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為《臨高啟明》中的伏波軍設計一些裝甲載具?
假定500廢的軍工水平已到二戰末期,而元老院的光芒尚未普照神州大地……
搭槍卡
四周圍點鋼板 跑的快 沖陣地必備
或者搞個三輪車 只要跑的快就行
分享了#紅色貝爾格萊德廣播電台#的節目《搭槍卡之歌》: http://music.163.com/program/899766639/126224400/?userid=378616913 (來自@網易雲音樂)
當然是多炮塔風格了。
4輛多炮塔坦克
兩輛T34提供火力支援
8輛履帶式步戰
16輛卡車
120名步兵
50名摩托騎兵
多炮塔,一門152L30滑膛炮+一挺7.62毫米同軸機槍(彈板供彈),一座雙聯37毫米速射砰砰炮,四挺7.62毫米機槍(布帶彈鏈)
履帶式
蒸汽動力?
補充:其實蒸汽動力坦克是可行的,歷史上有動力高達150馬力的蒸汽拖拉機,這個馬力已經和戰間坦克的馬力值相當了(這還是19世紀晚期的技術。)。
所以,基於此我認為設計一款15噸級的坦克(拆遷)車是沒有問題的。
至於裝甲,我覺得8毫米表面硬化鋼板足夠防禦17世紀絕大多數武器了。
最後構想:
額定成員:7人
152主炮炮塔:車長兼觀察員,炮手,裝填手。
雙聯37毫米炮塔:炮手,裝填員兼前部機槍塔(右)操作員。
駕駛員兼前部機槍塔(左)操作。
通訊員(手搖式無線電、旗語)兼後方機槍操作。
備註:主炮塔為半封閉式,非戰鬥狀態可拆卸頂部裝甲。(嚴令禁止在戰場開敞篷車的行為。)
無視科技樹設定,要有愛
四匹重甲犀牛十六輪寬大型重機槍裝甲電台指揮戰車
如果科技樹都爬到了二戰水平了還沒統一全球,我能想到的只有……
等下,有人敲門,我一會接著wurjcjebjciejxkcoogrk
——————昏割線——————
答題
當然是坦克中的豪傑,第二帝國的終極兵器謝爾曼,啊不,A7V「風暴」了
裝備一門57毫米Nordenfeld火炮6挺馬克沁7.92毫米08/15機槍,兩台100馬力汽油機的坦克,定員18人。
「風暴戰車在定型之後迅速投產以應付帝國與北美殖民地與北美元老叛軍『亞美利加合眾國』在中美洲爭奪戰中日益吃緊的戰事。但是新式武器的發明也無法挽回帝國在美洲戰場全面潰敗的形勢。元老院也不會想到8年後,擊破元老院大樓堅不可摧的防禦的不是打出革命第一炮的「立春」號無畏艦,而是起義的帝國內衛軍首都警衛團的「風暴」2型坦克」
——《澳宋帝國通史.第五卷軍事工業篇》1745年版
鐵甲為誰而裝?哪個反動勢力強大到需要裝甲來防禦了?
