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將古典樂用舞蹈充分表達?

有時古典樂真的挺起來很爽,如莫扎特鋼琴奏鳴曲,肖邦敘事曲,聽起來很想起舞,通常只會轉圈和亂舞,真的很想通過舞蹈形象地把感受到的音樂表達出來

感謝答主,但是為什麼沒有見過給莫扎特鋼琴曲、肖邦圓舞曲之類的配舞的呢?


音樂和舞蹈從來就是不分家的。歌劇從最早出現開始,舞蹈(特別是芭蕾舞)就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隨著音樂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民間舞曲開始出現在正統的古典音樂創作中。巴洛克時期流行的吉格舞曲、布列舞曲、薩拉班德舞曲、小步舞曲等被大量用在了巴赫的音樂里,馬勒從奧地利民間音樂里發現了連德勒舞曲,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和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都很有名,施特勞斯家族的圓舞曲、波爾卡舞曲、加洛普舞曲人們也都不陌生。在專門的舞劇音樂里,柴可夫斯基的三部芭蕾自然不用多說,斯特拉文斯基不朽的傑作《火鳥》、《春之祭》與《彼得魯什卡》不論舞劇還是音樂本身都十分偉大。這些都是音樂與舞蹈相結合的例子。

「巴黎人用噓聲對待新芭蕾舞劇,俄羅斯舞蹈家最新的作品《春之祭》遭受慘敗,劇院不得不亮起場燈……」《紐約時報》如是報道《春之祭》在巴黎的首演

題主更關心的,應該是那些看起來跟舞曲沒什麼關係的音樂作品,是否有通過舞蹈來詮釋的呢?答案當然是有,並且還很不少。當代芭蕾舞大師約翰·諾伊梅爾(John Neumeier)就是一個在這方面走得最遠的編舞大師,他在1975年把馬勒第三交響曲配成了芭蕾舞劇,當時引發了巨大的轟動,也被認為是里程碑式的作品,此後他又接連把馬勒第一、第四、第五、第六、第九、第十(Cooke版)交響曲,加上呂克特歌曲、少年魔號和大地之歌給配成了芭蕾舞劇,其中大地之歌是2015年的新作品。如果不是因為他歲數太大了,我覺得他把馬勒全集都給配成芭蕾舞也不是什麼難事。

《馬勒第三交響曲》在國家大劇院上演時的劇照。攝影:王小京

諾伊梅爾其它用古典音樂創作的舞劇還包括用肖邦的音樂創作的《茶花女》,以及用巴赫作品創作的《馬太受難曲》等等。

《茶花女》在上海大劇院上演時的海報,劇中配樂全部是肖邦的作品

已故的羅蘭·佩蒂大師用古典音樂創作的芭蕾舞劇也非常多,《卡門》與《阿萊城的姑娘》曾經多次由中央芭蕾舞團在國內上演,很多人也都知道。其它作品還有《幻想交響曲》、《四季》(維瓦爾第)等等。佩蒂大師還曾經用平克·弗洛伊德和艾靈頓公爵的音樂創作芭蕾舞劇。

2011年3月4日,中央芭蕾舞團與中國愛樂樂團攜手演出了羅蘭·佩蒂編舞的《卡門》與《阿萊城的姑娘》。

羅蘭·佩蒂《平克·弗洛伊德的芭蕾》總之,題主的問題「能否將古典樂用舞蹈充分表達」,答案不僅是「能」,而且案例眾多,古典音樂和舞蹈藝術從來就是應該放在一起討論的。


本文主要回答題主的「為什麼沒有見過給莫扎特鋼琴曲、肖邦圓舞曲之類的配舞的呢?」

20世紀幾乎所有重要的芭蕾編舞者都用古典音樂編舞。利用古典音樂編舞的芭蕾作品是獨立的作品,而且是舞蹈作品,不一定要表現音樂。以下總結一下部分編舞者利用非芭蕾音樂的古典音樂創作的代表作品。

