也許是世界上最複雜敏感的宗教聖地。

聖殿山是古猶太國第一、第二聖殿的所在地,兩聖殿先後被巴比倫和羅馬人摧毀。聖殿山西側就是西牆。阿拉伯人統治耶路撒冷期間,在被毀聖殿的遺迹上建起了清真寺,紀念先知穆罕默德夜行登霄。

金頂磐石清真寺之中有塊神聖的磐石。傳說中,上帝為了考驗亞伯拉罕的忠誠,要求他親手殺掉兒子以撒獻祭。亞伯拉罕遵從照辦,伸手拿刀時,天使用一隻羔羊替下以撒。這是《聖經舊約》和《古蘭經》中共同記載的故事。

傳說中,故事發生地點就在這塊磐石之上。伊斯蘭教的宰牲節就是為了紀念亞伯拉罕獻以撒。

傳說中,先知穆罕默德也是從那塊磐石上登霄夜遊七重天。

相較而言,尊貴的禁地或說聖殿山確實是一塊的「禁地」。

對於遊客,最明顯的事情就是它並不是全天候對所有人開放參觀。進入「禁地」分為穆斯林和非穆斯林通道,入口均由以色列士兵把守,著實讓人感到氣氛不尋常的緊張。遊客通道位於西牆右側,是一條從地面通向西牆頂部的木質廊橋,通常周日至周五限時開放,而且隨時就可能被關閉了。

耶路撒冷我去過很多次,但「尊貴的禁地」只有幸去過一次。

金頂磐石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基本上不對非穆斯林開放,遊客對著門縫拍一張照片也會被守門人喝止。但和其它清真寺不同,這兩座清真寺沒有宣禮塔,格外安靜。

站崗的以色列士兵主要是在防止極端的猶太教徒闖入。極端的正統猶太教徒要求毀掉聖殿山上的兩座清真寺,建起以色列的「第三聖殿」。

以色列政府明白,這樣瘋狂的行為肯定會激起全世界穆斯林和伊斯蘭國家極大的憤怒,後果不堪設想。以色列曾對聖殿山進行考古發掘,就引起了穆斯林的強烈反對。當年,以色列總理沙龍強行參觀聖殿山被認為是引發巴以大規模流血衝突的導火索。

聖殿山被小心翼翼地保護起來,變成了猶太人難以觸碰的禁地。此外,以色列為了「維穩」,通常只允許巴勒斯坦年長的穆斯林進入「尊貴聖地」做禮拜。遇上開齋節等伊斯蘭教重要節慶,以色列也會放寬限制。

普遍來說,大部分清真寺不向外人開放,但宣禮塔上懸掛的喇叭每天五次定時傳出誦經聲,響徹四方,要讓所有人都聽到。

在拉姆安拉,凌晨四、五點天還未亮時,第一次宣禮聲就開始在山谷中回蕩。我總會被吵醒,躺在床上,睜大眼睛看著漆黑的天花板,滿心煩躁卻又無可奈何。

一次上網看到以色列媒體報道,以色列民眾抗議附近巴勒斯坦村莊的清真寺宣禮打擾了他們休息,真是共鳴至深,於我心有戚戚焉。

我曾「懷著敬畏與好奇之心」多次探訪耶路撒冷三大宗教的聖地,但最終,我還是對宗教失去了興趣,只願人世間不再有因宗教引發的仇恨、衝突與流血。

讓上帝的歸上帝,讓凱撒的歸凱撒。

----------------------

圖片為:聖墓大教堂、西牆、阿克薩清真寺、金頂清真寺、聖殿山


剛剛在耶路撒冷旅行了一個星期回來,其實我就是想讓大家看看我拍的照片......