此提議不異於向惡龍推銷屠龍之術,其目的昭然若揭。
又是一個大明的細作,意欲挑起元老院海陸之爭。
政保局可以拿人了,不用審問,直接槍斃。
鐵殼加射擊孔這樣就行了
了不起上面的炮塔換個手搖加特林
從評論區的情況來看,我有必要前排聲明一下:本答案完全出於多鉚蒸剛惡趣味與基於小說進展的技術可行性考慮。
科技樹跟得上的話,最好能搞出T-35和T-28。
1630年代的話,可以搞出蒸汽動力的雷諾FT一類。
戰鬥全重6噸,發動機額定功率5馬力,緊急功率6.5馬力。
↑這個動力配置似乎太~保守。不知道6噸級的蒸汽動力坦克能配多大的發動機……
動力艙顯然要增大,甚至可能要配置一名專職司爐。
裝甲減為前15mm,側後5mm即可。
主武器用摩擦片制退的37mm後裝炮(原版的皮托炮改摩擦片制退就可以),配榴霰彈、霰彈和半穿甲爆破彈。
炮塔前、後各一具四聯裝後裝霰彈槍,帶球形座。
懸掛系統外側可以掛裝摺疊裙板,折起來時保護履帶,展開可以掩護步兵。
最大公路速度6km/h,標準戰鬥時速3km/h。
使用方式為標準的步兵坦克,一輛坦克帶領一到兩個班步兵,在陣地正面攻擊前進,或者作為z防禦陣地的支撐點。
如果解決不了小型高功率蒸汽機的問題,那就搞大型蒸汽水櫃吧。
15~20噸全重,3馬力/噸以上的動力配置。
裝甲依然採用前15mm、側後5mm的配置。
車首一門70炮,安裝在圓柱炮座,射界左右各30°。
車首炮後方是兩個炮塔,一左一右,安裝37mm炮和霰彈槍。
這樣主炮座和兩個「肩部」炮塔呈品字形,在正中間安置一個指揮塔,用類似船舶車鍾原理的機械指揮盤向三個炮塔下達指令
後面是巨大的動力艙,鍋爐在中間,煤倉在兩側。
司爐工在指揮塔後下方。
可以加個尾炮塔。
我們設計裝甲載具的目的是幹什麼?
防止水兵造反圍攻元老院嗎?
臨高時報最新新聞:叛艦立春殘忍轟擊百仞街市,反亂水兵猖狂進攻中樞機關,為我英勇戰車部隊全殲!(圖侵刪)
很可惜,裝甲載具的專利在戚繼光那裡
科技樹都點到二戰末期,噴氣式戰機v2都有了,曼哈頓工程都快完工了,竟然還尼瑪沒統一中國!要是五百廢就這點水平那給他們人手虎王也白扯了
挎斗摩托+輕機槍,走Z字型。豐田皮卡+高射機槍。外圍圍點鋼板。
機動超強,火力夠用,防護……
單發槍想以正確的角度打中這麼快的東西不容易。角度不正確的打不穿鋼板。
既然二戰末期的話.......
造個59內核套99A2殼子還是不難的吧顫抖吧!你們這些開歷史倒車的異端!
我這有M1A2圖紙……@馬前卒
就這種最好
到二戰末期內燃機和石油工業應該很成熟了,航空工業也該搞起來了,這還沒統一中國你猜有多少人棄坑?現在經典的很多坦克都是二戰時期設計的,直接照搬一些經典機型就行了。
其實搞現有的土著的話,哪裡用得著二戰水平,一戰前都用不著,搞定馬的來源之後馬拉火炮或者加裝鐵板的打字機足夠碾壓所有土著了。裝甲載具不是大問題,大問題是後勤,馬要草料和獸葯,蒸汽機要煤,內燃機要油,火炮和打字機要彈藥,裝甲軍隊沒有給力的後勤是玩不起來的。
講真,最合適的不應該是皮卡+重機槍的組合嗎?用得著上裝甲車嗎?又笨重故障率又高
根據題主「二戰末期的科技水平」觀點,說明此時內燃機已經很成熟了,各位蒸汽動力可以省省了。而所謂多炮塔神教,一則製造成本高,二則成員訓練時間長,最後歷史早已證明了這是必然要淘汰的低效率設計。個人以為,可以參考問題「二戰期間最適合中國的坦克」,考慮到後勤補給和橋樑通過,以及敵方戰力(不存在),可採用38t(3機槍+47炮)和追獵者(75炮)相結合,前者作為快速縱隊,後者作為攻堅補充,最重要的是通用底盤大大減輕製造維護成本。
推薦閱讀:
※吳南海讓初晴澆灌某棵樹是不是太陰暗了?
※如何評價《十里髡場傳奇》這篇臨高啟明的同人?
※如果臨高啟明的故事在2016年發生,會怎麼樣?
※元老院將來會怎麼打江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