米歇爾·福金(Michael Fokine):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的舞者和編舞,後來加入了Diaghilev的俄羅斯芭蕾舞團,是舞團的主要編舞者。
仙女們(Les Sylphides) 音樂是格拉祖諾夫改編的的肖邦圓舞曲
天鵝之死(The Dying Swan) 音樂是聖桑的動物狂歡節里的天鵝
天方夜譚(Scheherazade) 音樂是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同名交響詩
玫瑰花魂(Le Spectre de la rose)音樂是柏遼茲交響化改編的韋伯的鋼琴曲邀舞

瓦斯拉夫·尼金斯基(Vaslav Nijinsky):傳奇性的天才舞者,很多人忽略了他也編舞。
牧神午後 音樂是德彪西的牧神午後前奏曲

列奧尼德·馬辛(Léonide Massine):他也是Diaghilev舞團的舞者。他的編舞作品現在已不再上演,但是他是第一個給交響曲編舞的人。
Les Présages是世界上第一部交響芭蕾,音樂是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響曲。
Choreartium 音樂是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
幻想交響曲 音樂是伯遼茲的同名作品

喬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20世紀最偉大的編舞大師。創立了紐約城市芭蕾舞團。他出身於音樂世家,是個古典音樂迷,尤其喜愛柴可夫斯基。他用古典音樂創作的作品非常多,大多是無情節芭蕾。
方塊舞(Square Dance)音樂選自維瓦爾第的Concerto Grosso in B minor和Concerto Grosso in E major以及阿爾坎傑羅·科雷利的Sarabanda, Badinerie e Giga
Concerto Barocco 音樂是巴赫的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
Chaconne 音樂選自格魯克的歌劇奧菲歐與尤麗狄茜
Donizetti Variations 音樂選自Donizetti的歌劇Don Sebastien
珠寶 音樂來自三位不同的作曲家——綠寶石的音樂來自弗雷的Pelléas et Mélisande和Shylock,紅寶石的音樂來自斯特拉文斯基的Capricci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鑽石的音樂是柴可夫斯基第三交響曲去掉第一樂章。
仲夏夜之夢 音樂選自門德爾松為戲劇仲夏夜之夢創作的音樂
巴蘭欽的很多舞蹈作品名直接取自音樂題目,比如柴可夫斯基的小夜曲(Serenade)、主題與變奏(Theme and Variations)、第二鋼琴協奏曲莫扎特風(Mozartiana)。門德爾松的蘇格蘭交響曲,比才的C大調交響曲,拉威爾的華爾茲(La Valse)、茨岡。斯特拉文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Movements for Piano and OrchestraSymphony in Three MovementsDuo Concertant。舒曼的大衛同盟組曲,莫扎特的第15號嬉遊曲,勃拉姆斯的愛之歌圓舞曲(Liebeslieder Walzer),欣德米特的Kammermusik No. 2。還有一些不羅列了。

弗雷德里克·阿什頓(Frederick Ashton):奠定了英國皇家芭蕾舞團風格的大師。作品既有戲劇芭蕾,也有無情節芭蕾。
瑪格麗特與阿爾芒 音樂是李斯特的b小調鋼琴奏鳴曲
(Dream) 音樂選自門德爾松為戲劇仲夏夜之夢創作的音樂,劇情也是仲夏夜之夢
鄉間一月(A Month in the Country)音樂選自肖邦的三部作品(Variations on "Là ci darem la mano",Fantaisie brillante on Polish Airs,Andante spianato et grande polonaise brillante)
狂想曲 音樂是拉赫瑪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Monotones I and II 音樂是埃里克·薩蒂的Gymnopedies和Gnossiennes。
他與音樂同名的作品有塞查·弗朗克的Symphonic Variations,埃爾加的謎語變奏曲,拉威爾的華爾茲(La valse),馬斯奈的冥想(Méditation)。還有一些不羅列了。

還有傑羅姆·羅賓斯(Jerome Robbins)、約翰·克蘭科(John Cranko)、肯尼斯·麥克米蘭(Kenneth Macmillan)、莫里斯·貝嘉(Maurice Béjart)、約翰·諾伊梅爾(John Neumeier)、Alexei Ratmansky等編舞創作的大量作品,感興趣的可以從Wikipedia上查找。