安息日的耶路撒冷老城充滿了神秘的氣息

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學生們匆匆趕往教室

見到拉比之後,他們露出了難得一見的笑容

如果不是這一刻,我幾乎以為這是一個不會笑的群體

正統猶太教徒是個很特別的群體

他們不工作、不服兵役、不接受正常教育

他們只為研習猶太教義而活,嚴格遵守教義規則

一個正統猶太教徒家庭的孩子,天生就是正統猶太教徒

對於有些人來講,說他們好吃懶做都不過分

在耶路撒冷,這個人群數量超級龐大

按照猶太教義,以色列人是上帝特選的子民

所以我並不很確定他們對待國外遊客的態度

以遊客為生的耶路撒冷老城算是一個相當國際化的城市

如果他們總是一副「全世界都欠我的」怒氣沖沖的模樣

怎樣可以心態平和的生活在這裡幾十年

至少在面對相機鏡頭時,他們100%都是躲避和憤怒的

當我對著他舉起相機的時候,我想:我真是討人厭啊

當他看到我舉起相機的時候,他想:

反正我也躲不開、跑不動、打不過她,她可真討厭啊

在耶路撒冷老城猶太區的安息日的早晨

婦女們並沒有像男人們那樣穿戴黑衣

這家人在中心區受到各種路人的問候

不知道是不是拉比的家人

她們已經脫離了正統猶太教徒的著裝規定

安息日的西牆不允許遊客接近和拍照

但是即使在平日我們也沒有進去的慾望

因為實在是不知道面對西牆時應該想些什麼......

安息日的雅法路上見不到一輛車

偶爾會有行人走過

但是老城裡面依然熱鬧非凡

在去往猶太區的路上,阿拉伯商販們依然在路兩旁招攬客人

猶太人做的生意相對更鄭重一點

這家猶太人開的畫廊在安息日之後才開始營業

在結束猶太區的介紹前,我想講兩件至今很沒有頭緒的事情。

一件事是在安息日的下午4點左右,我們剛走上雅法大街就看到一大群類似國內民工一樣的年輕男女,7、8個人一組在街上漫無目的的遊盪~當時的氛圍就像瞬間來到被小鬼佔據的地獄,陰森恐怖......如果說他們是正統猶太教徒,但是他們沒有人穿黑色的教服,最多只是帶了白色的小圓帽。如果說他們是普通人,可是從穿著和氣質看又好像完全沒有受過教育也沒有收入。雖然對我們沒有什麼侵犯性的舉動和過激的言語,但是這些人看到我們之後都在竊竊私語,露出比較有攻擊性的表情。其中一個人還跑過來問我幾點了,然後用憤怒的語氣提醒我太陽下山前是不可以出門的。可是他們為什麼可以在街道上閑晃呢?後來回到酒店之後我甚至去查了猶太人反華的相關新聞......

另一件事情更加的匪夷所思,我居然鬼使神差的把相機裡面第一天拍的普林節照片和第二天安息日拍的大部分照片都刪掉了。這不禁讓我想到,看到過一篇文章說正統猶太教徒會念惡毒的咒語......


耶路撒冷老城是屬於世界的

其中猶太區只佔了一小塊

另外還有基督區、亞美尼亞區和阿拉伯區

星期日的早上我們來到基督區的聖墓教堂

因為這一天是 禮拜天 啊~

所以今天有些特殊的儀式,紀念耶穌的死去和復活

這裡是來自拿撒勒的耶穌去世又復活的教堂

所以叫做聖墓教堂

全世界的基督徒都想來這裡摸一下耶穌的棺木

可是我當時站在那裡的時候

為什麼忘記許個願望了呢(;&>△&<)

虔誠的基督徒們會在教堂外的小販手裡面買些紀念品

然後鋪在門口的「血石」上面開個光......

因為我沒有買什麼紀念品

所以我就趴在血石上面,把我自己開光了~

一起開光的還有我手裡的Leica相機......

人們的悲傷溢於言表

在參觀各個房間的時候,都會看到人們在默默哭泣

信徒們述說著自己的悲傷,用盡了全身的力氣

每當看到這種場景,我總是有一種置身事外、被神拋棄的感覺

我一直很羨慕這些有信仰的人們

因為是神眷顧了他們,讓他們有了依靠

信仰本是為了解除人類的孤獨而存在

終於可以有一個人可以依靠,可以無私的、永恆的愛你

對於不需要研讀經書的普通人,無異於一碗加強版的心靈雞湯

這麼多年,我像著了魔一樣的奔走在各種宗教聖地

瓦拉納西、菩提迦耶、梵蒂岡、耶路撒冷、國內各大藏區

甚至還去加入過被很多人看作邪教的奧修學院

我被各種宗教儀式吸引,被虔誠的信徒們的敬神場面吸引

被各種活佛、喇嘛拉去談心......參加基督教團體聚會

可是無論怎樣的努力都沒有辦法去信仰一位神

就這樣的無依無靠~我的悲傷溢於言表......

耶路撒冷老城的貓也具備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

彷彿被死去的正統猶太教徒附身

等在這裡,守候彌賽亞的降臨

最後附上一張照片~工作中的阿拉伯婦女

我需要的只是等待,上天自有安排


麥加據記載做聖地確實是當地人對朝聖者有需求,耶路撒冷成為聖地就不象是人力能完成的


《聖經》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書。
《聖經》分為舊約部分和新約部分。
猶太教和基督教的舊約部分是相同的。
猶太教不承認新約部分,新約部分講耶穌的救贖,猶太教不承認耶穌是基督救世主,他們釘死了耶穌。這是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分別。
伊斯蘭教是穆罕默德創立的。穆罕默德小時候聽過《聖經》的故事,受啟發創立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可蘭經》借鑒《聖經》而來。

耶路撒冷是猶太人的故里。所以猶太教聖地。
耶路撒冷與耶穌有關。和基督教關係密切。
穆罕默德的軍隊佔領過耶路撒冷,成為伊斯蘭教聖地。


其實你縱觀地理,我們不難發現耶路撒冷其實所在的地理位置正好是地球的中心點,在聖經中也預示了耶路撒冷這座不夜城的未來:[撒迦利亞書12:9到那日,我必殲滅所有前來攻打耶路撒冷的列國。][啟示錄21:1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都過去了,海也再沒有了。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從天上由 神那裡降下來,預備好了,好像打扮整齊等候丈夫的新娘。][啟示錄21:22我沒有看見城裡有聖所,因為主全能的 神和羊羔就是城的聖所。這城不需要日月照明,因為有 神的榮耀照明,而羊羔就是城的燈。列國要借著城的光行走,地上的眾王要把他們的榮華帶到這城來。城門白天決不關閉。在那裡並沒有黑夜。列國的榮華尊貴都被帶到這城。所有不潔凈的、行可憎的和說謊的,決不可以進入這城。只有名字記在羊羔生命冊上的才可以進去。]


猶太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三教,其實都屬於亞伯拉罕宗。三教都有聖地在耶路撒冷。
首先,那裡是猶太教第一聖地「哭牆」所在地。
其次,聖殿山上的圓頂清真寺是穆罕默德聆聽天啟,登天之地。算是僅次於麥加和麥地那的伊斯蘭教聖地。
最後,耶穌出生於耶路撒冷南面伯利恆的馬廄,那裡是基督教聖地。
由於歷史上三大教在這一片區域你來我往,打來打去很多次,所以現在區域已經變成混雜在一起的狀態,可以說,只要三大教之間沒有妥協,那裡就永無寧日。


根本上不就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是源於猶太教經典創教的嘛


哭牆是猶太人第二聖殿被毀後僅存的一點遺址。聖殿被毀後曾不允許猶太人去那裡,後來允許一年一次,猶太人就在遺址那裡留著淚訴說自己的歸鄉夢,祈禱聖殿的重建。慢慢就變成哭牆。
聖石拱頂清真寺是先知穆罕默德和天使升天的地方,裡面有塊聖石,據說上面有穆罕默德的足跡和天使的手印,後來就變成繼麥地麥加後的穆斯林的第三聖地了。
耶路撒冷有苦路有聖墓教堂,夜宿的橄欖山,聖母領報教堂。最後的晚餐房間,所有有關耶穌的都在耶路撒冷,毋庸置疑地是聖地啦。
耶路撒冷希伯萊語里有和平的意思。不過和平就是種願景吧。


看《耶路撒冷三千年》裡面全解。。


來個簡單的
猶太人的祖墳在這,但因為起義失敗被羅馬人鏟了,只剩下廢墟。現在
第一批基督徒來自猶太人,基督教的宗祠在這,但沒打過伊斯蘭教,子孫們又聖母婊發作,藥丸。
伊斯蘭教很能打,征服了耶路撒冷,然後再在猶太人祖墳上插上了自己的碑,,,,,阿克薩,,,,求猶太人心裡陰影。
現在,最先的主人回來了。。。。那麼問題來了,它到底歸誰。。。。。。