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可以充分表達另一種藝術形式的藝術形式


一首樂曲想表達的東西很多。

如果表達的是一個很連續性的故事,或許配舞/舞劇不是難事,但是如果曲子本身就一直在宣洩感情,想找到恰到好處表達同樣情感的動作太難了。

藝術只存在共通,不存在替代


肖邦的作品當芭蕾舞的很早就有了,格拉祖諾夫的仙女就是把肖邦的幾首曲子配了器用來給芭蕾舞伴奏。另外布蘭詩歌這樣的作品也早就被全篇編成了芭蕾舞。德彪西的牧神午後一直都有舞蹈版。 普朗克的晨歌也是室內樂伴奏的芭蕾舞。其實舞蹈作品中經常用到各種古典音樂,特別是現代編舞作品裡面,我去看過一場裡面用了維瓦爾第和巴赫。



莫扎特鋼琴曲伴舞……先不說舞蹈編出來怎麼樣,光是看舞台效果就很奇怪,難道放著巨大的音樂伴舞?或是現場演奏音樂並伴舞?光是這場面就不敢想。一段舞總是有高低起伏的,鋼琴再伴奏,再感情充沛,獨奏的力量還是不夠的。這就需要聽鋼琴獨奏的時候全身心的投入,如果編上舞蹈觀眾到底注意力要放在哪?


將古典音樂用舞蹈充分表達這個命題有兩部分想要探討。
1 用舞蹈表達音樂似乎有種音樂為主,舞蹈為輔的感覺,那麼在很多晚會上看到的歌伴舞表演中很容易給出答案。不能。很多群舞烘托一位歌手,更多的只營造氛圍,並不能傳遞主題,勉強可以算服務主題。而類似芭蕾舞劇這種古典音樂伴奏的舞蹈作品,樂隊坐在舞台下方,燈光打在舞台上,所有的焦點和注意力都集中在舞者身上,音樂更多的功能是賦予節奏,場景轉換,渲染情緒,但情節的走向主要還是依靠舞者引領。這種狀態很難認為是用舞蹈表達音樂,更多的是音樂幫助舞蹈的表達。

2 充分這個關鍵詞 很難界定 古典音樂比之流行音樂,是情感更複雜,旋律更多線條,題材更厚重的一類音樂形式。流行音樂往往需要藉助文學(歌詞)來更好的傳遞情感,而古典音樂則可獨立成文(不排除好的歌劇作品在傳遞感情上的成功例子)。含蓄深刻的情感內涵再附著以文學或是舞蹈這種同樣獨立且存在感強的形式,總有種兩強相爭,難分高下的感覺。更無論能否「充分表達」這樣見仁見智的評判標準,很難衡量。

題主所描述的狀態,更多的是跟隨音樂的基調(歡快,哀婉)以及節奏舞動,而非從整體上把握古典音樂的主題,用舞蹈形式來體現同一主題。

總之,兩種藝術形式的共同呈現,總要區分主次。古典音樂藝術作為情感相較抽象的表達方式,「充分」展現是始終孜孜以求追尋的目標,而非終點線般的評價標準。

另外,對於許多以古典音樂為伴奏的芭蕾舞劇,能夠在音樂存在的基礎上編排舞蹈,並且情感吻合,動作自成體系,是極偉大的創作。


關於古典音樂配樂的舞劇樓上已經答得很好了,這裡只想表達一下個人觀點,關於音樂和舞蹈放在一起討論的這個問題。

有音樂還是沒有音樂對舞蹈的形成應該是沒有任何影響的,同樣是基本藝術形式之一,音樂與舞蹈都是抒發內心情緒的一種手段,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事物都可能是觸發藝術家創作的誘因,兩者只在「聽到一段音樂觸發了感情想要跳舞」和「看到一段舞蹈或者舞蹈故事想要為它創作音樂」這兩部分才是有交集的。

有時候我們可以說舞蹈因音樂而生,表達音樂,但是像皮娜鮑什《春之祭》這樣的作品,單說是舞蹈「充分表達」音樂我覺得已經不是很妥當了。因為不僅音樂,舞劇本身也是里程碑式的創造,這已經不是「表達」音樂了,而是藝術家根據音樂,甚至超越音樂的創造。

而像芭蕾舞劇裡面經典的劇目其實基本上多數是作曲家為舞劇作曲,先有舞再有誕生的音樂作品,比如柴科夫斯基為《胡桃夾子》創作的舞曲里就有他最經典的圓舞曲之一《花之圓舞曲》。

舞蹈的誕生跟「它有沒有激發我創作舞蹈的慾望」有關而已。


我認為不能

音樂藝術與舞蹈藝術是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他們在一些情況下可以結合在一起,但是兩者各有特點,他們的差別並不能完全消除。舞蹈與音樂完美結合的例子確實不少。但是我並不認為存在舞蹈能夠絕對完美詮釋音樂的情況。這就好比小說改成電影不一定都完美。針對題主替代的莫扎特鋼琴奏鳴曲和肖邦敘事曲,我現象有一些優秀的藝術家可以把舞蹈和音樂很好的結合在一起,創作出偉大的作品。但是音樂終究是音樂,舞蹈終究是舞蹈。


題主看過花滑沒?羽生結弦sp節目敘一,感覺跟舞蹈差不多。。。


題主,有芭蕾啊!

補充於2015年12月26日晚7點42分左右:
題主補充問:

但是為什麼沒有見過給莫扎特鋼琴曲、肖邦圓舞曲之類的配舞的呢?

那是因為編舞者還沒覺得這些曲子有適合的動作和意義去配。


芭蕾《朗朗:肖邦舞蹈計劃》The Chopin Dance Project 2013年香榭麗舍劇院版

以下評述轉自台灣5大唱片:
----------------------------
郎朗 Lang Lang (鋼琴)
休士頓芭蕾舞團Houston Ballet
斯坦頓.韋爾奇Stanton Welch (編舞)

鋼琴與舞蹈的極致融合,郎朗備受讚譽的「蕭邦舞蹈計畫」實況錄影。
郎朗與美國休士頓芭蕾舞團於巴黎香榭麗舍劇院之令人屏息的完美演出。
十二首蕭邦名曲舞作,當代編舞大師韋爾奇與郎朗聯手創造「無歌不舞,有舞皆歌」之藝術境界。

身為一位鋼琴家,誰能擺脫蕭邦的魔力?對郎朗而言,從啟蒙至今身為國際巨星,蕭邦魂無疑是他最重要的精神老師。2010年蕭邦誕辰兩百週年紀念時,郎朗推出【蕭邦鋼琴作品集】專輯,獲得極高評價,進而發展出這套充滿驚喜且浪漫唯美的「蕭邦舞蹈計畫」。

在蕭邦的創作中,無論稱之圓舞曲或波蘭舞曲,皆非為舞蹈所譜寫的音樂,但由於旋律瑰麗誘人,歷年許多編舞家常採用蕭邦音樂作為舞作配樂,例如二十世紀初編舞大師佛金的《仙女》(Les Sylphides)。郎朗這位腦海中永遠充滿奇想的音樂家,2013年邀請美國四大芭蕾舞團之一:休士頓芭蕾舞團共同合作,推出了這套「蕭邦舞蹈計畫」節目,他說「舞曲讓音樂變成動作…這計畫使音樂和舞蹈在同一舞台呈現。」

而將蕭邦音樂蛻變成翩然起舞,正是當今國際舞壇最重要的編舞名家斯坦頓.韋爾奇(Stanton Welch)。韋爾奇出生於澳洲芭蕾世家,二十歲成為澳大利亞芭蕾舞團的首席舞者,接著開始從事編舞,1995年編導的全本舞劇《蝴蝶夫人》獲得國際聲望,2003年,年僅三十四歲的韋爾奇成為頂尖休士頓芭蕾舞團之藝術總監。在這次兩位巨星所合作的「蕭邦舞蹈計畫」中,由郎朗挑選《大華麗波蘭舞曲》、《大華麗圓舞曲》、夜曲、練習曲、敘事曲等十二首蕭邦著名鋼琴曲,再由韋爾奇進行舞蹈編排,從獨舞、雙人舞、到最多十六位舞者的群舞,打造出充滿詩意與韻律的蕭邦美學。