我想你明白我的意思。。。。。。


因為三教教主都和耶路撒冷有很深淵源,而且在耶路撒冷留下了大量的建築。三教同根,耶路撒冷37次被征服,8次被毀,被猶太,基督,伊斯蘭各自統治500,400,1200多年。哭牆,聖殿山穆罕穆德升天的地方,耶穌背著十字架走過的苦路,殉難和復活的聖誕教堂等等都在這小小的耶路撒冷。
而且,現在還有猶太教徒企圖推倒清真寺,重建猶太聖殿。
有點亂……有時間整理一下……


猶太教先認定,後面兩教繼承抄襲而已,其中穆罕默德還因為和猶太人有矛盾乾脆認麥加去了,否則耶路撒冷在伊斯蘭教里地位還高些,穆斯林每天禮拜和朝覲的地方就會是耶路撒冷了,當然那樣的話現在這地方就不會有猶太教徒和基督徒了,穆斯林不會允許他人進


耶路撒冷從來不是伊斯蘭教的聖城,古蘭經半個字也沒有提到耶路撒冷。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猶太教是不同的宗教,真主不是上帝,真主在古蘭經中的事迹與上帝在聖經中的事迹的耦合是穆罕默德對一神教異教徒別有用心的迷惑。


簡略說一下我知道的內容。
猶太教:耶路撒冷是「聖殿」所在地(期間聖殿被戰亂毀壞,又在此重建,之後再被毀壞只剩一堵牆),GOD與以色列民族締結約定的「結約之櫃」就被安放在這個殿宇當中;同時耶路撒冷也是以色列王國(大衛、所羅門時期)、南北分裂後猶太王國的首都。
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三大聖地之一(麥加、麥地那、耶路撒冷),傳說先知默罕默德在這裡登上九重天;在伊斯蘭教初期,默罕默德率領的穆斯林朝拜的方位並不是今天的麥加,而是耶路撒冷。
基督宗教:基督宗教傳承發展自猶太教,耶路撒冷在基督宗教中原本就有很高的地位,加上耶穌在這裡被釘在十字架上並復活,更增加了這份神聖性。耶路撒冷同時是基督宗教最早的五大主教教區;近代以前,基督宗教有要求一名基督徒一生要去耶路撒冷朝聖一次。

耶路撒冷有時候也被代指「天堂」、「神的國度」之類。


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世上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聚集了人類這麼多的愛,這麼多的恨和這麼高的熱情。也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可以與之相比。在這片小小的地方發生的事情,對過去以及未來將產生無法預計的後果。

2015年的夏天,初到以色列,入境尤其漫長。從約旦一側坐大巴過境到以色列,從約旦一側的安檢就已經極為嚴格。隨後即將入境以色列時,拿槍的警察上來檢查大巴上每一個人的證件,發現有可疑人員就下車進行安全審問和檢查。過關排隊也是無數道安檢,箱子開箱防爆測驗,連手機都要反覆進行防爆測驗。入境官反反覆復地問我:

「為什麼你曾經去過那麼多穆斯林國家?」

「我只是愛好旅行,想去世界不同的地方看看」
「你認識哪些穆斯林嗎」

「我在英國班上有三個穆斯林同學」

.........

「他們都叫什麼名字」

「你在以色列有認識的人嗎?」

「你在以色列住在哪裡,停留多久」

「你準備去以色列哪些地方」

我一一做了回答,最後經歷近二十分鐘的盤問簽證官終於給我蓋了章。

走出入境大廳,外面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地方——傑里科,從傑里科到耶路撒冷大概一個小時車程,計程車司機是阿拉伯人,途中他指著一塊山頭說:「那是我原來的家,後來不允許我們住在那裡了。」司機講的是建造猶太人定居點趕走阿拉伯區的人的事,但他馬上神情冷峻地補充道:「我永遠都不會離開這片土地,因為耶路撒冷是我永遠的家。」也許,對猶太人尋回故里的榮光的背後,對一直生活在這裡的三十萬巴勒斯坦人而言,他們仍生活在被佔領的事實中。

暮色四合時,到達耶路撒冷老城。金色的夕陽照在石頭砌成的石板路,石板路平平仄仄,行走其間,能夠感受到腳下的每一塊石頭都是有故事的。從雅法門進入老城,沿途拿槍的以色列士兵哨崗林立,阿拉伯商販熱情地招呼遊客的生意,也有戴著方帽的猶太拉比穿梭其中。耶路撒冷老城主要分成四個區,猶太區、基督區、穆斯林區和亞美尼亞區。從雅法門往西走,是大馬士革門,傳說在這個門一直走就可以到達敘利亞的大馬士革。這些不同氣息的東西都實實在在地發生在一個空間里,但如今的耶路撒冷一定是圍繞著「共存「」這個主題展開的。

英國作家西蒙·蒙蒂菲奧里在《耶路撒冷三千年》里這樣描述這座城市:

「耶路撒冷是一座不屬於任何人的城市,但它又存在於每個人的想像當中,這是這座城市的悲劇,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是一個神的殿堂、兩個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聖地,它還是唯一一個擁有天國和塵世兩種存在維度的城市。」

耶路撒冷是一座閃耀著神聖光芒的地方,這個名字在希伯來語里是「和平之城」的意思,但這個地方歷來紛爭不斷。耶路撒冷這座城市的故事也是世界宗教史的故事。耶路撒冷是全世界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共同嚮往的聖城。對於猶太教來說,這裡是耶和華賜給他們祝福的土地;對基督徒來說,這裡是主耶穌傳道,受難和復活的地方;對伊斯蘭教來說,這是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地方。

耶路撒冷似乎活得比其他任何地方更加緊張,時時都在變化。每天黎明,三大宗教的三大聖地都會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復甦。三個宗教也有三個代表性的地方:哭牆,金頂清真寺,聖墓大教堂。

1哭牆

哭牆是猶太教最神聖的地方,他們認為上帝就在裡面。哭牆是一道50餘米長,18餘米高的牆,由500餘塊石頭堆砌而成。歷經千年的風雨和朝聖者的撫觸,哭牆的石頭也泛著光。斑駁的哭牆承載著希望,也安撫著每一顆猶太人渴望回歸家園的心靈。世界上很多收件人為「上帝「」的信,這些信實際上就是寄往耶路撒冷,當地的郵局會有一個神聖的儀式,將這些寄給上帝的信放在哭牆的石縫裡。

這裡為什麼叫哭牆呢?傳說在聖殿被毀的時候看見四個天使坐在牆上哭泣,於是得名哭牆。三千多年前,公元前10世紀,大衛兒子所羅門繼承王位後,在首都錫安山上建造了首座猶太教聖殿所羅門聖殿,俗稱「第一聖殿」

「公元前586年,第一聖殿不幸被入侵的巴比倫人摧毀。經過了半個世紀的流亡生活,猶太人陸續重返家園,後來又在第一聖殿舊址上建造第二聖殿。公元70年,羅馬帝國統治時期,極力鎮壓猶太教起義,數十萬猶太人慘遭殺戮,絕大部分猶太人被驅逐出境,開始了長達兩千年的流浪生活。耶路撒冷和聖殿幾乎被夷為平地,只留下一堵護牆。」

據說羅馬人佔領耶路撒冷時,猶太人常聚在這裡哭泣。此後千百年來,世世代代的猶太人常從各地來此嚎哭,以寄託其故國之思,可以想像這座哭牆千年來聚集了多少猶太人的眼淚。到了近代,1967年,以色列傘兵突降雅法門,奪取了東耶路撒冷後,猶太人才真正的又可以在哭牆祈禱了。以色列國防部長打到哭牆前,來不及摘下頭上的鋼盔,就寫下一張紙條塞進縫隙里,紙條上寫著「願和平降臨以色列」

在耶路撒冷的每一天,都會去哭牆。每一次站在哭牆下,都會被眼前的畫面動容。人們手撫牆面向神禱告,有的大聲朗誦,有的則默默祈禱,有的對著哭牆暗自啜泣,也有的親吻牆面。他們手捧《聖經》,一邊祈禱,一邊點頭(根據猶太教義,念到聖人的名字需要點頭),有的人則搬把椅子面對哭牆,一整天都沉浸在與上帝的對話中。經歷了種族大屠殺和無數次遷徙,猶太人有太多話想傾訴。令我意外的是,祈禱的人群中有背著槍的以色列士兵。他的槍背在後背上,對著哭牆閉眼啜泣祈禱,把所有的心愿都說給心中的神,我想願望中也一定是有關於和平的部分。