這場2013年4月13日在巴黎香榭麗舍劇院的實況錄影,您將看到充滿舞台魅力的郎朗,彈奏間與舞者們的眼神交會,彼此心領神合之默契,讓蕭邦音樂變成真正的舞曲,讓舞蹈擁有真正的音樂性。媒體盛讚「這一晚是音樂和舞蹈、甚至與觀眾的罕有合作…讓我們迷醉且屏息」。的確,這項意義非凡的「蕭邦舞蹈計畫」,實踐了「無歌不舞,有舞皆歌」的藝術融合境界。


仙女們――Chopin組曲
某芭蕾舞劇……
Chopin的圓舞曲+前奏曲(管弦版……)
http://m.xiami.com/album/459695?spm=a1z40.7113318.0.0.MqzCJQ
30~結尾……
評:讓人更領悟什麼是鋼琴化織體和純音樂(不是我說的)
此外還有「舞蹈的神化」貝七的舞蹈版
評:漏了「神化」兩個字-_-|||
天鵝的舞蹈版(舞名「天鵝之死」)
評:理解有誤
據聞鄧肯跳過Chopin《葬禮進行曲》、Beethoven《悲愴奏鳴曲第二樂章》(看到這我忍不了了!!!)Schubert《音樂瞬間》……
她還希望跳貝九(我忍不了了!!!!)
此外據聞1913年有人跳過勃四
1946年有人跳過Bach的Passacaglia
……
以上基本上被公認是點金成鐵
反過來,Bolero、Petrouchka、火鳥、春之祭、羅密歐與朱麗葉……均脫離了原來的舞蹈……

當然,有人也把Chopin圓舞曲作舞蹈的聯想,升c是素女對影幽舞、降E是眾人群舞……一般也公認降E最適合實用的舞蹈……
(說到這個……貓和老鼠的「小雪人喜歡我」里Chopin刷屏,Jerry也跳了一曲,伴奏為降E……)
當然個人認為止於聯想即可……
「有形藝術的盡頭才是無形的音樂」
見仁見智啦^_-


本人拙見:舞蹈也是有情緒的,如果是舞蹈創作,一般人都會先把舞蹈所要訴說的故事編好,再來找音樂,或者先找到一段音樂,有了故事的畫面感,延伸出新的編排。古典樂也會有畫面感,但第一畫面感傾向電影(生活日常和芭蕾舞),要用其他舞蹈形式去呈現,恰如其分地運用古典樂伴奏,對舞蹈作品的表達又是一個難度,此類對編舞能力和古典樂鑒賞力有著極高的要求。也許是不那麼常見緣由。


得找個現代舞藝術家
你分不清是瞎跳還是藝術
總之是用身體表現,用視覺效果引導你對聲音聽覺的理解

看看就好,我相信會有牛逼的出現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Yuan_Zhong_Qin,一個逗比的鋼琴老師,錄製了大把免費教學視頻


將古典音樂用舞蹈充分表達……舞可以這麼跳:


就單說肖邦的曲子,芭蕾舞劇茶花女就用的都是肖邦的曲子呀!敘事曲也是其中黑色大雙人舞的配樂,可以去看看。


我想"充分表達"本身是沒有固定標準的。對於舞者(或編舞)而言,舞蹈的過程融入了其理解和感受,是對音樂的充分肢體表達。對於觀眾而言,如果被舞者帶入情景產生共鳴了,且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相差無幾,那一定也認為表達充分了。反之,同樣一段編舞,也會有觀者認為不盡興。


可以表達,但是不能充分表達。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你又該如何保證舞蹈編導心中的哈姆雷特和你心中的哈姆雷特是同一位呢?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很多跳所謂街舞的dancer老是看不上韓舞和編舞?
想要成為舞蹈家需要做些什麼。?
跳舞的時候為什麼我感覺自己跳的特別死板沒有那種feel?
成年女性如何從頭開始學習芭蕾?
拉丁舞中的男方為什麼沒看到有上身肌肉特別發達的?

TAG:古典音樂 | 舞蹈 | 探戈舞蹈 | 舞蹈表演 | 北京舞蹈學院 |