非穆斯林教徒都可以被允許進入哭牆區域,分為男女兩塊區域,中間用護欄隔開。男士要戴上猶太教男士們標誌性的「小圓帽」,這頂帽子在希伯來語中意為「遮蓋」,是表示對上帝的敬畏,因為頭上有天,不可「光頭」以對,所以要用帽子相隔。如果沒有帽子,入口處亦備有紙帽供應。

無數的猶太人都希望,死後能葬在離聖城最近的地方。辛德勒的墓也在哭牆附近的墓地,上面的石頭越多代表贏得越多人的尊重。在對面的橄欖山,有一片墓地,是猶太人最神聖的墓地。因為根據傳說,到了世界末日的那一天,摩西將站在橄欖山上打開金門,到那時,所有死去的靈魂都將復活。屆時將會有一道彩虹從聖殿升起,生前行善的人將從彩虹走向天堂,而下面的基德龍谷地將裂開,做過惡的人會跌入地獄。

2金頂清真寺

哭牆旁邊的天橋,是通往伊斯蘭教的神聖之所聖殿山的唯一通道,這裡有阿薩清真寺和金頂清真寺。我沒有想到離哭牆那麼近,只有兩三百米的距離。進入時要查護照並要經過嚴格的安檢。

在聖殿山上的金頂清真寺在一片灰色的耶路撒冷古城建築里格外顯眼,純金打造的圓頂蔚為壯觀。它真名叫做聖岩清真寺,又稱薩赫萊清真寺。據傳公元636年阿拉伯倭馬亞王朝的一位哈里發主持建造這座寺廟,頂部是半球形,外包金箔。據說外牆鑲嵌有穆罕默德神奇夜行時留下的那篇未完成的《古蘭經》。

阿克薩清真寺則是伊斯蘭教的第三大聖寺,在阿拉伯語中,「阿克薩」意為「極遠」,故又稱「遠寺」,在古蘭經中記載為古代先知所羅門所建,而傳說穆罕默德夜行登霄夜遊七重天的的登霄石就在這裡。根據聯合國的決議,阿克薩清真寺永遠屬於穆斯林。非穆斯林是不能夠進入清真寺的,只能在外面拍拍照。

聖殿山上有一塊神聖的石頭。這塊石頭有個故事,就是伊斯蘭教里「登宵」故事的發生地。先知默罕默德一天晚上乘著一頭帶翅膀的神獸,從麥加飛來耶路撒冷,踏著這塊石頭,上到了天堂,見到了安拉本人和其他的先知。談了一夜話後,又從這塊石頭這裡下來,乘著這頭神獸,返回了麥加。於是這塊石頭被賦予了新的神聖色彩。

關於這塊石頭的另一個傳說要從各個宗教的祖先說起,雖然各個宗教爭得頭破血流,但其實祖先原來是同一個,那就是—亞伯拉罕。聖經故事裡,亞伯拉罕有兩個妻子分別生了一個兒子,他們是以撒和以實瑪利,前者成為猶太的祖先,而後者則成為了伊斯蘭教的祖先。上帝要求他把自己的一個兒子帶到山頂的這塊石頭這裡,祭獻給上帝。於是他把其中一個兒子帶來,並舉起了刀。問題在於,猶太人相信被殺的是以實瑪利 ,而相反,伊斯蘭人則認為被殺的是以撒。事實上在最後一刻上帝制止了亞伯拉罕,而用一頭公羊替代的。這就是這塊石頭之所以神聖的緣故。另外猶太人相信,這塊石頭就是上帝創造人類的基石,同時這裡也是猶太人「第一聖殿」曾經所在的位置,並且是他們的最高信物「約櫃」放置的地方。

3聖墓大教堂

全世界的基督徒們前往耶路撒冷朝聖的目的地正是聖墓大教堂,這座教堂對於基督教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傳說這是耶穌遇難、安葬和復活的地方。

通往教堂的長長曲曲的小路,是耶穌臨死前背負十字架遊街示眾走過的路,被稱為「耶穌苦路」。這也是耶穌從被審判、釘在十字架、直到死亡所經過的最後一段人生路。作為基督教最隆重的聖地,虔誠的信徒多是沿著"耶穌苦路"而走進這個教堂的。

基督教原是猶太教的一個分支,起源於猶太民眾對羅馬統治者和猶太貴族的不滿。耶穌被猶太貴族和羅馬總督彼拉多合謀所害。耶穌的門徒在傳教的過程中,逐漸從猶太教中分離。從耶穌遇難至基督教被羅馬帝國合法化前的兩百多年間,基督教始終處於異教地位,不斷遭到羅馬帝國的迫害。

整個聖墓大教堂呈現出一種神聖莊嚴肅穆之感。教堂里遍布著大量傳說中的聖跡和遺物,有種飽受滄桑之感。聖墓教堂由希臘正教、羅馬天主教、亞美尼亞使徒教會、敘利亞正教正教會,衣索比亞正教會及科普特正教會共同管理。教堂內部每一塊磚每一根釘都註冊在案,各歸其所。門外的廣場歸希臘東正教,而通往前院的樓梯屬於亞美尼亞教。

聖墓大教堂的入口處有一塊石頭,稱為「聖石」,傳說中耶穌被眾人從十字架上解下之後就被放在這塊石頭上塗抹油膏並纏上裹屍布。來自世界各地虔誠的基督徒們看到這塊聖石都長時間的下跪,親吻,祈禱,很多人對此飲泣,甚至於很多人太激動而暈倒,讓我感呼於信仰的力量。

《聖經》上有這麼一句話,「上帝把光明留給人間,自己躲在黑暗裡。」苦路的最後一站,位於聖墓大教堂圓形大廳的中央,這就是耶穌聖墓的所在。根據《聖經》記載,在耶穌下葬三天後人們在距這裡不遠的大衛王衣冠冢上面的「最後的晚餐」樓兩次見到了耶穌顯靈,於是便打開聖墓查看,發現裡面竟是空的,人們便就此認定耶穌復活了。

關於耶路撒冷,了解了這些宗教歷史和緣由,或許可以理解為什麼中東乃至世界所有的爭端都源於此。人們的愛好情仇都被壓縮到了這塊小小的地方,這裡所開的每一槍,扔出的每一塊石頭都牽動著每一個人。

無數的意味深刻的話都被賦予這個城市。但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呢?記得當時從耶路撒冷去往巴勒斯坦的伯利恆時,跨過巴以衝突牆時內心的觸動。一道隔離牆,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彼此都無法跨越這堵牆。在建造的時期,摧毀了無數人的生活。醫院被拆毀,學校被推倒,人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跳出一條新聞,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巴勒斯坦抗議群眾和以色列軍隊發生衝突,4死百傷。現在打開新聞頁面,抗議、衝突、暴力的字眼成了關鍵詞。對於耶路撒冷而言,和平本來就如哭牆中的荊棘艱難地生長著。而如今發生的一切,讓和平進程變得更加艱難。

在耶路撒冷的最後一天,在橄欖山看了一場日落。陽光將整座城市照耀地如同鍍上了一層暖金,閃爍著千年的光芒。來耶路撒冷尋根的美國猶太信徒一家,在落日的餘暉中唱起聖歌。而此時,對面也響起穆斯林的禱告音樂,金色的餘暉灑在金頂清真寺上,耀眼至極。

看了很多的地方的日落,回想起來,唯獨耶路撒冷的日落,總是帶著一絲哀傷。你說人生艷麗,我沒有異議。你說人生無奈,我垂頭不語。因為你了解耶路撒冷越多,就會越加覺得每一分鐘的和平是如此珍貴。無數的猶太人,無數的基督徒,無數的穆斯林,為了和平獻出了生命。

希望和平早日降臨耶路撒冷!


因為猶太教是基督教,XXX教的原始版本,基督教和XXX教是在猶太教基礎上擴展而成的。


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被稱為亞伯拉罕諸教。理論上這三教對於聖經舊約是沒什麼爭議的,都全部承認聖經舊約中的內容。當然伊斯蘭教是不是真的認我就不知道了,理論上是認的。

所以三教聖地重合是很正常的


三教的神是同一個神,稱呼不同


推薦《耶路撒冷三千年》。亞伯拉罕宗教的原點。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土耳其對待耶路撒冷問題反對美國川普的決議這麼堅決?

TAG:伊斯蘭教 | 基督教 | 猶太教 | 冷知識 | 耶路撒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